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秋《刑法学》在线作业1答案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猥亵儿童罪的犯罪对象是:()
A.不满16周岁的人
B.不满12周岁的人
C.不满14周岁的人
D.不满18周岁的人
答案:C
2.根据立法实践。在刑法理论上通常根据法定刑的刑种、刑度是否确定为标准。将法定刑分为:()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答案:B
3.下列罪名中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是:()
A.非法拘禁罪
B.强奸罪
C.拐卖妇女儿童罪
D.虐待被监管人罪
答案:A
4.十大类罪排列顺序主要根据的是:()
A.同类客体
B.直接客体
C.社会危害性大小
D.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C
5.艾某是搬运场司机,在驾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艾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
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
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
D.按意外事件处理
答案:C
6.行为人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罪过形式是:()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答案:C
7.下列犯罪是由不作为构成的是()。
A.私放在押人员罪
B.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
C.徇私枉法罪
D.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答案:D
8.下列哪种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A.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
B.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
C.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
D.盗窃汽车作为绑架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的
答案:A
9.邮政工作人员为了窃取财物开拆邮件,数额较大的,其行为构成()。
A.私自开拆邮件
B.盗窃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答案:B
10.某甲为某国有医药公司负责人之一,该公司将销售任务按地区分片发包给个人,规定承包人上交固定的承包费用。职工某乙担心不能完成承包定额不敢承包某片的销售工作。某甲因为是公司领导,按规定不许出面承包,就动员某乙承包,并说二人合伙销售,保证不会赔本。某乙便承包某片的销售任务。某甲和某乙共同在该片进行销售业务,盈利甚多。某甲向某乙索要分成15万元。()
A.某甲构成受贿罪
B.某甲构成索贿罪
C.某甲不构成犯罪
D.某甲构成非法经营罪
答案:C
11.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睡觉的乙,想实施奸淫,强脱其衣。乙惊醒,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答案:B
12.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本质是()
A.危害国家国防利益
B.危害社会主义政权
C.危害国家军事利益
D.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答案:A
13.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
A.一般客体
B.简单客体
C.同类客体
D.复杂客体
答案:D
14.一定是不作为构成的犯罪是()
A.私放在押人员罪
B.放火罪
C.徇私枉法罪
D.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答案:D
15.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
A.使用暴力、胁迫手段
B.违背妇女意志
C.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D.使用其他手段
答案:B
16.承担资产评估的中介组织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应()
A.定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B.以他人犯罪的共犯论处
C.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D.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数罪并罚
答案:A
17.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答案:B
18.对盗窃罪适用死刑的法定条件是()
A.惯窃屡教不改,主观恶性特别严重
B.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D.盗窃国家用于扶贫、救灾、抢险的专项物资,数额特别巨大
答案:C
19.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二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没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答案:A
20.投毒罪的既遂标志是()
A.行为人实施了投毒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B.造成了严重结果
C.实施了投毒行为
D.实施投毒行为,实质上不能造成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