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析】B。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B项正确,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内容,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可能被判刑;C项错误,“应当”一词表述有误,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里是“可以”,不是“应当”;D项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正确答案为B。

2、【解析】A。《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触犯我国刑法的行为,并非不构成犯罪,而是犯了罪不交付我国法院审判,他们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般有下列几种方式:(1)要求派遣国召回;(2)建议派遣国依法处理;(3)对罪行严重的,由我国政府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出境。

3、【解析】D。A项错误,本案不属于正当防卫,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李刚的死更不是意外;B项错误,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原则;C项错误,本案是刑事案件,和民事行为能力没有必然关系;D项正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题目中上高二的小明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应负刑事责任。

4、【答案】C。解析:《刑法》第198条规定:保险诈骗罪是指以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违背《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或者将不合格的标的伪称为合格的标的,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

5、【答案】C。解析: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A项应是妨碍作证罪,B项构成伪证罪,D项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6、【答案】D。解析:刑法条文明确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

7、【答案】A。解析:《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第82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8、【答案】C。解析: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

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9、【答案】A。解析: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为原则,过失犯为例外,对于过失犯,法

律有明文规定的才处罚。

10、【答案】B。解析: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做出真诚的努力以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并且

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李某虽有自动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行为,但缺乏真诚的努力且

没有实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不具备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要件,故不成立犯罪中止。其杀

人行为事实上造成死亡结果,具备了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全部条件,成立犯罪既遂。假如李某

真诚努力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就应该告诉王某药中混有砒霜(毒药的真相),这样才足以有

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11、【答案】D。解析:《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属于抢劫罪。题中甲某指使丙、丁扣留乙,并对其进行殴打,直至乙交出借条,符合构

成抢劫罪的条件。

12、【答案】A。解析:《刑法》第122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

车的,构成劫持船只、汽车罪。

13、【答案】A。解析: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

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

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故选A。

14、C 15、C 16-20 BCAAB 21-25 BDBCB 26-30 CADBC 31-35DBDAC 36-40AABAA 41-45 AADAB 46-50 BBCCC 51-55 CCBDB 56-60BCACC 61、D 62、 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