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b10e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2.png)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
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意义答案:A3.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主张()。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被动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主动的C.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微小的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答案:A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
A. 直接从媒介到受众B. 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C. 从受众到媒介再到受众D. 从意见领袖到媒介再到受众答案:B5.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
A. 被动接受B. 主动寻求C. 随机选择D. 无意识行为答案:B6.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
A. 决定受众的认知B. 决定受众的行为C. 决定受众的态度D. 决定受众的情感答案:A7.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A.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媒介的报道而变化B.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而变化D.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的一致性而变化答案:D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重复性报道C. 深度报道D. 客观报道答案:A9.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是指()。
A. 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媒介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C. 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强D. 媒介信息的传播影响越来越深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小于他人B.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大于他人C.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等于他人D.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与他人无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cc9c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3.png)
传播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者D. 传播内容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霍夫兰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告知公众何事重要B. 塑造公众意见C. 引导公众行为D. 娱乐公众5.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传播到()。
A. 媒体到意见领袖B. 意见领袖到大众C. 大众到意见领袖D. 媒体到大众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以上都是7.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三个阶段是()。
A. 认知、情感、行为B. 知晓、理解、行动C. 接受、理解、记忆D. 感知、态度、行为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来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A. 选择性报道B. 强调某些方面C. 使用特定的语言D. 以上都是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
A. 保持沉默B. 加入主流观点C. 改变观点D. 以上都是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这个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戴维森B. 诺依曼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内容分析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
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13.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包括()。
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系统模式D. 反馈模式14. 传播学中的“传播类型”包括()。
广播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考核试卷
![广播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83fef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D.所有选项都正确
()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播电视节目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包括哪些?()
A.语言差异
B.文化隔阂
C.法律法规限制
D.技术障碍
()
2.以下哪些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A.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通用性
A.节目的娱乐性
B.节目的教育性
C.受众的已有认知
D.受众的社交需求
()
17.以下哪些是跨文化传播中节目制作方需要关注的要点?()
A.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
B.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
C.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
D.目标市场的经济状况
()
18.跨文化传播中,哪些做法可能会导致文化同质化?()
A.大量引进外国节目
B.忽视本土文化特色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跨文化传播会导致本土文化的丧失。()
2.任何广播电视节目都适合进行跨文化传播。()
3.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4.跨文化传播只能单向进行,即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
5.语言是跨文化传播中最主要的障碍。(√)
广播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播电视节目跨文化传播的首要目的是()
A.增加娱乐性
()
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八章
![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de7301f481c758f5f61f67c1.png)
1、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内涵、层次和类型?A.传播效果:传者发出信息,经过媒介到达受众,对受众思想行为造成影响。
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历来被认为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基石。
B.大众传播的效果:a.从外在形态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媒介的效果:大众传播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媒介的效能:大众传播达成有关预期目标的功能;媒介的效力:媒介在给定的条件下可能发挥的潜在影响力,或者说间接效应b.从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政治效果,经济效果,文化效果,信息效果。
c.从作用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对个人的影响,对小团体的影响,对社会机构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或者文化的影响。
C.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劳对传播的效果作了以下分类: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改变效果和稳定效果;累积效果和非累积效果;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态度、认知和行为效果;D.美国传播学者戈尔丁从时间和意图出发,将传播效果划分为四个类型(图):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宣传与个人反应);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个人反应和集体反应);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2、传播效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三大阶段:强——弱——强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
其代表性理论,即通常被称为“枪弹论”的“同一效果论”,认为大众媒介油强大的威力,在形成意见信仰、改变生活习惯、并或多或少按媒介控制者的意图支配受众的行为能方面,几乎无所不能。
它以思辨性的探讨为主,还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
所谓“有限效果”,并非说媒介毫无影响力,而是说媒介总在一个现存社会关系的结构和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运行。
代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二级传播”;霍夫兰等人:劝服研究。
第三阶段——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为“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
许多学者试图摆脱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框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探寻媒介效果。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a6e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5.png)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A、心理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B、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C、认知层面、态度层面、精神层面D、认知层面、精神层面、行动层面正确答案:B2.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李普曼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3.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发挥协调功能B、提供信息C、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D、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正确答案:D4.“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C5.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A、1654年B、1465年C、1456年D、1546年正确答案:C6.在拉斯韦尔模式中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环节是( )A、效果B、传者C、媒介D、受者正确答案:A7.《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 )A、卡兹B、拉扎斯菲尔德C、李普曼D、施拉姆正确答案:B8.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 )A、米德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阿多诺正确答案:B9.“文化指标研究”起源于20世纪( )A、60年代初期B、50年代中期C、80年代D、60年代后期正确答案:D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目前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的是(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1.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游戏说B、社交性功能C、工具性功能D、自我中心性功能正确答案:A12.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反馈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接触正确答案:D13.信息的分类,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为( )A、语言、符号和图像B、客观信息类C、指导性信息类D、说服性信息类正确答案:A14.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美国B、英国C、加拿大D、德国正确答案:B15.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使用与满足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16.约于15世纪初产生的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信札( NewsLetters )出现在()A、长安B、威尼斯C、法兰克福D、罗马正确答案:B17.“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它是什么的有机组成部分?( )A、传播效果研究B、讯息系统分析C、制度分析D、文化指标研究正确答案:D18.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B19.各种随机抽样形式的基础是( )A、等距随机抽样B、整群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20.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B、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C、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D、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正确答案:B21.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霍夫兰D、李普曼正确答案:B22.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既不赞同也不反对B、予以批评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B23.意见领袖的最早提出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贾尼斯C、饱户弘D、沃卡尔特正确答案:A24.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赖特B、帕森斯C、拉斯韦尔D、默顿正确答案:A25.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B、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C、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C26.下列属于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著作的是( )A、《谷登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B、《媒介即讯息》C、《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D、《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正确答案:D27.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内容分析法B、实地考察法C、定性分析法D、实验心理学法正确答案:D28.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英尼斯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A29.在大众传播中,收集受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 )A、受众调查B、受众测试C、受众分配D、受众分析正确答案:A30.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意见领袖调查B、拉氏调查C、伊里调查D、竞选调查正确答案:C31.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 )A、说服性信息B、指导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D32.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控制B、传播效果C、传播媒介D、传播功能正确答案:B33.被视为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的“一项最杰出的研究成果”是( )A、《论出版自由》B、《报刊的四种理论》C、《独立宣言》D、《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正确答案:D3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C35.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A、温达尔B、韦伯C、李普曼D、麦库姆斯正确答案:B36.在我国被很多人称为典型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判断抽样B、定额抽样C、雪球抽样D、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37.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5W模式B、数学模式C、图像模式D、文学模式正确答案:C38.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个性化B、优势C、反馈机制D、整体倾向性正确答案:D39.在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中,继“选择课题”之后的是( )A、确定研究客体B、分析资料C、搜集资料D、研究设计正确答案:A40.“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 )A、有限效果论B、宏观效果理论C、强大效果论D、适度效果论正确答案:D4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指的是( )A、“地球村”来临时期B、电子传播时期C、文字印刷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正确答案:C42.为了克服由于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所造成的西方民主制的危机,李普曼的设想是建立( )A、新大众传播媒介国有化B、对事实负固定责任的组织C、新闻检查机构D、全球化的网络媒体正确答案:B43.《舆论学》分析了大众报刊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该名著的作者是( )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李普曼D、霍夫兰正确答案:C44.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是( )A、视觉通道B、听觉通道C、感觉通道D、触觉通道正确答案:A45.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B、以政论为主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B4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机械抽样正确答案:A47.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有关传播功能分析的书是( )A、《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B、《传播学概论》C、《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D、《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正确答案:D48.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49.人类传播发展史上书面文字发明前漫长的历史时期被称为( )A、口语传播阶段B、大众传播时代C、电子传播阶段D、手抄传播阶段正确答案:A50.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构筑出一幅传播学大厦蓝图的学者是( )A、怀特B、拉斯韦尔C、施拉姆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B51.默多克—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 )A、社会文化学派B、政治经济学派C、行政管理学派D、经营管理学派正确答案:B52.“使用与满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A、40年代B、30年代C、70年代D、60年代正确答案:A53.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人物是( )A、葛兰西B、霍克海默C、卢卡奇D、霍夫兰正确答案:B5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信息C、噪音D、循环正确答案:A55.在现有的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符号是( )A、推理符号B、表象符号C、数理化符号D、语言符号正确答案:D56.讯息的不一致性产生的过程是( )A、输入—输出B、编码—译码C、发射—接收D、表述—理解正确答案:C57.“自我修正”观点属于( )A、自由主义理论B、集权主义理论C、共产主义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正确答案:A58.通过研究儿童的谈话,发现传播个人功能的瑞士心理学家是( )A、托尔曼B、施拉姆C、皮亚杰D、斯蒂芬森正确答案:C59.把申农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熵和力学中的熵直接联系起来的是( )A、维纳B、拉扎斯菲尔德C、布里渊D、施拉姆正确答案:C60.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贯穿这门学问的一条主线是( )A、传播效果B、传播模式C、传播对象D、传播方法正确答案:A61.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 )A、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B、刊载政论为主C、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D、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正确答案:A62.在传播学研究中,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是( )A、随机抽样B、雪球抽样C、偶遇抽样D、非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6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影响和制约舆论是通过营造( )A、两级传播B、意见环境C、意见领袖D、议程设置正确答案:B6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社会系统B、信息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正确答案:B65.传播学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理论和( )A、调查方法B、实验方法C、模型公式D、研究方法正确答案:D66.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是( )A、类语言B、图像C、艺术D、体语正确答案:C67.影响受众有选择性的传播行为的,是信息的( )A、共享性B、普遍性C、可获得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C68.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的模式是( )A、“传播单位”模式B、德福勒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5W模式正确答案:D69.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构成传播流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A、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B、英尼斯《传播的偏倚性》C、卡兹的《人际影响》D、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E、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正确答案:ACE2.关于申农—韦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B、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传者,信宿相当于受者C、这本来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D、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E、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正确答案:ABCDE3.下列项目中,属于大众传播中的定量化形式反馈的是( )A、报刊发行量B、广播节目视听率C、电视节目视听率D、书籍销售量E、唱片销售量正确答案:ABCDE4.组织传播是( )A、组织肌体的防腐剂B、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C、组织关系的粘合剂D、组织功能的润滑油E、组织活力的源泉正确答案:ABCDE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 )A、社会性B、全球性C、不同个性D、共同性E、区域性正确答案:AD6.布雷多克把5W模式变成7w模式添加的环节是( )A、信宿B、信源C、情境D、动机E、噪音正确答案:CD7.艾玛蒂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的论据有( )A、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上限B、传播者本身具有的上限C、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D、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E、现有知识已达到的上限正确答案:CDE8.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归因分析B、指定分析C、语句分析D、断言分析E、词章分析正确答案:ABD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缺陷有( )A、忽视传播占有方式及使用情况的重要性B、使用的是静态的方法,缺乏动态分析C、把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D、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E、忽视了人们通过媒介发生的相互作用而几乎只关注人们面对面交流中的相互作正确答案:ACD10.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有不同的特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附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769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b.png)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被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的是( )A、培养分析B、知识沟理论C、议程设置功能D、沉默的螺旋正确答案:A2.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B、“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C、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D、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正确答案:D3.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 )A、1993年B、1992年C、1991年D、1994年正确答案:D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着眼点是效果形成过程中的( )A、认知阶段B、情感阶段C、态度阶段D、行动阶段正确答案:A5.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梅罗维茨D、戈夫曼正确答案:A6.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界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反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来,这是大众传播的(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娱乐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B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指的是( )A、口头传播时期B、文字印刷传播时期C、“地球村”来临时期D、电子传播时期正确答案:B8.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是( )A、宏观效果论B、有限效果论C、微观效果论D、皮下注射论正确答案:A9.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B10.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伊里调查B、竞选调查C、意见领袖调查D、拉氏调查正确答案:A11.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的地方是( )A、纽约B、匹兹堡C、伦敦D、威尼斯正确答案:B12.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默顿B、帕森斯C、拉斯韦尔D、赖特正确答案:D13.最先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的是( )A、麦奎尔B、李普曼C、诺依曼D、韦伯正确答案:C14.霍夫兰等人提出了( )A、意见领袖的概念B、结晶效果的概念C、两级传播的概念D、可信性效果的概念正确答案:D15.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是( )A、感觉通道B、视觉通道C、触觉通道D、听觉通道正确答案:B16.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B、以政论为主C、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B17.对印刷媒介的效用进行考察的学者是( )A、贝·雷尔森B、竹内郁郎C、艾宾豪斯D、饱户弘正确答案:A18.施拉姆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是( )A、《传播与说服》B、《人民的选择》C、《大众传播学》D、《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正确答案:C19.传播信息的载体是( )A、归因分析B、文字符号C、指定分析D、断言分析正确答案:B20.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卢因B、拉斯韦尔C、巴斯D、麦克内利正确答案:D21.被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B、雪球抽样C、整群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22.着重强调个人心理因素对传播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化论C、社会关系论D、社会分类论正确答案:A23.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著名学者是( )A、戈尔丁B、霍夫兰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24.社会分类论的基础是( )A、政治学B、心理学C、人类学D、社会学正确答案:D25.“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影响和制约舆论是通过营造( )A、议程设置B、意见环境C、两级传播D、意见领袖正确答案:B26.对少数意见的“中坚分子”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的是( )A、马丁B、卡兹C、莫斯考维西D、池田谦一正确答案:C27.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意大利B、英国C、美国D、法国正确答案:C28.具有很强的研究控制目的色彩的实验环境通常被称为( )A、实地实验B、研究变量控制C、实验室控制D、人工模拟环境正确答案:D29.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的传播技巧,称为( )A、两面提示B、一面提示C、多面提示D、诉诸理性正确答案:B30.一切研究的基础是( )A、实践B、描述C、归纳D、分析正确答案:B3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维持性信息C、刺激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B32.与“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受众观相似的是( )A、魔弹论B、“编码与释码”研究C、“使用与满足”理论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正确答案:A33.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B、抽样调查法C、内容分析法D、问卷调查法正确答案:B34.“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 )A、认知层面B、行动层面C、理解层面D、心理和态度层面正确答案:A35.创立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卡尔·霍夫兰B、库尔特·卢因C、保罗·拉扎斯菲尔德D、韦尔伯·施拉姆正确答案:C36.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是( )A、考察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B、重视使用与满足论的研究C、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D、批判“魔弹论”正确答案:C37.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拉姆斯丁B、罗杰斯C、麦奎尔D、麦库姆斯正确答案:D38.内容分析的对象性特征是( )A、客观性B、显性内容C、系统性D、定量性正确答案:B39.维纳把信息分为( )A、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B、新闻信息、教育信息C、新闻与非新闻D、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正确答案:A40.读者概况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室法B、人口统计学分类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B41.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图像B、数理化C、模式D、文字正确答案:C42.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施拉姆B、康德C、申农D、维纳正确答案:D43.讯息的不一致性产生的过程是( )A、表述—理解B、编码—译码C、输入—输出D、发射—接收正确答案:D44.下列木属于大众传播中反馈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B、延迟性C、累积性D、代表性正确答案:A45.下列不是噪音的是( )A、读者逆反心理B、报纸排印错误C、读者思想不集中D、读者理解偏差正确答案:D46.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效果叫( )A、短期的预期效果B、长期的预期效果C、长期的非预期效果D、消极效果正确答案:C47.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15%以下B、5%以下C、20%以下D、10%以下正确答案:B4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研究传播功能所提出的学说是( )A、使用满足说B、工具说C、游戏说D、社交性说正确答案:C49.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德福勒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B50.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外部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内部结构问题正确答案:C51.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信息化工程B、数据模拟技术C、数据压缩技术D、信息高速公路正确答案:C52.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 )A、指导性信息B、复原性信息C、说服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正确答案:B53.对传播媒介而言经济控制是一种来自经济基础的控制,它是( )A、自下而上B、自外而内C、自内而外D、自上而下正确答案:A54.建筑、通信、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构成( )A、网络通信B、虚拟现实C、智能大厦D、信息化工程正确答案:C55.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有效性B、普遍性C、抽象性D、指说性正确答案:D56.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模式研究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 )A、方向问题B、条件问题C、要素问题D、构架问题正确答案:C57.意见领袖的最早提出者是( )A、沃卡尔特B、拉扎斯菲尔德C、饱户弘D、贾尼斯正确答案:B58.在拉斯韦尔模式中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环节是( )A、受者B、媒介C、传者D、效果正确答案:D59.麦奎尔增加的“动员功能”可以归为( )A、社会协调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娱乐功能正确答案:A60.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进行了调查的学者是( )A、贝雷尔森B、卡兹C、贾尼斯D、赫尔卓格正确答案:D61.“培养”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B、诺依曼C、格伯纳D、卡兹正确答案:C62.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霍夫兰B、麦奎尔C、马丁D、霍尔正确答案:D63.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都具有( )A、大量收集信息并大规模复制和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特点B、选择性C、保存性D、价格低廉的特性正确答案:A6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热媒介”B、“媒介即讯息”C、“冷媒介”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B65.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A、二级传播理论B、沉默的螺旋理论C、劝服有效理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正确答案:D66.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 )A、经济源B、组织源C、政治源D、影响源正确答案:D67.1865年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谷登堡B、爱迪生C、摩尔斯D、马克斯韦尔正确答案:D68.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第一次合作发生在( )A、伯明翰大学B、法兰克福大学C、累斯特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正确答案:D69.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 )A、拉森B、霍夫兰C、施拉姆D、丹斯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构成“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命题有( )A、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B、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C、“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D、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E、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正确答案:ADE2.下列属于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的有( )A、选择性接触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反馈E、选择性回忆正确答案:ABC3.从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传播效果可分为( )A、积极效果B、短期效果C、非预期效果D、逆反效果E、预期效果正确答案:CE4.一面提示法的优点是( )A、能够对己方的观点作集中阐述B、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C、简洁易懂D、论旨明快E、给人一种公平感正确答案:ACD5.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是:大众传播媒介都具有( )A、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特点B、价格低廉的特性C、大量收集信息并大规模复制的特点D、选择性E、保存性正确答案:AC6.目前世界各国与大众传播有关的法律包括( )A、广告管理法B、诽谤罪法C、许可证申请法D、图书出版法E、反垄断法正确答案:ABCDE7.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英尼斯媒介理论的是( )A、传播媒介的偏倚性B、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C、情境决定论D、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AB8.英国学者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理论主要有( )A、常识理论B、社会科学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现场理论E、培养理论正确答案:ABD9.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加入并突出了“噪音”B、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C、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D、变“单向直线式”为“双向循环式”E、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思想正确答案:BD10.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请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受众反馈数据的方法可称为( )A、当面访问法B、仪器记录法C、亲身询问法D、电话询问法E、面对面调查法正确答案:ACE11.下列属于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著作的是( )A、《帝国与传播》B、《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C、《谷登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D、《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E、《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CDE12.我国收集受众反馈的传统方法有( )A、受众来访B、召开座谈会C、听众来电D、观众来信E、读者来信正确答案:ABCDE13.下列关于“培养”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媒介提供给人们的只是“象征性现实”B、认为一般受众不可能对媒介内容中的虚构成分做出判断C、被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D、它的基本观点是强调社会成员的“共识”E、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确答案:ABCDE14.麦克卢汉划分“冷”“热”媒介的依据是( )A、信息的清晰度B、信息接受者想像力的发挥程度C、信息的明确度D、信息流量的大小E、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正确答案:ABCE15.诺依曼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判断周围意见分布状况的主要信息源有( )A、大众传播B、自己的配偶C、学校的教师D、把关人E、所处的群体正确答案:AE16.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进行首次合作时双方的代表人物是( )A、勋伯格B、霍克海默C、拉扎斯菲尔德D、卢因E、阿道尔诺正确答案:CE17.从德国前往美国从事过传播研究的是( )A、卢因B、拉扎斯菲尔德C、阿道尔诺D、马尔库塞E、霍克海默正确答案:ABCD18.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B、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C、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D、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ABE19.20世纪以来,与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变化密切关联的有( )A、时代演进B、研究视角C、媒介环境D、研究方法E、研究成果正确答案:ABCD20.受众调查中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A、日记兼仪器记录法B、仪器记录法C、无线电全方位受众调查D、电话询问法E、面对面调查法正确答案:ABCDE21.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的研究层次是( )A、模式B、微观研究C、理论D、宏观研究E、研究方法正确答案:ACE22.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对传播的个人功能的研究所体现的方面是( )A、个人功能的“游戏说”B、娱乐功能C、与社会整合的功能D、发展个性的功能E、信息功能正确答案:BCDE23.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是( )A、垄断企业B、新闻媒介C、政府机构D、各社会团体E、个人正确答案:AC24.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 )A、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B、电子传媒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冷媒介和热媒介E、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CDE25.下列方法中,被用于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邮寄问卷的方法B、人口统计学分类法C、打电话的方法D、辅助回忆的方法E、实地考察法正确答案:ACD26.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是重要的( )A、理论源B、经济源C、信息源D、关系源E、影响源正确答案:CE27.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的关注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正确答案:ABCE28.在批判学派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主要是( )A、过分偏重微观研究B、过分轻视微观研究C、过分依赖定性方法D、过分依赖定量方法E、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正确答案:ADE29.两面提示法的优点是( )A、给人一种公平感B、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C、能够对己方的观点作集中阐述D、论旨明快E、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正确答案:ABE30.符号可以表示信号所无法表示的抽象概念,用以表述事物的( )A、范畴B、标志C、用途D、性质E、特征正确答案:ADE31.布雷多克把5W模式变成7w模式添加的环节是( )A、动机B、情境C、信源D、噪音E、信宿正确答案:AB。
跨文化传播_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跨文化传播_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cdfac8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b.p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_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benefi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personal growth?答案:Recognise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o not have much in common.2.What is culture, according to stud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答案:The particular way of life that defines the people who follow it.3.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amples is NOT a cultural symbol?答案:A) A lightning bolt that signals the incoming storm.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n element of culture?答案:Human intelligence.5.What intercultural skills we are talking about when we say that one needs to“dance to the tune that is played”?答案:Communication flexibility.munication in collectivist cultures tends to be high-context, because:答案:People in collectivist cultures place more emphasis on interpersonalharmony.7.The terms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used by Hofstede is referred to byother scholars as答案:Career success and quality of life.8.In the following answers, which one is not correct about national identity?答案:Most people associate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nation where theywere getting education.9.Which is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a function of language?答案:Language constitutes the entire system of communication.10.When you are participating in a situation which requires an interpreter, youneed to:答案:If your audience appears confused, stop and ask for questions.11.What i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答案:Messages people send to one another that do not contain words.12.What should you NOT do to promote positive feedbacks in nonverbalcommunication?答案:Avoid asking questions.1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ses is an example of social politeness touch?答案:A respectful pat on the back.14.The two dimension, the expectations and structure of power distance,combine to yield four distinct approaches, which approach is not belong tothem?答案:Individualism combined with a medium power distance.15.What stories of China we should tell?答案:Stories about common Chinese people’s lives and stories that seek commonground while preserv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16.In the following answers, which one is not correct about intercultural conflict?答案:Various value patterns could not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interculturalfrustration.17.You are communicating with a person whose culture emphasises theimportance of keeping face. She appears confusing by what you say. In this situation, you should NOT:答案:ask: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18.What is “concept or idea that an individual or a group holds as true” i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答案:Belief.19.What is NOT a reason mentioned in this course for studying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答案:To assert personal and group identities.20.Ting-Toomey and Oetzel ’ s model consists of conflict competence criteriaand outcomes. Which dimensions are included in this model?答案:effectiveness/appropriateness, productivity/satisfaction, and principled ethics.21.Since most skills and knowledge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efrom lived experience, they cannot be learned.答案:错误22.Self-reflection only occurs in special moments of our lives, such as when wemeditate, pray or write a diary.答案:错误23.Variations in pronunciation, spelling, and terminology in English dialectssupport the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答案:正确24.You should speak to your interpreter, rather than the audience, whendelivering a speech in an interpretation event.答案:错误25.Members of cultures that stress individualism and privacy generally demandmore personal space, compared to members of collectivist cultures.答案:正确26.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you need to be sensitive to both the immediatecontext surrounding you and the broader cultural context you are operating within.答案:正确27.There is no universal pattern of rules governing relationships. Instead ofapplying the same rule to everyone, factors such as status, intimacy, andcontext creat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rules for diverse people.答案:正确28.Identity is an abstract, complex, dynamic, and socially-constructed concept.答案:正确29.Someone from a collectivistic culture would most likely approach a certainsituation with self-serving goals in mind.答案:错误30.In intercultural settings, you should assume that second language users canunderstand the technical terms and jargons you say.答案:错误。
传播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745f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b.png)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社会中不同传播行为的原理和机制。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试题和答案: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定义为研究信息在社会中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传播行为和载体。
2. 解释“传播过程”的含义并列举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发送者、信息内容、传播渠道、接收者和反馈等。
3. 请解释“传媒”和“媒介”的区别。
传媒是指以专业技术和设备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
媒介则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工具或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对于解释传播现象和分析传播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涉及传播学理论与模型的试题和答案:1. 解释线性传播模型并说明其不足之处。
线性传播模型是一种简化的传播过程描述方式,假设信息由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忽略了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影响。
因此,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全面反映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简要介绍符咒模型,并说明它的应用价值。
符咒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传播模型,将传播过程视为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信息的符号性和文化背景对传播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解释跨文化传播和符号交流。
3. 请简要介绍网络理论,并说明它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理论关注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流动。
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网络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传播的路径,对于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信息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来评估传播行为的效果。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跨文化传播”练习及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跨文化传播”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023f5cd5bbfd0a78567361.png)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
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
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
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材料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
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
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
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
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
跨文化传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跨文化传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57518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a.png)
跨文化传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跨文化传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语言的学科B. 研究不同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学科C. 研究艺术的学科D. 研究经济的学科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A. 语言差异B. 非言语行为C. 文化价值观D. 社会制度答案:B3. 跨文化能力是指什么?A. 能够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B. 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C. 能够在不同文化中生存的能力D. 能够改变其他文化的能力答案:B4.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哪个维度描述的是社会成员对权威的接受程度?A. 权力距离B.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C. 男性化与女性化D.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答案:A5. 在跨文化交流中,什么是“文化休克”?A. 一种文化中常见的现象B. 一种文化中不常见的现象C. 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心理不适感D. 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身体不适感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适应”概念。
答案:文化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时,通过学习、理解和适应新文化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交流方式,以减少文化冲突和提高跨文化沟通效果的过程。
2. 描述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由于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交流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解决策略包括:增强文化意识,学习对方的文化知识;采用开放式沟通,尊重差异;寻求共同点,建立互信;以及通过调解和协商解决具体问题。
3. 解释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在不以任何文化为标准的前提下去理解和评价其他文化。
其重要性在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避免文化霸权和偏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和多元文化社会。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844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9.png)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传播学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D. 信息传播的效果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权威性答案:C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施拉姆C. 麦克康贝尔D. 科恩答案:D4. 传播效果的强弱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传播媒介B. 信息内容C. 受众态度D. 传播环境答案:B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理论?A. 两步流程理论B. 螺旋沉默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伊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不表达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以避免社会孤立。
因此,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大多数人不同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这导致少数意见的沉默,而主流意见则被放大,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沉默效应。
7. 解释“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意见领袖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群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物,他们能够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通过分享信息、提供解释和表达观点,帮助信息在群体中传播和接受,从而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信息的说服力。
8. 描述“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答案: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认知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感效果指的是信息对接收者情绪的影响,如引起共鸣、激发情感等;行为效果则是指信息对接收者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改变态度、促使行动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与挑战。
跨文化传播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
![跨文化传播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42093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e.png)
跨文化传播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Which is categorized as a “soft science”?()参考答案:Communication2.Which one is not belong to social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3.Which is the main body in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y, and plays the role of"bridge" and "link"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参考答案:Sender4.Which following one takes feedback a step further and demonstrates itscomplicated nature in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Feedback Overlap5.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rks the arrival of the age of electronic media?()参考答案:Radio6.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specific forms of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Mass communication;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Group communication;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7.What are the elements of Laswell's "5W" model?()参考答案: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With what effect;To whom;Who8.What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Osgoods-Schramm model(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Interpreter;Encode;Decode;Message9.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bout reading the signals we send eachother and recognizing what signals we are sending out.()参考答案:对10.In the 1950s,Shannon and Weaver created a model that represented thebasic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ender, receiver, message, channel, andnoise.()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Which is the carrier and manifestation of meaning?()参考答案:Symbol2.In rhetoric,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es something immaterial in termsof a material thing?()参考答案:Symbol3.Which one is human code created by experience?()参考答案:Languagenguage itself is a social norm, a codified part of().参考答案:Culture5.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s?()参考答案:Random6.What are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letter symbols?()参考答案:Font;Literal meaning;Pronunciation7.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symbols?()参考答案:Simplicity;Symbolic;Flexibility;Equivocality8.When one culture meets anoth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oneculture is borrowed by the other culture? ()参考答案:New ideas;New words;New concept;New forms of languagenguage symbols are the unique tool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ore of all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对10.Human beings are born to recognize symbols, understand symbols and usesymbols to express meaning, not acquired through learning.()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null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ociated language symbol and includes a classlanguage and a paralanguage?()参考答案:Tone of voic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ses is the most sensitive of the five human senses?()参考答案:Touch4.According to McLuhan, a Canadian scholar , ()is an extension of the skin.()参考答案:Clothing5.More often() try to reach out physically as a method of making andmaintaining a connection with others.Which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choice.参考答案:Women6.What types of non-verbal symbol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参考答案:Network virtualization symbol;Associated symbols;Symbol of time and space;Body symbol;Object symbol7.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nonverbal symbols?()参考答案:Adjust and give a sign;Repeatability;Emphasize;Replacement;Supplement;Negativity8.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 divided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nto:()参考答案:A personal distance of eighteen inches to four feet;A public distance of ten or more feet;A social distance of four to ten feet;An intimate distance of zero to eighteen inches9.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people use gestures for twopurposes: one is to strengthen an idea or point of view;The other is to helpdepict something.()参考答案:对10.Different environments can have the same effect on communication.()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belong to days of ritual in the United States?()参考答案:Spring Festival2.Assuming that each person belongs to one cultur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not the way we learn to behave within our culture?()参考答案:null3.Which is an emotional judgment about an individual based on opinion,notfact?()参考答案:Stereotyping4.What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Maslow's 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参考答案:self-actualization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erence and judgment?()参考答案:Judgments are statements of opinion and inferences are guesses.6.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gions are considered as high-context cultures?()参考答案:Asian;Arabian;Middle Eastern cultures;African7.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racial categories?()参考答案:Asian;African;European;Indigenous;Hispanic8.In America, every citizen has the right to speak up and express an opinion.()参考答案:对9.North American and Northern European cultures are categorized as high-context. ()参考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下面关于倾听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倾听只是人的本能反应;倾听就是听见2.以下的沟通行为中,人们每天花在哪一类上面的时间最多()参考答案:倾听3.下列属于倾听重要性的是()参考答案:倾听可以使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消息;倾听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倾听可以缓解紧张的关系4.“倾听者能够专心地注意对方的眼神等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捕捉到对方的话语、内容及关键信息,甚至能够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但是不一定都能听出对方的本意,真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八讲 认同的建构与影响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八讲 认同的建构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7a0591576c66137ee061968.png)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闺阁制(Purdah):
防止男性窥视,用面纱、帷幕 等将妇女身体遮掩起来,最终让 女性与公共生活隔绝起来。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2.关于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人们对 自身性别角色的意识和接受的程度。与前 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形成不同,性别 认同是在男女两极的相互参照中形成的— —男女双方各自的认同构成双方可相互对 照的“镜子”,男女群体正是通过这一 “镜子”塑造起与对方相对的性别认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性别角色的文化属性:
朱莉娅· 伍德:文化是通过在两性间随意分配某些品质、 行为和识别方法等属性来构建性别的,然后再把这些属性 记入社会生活的构造上。 自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每个人就被性别文化所规 定的、所谓对性别而言是自然和正确的传播方式包围着。 从很多医院使用粉色和蓝色的毯子包裹女婴和男婴开始, 性别的社会化通过同父母、老师、朋友和媒体的接触所产 生的影响和作用持续进行着。在我们与其他人交往的整个 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接收信息,增强了我们认为女性是阴 柔的及男性是阳刚的信念,这表明了“性别”是社会的产 物,而不是个人的品质。 ——朱莉娅员确立自身的认同,规范 着文化成员的态度,并潜在地对人们的行 为构成约束。 分享相同的文化认同,就意味着要使 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文化认同的功能:
人类学家厄内斯特· 盖尔纳 (Ernest Geller):人们 的确热爱自己的文化,因 为他们现在可以感知到文 化的氛围,他们知道自己 离开了文化就不能呼吸, 不能保持自己的身份的完 整性。 社会批评家里夫金 (Jeremy Rifkin):文化 认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 令自己的声音被人听见、 在新的多层世界里保证拥 有一片安全避难所的方 式”。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977a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6.png)
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施拉姆D. 拉斯韦尔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拉斯韦尔模式B. 香农-韦弗模式C.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答案:D4. 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霍夫兰B. 拉扎斯菲尔德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答案:B5. 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B. 研究方法C. 研究目的D. 研究工具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诺尔-诺依曼2.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强调某些话题,可以影响公众对________的感知。
答案:重要性3.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________。
答案:需求4.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观点或信息在媒体中被反复传播时,可能会造成________。
答案:社会影响5. 传播学中的“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媒介信息的________能力。
答案:识别、分析、评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答案: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认知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感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产生的情感反应;行为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后的行为改变。
2. 请解释传播学中的“媒介依赖理论”。
答案: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当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增加时,他们更可能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从而在认知上形成对媒介的依赖,情感上产生对媒介的依赖,行为上模仿媒介中的行为模式。
传播学概论第八讲传播媒介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八讲传播媒介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e3abb8bd63186bcebbcec.png)
传播学概论第八讲传播媒介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谁提出了传播的偏向理论?A.麦克卢汉B.波斯曼C.英尼斯D.梅洛维茨2.下面有关媒介产品是公共品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A.媒介产品具有共享性,可以分享。
B.按照一般商品的要求来生产。
C.对它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
D.不能仅仅为私人或者某个社会群体生产。
3.下列哪位学者被称为传播学中的“先知”()。
A.施拉姆B.麦克卢汉C.弗洛伊德D.拉斯韦尔4.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中,哪种传播类型克服弃取的能力最强?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5.以1933年美国()的创办为标志,报纸从政党报刊走向大众媒介。
A.《纽约太阳报》B.《邸报》C.《小报》D.《世界报》6.哪位传播学者首次提出了媒介情景论()。
A.戈夫曼B.戈尔丁C.梅罗维茨D.英尼斯7.《童年的消逝》作者是()。
A.麦克卢汉B.英尼斯C.梅洛维茨D.波斯曼8.以下有关报纸的媒介风格,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报纸是流动的,因为受众的视线会在文字和图片之间流动B.报纸是静止的,因为文字符号是静止的C.报纸是抽象的,因为文字符号是抽象的D.报纸传达的内容是有深度的,对受众的文化水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9.以下哪类媒介的反馈性最强()。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10.()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渠道,它虽然本身不构成传播内容,但却是传播内容得以扩散的重要工具。
A.传播效果B.传播媒介C.传播受众D.传播内容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1.英尼斯认为大量使用偏向时间的媒介的社会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结构?A.树立权威B.等级森严C.有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D.有助于帝国的扩张12.广电总局出台“限娱令”的目的是什么?A.防止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B.让电视节目为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服务C.控制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整体播出的数量D.播出更多受众喜爱的电视剧13.英尼斯认为,以下哪些媒介是偏向时间的媒介?A.石板B.粘土C.羊皮纸D.蔡伦纸14.哪两位学者提出了“媒介事件”这一概念()。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8fdc4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7.png)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的基本过程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信息编码B. 信息传递C. 信息解码D. 信息反馈答案:D3.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不包括以下哪项?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社会效果答案:D4. 传播媒介的“四大理论”不包括以下哪项?A. 魔弹论B. 有限效果论C. 强大效果论D. 两步流理论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答案:D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施拉姆D. 拉扎斯菲尔德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A. 信息寻求B. 个人关系C. 社会整合D. 心理疗愈答案:B8.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什么是最重要的B. 引导公众如何思考问题C. 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情感反应D. 改变公众的行为模式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A. 个体框架B. 组织框架C. 社会框架D. 文化框架答案:A10.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沉默的原因是?A. 社会压力B. 个人兴趣C. 媒体偏见D. 经济因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理论B. 媒介研究C. 受众研究D. 传播效果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认为信息传播的路径包括以下哪些?A. 媒介到意见领袖B. 意见领袖到受众C. 媒介直接到受众D. 受众到媒介答案:A、B、C13. 传播学中的“知识鸿沟”理论认为影响知识获取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社会经济地位B. 教育水平C. 个人兴趣D. 媒介使用习惯答案:A、B、D14.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认为以下哪些?A. 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B. 媒介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大于对他人C. 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等于对自己D. 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小于对自己答案:A15. 传播学中的“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信息传递B. 社会控制C. 社会整合D. 个人娱乐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98c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6.png)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传播学的基本要素?()A.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众B.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反馈C.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效果D.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媒介答案:A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5W”传播模式?()A. 哈罗德·拉斯韦尔B. 赛义德·伊尼斯C. 马克思·韦伯D. 威廉·肖克利答案:A3. 以下哪个属于大众传播的特点?()A. 传播速度快B. 传播范围广C. 传播内容丰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的基本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沟通C. 价值引导D. 娱乐消费答案:D5. 以下哪个属于新媒体?()A. 电视B. 广播C. 报纸D. 网络媒体答案:D6.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四大理论流派?()A. 功能主义B. 批判主义C. 系统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以下哪个是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A. 传播者B. 信息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D8.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A. 实证研究B. 定性研究C. 定量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互动性强B. 传播速度快C. 传播范围广D. 信息真实性高答案:D10.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重要理论?()A. 使用与满足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________、传播渠道、受众。
答案:信息2. “5W”传播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受众。
答案:传播渠道、效果3. 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4. 传播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情感沟通、________、________。
传播学理论组织传播与组织文化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组织传播与组织文化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a5b3c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e.png)
传播学理论——组织传播与组织文化测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征?A. 强调团队合作B. 重视个人自由C. 强调价值观念D. 有自己的符号和象征2. 组织发生变化时,会影响组织文化的哪些因素?A. 认知因素B. 行为因素C. 环境因素D. 人力资源3. 下列哪个是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A. 组织结构B. 经营理念C. 团队构建D. 薪酬制度4. 组织文化形成的渠道主要有哪些?A. 管理层示范行为B. 统一的组织符号和语言C. 社交信息D. 简明化组织架构5. 组织传播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A.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B. 促进员工积极性C. 帮助员工理解组织和个人之间的联系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组织文化是一种形式固定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2. 组织传播只是组织文化建设的辅助手段,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3. 社交信息只有对组织文化有益处,没有可能对组织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 )4. 组织传播只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辅助工作,不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 )5.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全员参与,不是少数人可以决定的。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组织文化?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一种价值观念、信仰、行为方式和传统,即一个组织内所形成的共同的思想理念、行为准则和文化传统。
它由认知要素、情感要素、符号、象征和观念共同构成。
2. 组织传播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组织传播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和行为;帮助员工理解组织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使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从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3. 组织文化形成的主要渠道有哪些?组织文化形成的主要渠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层示范行为,领导人的言行,以及领导人制定和推广的组织文化建设方案;统一的组织符号和语言,如组织标识、口号、座右铭等;社交信息,包括组织内部的交流、合作、知识共享等;简明化组织架构,通过对组织结构的简化来降低组织的复杂性,提高组织的透明度。
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c3f0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b.png)
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失语群体理论的提出者是?()A.切瑞斯·克莱默雷B.Edwin ArdenerC.Shirley ArdenerD.南希·哈特索克2.下列哪项不是立场理论的前提假设?()A.物质生活(或阶级地位)建构或限制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B.当物质生活被分化为两个独立的群体时,任何一方的理解都会与对方完全相反C.处于统治地位的群体的观点决定了物质关系的结构D.被压迫群体很难拥有自己的观点3.失语群体理论的中心主张是()被迫沉默,并被认为是无法清晰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A.男性B.女性C.少数群体D.弱势群体4.下列哪些不是女性主义立场理论的基本特点?()A.生物性别或社会性别是理论的关注焦点B.理论的目的是理解性别与不平等和矛盾之间有什么关系C.生物性别或社会性别关系是无法改变的D.如果现状贬低或贬损女性,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用来挑战现状5.下列哪个不是立场理论的关键概念()。
A.立场B.适应性知识C.劳动的性别分工D.社会等级6.提出立场理论的学者是()。
A.黑格尔B.卡尔·马克思C.南希·哈特索克D.唐娜·哈拉维7.在传统的婚礼中,女性经常处于()地位。
A.主导B.统治C.从属D.平等8.南希·哈特索克提出的立场理论是为了研究哪类议题?()A.阶级B.性别C.种族D.年龄9.失语必须通过有权者和无权者双方的社会理解才能够达成。
下列哪项不属于权力分配结果和失语的方式?()A.嘲笑B.打断C.插话D.安慰10.立场理论对其他的主流理论和研究进路的态度如何?()。
出版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真题
![出版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f9b2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3.png)
出版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真题出版文化与跨文化传播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传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趋势。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出版文化充当了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出版文化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出版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出版文化是指涉及图书、杂志、报纸等印刷媒体的制作、传播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它不仅包括文字的内容,还涉及到布局、设计、平面传播等方面。
出版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追求专业性和高品质,以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信息和娱乐的需求。
第二部分:出版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1.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出版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出版物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出版物,人们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习俗等,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加深对其他文化的认知。
2.传播本土文化出版文化也是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通过出版物的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这些本土文化,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多样性。
3.推动文化创新与创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版文化也扮演着推动文化创新与创意的角色。
通过出版物的传播,各国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激发创新思维,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创意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出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宣传知识与普及教育出版文化是宣传知识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出版物的传播,可以将知识传达给更多的人群,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尤其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物的多样化形式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利。
2.推动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出版文化也是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的重要推动力。
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通过出版文化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增加就业机会。
3.传承历史与弘扬文化传统出版文化也承载着传承历史与弘扬文化传统的重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失语群体理论的提出者是?()A.切瑞斯·克莱默雷B.Edwin ArdenerC.Shirley ArdenerD.南希·哈特索克2.下列哪项不是立场理论的前提假设?()A.物质生活(或阶级地位)建构或限制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B.当物质生活被分化为两个独立的群体时,任何一方的理解都会与对方完全相反C.处于统治地位的群体的观点决定了物质关系的结构D.被压迫群体很难拥有自己的观点3.失语群体理论的中心主张是()被迫沉默,并被认为是无法清晰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A.男性B.女性C.少数群体D.弱势群体4.下列哪些不是女性主义立场理论的基本特点?()A.生物性别或社会性别是理论的关注焦点B.理论的目的是理解性别与不平等和矛盾之间有什么关系C.生物性别或社会性别关系是无法改变的D.如果现状贬低或贬损女性,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用来挑战现状5.下列哪个不是立场理论的关键概念()。
B.适应性知识C.劳动的性别分工D.社会等级6.提出立场理论的学者是()。
A.黑格尔B.卡尔·马克思C.南希·哈特索克D.唐娜·哈拉维7.在传统的婚礼中,女性经常处于()地位。
A.主导B.统治C.从属D.平等8.南希·哈特索克提出的立场理论是为了研究哪类议题?()A.阶级B.性别C.种族D.年龄9.失语必须通过有权者和无权者双方的社会理解才能够达成。
下列哪项不属于权力分配结果和失语的方式?()A.嘲笑B.打断C.插话D.安慰10.立场理论对其他的主流理论和研究进路的态度如何?()B.中立C.否定D.没有态度11.汀-图美将“为了满足个人或他人面子需求而采取的行动”称为()。
A.面子工作B.礼貌工作C.认同生产D.身份确认12.立场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文化研究C.政治经济学D.酷儿理论13.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子-协商理论中的冲突风格?()A.逃避B.随和C.抗拒D.妥协14.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子-协商理论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A.面子B.政治C.冲突D.文化15.哈特索克认为,对女性主义最有启发的是马克思对()的批判。
A.性别关系B.资本主义C.阶级关系D.剩余价值16.下列哪项不太可能成为西方社会中失语群体的成员?()A.同性恋B.基督徒C.老年人D.黑人17.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将权力和()的关系作为起点。
A.性别B.知识C.立场D.阶级18.在冲突的解决中高度重视自我的和他人的面子需求的冲突风格是?()A.逃避B.整合C.随和D.妥协19.提出面子-协商理论的学者是()。
A.欧文·戈夫曼B.斯特拉·汀-图美C.斯蒂芬·列文森D.佩内洛普·布朗20.率先将面子概念引入当代西方研究的学者是()。
A.欧文·戈夫曼B.斯特拉·汀-图美C.斯蒂芬·列文森D.佩内洛普·布朗二、多选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21.失语群体理论认为()的经验,经常居于统治地位。
A.男性B.女性C.白人D.黑人22.下列哪些特征属于集体主义文化?()A.合作B.义务C.包容D.个性23.下列哪几种群体可能是失语群体的成员?()A.残疾人B.同性恋C.老年人D.黑人24.面子-协商理论中伤面子过程是由下列哪两个行为组成的?()A.留面子B.失去面子C.挽回面子D.放弃面子25.用立场理论解释性骚扰,对于女性来说是()的,对于男性来说是()。
A.正常的B.不正常的C.无关紧要的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26.Donna Haraway提出()概念,指的是任何人的知识都来自于一定的语境与情境。
27.生物性别可以分为()和()。
28.任何人的知识都来自于一定的语境与情境,这在立场理论中被称为()。
29.立场理论说明了()在形成和传递立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30.个人主义文化关心的是自我表现(面子)的形象的()。
31.礼貌理论中,希望保持独立自主和不受约束被称为()需求。
32.立场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33.礼貌理论中,希望被我们认为重要的人喜欢和崇拜被称为()需求。
34.职业女性在八小时工作之后还要在家里工作的现象,在失语群体理论中被称作()。
35.女性主义立场理论认为必须将()和()的关系作为起点。
36.立场理论的前提假设认为,()建构或限制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37.哈特索克的研究兴趣在于“让女性也出现在”()理论中。
38.最常见的立场理论应用于()研究。
39.立场理论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1807年德国哲学家()讨论主人-奴隶关系如何使参与者产生了不同的立场。
40.失语群体的抵抗策略之一是给使人失语的策略()。
四、问答题(该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
)41.简述立场理论的批判性体现在什么地方?42.结合实例解释什么是“第二班工作(secondshift)”现象,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43.论述面子理论的不足之处,你如何看待这些不足之处?44.简述失语群体的构成。
45.简述立场理论遭遇的批评。
46.针对失语群体,Houston和克莱默雷提出了哪些抵抗策略?结合实际谈谈你有更好的策略吗?47.谈谈对于立场理论的批判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些批评?48.试述哈特索克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
传播学理论第八讲跨文化传播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48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A 2.D 3.B 4.C 5.D 6.C 7.C 8.B 9.D 10.C 11.A 12.A 13.C 14.B 15.C 16.B 17.B 18.B 19.B 20.A 二、多选题21.AC 22.ABC 23.ABCD 24.AC25.AB三、填空题26.空1.适应的知识27.空2.男性空1.女性28.空1.适应的知识29.空1.传播30.空1.真实性31.空1.消极的面子32.空1.马克思主义33.空1.积极的面子34.空1.第二班工作35.空1.权力空2.知识36.空1.物质生活37.空1.马克思主义38.空1.性别39.空1.黑格尔40.空1.命名四、问答题41.(1)普通人为立场理论提供了框架。
立场理论认为,认识的差异源自于权力的差异,这种权力结构构成了现状;(2)立场理论批判现状,因为它是统治与压迫的权力结构。
不仅如此,在批判之中还蕴含着“实现正义的社会实践”的可能;(3)因此,立场理论直指社会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应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平等和公正。
42.“第二班工作(second shift)”指的是有工作的母亲在八小时有报酬劳动之后,回到家还要做第二班工作。
这是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期待,即使女性在外面工作,人们仍然经常期待她们承担起家务劳动的主要责任和照顾老小。
结合实例及评价部分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3.(1)面子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具有不同的经验和感知。
但是,有时该文化维度并不能全面地说明文化的差异。
比如,在她自己的研究中,日本人要比美国人更关注自己的面子;(2)研究者们还指出,研究中许多面子工作的分类系统都反映出个人主义-集体主主义的思维方式;(3)汀-图美(1988)把面子-协商理论建立在Brown和Levinson(1978)的礼貌理论上,包括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但是有学者指出这种划分过于抽象和一般,与面子关心相关的其他问题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个人观点部分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4.(1)失语群体理论的大多数理论及其应用都集中在女性群体身上,但有学者指出,该理论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任何非统治群体;(2)在美国及其他几个文化中,社会把特权赋予给了某些特征:白人、男性、异性恋、身体健全的、年青的、中上阶层、基督徒。
具有这些特征的人构成了统治群体,或者是在某种文化中掌握权力的群体;(3)其他与统治群体并存的群体一般从属于它,因为他们无法获得与统治群体同样的权力。
因此,黑人、同性恋、老年人、下层阶级、残疾人和非基督徒都可能是失语群体的成员,就像女性一样。
45.(1)讨论来自于两方面的批评:一个指责立场理论持本质主义,本质主义指的是认为所有的女性(或所有群体)本质上完全同样的理论概括行为。
本质主义抹煞了妇女中存在的多样性,许多白人妇女研究者们经常把有色妇女、残障妇女、同性恋妇女、贫穷的妇女和来自第三世界的妇女的立场和声音排除在外;(2)另一个批评主要关注的是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论,立场理论并没有使我们充分理解经验的复杂性,因此,它仍然存在着对主观经验和客观真理的二元划分。
46.失语群体理论是批判理论;因此,它不仅限于解释现象——诸如妇女的失语——而且鼓动改变现状。
(1)给使人失语的策略命名,通过这一过程,压制人们使之失语的行为成为一个可以描述和讨论的话题;(2)重申、提升和赞美“琐碎的”话语。
通过研究这些表达的渠道和论坛,女性可以提出女性有效的、有影响力的以及有说服力的传播经验不逊色于男性;(3)还应创造新的以及更有代表性的语言来表达她们的经验。
当新的概念进入我们的文化时,新的词汇被创造出来描述这些经验时,语言就具有了可塑性。
结合实际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7.立场理论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批评:一个指责立场理论持本质主义,另一个批评主要关注的是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论。
对立场理论的指责中,最为常见的是本质主义的问题。
因为立场理论集中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地位,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一种本质主义。
比如说Catherine O’Leary(1997)提出,虽然立场理论在重新说明女性经验是一个重要研究题目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它却错误地强调了这种经验的普遍性,忽视了妇女经验的差异性。
这种批评的意涵在于,许多白人妇女研究者们经常把有色妇女、残障妇女、同性恋妇女、贫穷的妇女和来自第三世界的妇女的立场和声音排除在外。
对立场理论的第二种批评是其二元论,二元论经常成为我们文化中社会性别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一个极端联系在一起,女性则与另一个极端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们的文化崇尚理性,贬低感情,所以女性因为这种联系而受到贬低。
女性主义批评家所经常担忧的是二元论会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产生一种错误的二元划分,使人们看不到其实生活并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而是像关系的辩证法理论中说的那样,经常是同时并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评价: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8.(1)哈特索克关注的是发生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场论战。
哈特索克的兴趣在于“让女性也出现在”马克思的理论之中,为了做到这一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她把马克思的论述扩大到包括人类的所有行为,而不仅仅只关注资本主义中男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