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中风病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中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资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37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有36例为有效治疗,其中有25例为显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共有28例为有效治疗,其中有19例为显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5.68%,P值为0.028,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法;中风;应用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的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患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脑动脉破裂、闭塞或是狭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次性或是长久性的脑功能障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

因此,需要针对中风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量控制患者病情,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使其能够生活自理。

本文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资料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中风患者,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均在46岁至70岁之间,平均(53±2.4)岁;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均在44岁至69岁之间,平均(52±3.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疗法:第一,实施基础治疗。

结合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基础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则应采取溶栓以及抗凝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应采取调整患者血压、预防患者继续出血等治疗措施。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关键词】下法急性期中风中医药疗法 @三化汤治疗应用中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中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治法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有大量运用泻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报道[15]。

中风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此时腑气不通,可加重气血逆乱,治疗时辅以通腑泻下之法,可通其脏腑,开其闭塞,使腑气得通,气血得平,不致逆乱上扰。

笔者将下法运用于中风急性期,疗效满意,举例报道如下。

1 下法《伤寒论》全书397条,论攻下条文90条,占23%。

所谓下法就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羦血,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

其作用:一攻逐积滞,即“推陈致新”;二清热泻火,谓“釜底抽薪”;三润肠通便,即“增水行舟”[1]。

随着临床对下法的运用与研究,下法已超出了原有通便泻热,逐邪下行的局限范围,而成为解毒排毒,疏利气机,开窍醒神,调整阴阳,促进正气的发挥,因势利导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尤其在临床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风病是在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基础上,产生风、火、痰、气、虚、瘀,导致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而发病。

而火、痰、瘀、虚为生风之源,也是引起腑实、窍闭的主要原因,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路,返而上行,出现大壅大实之象,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从而加重病情,如单用某一治法效果皆不满意,若协以通腑泻下降逆法则事半功倍。

自张从正根据《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之要旨,最早运用寒下法,方选三化汤治疗中风病以来,历代医家对泻下法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张锡纯认为肝为起病之处,胃为传病之所,提出“肝火之升,胃气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加剧”。

中风病人气血逆乱,血蓄于内,胃肠气机不畅,糟粕积滞阻于肠道,郁久化热而引起胃肠实热证,故大便通则病过半。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患者一旦中风后,大多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和认知障碍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中风患者及时进行康复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气功疗法: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它通过修习气功功法,调节呼吸、观念和心情,达到保健、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气功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体质,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效果。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特色护理的重要形式,它可以调理人体内部的失衡状态,促进气血的运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针对中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中医特色护理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口服或外敷治疗。

中药调理可以提高中风患者的免疫力和体质,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效果。

3. 针灸理疗:针灸是中医特色护理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在人体穴位上针刺或腧穴贴压,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物能量,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针对中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中医特色护理师可以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腧穴贴压治疗。

调理人体内部的生物能量,改善血流量,促进气血运行,加速康复进程。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色护理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按摩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物能量,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推拿按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肌肉松弛,改善肢体运动障碍,加速康复。

总之,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中风康复护理中,可以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在于它是以整体性观念为基础的,注重防治结合、因人而异,因病而治,体现了中医特色的独特魅力。

中医适宜技术在中风病临床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中风病临床应用

自 汗/盗 汗
SUBTITLE
1. 穴位贴敷
五倍子粉醋调外敷神阙/涌泉 五倍子:性凉,味酸,入肺、肾、大肠经,
兼具精、 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 功效:敛肺降火、固肾涩精、涩肠止泻、
止汗止血等。 应用要点:1.4小时后揭除药物与敷料
2.注意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眩晕/头痛/寐差
中药药枕
人体8条经络在颈项部循行、经过,还有许多腧穴分布于 此,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全息胚。药枕利用机械和药物刺激, 激发颈项部经络之气,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达到补虚泻实 的目的。
人体足部是各经络起止汇集之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 ,与人体脏腑相连接,泡脚有舒经活络、防病保健之效。
• 活血通络沐足方:艾叶、红花、凤仙透骨草、川芎、 当归、桂枝、燀桃仁、伸筋草、路路通等。
半身不遂
3. 中药沐足
应用要点: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2.足部炎症、外伤者禁用 3.严格测量药液温度,38-45℃ 4.一人一用,做好院感防控措施 5.贵在坚持,方能显效
中风
中医适宜技术广泛适用于脑卒中各阶段的治疗与护理,并 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疗效,积极地促进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技 术 项 目 C O N T E N T S
穴位按摩+贴敷 热奄包 中药沐足 艾灸 刮痧+拔罐
中药药枕
耳尖放血
半身不遂
便秘
SUBTITLE
中风患者因长期卧床,饮食,药物及心理等因素容易并发 便秘,不利于病情康复,甚至加重颅内出血;用力排便,可能 诱发胸痹心痛,甚至猝死,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对中风患者 的康复及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突然发生的脑功能异常,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致残病。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风康复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中医理论中有“中风”的概念,将中风归类为“中风证”,并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来进行中风康复治疗。

中风证分为风证、瘀证、痰证、虚证四个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中风证,中医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1. 风证风证即因风邪侵袭而引起的中风,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瘫痪、失语、半身不遂等。

中医认为风证主要由于肝阳上亢或风热蕴结所致,治疗时可采用清肝熄风的方法,如针刺风池、扶正祛邪。

同时也可辅助运用中药,如川芎、防风、木通等。

2. 瘀证瘀证指脑血栓等病因导致的中风,俗称“血栓性中风”,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舌黏腻、苔厚等。

在中医理论中,瘀证主要由于血瘀阻络所致,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针刺足三里、瘀血论等,同时可选用血活化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

3. 痰证痰证指由于痰湿蕴结引起的中风,临床表现为口鼻善涎、口音不清等。

中医认为痰湿蕴结是痰证的本质,治疗时可采用燥湿化痰的方法,如针刺涌泉、化痰论等,同时可选用化痰消痰的中药,如枳壳、佩兰、半夏等。

4. 虚证虚证即因肾精亏虚所致的中风,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乏力、声音低微等。

中医认为肾精亏虚是虚证的核心机制,治疗时可采用补肾壮阳的方法,如针刺命门、滋阴益精等,同时可选用补益肾精的中药,如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中医在中风康复治疗中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疗法、推拿按摩、气功等。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显著疗效。

针灸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病变组织的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

中医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中风(Cerebral apoplexy)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急性脑部缺血或出血的疾病。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引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中医药诊断中风中医药诊断中风病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中风病主要由于脑血液不畅,气血阻滞、痰浊内蕴等因素引起。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病可被归类为中风痰卒、中风血瘀、中风气虚等不同类型,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中风1.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中风病是由于瘀血积聚导致脑血流不畅,进而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因此,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丹参、红花等,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凝聚,减少脑血栓的形成。

2. 祛痰化浊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痰浊有一定关系。

病人常伴有痰多、痰稠、痰色黄等症状。

中医则通过祛痰化浊的治疗方法清除痰浊,改善脑血液循环。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苍术等,这些中药能够改善痰湿瘀阻状态,达到清热散痰的效果。

3. 补益气血中医认为中风病主要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脑血供不足,进而引发中风。

因此,补益气血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另一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白术等,这些中药能够补充脑部所需的气血,并有助于恢复脑功能。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风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与西医药物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西药治疗中风主要针对病因、病理机制方面,如抗凝血、溶栓等。

中医药治疗则注重疾病的整体调控和辅助康复,使患者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康复治疗中风中医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中风康复治疗旨在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逐渐恢复。

中医药在康复治疗中常采用一些理疗手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经络,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和脑功能恢复。

中医疗法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疗法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疗法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中风现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具有比较多发的现象,所以在恢复的过程中,治疗护理非常重要,一般可以通过中医的治疗,比如针灸、推拿、按摩、中药以及中药护理等,促进病人康复,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降低病人的残疾概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风又叫做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疾病,其中主要包括出血性的中风以及缺血性的中风,是属于现在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主要的表现就是突然昏倒、并且还会有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半身不遂的现象出现。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的死亡率也在不断的降低,但却有非常高的残疾概率,所以中风的恢复时期可以通过中医治疗以及护理,尽量促进病人的恢复。

一、中风恢复时期的中医治疗中医药是我国一种非常优秀的文化精髓,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贡献,而且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为中医药具有简单、效果比较好、副作用比较少等等的特点。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也慢慢的受到世界的关注以及重视。

(1)针灸治疗针灸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人的身体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可以疏通经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等,非常适合中风的病人。

采取头部穴位: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角孙、人中;上肢的部位,肩、曲池穴、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下肢主要是足三里、太溪、血海、委中穴、足临泣等等穴位,每天一次,每次四五个穴位,连续半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需要间隔三十五天左右。

(2)推拿按摩中医治疗的手法中还有一种就是推拿按摩,能够改善人局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身体的肌肉。

对于中风恢复期的病人,一般可以按摩穴位,上肢可以按摩肩井、合谷等穴位,下肢可以按摩足三里、承扶阳等穴位,一般刚开始比较慢,慢慢的再加快速度,可以先轻轻的按,然后慢慢的加重手法。

二、中医护理的一些特色技术(1)雷火灸治疗雷火灸一般是由艾绒以及沉香、木香、干姜、穿山甲等很多的药物组成,主要是利用植物柱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的穴位,对活血化瘀有非常好的作用,并且还有消除肿痛、活动经络等作用,一般的情况下,每天一次就可以,每次50分钟左右就可以,并且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叮嘱。

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疗法治疗中风

中医适宜技术针刺疗法治疗中风
是虚证还是实证?
治疗原则
➢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 中脏腑
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本兼 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
2020/11/4
二、针刺疗法
2020/11/4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 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 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 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 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 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 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 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 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2020/11/4
14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 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 血1~2毫升;
2020/11/4
恢复期-头皮针+体针
中风恢复期:头皮针(顶中线、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肩髃、臂臑、曲池、手 三里、外关、合谷、髀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等
2020/11/4
针刺治疗对脑卒中的成效已得到广泛证实,把中医针刺 疗法和西医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 常有利。
醒脑开
针刺
焦氏
窍针法
疗法
头针
2020/11/4
体针
通元 针法
急性期-醒脑开窍针法
急性期临床-西医为主,针灸为辅
辅穴:委中、极泉、尺泽
主穴:内关 、人中、三阴交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 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 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 照海。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后的恢复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中医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理论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中风应当以调整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为基本原则。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川芎、红花等药物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脑血液循环;天麻、钩藤等药物可以祛风通络,促进神经再生。

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例如,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针刺风池、曲池等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头痛、失眠等症状。

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中药汤剂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病情。

例如,桂枝汤可以温中散寒,改善患者的肢体冰冷症状;通心络汤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中药汤剂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调理,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整体状况。

其次,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再次,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稳定,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风险。

然而,中医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评估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4 月至2015 年5 月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中风偏瘫的90 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偏瘫;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02-01脑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治愈难度十分大。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疗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我中心就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抽取在2014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间来我中心治疗中风偏瘫的90 例患者,其中男51 例,女39 例,年龄为53~78 岁,平均62.8 岁。

这90 例患者均符合第四次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 检查证实。

这90 例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为肢体无力、生活不便、头痛、恶心呕吐等。

其中脑出血后遗症36 例,脑梗塞54 例;左侧偏瘫41 例,右侧偏瘫49 例;完全性偏瘫39 例,不完全性偏瘫51 例。

将90 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上均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

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

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具备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中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具备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

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急性中风治疗之后,患者的指标评分有着明显降低的趋势,这就代表观察组患者的试验数据更加完善,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论: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分析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在急性中风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性中风;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现代医学方面,中风是非常常见的疾病,急性中风在临床方面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口眼歪斜、身体活动能力受限、突然晕倒等。

通过实际数据调查发现,急性中风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在近年来发病趋势呈现年轻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要采用有效手段,实现急性中风的治疗。

在以往进行急性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虽然治疗方法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相比于西药的治疗成效,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极大降低急性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降低住院时间促进医疗水平提升,更好的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本文主要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在急性中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1年1月到22年1月来我院进行急性中风治疗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8例。

对照组患者的男性为1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56.3±4.3岁。

观察组患者男性为13例,女性为15例,平均年龄为55.7±4.6岁。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应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应用

§ 生大黄粉敷神阙、天枢穴 § 将大黄烘干研碎成粉,用时取10克,加少量姜汁或石腊油调成糊状,涂于相应的穴位,再用
热水袋热敷10钟,每天1次。
§ 使用输液贴放置药物,每贴药量约1×1cm、药物厚度约0.5cm,调配好的药物应现配现用 § 神阙穴若藏有污垢用松节油清洁干净后再行下一步操作 § 贴药时间以病人皮肤感觉为度,若皮肤无不适可贴24小时 § 天气寒冷时贴药后加用神灯照射局部或热敷以促进药物吸收 § 若患者皮肤出现痒感、灼热感、发红、起水泡等及时撕去,待皮肤恢复正常再使用,在此情
五、艾条灸—用于半身不遂
➢ 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 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六、中药热熨—用于半身不遂
➢ 遵医嘱取穴。将中药封包插上电源,预热 十分钟后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 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 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 体功能。
➢ 自制口腔护理液(金银花+甘草煎剂 ),同时在口腔护理前后分别两次滴入红茶水 可有效消 除痰腥制中药口腔护理液:金银花5g与甘草5g适量加水200ml,浸泡20min,浓煎成50ml 药液,装真空药袋备用,由本院煎药室制成。红茶水即取红茶少许泡开水,放在茶杯里面备 用。
结束语
➢ 中医宝藏—学习、挖掘 ➢ 中医的魅力—治未病 ➢ 活学活用—学中医,用中医
谢谢!
三、中药沐足—用于半身不遂
➢ 沐足采用的中药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的作用。
➢ 使用方法为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浸湿后将 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四、拔火罐—用于半身不遂
➢ 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 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突发性的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研究与应用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药对中风的预防和治疗,二是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作用。

中药对中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途径发挥作用。

例如,川芎、丹参等中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抗氧化等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作用主要表现在神经保护、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等方面。

中药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减少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和再生。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

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中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丸剂等。

这些中药制剂具有剂型方便、易于吸收和利用、药效持久等特点,方便患者的使用和康复治疗。

然而,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虽然中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其药效和安全性仍然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

其次,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需要关注。

中药中存在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药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搭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中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 《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50~100 克,当归10 克,赤芍7.5 克,地龙 5 克,川芎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用药 5 剂后大有成效.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 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僵蚕20 克,蝉衣50 克,防风10 克,荆芥10 克,半夏10 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 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的只要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

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大家指点。

一个是出家人,男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

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

第三个是现在治疗的一个南下干部是北方的人,在我们南昌工作。

女70多岁,用了七剂效果好,现在改地黄引子加减,还在治疗中。

我说这些就是将我临床的经验告诉大家,只要是症符合,就可以大胆用,用我父亲的一句土话来说:“黄芪。

中医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在中风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中医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中医对于中风的认知中医对于中风有着独特的认知方式。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主要与“气血不足”、“湿邪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通过经络的系统性理论和气血的调控,中医可以对中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调整身体平衡,促进康复。

二、中医诊断中风的方法中医诊断中风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中医师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动态以及舌苔等信息,通过闻及问答患者的症状和体感,同时进行脉诊,以了解中风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

基于诊断结果,中医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三、中医草药的应用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中医草药被广泛使用。

中医草药有着丰富的药物资源,包括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组合不同的中药,以达到治疗和调节患者身体平衡的目的。

例如,黄芪、人参等草药可以提高气血的营养供应;川芎、丹参等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

四、针灸疗法的运用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恢复脑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胃肠消化功能,针刺足三阳经穴可以激活脑细胞,提高思维和言语能力。

针灸疗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风患者的神经恢复。

五、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也常被应用于中风康复治疗中。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经络、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推拿按摩,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协调性和活动能力。

六、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也不例外。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应用

疗 法 ,配 合 中 药 汤 剂 治 疗 此 类 疾 病 ,具 有 毒 副 作 用 少 ,不 易 复 发 等 优 势 , 宜 技 术 进 行 治 疗 ,可 用 一 种 ,也 可 几 种 同 时 进 行 ,最 后 用 0.5 寸 针 灸 针 刺
现将各种适宜技术疗法总结如下:
1-7颈 椎 ,1-12胸 椎 和1-5腰 椎 夹 脊 和 脾 、肝 、肾 背 俞 穴 留 针 30 分 钟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Zhu Yongtong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therapy on apoplectic hemiplegia in clinic is extremely im- portant,fire treatment,wax,mud moxibustion,fumigation,transdermal therapy,pricking,acupoint injection and other TCM comprehensive
ance. Keyword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Stroke sequela hemiplegia
【中 图 分 类 号 】R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1-8801(2016)07-0238-01
238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医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一种常见病症。

而偏瘫则是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以下将从针灸对中风偏瘫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医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作用机制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风偏瘫产生治疗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中风偏瘫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脑血管供应不足引起的,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2.调整神经活动: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活动。

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失衡状态,从而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3.激活脑区: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脑区来激活脑神经元,增加脑功能区的活动,从而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其次,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证实。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提高肌力和运动功能: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调整神经功能,促进受损部位的康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

研究发现,长期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肌力。

2.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调控机制,改善肌肉痉挛和僵硬。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和僵硬程度。

3.改善生活质量:中风偏瘫患者由于肌力和功能的丧失,往往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肌力和运动功能,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中风偏瘫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并发症,如抑郁、焦虑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和情绪状态,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谢谢
柱至大杼;②弧线刮风池至肩峰;③直线刮脊柱两侧膀胱经, 重点刮拭肝俞、肾俞
眩晕/头痛 S U B T I T L E
1.刮痧+拔火罐
步骤: 3.上肢:直线刮大肠经、心包经 4.拔罐:大椎、肩井、背俞穴
眩晕/头痛 S U B T I T L E
刮痧+拔火罐
应用要点:1.充分评估,排除禁忌症,辨证选穴选经络。 2.初次刮痧手法不宜重,防止晕刮,结合体质强弱 决定手法轻重, 3.刮痧次数一般间隔5天左右,痧退后再进行 第二次刮痧。 4.刮痧后饮温开水,利于废物从尿液排出。 5.刮痧后留罐时间8-10分钟,防止皮肤损伤。
1. 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纳入护理绩效, 我院自去年实行激励机制后,效果显著,中医项目的开展呈翻 倍增长趋势。
2.授予护士中医项目处方权,部分病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 造,授予护士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开具医嘱的权限,医生进行后 续的审核,也促进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
小结
中医护理工作在基层中医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使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更为广泛深入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各级基层 中医医院把握好发展遇,相互学习借鉴,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和赶超气氛,共同进步,使中医护理真正成为中医院的发展亮 点。
中风
中医适宜技术广泛适用于脑卒中各阶段的治疗与护理,并 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疗效,积极地促进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技 术 项 目 C O N T E N T S
穴位按摩+贴敷 热奄包 中药沐足 艾灸 刮痧+拔罐
中药药枕
耳尖放血
半身不遂
1.穴位按摩+穴位贴敷 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及皮部,加上药物相应功效,
使两者作用协同得到发挥,从而形成叠加放大作用,达到 更理想的疗效。 取穴 上肢: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委中、阳陵泉、足三里
半身不遂
1.穴位按摩+穴位贴敷 偏瘫贴:温经通络止痛 组成:川乌、丁香、肉桂、路路通各等分打细粉,
加水或蜂蜜/凡士林调成干糊状 应用要点:1.穴位按摩使局部有温热酸胀感,后予以贴敷
中医适宜技术
分类
1.灸法类:艾柱灸、艾条灸、天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2.按摩疗法: 踩跷、整脊、捏脊、按摩、拨筋、小儿推拿、点穴疗法等 3.外治法:刮痧、灌肠、火罐、熏洗、药浴、外敷、蜡疗、天灸、盐熨
熏洗、香薰、火熨、蜂针疗法等 4.针刺类: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
小针刀疗法等。 5.内服法: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中药茶饮、中药药酒、饮食药膳 6.中药炮制适宜技术
2.贴敷4-6小时候揭除,注意有无过敏现象
半身不遂
2. 中药热奄包 应用要点: 1.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药渣装入布袋,微波炉加热,敷于 患侧肢体(乏力、麻木),加以热水袋/TDP照射,每日 1-2次,每次20分钟。 2.注意药包温度,使用测温仪准确测量温度,温度4045℃,防止烫伤。
半身不遂 3. 中药沐足
眩晕/头痛/寐差
药枕2:清利头目、通络开窍,兼疏肝理气 适应症:头晕头痛、烦闷不安 组方:菊花、炒决明子、蚕沙、川芎、白芷、玫瑰花、梅花、
制吴茱萸、小通草、淡竹叶
应用要点:1.药材打成绿豆大小粗粉状 2.经常晾晒(加薄荷防蛀),一月一换
眩晕/头痛 S U B T I T L E
1.刮痧+拔火罐
刮痧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与养生保健方法,在疾病的 预防、病后康复以及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调控起到良 好作用,通过刮痧,能够减轻病痛,改善症状,提高或恢复机 能,近期和远期效果都比较理想。
人体足部是各经络起止汇集之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 ,与人体脏腑相连接,泡脚有舒经活络、防病保健之效。
• 活血通络沐足方:艾叶、红花、凤仙透骨草、川芎、 当归、桂枝、燀桃仁、伸筋草、路路通等。
半身不遂
3. 中药沐足
应用要点: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2.足部炎症、外伤者禁用 3.严格测量药液温度,38-45℃ 4.一人一用,做好院感防控措施 5.贵在坚持,方能显效
便秘
SUBTITLE
1.穴位贴敷:生大黄粉醋/薄荷油调敷神阙
适用:实证热证,精神较好,语声宏亮,烦躁不安,渴喜冷饮, 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大黄:性寒味苦,入胃、大肠经,利湿退黄、泻热通便,行淤通经 有“将军”之称,历代医家对它推崇备至。是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 一味奇妙中药,迄今为止,已分离出100多个化合物。
我院于4月份开设了刮痧门诊。
眩晕/头痛 S U B T I T L E
刮痧与拔罐: 刮痧:病邪在表,善于去瘀 拔罐:病邪在里,善治疼痛
眩晕/头痛 S U B T I T L E
1.刮痧+拔火罐
步骤: 1.头部:轻刮前额印堂至神庭、梳刮头顶督脉及膀胱经,两侧
胆经,点压按揉百会、太阳、风池 2.颈肩背部:①直线刮督脉,风府至大椎、陶道;膀胱经,天
止汗止血等。 应用要点:1.4小时后揭除药物与敷料
2.注意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眩晕/头痛/寐差
中药药枕
人体8条经络在颈项部循行、经过,还有许多腧穴分布于 此,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全息胚。药枕利用机械和药物刺激, 激发颈项部经络之气,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达到补虚泻实 的目的。
眩晕/头痛/寐差
中药药枕
药枕1:清利头目、通络开窍、宁心安神 适应症: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组方:首乌藤、炒决明子、菊花、白芷、川芎、蚕沙
取穴:神阙、天枢、气海、关元,加以顺时针摩腹
应用要点:1.烫防止伤 2.掌握个体适宜时间,局部温热红晕, 患者自觉未出汗口渴为度,过久耗气 伤津。
自 汗/盗 汗
SUBTITLE
1. 穴位贴敷
五倍子粉醋调外敷神阙/涌泉 五倍子:性凉,味酸,入肺、肾、大肠经,
兼具精、 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 功效:敛肺降火、固肾涩精、涩肠止泻、
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 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 状的一类疾病,轻者可无昏仆,仅有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本病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成为我国第二大致
死疾病和第一致残疾病。
中医适宜技术
• 2006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 广计划项目
• 2008年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 》,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 2009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
• 全国各省市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
眩晕/头痛/高S U血B T压I T L E
1.耳尖放血 耳:十二经脉循行或通过别络上于耳, 作用:祛风清热、镇肝潜阳、镇痛降压 适用:肝阳上亢证 应用要点:1.先按摩耳廓,使用其充血,再行针刺
2.一般隔日一次,初次科双侧放血, 以后可两耳交替。
眩晕/头痛/高S U血B T压I T L E
2.吴茱萸贴敷涌泉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效。
涌泉:肾经井穴,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贴敷疗法常用穴,有补益肾精、降火纳气、 平肝潜阳、行气活血、醒神开窍等作用。
适用:肝阳上亢
小 结S U B T I T L E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医 院层面的支持与激励。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中医适宜技术在中风病 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溧阳市中医医院 戴伟华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 医特色疗法或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简、便、验、廉”是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特点与精髓 ,也是临床容易推广、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便秘
SUBTITLE
1.穴位贴敷:生大黄粉醋/薄荷油调敷神阙
神阙:任脉,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 脐疗历史悠久,外治方法丰富。
应用要点:1.75%酒精清洁脐内污垢,利于药物吸收 2.4小时后揭除,防止发生过敏
便秘
SUBTITLE
2.艾灸:艾条灸、艾灸盒
适用:虚证,精神较萎,面色少华,形寒肢冷, 语声低微, 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