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梁子湖生态景区建设研究
旅游行业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第1章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背景与意义 (4)1.1 智慧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4)1.1.1 旅游信息化进程加速 (4)1.1.2 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 (4)1.1.3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1.2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性 (4)1.2.1 提高景区运营效率 (5)1.2.2 优化游客体验 (5)1.2.3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5)1.3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5)1.3.1 景区智能化管理 (5)1.3.2 个性化旅游服务 (5)1.3.3 景区可持续发展 (5)1.3.4 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1.3.5 智慧旅游应用系统建设 (5)1.3.6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6)第2章智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6)2.1 景区现状分析 (6)2.1.1 旅游资源分析 (6)2.1.2 旅游市场分析 (6)2.1.3 基础设施分析 (6)2.1.4 运营管理分析 (6)2.2 智慧景区功能区域划分 (6)2.2.1 观光游览区 (6)2.2.2 休闲度假区 (6)2.2.3 体验互动区 (7)2.2.4 智慧服务区 (7)2.2.5 生态保育区 (7)2.3 智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2.3.1 交通设施 (7)2.3.2 住宿设施 (7)2.3.3 餐饮设施 (7)2.3.4 智慧服务设施 (7)2.3.5 生态保护设施 (7)第3章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构建 (7)3.1 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7)3.1.1 总体架构 (7)3.1.2 功能架构 (8)3.2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8)3.2.1 数据资源整合 (8)3.2.2 数据资源共享 (9)3.3.1 游客行为分析 (9)3.3.2 景区运营分析 (9)3.3.3 旅游市场预测 (9)3.3.4 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9)3.3.5 智能预警与应急管理 (9)第4章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9)4.1 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9)4.1.1 设计理念 (9)4.1.2 建设内容 (9)4.2 智慧导览系统设计与实现 (10)4.2.1 设计原则 (10)4.2.2 系统功能 (10)4.3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10)4.3.1 平台架构 (10)4.3.2 功能模块 (10)4.3.3 运营保障 (11)第5章智慧旅游营销策略 (11)5.1 旅游市场分析与目标客户定位 (11)5.1.1 市场现状分析 (11)5.1.2 竞争对手分析 (11)5.1.3 目标客户定位 (11)5.2 智慧旅游营销策略制定 (11)5.2.1 产品策略 (11)5.2.2 价格策略 (11)5.2.3 渠道策略 (12)5.2.4 推广策略 (12)5.3 智慧旅游品牌推广与传播 (12)5.3.1 品牌定位 (12)5.3.2 品牌传播 (12)5.3.3 线上线下活动 (12)5.3.4 合作伙伴关系 (12)第6章智慧旅游安全保障 (12)6.1 景区安全风险防控 (12)6.1.1 风险评估与管理 (12)6.1.2 风险预防与应对 (12)6.1.3 安全提示与预警 (12)6.2 智慧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13)6.2.1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3)6.2.2 应急预案与演练 (13)6.2.3 应急资源保障 (13)6.3 智慧旅游安全监控系统 (13)6.3.1 视频监控系统 (13)6.3.2 智能分析系统 (13)6.3.4 智能巡检系统 (13)第7章智慧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7.1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13)7.1.1 生态环境监测 (13)7.1.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4)7.1.3 生态修复与治理 (14)7.2 智慧旅游节能减排措施 (14)7.2.1 能源管理优化 (14)7.2.2 交通出行优化 (14)7.2.3 垃圾分类与处理 (14)7.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4)7.3.1 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14)7.3.2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14)7.3.3 社区参与与扶贫 (14)7.3.4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15)第8章智慧旅游管理与运营 (15)8.1 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 (15)8.1.1 组织架构 (15)8.1.2 管理制度 (15)8.1.3 技术支撑 (15)8.2 智慧旅游运营模式摸索 (15)8.2.1 产品创新 (15)8.2.2 营销创新 (15)8.2.3 服务优化 (16)8.3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 (16)8.3.1 人才培养 (16)8.3.2 人才引进 (16)第9章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与创新 (16)9.1 人工智能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16)9.1.1 智能导览 (16)9.1.2 语音识别与交互 (16)9.1.3 智能监控与安全管理 (16)9.2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16)9.2.1 智能票务系统 (17)9.2.2 智能停车场 (17)9.2.3 智能环境监测 (17)9.3 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17)9.3.1 虚拟景点展示 (17)9.3.2 互动体验项目 (17)9.3.3 智能教学与培训 (17)第10章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效果评估与优化 (17)10.1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17)10.1.1 评价指标选取 (18)10.2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效果评估方法 (18)10.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8)10.2.2 评估结果计算 (18)10.2.3 评估结果分析 (18)10.3 智慧旅游景区优化策略与建议 (18)10.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8)10.3.2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18)10.3.3 提升景区管理水平 (18)10.3.4 增强创新能力 (19)10.3.5 提高经济效益 (19)10.3.6 建立长效评估机制 (19)第1章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背景与意义1.1 智慧旅游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论文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论文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随着人们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慧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旅游景区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趋势。
本文将从景区一体化平台、智能化导览系统和数据管理方面构建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方案。
一、景区一体化平台建设景区一体化平台是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一体化平台包括智慧旅游联盟、智慧景区运营管理平台和对外宣传平台三个方面。
1.智慧旅游联盟建设智慧旅游联盟是景区企业、社会机构、相关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联盟。
联盟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赢。
景区企业可以通过联盟获得政府资源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社会机构可以通过联盟了解景区企业的最新信息,相关行业协会可以通过联盟了解景区企业的需求。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联盟理解景区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推进景区的发展和升级。
2.智慧景区运营管理平台智慧景区运营管理平台是景区内部运营的核心平台。
平台将景区内各个部门进行整合,实现系统运营管理,管理景区经济、环境、人员等各个方面。
平台系统将景区运营数据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分析结合,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数据报告功能。
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帮助景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游客满意度。
3.对外宣传平台对外宣传平台是景区推广营销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官网、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渠道实现景区推广和用户互动。
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推广等媒体宣传运营,实现推广资源优化、细分用户群体、提高推广效率等目标。
该平台是景区与消费者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提升消费者办公、提高景区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
二、智能化导览系统建设智能化导览系统是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导览系统包括智慧导览系统、VR体验系统、AR导览系统等方面。
1.智慧导览系统智慧导览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语音、机器人等新型技术来帮助游客快速准确找到目的地。
梁子湖考察观后感

梁子湖考察观后感1考察背景1.1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鄂州市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市、现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葛店,鄂州两个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593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20XX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20XX年,鄂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鄂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明确了鄂州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建设内容。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统筹理念促进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互动融合、用城乡理念改造农村、用居民理念转化农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
1.2大梁子湖区旅游开发梁子湖区高举保护梁子湖旗帜,巧借大梁子湖“两型社会”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始终突出梁子湖的生态优势和水乡特色,以“一区四镇”(湖北省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为载体,强化景区各项管理,适度引进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规划、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项目,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名区。
2考察所看2.1考察路线:2010.7.28武汉→庙岭→恒大社区→路口(下)→杜山镇路口村(村庄改造)→长港→东沟镇东沟村→峒山:游客中心、沙盘、培训中心、新居民点等(长港镇峒山村)→六十村:磨刀矶→太和镇→涂家垴新镇→天子山2010.7.29武汉→凤凰山→龙泉山风景区→五里界→北咀→龙湾度假村2.2鄂州市的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管理城市化。
在参观路口,长港,峒山,恒大等四个新农村社区时,看到了公寓式的农民住宅、高大的办公大楼、标准的办公中心、严密的安全监控设施、长远的发展规划,社区的管理井然有序,漂亮整洁,已经和城市的管理相媲美了。
新农村建设园林化。
到达长港镇的峒山社区还没有下车就被峒山社区的园林化景致所吸引,那里有亭台楼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装点着社区。
新农村设施福利化。
湖北梁子湖.

规划构思
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2006年12月13日在前期研究成 果基础上召开《梁子湖地区保护与协 调发展规划省市座谈会》。
会议由武汉市规划局(院)组织, 湖北省建设厅规划处、鄂州市规划局 和规划院、黄石市规划局、咸宁市规 划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明确了 1129平方公里的核心研究范围。
1、规划范围
50
10
100
60
100
60
150~300 50~100
100
30
20
50
100~350 50~100
7、梁子湖地区生态环境协调保护规划
规划基于梁子湖地区生 态格局及城镇发展状况,以水 系为基本生态基质,以山、林、 渠为基本要素,构建“一网、 三带、四核、六廊”的区域生 态框架。
确定了湿地保护区、森林 公园、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 等四类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区。
旅游适宜性评价图
建设适宜性评价图
5 、梁子湖地区空间发展整体框架
依托湖泊特色,突出湖 岛功能和景观;结合土地资 源差异,实现功能集聚和资 源集约开发;强化环湖交通 和分区交通网络。
整个地区向外加强生态 联系和交通衔接,向内实施 分区集聚发展和区域分工, 形成“一圈、两区、三带、 六廊”的整体空间结构。
规划构思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担梁 子湖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专题 。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
担梁子湖地区交通研究专题
规划构思
2、采取综合规划研究,横向协调的方法,完善专业衔接和跨市 对接。与湖北省水利、环保、交通、旅游、建设部门进行技术 对接,与武汉江夏区、鄂州市、咸宁市、黄石市进行协调。
3、以综合规划研究为协调基础,以空间管制为落实,协调梁子 湖水系范围内武汉、鄂州、黄石、咸宁等城市对梁子湖水体保 护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梁子湖真正达到生态效益、社会 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统一和优化。
鄂州市梁子湖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最终5篇)

鄂州市梁子湖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最终5篇)第一篇:鄂州市梁子湖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鄂州市梁子湖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和江夏区“十二五” 发展规划,结合梁子湖风景区“十一五”发展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走势,制定本《规划》。
一、梁子湖资源概况第一,梁子湖是武汉市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地梁子湖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东连鄂州、西接武汉、南衔黄石,距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城市均在50公里以内。
梁子湖全湖42余万亩。
在武汉市江夏区域有32万亩,占梁子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二大、蓄水量第一的淡水湖,武汉“1+8”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景区资源条件十分优越。
湖南北宽为22.5公里,东西长为82.2公里。
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容量为7.59亿立方米,常年平均水深3米。
梁子湖属破碎性湖泊,岸线长达636公里,在同面积的湖泊中十分罕见。
是武汉市战略备用水源基地。
目前,江夏梁子湖水质仍旧保持着国家Ⅱ类可直接饮用水标准,是我国城市型湖泊当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第二,水质保护优良作为目前全国水质保护最好的两个淡水湖泊之一,江夏区梁子湖Ⅰ、Ⅱ类水质面积达到85%以上,并常年保持Ⅱ、Ⅲ类水体,被列为武汉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和Ⅱ类水源保护地。
第三,土地利用严格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标准执行梁子湖风景区托管区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2平方公里。
八个村耕地面积15171亩(其中水田9125亩;旱地6046亩),山林16949亩,水面(塘及湖汊鱼池)5805亩,荒山荒滩7704亩。
第四,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完整,物种丰富林地覆盖率40.5%。
野生生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生物有25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9种。
梁子湖因其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被专家学者称为“武昌鱼故乡”、“化石型湖泊”、“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
基于结构模型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湖北梁子湖旅游区为例

2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旅 游 与酒 店 管 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0 ) 湖 3 2 5
[ 摘
要] 在借鉴美 国顾客满 意度指 数( C I模型的基础上 , A S) 参考 国内外相关研 究成果 . 合 乡村旅游 地的发展特 点, 结 构建
了 乡村 旅 游 地 游 客 满 意 度 概 念模 型 , 以梁 子 湖 乡村 旅 游 区为 例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运 用 AMOS软 件 和 S S 并 P S统 计 软 件 对模 型 进 行 检 验 , 果 表 明 : 量模 型各 观 测 变 量 对 潜 变 量 的影 响 是 显 著 的 ; 构 模 型 中 各 潜 变 量 之 间 的 路 径 系 数 与假 定 基 本 符 结 测 结
、
模 型 构 建
结 构 方程 模 型是 一种 建立 、 计 和检 验 因果 关系 估
析 方法 , 一 种 非 常 通 用 的 线 性 统 计 建 模 技 术 ] 是 坫。
结 构方 程模 型分 为测 量模 型 和结 构模 型 , 常 包 括 3 通 个 矩 阵方程 式 :
z = A + Y= A + e = :
一
要 理 论 。 国内外 学 者对 游 客 满 意度 的研 究 已取 得 较 为 丰硕 的成 果 。从研 究 内容上 看 , 主要包 括 满意 度 内
第 5卷 第 2期
21 0 2年 3月
旅 游 论 坛
Tours r im Fo um
Vo. o 1 5 N .2
[ 旅游 者研 究]
基 于 结构 模 型 的 乡村 旅 游 地 游 客 满 意 度 研 究
— —
以湖北 梁子 湖 旅游 区为 例
邓 祖 涛
还湖泊清静做岸上文章——鄂州梁子湖新发展模式探索

还湖泊清静做岸上文章——鄂州梁子湖新发展模式探索作者:朱俭凯,吕伟来源:《学习月刊》 2019年第10期朱俭凯,吕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鄂州梁子湖以“沿岸开花”代替过去“一岛独荣”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堵疏结合、以面代点、多元发展”为特征的新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沿岸开花”新模式,建议按照“生态优先、多点开花、以湖扬城、跨区域合作”的构想,对鄂州梁子湖以及武汉、黄石、咸宁等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做好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
将环梁子湖的湖泊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强化梁子湖品牌影响力,推动联合申报环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与多地合作共创梁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树立湖北跨区域湖泊管理创新的新典范,进而为湖北湖泊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为湖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增添新篇章。
一、梁子湖“一岛独荣”旧模式的发展困境(一)旅游业发展后续乏力一方面,梁子岛空间狭小,游客数量难以增长。
梁子岛面积只有2.2平方公里,有居民3000人左右,在容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景区建设开发、游客休闲度假的同时要留足生态用地,处处捉襟见肘,景区建设速度缓慢。
2008年梁子岛接待游客52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关停整顿前的60.4万人次,游客数量并未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上岛游客过载,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一到旺季,梁子岛上闻名来吃螃蟹的游客应接不暇,对岛上餐饮接待能力提出了挑战。
供不应求之下,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大量游客上岛必须乘船,“黑船”“黑艇”私拉游客现象难以禁绝,产生安全隐患。
(二)居民收入渠道受限旅游产品单一,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梁子湖的旅游产品以水产和湖景为主,如武昌鱼、螃蟹、珍珠等以及秀丽的梁子湖风光,随之带动餐饮、特产销售等产业,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岛上,“半日游”特征明显,多数游客当天登上梁子岛,用餐、观光后当天返回。
旅游产品单一和旅游地点集中,使得居民收入渠道受限,受益居民覆盖面窄,拉动乡村振兴作用不明显。
(三)生态环境负荷严重经营活动集中,生态压力难以化解。
梁子湖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项目背景:五里界镇名优土特产品享有盛名,五里界镇土特风味的粉蒸肉名扬省内外,具有制作精细,做工考究,口感柔软,色香味美,是五里界镇一道名菜。
其农副产品尤以生产的黄豆,五里界镇盛产黄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千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远销泰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
黄豆因其特有的土壤和湖区小气候环境,所产黄豆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而闻名,素有“界豆”之称。
2001年,在有关科研单位的配合下,对界豆质量分析进行论证,并注册了界豆元宝商标。
五里界,位于江夏区东部,北接东湖开发区,南连梁子湖。
清末时,这里地处武昌县东乡所辖的上恩里、夹山里、来苏里、龙泉里、黄鹤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交界处,故而得名。
早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出产一种黄豆,颗粒饱满,皮薄肉嫩,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高,因地得名为界豆。
临近梁子湖的湖汊中,有一些坐北朝南的环抱状的低缓冈地,属于冲积和沉积形成的黄棕壤。
每年清明前后种下的黄豆,在湖水夹带的温暖水汽的润泽下,生长良好,虫害也少。
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再加上农民的辛勤劳作,多种因素迭加,使得这样出产的黄豆,更为饱满,也更“出油”。
界豆作为一种传统品种,天然地拥有“非转基因”、“绿色食品”等标签,非常契合人们对于食材的愿望。
当务之急是,要用各种方法,将界豆与其他黄豆进行精细化区分,进一步提升界豆的品牌价值。
界豆,最珍贵的是它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1987年3月出具了一份测定报告,由五里界送检的20个界豆样本,含油率分别在17-19%,蛋白质含量为42-48%(比普通黄豆高出6-12%)。
湖北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也对界豆的氨基酸含量进行过测量分析,得出结论:界豆的氨基酸含量8.01%,属于较高水平。
梁子湖,我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淡水鱼资源。
梁子湖畔的五里界,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渔民。
刁子鱼,学名鳤(guǎn),是生长在长江流域,具有地方特色的淡水鱼。
梁子湖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措施

梁子湖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措施作者:金丽娟单位:鄂州职业大学旅游业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
早在1992年,世界旅游组织有关研究报告表明,旅游业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生态旅游区质量下降,甚至迅速衰落。
正是由于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旅游开发不仅出现了“到处规划、遍地开发”的不合理现象,许多旅游景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实现旅游业及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旅游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一、旅游地生态开发的意义旅游地可以泛指一切发生旅游行为的地方,例如旅游目的地、过境地、临时停留地等。
本文意义上的旅游地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件的有机结合,为旅游者停留或活动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地开发往往要达到如下三个目标:第一、优质,即旅游地的开发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能保护环境的质量,能满足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第二,可持续,即旅游地的开发能保证旅游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平衡,即旅游地的开发能实现旅游景区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效益,能平衡旅游者、旅游社区、旅游目的地三者的共同目标。
全球经济的迅速成长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渐渐重视旅游休闲,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满足了人们对优美的生态自然风光的需求,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这种追求生活方式的途径,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中,有两本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和1972出版的《增长的极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问题加剧、能源危机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基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加强梁子湖、汤逊湖水资源保护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加强梁子湖、汤逊湖水资源保护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王耀辉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一、梁子湖、汤逊湖水资源保护状况(一)开发利用现状梁子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的中心地带。
粱子湖水面面积28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4米,最深处20米,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青海湖、梁子湖)之一。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境内,面积36.6平方公里。
两湖周边开发利用大致分为四类:
【总页数】1页(P5)
【作者】王耀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要重视保护河湖——对梁子湖保护的几点建议 [J], 孙家寿
2.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扫描 [J], 楚钰
3.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对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的思考 [J], 石东文;刘浜
4.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湖北在中部崛起 [J], 杨云
彦
5.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开放的思维谋划武汉城市圈建设 [J], 卢美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数据”时代下湖北智慧旅游发展思路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湖北智慧旅游发展思路探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在湖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成为了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旅游资源分布湖北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方人流量非常大,而另一些地方则相对冷清。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地区的人流和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热门景点可以通过推广低峰旅游,例如在非旺季进行特惠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些景点旅游。
而对于相对冷清的景点,则需要寻找更多的宣传渠道,推广这些资源,吸引人流。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实时监测游客的反馈意见,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例如搭建旅游投诉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方便游客进行信息查询以及问题反馈,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促进旅游营销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网上和线下广告的监控、游客基本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旅游的市场营销,帮助旅游企业了解旅游市场需求和游客喜好,有效地提高营销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视频、照片等媒体手段展示美丽的湖北风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并推广当地特色产品。
四、开发智慧旅游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游客行为的分析和预测,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喜好,制定更加贴合游客需求的智慧旅游产品,例如智能导览系统、文化生态游等。
这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湖北地区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中,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深入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动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出更加贴合游客需求的智慧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梁子湖生态景区建设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梁子湖生态景区建设研究作者:张淋江王林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13期摘要: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湖大、水清、岛美、鱼肥,在湖北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客源地以省内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发展特色旅游为出发点,针对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加强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推进景观亮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扩大景区的知名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ngzi lake ecological scenic spot are big lake, clear water, beautiful island and fat fish. It has a high visibility in Hubei Province, but the customers are mainly from surrounding areas in the province, so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efforts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is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imming at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tourism, puts forward some insights for how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by mean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adually promoting brigh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building quality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xpanding scenic visibility.关键词:智慧旅游;武昌鱼美食节;小型实景演出;周瑜练水兵;印象·梁子湖Key words: wisdom tourism;food festival of Wuchang fish;small live performance;Zhou Yu trained sailors;Liangzi Lake - impression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3-0204-040 引言旅游产业已经进入智慧旅游新时代。
大梁子湖地区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构想与建议20090727

大梁子湖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构想与建议(送审稿为更好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的重大决策,加强武鄂城乡一体化区域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协调周边相关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探索跨行政区域的空间规划协作工作,鄂州市委市政府会同湖北省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大梁子湖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研究工作。
通过对梁子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及资源和开发现状调研与分析,我们拟基于“一个界定,两个目标,三大优势、四个定位、五个专题”对大梁子湖区域提出如下的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一个界定根据《中国湖泊地质成因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记载,今龙泉山、沼山、东西梁子湖、梧桐湖以及红莲湖所在区域地跨武汉江夏及鄂州,为下白垩纪贝里亚阶(Berriasian时期地球地质构造运动隆起断裂带,后因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武东大地震引起进一步塌陷和隆起,形成现状的龙泉山脉、沼山山脉以及梁子湖、梧桐湖、红莲湖等自然湖泊,从地质成因来讲,同属古高唐地质构造运动陷落盆地(现称为梁子湖盆地。
“两山(龙泉山、沼山三湖(梁子湖、红莲湖、梧桐湖四地(省奥体中心、红莲湖新城、梧桐湖新区、梁子岛旅游度假区”拥有共同的地质构造成因、集雨汇水区域以及毗邻的水系构成,因此,将龙泉山沼山区域、梁子湖区域、梧桐湖区域以及红莲湖区域统称为“大梁子湖地区”具有除产业趋同性外的地缘基础(以下或简称为“两山三湖四地”。
为明确研究目标,我们建议本次项目研究的核心区域范围控制为:北以湖北省奥体中心所在地高新二路为界、武黄高速公路以南;南到现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及鄂州梁子湖旅游区的南部界限;西起江夏梁子湖风景区界限;东达老汽李公路和鄂州梁子湖旅游区界限,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
核心区域涉及武汉、鄂州两市,其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2平方公里;武汉江夏区面积590km2,涉及舒安乡、梁子湖风景区等2个乡镇街;鄂州面积618km2,涉及粱子湖区的、东沟镇、长岭镇、沼山镇、太和镇、涂家垴镇等5个乡镇街,华容区的蒲团乡,鄂城区的长港镇。
生态旅游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景区建设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景区建设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生态旅游成为了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智慧景区建设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生态旅游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当地通过生态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和交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智慧景区建设的内涵和特点智慧景区建设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景区管理相结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景区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提供和游客体验的智能化升级。
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是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游览体验,同时降低景区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景区建设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智慧景区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手段,提供游客信息查询、导览服务、在线购票等便捷服务,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2.智能化:智慧景区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景区设施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控景区内的环境、设施的使用情况,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
3.个性化:智慧景区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的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游览路线、餐饮服务、文化演艺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4.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建设可以帮助景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景区建设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智慧景区建设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
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景区的信息、规划游览路线、预订门票、参与互动游戏等,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智慧景区建设可以提高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行业智慧化景区建设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化景区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智慧化景区概述 (3)2.1 智慧化景区定义 (3)2.2 智慧化景区发展现状 (3)第三章: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3.1 通信网络建设 (4)3.2 数据中心建设 (4)3.3 安全保障体系 (5)第四章:智慧导览服务体系建设 (5)4.1 电子地图导览 (5)4.1.1 概述 (5)4.1.2 系统架构 (5)4.1.3 关键技术 (6)4.2 实时信息推送 (6)4.2.1 概述 (6)4.2.2 系统架构 (6)4.2.3 关键技术 (6)4.3 个性化推荐服务 (6)4.3.1 概述 (6)4.3.2 系统架构 (7)4.3.3 关键技术 (7)第五章:智慧营销体系建设 (7)5.1 线上营销渠道拓展 (7)5.2 会员管理及营销 (7)5.3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8)第六章: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 (8)6.1 景区运营监控 (8)6.1.1 监控体系概述 (8)6.1.2 系统功能 (9)6.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9)6.2.1 系统概述 (9)6.2.2 系统功能 (9)6.3 财务管理系统 (9)6.3.1 系统概述 (9)6.3.2 系统功能 (10)第七章:智慧景区服务体系建设 (10)7.1 智慧门票服务 (10)7.2 智慧餐饮服务 (10)7.3 智慧住宿服务 (10)第八章:智慧环保与安全保障 (11)8.1 环保监测体系 (11)8.1.1 监测内容 (11)8.1.2 监测设备与技术 (11)8.1.3 监测体系构建 (11)8.2 安全防范体系 (11)8.2.1 防范内容 (11)8.2.2 防范措施 (11)8.2.3 防范体系构建 (12)8.3 紧急救援体系 (12)8.3.1 救援内容 (12)8.3.2 救援措施 (12)8.3.3 救援体系构建 (12)第九章:景区智慧化改造实施步骤 (12)9.1 项目筹备 (12)9.2 项目实施 (13)9.3 项目验收 (13)第十章:景区智慧化建设效果评价与持续优化 (14)10.1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4)10.2 效果评价方法 (14)10.3 持续优化策略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案例分类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案例分类那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案例的分类啊,咱可以这么来分。
一、科技硬件主导型。
1. 智能设施大升级类。
就像有的景区,那入口的闸机可高级了。
以前人工检票,现在刷脸就行,游客“刷”一下脸,闸机就像认识老熟人一样,“唰”地就开了。
而且景区里到处都是智能摄像头,不仅能监控安全,还能分析游客的流量走向呢。
比如说哪个景点人太多了,后台立马就能知道,就像景区有了一双超级眼睛。
还有的景区,在游览路线上设置了好多智能导览牌。
这些导览牌可不是简单的牌子,你点一下想去的景点,它就能给你规划出最佳路线,就像景区里的智能小导游,声音还特别亲切,有多种语言可以选,不管是外国游客还是咱本国的游客,都能听得明明白白的。
2. 高科技体验项目类。
有些景区搞了虚拟现实(VR)或者增强现实(AR)体验项目。
比如说有个历史文化景区,游客戴上VR设备,就像穿越回古代了一样。
能看到古代的建筑是怎么盖起来的,古人是怎么生活的,那感觉就像自己真的成了古人。
再比如有的景区有AR导览,你拿着手机对着景点一扫,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景点的历史故事、相关传说的动画演示,就像景点在跟你“聊天”,告诉你它的前世今生。
二、服务软件优化型。
1. 智能客服贴心类。
有景区的智能客服那叫一个贴心。
不管你是在景区官网还是在手机APP上咨询,它都能快速回答你的问题。
你问景区有啥好吃的,它能给你列出一堆特色美食,还告诉你在哪能吃到最正宗的;你问住宿,它能给你推荐性价比最高的酒店或者民宿,就像有个24小时在线的旅游小管家。
还有的景区智能客服能根据你的旅游偏好来给你定制旅游行程呢。
你要是喜欢悠闲一点的,它就给你安排一些轻松的景点游览,再加上惬意的下午茶时间;你要是喜欢刺激的,它就给你推荐一些冒险类的项目,还能把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2. 大数据管理游客体验类。
一些景区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游客的体验。
比如说根据游客的年龄、性别、地域等数据,调整景区内的表演节目内容。
如果发现来的游客年轻人居多,就增加一些时尚、潮流的表演元素;要是中老年游客比较多,就把传统的文化表演做得更精致、更深入。
“大数据”时代下湖北智慧旅游发展思路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湖北智慧旅游发展思路探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湖北智慧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将从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现状和思路三个方面来探讨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问题。
一、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智慧旅游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湖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因此,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智慧旅游可以提高旅游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旅游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细化。
其次,智慧旅游可以将旅游行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为湖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智慧旅游可以提高旅游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游客的出行和消费安全。
二、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目前,湖北智慧旅游正在迅速发展。
在旅游资源方面,湖北拥有两个五A级景区、26个四A级景区以及其他各类景区和旅游资源。
在基础设施方面,湖北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都比较完善。
在信息化方面,湖北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湖北旅游卫视、湖北省旅游网、湖北省智慧旅游平台等。
但是,湖北智慧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化设施的不足、信息共享和整合不够、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三、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为了促进湖北智慧旅游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建立全省旅游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整合。
2.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广互联网+旅游的商业模式。
3.结合文艺、体育等元素,形成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产业。
4.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提高旅游环境和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5.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提高湖北旅游国际化程度和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湖北智慧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加需要湖北旅游业各方面的积极拥抱和发展。
只有不断地完善湖北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引领湖北旅游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发表时间:2020-12-02T07:59:22.14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1期作者:李亚婷周雪晴[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其发展时间短,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什么是智慧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模式落后、智慧旅游理念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途径,期望能够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慧旅游;生态旅游;优化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其发展时间短,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智慧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1智慧旅游的涵义智慧旅游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旅游信息进行搜集管理,游客则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了解景区的旅游信息,指导游客提前规划旅游形成,从而提升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是一种信息化的旅游形式,以信息技术实现了游客对景区信息的了解,有利于旅游活动更好地开展旅游活动,另外,在智慧终端中还大数据,游客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了解他人的旅游体验,进而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
智慧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智慧旅游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技术的提升,智慧旅游的涵义也将更加丰富,更多的、更先进的技术将会投入到智慧旅游中,使智慧旅游有更加现实和有力地指导作用。
2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不足1.管理模式落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其整个体系还不成熟,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管理模式脱离了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
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导致了游客旅游体验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梁子湖生态景区建设研究
摘要: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湖大、水清、岛美、鱼肥,在湖北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客源地以省内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发展特色旅游为出发点,针对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加强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推进景观亮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扩大景区的知名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Abstract: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ngzi lake ecological scenic spot are big lake,clear water,beautiful island and fat fish. It has a high visibility in Hubei Province,but the customers are mainly from surrounding areas in the province,so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efforts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is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as a starting point,and aimming at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tourism,puts forward some insights for how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by mean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adually promoting bright landscape construction,building quality tourist attractions,and
expanding scenic visibility.
关键词:智慧旅游;武昌鱼美食节;小型实景演出;周瑜练水兵;印象?梁子湖
Key words:wisdom tourism;food festival of Wuchang fish;small live performance;Zhou Yu trained sailors;Liangzi Lake - impression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6)13-0204-04
0 引言
旅游产业已经进入智慧旅游新时代。
在此背景下,旅游规划设计需要拥有走在时代前列的理念、科学实证的精神、敏锐的市场意识和专业的技术工具,从“落地运营”的角度,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通过信息化方式,创新探索业界新的规范与技术,走向“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产业整合规划时代。
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自然景观优美,湖岸线绵长,动植物种类丰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景区以开发生态旅游为主线,虽然具有了初步的建设规模,但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环节薄弱,开发的旅游项目亮点少,季节性影响突出,限制了景区长足发展。
如何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景区特色,合理规划设计梁子湖生态和人文景观,这是梁子湖景区旅游开发建设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1 梁子湖的概况及其旅游开发现状
1.1 梁子湖的概况
梁子湖是镶嵌在江汉冲积平原东南边缘上的一颗璀璨
明珠,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城市型湖泊之一。
它东连鄂州、西接武汉、南衔咸宁,距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城市均在50公里以内。
梁子湖东西长82公里,南北长22公里,由316个湖汊组成,湖面42万亩,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北有45公里长港与长江相通,涌子湖水经长港注入长江,是湖北省面积第二大、蓄水量第一大的淡水湖、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被列为武汉市战略备用水源地。
梁子湖原名“娘子湖”。
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原为高唐县,因地壳变动,变为一片泽国。
地陷前夕,有一母亲孟红玉及儿子刘润湖,发现该处将要地陷的预兆,母子二人就分头火速通知乡亲们撤离,大家刚往山上跑,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间高唐县城沉没了,变成了一个阔大的湖。
躲过此灾难而生还的乡亲们,为了感谢这娘儿俩的报信之恩,这里的人们便将此湖取名“娘子湖”。
1.2 梁子湖旅游开发现状
目前,梁子湖景区高举保护梁子湖旗帜,巧借大梁子湖“两型社会”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一区四镇”(湖
北省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为载体,强化景区各项管理,适度引进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规划、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项目,力争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名区。
梁子湖景区虽然实现了电子票务,视频监控,移动信号覆盖,景区智能管理系统等基本的智慧景区功能,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智慧旅游建设还是在初始阶段。
梁子湖景区突出生态优势和水乡特色是切实可行的旅游规划,但在具体实施中,生态旅游项目缺乏亮点,游客感觉就是卖鱼吃鱼,景点建筑缺乏文化底蕴,对当地水乡和鱼文化的无法深入了解和引起共鸣。
景区虽然在湖北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客源地以省内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吸引游客,突出景区特色,推进景观亮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扩大景区知名度,是当地旅游管理规划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2 梁子湖的旅游资源优势和规划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