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4)教诲与规则。
道德训条与规则的教导,使他们从道德理论上了解道德行的意义。
(5)择友。
(6)惩罚。
惩罚的适当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八、教育管理思想(一)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对人的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
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应该普遍设立学校。
国家级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而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二)国家应设立督学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发展。
督学的主要职责:(1)对将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人进行培训(2)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3)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4)监督各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5)了解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并加以指导,以便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取得一致。
(三)建立全国统一学制婴儿期(0~6岁)—— 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 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 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 大学(四)实施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学校各级人员的管理1.关于校长的规定校长的主要管理职责:(1)了解教师生活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和指导教师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2)监督整个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的执行;(3)妥善照管、认真保存学校的档案材料。
2.关于教师的规定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然后是待人接物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
他应爱护自己的事业,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考虑和鼓励儿童的学习兴趣。
3.关于学生的规定在宗教方面,敬畏上帝,认真祈祷。
在德行方面,尊敬教师和十人长,与同学与友好相处,保持清洁和整洁,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
在智慧面,认真听讲和思考,对每周检查做好充分准备,拉丁语学校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
(六)纪律与规章制度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学校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的工作。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一、快乐之家【答案要点】(1)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古典学科和古典语为中心,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体罚,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启发式教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答案要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人文主义教育。
其内涵是: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经历了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和宗教性为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具有资产阶级绅士的品质。
三、耶稣会学校【答案要点】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但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在教育管理上:耶稣会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师资准备上: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耶稣会学校的许多措施都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
考研备考外国教育史
1.《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1959年,联邦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
《总纲计划》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等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
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儿童均应接受4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
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总纲计划》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
2.《高等学校总纲法》1976年,联邦德国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
这个法案成为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
3.《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正规高等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无特殊情况不得延迟毕业,改变了过去因学生自由选课、自定毕业考试时间,平均修业七年的状况。
《总纲法》还对大学的任务、入学许可、学校内部人员机构构成、学校组织和管理、校长的任期、学历的认定等事宜作了规定。
这个法案的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美国教育的发展1.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于是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
试看部分内容
古代教育史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教育的起源
表1-1 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及简要分析
考点二、史前教育概况
1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表1-2 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表1-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9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9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一、选择题1.1781年,英国的( )首创“星期日学校”。
A.斯宾塞B.洛克C.罗伯特·雷克斯D.兰卡斯特【答案】C2.18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立了( )。
A.幼儿学校B.星期日学校C.导生制 D.导师制【答案】C3.洛克是17世纪英国()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D.形而上学【答案】A4.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B.少年儿童C.青年绅士D.中小学生【答案】C5.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答案】B6.被称之为“比英国国家还老的大学”是牛津大学和( )。
A.伦敦教师进修学院B.国王学院C.伦敦大学D.剑桥大学【答案】D7.下列选项中不是17~18世纪英国的中等学校的是( )。
A.文法学校B.公学C.新型中等学校D.主日学校【答案】D【解析】17~18世纪英国的初等学校掌握在英国国教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最具特色的是慈善学校的出现和主日学校的设立。
慈善学校主要有“导生制学校”和“幼儿学校”。
这类学校向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基督教式的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简单的读、写、算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圣经》等宗教教义,统称“4R”。
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
是利用星期日的时间,由任课教师儿童以及某些几乎没有其他机会受到正规教育的成人进行一些宗教教育,以学习一些粗浅的读写知识。
8.英国在中世纪末期出现了“公学”,关于“公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学是为平民阶级服务的B.公学全靠私人资助C.公学的办学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D.注重古典文及宗教课程的学习【答案】A【解析】在英国产业革命以前,中等学校基本上仍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
其中,公学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这类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又在于要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所以称“公学”。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古希腊的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名词解释一、智者派【答案要点】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希腊(尤其是雅典)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期,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后来,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称为智者。
后期,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二、美德即知识【答案要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掌握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评价:①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②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的见解,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来说,是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的;③但“美德即知识”的观念也是不完善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三、苏格拉底法【答案要点】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师生对话的方法。
由于苏格拉底曾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因此又称为“产婆术”。
这一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下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制灌输,而是师生共同讨论。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
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
第9章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教育万能论的教育家是()。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答案】B【解析】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2.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有()。
A.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B.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阿斯蒂埃法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卢法案D.巴尔福法、法卢法、案富尔法案【答案】A【解析】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案,其他的是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案。
3.与洛克不相关的观点或主张是()。
A.经验主义B.白板说C.绅士教育D.《论教育学》【答案】D【解析】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次还有《工作学校计划》《理解能力指导散论》《人类理解论》,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白板论”表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
D项,《论教育学》是康德的教育著作。
4.不属于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的要素是()。
A.关节活动B.数形词C.对母亲的爱D.视觉听觉【答案】D【解析】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这种爱的情感发自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
他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儿童正是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说话)来掌握语言。
同时,他认为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儿童的体育训练就是要从这些基本动作的训练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行较复杂的动作训练。
5.关于公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B.收费高C.教学质量高D.不如一些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17、18世纪的英国,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有文法学校和公学两种学校,文法学校是沿用传统的名称,“公学”则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中关于儿童发展每个阶段的划分
一、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柏拉图把7岁前儿童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出生至3岁为第一阶段,实行儿童公育;3-7岁为第二阶段,要去除儿童的自我意志,即一种不官运亨通的内在的恶。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学前教育的年龄划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年轻一代受教育的时期划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为学前时期,在家庭中施行训导;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三阶段,这两个阶段则要实施正规的集体教育。
三、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年龄分期及各年龄阶段的教育卢梭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儿童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0-2岁婴儿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为主;2-12岁儿童期的教育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12-15岁青年期教育,以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主;15-20岁青春期教育,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
四、福禄贝尔关于教育的分期福禄贝尔把儿童教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是婴儿感官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主要通过“吸收”外界各种事物使自己成长;幼儿期,即儿童早期,通常在儿童3岁左右,儿童通过观察、与周围的人和事物接触及游戏等活动获得经难和体验,并试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少年期即学生期,是儿童在7岁左右开始的学校学习阶段,儿童主要学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0-6岁为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的修改及各种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出生到3岁,就是儿童成长的心理胚胎期。
儿童在出生到1岁左右,主要是在无意识中依靠强大的“吸收力心理”去广泛的感受周围环境的刺激,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使儿童的各项感官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儿童岁左右便开始学会了走路和使用语言,其社会交往技能开始得到发展。
第二个时期是3-6岁,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便是,儿童开始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状态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儿童开始选择性的模仿大人的行为和动作,开始获得最初的记忆力、理解力与思维能力。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9章 17世纪至18
8.14 世纪后半叶,一些人文主义者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国家都相继建立起宫廷 学校,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在孟都亚的宫廷里所创建的学校。其创办者是( )。
A.维多利诺 B.伊拉斯谟 C.莫尔 D.拉伯雷 【答案】A
3 / 8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
2 / 87
圣才电子书
A.《乌托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太阳城》
C.《巨人传》
D.《散文传》
【答案】C
【解析】《巨人传》是其代表作。
7.文艺复兴的思想旗帜是( ) A.自然主义 B.战斗无神论 C.人文主义 D.人道主义 【答案】C 【解析】人文主义主要是倡导以人为本,发现人,是文艺复兴的精神。
宗教改革后的教育与宗教改革前一样依然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英国宗教改革对教育的
影响并不大,新教会还在行使旧教会一样的职责,国家还是像过去一样通过教会来管理学校,
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偶尔对教材作出规定等。主要的特征有:①对教师的
管理。国教会严格监督学校教师的言行、宗教信仰,对不遵奉国教的教师予以罚款、免职甚
至关进监狱。要取得教师资格,须先获得教会当局颁发的特许状,还必须签署书面的誓言,
宣誓效忠君主、遵奉国教。②教育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在社会生活中能有所作为的绅士,学
校的课程开始注重世俗生活,但学校教学内容基本上以古典课程为主。③加强英语教学。在
社会生活中,英语日益成为日常交往的手段。在许多学校中,英语在语言学习中的比重愈益
造社会和自然。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
外国教育史简答题
外国教育史简答题一、古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古希腊的教育。
答:古希腊的教育主要由城邦负责,旨在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责任感。
雅典的教育注重音乐、文学、数学和体育的学习,而斯巴达的教育则强调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
2.简述古罗马的教育。
答:古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学校和教师负责,旨在培养文人和政治家。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和道德教育。
二、中世纪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中世纪欧洲的教育。
答: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主要由教会和修道院负责,旨在培养神职人员和虔诚的信徒。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道德和基本的读写能力。
2.简述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
答: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非常发达,旨在培养商人、学者和官员。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
三、近现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和自由,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公民。
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拉丁文和希腊文,还包括历史、哲学、艺术和科学等学科。
2.简述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
答: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旨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初等学校和技术学校,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工人的需求。
同时,大学也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实用学科和应用研究。
四、当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当代外国教育的特点。
答:当代外国教育的特点包括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和创新化。
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化也是当代外国教育的重要特点,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高本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第三编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1 .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2 .教育制度。
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 .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4)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2 .教育过程和内容第二节古典时代的教育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所谓“智者”,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等。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并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2)助产。
(3)归纳。
(4)定义。
特点: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
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学园柏拉图于公元前388 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
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二)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理论。
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他提出真正的知识、真理是人们对所谓理念世界的认识。
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而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三)《理想国》《理想国》由柏拉图所著,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部分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部分知识点汇总【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2)教育的作用: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泛智”思想(就是使所有人都获得“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①母育学校(1-6岁)②国语学校(6-12岁)③拉丁文学校(12-18岁)④大学(18-24岁);(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①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
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②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6)论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7)论道德教育: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8)教育管理思想: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9)对夸的评价:《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本独立性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细,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2、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1)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外国教育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的复习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年;英国人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着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6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3~6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岁到12岁;③青春期从12岁到18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年;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外国教育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的复习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
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年,英国人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着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
2.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③“团体的
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
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
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
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
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6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3~6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岁到12岁);③青春期(从12岁到18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
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
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
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
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
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
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
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年,建
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
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
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
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
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
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
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