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的教案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1.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朔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②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③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④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意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 .重、难点:
2.1重点:①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②.基因突变的原因。

2.2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三 .课前准备:教师:本节的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基因突变
一 .突变: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 .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与不定向性
(3)、低频性
3.意义。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3. 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2.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5分钟)1. 引出本节课主题:基因突变;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吗?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讲授(25分钟)1. 什么是基因突变?(1)定义:指某个基因发生了永久性改变,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2)分类:① 点突变:指DNA中单个核苷酸被替换成其他核苷酸,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② 插入/缺失突变:指DNA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了一段核苷酸,导致蛋白质序列发生改变。

③ 移码突变:指DNA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导致蛋白质序列发生了移码,进而影响整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1)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2)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20分钟)1. 案例一小明家族中有一位亲戚患有先天性耳聋。

请分析这位亲戚患上耳聋的原因是什么?2. 案例二某人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发现自己携带了BRCA1基因突变。

请分析这种基因突变可能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第四部分: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引出下节课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能够准确地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2. 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_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一、导入:以“芬兰运动员门蒂兰塔”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因突变的机理1.以探究的方式,从镰刀型贫血症的现象开始,追根溯源,展示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达到对基因突变的初步认识。

2.以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模型构建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阅读教材识记基因突变的原因,多媒体投放,加深记忆和理解。

4.做典例1,巩固所学内容。

5.预习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然后呈现资料,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基因突变的应用1.设置应用情景—育种工作岗位,旨在提高学习兴趣。

2.结合课下资料搜集,回答预设问题,学生板书。

3.通过评价问题答案,加深理解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4.展示我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太空育种的新进展视频,增强爱国意识。

5.典例剖析,巩固所学内容。

三、网络构建对本节内容进行网络梳理,旨在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记忆与联系。

四、当堂达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检测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

《基因突变》学情分析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遗传的物质基础及细胞学基础,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等。

本节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生物性状又会有何种影响,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并能运用该原理指导生活实践—诱变育种。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和资料阅读引领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的学习。

同时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通过对生活实际中实例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但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还有待优化,故本节课设置的问题难度不大,本着让学生多说,多做的思想,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基因突变一节效果分析1. 本节课运用资料分析,引入了基因突变概念的学习,同时通过贴粘贴画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碱基序列变化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学生对此掌握较好。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常见的基因突变的实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机制。

2. 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解释亲子代的差异?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不同的分类,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讲解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和基因突变引起的进化等。

4.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关于基因突变的问题,如基因突变是否有利于生物体的适应性等。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并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分析和阐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或者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学杂志和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

八、板书设计基因突变- 概念:基因DNA序列发生变化- 分类: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影响- 遗传病- 进化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然而,教学时间较短,只涉及到基础的概念和实例,对于更深入的机制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拓展环节可适当增加相关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发生原因;2.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3.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发生原因;2.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关系;3.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教学难点:1.理解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效应;2.掌握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基因突变的研究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突变吗?基因突变有哪些种类?二、了解基因突变(20分钟)1.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种类,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2.介绍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如化学物质、辐射、遗传等;三、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30分钟)1.介绍常见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如PCR、测序等;2.分析基因突变的结果,理解突变位点的变化和突变类型的分析方法;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过程,如在乳腺癌基因BRCA1中的突变检测;四、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关系(30分钟)1.讲解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的影响,如基因型的变化导致表型的改变;2.介绍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如肿瘤基因的突变与癌症的发生;3.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在遗传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五、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基因突变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2.提问:基于该基因突变案例,你认为该突变的遗传学效应是什么?对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如何?3.案例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讨论成果;六、实验设计(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些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的影响,你会如何做?2.学生讨论和设计一个基因突变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材料方法等;七、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基因突变对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何意义?教学评价与作业:1.请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课后练习,检查对基因突变的理解程度;2.考察学生对于基因突变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能力;3.学生设计的基因突变实验方案的质量和创新性。

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篇一:基因突变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理解)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a:了解)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创设,结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通过“材料—比较—归纳”的方式来获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 1.理论依据(1)奥苏伯尔关于概念形成的学习理论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

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概念。

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

概念同化: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物学学科知识的基本单位,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就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将外部言语转化成内部言语的思维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进行观察、比较以及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学习,为进一步对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提供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变异的兴趣,增强对生物遗传变异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区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2. 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比如白化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化动物。

Step 2: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1.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整合突变。

2. 介绍不同类型突变的具体影响和例子。

Step 3:基因突变的因素1. 探讨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

Step 4:基因突变的影响1. 分析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2. 讨论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Step 5:巩固提高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或自己的理解,讨论一个基因突变的案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课堂作业1. 阅读课外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基因突变的案例。

2. 思考一个自己熟悉的物种,分析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对其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基因突变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展开,通过引入实例、知识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探讨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和重要性。

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疾病产生和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演示和讲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的实际意义。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2.1 基因突变的定义解释基因突变的含义和特点。

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

2.2 基因突变的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

讨论化学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

2.3 基因突变的特点描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低频性和可逆性。

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功能和表型的影响。

2.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实例,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第三章:基因突变的影响3.1 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解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基因突变如何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3.2 基因突变与疾病产生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的关系。

讨论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3 基因突变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突变在基因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强调基因突变在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筛选中的重要性。

3.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和疾病产生的具体实例,分析其影响和机制。

第四章: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4.1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介绍PCR、基因测序和突变分析等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强调这些技术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介绍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方法,如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

讨论这些方法在研究基因突变影响和机制中的应用。

4.3 基因突变的数据分析介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在基因突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强调数据分析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和影响。

难点: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玉米种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3.探究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玉米种子的形态,了解基因突变是如何发生的。

4.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可能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5.展示案例:通过展示一些基因突变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或书籍查找一些基因突变的例子,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1.1 基因突变的定义1.2 基因突变与基因变异的关系2. 基因突变的特点2.1 随机性2.2 低频性2.3 不定向性2.4 多害少利性3. 基因突变的类型3.1 点突变3.2 插入突变3.3 缺失突变3.4 倒位突变3.5 易位突变4. 基因突变的原因4.1 内因4.1.1 碱基组成错误4.1.2 DNA复制错误4.1.3 DNA损伤和修复错误4.2 外因4.2.1 物理因素4.2.2 化学因素4.2.3 生物因素5. 基因突变的影响5.1 对个体的影响5.1.1 突变基因的表达5.1.2 突变基因的传递5.2 对种群的影响5.2.1 遗传多样性5.2.2 进化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基因突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实验教学法: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基因突变》相关章节教材或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基因突变实验所需器材。

3. 案例材料:收集基因突变典型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基因突变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实验教学: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突变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3. 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基因突变的定义
2. 基因突变的分类
3. 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4. 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举例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1. 讲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几种类型。

2. 介绍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讲解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1. 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有利突变、有害突变和中性突变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的疾病和异常现象。

讲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1. 介绍基因突变在生物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基因突变对物种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的影响。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课堂实践:
设计实验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他们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
布置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写一份基因突变的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第一章:基因突变概述1.1 基因突变的定义1.2 基因突变的原因1.3 基因突变的特点1.4 基因突变的意义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2.1 点突变2.2 插入突变2.3 缺失突变2.4 倒置突变2.5 基因重排第三章:基因突变与疾病3.1 遗传性疾病3.2 肿瘤3.3 先天性疾病3.4 基因突变与个体差异第四章:基因重组概述4.1 基因重组的定义4.2 基因重组的类型4.3 基因重组的特点4.4 基因重组的意义第五章:基因重组的发生机制5.1 同源重组5.2 非同源重组5.3 转座重组5.4 病毒介导的重组5.5 人工基因重组技术第六章: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6.1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6.2 突变-选择平衡理论6.3 基因流与基因漂变6.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视角下的基因突变第七章:基因重组的应用7.1 基因工程7.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7.3 基因治疗7.4 基因重组在农业中的应用7.5 基因重组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基因突变与法律伦理问题8.1 基因隐私权8.2 基因歧视8.3 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8.4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8.5 相关法律和国际协议第九章: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研究方法9.1 分子生物学技术9.2 遗传学实验方法9.3 基因组学分析9.4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9.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辨析10.2 案例分析: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10.3 问题解决:设计一个基因编辑实验10.4 小组讨论:基因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5 复习测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回顾教案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学生的情况。

教案中应该包含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包括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等。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基因突变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生物科技发展的基础。

本章将通过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类型及意义,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产生兴趣,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2. 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3. 认识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2.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2. 能够运用基因突变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2. 基因突变的类型;3.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3.2 教学难点1.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2. 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1.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定义与特点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特点及诱发因素,使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性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1. 掌握基因突变的定义;2. 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3. 知道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2.2.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2. 能够运用基因突变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定义;2. 基因突变的特点;3.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1.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2. 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2.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第三章:基因突变的类型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1. 掌握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定义;2. 了解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特点;3. 知道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实例。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强调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和机制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2.1 基因突变的定义解释基因突变的含义和特点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2 基因突变的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解释基因突变发生的机制2.3 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介绍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类型强调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对生物功能的影响第三章: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3.1 外因引起的基因突变介绍化学物质、辐射等外因对基因的影响解释外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3.2 内因引起的基因突变介绍DNA复制错误、DNA修复缺陷等内因对基因的影响解释内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3.3 基因突变的发生过程描述基因突变的发生过程和步骤强调基因突变的发生是一个随机和低频的过程第四章: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4.1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4.2 基因突变与癌症介绍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4.3 基因突变与药物耐药性介绍基因突变与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5.1 案例一:囊性纤维化介绍囊性纤维化的基因突变原因和机制分析囊性纤维化对患者生活的影响5.2 案例二:镰状细胞贫血介绍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原因和机制分析镰状细胞贫血对患者生活的影响5.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考和讨论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六章: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6.1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介绍PCR、DNA测序等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强调这些技术在研究基因突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介绍细胞培养、分子克隆等方法研究基因突变的功能强调功能研究对理解基因突变影响的重要性6.3 基因突变动物模型的构建介绍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等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强调动物模型在研究基因突变疾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七章: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7.1 基因突变与物种形成介绍基因突变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7.2 基因突变与种群遗传学介绍基因突变在种群遗传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7.3 基因突变与生物适应性介绍基因突变在生物适应性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环境适应的影响第八章:基因突变与生物技术8.1 基因突变与基因编辑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强调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8.2 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介绍基因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强调基因治疗在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8.3 基因突变与生物制药介绍基于基因突变的生物制药方法强调生物制药在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第九章:基因突变的伦理问题9.1 基因突变与遗传歧视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歧视的关系强调保护基因突变携带者权益的重要性9.2 基因突变与基因隐私介绍基因突变与基因隐私的关系强调保护个人基因信息的重要性9.3 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伦理介绍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伦理的问题强调基因治疗伦理原则和规范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10.2 课程拓展介绍基因突变相关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解其定义和特点是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篇一: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梅州市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所在单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但这与我们的大班教学现象相矛盾,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机会;(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比如让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结构,让微观宏观化,将生物学变成触手可摸具体知识。

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让学生自主体会和探究生物学原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四)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章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 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组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五、本课小结
1、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2、探究基因突变的类型:替换 增添 缺失
3、基因突变影响因素:内因:
外因:
4、基因突变影响特点:
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5、基因突变意义:
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在学习卡上以提纲形式总结出所学内容,并展示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内因 外因
(3)时期:细胞分裂间期
(4)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5)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节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各类相关问题;教师以各种方式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会的教不会的,做到学生自已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
(答案: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2.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替换)
3.基因突变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案:一个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它的等位基因)
一、探究基因突变的类型
原句:THE CAT SAT ON THE MAT
错句:THE HAT SAT ON THE MAT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精心设计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实验材料和图片。

3. 学生白板和笔。

4. 习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的关键因素。

二、讲解基因突变(15分钟)1. 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3. 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基因突变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基因突变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原因。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基因突变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练习题,相互交流思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性。

2. 展示相应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基因突变的分类,并写出一个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的后果。

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相关的实验,深化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2. 安排相关实例和案例讨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基因突变【自主学案】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等。

2. 基因突变的实质: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

3.时间:往往发生在和。

思考:基因突变为什么常发生于DNA的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4.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

5.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

6.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一般具有、和等。

7.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它不仅增加了基因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使生物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不断发展、进化;而且还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规律,从而成为进化动植物遗传改良的基础。

8.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DNA分子上的一个发生改变,由A/T/A变成T/A,结果血红蛋白多肽链中被代替,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思考: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典题精析】重点一:基因突变的理解例1.下表是苋菜“莠去病”(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

请分析选择正确的说法()A.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密码子发生了改变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解析:密码子在信使RNA上;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苋菜产生抗性是由于基因上碱基的改变最终引起蛋白质的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品系也肯能突变为敏感品系。

答案:C重点二:基因突变的特点例2.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是纯合子(体) B.都是杂合子(体)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解析:本题比较新颖,学生要能够通过题目认识到A和a均是A+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的等位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理解)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A:了解)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创设,结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通过“材料—比较—归纳”的方式来获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1.理论依据(1)奥苏伯尔关于概念形成的学习理论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

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概念。

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

概念同化: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物学学科知识的基本单位,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就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将外部言语转化成内部言语的思维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进行观察、比较以及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学习,为进一步对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提供条件。

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用以同化基因突变这个新概念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关于基因突变的概念教学采用以概念形成方式进行教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事或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比较、推理和归纳的方法来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再经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比较归纳,总结来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引起的遗传效应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

(3)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学习新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个核心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因此学习中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是实验活动,也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史、教材的资料、提出的问题、创建学习模型等进行探究。

这些活动不一定具备实验探究活动的全部环节,但只要促进学生思维活动,那么这些学习过程就具有探究性。

在本节课中,教材不仅提供了“积极思维”这样的能引导学生探究的好素材,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如解读图表、分析数据、举例描述等多种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基因突变问题的解释或结论,并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教学程序设计首先用一个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一个实际问题创设境来引入新课,然后从实例入手,通过设计积极思维活动,来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在师生的对话中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接着通过由学生举例并自学教材内容来归纳基因突变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方式对本节课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知识构建,使学生对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和遗传效应及突变的特征、意义等有着深入的理解,用课堂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给学生提出一个课外继续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能在课外有继续拓展提高的空间。

这节课是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延续和延伸,创设好教学情境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够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更有效地教与学。

3.教学过程流程图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结合“积极思维”,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本节小结、构建概念图,课外拓展研究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习情境设计为真实情境与问题性情境相结合的模式,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线性结构课件。

教学模式为“材料分析——比较归纳——讨论总结”的模式。

五、教学资源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及文本资料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什么?2、基因突变的概念3、基因突变的原因4、基因突变的特征5、基因突变的意义八、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对于取得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有效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用新教材教学已经有两年。

能不能从老的教学思路、模式中跳出来,把握好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使常态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依据《课标》来指导平时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本课中关于基因突变的标准要求是:理解镰刀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形成基因突变的概念;简述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原因和遗传效应(分子病或代谢缺陷);举例说明自然突变的特征,简述基因突变的意义。

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帮助他们构建关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解读,使我明确了这节课重点在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教学,而对于概念教学有很多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理论。

在平时注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使我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依靠这些理论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这节课中为达到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我首先给学生列举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引入新课,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类比、推理从而为后面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来提供依据。

然后通过正常人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红细胞、蛋白质和基因不同层次上进行比较、归纳,在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中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即基因突变的本质属性是基因结构的变化,而它的外延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在对这些教学问题处理时,我先组织引导分析教材中的“积极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他两个方面的例证,这样就可以涵盖概念的外延,从而达到揭示概念内涵的目的。

在教学中本人遵循了由现象出发,深入研究到问题的本质这一研究规律,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基因突变的其他内容(原因、特点、意义等)教学上要达到目标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认知活动,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出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的实例,来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将上述内容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了课前所预定的目标。

通过在以学生认知水平下的生活现象、经验来创设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2、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教授提出:“意义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概念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有助于整合新旧知识,在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

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

换言之,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

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

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

而概念图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这个过程的形成。

这是因为概念图可以把整合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生物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在课程设计上都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培养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中当学生理解了基因突变的各要素之后,再通过引导他们画关系图、概念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画概念图中表达了对基因突变概念正确或错误的理解,从而进行及时的诊断。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生洞悉概念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整合起来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

3、教学目标达成更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倡导探究性学习,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标准》指出: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生身边的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包含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为了能落实《标准》的要求,我一方面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熟悉的现象,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同时在完成本节课制定的各项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布置了学生在课后继续调查和收集资料来了解人们又是如何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探究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有关基因突变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能在课后通过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以互相交流实现自我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