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绝对的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在自身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表达。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还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批判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这是社会的本质矛盾。

它还指出,资产阶级的统治导致了社会的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说体系,更是一个指导实践的理论。

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方法,指导着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武器,有助于他们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身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所带来的苦难,为推翻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一、唯物的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二、辩证的观点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三、实践的观点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八、阶级的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哲的基本观点

马哲的基本观点

马哲的基本观点马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其基本观点围绕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展开。

以下将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介绍马哲的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观点1. 唯物主义的本质:马哲认为,唯物主义的本质是基于物质存在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论,它强调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2. 物质决定意识:马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活动受制于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哲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改造和认识客观世界。

4.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马哲坚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 矛盾普遍存在:马哲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二、辩证法观点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哲认为,辩证法是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它以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矛盾的认识。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哲指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马哲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指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马哲认为,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5. 发展的辩证法:马哲强调发展的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实现的。

三、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意义1. 指导实践: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指导实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人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

3. 探索世界规律: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4. 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促进科学思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陈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一、辩证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最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最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 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它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唯一彻底的革命形式,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包含着对认识过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转化。

3. 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阶级分析法强调通过揭示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洞察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4.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历史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展开,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想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现象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社会的演变过程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推动而实现的。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这造成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就是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来推动的。

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强调了事物的全面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5.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供了实现社会变革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持久存在的,社会主义革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理论强调了工人阶级作为历史潮流的推动力量,通过革命方式改变社会结构。

6. 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与解放。

通过消除阶级剥削和压迫,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发展的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唯有在社会中才能自由发展”。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中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辩证法、革命理论以及人的自由与解放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观、人的本质和解放等多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辩证法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和发展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法的观点,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还包括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的本质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所决定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为人类社会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还包括对解放的追求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和途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观、人的本质和解放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深刻的社会分析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指导。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 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批判性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对世界观、方法论和解释力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从形而上学、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形而上学和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史观,即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具有根源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或个人意志的导致。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阶级地位的制约和影响。

这一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阶级斗争的普遍性,激励着人们进行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辩证法和矛盾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辩证法作为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而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中最重要的是矛盾统一规律。

这是指矛盾的双方在斗争和对抗中,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性和复杂性,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动态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历史发展是社会经济条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宏观战略的基础。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

它所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矛盾统一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社会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生产方式;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重要);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注意哲学新增考点典型例题及其分析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增考点典型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参考答案】C【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解题思路】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而只有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举一反三】此题可以命制辨析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2、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它的革命性B、它的能动性C、它的科学性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参考答案】D【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四对范畴”。

其重要原理有: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认识论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始终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段话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

人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揭示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人类是物质世界中的一分子,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群体。

当人类的智慧发展到能用物质资料去支配物质的时候,人类就有了意识形态。

有了意识形态的人类社会,就逐渐形成了智慧文明的生态。

人的意识形态反映出人的历史、阶级和本质;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斗争状态。

追求物质是人生存的本质,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意志,是人生存固有的本能,是以物质为基础为目的的;追求物质,使人丰富了思想意识和认识了世界并改造世界。

这段话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人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变化是事物性质的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条件,事物的外部矛盾通过事物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因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段话是唯物辩证法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客观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事物,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新的事物,于是事物就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于是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也就有了它矛盾对立统一的运行轨迹与规律,也就有了它环环相扣的、相互依存的、相互佐证的、逻辑清晰的关系全谱。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综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用语解决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

下面我就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培育的青年一代的干部,我们首先要做到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更是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

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

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内容博大、思想精深,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深入钻研,需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才能领会得更加深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主要矛盾之间,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争取处理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要求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应当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经历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认识论主观能动性区别于物的特点。

表现为想和做,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

我们要充分的、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想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

真理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比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二是认真思考,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

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特殊的作用,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达县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各种价值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又是社会普遍倡导和人们应当遵循的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取向(1、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3、使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国家。

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从整体着眼,坚持集体主义。

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当做到心中有国家集体和他人,确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反对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

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人生贡献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尤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要实现理想,必须把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行,在奋斗讲理想转化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