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做好“工作再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
h公司员工幸福计划案例分析管理学
h公司员工幸福计划案例分析管理学一、案例背景。
H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他们推出了员工幸福计划。
这个计划涵盖了很多方面,从工作环境的改善到员工福利的提升,再到员工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加。
听起来就像一场为员工打造的幸福大礼包派送活动。
二、计划中的亮点分析。
1. 工作环境方面。
H公司把办公室重新装修了一番,不再是那种沉闷的格子间。
现在有了很多舒适的休息区,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有软软的沙发、绿植,甚至还有小咖啡吧。
员工在累了的时候可以去休息区放松一下,喝杯咖啡,和同事闲聊几句。
这就好比给员工打造了一个工作中的“避风港”。
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员工的心情就像在春天的花园里一样舒畅,工作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而且,公司还改善了办公设备。
新的电脑、更快的网络,这就像是给士兵换上了更先进的武器。
以前可能因为设备卡顿而烦躁的员工,现在可以流畅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阻碍,这种感觉就像开着跑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而不是骑着破自行车在泥泞小路上艰难前行。
2. 员工福利提升。
在福利方面,H公司可真是下了血本。
除了常规的五险一金,还增加了商业保险。
这就像是给员工穿上了一层额外的“防护甲”,万一有个生病或者意外情况,员工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
另外,公司还提供了丰富的餐补和交通补贴。
以前员工可能为了省钱吃着简陋的午餐,现在可以吃得更丰盛了。
交通补贴也让员工上下班的通勤压力减小了。
这就像给员工的生活加了点“小确幸”,每天都能感受到公司的贴心关怀,就像妈妈在耳边唠叨着“孩子,要吃好,路上注意安全”一样温暖。
还有员工生日的时候,公司会送上定制的生日蛋糕和小礼物。
这看似是个小举动,但却能让员工在生日那天感受到特别的待遇。
就像在一群人里突然被聚光灯照亮一样,那种被重视的感觉会让员工对公司的好感度蹭蹭上升。
3. 员工个人发展机会。
H公司设立了内部培训课程,涵盖了各种技能和知识领域。
这就像是给员工开了一个免费的“技能超市”,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挑选课程。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积极的员工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需要考虑员工的兴趣和需求。
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喜好来设计活动内容。
例如,如果员工喜欢户外运动,可以组织一次团建活动,如登山、野营等;如果员工喜欢音乐,可以组织一场音乐会或卡拉OK比赛。
通过满足员工的兴趣和需求,可以增加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需要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活动应该是一个集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观看或听讲。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团队竞赛,让员工们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需要注重活动的创新和趣味性。
活动应该是新颖独特的,能够吸引员工的注意力。
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活动形式,如逃脱游戏、角色扮演等。
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员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还需要注重活动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如优秀团队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激励员工参与活动并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如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以鼓励员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设计一场有趣的员工活动需要注重活动的持续性和长期效应。
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以定期组织员工活动,如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以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以不断改进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学激励理论案例
管理学激励理论案例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下面是一个关于激励理论的案例,其中包括了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erzberg的二因素理论和Vroom的期望理论。
在一些IT公司,新上任的总经理发现公司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人工作效率低下,导致项目延误和客户投诉增多。
总经理决定运用激励理论来改善这种情况。
首先,总经理决定采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员工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总经理意识到员工的工资待遇低于市场水平,无法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
于是,他决定进行工资调整,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使他们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
此外,还要保障员工的安全需求,例如在工作环境上加强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保险福利。
然后,总经理决定运用Herzberg的二因素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不仅仅来自于满足基本需求,还来自于工作本身的特点。
总经理意识到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较低,他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员工们缺乏成就感和成长空间。
于是,总经理决定增加一些挑战性的项目,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动力。
此外,总经理还决定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最后,总经理决定运用Vroom的期望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员工的动机来自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期望。
总经理意识到员工对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的不满,他决定改善绩效管理体系,使员工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评估标准。
同时,总经理还决定提供丰厚的奖励措施,例如表彰优秀员工、提供晋升机会等,以提高员工对良好表现的期待和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总经理发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
员工的投诉减少了,项目进展顺利。
公司的业绩也得到了提升。
总经理通过运用激励理论成功地改变了组织的工作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生产管理案例如何让团队保持激情
生产管理案例:如何让团队保持激情(2010/09/18 15:03)目录:公司动态浏览字体:大中小索娅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郑胜甫这几天心情想好却好不起来。
郑经理所在的是一家合资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这家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平均每年都有10%以上的销售增长。
虽然近两年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公司在前几年打下了扎实的管理基础,公司仍能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
但最近郑胜甫越来越感到本部门的创新氛围大不如前。
现在部门成员对本职工作都非常熟悉,工作完成情况较好,但就是感到他们都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度。
另外,部门成员对待其他部门的态度看法也与以前不同,平时言谈中总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诸如某某部门的人员如何如何“没有理念”啊,“没有思路”啊,自满懈怠的情绪在部门成员间平时的交谈中表露无疑。
郑胜甫感到一种可怕的东西在笼罩并渐渐吞噬着自己的这个团队。
他觉得现在到了该好好想想本部门问题的时候了。
郑经理于五年前进入此公司并在生产管理部门担任部门负责人,生产管理部共有四位员工,他们是当时进入公司刚满一年的王均先生,赵婕小姐,进入公司三年的段拥炬先生与冯传敏小姐。
在进入此部门两星期后,经过观察,郑经理发现王均做事有条理,交给他做的事总能有计划的完成,但缺点是在工作中主动性不够;赵婕天性活泼开朗,经常在工作中会提出一些新鲜点子,但是做事条理性欠缺,老是丢东落西的。
段拥炬先生从公司刚成立就已在此部门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工作积极主动。
冯传敏与段拥炬同为公司资深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且人脉活络、人缘很好,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有朋友。
在四年前公司ERP系统成功上线后,经过业务流程重组,郑胜甫负责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工作职责:1、制作生产计划;2、制作产能计划;3、安排日常生产排程4、制作采购计划;5、制作分销资源计划。
郑胜甫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的机会,将手下四位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经验丰富的段拥炬被安排负责制作生产计划与产能计划,同样经验丰富的冯传敏负责制作分销资源计划。
激励理论的案例分析
激励理论的案例分析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内在或外在的激励因素影响。
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励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绩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激励理论案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依次出现,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激励个体的行为。
以公司管理为例,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来看另一个激励理论的案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两类因素,满意度因素和不满意度因素。
满意度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挑战性、成就感、工作责任等,而不满意度因素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管理者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激励策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员工的工作不满意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再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谷歌公司就是一个成功运用激励理论的典范。
谷歌公司提倡创新和自由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谷歌公司还提供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满足员工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从而激励员工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和创新成果。
总的来说,激励理论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励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绩效。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激励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管理成绩。
岗位细节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
岗位细节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
王凯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 各种各样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手段为了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应运而生,但有一种激励手段始终被企业所忽视,它就是工作再设计.rn工作设计就是根据组织需要并兼顾个人需要,规定某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它职务关系的过程.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王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离职员工返回原工作岗位,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 [J], 刘金祥;刘汉伟
2.关于组织转型期机关人员工资分配与岗位分类的思考——以S单位为例 [J], 郑春玲
3.单方擅自延长试用期单位被判侵犯员工知情权 [J], 萧萧
4.员工试用期内业绩不佳企业可否延长试用期 [J], 潘家永
5.员工试用期内业绩不佳企业可否延长试用期 [J], 潘家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产管理案例如何让团队保持激情-2019年文档资料
生产管理案例:如何让团队保持激情(2019/09/18 15:03)目录:公司动态浏览字体:大中小索娅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郑胜甫这几天心情想好却好不起来。
郑经理所在的是一家合资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这家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平均每年都有10%以上的销售增长。
虽然近两年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公司在前几年打下了扎实的管理基础,公司仍能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
但最近郑胜甫越来越感到本部门的创新氛围大不如前。
现在部门成员对本职工作都非常熟悉,工作完成情况较好,但就是感到他们都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度。
另外,部门成员对待其他部门的态度看法也与以前不同,平时言谈中总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诸如某某部门的人员如何如何“没有理念”啊,“没有思路”啊,自满懈怠的情绪在部门成员间平时的交谈中表露无疑。
郑胜甫感到一种可怕的东西在笼罩并渐渐吞噬着自己的这个团队。
他觉得现在到了该好好想想本部门问题的时候了。
郑经理于五年前进入此公司并在生产管理部门担任部门负责人,生产管理部共有四位员工,他们是当时进入公司刚满一年的王均先生,赵婕小姐,进入公司三年的段拥炬先生与冯传敏小姐。
在进入此部门两星期后,经过观察,郑经理发现王均做事有条理,交给他做的事总能有计划的完成,但缺点是在工作中主动性不够;赵婕天性活泼开朗,经常在工作中会提出一些新鲜点子,但是做事条理性欠缺,老是丢东落西的。
段拥炬先生从公司刚成立就已在此部门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工作积极主动。
冯传敏与段拥炬同为公司资深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且人脉活络、人缘很好,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有朋友。
在四年前公司ERP系统成功上线后,经过业务流程重组,郑胜甫负责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工作职责:1、制作生产计划;2、制作产能计划;3、安排日常生产排程4、制作采购计划;5、制作分销资源计划。
郑胜甫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的机会,将手下四位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经验丰富的段拥炬被安排负责制作生产计划与产能计划,同样经验丰富的冯传敏负责制作分销资源计划。
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成功案例分析
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成功案例分析管理制度是每个组织的重要基石,它不仅决定了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成果,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本文将分享一个管理制度设计和执行成功的案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家电产品。
然而,在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生产线的停工时间增加、质量问题频发、员工流失率增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重新设计和执行管理制度。
一、问题分析在制度设计之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问题分析。
1. 生产线停工时间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巡检不到位、设备维修周期不合理、人员调度混乱等;2. 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监控措施不完善、员工技术能力低下等;3. 员工流失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薪酬福利不足、晋升机制不完善等。
二、设计原则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了如下的设计原则:1. 简洁明了:制度内容需要精炼和明确,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2. 权责明确: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3. 正当合理:制度内容需要合理公正,能够真正解决问题;4. 灵活性: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变化;5. 受众意见参与:在制定制度过程中,积极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三、制度设计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1. 生产线管理制度:明确巡检、维修、人员调度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并建立考核制度,加强对生产线的监控,缩短停工时间;2. 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质量思维在全员中的教育与实践;3.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建立晋升评估机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发展空间。
四、执行过程为了确保制度的顺利执行,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 培训与沟通:制度执行前,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解释制度背景和内容,并就员工的疑问进行了解答;2. 督导与监控:制度执行期间,公司指派专人进行督导与监控,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并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3. 风险应对: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以便及时调整和处理。
双因素理论的案例分析
双因素理论的案例分析双因素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并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两个极端,而是两个独立的维度。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工作中既可以感到满意,又可以感到不满意。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员工工作动机和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具体分析双因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工作满意度的案例。
某公司的员工A,每天都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内容非常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挑战性,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公司给予了他很好的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
这个案例说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本身的特点,更多的是取决于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评价。
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取决于工作的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挑战性、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工作不满意度的案例。
某公司的员工B,虽然工作内容并不是很繁重,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环境非常不满意,因为公司的管理层经常变动,导致工作任务和目标频繁变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这个案例说明,员工的工作不满意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本身的特点,更多的是取决于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和评价。
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不满意度取决于工作的保健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管理层的支持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双因素理论对于解释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总之,双因素理论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只有在深入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感受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希望各位管理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运用双因素理论的思想,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体验和发展空间。
员工激励措施实施案例分享
员工激励措施实施案例分享激励员工的行为是一项关键且持续的任务。
在一个组织中,激励措施的实施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提升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实施员工激励措施的案例,以启发更多企业采取行动,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
案例一: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许多公司已经认识到,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在某一项目中实施了工作时间弹性化政策。
他们允许员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自由选择上班时间,并鼓励员工在达到工作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结果,这种激励措施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还使他们得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进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案例二:升职和培训机会为员工提供升职和培训机会是实施激励计划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家国际快速消费品公司为员工设立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定期进行员工培训。
公司内部拥有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此外,他们还提供了良好的晋升机会,鼓励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和专业发展来获得晋升机会。
这种激励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表现,也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案例三:团队活动和奖励一个建筑公司为激励员工,组织了一系列团队活动和奖励计划。
公司每个季度都举办团队建设活动,提供员工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并组织团队奖励,以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团队表现。
这项激励计划有效地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公司发现这种激励措施不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归属感。
案例四:公平的薪酬和福利体系一家跨国制造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建立了公平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公司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薪酬直接挂钩,并设立了能够根据员工表现进行调整的薪酬制度。
此外,公司还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如健康保险、带薪假期和员工帮助计划等。
这种激励措施使员工感受到公平和价值,增强了他们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动力和满足感。
激励原理及案例分析
激励原理及案例分析激励是指通过刺激个体的内在动机,引发其产生行动的一种方法。
激励原理主要有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和需求理论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激励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激励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发的,当一个行为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时,该行为就会增强。
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可以激励个体积极地做出其中一种行为。
以一家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例,该部门的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后会获得相应的奖金,这就是一种正强化方式。
因此,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时会感到积极性,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隆斯提(Victor Vroom)提出的激励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期望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当个体期望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时,其动力会更大。
以一个员工晋升的案例为例。
一个员工希望能够得到晋升,他们会通过学习、提高工作绩效等方式来增加自己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种期望会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表现。
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激励理论。
他将需求按照层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个体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满足需求能够激励个体积极行动。
以一个公司提供员工福利的案例为例。
一家公司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这能够满足员工的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激励原理包括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和需求理论,它们可以通过奖励、目标设定和满足需求等方式来激励个体积极行动。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激励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案例——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第二章工作分析案例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 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 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葫芦画瓢”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根本没有偷闲片刻。
因此,沃尔沃试图通过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来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此方法治标不治本。
这时,公司才觉醒,认为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所以,他们在设计卡尔玛轿车厂时,希望能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决定取消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 至25 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得上总的生产进程即可,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
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成功案例分析
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绩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家成功的企业不能只关注营收和市场份额,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提升员工满意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企业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成功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取得的成效。
一、企业背景介绍该企业是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
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该企业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业务扩张和人员增加,员工的满意度逐渐下降,表现为高流失率和低工作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开始着手提升员工满意度,以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二、建立开放沟通渠道针对企业员工普遍反映的沟通不畅、对决策不满的问题,该企业建立了开放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随时反馈意见和问题。
通过开展定期员工座谈会、建立内部社交平台等方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畅通。
员工可以自由表达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企业决策的看法和建议,有效增强了员工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提供全面的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该企业意识到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
因此,该企业将员工培训与发展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企业还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以扩展专业技能和知识面。
此外,该企业还开设内部晋升通道和激励计划,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关注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该企业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企业还注重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并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此外,企业还向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先进的办公设施和员工休息娱乐空间,以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幸福感。
五、结果与影响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该企业成功地增强了员工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工作流失率显著下降。
员工压力EAP
让工作仍然兴奋人心爱抚治理:员工压力的EAP2005-09-13 15:28:12 来源:工作幸福指数的低落与压力指数的高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员工工作效率的下滑,意味着企业利益受到冲击。
如何让低落的情绪再度高涨起来?如何让工作从头变得兴奋人心?本文与您一同探讨减压计谋。
爱抚治理:员工压力的EAP■老诚在物质生活与精神压力齐步向前迈进的今天,内在鼓励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其中员工帮忙打算的优势愈来愈明显。
就业压力、企业人际关系紧张、陌生的企业文化、对个人业绩成长的忧虑、进展的困惑和对企业进展走向的忧虑等等,形成了不可名状的心理暗示,无形的压力令人惶惶不可成天。
在物质生活日趋丰硕的今天,内在鼓励或许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员工帮忙打算(EAP)确实是帮忙员工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困难的一种好方式。
完整的“爱抚”治理员工帮忙打算在美国最初是用于解决员工酗酒、吸毒和不良药物阻碍带来的心理障碍。
现在,它已经进展成为一个企业为员工设置的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诊断、建议,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包括:压力治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进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饮食适应、减肥等等方方面面。
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取得摆脱,治理和减轻员工的压力,保护其心理健康。
研究说明:EAP的实施能够大幅度降低员工的医疗费用,减少由健康方面缘故造成的缺勤,并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效率。
截至200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成立了EAP项目。
一些企业设置了放松室、宣泄室、茶室等,来减缓员工的紧张情绪;或制订员工健康修改打算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忙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还有的是设置一系列课程进行例行健康检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
而日本企业在应用EAP时也制造了一种被称为“爱抚”治理的模式。
案例分析:单调乏味的工作
单调乏味的工作一、分析日产公司的问题:日产公司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管理中充分运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激励因素为主,保健因素为辅。
保健因素是指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
指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会使员工没有不满意,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如得不到改善,则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不满。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使人们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会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缺乏则使员工产生“不满意”。
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日产公司保健因素方面,装配线的工作单调乏味、节奏太快,令人厌倦,工作时间长,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员工根本就无法达到满意。
导致招不到人,第一年辞职率高。
也没有提出很好的激励机制。
日产公司一方面应加强保健因素,类如改善工作环境、缩短工作时间、适当调整工资、改善员工人际关系等,使员工没有不满意。
另一方面,要重点运用激励因素,努力使员工工作丰富化、扩大化,得到工作满足,类如扩大工作范围、轮岗工作、增加工作责任感、公开表扬、设定成长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满足员工个人自我实现需要,使员工从没有满意达到满意。
这样日产员工短缺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二、马斯洛层次需求分析马斯洛层次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日产公司而言,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改善员工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需求(保健因素);另一方面更要努力实现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因素)。
想要持久而高效的激励员工,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扩大工作范围,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给予表扬、信任、认可、发展的机会等,持久而高效的激励员工。
三、比较分析日产公司一直在犹豫、苦恼,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美国卡车公司运用双因素理论解决的问题。
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来讲,美国卡车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求后,也积极使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给员工设定发展途径案例
给员工设定发展途径案例给员工设定发展途径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为员工规划发展路径,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给员工设定发展途径的案例,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提供培训机会: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课程,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为每位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为其提供晋升和晋级的机会,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 提供挑战性项目:为员工提供参与挑战性项目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 建立导师制度:为员工配备导师,让他们能够从导师身上学习经验和知识,得到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5. 提供跨部门轮岗机会:为员工提供跨部门轮岗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和学习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6.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奖励的机会,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7.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尝试,提供一个能够自由发挥才能的平台。
8. 定期沟通和反馈: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9. 建立员工发展档案:建立员工发展档案,记录员工的工作经历、培训经历、成果和成长情况,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证明。
10. 提供福利和奖励:为员工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福利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和进取,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给员工设定发展途径的一些案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提升工作计划的方法与案例分析
提升工作计划的方法与案例分析在职场中,一个成功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然而,如何提升工作计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一些提升工作计划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一个成功的工作计划必须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想要实现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制定相应的任务。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销售额,那么我们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市场调研、制定销售策略、客户拜访等。
二、制定可行的计划制定可行的计划是提升工作计划的关键。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充分考虑到各项任务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同时,我们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相关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一个好的工作计划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
定期的会议、进度报告和沟通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四、灵活应对变化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往往会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当计划遇到问题或者变化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或者重新制定计划,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合理利用工具和技术借助工具和技术可以提升工作计划的执行效率。
例如,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和资源分配情况;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六、优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计划的执行效果。
我们可以识别和分析工作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通过改进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某公司通过对流程进行调整,成功减少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
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对于工作计划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例如,在一个项目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高效沟通,成功提前完成了项目的交付。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之一:做好“工作再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
做好“工作再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工作设计是根据组织需要并兼顾个人需要,规定某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职务关系的过程。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工作已经被设计好了,不可能放弃生产经营活动再来一次全新的设计。
所以,只能选择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和再设计,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简化业务流程、丰富工作内涵、激发员工的全新热情。
工作再设计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责任丰富化、工作纵向专业化等。
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某些因素很容易被忽略掉,但它们对工作再设计能否成功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细节一:工资报酬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企业会重点考虑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和职能管理等主要因素的优化和深化,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得就会少一些,因为它们对工作再设计的影响并不是显性的,而这其中最应引起关注的就是工资报酬因素。
工资报酬是企业得以吸引优秀劳动力和人才的首要因素,工资报酬也是企业经营运作成本的一个主要方面。
企业要想在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控制人工成本,就必须限制工资报酬的增长趋势。
然而,工作再设计会使每一项工作的挑战加大、价值增大,会对参与每一项工作的人提出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更高的收入预期。
这就好像是踩高跷,两根木跷的高度必须一致,如果责任能力这根“木跷”加高了,收入待遇这根“木跷”不动,站在“木跷”上的人肯定是很难平衡的。
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了工资报酬这个限额指标因素。
在这个限额范围内开展工作再设计,可以在公司不同部门之间逐步推开,也可以优先考虑关键性的岗位和表现优异的员工,总之就是要进行适度设计。
细节二:价值观倾向既然企业要关注对员工的激励,必然会考虑员工在过去工作经历中锻炼出来的技能和能力,也会与员工交流,了解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
公司再根据这些实际的个人因素设计工作的变动方向,是增加复杂性还是增加深度,还是加大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工作再设计”,延长员工兴奋期
【编者按】
不掌握好细节,就无法从不同的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再设计也是一样。
为了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各种各样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手段应运而生,但有一种激励手段始终被企业所忽视,它就是工作再设计。
工作设计是根据组织需要并兼顾个人需要,规定某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职务关系的过程。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工作已经被设计好了,不可能放弃生产经营活动再来一次全新的设计。
所以,只能选择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和再设计,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简化业务流程、丰富工作内涵、激发员工的全新热情。
工作再设计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责任丰富化、工作纵向专业化等。
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某些因素很容易被忽略掉,但它们对工作再设计能否成功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细节一:工资报酬
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企业会重点考虑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和职能管理等主要因素的优化和深化,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得就会少一些,因为它们对工作再设计的影响并不是显性的,而这其中最应引起关注的就是工资报酬因素。
工资报酬是企业得以吸引优秀劳动力和人才的首要因素,工资报酬也是企业经营运作成本的一个主要方面。
企业要想在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控制人工成本,就必须限制工资报酬的增长趋势。
然而,工作再设计会使每一项工作的挑战加大、价值增大,会对参与每一项工作的人提出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更高的收入预期。
这就好像是踩高跷,两根木跷的高度必须一致,如果责任能力这根“木跷”加高了,收入待遇这根“木跷”不动,站在“木跷”上的人肯定是很难平衡的。
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了工资报酬这个限额指标因素。
在这个限额范围内开展工作再设计,可以在公司不同部门之间逐步推开,也可以优先考虑关键性的岗位和表现优异的员工,总之就是要进行适度设计。
细节二:价值观倾向
既然企业要关注对员工的激励,必然会考虑员工在过去工作经历中锻炼出来的技能和能力,也会与员工交流,了解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
公司再根据这些实际的个人因素设计工作的变动方向,是增加复杂性还是增加深度,还是加大责任等。
但是,有一个主观因素是企业可能很少会考虑到的,那就是员工的价值观倾向。
这个因素对于关键性的岗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职位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这个因素是决定员工工作行为的导向。
就像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一样,员工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精神需求。
员工不仅仅希望通过工作来解决温饱问题,还希望通过工作能够发挥个人专长,通过工作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更希望自己所从事工作带来的主观感受与自己的价值观系统相吻合,希望自己能够在一种平和、快乐的氛围中安心工作。
这种需求往往是企业最难发现、最难把握的,也往往是员工疏于向企业表达的。
细节三:设计的连续性
在实施工作再设计的过程中,有时会因陷入具体的操作而忽略了原来的目标。
因此,在进行工作再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回顾设计目的,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所采取的做法是否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细节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同一员工要根据其不同工作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设计。
同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相类似,员工在一个企业的工作状态也有一定的规律变化,即“员工工作周期理论”。
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其工作状态会经历着由最初的迷茫期――对工作的模糊,到兴奋期――对工作的接受、兴奋,到发挥期――对工作的熟悉、能力发挥,到挑战期――对更大挑战的期待、准备,到厌倦期――最终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这个变化过程,不同的员工有长有短,但其基本规律不变。
面对这样的工作周期变动,企业也要做好对工作进行连续再设计的思想准备,一旦员工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动,公司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延长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工作状态尽可能地在兴奋期、发挥期和挑战期之间循环。
例如一位人力资源部员工进入公司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的岗位是部门文秘,主要工作是对部门内的文档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协助部门内各专员的工作,工作简单但杂乱,很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
这个时候,公司就应该根据其能力特征进行专业化设计,让她作为招聘专员助理,明确其专业方向。
在其掌握了工作要领以后,可以适当延伸其工作深度,增加责任,正式担任招聘专员。
如果公司认为她潜力较大,可以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将培训管理工作加入其工作内容,使其重新进入兴奋期。
这样的连续性工作再设计可以持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地延长员工的工作热情。
细节四:引导自主发挥
另一个细节就是要注意引导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动发挥,被动激励起来的积极性,其持续周期是很短暂的。
平庸的经理人下跳棋,伟大的经理人下象棋。
跳棋的棋子都一模一样,走法相同,象棋的棋子走法却各异。
伟大的经理人了解而且重视员工的独特能力,清楚员工的长处和兴趣,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激励他们。
他们知道优秀的员工是不能够用“领”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导”。
因此,在进行工作再设计时,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员工的意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与设计,尽可能地使员工的个人意愿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吻合。
当然,企业由于业务流程的限制、岗位定额的限制等,不可能完全按照员工的意志设计工作变动轨迹,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注意,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员工接受公司的安排,而是应当很有技巧地引导员工使其接受。
当员工不能接受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有意识和决心拒绝员工的不合理要求,确保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不被破坏。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的管理主体,各级管理人员要能够做到正确引导员工,既要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又要使员工主观意志的张扬限制在公司文化价值观的范围内。
【案例问题】
1、结合工作涉及的内容,探讨工作设计对员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2、结合泰勒的“科学管理”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试分析其对工作再设计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