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写花的诗词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娇媚(可爱)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杜甫描写春天桃花的古诗词经典名句

诗圣这样赞美十里桃花,杜甫描写春天桃花的古诗词经典名句唐朝某年春天的一个风光迤逦的日子,诗圣杜甫忽然发现一簇桃花开得正盛,着实令人高兴,尤其这花又没有主人,那么,他自己可权作它的主人,可以尽兴去欣赏了。
杜甫写过若干赞美桃花的诗篇,这里摘录若干并做鉴赏。
01.桃花追逐梨花共落,黄鸟时与白鸟齐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诗中描写的是暮春之景。
落红纷纷,本为常见之景,然桃花与梨花共落,红与白溶为一体,又加“逐”字,语句便活泼生动多了。
“细”字可见花儿之小巧可爱。
黄鸟与白鸟齐飞,又是黄与白两种颜色的融合。
一“落”一“飞”,使整个画面线条多变,色彩绚丽。
虽是落花时节,亦让人觉得美出于其中。
02.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早春时,红色进入桃花,桃花红嫩。
绿色回归柳树,柳叶清新。
这两句诗也同其他诗人诗句一样,以桃红、柳青来写春天景色,但杜甫手法颇新。
桃开花便是红色,柳发叶便是绿色,作者偏用了一个“入”字,一个“归”字,好象“红”和“青”有了灵性,着意要使桃花嫩、柳叶新似的,构思很为奇特。
0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一簇无主的桃花艳丽地开放,我是喜欢深红呢,还是喜欢浅红呢?在江边散步,忽然发现一簇桃花开得正盛,着实令人高兴。
尤其这花又没有主人,那么,自己可权作它的主人,可以尽兴去欣赏了。
下句的发问问得很妙,不知自己爱深红还是爱浅红。
可见,深红、浅红各有各的好处,都惹人喜爱。
很有点令人应接不暇的意味了。
作者不直接写桃花美丽,然其美丽繁盛之貌已犹在眼前。
04.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矮矮的桃花丛面临水岸开放,轻轻的柳絮飞浮时不断沾上人衣。
春景如是,怎不让人伤感!“桃花临水岸”,犹在提醒作者归家的途径,引起人思乡之情。
“柳絮点人衣”,犹在告诉人春光短暂,惹人产生伤老之情。
杜甫: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丨一日一诗

杜甫: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丨一日一诗上期回顾:杜甫《登高》江畔独步寻花·其七【唐·杜甫】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①爱花即欲死:形容诗人爱花感情极深,连性命也不要。
一作“看花即索死”。
②花尽老相催:时不等待,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期已过,各式鲜艳的花朵开始凋零。
③繁枝:盛开的花。
④嫩蕊:花骨朵儿。
⑤商量:商讨,又为准备意思。
⑥细细开:慢慢开。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此绝句乃惜花之词。
诗的开篇即言“不是爱花即欲死”。
这真是痛快干脆,毫不藏伏。
杜甫惯于一拼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
爱花即死,少年之情。
想当年诗人青春年少之时,心怀大济苍生之志,为志而死,死又何妨。
实际如何呢?“花尽老相催”,花谢人老,壮志未酬,这正是诗人暮年之感。
此时的诗人历经颠沛流离,在成都得以暂缓度日,见花开花落,时光荏苒怎能不有所伤怀。
后两句表面写花之惜时,实则正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尚有一时之机来尽夙愿,又岂能作践。
全诗荡漾着一种悲怆而高亢的意蕴。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流离兵灾中。
后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因直言极谏,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
出三峡后瓢泊于荆、湘,以舟为家。
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翻译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2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文: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

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
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美丽的事物,而当我们用心去观察、欣赏它们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们的美丽和丰富多彩。
言犹在耳,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此刻,我静坐在一个花园的角落,让时间静止,与花儿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正如诗中所言,“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匆匆忙忙地走过花园,忙于琐事,忽略了四周的美景。
那些红艳艳的杜鹃花,婀娜多姿的牡丹花,清新淡雅的茉莉花,都在悄悄地绽放着,等待我们的发现和欣赏。
而当我们拨开心灵樊篱,抽出时间细细品味这些花儿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花儿的美丽和与我们共同的寂寞。
那时的我,坐在花丛中,心境宁静,像是遇到了一位久违的朋友。
这些花朵都对我微笑着,它们轻轻地摇曳着花瓣,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不禁有些激动,忍不住伸出手轻轻触碰着那些柔弱的花瓣,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与喜悦。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过:“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
这句诗字字句句都充满着深意,花儿的美丽只有在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欣赏时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花朵的每一个颜色、每一个姿态都诠释着不同的生命和美,每一朵花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有的花朵像是害羞的少女,柔弱而娇美;有的花朵像是刚刚打开的新生命,洋溢着无尽的希望;有的花朵则像是一位高傲的皇后,独自矗立在花丛之中。
每一朵花都有着独特的芬芳和美丽,它们犹如一幅幅立体绘画,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艺术享受。
与花儿相伴的同时,我也不禁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花朵的每一瓣、每一颗花粉都是无价的,它们以自身的美丽和香气,点缀了整个世界。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当我们用心感知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花朵在无声无息中散发着芳香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可以用自身的行动和价值,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描绘了诗人在锦江江畔独自散步赏花时的所见所感。
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这首诗开篇就写诗人被江畔的繁花所“恼”,这种“恼”并非真的烦恼,而是被花的繁盛和美丽所触动,内心的情感强烈到无处宣泄,只能看似癫狂。
为了排遣这种强烈的情感,诗人想去寻找南边爱喝酒的邻居,然而邻居已经外出饮酒多日,留下一张空床。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孤独中对知音和陪伴的渴望。
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在这首诗中,江边繁茂的花朵和纷乱的花蕊让诗人心生敬畏。
行走的脚步有些歪斜不稳,实在是因为这春天的美景太过绚烂,让人有些承受不住。
但好在诗人还能以诗酒自娱,觉得自己尚未到需要被特殊照顾的白头之年。
体现出诗人在春光中的复杂心态,既有对美好春色的惊叹,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边幽深寂静,只有两三户人家,红花与白花相互映衬,热闹非凡。
诗人觉得要报答这美好的春光,应当以美酒相伴度过余生。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向东望去,少城那边繁花如烟,百花高楼更是惹人怜爱。
诗人不禁感慨,谁能带着美酒开启金盏,唤来佳人在绣筵上起舞呢?这里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热闹欢快场景的向往。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春光让人困倦,懒洋洋地倚着微风。
一簇无主的桃花盛开,诗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的呢?此诗把春光中的桃花写得生动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成千上万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鉴赏这组诗共七首,作于离乱之后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
这里选其第六首。
春风送暖,百花争艳。
诗人独自在江畔漫步。
在去往黄四娘家的小径两旁,姹紫嫣红。
诗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弥望的是奇花异卉;闻到的是浓馥花香。
接着,描写的是大小各异、色彩不同的花枝上,映出众多花朵。
“千朵万朵”已使人有数不尽之感,但还不能写出花的质感和重量,而“压枝低”却形象出逼真地写出花的质和量。
读者仿佛看到万朵硕大的花团盛开在枝叶中。
微风吹来,枝条在微微颤动,似乎不胜花重,“压”、“低”两字不但写出花朵的多而大,同时从静态中写出微微的动态,更赋予花枝以感情,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留连戏蝶”应是“戏蝶留连”的倒装,戏蕊彩蝶在花丛中留连忘返,不时在花间翩翩起舞。
如果说上两句还是描绘花朵静态的妩媚,那么此句则写出戏蝶动态的舞姿。
这里的“戏”和“舞”都用了拟人之法,写出了众多彩蝶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乍停乍飞,搧动翅膀的优美舞姿。
此时作者已把艳丽的花丛作为背景,而将目光集中在翩然起舞的彩蝶上,由静过渡到动,更加深化了春色那欲滴的意境。
正当诗人也“留连”于花蝶艳舞之中时,耳边又传来黄莺娇嫩的啼声。
至此,诗人便把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受写全,从多方面抒写春意。
“恰恰”两字固然照顾和上句“时时”的对仗,但这两字也贴切地写出诗人对此时意境的切身感受。
当诗人从视觉、嗅觉感知外界自然的色艳、形美,花香、蝶舞等多种景色时,——恰在此时,从听觉又感知了娇莺自由自在的`啼叫,这令诗人也令读者陶醉在这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中。
(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赏析

(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赏析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这首诗写于天宝后期,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咏花作品,奠定了杜甫咏花诗的基本风格:以花喻人,以花自况,借花寄概。
题中一个“叹”字,可见诗人当时思想情绪。
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开始,杜甫入长安以求官。
岁月蹉跎,仕途坎坷。
此时已近十年,仍一事无成,微官未就。
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
没赶上重阳佳节,不禁生出感慨。
叹花即是叹己,自己不也是生不逢时吗?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
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
可是庭院中的甘菊移植晚了,到了九月初九人们饮酒赏菊时,青青的花蒂包着花蕊,黄色的花瓣还没放开,不值得观赏,不可以摘玩。
佳节一过,满目凋零,赏花人也醉后清醒不欢而散,你这残存的迟开的花再烂漫再艳丽又有什么用?晚了,一切都晚了!错过时机,无人赏识了,诚可叹!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
庭前是有意培植甘菊之所,篱笆边,田野外是众芳自然生长的地方。
然而甘菊移植失时;众芳自然天成,于是被人们仔细地采摘下来,收拾起来,派上用场。
据载,菊有数百种,惟甘菊可入药,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有经济价值。
众芳虽多,都与甘菊形似而功用异。
不辨真假的人以之充药。
而真正的甘菊却无人理会,岂不可叹!想到这甘菊白白地长大了枝枝叶叶,就因为移植后而失其故处,未等花开就遭风霜袭击,诗人能不为之悲,为之叹?仇兆鳌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
”(《杜诗详注》卷之三)王嗣奭说:“诗以自况”(《杜臆》卷之一),又进了一步。
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
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怎能不叹花且自叹?(朱明伦彭其韵撰)详细:杜甫《叹庭前甘菊花》中的“菊花”意象赏析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备受诗人们青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在古典诗歌的长河中流芳千古。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曾与花比邻而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饭后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散散步,看看风景是一件异常惬意的事,如果小路两边能有些花花草草那就更好了。
西湖边供游人散步的路上就有很多桃树,三四月份走在树下,风一吹花瓣就纷纷扬扬往下飘落,香气宜人。
女孩子肯定都很喜欢这一场景,在落花之中散个步,抑或是躺在草坪上睡一觉,那得有多浪漫啊。
传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在梅花树下睡觉,她正睡得香,一阵风吹来,枝头的梅花纷纷飘下,落在她的身上,脸上,还有额头上。
寿阳公主醒来后对额头上的花瓣浑然不觉,也没拂去。
时间一长,由于汗水的浸润,公主的额头上便留下了梅花瓣的痕迹。
这一梅花印记非但没有影响寿阳公主的容貌,反而使她看上去比以前更美了。
皇后觉得女儿这样很好看,就让她保留着,三天后才洗掉。
那以后,寿阳公主经常把花瓣贴在额头上,宫女妃子们也都效仿她,梅花妆便因此发展起来。
同时,这一事件也使得原本默默无闻的寿阳公主在历史上留下了瑰丽的一笔。
落花添新妆,再美不过。
也不知那黄四娘家种的都是些什么花,杜甫从花前经过的时候,有没有被落花所洗礼。
花瓣落下的姿态大多很轻盈,除了木棉花。
木棉花很大,花萼比较厚实,落在头上虽不至于会疼但还是会有感觉的。
如此美丽的木棉花,看看还好,被砸的滋味就不怎么样了。
所以看落花还是轻柔一点比较好,又美又浪漫。
像桃花、梅花都属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树枝大多质地比较硬,因此很难让人想象出花“压枝低”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若真说有,不免有点夸张了。
仔细一想,杜甫诗中“压枝低”的更有可能是草本植物类的花,比如菊花。
我家院子里菊花盛开的时候,大多是倒在地上的,花太重就把茎给压下来了,以前看我爷爷养花,他会在花枝旁边的泥土中插一根木条,把花枝绑在上面固定住。
花之美,人看了会心醉,杜甫不是寿阳公主,对花的感知和女子不一样,不过看着那满树的鲜花把枝头都压得垂下来,他心里肯定也是喜悦的。
描写梅花的古诗杜甫

描写梅花的古诗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酬和友人裴迪而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为大家分享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赏析。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年代: 唐作者: 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译文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的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赏析“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
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
“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
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诗原文及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诗原文及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诗鉴赏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
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
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
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
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肯綮。
明王嗣奭也说:“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
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前言】《曲江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
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注释】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5.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7.推:推究8.物理:事物的道理9.浮:虚名【翻译】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日趋衰落,这是无人能够挽回的。
作为左拾遗的谏官,杜甫几乎天天给皇帝上奏疏提忠告,不久就受到了冷落。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曲江二首》,两个月后,在乾元元年的五六月间,他就和房琯、严武等人被贬出长安。
【鉴赏】作者由落花写起,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他说,一片花飞就意味着春天已经消逝了一点,但现在是“风飘万点”,这如何不让人愁绪万端啊。
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将从枝头落尽,心中的忧伤可想而知。
因而,即便自己知道喝酒很伤身子,但还是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继续“入唇”。
首联和颔联由“飞花”触发作者感怀,作者由满眼的落花想到了春天的流逝,由春天的流逝想到了自己年岁已高(当时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他自己在四十岁过年的除夕夜就写过两句诗,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首赏析

7
参考文献: 【1】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 【2】姚二龙.民俗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31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中华书局.
1988。
以堪!读之使人增伉俪之晕。”13眦n
万方数据
(-e夕)ep是其中的一首。诗云:“鸾扇斜分风幄开.星桥横过 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又是七夕之 夜。天上仙侣渡河而会,虽然一年一度,却是地久天长,如果 妻子能够生命永驻.自己与妻子一年相聚一次也令人欣慰 啊!张采田评日:“此亦感逝作。无期之别,年年相触,情何
忘。而织女作为这个过程的中介——也是这个过程的参与
解.刘这时希粤与人共解舂愁,外华了诗思,别有一番情趣。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首诗写江畔黄师塔前局部所见桃花。首句交待所写 处所.次句写和暖的春光令人懒倦,作者在塔前临风小憩; 三四句转写桃花。作者描写此地桃花,一用“簇”,逼真地再 现其茂盛丛生的特点,二用“深”、“浅”表现其色彩纷呈。无 论是形态上还是色彩上,都不同于前边所写的春花。此外, 作者还注重在客观描绘的同时.表现主观感情色彩。比如 “开无主”。就含有任人观赏的主观感受:“可爱深红爱浅 红”.又以疑问句式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这真是“淡妆浓抹 总相宜”。实难分高下.丛丛惹人喜爱。 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前后期都有较大差异。南唐后主李煜,精于写词却荒于治 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其《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地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 时拈香花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真实的记录了这位才子帝 王与宫女们通宵达旦的享乐生活。这种生活也通过词中的 “梦”意象记录了下来.因而。后主写相思怀人之“梦”多绮 靡。如:“绿窗冷静芳香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 入梦来。”(《采桑子》)“双鬓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 相思苦.绮窗碎梦中。”(《谢新恩》)在“男子作闺音”的表达 相思怀人的词中.比较典型的表现了李煜多作“绮梦”特点 的是这首《菩萨蛮》:“铜黄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指。 眼色暗桐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 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词写一对青年男女大胆的恋情,他 们在一次演奏会上相遇.相互“秋波暗送”。但终未能结合。 只能把“雨云深绣户”寄希望于“魂迷舂梦中”。 而李清照则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前期词作中无论是 表达少女时的青春梦想。还是少妇时独守空房的幽怨,其相 思怀人之“梦”皆多清丽。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内容,诗意翻译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内容,诗意翻译及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详见第五册“江南逢李龟年”)[注释]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
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
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
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诗]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关于杜甫写花的诗词鉴赏

【导语】⼀朵朵芳⾹四溢、亭亭⽟⽴的花朵令⼈赏⼼悦⽬,尤为喜爱,⽆论古代和现代。
诗⼈们也常常诗性⼤发,写了很多赞颂花朵的古诗。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关于杜甫写花的诗词,欢迎阅读! 【篇⼀】 《赠花卿》 年代:唐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纷纷,半⼊江风半⼊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间能得⼏回闻。
《陪李⾦吾花下饮》 年代:唐作者:杜甫 胜地初相引,余⾏得⾃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吾。
《戏作花卿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知姓名。
⽤如快鹘风⽕⽣,见贼唯多⾝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平。
⼦章髑髅⾎模糊,⼿提掷还崔⼤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道我卿绝世⽆。
既称绝世⽆,天⼦何不唤取守京都。
《花鸭》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鸭⽆泥滓,阶前每缓⾏。
⽻⽑知独⽴,⿊⽩太分明。
不觉群⼼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 【篇⼆】 《早花》 年代:唐作者: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来。
腊⽇巴江曲,⼭花已⾃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花底》 年代:唐作者: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暮⾬,何事⼊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莫作委泥沙。
《春夜喜⾬》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三】 《别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乡复⾏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傍九霄多。
不寝听⾦钥,因风想⽟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楼》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楼伤客⼼,万⽅多难此登临。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此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杜甫华州弃官之后,经过秦陇奔亡,终于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底,抵达成都,卜居在西门外浣花溪畔,修筑了一座草堂,开始了他一生飘泊中最安定的生活。
此诗就作于他安居草堂的上元二年(761)春天,是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中的第六首,表现了诗人春日独步寻花中爱花赏花的一个场景。
一、二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春天来到浣花溪畔,诗人踏春闲游,原想走访南邻,邀人酌饮,可是没有遇上,于是彳亍江畔,独步寻花,穿过静竹幽抱的两三家,拐过“桃花一簇开无主”的黄师塔前,谁料到竟转悠到了邻人黄四娘的家门前来了。
只见小蹊通幽,曲径环抱,黄四娘家蹊边繁花锦簇,万紫千红,争妍斗艳,那芳馨袭来,真沁人心脾,多么醉人酣畅的春光啊!黄四娘是人名,姓黄,排行是四,娘是唐人对妇女的尊称。
诗人以“满”描状蹊边花繁缤纷之景,用字形象精当。
下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正是上句“花满蹊”的特写镜头,“千朵万朵”恰是“满”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一个模糊性的量化形象,诱人联想。
“压枝低”与上句“花满蹊”照应,将春花怒放,苞蕾沉重的景象勾勒殆尽,描写得十分传神。
三、四句,“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人以工稳对仗之笔转而由花写蝶写莺,由静态画面转入动态描写,明是写蝶写莺,实则还是在写赏花。
那斑斓纷彩的蝴蝶,翩翩起舞在花繁锦簇中,“流连”以拟人之笔描状了蝴蝶恋花之情,“戏”字刻划出了蝴蝶在春光中尽情遨飞的情态,“时时”表现出了蝴蝶活泼流连不去的舞姿。
杜甫写的桃花盛放的诗

杜甫写的桃花盛放的诗一、引言部分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与人民的命运。
其中,他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句子,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在关于桃花的这篇诗中,杜甫写下了深深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二、桃花盛放的描述杜甫的这篇诗中,他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桃花盛放的美景,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入思考。
诗中写道,“白露未晞先下,上林花烂漫时”,可以看出杜甫赞叹桃花的美丽与绚烂。
他描绘的江畔桃花,姿态万千,群芳争艳。
花瓣鲜艳,色彩斑斓,仿佛诉说着生命的壮丽与浩瀚。
而在花海中,杜甫有感而发,再三思考:人生若此,当何为?三、对生命的思考在这篇诗中,杜甫更是对生命的真谛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应该像桃花一样,放眼天地,阳春白色,独立见性。
那种志存高远,宁为玉碎还是瓦全的气概,令人钦佩。
而“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句子,则是他对生命超脱肉体束缚的表现。
他认为,人的一生,如果仅仅为了珍惜眼前的荣华富贵,那将会是懦弱可鄙的表现。
应该用仁爱和博大的胸怀,企图寻求更高层次的追求。
四、桃花的象征意义桃花作为杜甫诗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其实也具有象征意义。
桃花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展现,它的绚丽多彩,仿佛告诉人们何是生命的价值。
在古代人们追寻长寿和祈求善状的时候,也常常使用桃花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因此,桃花也成为了吉祥如意的象征。
五、结语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他用桃花作为生命的象征,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看法。
这篇诗的意境深邃、抒情含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之一。
杜甫《遣意二首》全诗鉴赏

杜甫《遣意二首》全诗鉴赏
遣意二首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注释:
诗云“春水生”,又云“更移橙”,当是草堂成后逢春而作,盖上元二年也。
《遣意二首》是五言律诗。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这两句写春日浣花溪畔的景色——幽寂的'小路旁,盛开的野花已纷纷落下;一场雨后,村旁的河里涨满了春水。
写春日雨后之花、之水,逼真、传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赠花卿》
年代:唐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陪李金吾花下饮》
年代:唐作者:杜甫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戏作花卿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花鸭》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
【篇二】
《早花》
年代:唐作者: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花底》
年代:唐作者: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春夜喜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三】
《别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楼》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水槛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