宪法及宪法性法律

合集下载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
1.宪法典
宪法典是实行成文宪法制国家主要的宪法规范渊源。

世界上绝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都将其宪法内容以宪法典的形式规定下来,这是宪法规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开创了以宪法典为其规范内容基本表现形式的先例,并对其后各国的宪政运动及成文宪法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于其中,但在形式上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

一般认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国家最主要的宪法规范的渊源,如英国即是。

此外,在有成文宪法典的国家,往往也颁布一些宪法性法律,作为对宪法典的补充,宪法性法律虽然不像宪法典那样内容广泛,有的只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但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延伸和具体化。

在我国,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法以及涉及公民宪法权利的法律,一般被视为宪法性法律。

3.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为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循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习惯和传统。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宪法惯例一般不会被破坏。

宪法惯例在英国的宪政体制运作中尤显重要。

在成文宪法制国家,宪法惯例也是存在且必不可少的。

这是由于宪法的各项规定比较原则和概括,而且一般不能应时而变,而当把这些原则性和概括性的条款适用于复杂而变动的政治生活时,就需要宪法惯例来调节。

可以说,宪法惯例是使宪法具有适应性的手段之一。

在我国,政协的全体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之前先行召开,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等,也是多年形成的惯例。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准则和国家组织的基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我国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3年1月1日起施行。

宪法共包括了138个条款,分为18个章节,涵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二、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我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司法解释等构成。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法律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

法律对于个人和组织都有约束力,违反法律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调研、起草、审议、公示等环节。

在制定法律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和各方意见,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法规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是法律的具体应用规则。

法规的制定需要依据法律的授权,并符合宪法的规定。

我国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对法律的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对法律的具体规定,部门规章是各个部门制定的对法律的具体规定。

法规的内容通常涵盖了具体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

法规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概述(我国宪法日12月4日)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相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

)的国家根本法(体现在内容最根本最重要、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谨(宪法的制定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而一般法律只要过半数通过即可))。

他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中规定了六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对比✘)对比关系。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 名词解释

宪法   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1.、刚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2.、柔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4、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5、协定宪法: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6、原生宪法:直接产生于本国的宪政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

7、派生宪法:从国外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多具有继承和借鉴性德宪法。

8、纲领性宪法:指宪法的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

9、宪法的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利。

10、宪法制定程序: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设立制宪机构、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公布)11、主权:国家的最高权力。

12、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13、人权: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4、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15、宪法的渊源形式:指宪法基于不同效力和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

(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宪法解释和权威性宪法著作)16、成文宪法典:指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

17、宪法性法律: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18、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过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19、宪法判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一、宪法的地位与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确立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权力范围和运行机制,规范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法治的实现。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构建良好的法治国家和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宪法修正宪法修正是指对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宪法的修正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通常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表决。

宪法修正的内容可以包括国家制度的调整、权力配置的优化,以及对公民权利的扩大和保障等。

三、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是指对宪法条款含义的确定和解析过程。

宪法的解释工作由国家的最高法院或专门组织负责。

宪法的解释旨在使宪法的规定得到正确理解和适当应用,确保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宪法解释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司法实践和宪法的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四、宪法的限制与保障宪法对国家机构和公民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和保障。

一方面,宪法限制了国家机构的权力,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权力的掌握和运行方式。

另一方面,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对于保障公民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宪法的效力和适用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具有强制性效力和适用范围。

宪法的规定对全国所有公民和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任何行为都不能违反宪法的规定。

宪法的适用要根据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司法的正当性。

六、宪法的保护与维护宪法的保护和维护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保护宪法的实现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遵守。

维护宪法需要依法行政、依法司法,让法律的精神在社会各个方面得以实践和延伸。

七、宪法引领社会进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追求,也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宪法的修正和完善可以顺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确保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宪法及相关法

宪法及相关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2.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1986年修正、2006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1986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1984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987年)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1988年)附: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1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2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2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2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29.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年)31.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981年,1996年修订,修改为现名称)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年)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3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7.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2005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06年)。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法律文件,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这些法律文件为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对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详细介绍。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通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订。

宪法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

二、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文本。

法律通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也可以由国务院制定。

法律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刑法、民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

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公开讨论、听取各方意见等程序,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法规法规是国务院或者中央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

法规通常是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法规的内容通常涉及到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

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规章规章是国务院、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和法规的具体细化和执行细则的规定。

规章通常是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规章的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

规章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确保规章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法律文件,它们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层级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等进行了规定;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由国务院或者中央部门制定;规章是对法律和法规的具体细化和执行细则的规定,由国务院、地方政府或者部门制定。

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异同

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异同

一、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异同?答:宪法虽是法律的一种,但由于它调整的对象不同,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宪法又不同于普通法律。

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就其法律属性来说,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定的法律规范调整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正因为宪法的内容在于确认一国的根本制度,因此有的国家就把宪法与根本法等同起来。

基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宪法不能像普通法律那样具体。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即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国家赋予法律以约束力和强制力是法律具有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法律得以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必须依法予以制裁。

同时,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因此,宪法不仅具有一般的法律效力,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的这一特点是由以上两个特点引申出来的。

为了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定程序。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即所谓制宪权)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

宪法的以上特征表明了它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和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如何理解宪法的概念及其本质?答:在本质上,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一个已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社会,宪法本质的表现形式将发生变化。

所以,从更广泛意义上说,宪法客观地反映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宪法与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关系,表现为:首先,宪法是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任何一部宪法的产生,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没有阶级斗争的胜利,没有取得政权并建立起阶级统治的国家,就不可能制定出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宪法。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总结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总结

宪法性法律知识点总结宪法性法律是指国家宪法界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制度、权力分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性法律则是在宪法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本文将从宪法性法律的意义、范畴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总结相关知识点。

宪法性法律的意义宪法性法律的首要意义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并将其作为国家的最高价值和立法的指导原则。

宪法性法律则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了公民的权利,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

比如,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民法规定了财产权益和婚姻家庭关系等。

这些宪法性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宪法性法律的范畴宪法性法律的范畴十分广泛,涵盖了国家的各个领域。

其中,刑法是宪法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保护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另外,行政法也是宪法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公民的行政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民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也属于宪法性法律范畴。

宪法性法律的特点宪法性法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宪法性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国家的一切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相违背的法律无效。

其次,宪法性法律是国家权力行使的基础和限制。

行政、立法、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都必须遵循宪法的原则和制度安排。

再次,宪法性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

宪法性法律的修订通常需要经过比较严格的程序,不会频繁变动,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最后,宪法性法律强调公平与正义。

宪法性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结宪法性法律是国家宪法下的最高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性法律的意义在于为公民提供法律保障,范畴广泛涵盖了刑法、行政法等领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稳定性和强调公平与正义的特点。

理解和掌握宪法性法律知识,不仅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素养,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的一项重要任务。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名词解释宪法学名词解释1、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如果说宪法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主要处于观念形态,因而并不直接表现为宪政实践的话,那么宪法规范则是将宪法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与宪政实践直接联系起来的桥梁。

这不仅因为宪法规范是人们有关宪法的理性认识与客观现实生活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而且还因为宪法规范只有切实调整国家和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宪政秩序才有真正的意义。

2、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与一般的普通法律一样,由此产生的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的法律的效力是一样的。

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是英国学者詹姆斯·布赖斯(James Bryce)于1901年提出的。

这种区分的标准是要考察创制宪法与创制普通法律的形式和程序上的差别,突出强调创制宪法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美国属于典型的刚性宪法,而英国的宪法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

3、民定宪法:民定宪法是由人民直接投票(公决)或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机关(如制宪会议、代议机构)制定和通过的宪法。

就内容而言,民定宪法一般奉行主权在民的的宪法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都属于这一类。

4、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是宪法的一类,与成文宪法相对。

不成文宪法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不成文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

5、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成文宪法:凡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如中国、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

成文宪法: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特征是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6、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名词解释1. 宪法: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经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逐渐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革命,特别是美国和法国宪法的切里,近现代宪法形成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必须包括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公民权利的保障、国家权力的划分。

宪法的界定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两种。

实质意义的宪法亦可被称为广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界定宪法的。

形式意义的宪法则是根据宪法作为法律的形式特征来界定宪法的,即宪法是指其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并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

2. 宪法的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的渊源体现了宪法范围的大小。

3. 宪法性法律:是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4. 宪法的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别的活动,是宪法和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

5.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成文宪法。

6. 不成文宪法:是指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构成,而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的宪法,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

7.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8.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9.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10.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和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调共同制定的宪法。

11.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

12. 原生宪法:是指直接产生于本国的宪政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

13. 派生宪法:是指从外国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具有继承和借鉴性的宪法。

14. 纲领性宪法:是指宪法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引言概述: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法律体系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正文内容:1. 宪法1.1 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法律和制度的总规范。

1.2 特点:1.2.1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约束力;1.2.2 体现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念;1.2.3 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领域;1.2.4 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进行修改。

2. 法律2.1 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2.2 特点:2.2.1 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2.2.2 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将会受到处罚;2.2.3 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可以由立法机关进行修改;2.2.4 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

3. 法规3.1 定义: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2 特点:3.2.1 具有辅助性,对法律的具体实施进行规范和细化;3.2.2 适用于特定行政范围和特定对象;3.2.3 由行政机关制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3.2.4 具有明确的行政效力和行政责任。

4. 规章4.1 定义:规章是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4.2 特点:4.2.1 具有局部性,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组织;4.2.2 通过行政程序制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4.2.3 具有明确的约束力和责任。

5. 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关系5.1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5.1.1 宪法是法律的最高法源,法律要与宪法相符合;5.1.2 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的原则和规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得到实施。

5.2 法律与法规、规章的关系:5.2.1 法规、规章是法律的配套性规范,对法律的具体实施进行规范和细化;5.2.2 法规、规章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否则无效。

在我们国家哪些是属于宪法性法律?

在我们国家哪些是属于宪法性法律?

在我们国家哪些是属于宪法性法律?我们都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并且作用也非常的重大,那么可能有些人就听说过关于宪法性法律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哪些是属于宪法性法律?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选举法,国旗法等相关的法律都是属于宪法性法律。

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我们都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并且作用也非常的重大,那么可能有些人就听说过关于宪法性法律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哪些是属于▲宪法性法律?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选举法,国旗法等相关的法律都是属于宪法性法律。

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在中国宪法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

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

在我国,选举法、国旗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等都是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宪法,它们与其它法律一样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但又与其它法律明显不同。

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法,是“国家”法,是“权力”法和“权利”法。

它们通过将宪法内容具体化、程序化来保障宪法。

在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起到对宪法典的补充作用。

而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结构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绝大多数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指导思想的载体。

宪法性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等;另一种则是带有宪法内容而经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赋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进行法律解释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等。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简介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还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颁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
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占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

我国宪法及其相关法有哪些?

我国宪法及其相关法有哪些?

我国宪法及其相关法有哪些?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

宪法在法律中拥有最高地位,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

所有的法律的制定都要符合宪法所规定的原则,这就不难解释宪法所拥有的崇高地位了。

由宪法又延伸出了相关法。

那么,宪法及其相关法有哪些呢?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

宪法在法律中拥有最高地位,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

所有的法律的制定都要符合宪法所规定的原则,这就不难解释宪法所拥有的崇高地位了。

由宪法又延伸出了相关法。

那么,宪法及其相关法有哪些呢?▲一、宪法▲(一)修订历史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

被称为五四宪法。

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七五宪法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可参阅文化大革命)。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

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宪法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

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并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一、宪法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法律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机构和权力机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国家的国防和外交政策等。

二、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等。

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事法律、经济法律、社会法律等多个领域。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通常经过立法机关的讨论、审议和表决,最终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生效。

法律的内容包括:法律的名称、法律的目的和原则、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法律的主体和权利义务、法律的违法和处罚等。

法律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机构和执法人员,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和公正司法。

三、法规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管理等。

我国法规体系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多个层次。

法规的制定通常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和职责进行,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等程序,最终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署公布生效。

法规的内容包括:法规的名称、法规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法规的主要规定和要求、法规的实施和监督等。

法规的执行需要依靠相关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和监管。

四、规章规章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规章的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组织内部管理、保障组织运行、促进工作顺利进行等。

我国规章体系包括党内法规、企事业单位规章、行业规章等多个层次。

中国宪法性法律有哪些是否属于宪法

中国宪法性法律有哪些是否属于宪法

If you don't believe in hard work and time, then time will be the first to let you down.(页眉可删)中国宪法性法律有哪些是否属于宪法随着我国得各项机制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

我国得法律有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

其中,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问题,但是从宏观大方面制定的相关条例,并且宪法性法律的法律效力是低于宪法的。

那么,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宪法性法律有哪些呢?随着我国得各项机制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

我国得法律有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

其中,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问题,但是从宏观大方面制定的相关条例,并且宪法性法律的法律效力是低于宪法的。

那么,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宪法性法律有哪些呢?一、中国宪法性法律1、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

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

2、在中国宪法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3、宪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宪法,它们与其它法律一样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但又与其它法律明显不同: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法,是“国家”法,是“权力”法和“权利”法。

它们通过将宪法内容具体化、程序化来保障宪法。

4、在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起到对宪法典的补充作用。

而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结构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绝大多数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指导思想的载体。

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是

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是

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是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组成与职权,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以及基本人权等方面。

宪法是国家“大法”,它是国家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宪法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实际和人民意愿,同时要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性法律规定的重要内容。

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公民还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这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重要方式。

其次,经济权利是宪法性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包括工作权、工资和福利权利的保障,保障公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权益。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宪法性法律规定了公民的社会文化权利。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保护公民的文化传统和自由发展的权利。

最后,宪法性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权。

宪法保障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个人自由权利,包括人身自由、居住自由和迁徙自由等。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的权利,保护公民在婚姻和家庭中的权益。

总的来说,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了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基本人权利。

这些权利的保护,不仅是公民享有权益的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不断完善宪法,并加强对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同时,公民也要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年3月1日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年12月30日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颁布
7.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2月22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3月2日颁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6月28日颁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颁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95年2月28日颁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4月4日颁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年6月28日颁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颁布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9月10日颁布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10月31日颁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83年9月2日颁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9月2日颁布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颁布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年12月28日颁布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2000年12月28日颁布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2001年1月12日颁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12月29日颁布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
28.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年12月29日颁布
29.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颁布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颁布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2004年10月27日颁布
3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3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2008年03月06日颁布
35.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2013年04月03日颁布
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2000年1月24日颁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年3月5日颁布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2001年8月27日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