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重点概述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PDF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PDF
1. 药学的定义和目标:药学是对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2. 药物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埃及人发现植物的药用价值,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代药物产业则是从19世纪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
3.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分为传统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天然药物等分类。
4.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激活或抑制受体、干扰代谢途径或细胞信号传导等。
5. 药效学:药效学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药效的定义、分类、评价等。
6. 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是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7.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的有害反应,包括毒性评价、致癌和致畸等研究。
8. 药物开发流程:药物研发的过程通常包括新药发现、药物设计、药物代谢和毒理学评价、临床试验、注册和上市等环节。
9.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包括药品注册、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10. 药物治疗中的患者安全:药物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评价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学导论重点——个人整理终极版》

《药学导论重点——个人整理终极版》
药学导论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药物的结构、保存、安全使用及药物治疗原理等基本知识。
这门课程涉及药物科学、药物学、药物毒物学、药理学、药事学等多个学科,覆盖宽广,属于药学的分支学科中的一门课程。
1.药物科学:讨论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药物生产和生态学、药物分类学等内容,旨在认识药物成分的性质和组成成分,从而了解药物的活性、性质和作用原理。
2.药物学:讨论药学的发展历史、药物标准、药学图书馆等,旨在了解药学研究领域内各个专业研究的内容,进而了解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3.药物毒物学:探讨药物毒性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了解药物的安全使用,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4.药理学:探讨药物对生物体和组织的作用原理及对机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药物的吸收、生物转化和排出等,以及药物对上皮细胞、抗体反应、细胞信号调节等的影响。
5.药事学:主要研究药物管理、保健品消费、社会药学等,了解药物营销、使用和控制的规范,以及涉及药物管理的伦理问题等,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知情权,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药学导论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系统的介绍药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开展临床应用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药学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发展更安全有效的药物用药。
药学导论重点概述

药学导论重点概述第⼀章1、⽣物技术药物的特点:产品纯度⾼、性质均⼀;⽣产低耗能、⽆污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在体内特异性⾼,⽣物活性强。
2、药学的范畴:⽣命、健康、疾病、衰⽼与死亡和药品。
3、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采⽤发病率、死亡率、⽣存期、⽣命质量指标进⾏评价。
4、⽣命质量:指不同⽂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活⽬标、期望、⽣活标准,以及⽣活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在⽣理、⼼理、精神和社会各个⽅⾯的主观感受和综合满意度。
5、健康:狭义的健康概念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康,精⼒充沛”6、2005年中国卫⽣部公布城乡居民⼗⼤死因排序: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脑⾎管病、⼼脏病、呼吸系统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泌尿⽣殖系统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病。
农村居民:呼吸系统病、脑⾎管病、恶性肿瘤、⼼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泌尿⽣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结核病、精神障碍。
7、药品:是指⽤于预防、治疗、诊断⼈的疾病,有⽬的的调节⼈的⽣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功能主治和⽤法⽤量的物质。
在我国专指⼈⽤药品不包括动物疾病⽤药、农药等。
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药品分类:按使⽤⽬的: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保健药品。
按药品管理:处⽅与⾮处⽅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按使⽤⽅法:⼝服药、外⽤药、注射⽤药等按原料来源: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物技术药物。
按药物功能:预防治疗疾病药物、改善缓解痛苦药物、影响⽣物功能药物。
8、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具有科技发展和医学发展特征):⼀、药学发展的⾼科技特征。
⼆、药学学科分化、综合、交叉发展的特征。
三、药学的社会化发展特征。
药学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
9、药学主攻的疾病⽅向⼀、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治疗⼼脑⾎管疾病的药物。
三、抗感染药物。
四、⽼年病药物。
10、基因⼯程:⼜称遗传⼯程,系指将体外⾮同源DNA重组,通过载体使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并使⽬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产⽣所需产品(药品)的⼀种技术。
药学导论这本书知识点大一

药学导论这本书知识点大一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科学,涵盖了药物的发现、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熟悉药学导论这本书的知识点对于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药学导论这本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药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药物的定义与分类药学导论首先介绍了药物的定义,即对生理机能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化学物质。
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分类、作用靶点分类、药理学分类等。
其中,化学性质分类包括有机化合物药物、无机化合物药物、生物制品药物等;作用靶点分类包括受体激动剂、酶抑制剂、离子通道阻断剂等;药理学分类包括抗生素、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等。
二、药物的吸收与分布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是药学导论的重要内容。
药物吸收的途径有口服吸收、注射吸收、外用吸收等。
药物分布在体内受到血液循环和组织亲和力的影响,药物可以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在作用靶点发挥治疗效果。
三、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代谢可以发生在肝脏、肾脏以及其他器官中。
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也可能成为毒性物质。
药物排泄主要通过尿液排泄,也可以通过粪便、呼气和乳汁等途径。
四、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学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的药理学效果,包括主要作用、副作用、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学有助于合理应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五、药物的质量控制与药物研发药学导论还介绍了药物的质量控制与药物研发的基本概念。
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与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药物研发是指通过合成新化合物或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进行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最终将药物推向市场。
六、药学伦理与临床应用药学导论还介绍了药学伦理与药学的临床应用。
药学伦理包括药物的临床试验、药物的伦理评价、药物的伦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药学导论复习要点说明

中医药大学《药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09级市营(1)班金荣编撰第一章绪论一、药学、药学的起源和发展P2-14(重点:中国古、近、现代药物发展P6-14)相关的几个概念: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医临床经验用于防病、治病和预防疾病的物质。
化学药:是指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化学品。
生物药:是指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基本生物活性物质。
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药学:研究药物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毒副反应、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经营管理,不断寻找和开发创新药物,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药学导论:系统介绍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相互关系,研究药学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药学学科的认识和专业素质。
第一节药物的萌芽时间:公元前180万年—公元前3000年1、起源于神古希腊:阿波罗······医药之神。
中国:神农氏尝百草2、起源于巫。
《说文解字》:“巫始作医”;世本:巫咸为帝尧之医。
3、起源于实践(自然观察、治病实践),起源于需要,与生俱来,逐步提高。
第二节古代发展时期时间:公元前3000年—16世纪一、国外古代药学发展概况(一)两河流域及古埃及药物发展(受巫术的影响)美尔1、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米索不达米亚载体:泥板书莫拉比法典巴比伦亚述2、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载体:埃伯斯纸草书,世界上最早的药物治疗手册之一。
载有700余种药物和800余个处方;阿片、牛肝、硫磺、铜化物等;影响古希腊。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药学1、古希腊(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00年)起源于神学;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将医学和神学分离;“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养生方:多种食物的药用功能。
药学导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药学导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药物的起源1. 药物的概念及分类: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来源,药物可以分为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等不同类型。
2. 药物的起源:药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草药和动物组织器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药物,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3. 药物的历史: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药医学和古希腊的药物治疗,随着时代的变迁,药物的研发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1. 药物的研发过程:药物的研发包括新药发现、药物筛选、临床试验和药物注册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和监管。
2. 药物的生产过程:药物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三、药物的质量控制1. 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的质量标准是指药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如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和毒性等。
2. 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药物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化学分析、生物学检验、物理检测和仪器分析等方法。
四、药物的治疗原理1.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等方面。
2. 药物的药效学原理:药物的药效学原理是指药物对人体产生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的作用强度、持续时间和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等内容。
五、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有所差异。
2. 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肠道排泄和呼吸排泄等途径。
综上所述,药学导论涵盖了药物的起源、研发、质量控制、治疗原理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等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药学导论,学生可以对药物的研发与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1.药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1)第一阶段(远古时代到19世纪)利用天然资源,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开发出各种剂型以方便患者用药,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代表药物——吗啡,这是现代药学的珍上里程碑。
2)第二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化学药物被合成应用于疾病治疗。
代表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人工合成)。
3)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生物化学有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素的分离和鉴定,反应停事件(1962年),代表药物——激素、维生素、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是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代表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2.新药的研发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简答)新药研发包括五个阶段:①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②药物临床前研究、③药物临床研究、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⑤新药检测期的管理;3.药学: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的定义和炮制方法: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P282.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修整、干燥等,称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储藏。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产于东北三省。
功效:性温、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临床药学导论复习要点

临床药学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的基本概念.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参与用药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2、临床药学的学科特色.(1)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学科的目的决定了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药物治疗具有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需要综合技能。
(2)实践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性是由学科目的决定的,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过程必然是在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中,目的是否达到也必然是通过关注临床药物应用结果进行评价的。
(3)社会性特色:无论是临床药学研究还是实践,都体现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3、临床药师的职业特征与职业发展方向。
答:(1)临床药师的专业特征: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核心是提供负责药物治疗,改善用药者生活质量。
(2)临床药师的服务特征:服务于用药者;服务于现代医疗团队;服务于社会。
(3)临床药师的社会心理特征:由于临床药师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服务的社会群体不同,产生了相应的社会心理特征.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服务模式,将药学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二章药学与药品1、药学与药品的定义、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是人类对付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在人类漫长的生存斗争中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展、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关联性、质量重要性、高技术性、公共福利性、品种多产量有限。
2、药学的任务、药品的类别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药学的主要任务:研究新药及其制剂;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制备工艺;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
药学导论 复习提纲(附答案)

复习提纲第一讲与第二讲药学和药物的定义●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份、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的一门科学。
药学的基本范畴●药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研究的对象是药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疾病,最终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药品药学学科的结构体系1.提供药物发现的研究学科: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等2.评价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学科: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3.药物的生产、质量的学科: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制药4.药物的经营管理的学科:药事管理学、医院药学、社会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学的战略地位和作用(P19)我国药学研究的三大热点1)创新药物2)中药现代化3)药物新剂型我国药学战略转变1)仿制为主到创仿2)国内市场到内外并举3)工业结构从原料到原料与制剂并举4)技术结构从单纯合成药到合成药生物药并举5)企业规模结构从分散到集中的战略转变论述药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关系,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药学人才需要的基本知识背景。
(p18)了解药学的历史与发展(p1-p13)第三讲生药学、代谢产物的定义●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应用的学科。
●代谢产物: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生药学的目的和任务1)准确识别和鉴定生药及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3)制订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评价中药材品种优劣。
4)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5)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药用物种、优质物种及转基因物种。
6)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植物常见部位拉丁名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花粉(Pollen);果实(Fructus);果皮(Pericarpium);种子(semen);全草(Herba);树脂(Resina);分泌物(Vemen);植物成分代谢产物的类别和区别●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的维持其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RNA、DNA、酶、纤微素等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但对生物体本身生命活动无明显作用的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化学类型:糖(碳水化合物):2、苷类3、苷键:C 、N、 O、 S等, 4、黄酮类5、生物碱类6、萜类7、香豆素类8、鞣质类9、挥发油10、脂类11、有机酸12、其它:如无机元素。
药学导论重点

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书籍;《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个将医学理论与治疗实践紧密结合的医学典籍;《新修本草》是第一部以政府名义编撰的药书。
2.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解释药物与人体或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4.生药,即药材,大多数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所守在的药物。
5.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药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细胞组织培养、品质评价、药效药理、毒性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是要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6.生药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等。
其中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7.生药的化学成分中最常见的是: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8.中药的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分析手段,得到能够表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色谱图谱。
9.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发现与创制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改观现有化学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0.先导化合物,又称模型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11.化学结构修饰是化学结构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结构改造是利用各种化学原理将药物化学结构加以衍化或者进行显著改变,以获得新药的方法。
化学修饰是在保护药物的基本结构。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在于改善药物的转运和代谢过程、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药物与受体或酶的相互作用、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制剂要求。
药学导论重点

第二章药学与药品一、药学的定义与任务∙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和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药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第二节药品的类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将药品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
∙一、天然药物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矿物的药物,植物药是天然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具有明确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一般分为无机药物、合成有机药物、天然有机药物。
由于历史原因,抗生素和生物制品也包括在化学药物的范畴。
∙三、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及其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一、药品的特殊性生命关联性质量重要性高技术性公共福利性品种多、产量有限药品的质量特性是指药品与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经济性、均一性、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有效性:国外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等来区别,我国采用―痊愈‖、―显效‖、―有效‖以示区别安全性:是药品的基本特征,在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使用的情况下,对服药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稳定性: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安全性的能力,是药品的重要特征。
药学导论知识总结

药学导论知识总结药学导论是药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的性质、制剂学原理等内容。
以下是药学导论的知识总结。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1.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能够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健康状况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品。
1.2 药效学和毒理学药效学是指药物的功效和效果,通过该学科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过程和药效强度等;而毒理学是指有害副作用的产生和机理研究。
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化学结构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按使用范围分类等。
二、药物的性质2.1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溶解度等。
药物的化学性质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分子结构等。
药物的稳定性包括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常常需要通过添加稳定剂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三、制剂学原理制剂是指将药物按一定的剂量、剂型和规格制成的药物剂型。
3.2 制剂的分类3.3 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筛选、计量混合、制备工艺、装瓶、包装等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
四、药物的规格药物的单位包括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有毫克和克,常用的体积单位有毫升和升。
药物的规格包括剂量、剂型、规格、贮藏条件等,不同规格的药物可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
五、药学实验室知识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药物纯度、质量标准、检查方法等,需要通过各种检测手段来确保药物的质量。
5.2 药物导入的方法药物导入的方法有三种,即口服、注射和外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对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5.3 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给药途径、患者个体差异等,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物评价和监测。
药学概论复习重点

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药品的概念: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是人类对付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p3一药学的发展1 ~19世纪末——天然药物如:吗啡2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化学药物如:百浪多息,青霉素“磺胺醑”事件:要求产品上市销售之前必须证明其安全性3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生化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反应停”事件:所有药品的ADR必须报告FDA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药物如:胰岛素二药学的定义与任务药学的概念: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和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二节药品的类别p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通常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
第三节药品的上市过程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其中Ⅰ、Ⅱ、Ⅲ期是上市前的,Ⅳ期是上市后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第一节绪论p20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生药的概念: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的科学。
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p25生药的分类法:1 药用部位 2 化学成分 3 自然系统 4 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 5 中文名的笔画顺序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
第三节生药的炮制p27一生药的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2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3提高疗效;4便于调配和制剂;5纯净药物,利于贮藏;6除臭矫味二生药的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第六节生药资源及道地药材p45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药学导论重点——个人整理终极版

第二章生药学1.我国近期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你对其可行性谈谈看法P 34我国近期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努力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①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探讨中药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基础。
②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③通过和实施GMP和GAP。
④制订中药研制的标准、规范,力争成为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国际标准。
发展趋势:①生药鉴定正向着超微层次和分子水平深入②更加科学地揭示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③生药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为可能④药材道地性的本质正在被揭示⑤生药新资源的开发有了良好的基础⑥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正在深入结果与结论:21 世纪我国生药学的研究模式将发生新的变革,研究战略重心将出现重大转移,道地药材、绿色药材及其生产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及其现代化等将成为21 世纪初我国生药学研究的热点或前沿领域。
同时包括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重铸21 世纪生药学辉煌提供强劲的动力。
2.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P 41生药的生产包括采收、加工、贮藏和炮制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的生产才能有效保证生药质量,保护和扩大生药资源。
一、生药的采收:关键在于确定适宜采收期二、生药的处理:包括产地加工、干燥和贮藏三、生药的炮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对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加工炮制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1生药的品种2植物的生长发育3植物的遗传与变异4植物的环境因素等1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2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活性成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3植物会产生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又称化学变种或化学型。
研究药用植物种内化学成分的变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光照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环境温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降水量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土壤条件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等。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背景药学导论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药学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药学专业本科生,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学科特点。
二、课程内容和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药学概述- 药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药学的学科分类和专业领域- 药师职业发展和现状分析2. 药物化学- 药物分类和命名规则-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药物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3. 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药物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4. 药剂学-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配制和贮存技术5. 药理学- 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6. 药物信息学- 药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药物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药物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三、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 《药学导论》(第三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2. 参考资料:- 《药学基础》(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 《药学前沿与挑战》(第一版),作者:XXX,出版社:XXX。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将由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决定。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1.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 出勤情况(10%)- 课堂表现(10%)- 作业完成情况(10%)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笔试(60%)- 实验报告(10%)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一周:课程介绍及药学概述第二周:药物化学第三周: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第四周:药剂学第五周:药理学第六周:药物信息学......第十六周:复习及总结七、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学导论整理

1、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的一门科学。
2、生物学治疗:人体内有许多内源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激素等)作为机体的免疫调节剂、应答效应因子、生物信息传导介质,参与细胞遗传、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
通过体外补充这些蛋白质类物质达到的治疗方法称作生物学治疗3、范畴: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4、药学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药品5、生命是由糖、脂肪、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一种综合运动形式。
6、生命的共同特征:应激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7、健康: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个体在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8、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因素:生物,物理,化学,营养因素9、衰老是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总和。
10、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
有以自主呼吸和心跳的停止为依据或以脑死亡为依据11、药品的基本要求:质量可控,安全,有效12、药品研发特点: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13、我国药学发展方向:按照“完全仿制、仿创结合、自主创新”这三个阶段进行创新药物研究;从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中药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育、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六个方面开展中药现代化;加强药物新剂型研究14、天然药物化学任务:1】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2】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主要任务:1】探明药效物质基础2】研究提取分离方法3】结构鉴定,发现模型药物4】创制新药5】药效物质的生源途径15、新药物资源:1】开辟新的药用植物资源2】进行结构修饰或改造16、天然药物中常见化合物类型:游离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类、醌类、17、生物碱:生物界所有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都称为生物碱。
药学概论期末考点总结

药学概论期末考点总结导读:药学概论是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职业方向等。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的考察,因此,复习备考时需要细致整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重要的考点知识。
本文将对药学概论期末考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药物定义和分类2. 药物的命名和表示法3. 药物的气味和味觉4. 药理学分类和临床分类5. 两性药物的特性二、药物的起源和发展1. 药物的历史发展概述2. 中国古代药物的研究与应用3. 西方现代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三、药物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药物的研究内容2. 药物的开发方法和流程3. 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 药物的毒理学研究四、药物的质量标准和药典1. 药品质量的概念和要求2. 药物的质量检验3. 药典的定义和作用4. 国际药典的发展和应用五、药物的制剂和给药途径1. 药物制剂的概念和分类2. 固体制剂3. 液体制剂4. 半固体制剂5. 给药途径的分类和特点6. 外用制剂的特点和应用六、药物的药理学1. 药物的药理学分类和特点2.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参数七、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1. 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剂量选择2.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3.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禁忌症4. 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八、药物的生产和质量管理1. 药物生产的主要流程和步骤2. 药物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3. 药物生产中的洁净室和GMP规范九、药学研究的职业方向和发展前景1. 药学研究的职业方向和就业前景2. 药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3. 药学相关的科研机构和药企的研发部门以上只是对药学概论期末考点的大致总结,具体的考察重点和难点还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梳理和把握。
复习备考时,建议学生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药学导论综述

药学导论综述
药学是一门应用于药物科学研究的学科,旨在研究有效利用药物以维持和改善人体健康的知识。
药学是医学界的四大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交叉联系紧密,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组成、分类和作用、药物的合成、结构修饰、活性测定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代谢等。
药学是研究药物合成、结构优化及特性、药效物质生理学机理、毒理学和药物给药技术的学科。
它是医学领域最基础的学科,是药物发现、开发、生产和使用的前提。
与其他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样,药学也会借助科学前沿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如分子酶、蛋白质、细胞分子、基因等)手段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发展新的药物。
药学的研究内容有:药物发现、药物设计、合成药物、药物活性测定,药物性质评价,药代动力学,药物分类,药物剂量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副作用评价,药物给药,药物质量控制,药物测定技术,药物调试学,药物制造和贮存技术等。
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不断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医药研究、药物注册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价、疫苗研究等领域。
药学的研究可利用医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可以增加新药物的探索,加快新药的研发,更有效的开发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有效药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人类健康水平。
未来,药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将结合各种技术,加强新药及药物性能探索,研发更多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产品纯度高、性质均一;生产低耗能、无污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在体内特异性高,生物活性强。
2、药学的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和药品。
3、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生存期、生命质量指标进行评价。
4、生命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生活标准,以及生活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观感受和综合满意度。
5、健康:狭义的健康概念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康,精力充沛”6、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城乡居民十大死因排序: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统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病。
农村居民: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结核病、精神障碍。
7、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在我国专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动物疾病用药、农药等。
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药品分类:按使用目的: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保健药品。
按药品管理:处方与非处方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按使用方法:口服药、外用药、注射用药等按原料来源: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生物技术药物。
按药物功能:预防治疗疾病药物、改善缓解痛苦药物、影响生物功能药物。
8、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具有科技发展和医学发展特征):一、药学发展的高科技特征。
二、药学学科分化、综合、交叉发展的特征。
三、药学的社会化发展特征。
药学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
9、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一、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三、抗感染药物。
四、老年病药物。
10、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系指将体外非同源DNA重组,通过载体使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并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产生所需产品(药品)的一种技术。
11、细胞工程:利用细胞融合或体外杂交的方法,使非同源基因组和不同细胞质共存一体,有计划地保存、改变和创造细胞遗传物质的一种技术。
12、酶工程:指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的底物原料转化为所需物质的一种技术。
13、转基因技术:将动物和植物自身作为一个宿体,来重新构建生物体的遗传工程。
14、我国药学发展四大热点方向:1.创新药物研究;2.中药现代化研究;3.生物制药技术研究;4药物新剂型研究。
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即药材,大多数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所收载的药物。
2、生药学的任务:一、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确保生药的质量。
二、考证和整理生药的品种。
三、研究和制定生药的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3、生药的质量标准(三级标准):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4、生药的鉴定方法:原植(动)物来源鉴定、形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计算机辅助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指纹图谱鉴定。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色谱图谱。
5、生药的处理:产地加工、干燥(含挥发油类生药干燥温度一般低于35度,含苷类及生物碱类生药的干燥温度宜在50~60度)、贮藏(防虫防霉防变色放泛油贮藏技术的应用:真空包装、应用除氧剂、气调贮藏、核辐射灭菌)6、炮制的目的: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刺激性或其他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2.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3.利于药物的贮藏,使有效成分不被破坏;4.对于矿物药、贝壳药和种皮坚韧的种子药,炮制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调配制剂;5.对动物药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可经过炮制达到矫臭矫味,利于服用的目的。
第三章药物化学1、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一、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应有的药效。
二、在作用部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通过复合物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而显现药效。
2、药物作用部位的浓度是决定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先导化合物:又称模型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第五章药理学1、药物的作用药物与机体细胞接触时与其靶物的初始理化反应成为药物作用。
一、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3、补充治疗)二、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效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特异反应药物依赖性2、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1、激动受体或拮抗受体2、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3、影响自身活性物质的合成及代谢4、影响酶的活性5、影响离子通道3、药物良反应与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量反应药效的高低可以用数字或两的分级来表示这种药理效应指标称为量反应指标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用阳性或阴性来表示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来表示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最大治疗量ED95安全界限=(LD1-ED99)/ED99*100%(正值最好)4、药物代谢受什么影响肝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良时药物代谢受到影响。
5、抗癫痫药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从电生理观点看,有两种方式:①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②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以遏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1.用于各型癫痫(除失神小发作以外)是治疗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首选药,常需先用苯巴比妥等作用较快者控制发作,再改用本药。
需7-10天达到血药浓度!2.治疗外周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使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3.抗心律失常4.强心苷药物中毒【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胃肠道反应,静脉炎。
2.牙龈增生:长期应用能使齿龈增生(一般停药后3-6个月消退)3. 神经系统反应:用量过大引起的急性中毒(小脑-前庭功能失调、精神错乱、甚至昏迷等)4. 血液系统反应:长期应用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障。
5.过敏反应:皮疹。
6.骨骼系统:通过诱导肝药酶,加速VitD的代谢→佝偻病样改变或成人软骨症。
7.其他:性征倒错,偶可致畸;久用突然撤药,加剧癫痫或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苯巴比妥: 主要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有起效快、疗效好、毒性低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机制:既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又能限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与激动突触后膜GABAA受体、阻断前膜Ca2+ 依赖性递质释放有关。
乙琥胺治疗癫痫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机制:抑制丘脑神经元T-型Ca2+通道不良反应: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厌食等),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嗜睡、诱发精神异常等),偶见粒细胞缺乏或再障等。
苯二氮卓类(BDZ)(benzodiazepine)地西泮: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硝西泮:用于癫痫小发作,特别是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
氯硝西泮:抗癫痫谱较广,可用于小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药理作用】1.抗癫痫谱较广,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2. 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3. 还具有抗躁狂作用。
【作用机制】1. 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延长不应期。
2.可能与增强GABA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药物.(不抑制病灶放电,但能阻止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评价:①对大发作的疗效不及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但后者无效时,本药仍有效。
②对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但因肝脏毒性,不作首选;③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与卡马西平相似。
抗痫灵(我国自行合成):对大发作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脑内5-HT含量有关。
氟桂利嗪(flunarizine):对各型癫痫均有效,尤其对局限性发作、大发作效果好。
其作用机制:选择性的阻断T和L-型Ca2+通道。
6、抗精神失常药分类一、抗精神病药:又称精神安定药,指具有治疗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等作用的药物。
吩噻嗪类: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药理作用】抗D、M、α、H、5-HT-R1.中枢神经系统(1)对精神行为的影响正常人服用,变得安静,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感情淡漠,思维迟缓,嗜睡但易唤醒,醒后头脑清醒。
增强中枢抑制药物的作用:氯丙嗪可以增强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的作用(2)抗精神病作用: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对兴奋、激动、焦虑、躁狂等症状疗效较好。
精神病患者服用后可消除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等症状,缓解思维和情感障碍,恢复理智和生活自理能力。
其作用可能与阻断中脑-边缘、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
(3)镇吐作用:镇吐作用强大,对妊娠、化学物质和疾病引起的呕吐均有效,但对晕动性呕吐(前庭刺激所致)无效。
作用机制:1.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CTZ)2.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4)对体温调节的影响:1、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附注:不仅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而且可使正常人的体温下降2. 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①降压作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②有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其表现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促进催乳素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抑制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促性腺激素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
激素影响生长发育促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减少1.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吩噻嗪类等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挥治疗作用。
2.其他与抗D、M、α、H、5-HT-R有关【临床应用】1. 治疗精神病可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急性患者疗效较好.2.止吐治疗除晕动症外的各种呕吐,如妊娠、尿毒症、癌症、放射、药物中毒、胃肠炎等引起的呕吐。
3.人工冬眠临床常用氯丙嗪与哌替啶、异丙嗪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严重感染、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目的:降低体温、基础代谢、组织耗氧量和器官活动,增加耐受性,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助于机体度过危险期。
【不良反应】1. 神经系统(1)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肌张力增高,表情呆滞,动作迟缓,震颤,流涎等静坐不能(Akathisia):表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心烦意乱等。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主要累及头颈部、舌、口、眼、面等肌群,造成吞咽困难,口难张开,斜颈,颜面怪象等。
原因:DA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