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高层火灾逃生方法简答
高层火灾逃生方法简答1.疏散计划在高层建筑中,疏散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每个楼层都应该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并确保所有员工和居民都知道应该做什么。
疏散计划应该包括逃生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疏散门的开启方式等详细信息。
此外,定期进行逃生演练,以帮助员工熟悉逃生程序,提高他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反应速度和逃生效率。
2.及时发现火灾发生火灾时,及时发现并扑灭火灾至关重要。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应该安装火灾报警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建筑内应该配备灭火器,以供紧急使用。
火灾报警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应该向每个员工和居民进行详细说明,并定期进行培训,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快速有效地使用。
3.使用逃生通道在火灾发生时,如果逃生通道没有受到威胁,应立即使用逃生通道疏散。
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因为电梯在火灾时很可能会失去电力或者被火灾困住。
此外,逃生通道的门和通道应该保持畅通,不得有堵塞物。
如果遇到烟雾,应低姿势贴着墙壁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4.避免恐慌在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恐慌。
因此,当发生火灾时,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在逃生的过程中,不要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应该按照逃生计划有序疏散,遵守逃生规则,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寻求帮助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尽量避免封闭的房间,以免陷入火海。
如果没有逃生通道,也没有办法逃生,应该立即向窗外挥动衣物、用灯光等方式向外呼救。
同时,也可以使用手机向外界报警求救。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窗外情况,以便及时向救援人员传达自己的位置和状况。
6.自救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果受到火灾威胁,应该立即采取自救措施。
例如,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果逃生通道被封堵,可以用湿毛巾堵住门缝,以减少烟雾的侵入;如果逃生通道被火困住,可以在窗户上用湿毛巾挡住烟雾,并等待救援。
二、避免火灾的措施1.定期维护设备高层建筑内的设备和电路是火灾易发区域,因此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电路的安全性。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为保证疏散的安全,疏散楼梯间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满足以下一般要求:(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并应设置楼梯间(室外楼梯除外)、,便于双向疏散。
(2)、靠近电梯间布置,将人们经常使用的路线和应急路线结合起来,利于快速疏散。
(3)、靠近外墙设置。
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取安全性最大的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并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队的救援行动。
(4)、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5)、避免人流交叉。
(6)、(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8)、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
楼梯间及其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9)、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10)、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局部穿第 2 页共 7 页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1)、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2)、封闭楼梯间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
医院避难间设置要求-精品.pdf
医院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
隔。
4.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
(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m2。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
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5.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6.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7.避难间应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0Lx。
安全疏散和避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GB50016-2014
5.5 安全疏散和避难Ⅰ 一般要求5.5.1 民用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5.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5.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6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5.5.7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Ⅱ 公共建筑5.5.8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
建筑防火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
建筑防火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5.5 安全疏散和避难Ⅰ一般要求5.5.1 民用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5.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5.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6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5.5.7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Ⅱ公共建筑5.5.8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浅谈高层医院病房楼安全疏散设计
建筑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31 高层病房楼的火灾危险性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有限的城市用地,医院病房楼的设计日趋高层化,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材料更加多元化,病房楼的这些发展为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疏散难、扑救难,是其先天建筑设计特征所决定的。
一是火灾蔓延途径多,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多,发生火灾时极易产生烟囱效应,蔓延速度极快。
二是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相对集中,火灾发生时的烟雾蔓延,都增加了高层建筑的疏散难度。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疏散途径主要是楼梯间,一旦楼梯间窜入烟气,群众疏散更加困难。
三是火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的高度决定了室外扑救是相当的困难,一般主要靠室内的消防设施。
但就目前国内的经济技术条件,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灭火设施并不能有效扑灭火灾。
高层医院建筑同时具备高层建筑与医疗建筑的共同特征,也由于其使用群体的特殊性,呈现较为特殊的火灾危险性。
一是医院内部可燃物多,特别是病房楼有大量的棉被、床垫等可燃物,另外,药房、制剂室存放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以及一些电热设备,若管理不善,极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二是医院是人员密集场所,病人、陪护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各类人群,人员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火灾,疏散过程中人员拥挤,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三是病房楼内多为病患,自救逃生能力差,特别是一些骨折病人、危重病人、正在做手术的病人等特殊人群,火灾发生时必须在医务工作人员的保护帮助下才能进行疏散,增加了疏散与救援的难度。
因此,高层病房楼的允许疏散时间就比一般的高层建筑要长,从而在建筑防火设计上有着更高且特殊的要求。
2 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设计2.1 水平疏散设计2.1.1 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规定了高层建筑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要求,针对高层病房楼功能复杂,使用人群特殊,其建筑设计可从疏散宽度最大化、疏散距离最小化,疏散通道便捷化等方面优化,提高疏散安全性,以求在最短时间内疏散群众。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1、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
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2、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m。
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干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疏散宽度:1、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m。
2、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每100人所需的各自总宽度,平坡地面的门和走道,阶梯地面的门、走道以及楼梯;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计算确定;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非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地上一、二层;地上三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的地下建筑;地上四层、四层以上各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 1m;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人/m2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人/m2计算确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医院避难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人员疏散和避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避难间设置1. 医院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平方米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避难间应靠近楼梯间,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避难间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5)采用自然排烟的避难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6)封闭的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7)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8)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三、避难间管理1. 医院应成立避难间管理小组,负责避难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避难间管理小组应定期对避难间进行检查,确保其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3. 避难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救生衣、防烟面具、手电筒、急救包等。
4. 医院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避难间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疏散和避难能力。
5. 医院应加强对避难间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避难间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四、应急疏散和避难1. 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避难。
2. 避难间内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不得拥挤、踩踏。
3. 医院应确保避难间内的应急物资充足,为避难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 医院应加强对避难人员的关怀,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救治等服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高层病房楼的安全疏散设计
特点出发 , 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
医院病 房 楼是患 者 治 疗 、 养 的 主要 场 所 , 全性 、 休 安 信
栋 集 医疗 、 学 、 研 为 一体 的 现代 化综 合 性 医疗 大 教 科
楼。 也是 国 内首座超 高层智 能 化 医疗 大厦 。 是高 层 医院 建 筑 的典 型代 表 。 高层 病房 楼 同时具备 高层 建筑 与 医疗 建筑 的共 同 特征 , 同时也 由于其 使用 群体 的特殊 性 , 呈现较 为特 殊 的火灾危 险性 。 已有的火 灾 案例来 看 , 从 病房楼 建筑 存 在 较大 的火险 隐患 , 安全疏 散 问题尤 为 突 出, 防火设 其 计 和在建筑 工程 审核 中必须 受 到重视 。高层病 房楼 的
内建 造 的一些 高层 医院建 筑 如 杭州 邵 逸 夫 医院 、 京 北
甚 至酿成 重大 伤亡 。 对 高层 病房 楼 进 行 防火 设 计 , 从其 建筑 及 使用 应
中 日友好 医 院 、0 31医院等都 采用 了这 一模 式 。 第二 军
医大学 上海 长征 医 院新建 医疗 大 楼 , 总高 1 2m, 一 5 是
维普资讯
誊 谚骥壤 瓣
高层病房楼 的安全疏散设计
郑 辉 ,王 文柱
( 山市 消防支 队 , 宁 鞍 山 l 4 0 ) 鞍 辽 1 0 1
摘 要 : 高层 医 院病 房 楼 建 筑 的 特 点 出发 , 观 分析 了 从 客
理和科 研人 员 , 员庞 杂 , 人 将使 火灾 时 的安全 疏散 产生
( 以下简称 《 规 》 规定 的基 础上 , 高 ) 还应 有其 更 严 格 和 具 体 的要求 , 以满 足在 发 生火 灾 时 病人 等 群体 能够 安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
计
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都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火灾逃生的问题,包括疏
散楼层和设置避难室等。
本文将分析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
与避难室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特殊,火灾一旦发生,烟雾和火势蔓
延的速度会很快,给人们的逃生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该在高层
建筑中设计疏散楼层,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楼层。
在疏散楼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楼层的数量、楼梯的位置、通
道的宽度等因素。
楼层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便人们能够快速疏散到
安全区域。
楼梯的位置应该合理布局,方便人们快速到达楼梯口。
通
道的宽度也非常重要,要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因为拥挤导致
人员堵塞无法逃生。
除了疏散楼层外,高层建筑还应该设置避难室,以提供人们在火灾
发生时的短暂避难场所。
避难室应该设计在每一层或者每几层,以便
人们在逃生过程中有地方可以短暂停留,等待救援。
避难室的设计应
该考虑到烟雾透气和防火安全等因素。
避难室内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
灭火器,以便人们在火灾初期可以自行灭火,避免火势蔓延。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
虑建筑结构、消防设施、人员疏散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设计上充分考
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和生命安全。
希望相关单位和设计师们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能够重视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的设计,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1、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
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2、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m。
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干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疏散宽度:1、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m。
2、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每100人所需的各自总宽度,平坡地面的门和走道0.65m,阶梯地面的门、走道以及楼梯0.75m;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0.32m~0.50m 计算确定;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非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地上一、二层0.65m;地上三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的地下建筑0.75m;地上四层、四层以上各层及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1m;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0人/m2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m2计算确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高层病房楼避难间设置
消防设施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防应急广播、应急照明 防烟设施: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FM乙
其他
避难间兼做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避难间可以利用平时使用的房间,如每层的监护室,也可以利用电梯前室,但合用 前室不适合用作避难间)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高层病房楼 避难间设置
用途:满足高层病房楼和手术室中难以在火灾时及时疏散的人员避难需 要
设置部位 设置规模
二层及以上的楼层 洁净手术部 高层病房楼各处设置的避难间均应靠近楼梯间
每个避难间最多可服务于2个护理单元 每个避难间可供避难的净面积:应≥25m²/个护理单元
与其他部位分隔
≥2.0h防火隔墙
高层火灾疏散逃生方法
高层火灾疏散逃生方法一、了解逃生通道和安全设施在高层建筑内,逃生通道和安全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在平时生活中,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应该了解自己所在楼层的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同时要知道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逃生通道和安全设施是保障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安全的基础,因此在火灾发生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电梯,而是选择楼梯作为逃生通道。
二、平时进行逃生演练为了提高火灾逃生的应急能力,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可以定期进行逃生演练。
在逃生演练中,可以模拟各种火灾场景,包括室内火灾、烟雾弥漫等情况,让居民能够更加熟悉逃生通道和安全设施的位置,提高逃生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逃生演练还可以帮助居民熟悉楼梯的位置和走向,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更快速地找到最近的逃生通道。
三、准备好应急物品在高层建筑内,应急物品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平时要确保家中装饰和家具不易燃,同时家庭中还应准备好逃生所需的个人物品,如手电筒、防烟面具、逃生绳等。
手电筒可以帮助居民在火灾时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逃生通道,而防烟面具则可以帮助居民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呼吸更加健康。
逃生绳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帮助居民快速逃生,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成为一个重要的逃生工具。
四、保持冷静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突发的火灾,人们很容易产生恐慌的情绪,但是冷静地应对火灾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在火灾发生时,居民要立即将门窗关闭以阻止火势的蔓延,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有毒烟雾。
居民要沉着冷静地在烟雾中跪行,避免站立,以此减少吸入烟雾的几率。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脚下的情况,以免因失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注意保护好老人和儿童在高层建筑内,老人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比成年人要差一些,因此在火灾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老人和儿童。
在火灾发生时,逃生通道和安全设施通常会出现拥堵的情况,此时可以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在地上缓解烟雾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同时,要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的情绪,尽量让他们保持冷静,防止因恐慌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消防工程师消防热点:避难层和避难间知识点
消防热点:避难层和避难间知识点
避难层和避难间作为重要的疏散设施,在历年的消防工程师考试中都会涉及、考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
一、避难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都要设置避难层。
2.设置位置:
(1)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应不大于50m(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
(2)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3.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
4.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计算。
5.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注: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6.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王建刚(天津市消防总队,天津300090) 摘 要:从医院高层病房楼建筑和内部人员行为特点出发,对其建筑结构特点、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对防火分区设置、安全疏散形式、灭火系统选用、消防泵房设置等进行概述性介绍,针对相关规范中未明确规定的部分,提出了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对策。
关键词: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避难空间;防火设计中图分类号:X913.4,T U972,T U246.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0029(2009)06-0415-0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正逐步由单纯医疗功能向诊断、治疗、社会预防、保健、护理、人才培训、科研等综合功能发展。
为了解决医院病员不断增多与城市用地紧张的突出矛盾,许多医院正将医疗建筑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
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并未对医院安全疏散和避难作出特别的针对性要求。
笔者认为医院在满足现行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有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笔者结合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高层病房楼的安全疏散设计实例,重点对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进行探讨。
1 火灾危险性分析从已往医院的火灾案例来看,医院作为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医疗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繁多,人员密集且行动不便,火灾风险高,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难度大,由此会造成人员被火烧、烟熏、踩踏、惊吓死亡,更会造成中断治疗死亡,从而极易引发直接或间接的重大伤亡事故。
所以,对医院这一具有特定人群特点的散到安全区域,人员安全疏散时间与火灾危险来临时间仍相差2.5s,但考虑到在确定人员疏散时间时选取了1.5倍的安全系数,可以认为商场内的使用人员也基本能安全疏散。
同时,可以看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对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因此,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建筑内消防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并发挥作用是保证地下商场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
4 结束语在地下商场的消防设计中,应精确计算安全出口宽度、合理布置安全出口、缩短疏散距离。
为了使地下商场的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建议相关规范管理组尽快协调统一,消除分歧。
另外,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系统是控制火灾蔓延、烟气流动,为人员安全疏散争取时间的关键,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商场消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消防设施的设计,以保证火灾时建筑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参考文献:[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3]GB50038-2001,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4]霍然,胡源,李元洲,等.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5]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DGJ08-88-2000,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S].[7]NFPA204M,排烟、排热标准[S].[8]李引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Analysis of problems of evacuationdesign in underground emporiumYUAN Yi-zhi (Guangdong G ener al F ir e Brigade,Guang do ng Guang zho u510640,China)Abstract:T he differ ent prescr ibing of differ ent code about evacuation of underg r ound empor ium was analyzed.T he sug g est ion for ca lculat ion of ev acuation in underg ro und empor ium w as put for w ard based on the analy sis o f an ex ample.Key words:underg ro und empo rium;ev acuat ion;eva cuation tim e作者简介:袁奕之,男,广东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消防设计审核监督工作,广东省广州市瘦狗岭路483号,510640。
收稿日期:2009-03-10人员密集场所而言,安全疏散和避难在防止引发重大伤亡事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其防火设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导致火灾因素多。
医院配备了各种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需要使用多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一旦操作、使用和管理不当,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2)人员疏散能力差。
病人大多行动不便,其中一些病人丧失了行动能力,不仅在生理上存在障碍,心理也较脆弱,在紧急情况时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加重自身疏散和救援困难。
特别是部分心脏或高血压病人在紧急状态时,甚至可能由于紧张导致猝死。
(3)垂直疏散距离长。
高层医院建筑的各种楼梯、安全出口、走道和疏散门会在提供必要疏散条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垂直疏散距离,延长疏散和救援时间。
(4)应急避难空间少。
对行动不便或无行为能力的患者而言,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避难的方法往往比采取强行疏散更能获得保护自身不受太多伤害的可能,还能为得到救援而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5)室外救援条件差。
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筑相对集中,一些医院建筑高度超出常规消防车辆的救援能力,医院由于场地所限,地面车辆占用消防车通道现象严重,增加了外部施救难度。
(6)辅助疏散设施少。
目前,各大医院针对建筑结构和病患人群行为特点的辅助疏散和逃生设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逃生、引导疏散和救援的效率。
2 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设计实例天津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的指定医院。
该医院总占地面积约6.8万m2,建筑面积14.1万m2。
奥运会前,重点对医院建筑的消防设施、消防应急疏散系统、应急避难空间等进行了大规模完善和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医院防控火灾和应急疏散能力。
该医院主体建筑为高87m的住院楼,建筑面积为5.5万m2,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共23层,其中地上21层,地下2层,呈“Y”字型结构。
裙房为门、急诊楼,与主楼用防火卷帘分隔,其中门诊楼建筑面积约1万m2,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急诊楼建筑面积为3868m2,地上三层,高13.3m,耐火等级为二级。
住院楼及其裙房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指示系统及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应急疏散系统,楼层设有避难间和“Y”行环廊,楼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台,可保证急救及消防使用。
器官移植中心大楼分为东、西两座塔楼,塔楼之间为裙房,主体高62.2m,建筑面积约4.6万m2,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15层,地下2层,框架结构。
东西两座塔楼在十二、十三层设有空中联廊。
裙房为钢混结构,地上4层。
器官移植中心大楼及其裙房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及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住院楼与器官移植大楼采用两层连廊连接,连接处采用甲级防火门分隔,两个高层建筑防火间距大于13m,住院楼与器官移植大楼周围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净宽度不少于4m。
住院楼与器官移植大楼均为高层建筑,住院楼沿内院、器官移植大楼沿两个长边均可进行扑救。
2.1 防火分区住院楼每层建筑面积为1858m2,地上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下室每层分为4个防火分区;器官移植大楼地上部分每层东西各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建筑面积3425m2,分为4个防火分区;裙房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见图1所示。
图1 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2.2 安全出口住院楼共设有四部疏散楼梯,楼梯总宽度为5.55 m;器官移植大楼东西两区各设有两部疏散楼梯,裙房部分设有两部疏散楼梯,所有疏散楼梯在首层均直通室外。
住院楼的四部疏散楼梯及移植大楼东西两区的四部疏散楼梯采用防烟楼梯间,器官移植大楼裙房的两部疏散楼梯采用封闭楼梯间。
住院楼每层设有4个防烟楼梯间前室,前室采用连接阳台的方式自然排烟;器官移植大楼东西两区每层各设4个防烟楼梯间前室,其中2个为消防电梯合用前室,采用机械正压送风方式,另外2个采用楼梯间正压送风前室不送风的方式。
2.3 消防电梯住院楼设有2部消防电梯与楼梯间合用前室,采用前室连接阳台的方式自然排烟;器官移植大楼设有2部消防电梯与楼梯间合用前室,采用机械正压送风方式,送风机风量为24000m3/h。
2.4 消防泵房住院楼与器官移植大楼共用消防水泵房,位于住院楼地下二层北侧,耐火等级一级,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设有两个安全出口。
2.5 消防控制室住院楼与器官移植大楼共用同一个消防控制室,位于住院楼首层北区,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通向住院楼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另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 疏散和避难设计对策医院病房楼是患者治疗、休养的主要场所,安全性、信赖感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应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消防安全有机结合,进行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
3.1 走道疏散设计3.1.1 疏散走道平面设计为提高高层病房楼的疏散安全性,建议采取内、外廊混合布置的方式来设计疏散走道。
内走廊用于内部水平疏散,外廊或连通阳台作为应急疏散和避难的有效补充。
疏散走廊的平面布置要求使用便利,简捷流畅,导向明确。
可采用线形、环形或是混合形,优先考虑自然采光和通风走廊,应尽量避免袋形走道的安全出口设计。
3.1.2 疏散走道宽度设计考虑火灾情况下,无行为能力的病人需在他人帮助下依靠病床、担架、轮椅进行疏散或转移避难,故内疏散走道净宽在单面布房时宜大于1.8m,最小不应小于1.4m;双面布房时宜大于2.1m,最小不应小于1.8m。
仅作应急疏散使用的外廊可适当降低宽度,但不宜小于1.0m,即一个单人病床的宽度。
走道两侧墙上宜设高度为1.0m的扶手。
3.2 病房疏散设计考虑病人平时的休养治疗和应急情况时的安全疏散,高层病房楼每间病房宜设两个门,其中一个门开向内疏散走道,且其耐火极限不小于0.6h;另一个门开向可供临时避难用的外廊或室外联通阳台,该阳台的面积应能容纳一个病床,以方便重症人员疏散。
3.3 垂直疏散设计3.3.1 疏散楼梯高层病房楼必须采用防烟楼梯间,同时应至少保证有一部楼梯具备自然采光。
当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时,楼梯间须靠外墙布置,可利用阳台、凹廊等作为防烟前室。
疏散楼梯还要保障有足够的宽度、安全的防护以及无障碍设施等。
3.3.2 疏散电梯行动不便的重症患者只能依靠担架和轮椅行动,这就使得他们很难通过楼梯疏散,往往只能借助电梯实施疏散,但有限的消防电梯又满足不了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