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食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重金属是食品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

本文将就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1.铅: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力,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2.镉:食品中的镉主要来自污染的地区,含量较高的食品包括牡蛎、贝类以及五样粮食。

3.汞:汞的摄入会引发儿童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对成年人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4.铬:污染的土壤和水源中含有大量的铬,如果长期摄入铬,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和肝脏癌症。

二、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原子荧光法:原子荧光法有着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快速检测等优点,能够检测食品中的铁、钙、镁、锌、铜等重金属元素。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一般用于食品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

3.感光电导法:感光电导法可以检测食品中许多元素,特别是钙、镁、铁等较为常见的元素,同时该技术能够追踪重金属元素的渗透情况。

总的来说,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在现代社会是十分常见的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国家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加大了在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尽可能减少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除了上文提到的检测技术,还有一些新型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也受到了关注。

比如纳米材料检测技术,其优点是对检测的样本量要求较小,因此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实际场景中的食品检测。

同时,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使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纳米材料还能够提高检测速度,并且可以制备成多种形式进行检测,包括溶胶、胶体、薄膜等。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技术也正在被研究,如利用人们泛滥的手机APP检测重金属污染。

比如,一款名为"智慧指甲"的手机APP拥有一款能够检测重金属元素的传感器,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对食品进行检测。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检测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的影响,不存在其他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物 从 环 境 中摄 取 重 金 属 后通 过 食物 链 的 生物 放 大 作
从食 品安全 方面 考虑 的重金 属污 染 , 目前最 引人 关注 的 是汞 、镉 、铅 、铬 , 以及 类 金属砷 等
有显 著生 物毒 性 的重金 属 。据研 究 ,重 金属 污染
经 食 物 链 放 大 随 食 品 进 入 人 体 后 主 要 引 起 机 体 的
食 常 见的重 金属污染及检 测 技术研 究进展 品中
骆 新 峥 2 ,
(, 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干部学校 ,福建 福州 3 0 0 ) 1福 50 2
( , 建 农 林 大 学 食 品科 学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 0 0 ) 2福 5 0 2
摘 要:本 文分 析 了 目前我 国重 金属 污 染的 来源 及危 害 ,对 几种 主要 重 金属 的检 测 方法 进行 了综 述 ,并展 望 了重金 属检 测 的发 展方 向 。 关键 词:重 金属 ;来源 ;危害 ;检 测
镉 是一种 蓝 白色 金属 ,在 自然 界 中分 布广泛 但含 量极 小 。镉 可通过 植物根 系 的吸收进 入植物 性 食 品,并通过 饮水 与饲料转 移 到动物 体 内,使
畜禽 类食 品中含 有镉 。镉进入 人体 后主要 蓄积 于 肾脏 和肝 脏 中,镉 中毒 主要损 害 肾功能 、骨骼和 消化 系统 。研 究表 明镉 及其化 合物 还具有 一定 的
1 、汞
界各 国政府 、有关 团体和 组织及 众 多企业 的认识
和关注 也不 断提高 ,许 多相应 的政策 法规应 运而 生。表 1 出了部分我国于2 0 年1 月i 列 0 5 0 日起强制实
汞在 自然 界 中有 金属 单质 汞 ( 称水 银 )、 俗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祥解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祥解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 近年来, 因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滥用、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 能较好地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

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天然毒素的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二口恶英、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和生物性污染监测技术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污染; 快速检测及发展; 综述食品供给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 对人体的健康成长和维持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需求的增长, 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但由于厂商追逐高额利润, 生产无政府状态,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 , 并滥用农药等等, 污染了环境, 使食品受到污染,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严重的造成残废, 甚至死亡[9]。

食品污染概念:食品中混进了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有毒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食品污染。

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农药的污染造成农产品污染的化学农药, 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 有机汞农药如西力生、赛利散、富民等。

这些农药大都化学稳定性强, 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 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后, 大部分积蓄在脏器中, 尤其是脂肪内, 滴滴涕积蓄在脏器中能破坏肝功能, 到后期还可引起黄疽病。

六六六主要是损害肪变性等症状。

汞在农产品、畜产品和人体内浓缩和积累, 能造成汞中毒。

我国近几年来已试制成功一些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和有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农药的使用上, 在1986年已规定, 对于茶叶、烟叶、水果、蔬菜等作物, 要逐渐禁止和限制使用滴滴涕、六六六、汞制剂、砷制剂等高残毒农药。

对于这些作物集中生产的地区, 要优先供应高效低毒农药。

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食品的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业废水,如选矿、电镀、造纸、化工等工厂的废水, 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食品卫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食品卫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食品卫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卫生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中毒和健康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食品卫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一、传统检测技术1.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传统的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化学试剂对样品中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误判率高、假阳性率高、灵敏度低等问题,所以现在逐渐被淘汰。

2.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以微生物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样品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检测时间长、操作复杂等。

而且还存在一些误判问题,不利于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新兴检测技术1.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它通过对样品中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这种技术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中毒和健康问题的发生。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领域。

2.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运用纳米材料来进行检测的技术,它可以对样品中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各种成分和有害物质。

这种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来源。

目前,这种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领域。

三、结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卫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新兴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技术和纳米技术,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检测方法,为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食品卫生检测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更是至关重要。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细菌等,它们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介绍目前主要的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检测技术目前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液相色谱等方法。

这些传统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检测领域。

然而,传统检测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样品准备繁琐、检测时间长、设备成本高等。

二、新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

1.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从海量数据中进行分析、学习,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技术。

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的学习和训练,对检测结果进行快速分析和识别,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2.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对物质进行控制和改造,使其具有纳米级别的特性,包括质量轻、表面积大、化学性质活泼等。

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领域,纳米技术可以通过制备纳米级别的传感器,实现对食品中微量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3.光学技术光学技术是指利用光的物理性质来对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中,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检测样本的分子结构进行高敏感度、无标记的实时监测。

三、发展趋势未来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便捷化、低成本化和通用化。

其中,智能化是指检测系统将更加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和自适应性,检测过程将更加便捷自动。

便捷化则是指能够在家中或餐厅等场所进行无创检测。

低成本化是指检测成本将更低,使得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检测服务。

通用化则是指检测技术能够广泛适用于多种食品的有害物质检测。

结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在保障人们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将变得更加精准、快速、便捷和低成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及其检测进展

食品污染及其检测进展

食品污染及其检测进展摘要:我国农药、兽药、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药品、生物毒素、食品中重要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部分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的现状和内容,提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国际接轨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引言分析方法标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是检验食品污染的依据和尺度,因此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污染物监测及总膳食研究的基础。

国际社会非常重视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先进、科学的分析方法标准。

我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经过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尤其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的资助下,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方法、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常见毒物检测、食品中重要人畜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重点研究酶抑制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其中酶抑制法测试纸已研制完毕,测试盒及酶速测仪已研制成功,胶体金测试条正在研制。

食品中150种农药残留系统检测技术正在研究中,已建立了苄嘧磺隆等7种农药单残留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车已研制完,并正在开发快速样品净化仪等其他小型设备。

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主要开展多残留仪器分析和验证方法的研究。

完成了包括β-兴奋剂、激素、磺胺等、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硝基呋喃类、β-内酰胺等、苯并咪唑类、阿维菌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硫脲类等13项药物的检测研究。

完成了新型综合微量样品处理仪、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线富集离线净化装置、高效快速浓缩仪、便携式酶标仪的研制。

在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正文1 我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经过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尤其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的资助下,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方法、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常见毒物检测、食品中重要人畜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一、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

感官检测是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然而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局限性。

化学检测是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含量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如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微生物检测则是针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确定食品是否安全。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检测。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速度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三、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来测量物质的特性和成分的方法。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食品中不同组分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光谱信息,从而对食品中的成分、营养价值和质量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

此外,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也有助于食品中添加物、污染物的快速检测。

四、便携式检测设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便携式检测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便携式设备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点,能够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进行实时监测。

例如,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可以在野外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从而避免了送样、等待结果的时间延迟。

五、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一章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传统方法2.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之一。

它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如农药、重金属等。

然而,化学分析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时间长,需要复杂的试剂和仪器。

此外,化学试剂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最重要的是,化学分析法只能检测特定的物质,不能很好地发现未知的有害物质。

2.2 微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常用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分离,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霉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然而,微生物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方法需要时间长,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来获得结果。

此外,这种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发现未知的微生物污染。

第三章现代检测技术3.1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检测方法,它可以检测低浓度的化学物质。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样品分子的原子或分子离子化,然后在磁场中进行分离,最后通过质谱检测器进行检测。

质谱法广泛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等物质。

3.2 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的特点是快速、灵敏、便捷。

这种技术通常基于免疫学或DNA技术,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荧光定量PCR等。

这种技术通常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3.3 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一种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新兴方法。

它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算法对食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或智能摄像头测量食品的温度、湿度等指标,或利用数据分析算法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但由于种种原因,粮食中可能会被污染物所污染,这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加强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粮食污染物的常见类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粮食污染物的常见类型粮食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等。

农药残留是目前粮食污染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药在种植、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使用,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业活动,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也会进入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真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物质,会大量寄生于粮食中,对人体肝脏和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还有一些其他化学物质如激素、防腐剂等也可能存在于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研究进展。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作为生物识别元件,通过生物体与待测物质结合所产生的生物特异性效应(例如生物体的亲和、酶的催化等)转化成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当前,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中,具有快速、敏感、选择性高的特点。

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

例如基于PCR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对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质谱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粮食污染物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微量污染物的检测和鉴定。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将成为重点。

新型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检测等特点,将成为未来粮食污染物快速检测的关键技术。

多模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食品污染物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

食品污染物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

作 。 系着企业的生 存发展和人 民的切 身安全 ; 关 目 的食品检验 机构 , 前 县一级虽设有检验 机构 , 但检 测项 目不多 , 地市 以上工 商、 监、 而 技 卫生 、 农业 部门都有下 属的检验机构 , 设置重 复, 不够 专业, 检验 水平 不高 , 往一个 产 品重 复检验 , 往 使检 验结果不具有权威 性 , 甚至扯皮 , 互不承认 检验 结果 , 既浪费检验 资源 , 又增加食 品企业 的 成本 。 我们认为可 以借鉴药 品检验的模式 , 将工 商、 监、 生、 技 卫 农业 部 门下属 的检验机构 整合 到一起 , 成立专 门的食 品安全检测机构 , 门负 专 责食 品安全 的检 测 ,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 安 全方面的责任 , 定所有的食品都应 当检验 规 合格 后方可 出厂 。检 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食
策略 。 3结 语 从 目 的发展现 状来看 ,公共 食品安全保 前 障体 系建设 受到普遍关 注。尽 管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政府 高度重视并采 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食 品 流通安全 工作 ,但从总体来看我 国食 品质量安 全形势依 然严峻 ,尤其是在 流通环节 存在严 重 问题 ,在食 品供 应链的各个环节上 问题频频 发
险程 度 ,这就需要利用 足够 的毒理 学资料确认 这些 成份或物质 的安全 剂量 。食 品安全性评价 在食 品安全 陛研究 、 监控和管理方 面具有重要 的意义。 长期以来 , 国对食 品安全 的监管是 以 我
对不 安全 食品的立法 、清除市场上 的不安全食 品和 负责部门认可项 目的实施作为 基础的 。这
工程 技 术
CawcoiUPu●国团圜 阉 ■ ■ h hosd|I嵋 嵋 ■ ■ ■ iN T ng — ̄ — - n ee — ZUot l a r. en d1 | Ls I c ■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进展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进展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进展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进展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一、DNA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DNA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测和鉴定食品中的有害成分的技术。

通过DNA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而且,DNA技术可以通过追溯食品的来源,帮助调查食品中毒事件,从而追踪到食品污染源。

DNA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确度。

二、光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判断物质成分和性质的技术。

近年来,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光谱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识别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

三、质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的质量谱图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高分辨质谱、液质联用技术等质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鉴定和定量分析,如致癌物质、有机污染物等。

质谱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安全监测更加科学和精细化。

四、传感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传感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变化来预警并实现对有害物质的检测的技术。

近年来,免疫传感技术、电化学传感技术等在食品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传感技术,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实现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

传感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手段。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技术的进展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DNA技术、光谱技术、质谱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食品污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食品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成为了科学家们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探讨食品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技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能够定量测定污染物的含量。

然而,传统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方法的操作复杂,需要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这使得食品生产企业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延误了对污染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其次,由于化学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直接或间接对人体有害的试剂,因此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也限制了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

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为了解决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食品污染物检测。

1.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方法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生化或生物学变化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的器件。

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构建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体系。

例如,一种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电流变化来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并且不需要使用有害试剂。

2.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方法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内存在的一些与健康状态或疾病相关的分子物质。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间接地了解食品的安全性。

例如,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名为甲基化DNA的生物标志物与食品中的致癌物质有关。

通过检测食品中甲基化DNA的含量,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

三、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尽管生物检测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生物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的方法对于一些微量污染物的检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生物检测方法的操作简便性还有待提高。

只有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手段,才能实现对食品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农药、兽药、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药品、生物毒素、食品中重要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部分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的现状和内容,提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国际接轨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Contaminants in Food and Its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rogressChinese AbstractAbstract:This important zoonotic disease of pesticides, veterinary drugs, important organic pollutants, food additives, feed additives and prohibited chemicals, biological toxins, food pathoge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tus and content of the test method standard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food safety standard test method,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testing method standards.Keywords:food contaminants;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ction methods目录引言 (1)1 食品污染 (1)1-1 食品污染的来源 (2)1-2 食品污染的分类 (4)1-3 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3)1-4 预防方法 (5)2 检测 (6)2-2 仪器 (7)2-1 技术 (8)2-2 方法 (9)3 结语 (11)4 参考文献 (12)5 感谢 (13)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与生活用品,各种形形色色的食品与随之出现。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然而,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兽药、激素等,从而危害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用的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

它通过将样品挥发成气态,然后进入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通过质谱进行检测。

该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农药、兽药、环境激素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将液态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比较,其优点在于其适用性更广,可以在检测有机化合物的同时,检测更复杂的化合物,如糖类、氨基酸等。

该技术在食品中检测污染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 原子吸收光谱(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将原子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等元素。

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检测痕量金属,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则适用于大量元素的同时检测。

这些方法在食品中检测重金属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新兴的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除了传统的污染物检测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广泛应用。

例如:1. 质谱成像技术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将质谱和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将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空间分布图像结合起来,对于复杂或难以提取的样品分析更有优势。

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保障食品的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农药的广泛应用,食品中污染物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以期为食品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检测手段。

一、食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食品污染物可以来源于环境、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农药等多个方面。

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水中的有机物等,可能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品链中。

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添加剂、防腐剂、食品色素等也可能存在污染的风险。

这些污染物如果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或急性的危害,如导致癌症、生殖问题、神经系统损害等。

二、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的污染物分析与检测技术。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1.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分析的手段。

它通过对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进行碎裂、分离和检测,来确定样品中的污染物。

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检测中。

例如,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同时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污染物分析分离技术。

它通过样品与移动相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

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应用于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等多个方面的污染物检测中。

该技术可以对复杂的食品基质进行处理,保证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手段。

它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来确定样品中的污染物含量。

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运用于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机无机污染物的检测中。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是食品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食品中污染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已经有了多种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技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粮食作为人类生命必需的重要资源,其品质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植、收储、加工、运输等多方面的原因,粮食产生的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危害人民健康。

因此,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是目前应用于快速检测粮食污染物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它们是通过检测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来实现检测的。

化学传感器利用化学反应敏感电极的电化学信号,可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污染物的含量。

光学传感器则利用光学信号,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定性或定量监测。

二、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发酵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常用的生物组件包括细胞、菌种、酶和抗体等。

生物传感器可利用生物组件对样品中的特定成分进行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重构方便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快速检测粮食污染物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基于纳米技术的检测方法纳米技术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微观、纳米尺度的设计、制备和调控,来调制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技术。

在快速检测粮食污染物技术中应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粒子、纳米管、纳米杆及纳米片等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材料,并且利用这些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实现对于各种污染物的快速、精准检测。

四、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视觉功能,对样品进行形状、颜色、尺寸等方面的检测分析。

机器视觉技术与成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有关,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快速、精准地识别样品中的污染物,可广泛应用于粮食污染物检测领域。

综上所述,在粮食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中,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基于纳米技术的检测方法、机器视觉技术等都是目前主要的技术研究方向。

各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优化,为保障人民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准确、高效的检测手段。

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与评述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凌小芳李铭刘高(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199)摘要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无机卤族化合污染物,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样品中检测出了高氯酸盐,而高氯酸盐对哺乳动物的甲状腺的危害也被不同的专家学者所证实#本文对目前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情况进行大概介绍,并详细论述了现有高氯酸盐的检测方法,其中涉及分光光度法、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离子色谱法及离子色谱-质谱法。

旨在为目前高氯酸盐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及其检测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关键词:高氯酸盐拉曼光谱法离子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高氯酸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常作为氧化剂用于航空航天业的固体推进剂、炸药和烟火制造,以及机动车辆中气囊的充气器$12%。

199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某饮用水源中检测到浓度高达260M g/L的高氯酸根,并因此颁布了18(g/L的高氯酸根饮用水最高限量标准2#此后,在内华达州、犹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多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检测到了高氯酸盐的存在2。

而高氯酸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导致其在环境中非常稳定$4%,有研究表明,高氯酸盐可以在环境中稳定存在长达数十年$5%。

国内外的不同研究表明,高氯酸盐可以干扰人体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影响甲状腺激素T3及T4的合成和释放,导致甲状腺功能退化,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6,尤其对孕妇及婴儿健康有较大威胁#因此,高氯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无机污染物走入学者们的视线。

1高氯酸盐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及相关限量政策继饮用水检出高氯酸盐,科研人员对食品中高氯酸盐的存在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涉及的产品涵盖自来水、瓶装水、地表饮用水、鲜奶、大米、小麦、鸡蛋、水果和蔬菜等。

其中,印度的学者研究印度西南海岸瓶装水,结果发现25%的瓶装水中高氯酸盐含量超过了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限制标准,无工业活动地区的瓶装水低于此限量标准9。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也越来越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

其中,化学检测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化学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判断其是否含有有害物质。

比如,对于农药、兽药残留等化学污染物,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等。

除了化学检测技术外,生物检测技术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生物检测技术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生物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检测其中的污染物。

例如,常见的生物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方法等。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分析,如质谱、红外光谱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因此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无论是哪种污染物检测方法,都需要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设备来配合使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光谱法等。

这些仪器设备大多集成了多项高科技技术,如光电子、计算机控制、机械控制等。

在使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工作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协助,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在的食品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食品检测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农药、兽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标准并不完善,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由于各种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检测工作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技术手段和方法。

总之,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工作还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食品污染物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食用一系列中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食品内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从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损害的物质。

食品中的污染物大致可以分为重金属、细菌毒素、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多环芳烃类等。

食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食品中污染物来源。

食品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的农田耕地、水体和大气污染,从而使得农产品中聚集了大量有害物质,二是为了防治农产品病虫害、畜产品品质提升而大量使用新型农药化肥、兽药等,使得农畜产品出现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添加的食品用添加剂的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使得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多,四是在贮藏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是贮藏条件不适所产生的微生物超标以及混合贮存产生的交叉污染。

食品中污染物的危害。

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可大可小,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农药、霉菌毒素中毒都会引起急性中毒而危害人体健康,另外长期食用有污染物的食品例如某些添加剂或者被重金属污染的面粉等均可引起慢性中毒,另外一些化学污染物还会引发癌变,正是因为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影响较大,因此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变的格外重要。

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微生物检测技术。

传统的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是形态和生化方面的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实验周期长,操作繁琐,步骤多,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食品检测量,在速度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时代要求,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物检测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

主要有载体法、微热量计技术、免疫荧光技术、LAMP法、常规PCR、定量PCR。

其中在载体法将传统的稀释、培养和显色步骤融为体,减少了实验步骤,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准确度,目前该技术已经在生牛乳、巴氏杀菌乳中广泛使用。

微热量技术是根据微生物生长过程产热来进行计算的,该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细菌的抑菌作用,技术应用限制较大。

食品中常见化学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常见化学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常见化学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而食品污染则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的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

其中,由于食品化学污染来源广、种类多、易蓄积,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关键词:食品常见;化学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食品中常见化学污染物1.1农药和兽药污染农药被认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农业高生产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高投入集约化农业生产系统被引入之后,用于害虫控制的杀虫剂的增加和广泛使用成为主导因素。

然而,农药的滥用导致的残留是危害食品安全主要原因之一。

农药残留主要有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总量的50%)、拟除虫菊酯类、氨基酸甲酯类。

Bakirci等对1423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调查,结果发现在蔬菜中检测出的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含量要高于水果,检出最多的农药是啶虫脒、多菌灵和毒死蜱,在2010—2012年,超过MRLs的农药残留百分比有所下降。

氨基甲酸酯的最高检出率为克百威(1.80%),有机氯的检出率最高为硫丹(0.68%)。

检出率较高的蔬菜为块茎植物、鲜豆类和茎类,高于检测标准的蔬菜是韭菜、豇豆和芹菜。

集约化畜牧业这一饲养模式,导致动物更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兽药通常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预防,其中抗生素类药物、促生长剂、镇静剂、抗球虫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消炎类药物是可能污染肉质食品的主要兽药。

1.2重金属污染据估计,全国每年有1200t粮食受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约1000万hm2的耕地受到污染。

而造成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包括:1.2.1农业活动,采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以及含有微量重金属的矿物肥料;1.2.2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不合理排放,导致土壤耕地和水源被污染;1.2.3在农田附近直接废物处理、采矿活动及在汽油中使用铅作为抗爆剂等。

重金属通过植物、动物食物链逐步富集到人类的食物中,进而威胁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 近年来, 因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滥用、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 能较好地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

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天然毒素的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二口恶英、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和生物性污染监测技术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污染; 快速检测及发展; 综述食品供给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 对人体的健康成长和维持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需求的增长, 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但由于厂商追逐高额利润, 生产无政府状态,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 , 并滥用农药等等, 污染了环境, 使食品受到污染,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严重的造成残废, 甚至死亡[9]。

食品污染概念:食品中混进了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有毒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食品污染。

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农药的污染造成农产品污染的化学农药, 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 有机汞农药如西力生、赛利散、富民等。

这些农药大都化学稳定性强, 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 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后, 大部分积蓄在脏器中, 尤其是脂肪内, 滴滴涕积蓄在脏器中能破坏肝功能, 到后期还可引起黄疽病。

六六六主要是损害肪变性等症状。

汞在农产品、畜产品和人体内浓缩和积累, 能造成汞中毒。

我国近几年来已试制成功一些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和有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农药的使用上, 在1986年已规定, 对于茶叶、烟叶、水果、蔬菜等作物, 要逐渐禁止和限制使用滴滴涕、六六六、汞制剂、砷制剂等高残毒农药。

对于这些作物集中生产的地区, 要优先供应高效低毒农药。

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食品的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业废水,如选矿、电镀、造纸、化工等工厂的废水, 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二是生活污水, 随着洗涤剂,消毒剂等用量增加也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

食品工业中不少产品, 如饮料酒, 汽水, 雄头,酱油等, 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量大, 质量卫生要求高, 如果水质受到污染, 又未经处理,加工食品就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使有毒物质混入食品, 进入人体, 危害健康。

要解决这个问题, 根本的办法是,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流入公共水域前, 都必须经过严格处理, 使水质达到规定要求。

三、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加工厂的厂房布局、车间内部布置, 生产设备及操作工人等都要有严格的卫生要求,如果不注意, 就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很重要, 厂内通道和空地要作好绿化工作, 路面要改善, 防止尘土飞扬。

车间内光线要充足, 通风良好, 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墙壁及地面要定期消毒。

许多食品的设备要采用不锈钢材料, 否则容易使食品中混入有害重金属, 危害人体健康。

按照食品工厂的卫生要求, 食品操作工人, 特别是直接接触食品的, 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必须经常洗换工作服, 保持清洁卫生, 防止细菌污染食品。

四、食品变的污染霉菌有产毒和不产毒之分。

一般发酵工业所用霉菌多不产生毒素。

由产毒霉菌产生的毒性化合物, 称为霉菌毒素。

花生、玉米、小麦、豆类、以及棉籽等等容易生长霉菌, 肉制品、水果等等也会生长霉菌。

产毒霉菌寄生在这些基质上, 产生代谢产物, 即所谓霉菌毒素。

这些霉菌在发育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霉菌毒素, 对人、牲畜、家禽和鱼类都有危害性。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对食品污染现象较普遍, 口前已引起各国广泛注意。

1960年英国养鸡场在短短儿个月内相继发生十万只火鸡死亡事件, 对死鸡作解剖观察, 发现肝脏有溢血, 并呈明显骨疽。

经试验证明, 这些鸡发病是食用巴西发霉花生仁粉饲料所引起的。

此种毒素是由寄生在花生仁粉饲料上一种黄曲霉所产生, 因此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目前已知其不同结构的型式有十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 它和黄曲霉毒素B2,G1 和G2都有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查, 一般以B1含量来表示。

五、病虫害及家畜疫病的污染病虫害及家畜疫病对食品污染的种类很多, 情况也很复杂。

最常见的寄生虫有旋毛虫、囊虫、虫回虫等, 细菌病害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炭疽菌、猪丹毒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等。

人们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食品,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六、运输、包装中的污染食品在出厂运输前要求做到妥善严密包装, 避免外来杂质污染食品。

运输车辆工具更要注意清洁卫生。

运食品的车辆最好专运食品, 不装运其它物品。

如条件尚不具备, 在装运其它物品特别是装运化工等有害物质以后,一定要严密清洗, 彻底消毒, 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包装材料因为直接接触食品, 很容易因包装材料含有毒物, 污染食品。

有些是食品在某种条件下, 腐蚀包装材料, 反过来又使食品受到污染[10-11]。

食品分析检测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 ----> 制备和保存 ----> 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 ----> 分析数据处理 ----> 分析报告的撰写针对现场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是能缩短检测时间,以及在样品制备、实验准备、操作过程简化和自动化上简化方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实验准备简化,使用的试剂较少,配制好的试剂保存期长;二是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三是简单、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样品在很短时间内测试出结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天然毒素的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二口恶英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随着与食品安全相关检测装备的进步,食品安全检测车的出现,一些原来无法应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得以应用,如各种生物芯片、传感器和色谱质谱检测仪等,这些技术的加入为现场检测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场快速准确检测食物中有害物质含量,对医疗、环保等部门以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1.1 农药残留检测现状在农药残留方面,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都有相应的检验方法公布。

此外,卫生部除了制定一系列农药残留限量(大约136 种)和相应的123 种农药检验方法外,还颁布了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近50种农药)。

国家质检总局也建立了一系列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的农药残留检验方法(如有机氯和多氯联苯20 种、有机磷22 种、氨基甲酸酯15 种、拟除虫菊酯类15种 /AOAC方法等)。

国内由于对农药残留检测的研制起步较晚,我国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多残留、系统的快速检测方法。

很多残留检测技术研发还是借鉴国外的检测经验,检测试剂大多依赖于进口。

国外农药残留的检测已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目前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对检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1.2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技术1.2.1主要检测试剂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的关键试剂/乙酰胆碱酯酶主要来自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公司研制开发的乙酰胆碱酯酶是以从家蝇头部中分离出来的高敏感度的分子型作为酶源,经过生物提取纯化而成。

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快速检测试纸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快速而准确,检测敏感度达0.01-5 mg/kg,准确率达 90% ,比国内外采用动物血清作酶源的检测专一性和灵敏度明显提高。

此试纸常温保存时间从数小时延长到15d;可以在10-15min内快速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可以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时间缩短30%-50% 。

目前,市场上进口的农药残留检测试剂主要是EL ISA 检测试剂盒,像美国恩沃劳格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

1.2.2 检测方法和仪器蔬菜中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目前,在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是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开发出适合我国特点的“蔬菜中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这种检测仪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特点。

1.2.2.1 一次性农药残留侦毒器、检测如天津市纳克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一次性使用的农药残留侦毒器它可以对有机磷和磷酸酯类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磷胺等)及有机磷硫代磷酸酯类农药(乐果、对硫磷、倍硫磷等)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

1.2.2.2 CL- BIII残留农药检测仪如上海徐汇区博纳新技术研究所开发生农药残留检测仪,主要是参照JB/T 9324-1999 可见分光光度计专业标准,WHO,FAO 残留农药检测标准及EPA参照摄入量等标准来编制仪器的技术指标。

此仪器可以快速测定有机磷、氨基甲酸等农药在果品、蔬菜中的残留量,同时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快速传递测试总站与测试分站的数据,监控整个地区的农残情况.1.2.2.3 TU-1800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采用进口高性能全息光栅,可以对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药品和毒品进行迅速、精确的检测,其分辨率精确到2um。

对于动、植物的药物残留和激素也有明显的辅助检测功效[2]。

1.2.2.4 酶抑制率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酶抑制率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性。

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参考标准农药浓度与抑制率对照表)。

2.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及其产品2.1 现状分析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作用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已广泛用于促进畜禽的生长、减少发病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同期发情。

在饲料添加剂中,抗生素用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兽药的广泛应用使畜牧业在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的问题。

八十年代,欧美等国已开始建立了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兽药用量、休药期及有关法律法规。

我国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尚不够完备,时常发生因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而被外国拒绝进口的事件,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十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加强兽药监察体系和兽药残留检测体系的建设。

农业部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兽药残留监控,发展了近50 种单个兽药在饲料监控和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的测定方法。

国家质检总局每年也投入大量资金,针对出口和欧盟监控的需要,建立一些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但对于某些禁用兽药(主要是B兴奋剂和激素),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尚不能满足需要,或大量监控的成本难以承受[2]。

2.2 克伦特罗(瘦肉精)的检测方法欧盟和美国.FDA立法禁止克伦特罗在肉用畜禽中的使用;规定牛和马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必须小于0.5u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