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五次任务答案

合集下载

上交大《金融学》第五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上交大《金融学》第五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金融市场复习思考题1.金融市场有哪些类型和哪些主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金融市场按金融资产的交易程序划分,有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按金融资产的性质划分,有基础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按金融市场所在地域的范围划分,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主体即金融市场的交易者,一般包括企业、政府、家庭和金融机构四个部门。

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金融市场主体还包括国外投资者。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分散、宏观调控和综合反映功能。

2. 什么是货币市场?它有哪些特点?它是由哪些子市场构成的?答:货币市场是指1年期以内(包括1年期)的短期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货币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形的市场;(2)交易规模巨大;(3)金融工具流动性强、风险小、收益低。

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构成。

3. 什么是资本市场?如何进行资本市场的层次划分?答: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借贷与证券交易的场所,也称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根据融资性质对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以便能够清晰地概括出资本市场的全貌。

首先根据资金的融通方式不同,资本市场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其次根据市场上交易的证券种类不同,证券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

再次根据融资主体的性质不同,股票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4. 衍生金融市场有哪些功能?该市场上主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种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答:衍生金融市场主要有避险保值、投机套利、价格发现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该市场上主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种有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四类。

金融远期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交割日)按照事先商定的交割价格,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某种基础金融工具的合约。

高财05任务及参考答案

高财05任务及参考答案

高财05任务及参考答案递延法,是指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暂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将其记录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中,待将来实现时再计入当期损益。

理由: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反映企业未来税收负担或税收优惠的会计科目,而汇兑损益的实现也会对企业未来的税收产生影响,因此将汇兑损益暂时记录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中,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税收的实际情况。

3.什么是有序交易?非有序交易的情形包括哪些?答案要点:有序交易是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交易,交易价格和数量公开透明,交易双方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达成交易。

非有序交易的情形包括:场外交易、内部交易、协议转让、竞价转让等。

这些交易方式的特点是交易价格和数量不公开透明,交易双方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公平。

4.简要说明衍生工具需要在财务报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衍生工具需要在财务报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衍生工具的种类、数量、交易对象、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交易目的、交易对手方、交易风险、计量基础、会计政策、市场价格和价值敏感度分析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衍生工具交易情况和风险管理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递延法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暂时反映在“递延汇兑损益”账户中,待外币账款结算时再转入当期。

这是因为汇率变动不可能永远单向,如果汇率逆向变动,已计入上期汇兑损益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在本期就不能实现,从而歪曲企业前后两个会计期间的损益情况。

因此,在会计期末按期末汇率将外币应收应付款项账户的外币金额调整为记账本位币时,未实现汇兑损益不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应递延至下一会计期间的结算日。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间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清算等被迫交易。

非有序交易的情形可能包括市场没有提供足够空间开展此类资产或负债惯常的市场活动、卖方将资产或负债出售或转移给单一市场参与者、卖方陷于或接近于破产或者破产接管的困境、卖方的出售或转移是为了满足监管或法律要求的被迫行为、该交易价格是异常值等。

金融学第5次任务答案

金融学第5次任务答案

金融学第5次任务答案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由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时限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的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货币政策目标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事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主要观点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货币政策的最红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赤字。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

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

可能的选择是:①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或选择,使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

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

中国人们银行按照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们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选取的是单一稳定币值的目标,但是,货币政策应选定怎样的目标问题,我国理论界近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观点有:①单一目标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学》网络课形考任务5-6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学》网络课形考任务5-6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学》网络课形考任务5-6作业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学》网络课形考任务5T作业及答案形考任务5 (第五章自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题目1 已知某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名义利率为10%・则实际利率近似为()o 选择一项: A、6% B、10% C、16% D、4% 题目2 )的基本步骤推进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利率市场化。

选择一项: A、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 B、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 C、先本币、后外币,先贷款、后存款 D、先本币、后外币,先存款、后贷款题目3 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不包括()、选择一项: A、借贷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违约风险 D、税收风险题目4 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选择一项: A、通货变动率 B、汇率变动率 C、利率变动率 D、物价变动率题目51、以下关于单利和复利描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单利反映了利率的本质 B、以上都是 C、单利和复利都反映了利率的本质 D、只有复利才反映了利率的本质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题目6 导致利率上升的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扩张的货币政策 B、通秘胀 C、通货紧缩 D、紧缩的贷币政策 E、卷济高增长题目7 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选择一项或多项: A、减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 B、刺激物价上涨 C、抑制企业对值贷资金的需求 D、刺激经济增长 E、抑制物价上涨题目8 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务项: A、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B、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C、通常在实际中能够操作的是实际利率 D、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作用 E、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题目9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取决于()、选择一项或多项: A、债券的市场价格 B、票面利率 C、债券的发行人 D、债券期限E、债券面额题目10 根据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利息率的决定因素有()。

中央电大金融学网上作业任务5(全部答案)

中央电大金融学网上作业任务5(全部答案)

5.【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考核目的: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使学生对金融业有一个理性认识。

一般说来,其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金融学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导作用;(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信用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1)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3)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4)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解答: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再也无法以出口拉动经济,保持每年20%的出口增长,而只能靠增加政府投资来应对经济失速之急,靠扩大内需吸纳过剩的产能。

为了应对经济失速,预计我国明年将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增长。

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拉动消费,政府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并改善医疗保健服务,这样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后顾之忧。

中国经济将处于漫长的经济转型阶段,从投资与出口拉动,转向投资与内需拉动,这说明,政府与市场不会鼓励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资产价格将处于漫长的盘整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考核目的: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使学生对金融业有一个理性认识。

一般说来,其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金融学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
(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
(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导作用;
(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信用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
(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
(1)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
(3)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
(4)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答案: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第一为单一目标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只应选择稳定通货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其理由是:中央银行是独占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防止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

如果赋予中央银行多重目标的使命,就可能在目标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忽视稳定通货的目标,难以保证币值的稳定。

第二是双重目标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是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是因为,发展经济是最根本、最中心的问题,不能把发展经济排除在最终目标之外,但同时稳定币值是发展经济的前提,一国如果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可能在短期产生经济超常增长的效应,但由于物价上涨所导致的种种问题,最终要制约经济的发展。

反过来,经
济发展是稳定货币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有效供给增加了,货币才能真正持久地保持稳定。

两大政策目标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第三是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信贷活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货币政策及货币流通的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部过程。

因此,制定货币政策,不能仅仅着眼于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等目标,而应当考虑社会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

本人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社会人员的充分就业;而币值稳定是经济收支平衡(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保障之一。

币值不稳、必然影响经济的收支平衡;经济收支不平衡、必然影响社会人员的充分就业;社会人员不能充分就业、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

所以经济要高速发展,要求币值需稳定。

二、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

随着市场化金融体制运行机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和环境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

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月进行统计监测,以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率。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三、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
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应否采取加息的手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从世界经济实践活动来看,货币政
策手段特别是利率手段一般被视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运用广泛,见效最明显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成为检验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也是关系到宏观调控能否打破回归旧体制质疑的一个关键性指针。

但是,正如我们在有关研究中所指出的,此轮投资过热主要反映的仍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即未能摆脱行政主导的过度投资增长方式。

从对症下药的角度,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好土地、看紧信贷”仍是当前实施宏观调控切中要害的做法。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总体上仍带有转轨经济的特征。

以增量促存量的渐进式改革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二元结构(增量的市场经济特征和存量的计划经济残余并存)的现实环境。

使得货币政策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种种制约,阻扰其有效性的发挥。

因此,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从根本上提升货币政策手段效用的不二选择。

货币政策手段虽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关于其有效性在理论上却备受争议。

从考察中国货币政策手段的有效性来看,不仅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内在矛盾和关联,更要放到中国现实的运行环境中加以分析。

当前较突出的制约货币政策手段有效性发挥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手段的目标冲突。

2.银行体系的传导机制有待完善。

3.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尚未形成。

4.汇率政策和外汇占款的干扰作用。

四、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2007年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需要货币政策调控加以缓解。

但与此同时,货币政策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进一步突出,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阶段,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导致基础货币被动增加,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下降。

为了保持国内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中央银行需要对冲外汇占款,保持基础货币的平衡增长。

而中央银行在对冲外汇占款时,经常会面临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问题当。

当中央银行收回流动性导致利率上升,或直接提高利率以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时,会使国内利率水平相对国外来说上升,吸引资本流入,反而加大本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增加。

前一段时期,由于美国持续加息,美国的利率水平高于我国,因此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问题相对缓和。

近期,随着美国经济趋缓,美联储停止加息,而我国由于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市场利率逐步回升,这使得美国与我国之间的利差逐步缩小,进一步限制了我国利率调节的空间。


面对2007年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需要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稳定;继续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多方面采取着眼于中长期的综合性措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内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