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同时它又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个有力的战斗武器。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并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特色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十九纪五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化的机器大工厂已在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工厂手工业的痕迹已经被清除。
不仅如此,交通工具也跟着变革,蒸汽机车,轮船取代了马车,帆船。
在农业上,平整土地和其它农活也逐渐使用蒸汽动力代替畜力和人力为一个部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
工业交通的这种大变革,促使资本主义财富迅猛增加,半个世纪所产生的财富超过了过去几个世纪所积累的财富,但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是在对立矛盾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落在资产阶级手中的财富愈多,资本积累的规模愈大,积蓄的速度愈快,那被游离出来的相对过剩人的规模也就愈大,在劳动市场上现役军与后备军的竞争也就愈激烈,从而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愈趋于贫困化,甚至降到仅仅可以维持其生命再生产的水平[1]。
因为工业生产上劳动资料的大变平,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商品的成本降低以提高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必然促使资本的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向高度化发展,这就必然游离出一部分工人从现役军转变为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因资金的流动是完全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
哪里的利润高,资金就流向哪里;在资本与资本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各部门的商品生产是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经过一定时间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市场停滞的状态。
但这种过剩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了,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贫闲,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赶不上拼命发展的生产力[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人口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以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揭示人口问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人口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数量、质量、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观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的对象。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的质量更为重要,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人口的数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实施科学的人口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1. 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紧张、劳动力供过于求,从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要措施。
2.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划分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人口结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要通过教育、就业、人口规划等措施,优化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为核心,深刻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经济现实的启示。
### 1.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增长。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生育意愿通常会增强,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人口增长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为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 2. 经济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城镇化和老龄化趋势。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从而对人口素质产生重要影响。
### 3. 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人口发展状况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当代经济现实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结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就业问题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就业常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
本文拟就对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就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很早就注重就业问题,他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有有关就业问题的相关论述,其中,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其就业理论的核心。
1、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直接推导出过剩人口产生的必然性,他说:“剩余价值的第二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它表现为工人生产力的发展,就工作日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人口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人口的减少”。
生产相同的剩余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从而减少必要劳动人口,这势必会使一部分人口变为过剩人口,成为产业后备军。
在马克思看来,相对过剩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种经济现象。
“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
”这进一步说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不1/ 9仅受制于资本积累的总体规模,还与资本结构的变化有关,而这一切都与资本的本质——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关。
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律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资本集中是加剧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资本集中同样产生着相对过剩人口。
“集中在这样加强和加速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大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即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增加它的不变部分,从而减少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了就业工人人数的减少比可变资本的减少还要快的事实。
“相对过剩人口的生产或工人的游离,比生产过程随着积累的增进本身而加速的技术变革,比与此相适应的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更为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要快于社会总资本的增长速度,因此,失业问题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常态。
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的思考人口问题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马克思主义者对人口问题的思考也是深刻而系统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口问题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经济基础的变迁密切相关,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观念,对人口问题做出了理论分析和历史发展的考察。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是与生产力发展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对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社会结构和人口规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使得人口得以增长和繁衍。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导致了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口问题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统一,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是与社会制度变迁紧密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分析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问题,并指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资源有限性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口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导致的,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制度变革来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平衡。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是与经济基础的改变有关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是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的。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人口的增长、分布和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口剧增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环境恶化。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问题得以建设性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得到了有效调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的思考是一个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口问题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观点和分析,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徐曼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萌发并完善的,其中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口与社会生产方式理论、人口质量理论、相对剩余人口理论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人口规律,是科学的人口理论。
我国人口问题有着浓郁的“中国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要从我国人口国情出发,使人口政策与生产力水平、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人口问题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A811 C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216-03人口是一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人口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更无法谈及社会的发展。
从古至今,关于人口的文字或口头作品数不胜数,人口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在社会发展中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十分关注人口问题,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人口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任何理论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样如此;其产生不仅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发现,也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农民土地,让他们为了生存转变为劳动力。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工场手工业为主,对劳动力数量上的需求较大。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生产上,逐步被机器大工业取代。
机器大生产使资本家对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要求降低。
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开始雇佣童工、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劳动者”的数量增多竞争加大。
劳动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凸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带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后,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与中国人口政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与中国人口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一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分析和解释人口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并探讨人口变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研究与中国人口政策息息相关,成为指导我国人口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劳动力的集合,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2. 生产力水平决定人口数量: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观点,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等,会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动。
3. 人口变动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动会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会引起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巨大改变。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在中国的应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在制定人口政策和推进人口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原理,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国情的人口政策。
1. 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适应国家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充分考虑了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原理,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2. 优化人口结构中国注重推进人口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加强老龄化和青少年人口的关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老年人和儿童的福利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推进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流动。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原理被用来解释和分析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影响。
三、中国人口政策的效果与问题中国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和优化人口结构,中国成功实现了人口红利的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口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为基础的人口学理论体系,它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口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观点认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生产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增长;而人口的老龄化和结构失衡则可能导致生产力的下降。
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倡导在促进人口持续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改善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影响体现在人口政策的制定上。
人口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人口发展、优化人口结构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注重促进人口发展和提高人口素质,同时避免人口规模过大或过小对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主张通过科学的人口管理,实施合适的人口政策来保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此外,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是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倡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口的平等权利、机会和福利的保障。
通过合理的人口调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进而巩固和稳定社会。
总之,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强调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指导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人口权益保障,都为促进人口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情况的变化,我们应当持续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人口问题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人口问题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在探讨人口问题时,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而深刻的观点对人口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解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并探讨其观点。
一、人口问题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将人口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了人口问题的出现。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劳动力有着强烈需求。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会通过压缩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条件来增加利润。
这导致了工人阶级生活条件的恶化和人口过多的问题。
二、人口问题的经济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过剩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口过剩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劳动力价格的下降,进而降低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这使得劳动者难以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人口过剩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随着人口增加,对劳动力、土地、能源和水源等资源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资源的短缺问题,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最后,人口过多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增加,排放物的增加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崩溃。
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些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得到充分保障,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平等,不再受到资本主义下人口过剩的困扰。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教育的推动,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需求。
最后,马克思主义还强调要关注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在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研究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口问题,探讨人口变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为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视角出发,对人口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人口问题的概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与性别比例失衡、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是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础。
因此,人口的增长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既能够平衡就业市场,又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结构与性别比例失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视角下,人口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劳动力结构。
其中,性别比例失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性别比例失衡会导致婚恋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社会问题的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男女比例的平衡,维护社会稳定。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视角下,老年人口的增加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挑战。
老龄化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障、医疗服务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人口迁移与城乡发展人口迁移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会给农村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空心化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迁移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人在研究人口问题时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
一、人口是经济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人口状况。
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都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关系的制约。
经济因素是人口变动的根本动力。
二、人口是劳动力的载体人口是劳动力的集合体,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力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三、人口是阶级斗争的对象和主体人口问题与阶级斗争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口问题必须放在阶级斗争这个基本矛盾的框架下进行分析。
人口的社会属性和地位决定了其在阶级斗争中的角色和地位。
四、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口的增长、流动和分布不均等问题,都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不平衡是相互联系的。
五、人口分析要结合具体国情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原理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不能脱离国情进行分析。
每个国家的人口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人口政策必须根据国情来制定和实施。
六、人口问题与社会政策相互作用人口问题与社会政策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政策的制定对人口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而人口问题的变化也会对社会政策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必须制定出符合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的社会政策。
七、人口问题的解决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改变现存的经济制度,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科学的人口计划和社会政策来解决人口问题。
总结: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口是经济的基础,人口是劳动力的载体,人口是阶级斗争的对象和主体,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人口分析要结合具体国情,人口问题与社会政策相互作用,人口问题的解决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深入探讨其基本原理及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人口问题并非始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的独特贡献在于将其置于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研究。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
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使得劳动力成为商品,导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集中。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初级阶段,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而在高级阶段则可能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人口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即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变化。
生产方式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人口问题也要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和解决。
2.人口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还体现在人口对生产力的贡献和人口剩余价值的创造上。
人口的增加和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3.人口历史演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演变规律。
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问题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当前的人口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中国人口控制的现实意义一、引言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
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
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
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
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
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1.适度人口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样写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
”“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就是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当时的物质的所有制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在同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
”他由此得出结论:“总括了一切生产力发展的人口的增加,尤其要遇到外部的限制,因而表现为受限制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当代价值
《长江丛刊》2018.04185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当代价值■章 义/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生产以及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的规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同时探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就业与失业,以及科学进步对其的影响的,这些理论成果时至今日还是重要指导的意义。
关键词:人口理论 生产方式 就业 产业机构一、马克思人口理论(一)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人不仅是生产主体也是消费主体,一方面人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人也需要消耗物质资料。
社会特定生产方式所决定了其人口的存在和发展,这也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人口理论的起点。
人类社会必须依靠生产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在关系上的统一。
根据马克思人口理论,指出人口的变化是属于社会现象的范畴,它受到客观自然条件以及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并受到政治、教育、军事等具体制度的制约。
“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
”[1]因此,认识马克思关于人口的理论,要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出发点,把人口规律看作不同历史条件不断变化的产物。
必须要结合一定生产条件下所处的生产关系之中来研究人口理论。
人类社会的组织生产必须建立在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是物质生产的一般条件,也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此外要进行有效和规模的生产,必须形成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与协作,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则是其物质前提,他指出:“一定量同时使用的工人,是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同样,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
”[2]马克思所指的人口密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交往的加深,物质生产对于人口密度的要求则会不断下降。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和人口政策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和人口政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受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和人口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一种生产力。
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人口的劳动力特征。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口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政策基于对人口问题的独特观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人口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人口控制政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过快的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
因此,人口控制政策是确保人口与资源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优化人口结构政策为了充分发挥人口的生产力作用,马克思主义倡导优化人口结构。
这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等措施,以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3.公平分配政策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分配原则,包括对人口资源的公平配置和福利的公平分配。
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社会保障政策为了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马克思主义提出实施社会保障政策。
这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5.促进妇女权益政策马克思主义注重提升妇女地位和权益保护。
通过建立全面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促进妇女的平等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强调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制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人口政策,包括人口控制、优化人口结构、公平分配、社会保障和促进妇女权益等。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启示.pdf
前言并不存在的错误观点,并指出“《资本论》中有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U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U坪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人LJ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16】。
刘永估则认为,人u思想虽然从形成的阶段及其最初形式看,是从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但它在马克思丰义体系中有自己特定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之一171。
钱俊牛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的一些问题的辩证关系:人口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口共有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关系;控制人[J的具体于段与宏观途径的关系,为我们以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看待整个马克思主义人u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维空问【8】。
桂世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八大进展:推倒强加在恩格斯“两种生产”论述上的不实之辞【。
】;纠正关于社会主义人U规律概括的片面性;社会丰义也有“相对过剩人[J”;承认国家的“适度人u”问题:探究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特有人u规律;论证人类社会共有规律;指出斯大林的欠缺;肃清“两个凡是”在研究毛泽东人u思想中的影响【Io】。
在中国,两种生产理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丰义人u理论的核心。
两种4i产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完成【111,关于这方面论述很全面。
廖田平、温应乾认为:“在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承认是不行的”1121。
“曲种牛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丰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基础,而人U牛产必须和物质生产相适应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所以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U质量,逐步实现人【J过程现代化,是我N社会主义人[J发展的必然趋势”【13】。
沈一波认为,在马克思丰义人口研究对象里的各种关系,如人口过程、人口现象、人口问题、人口规律等关系中,唯有人u与物质牛产的关系也就是两种生产的关系才是最基本的关系,它与其他关系相比是源与流的关系,而且是占丰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关系【14】。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同时它又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个有力的战斗武器。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并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特色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十九纪五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化的机器大工厂已在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工厂手工业的痕迹已经被清除。
不仅如此,交通工具也跟着变革,蒸汽机车,轮船取代了马车,帆船。
在农业上,平整土地和其它农活也逐渐使用蒸汽动力代替畜力和人力为一个部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
工业交通的这种大变革,促使资本主义财富迅猛增加,半个世纪所产生的财富超过了过去几个世纪所积累的财富,但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是在对立矛盾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落在资产阶级手中的财富愈多,资本积累的规模愈大,积蓄的速度愈快,那被游离出来的相对过剩人的规模也就愈大,在劳动市场上现役军与后备军的竞争也就愈激烈,从而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愈趋于贫困化,甚至降到仅仅可以维持其生命再生产的水平[1]。
因为工业生产上劳动资料的大变平,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商品的成本降低以提高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必然促使资本的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向高度化发展,这就必然游离出一部分工人从现役军转变为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因资金的流动是完全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
哪里的利润高,资金就流向哪里;在资本与资本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各部门的商品生产是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经过一定时间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市场停滞的状态。
但这种过剩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了,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贫闲,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赶不上拼命发展的生产力[2]。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与人口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与人口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人口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深入研究人口发展与变化的学科。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理论基础1. 人口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口是劳动力的来源,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核心。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的变化,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人口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运动关系。
一方面,人口是生产力的基础和条件,人口增加可以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人口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关注的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对人口发展的影响1. 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观点,人口的数量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人口数量过多时,劳动力竞争激烈,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反之,人口数量过少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限制经济的发展。
2. 人口素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素质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人口素质的提高包括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人口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科技进步。
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口学鼓励社会加强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好的条件。
3. 人口结构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人口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多个方面。
当人口结构失衡时,比如男女比例不均、老龄化问题严重等,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如就业不平衡、养老问题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料)人口决定论
人口决定论【词语】:人口决定论【释义】:认为人口是决定社会状况和社会变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论。
如18世纪英国的马尔萨斯曾提出,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并将此看作是造成人类社会失业、饥饿、贫困的根本原因。
人口决定论主张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理论。
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1798年,他在《人口论》一书中,提出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人类的本能,这样便出现了人口增长与食物增长的关系问题,据他研究发现:人口在无限制时按几何级数(1、2、4、8、……)增长,粮食、人类的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1、2、3、4、……)增长。
据此,他得出人口增长总要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并认为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正是这个“规律”的作用,使全体人类陷于贫困和争斗,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悲惨生活,全然取决于这个规律。
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后来有人进一步夸大人口条件的作用,导致人口决定论。
马尔萨斯的理论注意到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他所谓的“永恒的规律”则是纯粹的虚构。
人口决定论马寅初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口的多寡,或人口增长的快慢。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说:“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
”为什么? 马寅初的回答是:“因人口大(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
”其结果如何呢?马寅初的答案是:(一)不能高速度地工业化;(二)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不能解释决粮食问题;(三)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四)不能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五)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六)不能巩固工农联盟;(七)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八)不能建成社会主主和实现共主产主义。
结论是:“资金积累如此之慢,而人口增殖如此之速,要解决‘资金少,人口多’的矛盾,不亦难矣哉?”[注: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第151页。
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的思考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议题,深深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福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也有着独到的思考。
一、人口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人口被视作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口问题通常被放置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口问题的基本内容与特点1. 人口数量问题:人口数量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实现人口数量的合理调控。
2. 人口质量问题:人口质量是指人口中素质较高、健康状况良好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所占比例。
人口质量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应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以提升人口质量。
3. 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是指人口中各个年龄段、性别、职业等因素所构成的比例和分布。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冲击、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应对人口结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来促进平衡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对人口政策的思考1. 科学合理规划生育政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问题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注重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应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生育观念,实现人口数量的合理调控。
2. 重视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口质量的提升,其中教育和医疗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中国人口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
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
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
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
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
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适度人口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样写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
”“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就是过剩人口;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当时的物质的所有制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在同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
”他由此得出结论:“总括了一切生产力发展的人口的增加,尤其要遇到外部的限制,因而表现为受限制的东西。
”“在一定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过剩人口,也和当时适度的人口一样,都是被
决定了的。
”“人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它的限制,这是由限制本身决定的,或者确切些说,是由设定这个限制的那同一个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5 年)马克思所指的外部限制即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适度人口”概念,认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生产条件是有限的,有限的生产条件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一旦人口的数量超过这个限度便形成过剩人口。
也就是说,自然条件是制约有限时空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基本因素。
虽然人口数量可以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 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