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设计资料2019合集

合集下载

国标2019新建住宅一星级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方案

国标2019新建住宅一星级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方案


6.1.5
设备管理系统


6.1.6
信息网络系统


评分项
6.2.1
公共交通便捷
8
4
6.2.2
公共区域全龄化设计
8
3
6.2.3
公共服务便利
10
5
6.2.4
城市开敞空间
5
3
6.2.5
健康场地和空间
10
3
6.2.6
能源管理系统
8
0
6.2.7
空气质量监测
5
0
6.2.8
用水计量、水质监测
7
0
6.2.9
智能服务系统
废旧场地利用
8
0
9.2.4
绿容率
5
0
9.2.5
工业化建造要求
10
0
9.2.6
BIM技术
15
0
9.2.7
建筑碳排放量
12
0
9.2.8
绿色施工管理
20
0
9.2.9
工程质量保险
20
0
9.2.10
其他创新
40
0
控制项
4.1.1
场地安全


4.1.2
建筑结构


4.1.3
外部设施


4.1.4
建筑内部非结构构件


4.1.5
外门窗性能


4.1.6
防水防潮


4.1.7
满足紧急疏散要求


4.1.8
安全防护标识系统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 0.24 0.20 0.17 0.18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2019绿建标准五大体系

2019绿建标准五大体系

2019绿建标准五大体系
1. 节能体系:该体系主要关注建筑能源消耗的降低,包括建筑保温、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能源回收等方面。

同时,也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2. 节水体系:该体系主要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节水器具、水系统等方面。

同时,也关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水处理的效率。

3. 环保体系:该体系主要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施工过程的环保管理、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

同时,也关注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建筑外观、绿化等方面。

4. 健康体系:该体系主要关注建筑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声等方面。

同时,也关注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舒适性,以及建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

5. 智慧体系:该体系主要关注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建筑信息模型等方面。

同时,也关注建筑能源管理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以及建筑与城市信息系统的对接。

这五大体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2019绿建标准的核心内容。

通过这五大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人体舒适度,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
总结词
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经济
详细描述
剪力墙结构由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适用于高层建 筑和地震区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
总结词
结合两者优点、适用范围广
详细描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具有更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同时能够更好地 适应复杂的地形和功能需求。它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尤其在地震区和高烈度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 。
结构改造技术
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进行改造,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或提高 建筑的使用性能。例如,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划分、 增加楼层等。
绿色加固与改造技术
采用环保、节能的加固与改造技术,如采用低能耗的加固 材料、采用高效节能的改造技术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5
绿色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与要 求
钢材的选用与要求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绿色建筑概述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 绿色建筑结构类型与特点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技术 • 绿色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与要
求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案例
分析
01
绿色建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 营过程中,充分利用环保材料,降低 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 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空间。
隔热材料
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涂料 等,以降低建筑能耗。
06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高层住宅楼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实践
结构类型
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 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绿建设计标准2019

绿建设计标准2019

绿建设计标准2019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一套指导性建筑设计标准。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采用。

本文将介绍2019年最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2019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许多方面与以前的版本相比有了改进。

首先,它提供了更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使设计者更容易了解如何在项目中实施可持续性技术和措施。

其次,该标准明确了在设计和建设建筑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最后,该标准还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材料,以帮助设计者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低的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住宅建筑到商业办公楼、酒店、学校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住宅还是大型商业项目,都可以通过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土地的开采和破坏。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传统建筑通常非常耗能,而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可以通过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自然光和风能等方法来降低能源需求。

这不仅使建筑物更具竞争力,还可以为业主节省大量能源支出。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还可以提供更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过优化建筑物的采光、通风和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舒适度,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益于居民和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然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一些开发商来说,绿色建筑的成本可能会很高。

虽然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可以节省能源和运营成本,但对于一些项目来说,初期投资可能超出其预算。

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住宅层数、住区用地面积、居住人口、人均居住用地指标m2/人。
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4
应正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有关问题: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2。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有更高的标准;3。建设中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4。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降低后的居住日照标准均“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此外,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保障性住房等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选用的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4.1.6
绿地率是指住区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不包括其他屋顶、露台的人工绿地。公共绿地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m2。
3.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简要说明景观用水系统情况及当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5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和使用了非传统水源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2019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民用建筑)--参考版

2019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民用建筑)--参考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民用建筑)一、设计依据1.《成都市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19版)二、工程概况倒班宿舍项目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范围,建筑占地面积:1470.56m2,总建筑面积:5936.92m2,此新建项目为一栋4层楼的建筑,主要功能为食堂(一层)和宿舍(二至四层)。

本项目以成都市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生产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按照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规划设计开始到项目的施工建造、营运管理直至未来的拆除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社会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开发单位应在本项目绿色设计完成后,重点观注并督促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分别在施工期间、营运期间均应满足下述原理所对应的各评价标准中相关技术条款要求。

在开发单位的配合下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专项装修。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一)建筑(二)结构(三)给排水附表4 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设计单位盖章)年月日注:1、除“审查结论”栏外,本表由设计单位填写,盖章后与其他设计文件资料同时提交施工图审查机构。

2、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检查《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的相关内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3、施工图设计文件未落实《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指标,且影响项目绿色设计审查,判定为“不符合”。

(四)暖通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IPLV(C)值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能效限定值提高16%;3、燃煤和燃油燃气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值分别提高6%和4%。

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1级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绿色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绿色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设计?它又包含哪些基础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简单来说,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这意味着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因素,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1、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浪费。

2、环境影响最小化建筑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要努力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废水、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避免对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

3、健康与舒适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包括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安静的声学环境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室内的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4、适应性和灵活性建筑应该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

例如,在设计时考虑到空间的可扩展性和功能的可变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1、建筑选址与规划合理的选址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要选择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段。

在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间距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绿色建筑-资料目录

绿色建筑-资料目录

方案;
4
、深基坑施工方案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
回填量,保护用地;
5、临时办公生活用房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装
配式结构(材料说明,安装方案,验收文
件)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检测报告
2、场地内环境噪声检测、监测记录、影像
3、建筑室内外、周围人行区风速检测
4、红线内绿植遮荫面积比率及道路屋面太
阳辐射反射系数统计、影像
5、材料使用本地化汇总表(本地生产的材
料和本地代理商仓库运输到现场的材料)
标明运距;
6、施工场地内材料的倒运及使用距离的记
录;
第 1 页,共 7 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资料汇总
2016-5-9
4 节地
1、施工狭窄场地的合理紧凑(平面布置
图);
2、材料进场合理堆放,减少倒运;
3、周围临近建筑与施工现场交接处的保护
8、粉质材料、水泥等采用封闭库房储存, 3、现场使用不同设备
5
室外环境 资料
运输中车辆覆盖(现场库房及材料影像, 的噪声值统计;
收发料记录,数量统计);
4、采取减震措施的方
9、易燃、易爆及化学品、油品和有毒有害 案,降低机械振动;
品单独存放,做好预案,要有操作规程和 5、及时排除机械故
产品使用说明书;并做好危险品标识; 障,使设备正常运转
4、建筑公共服务设计、说明、图片
第 2 页,共 7 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资料汇总
2016-5-9
1、工程施工管理的雨
1、生态补偿措施(方案、实施交底、影像 水收集系统(方案、交
、数据对比统计)
底、影像、水表记录的
场地设计 2、雨水基础设施(原设计中雨水蓄调及收 数据汇总,成果效益对

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知识讲解

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知识讲解

附表一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汇总表(住宅建筑)类别名称序号设计要点标准条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判定控制项(要求全部达标)节地与室外环境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4.1.1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是传承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

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供依据,即:《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条件图、场地测量图。

场地内有何资源或地形,如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

2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吉林省现行的相关安全规定。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2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氡、电磁波等对人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油库、煤气站、有害物质车间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可能,为此,绿色建筑选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

符合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提供环评报告。

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威胁或者危险源,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

4.1.3人均用地指标是控制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标,有两种方法控制人均用地指标:一是控制户均住宅面积;二是通过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在增加户均住宅面积的同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

当局部人均用地指标超过标准要求时,应提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建筑(群)所在更大区住宅层数、住区用地面积、居住人口、人均居住用地指标m2/人。

精品文档类别名称序号设计要点标准条文编号达标要求设计内容要求主要设计内容达标判定域规划指标的文件,使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

对于“国六条”颁布实施以前通过审批的项目,参照此条文执行;对于“国六条”颁布实施以后通过审批的项目,严格按此条文执行。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9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9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19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

以下是2019年版本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总则:规定了绿色建筑的定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2. 节地与室外环境:包括土地的合理利用,室外环境的规划,绿化设计等。

3. 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的节能设计,设备的节能选择,能源的合理利用等。

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建筑的节水设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

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包括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等。

6. 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光环境设计,热环境设计等。

7. 施工与运行管理:包括绿色施工,运行的节能管理,绿色运营等。

8. 拆除与再生:包括建筑的拆除管理,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等。

以上是《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条款可能会因版本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修订版)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1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18 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 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23.《建筑幕墙》GB21086-200724.《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25.《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 26.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2. 建设地点:3.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m 2 。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地区,居住建筑)一、依据性文件1、依据性文件、批文名称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2、常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条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55016-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7106-20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50016-20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3、上海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相应地方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 08-2090-202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08-2139-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5《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二、工程概况2.1 建筑总体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 垃圾□其他2.2 建筑单体概况表2.2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2.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3.1 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绿色建筑技术要求1.安全耐久1.1.1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沈杨村花卉基地一期西侧,顾陈路以南,顾村镇蕴藻浜北侧,祁连山路东侧。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生活便

9 6.2.9
评分项资源节约
境宜

高与创新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表3.2.8的要求时,
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评分项满分值的30%
修,全装修工程质量、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星级。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

(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修订版)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1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2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23.《建筑幕墙》GB21086-200724.《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25.《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26.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2. 建设地点:3.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m2。

项目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建筑层数:层;建筑高度: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