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合集下载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中国十大国宝级中医典籍

中国十大国宝级中医典籍

中国十大国宝级中医典籍一、《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概述:《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它成编於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评价:《黄帝内经》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是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说”、“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二、《难经》——中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及最早的问答医学著作概述:《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

成书约为战国时期,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

评价: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1.《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难经》是继《黄帝内经》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

它以问答的形式,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还创造性地提出“独取寸口”及有关奇经的论述。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成书于两汉期间。

全书收载365味中药。

该书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4.《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与一体。

此书因战乱佚散,后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方》两本书。

《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6.《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医籍,经整理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7.晋代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8.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等传染病的候症和传染途径,其炼丹术的记载则成为我国制药化学的开端。

9.隋代《诸病源候论》,列病候1720个,为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学专著。

10.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使脏腑辨证更完善。

11。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12.陈自明的《妇人良方》系统地总结了妇产科的诊治经验和理论。

13.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14.明代《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

15、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

与中药有关的书籍

与中药有关的书籍

与中药有关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有关的书籍:
1. 《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中药学巨著,收录了当时已知的1892种药物,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性质、功效和用法。

2. 《黄帝内经》:这是一部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涉及了许多中药的理论和应用。

3. 《神农本草经》:这是一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它们的性质、功效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4. 《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伤寒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中药的应用。

5. 《金匮要略》:这是一部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中药的应用。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中医药古籍的阅读非常有益于普通人的健康和生活。

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原理、应用和疗效。

它们提供了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中医药古籍,以及它们的价值和应用。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药领域最为重要的古籍之一。

它包含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内容全面,涉及中医的方方面面,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等。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非常适合普通人阅读。

《黄帝内经》的阅读对普通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了解中医的理论,掌握一些自我诊断和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作息和情绪等方面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养生方法,对于我们平时的保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草药学著作之一,由明代李时中编纂而成。

这本书对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应用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它不仅包括了草药的名字和外观特征,还介绍了它们的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过阅读《本草纲目》,可以了解到很多常见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从而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所指导。

《本草纲目》的阅读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草药的应用范围、功效和副作用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来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在夏季非常适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一些夏季常见的疾病,如中暑、蚊虫叮咬等。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是哪四部?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是哪四部?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是哪四部?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

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

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

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

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

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

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

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国粹”。

中医理论体系丰富,其经典著作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医的学习和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围绕“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来阐述的文章。

第一步:选出十本最好的中医书籍为了选出最好的中医书籍,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从医学专业性、文字流畅度、内容充实度、影响力等角度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后再进行筛选。

终于,我们选出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素问》、《本草纲目》、《刺灸疗法》、《针灸大成》、《针灸学》、《药性论》等十本书籍。

第二步: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上古经典之一,以“六经辨证”为理论基础,系统纪录了当时最为普遍的传染病。

第三步:素问及难经《素问》和《难经》是中医学术的两大宝典。

《素问》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难经》则是黄帝时期的杂病专著。

《素问》重在讲述中医健康理论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其中涉及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经络腧穴”等理论,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经》主要探讨了中医在面对多种难治性疾病时的治疗方法和技能,以及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来治愈疾病的方法。

第四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古籍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包含了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精华,在中医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金匮要略》主要讨论了人体常见疾病的病机、证候、治疗以及药物的配伍、炮制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医师必备的临床指南。

第五步: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药学史上的一部宝典。

全书详细地描述了中草药的性能、用途、源流以及适合的药方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摘要:1.导语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3.阅读顺序建议4.总结正文:导语: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医。

那么,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如何开始学习中医呢?阅读一些入门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自学中医的入门书籍,并提出阅读顺序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入门中医学习。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书籍。

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防治原则等内容。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研究伤寒病、温病及杂病的专著。

该书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3.《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方面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

4.《温病条辨》:由清代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一部关于温病的专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中医方剂学》:介绍了中医常用的方剂,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等,对学习中医临床治疗非常有帮助。

阅读顺序建议: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建议先阅读《黄帝内经》,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

接着学习《伤寒杂病论》,掌握疾病的辨证方法。

之后可以阅读《金匮要略》,了解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学习《温病条辨》,加深对温病的认识。

最后,学习《中医方剂学》,了解常用的方剂组成和功效。

总结:自学中医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阅读入门书籍,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方法。

按照推荐的阅读顺序,相信您会在中医学习道路上取得良好的成果。

当然,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一、《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喻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书籍

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书籍

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书籍中医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想要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医医学的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优秀的中医医学基础知识书籍。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圣典,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问世了。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黄帝内经》注重系统论述养生、预防疾病的方法,对于加强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方面的重要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该书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辨证施治方法等,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权威著作,由明代李时中编纂完成。

该书记录了大量草药的性味、功效、用途等信息,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方便学习者了解和记忆。

《本草纲目》的学习对于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针灸学》《针灸学》由中国针灸学专家杨士勋编写,是中国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穴位、针灸方法等内容,对于想要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五、《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教材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所编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功效、药物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对于研究中草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的教材之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

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以上推荐的书籍仅是中医医学基础知识的冰山一角,希望能给学习中医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摘要:
1.导语
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3.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4.结语
正文:
导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学中医产生兴趣。

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自学中医入门的书籍,并介绍在不同阶段应该阅读的书籍,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作。

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研究伤寒病和杂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学习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参考书籍。

3.《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方面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详细介绍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对学习中医药物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1.初级阶段:可以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

2.中级阶段:可以阅读《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书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临床诊治方法和药物学知识。

3.高级阶段:可以阅读《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专业书籍,深入研究中医的学术体系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结语:
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阅读、实践和总结。

中医书籍大全

中医书籍大全

中医书籍大全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中医书籍作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医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医书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黄帝内经》是中医领域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宝典。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诊断、治疗等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成为了中医临床的重要指导。

书中详细叙述了伤寒病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撰的一部中医药学经典,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

该书系统地收集了中国古代的药物知识,对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成为了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的经典之一,由华佗所著。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针灸的理论、技法、穴位、治疗等内容,对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科正宗》是古代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著作,由朱震亨所著。

该书详细描述了外科手术的操作方法、创伤处理、疾病诊治等内容,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上述几部经典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医书籍,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等,它们都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中医书籍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医学的理论、临床经验和医学智慧,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中医书籍,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这里将介绍六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中医相关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

它记录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阅读《伤寒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

3.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它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并对中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性能和应用,提高中药的运用能力。

4.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经典之一,由明代华陀所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方法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针灸大成》,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临床应用的水平。

5. 《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中医学入门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医学入门》,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6.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诊断技术。

阅读《中医诊断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诊断的要点和技巧,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阅读以上六本书籍,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学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这些书籍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书,也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医书籍大全

中医书籍大全

中医书籍大全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中医书籍作为
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载体,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医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书籍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学习中医知识。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圣典。

该书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
中的巅峰之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代表作,也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书系统
地总结了古代医学对于伤寒杂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写的一部草药学著作,对中草药的分类、性味、
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重要参考书。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针灸学的重要著作,对于针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
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对于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外科正宗》是古代外科学的重要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外科手术的技术和
经验,对于外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经典之作外,还有许多其他中医书籍,如《医学心悟》、《医学源流》等,都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中医书籍作为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重要载体,对于学习和传承中
医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中医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学习中
医知识,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医书籍的学习和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中国的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闻名于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中医。

中医养生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来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中,有许多不可多得的珍贵宝典。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经典名著,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和养生方法。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典籍之一。

全书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共计八十一篇。

《灵枢》主要讲述了经络学、针灸学等内容,《素问》则探讨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本书是中医学的基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中医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对调节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2. 《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养生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合理的饮食方法和配方。

其中,李时中提出了“随息居”养生理念,认为健康的饮食应该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相协调,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年龄等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书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集药物知识和养生方剂于一体的宝典。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以及对应的药物功效和运用方法。

《千金方》还介绍了一些中药的养生作用和配伍禁忌,使读者对于中药的使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中药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和调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中草药的种类、特性、功效和运用方法,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草药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仅供参考)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仅供参考)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仅供参考)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在问如何学好中医,其实学中医没有什么诀窍,有句话最适合学中医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医智库集合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和千余名中医人士,经过精心筛选,向中医学生推荐20本中医必读古籍。

掌握这20本书籍便能为学习中医的理论打好基础,同时更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有关经典的中医方面书籍推荐

有关经典的中医方面书籍推荐

导语:学中医,确实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思维方式很重要,前提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像徐灵胎一生读的医书上千本,批注的就达几百本。

今天店铺推荐几本经典的中医方面的书籍,欢迎参考。

1.《明清临证医话精选》本书乃郭博信主编,主要精选了明清医家中切于临床的医话。

医话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智慧的结晶。

医话短小精悍,是著者有感而发,信笔写来,直抒其辩证用药的思路,使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洞察中医的奥妙,每读医话,仿佛有名师在侧,指点迷津,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获益良多。

这里选取两个医话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赏析,如在(《煎法失度其药不效)》一文中讲到了煎药的法度,“大抵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有只用头煎不用第二煎者,取其轻扬走上也;有不用头煎只用第二煎者、第三煎者,以煮去头煎,则燥气尽,随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

微甘养脾阴,为治虚损之秘诀”,医者不可不知。

又如在(《治泄泻宜加风药)》一文中曰“盖谓风主木,木克土也,宜散风之药,防风、羌活、葛根、薄荷之类”,讲到用风药治疗泄泻,这也是临床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治法,但容易被绝大多数医者所忽略。

2.《东皋草堂医案》本书作者为清代王式钰,字仲坚,为儒学世家,其人“博学善属文,名重词坛久”,曾被诏博学鸿词而未就。

后以医为业,并与当时名医程郊倩和喻嘉言的交往甚密,常师事之,得以请益咨询,加之勤奋聪明,医术由是精进,名燥吴门。

首先说说给这本作序的程郊倩,他在自序中提到“医如仲坚之读书明理,方不为费人之医”,说明王式钰在当时还是非常靠谱的医生。

我心里一直比较疑惑,为啥像老程这种中医大家,又一大老爷们儿,为啥取个女人的名字,哈哈。

程郊倩写过了一本《伤寒论后条辨》,其论每有精辟之语,感兴趣的同道也可以买来读读。

那我接着介绍这本《东皋草堂医案》,作者曾治“一老人向多火症,或咽喉肿痛,或两目肿赤,或口舌生疮,或头疼齿痛”,诊其脉“上盛下虚,两尺脉浮而无力”,辨为“命门火衰,龙火飞腾”,用“附子1钱,肉桂8分,山楂2钱,枳壳7分,熟地2钱,丹皮8分,泽泻6分,山萸1钱,茯苓8分,山药1钱,浓煎浸冷服之,以剂霍然”。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来源:中药天地中医十大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

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温病条辨》;《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经典必读书籍》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它成书于西汉末年。

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金匮要略》撰于3世纪初。

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

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

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

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

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

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读者背诵,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

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友评论:结合着经络的书籍看,还真不错,描述清晰易懂!《四圣心源》《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

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

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网友评论:原来经典离我如此之近,阅读和理解的感受如此之亲切,仿佛有先师耳提面命,带着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知识的懵懂,摸索四圣心源里面的珠宝、玉石,好书,要精读! 中医智库网整理的电子版本,制作堪称精美,不妨一看。

《脉经》《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

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

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网友评论: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切脉虽然放在最后,却是最考功力的。

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网友评论:选本需谨慎,中医智库的版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

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

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

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网友评论:相信诸位朋友家庭常备药中应该有一味"银翘片",或者与之相似的"板蓝根冲剂"。

这些都是感冒常用药,在风寒发热初起时,喝上一两包,往往立刻见效。

"银翘散"这味药的地位上升,起源于《温病条款》。

吳鞠通极推崇这个方子,认为它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温病条款》里的许多方子,都在"银翘散"的基础加减而来。

可以说银翘散之于《温病条辨》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医宗必读》《医宗必读》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

全书共10卷。

卷1为医论和图说。

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

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

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采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

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

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网友评论:中医入门必读综合性医书。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

52卷。

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

其中植物1094种。

动物443种。

矿物161种。

其他194种。

收录药方11096个。

绘制了插图1110幅。

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

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

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

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网友评论:大爱李时珍伯伯,我爱死你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本稿选择善本作为底本,并参考多种校本,进行校勘、注释,并撰写导读,供中医从业人士、爱好者和学生参考使用。

《诸病源候论》50卷,共分70门,载录内外妇儿诸科1739种病候,叙述了各种病候的病因、病理与证候。

网友评论:外台,千金载方病机大抵遵循此书。

不读此书,千金方,外台很多组方思路根本无法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

影响颇大。

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

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

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

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

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网友评论:近代医书第一可法之书。

《备急千金要方》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

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

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房中、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是一份可供深入挖掘的宝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