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伤寒论的学习体会
读伤寒论心得体会
读伤寒论心得体会这个学期学了《伤寒论》,四大经典医著之一,大家都很重视,再加上有幸是李赛美教授教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大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1学习《伤寒论》,药量也很重要。
还是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平常。
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
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
学习《伤寒论》,药物的煎煮法也很重要。
就拿麻黄而言,《伤寒论》中用到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
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有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
由上可见,麻黄在不同的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仲景采取了不同煎煮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茯苓要先煎的很少见,但是在《伤寒论》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后却明确指出:“上四味,以甘烂水,先煮茯苓,减二升”。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老的中药煎煮法似乎已经过时了。
现在通常都是用机器煎煮,虽然省事省时,但是药物都是一股脑地投下去了,先煎、久煎和后下的不同效果就很难体现了。
也有患者在自己家中煎煮,这样虽然能够区分先煎、久煎和后下,但是即便是先煎,如上所述,也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恐怕很少有患者能够掌握。
今人为了省事,煎煮中药时大都一概等同视之,虽然煎煮省事了,但是中药的效果却大大降低了,以前吃三剂就能好的病,现在也许要吃上七剂,中医的疗效也就无从保证了。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1、《伤寒论》为中医重点学习之书前哲徐灵胎曰:医者之学部,全在明伤寒之理,故仲景之书有二,即伤寒、金匮要略是也。
然《伤寒论》乃治时病之法也,金匮要略乃治杂症之法也,而金匮之方,则又半从《伤寒论》中来,故《伤寒论》一书,乃学医者第一功夫也。
陈修园曰:医门有仲景,犹儒门之有孔子也。
其著述伤寒、金匮,集汉代之前之大成,立三百九十七法,法法遵经,传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古,以六经铃百病,为不易之定法。
从此可见,《伤寒论》中之理法方药与运用规律,完全是祖先之经验总结。
故《伤寒论》一书,乃中医重点学习之书也。
2、伤寒论讨论什么。
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或者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
例如汗出当风、久坐湿地等等。
而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对象,当然也同时讨论了另外几种突发疾病。
所以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规律及治愈方法。
3、我对六经之认识《内经》中到处都是四时阴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等等中医一直强调法天地四时而动。
《内经》中有很多很多篇章都是在谈论四时的。
张仲景的六经就源于此。
《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
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谈之必要,大抵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
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
昔俞根初先生曰:以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
又曰,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深入研究的一本著作。
这次分享的是我对《伤寒论》的理解以及我从中获得的经验。
《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在序中明确提到,该书主要是关于外感热病的治疗方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心得。
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共16卷,分别阐述了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伤寒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这是最直接的理解。
其次,深入一层,我发现《伤寒论》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它还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例如,书中强调的“阴阳平衡”、“调和”等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最后,从更深层次来看,《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医学思想的缩影,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追求。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六经病证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温、清等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中医,让传统医学继续发扬光大。
伤寒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伤寒论》读书笔记与心得《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部巨著,它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
这本书的作者张仲景,以其卓越的医学智慧,将伤寒病的治疗方法归纳总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被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组织所吸引。
全书以六经为纲,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每一经又各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分类方式既清晰又全面,使得医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模版____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成为了后世医学家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指南。
学习《伤寒论》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以下是我对于____年学习《伤寒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是针对一种特定的传染性寒热疾病而写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研读《伤寒论》,我了解到中医学并非是一味地追求症状的控制和治愈,而是注重整体观察和分析,以找出病因及其规律,从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学习《伤寒论》深化了我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医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学习《伤寒论》让我意识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尽管中医学在起源和理论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有所差异,但《伤寒论》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病因、辨证施治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例如,《伤寒论》中强调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思想相契合;《伤寒论》中提到的“治疗要从治未病开始”,与现代医学中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相一致。
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将《伤寒论》作为了解中医理论的重要途径,更将其中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着中西医融合的新路径。
第三,学习《伤寒论》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伤寒论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的杰作,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不仅了解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
例如,《伤寒论》中所强调的“喜怒伤情”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健康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
这让我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反思现代社会中经常忽略的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问题。
伤寒论心得体会1000字【4篇】
伤寒论心得体会1000字【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协议书、承诺书、保证书、检讨书、作文大全、名言名句、教案大全、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agreements, promises, guarantees, review letters, complete essays, famous quote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寒论心得体会1000字【4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2021学生伤寒论阅读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学生伤寒论阅读心得体会范文5篇伤寒论阅读心得1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
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
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
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
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
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
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
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伤寒论阅读心得2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____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成为了后世医学家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指南。
学习《伤寒论》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以下是我对于____年学习《伤寒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是针对一种特定的传染性寒热疾病而写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研读《伤寒论》,我了解到中医学并非是一味地追求症状的控制和治愈,而是注重整体观察和分析,以找出病因及其规律,从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学习《伤寒论》深化了我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医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学习《伤寒论》让我意识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尽管中医学在起源和理论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有所差异,但《伤寒论》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病因、辨证施治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例如,《伤寒论》中强调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思想相契合;《伤寒论》中提到的“治疗要从治未病开始”,与现代医学中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相一致。
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将《伤寒论》作为了解中医理论的重要途径,更将其中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着中西医融合的新路径。
第三,学习《伤寒论》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伤寒论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的杰作,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不仅了解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
例如,《伤寒论》中所强调的“喜怒伤情”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健康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
这让我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反思现代社会中经常忽略的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问题。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全书包含了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中医经典著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4年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伤寒论》的体例所吸引。
《伤寒论》以疾病名称为题,将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
这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每种疾病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将其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提高诊疗能力。
此外,《伤寒论》的篇章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对于阅读和理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医思维的独特之处。
《伤寒论》注重疾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原则,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同于西医以疾病名称为中心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注重对疾病的整体把握,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证候,以辩证施治。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领悟到中医理论的深邃和灵活性,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解。
此外,《伤寒论》对于中医经典理论的阐述也使我对中医理念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伤寒论》中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例如“寒为病本”、“治病必求于本”等,这些观点不仅对于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指导着临床实践。
同时,《伤寒论》中所体现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博大精深也使我深感其独特之处,这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我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伤寒论》中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伤寒论》中提到的“本草求源”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医注重病因病机研究的思想。
这使我将中医视为一门同时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对于拓宽我的学术视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感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邃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对中医学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6篇)
《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6篇)《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 1“想我中医,肇自炎黄。
神农常百草而知药性,岐黄穷天地以定纲常。
”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科学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前途却是无知的。
由于自己体质较差,依靠中医疗法调养身体,对中医也算是有些许了解,也培养了自己对中医的兴趣,虽然说不是每个中医人都可以成为中医,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真的可以让人活得更好。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先生的主要贡献并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愿意造福百姓,为了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而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
其著作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药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
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
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
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
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人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究竟是否有效。
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
更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而对西医相信至极。
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
伤寒论学习心得(精选4篇)
伤寒论学习心得(精选4篇)伤寒论学习心得篇1学习《伤寒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略有心得,我深深感受到了《伤寒论》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是一部以治疗外感病为主的经典中医著作,它总结了前人千百年来治疗外感病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仲景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
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感冒的治疗上,张仲景提出的“解肌法”和“发汗法”,既简单又实用,效果也非常显著。
又如,在咳嗽的治疗上,他提出的“宣肺止咳法”和“收敛肺气法”,针对性强,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伤寒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治疗方法上,过于强调汗法,忽视了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导致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在方剂配伍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剂量过小,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伤寒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我们应该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伤寒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精髓和内涵,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医这个行业。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更加努力,为中医临床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伤寒论学习心得篇3《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论》是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书,也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经典之一。
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伤寒论》主要是通过对多种伤寒病症的分类别,然后结合中医学理论,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来治疗伤寒病症的。
其中的基本证型包括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等,每种证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3《伤寒论》学习心得体会1冬天容易感冒,为什么?有的人感冒了,不吃药不挂吊瓶,过一段时间也就慢慢好了,而有的人吃药挂水,不小心还弄个肺炎出来,为什么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反而白血病之类的器官病变性疾病反而比以前多了?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有打那么多针,吃那么多药反而体质比现在的孩子要好?……当时处在冬天,对感冒发生了兴趣,我在网上发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从对人体遭遇寒气开始,描绘了我们所说的“感冒”在人体内的.一步一步的变化,一直到有些人到了“病入膏肓”,书中所写的就是我想知道的,赶紧跑到新华书店去买,谁知道非常失望,我看到的《伤寒论》就是学生时代用的教科书,这不是我想要的,就象英文原著永远比中文译著更有魅力;老外看了翻译后的我们的古诗就象喝白开水一样,永远没有我们读古诗时所能体味的那种意境。
虽然我临时看不懂,但我也要看文言文的,时间长了我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我看了那些教科书倒是懂了,还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呢,谁知道翻译成白话文的那个人自己水平任何?终于在一次图书展览会上我找到了一套中医书籍,而且正好符合我的水平,有文言文原文,不但有注释,而且还有京城名医之后写的译文,我真是心里乐开了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
尽管有思想准备,我还是比较晕,看不懂原文且不说,看了译文我都晕晕乎乎,好在不要考试,我慢慢看,有精力看原文,没精力对照着看,要不干脆看译文。
时间过去了半年,一本书好歹看了一遍,但我好像什么收获都没有,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不过我还在看,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或者是中医名家的讲解,或者对一些我们见到病症的讨论,我发现我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无知,因为一个好的中医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也从原来的碰到谁感冒了喜欢买弄一点医学知识到现在闭口不言。
用小侄女的话说,你们家净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时不常见到的书,别人不常常吃的东西。
但我相信,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比美国200年左右的东西的含金量要高的多。
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
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成果和不足,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发展方向,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伤寒论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伤寒论心得体会篇11. 关于其流派。
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2. 关于其论证的内容。
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或者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
例如汗出当风、久坐湿地等等。
而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对象,当然也同时讨论了另外几种突发疾病。
所以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规律及治愈方法。
3. 对六经的认识及其和脏腑关系的几个简要介绍。
中医治病都是从整体出发的,以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
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
昔俞根初先生曰:以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
又曰: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1) 阳明病与心阳明病。
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谵言妄语的证状。
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
《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
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
而瞻谵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
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
伤寒论的学习心得(精选12篇)
伤寒论的学习心得伤寒论的学习心得(精选12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寒论的学习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伤寒论的学习心得篇1首先谈一下我学习伤寒论的经历:1:爱上伤寒论,深感伤寒方之配伍神奇,亲见伤寒方之见效迅速,如获至宝。
然此时只是简单的方证对应,未设计理论探索。
2:勤求古训,周易、伤寒、火神派、河洛等无书不看,理论玄之又玄,思维愤世嫉俗。
曾分别掉入气化学派、火神派,最后甚至天真的想把六经与周易六子卦结合,认为六经源于六子卦。
现思之甚是可笑。
3:忘掉一切,从头开始,潜心版本校读,理论全出《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感觉豁然开朗,至道不凡。
始悟道时,见同仁于玄妙理论中不能自拔,甚想帮之,现体会到大道自然,顺其自然。
总结:1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或者说:1见山是山;2见山非山;3见山还是山。
声明:请各位同仁先忘掉自己所有的知识,否则我没办法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今天不可能把所有我的真实感悟讲出来,因为当我讲的时候,语言是我的障碍,言永远也不尽意。
“道可道非常道”。
由于时间,仅讲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四时阴阳。
四时阴阳《内经》中到处都是四时阴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等等中医一直强调法天地四时而动。
《内经》中有很多很多篇章都是在谈论四时的。
张仲景就的六经就原于此。
他的六经体系(先暂定叫六经吧)是一个圆,我们又不可能一下子都吞下,所以为了让大家明了,我先找一个切入点,只是切入点。
“春胃微弦曰平。
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优秀4篇)
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优秀4篇)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篇1《伤寒杂病论》心得体会《伤寒杂病论》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这本书总结了之前医学的经验,提出了独特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张仲景的伟大智慧。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还学习了许多实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食疗等。
同时,我也对张仲景的医学思想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他不仅提出了“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还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注重人的整体性和心理健康,这与现代医学的理念非常契合。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多种疾病的中医治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感冒的治疗。
他提出的“桂枝汤”,通过发汗和解表,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还能改善身体疲劳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与现代感冒药的原理相似。
总的来说,阅读《伤寒杂病论》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张仲景的医学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中医知识和治疗方法,对我以后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将中医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篇2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代表作,也是中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
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和智慧。
他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他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他还提出了“六经辩证”的理论,即根据病邪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不同症状,将其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类型,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伤寒论》阅读后的思考
《伤寒论》阅读后的思考《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完《伤寒论》后,我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1. 古代医学的智慧《伤寒论》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医生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阅读这部著作,让我深刻感受到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对人类健康的关注。
他们通过观察病情、分析病因,并总结出一系列治疗方法,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伤寒论》中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即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或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要从整体平衡的角度出发,通过调节阴阳、调和气机来达到治愈的效果。
这种整体观念对于现代医学也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平衡和整体调节。
3. 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与西医的区别之一。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治疗。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值得借鉴,提醒我们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重视预防和调养《伤寒论》中强调了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它提倡在疾病未发作之前,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状态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它还强调了疾病康复后的调养,即在疾病治愈后要注意休息和调整身体状态,以防病情复发。
这种重视预防和调养的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非常重要,提醒我们要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阅读《伤寒论》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对人类健康的关注表示敬佩。
同时,它也给了我一些启示,例如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方法的价值以及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这些思考将对我作为一名法学硕士的研究和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精选3篇)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精选3篇)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篇1《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四经之一。
该书主要阐述了外感病的诊治,内容包含了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张仲景对中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的知识。
他认为外感病的发生,是由于六淫之邪气侵犯人体而形成,并且提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辨证方法,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还阐述了治疗外感病的法则,包括汗、吐、下、温、补等治法,每种治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灵活运用,不能盲目跟从。
同时,他也指出,外感病的治疗应该以解表为主,注重祛邪外出,同时注意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伤寒论》中还涉及到中药学的内容,如药物的功效、配伍等。
张仲景认为,治疗外感病需要选用药性辛温、发散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同时,根据病情的需要,可以搭配使用其他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的医学智慧。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经验,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医学知识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读《伤寒论》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的医学智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为中医临床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读伤寒论心得800字篇2《伤寒论》心得体会《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典籍,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病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将围绕《伤寒论》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以探讨其对于现代医学的启示和价值。
《伤寒论》学习体会3篇
《伤寒论》学习体会 (2)《伤寒论》学习体会 (2)精选3篇(一)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一、老中医宝库:《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尊称为“老中医宝库”。
通过学习《伤寒论》,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治疗原则:《伤寒论》主要讲述了伤寒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治疗的原则,即“疏表宣肺,清里达腑”。
这一原则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病机、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理机体,达到治愈的目的。
三、值得学习的临床经验:《伤寒论》中记载了王叔和、张仲景等许多古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家在对待疾病时注重患者的整体情况,倡导个体化治疗,且注重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对于今天的临床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四、文化传承:《伤寒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可以加深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学习《伤寒论》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次深入了解和学习,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于普通人了解和保护中医文化都是有益的。
《伤寒论》学习体会 (2)精选3篇(二)学习《伤寒论》让我触摸到了中医经典的魅力,也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经典可贵:《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
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我深刻感受到这些古代医师的智慧和临床经验。
他们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症状进行分类,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病理分析:《伤寒论》中对病理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
经典中将伤寒分为六经,每一经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病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伤寒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
伤寒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伤寒论心得体会篇1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注重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治疗上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注重患者的自我调养和保健。
这些理念在《伤寒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强调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注重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逐渐恢复健康。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理论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治疗更加有效。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最后,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治疗更加顺利。
总之,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伤寒论心得体会篇2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中医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实际病例的处理和诊断。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医伤寒病的防治原则,它所提出的“六经辩证”分析方法,让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分类,每种经都有对应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据观察,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两大学派。
一派为广泛认可的辨证论治学派,其主张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理论来辨识疾病的“证型”,代表人物包括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这一派系在中医界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派则是人数较少的方证对应学派,该学派强调辨六经、辨方证、辨药证,代表人物有日本的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以及中国的胡希恕、黄煌、____杰等。
伤寒一词,是古代对包括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特指由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导致的急性病症。
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为严重且普遍的一种,因此伤寒论主要探讨此类疾病的症状、脉象、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秉持整体观念,以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病情的急缓进退为治疗依据。
六经理论,即三阴三阳,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三阴经病多属寒、里、虚,治疗上分别适宜温补清;而三阳经病则多属热、实、表,治疗方法则为汗法、下法,至于少阳经病,因其处于半表半里状态,治疗则需和解。
俞根初先生曾言:“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强调六经理论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1)阳明病与心阳明病。
无论寒邪热邪,阳明病均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错乱。
阳明与心有密切联系,其病症可能源自心或脾。
心病可引发阳明病,而神志疾病如谵言妄语则与心包受邪有关。
阳明病的脉象洪大,与心脉相似,故阳明经病的主方____汤,实则重在清解心热。
后世医家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入犀角、羚羊角等以清心热。
(2)阳明病与肠胃。
足阳明经主津液,故阳明病常伴有大量出汗,即津液大亡。
大汗后易导致“胃家实”,即排便困难。
此乃正邪交争,试图通过排便驱邪,但若排便受阻,邪气在肠胃内滋生,引发便秘。
三承气汤即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通便排出邪气。
并非所有阳明病皆伴随便秘,而是肠内燥矢、宿食或肠胃功能障碍所致。
(3)太阳病与肺。
太阳病初起,常表现为手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如头痛、背痛,有时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此乃肺部疾病与太阳病并见的体现。
读伤寒论心得3篇
读伤寒论心得3篇《伤寒论》,现代汉医经典著述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伤寒论心得领会,欢迎查看。
读伤寒论心得一: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禁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领会。
它不只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
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考虑、研讨,这一次次的考虑、研讨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学生在历史上的次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情愿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瘦弱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求,从而留下了著述《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
而其著述《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
自此当前,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只需求知识积攒更需求一颗探究的心。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需要有一种中医思想框架,不只是要翻看医案著述,领悟前人经验,更要本人结合日常多多考虑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
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中央,该当结合基础理论考虑,不能以本人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
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攒到一定水平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难的过程中不只是本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
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学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本人在阅读过程中失去收获。
读伤寒论心得二: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点咱们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篇伤寒论的学习体会!
一,背诵为先
以前阅读了《名老中医之路》,从中看出,名老中医们反复强调,中医入门的最佳门径就是踏踏实实背诵。
《伤寒论》是中医里面最光辉璀璨的明珠,刘渡舟教授称她为“中医之魂”。
日本人尾台榕堂先生说:“研究张氏方,能自幼而壮而老,造次颠沛,必在于斯,犹如身在当时,亲受训诲,则自然术精技熟,遇病开方,灵机活动,意之所向,无不如法,操纵自在,左右逢源,病虽万殊,又何难应之有!”。
深入学习《伤寒》《金匮》应该是每个中医的基本功。
我学习《伤寒论》是从背诵开始的。
寒假同学们都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顶读诵《伤寒论》,来年又花费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读诵,现在对《伤寒论》条文的熟悉,全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功底。
现在想起来,我深深感谢这段时光。
背诵《伤寒论》没有便捷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按着性子读,反复清晰地朗读,时间长了就会背诵了。
每天只需要读,不需要用力去背诵,要求吐字清楚,声声入耳,不可贪快。
有时候看起来最慢最笨的方法却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按照我的经验,一个学期加一个假期,就可以比较熟练背诵《伤寒论》398条原文。
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
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
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后来我又背诵了全部经方的准确组成成分,以及后世的三百首方剂的组成。
我每每向人强调背诵原文的极端重要性,就有人说背诵会成为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灵机活动”之类的话。
我也无可奈何。
我认为早期读书,强调背诵,对初学来说,确是一个最值得重视的好方法。
清·章学诚说:「学问之始,非能记诵。
博涉既深,将超记诵。
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文史通义》)涉山济海,少不了舟车,做学问也是如此。
只要不是停留在背诵阶段,而是作为以后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那么,这样的背诵便不得以「读死书」诮之。
二,千经万论皆过目,一方一药最关心
对《伤寒论》的学习应该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仅仅才刚刚开始,思路不成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受。
历代注解《伤寒论》的书籍汗牛充栋,各有特色,如何慎重挑选合理的注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可能关系到一生研究《伤寒论》的大体思路。
从我的阅读来看,研究《伤寒论》的中医基本可划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我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文献的考察之后,认为仲景本人的思想可能更倾向于辨六经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是我学医思路的一个大转变。
这个学期,在学校学生学术活动中,我申报了一个《从大历史角度审视伤寒论》的小课题,准备继续深入研究《伤寒论》的本源特色,现在正在进行中。
为何更倾向于“方证对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仲景原文以及其它文献证据支持“方证对应”是仲景医学的主要特点;第二个是,作为入门的学习方法,方证对应更容易尽快看到实际疗效,可以提高青年中医学医的信心。
于是除了教材之外,我认真听了胡希恕《伤寒》《金匮》讲课录音,研读了《皇汉医学》以及黄煌教授的书籍,开始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科的时候学习哲学,知道中医受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大。
个人感觉现在的中医界有把问题复杂化神秘化的倾向,一个好的理论一定是简单的,可重复验证的,对于各种眩人眼目的新思想,神秘化的解释,我往往选择敬而远之。
或许是自己悟性不够,我更倾向于实实在在的东西。
春天,阅读黄龙祥所著《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治学态度之严谨,立论证据之充分,给我很深的教益。
极大影响了我的治学思想,是我选择方证相应的思路的助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