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的观点,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在科学界和哲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被机械规律所解释和预测,所有物质都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然而,尽管机械唯物主义在很多方面对理解自然世界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忽视了生命和意识的存在。
生命和意识是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现象,但它们无法被机械规律所完全解释。
例如,科学目前仍无法解释人类意识的本质,因此机械唯物主义无法提供对此的全面解释。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过于简化了复杂的自然系统。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复杂的系统,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等,这些系统具有相互作用和自组织的能力。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无法完全解释这些系统的行为和特征,因为它只关注单个物体或过程的简单规律。
另外,机械唯物主义缺乏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部分,但机械唯物主义只关注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价值观的解释很有限。
这种观点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等重要问题,无法提供人们生活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虽然机械唯物主义存在一些缺陷,但它依然对我们的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促使我们探索和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批判精神,怀疑一切,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
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也促使我们将其与其他观点进行结合,构建更全面和综合的自然观。
例如,我们可以将机械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系统思维相结合,来研究和理解复杂生态系统的动力和稳定性。
我们还可以将机械唯物主义与心理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相结合,来深入探讨意识和人类行为的奥秘。
总之,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在科学和哲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在承认其局限性的同时,保持批判思维并与其他观点进行对话和整合,以求更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
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
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2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伽利略
•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 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 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 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 分三个步骤:①先提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 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建立量 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 实的数量关系;③然后通过实验证实这种数量关系。 他对落体匀加速运动规律的研究便是最好的说明。
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 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 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一 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的巨人是一位杰出的医 生、社会活动家、数学 家、经济学家和画家。
天文学革命
• 天文学的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哥白尼 经过三十多年对日、月、星辰运动的观察与计算,提出 “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他指出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并能自转 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推翻了中世纪流行的托勒密的 “地球中心说”,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 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也是自然科学开 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因此,发表《天体运行论》 的1543年被当作近代科学的开端。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行。
——伏尔泰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 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 事物都完全服从机械因果律。 • 笛卡尔——动物是机器 • 霍布斯——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人体是一部精巧
的小机器。 机器”
• 拉美特利——人是由血液的力量开动的“钟表或自动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
(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
(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 “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 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
(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
(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 。
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 “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 ,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机械唯物主义

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机械唯物主义又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概念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特征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自然界在作用力之下,像一个大机器一样运行。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
它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预测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中,人类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揭示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哲学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种运动的物质形态,这一点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机械唯物主义主张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这对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都有着深远意义。
另外,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这一点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印证。
然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变的、孤立的、物理的,这和一些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是不相符的。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忽略了生物的特殊性,缺乏对生物世界的深入研究。
最后,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给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被人类支配的,但是这也引发了人类对自然的任意破坏,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自然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入、超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范围。
人类需要更深层次的认识生命的本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自然观方面,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在于它忽略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
这种观点无法解释自然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无法应对复杂的自然现象。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不同认识。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系统,人工自然观则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生态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保护。
这些观点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也为我们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保护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在保护自然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XXX、XXX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它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一种辩证的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一种简化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不涉及任何其他因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由机械规律所决定的,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一种科学性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的。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不涉及任何其他因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一种简化论的观点,它忽略了自然界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忽略了自然界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物质观、机械观、客观性和局限性等特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料

自然辩证法参考资料辨析题: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此观点正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他们看作运动的东西。
而是看作为静止的东西。
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
2: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只能依靠经验获得答:错,任何真理科学、知识技术、经验教训等文字所能够表达的东西,都是不全面的,而且一定是现实中活生生地存在着的东西,如果不能够把任何文字所表达的东西对应地转化为大自然之鲜活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最多只是次要的意义。
任何知识,都当转化为其所对应之活生生东西及其规律而被人类所利用,并创造出来善德之成果而供人类生存之享用,才是知识最关键的意义。
3:科学事实是中性的此观点正确。
:科学事实是中性的,科学中性可以解释为,科学活动在道德方面和社会方面不受价值约束。
科学是寻求自然规律,科学的定律和事实不管它的发现者的国籍、种族、政治、宗教或阶级地位,都是可靠的,具有不可改变的质。
科学在内部和对外部都是中性的。
科学在内部是中性的。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知识本身不受社会与境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不做价值判断;科学知识不包含价值要素,从中也无法推出价值规范。
关于后者,莫诺的言论具有代表性。
他说,科学的确不能创造、推导或推荐价值:“科学依据严格客观的进路分析和诠释宇宙,包括人本身和人的社会。
科学无视且必须无视价值判断。
4:科学是宗教的敌人答:错。
科学的美德是严谨,是实证,是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学还有一个美德,就是不断地怀疑与挑战,包括对权威的怀疑,对真理的挑战。
科学也是可以被质疑的,这是科学精神本身的规律。
再说宗教。
智慧设计论是宗教,进化论是科学,宗教不是科学,这都太显而易见,不需要讨论。
但是,宗教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宗教就是愚昧,相反,认为信奉宗教是愚昧的人,才真正是愚昧。
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六)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创立了以数学为 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科学与结论,在科学 界和哲学界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片面强 调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从一个极端走到 另一个极端。这种片面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思 维方法的另一种反映。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 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作为一 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 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 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近代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后期世俗大学(巴黎大学、波 伦亚大学、牛津大学布拉格大学、维 也纳大学、科隆大学、)的出现、亚 里士多德著作(《形而上学》、《物 理学》、 《动物学》)的再发现(和 被歪曲)、罗吉尔·培根奏响的思想解 放号角(13世纪)。
理。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望远镜、理想实验)
(四) 经 典 力 学 体 系 的 创 立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 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创立经典力学 体系。它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 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和演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和演变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你说这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啊,它就像是一个有点固执的老家伙。
它把一切都看得那么死板,觉得世界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零件都按部就班地运转。
可这世界哪有那么简单呀!反问你一句,人难道就只是一堆机械零件的组合吗?那我们的情感、思想又算什么呢?它的缺陷可不少呢!比如说,它太强调客观性了,好像世界就没有一点主观性的存在似的。
就好比说,只看到了山是山,水是水,却忽略了我们看山看水时的心情和感受。
这不是有点太片面了嘛!而且啊,它对于事物的变化理解得也不够深刻。
总觉得一切变化都是机械的、可以预测的。
但生活中那么多意外和惊喜,岂是它能简单解释得了的?这就好像说,你能预测到明天会在路上遇到一个什么样特别的人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自然就慢慢演变啦。
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再仅仅局限于那种机械的观点。
就像我们成长一样,一开始可能想法很简单,后来经历多了,就变得成熟和全面了。
其实啊,这就跟我们认识一个人似的。
一开始可能只看到表面,觉得这人就是这样那样的。
可慢慢接触多了,才发现原来他还有那么多面是我们没看到的。
这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也是这样嘛,一开始觉得它挺有道理,可越深入了解,就越发现它的不足。
它的演变也是必然的呀!因为世界在变,我们的认识也在变。
不能老是抱着老一套的观点不放呀。
这就像我们的衣服,小时候穿的衣服长大了就穿不下了,得换合适的呀!总之呢,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它的历史意义,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不能一味地迷信或者否定。
要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既看到它的优点,也看到它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呀!。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评析当我们回顾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时,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其中的重要阶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本文将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历史渊源出发,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可能存在的质疑进行回应。
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将自然理解为由物质粒子组成的机械体系的观点。
在这种观念下,自然世界被视为一部巨大的机器,其各种现象都可以通过因果律进行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17世纪伴随近代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自然观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理解生态危机和人类健康问题也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环境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尽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自然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
有观点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过于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因果律,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历史背景对自然的影响。
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矛盾。
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也并未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进行二元对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自然世界的独特视角。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点面临诸多挑战与质疑,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贡献,以及在解决当代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问题时的启示作用。
在全面评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内涵、现实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因素。
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局限性的评析

本文从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 自然科学 和哲学人手简要介 绍 了机械 唯物主义 自然观 ,然后从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角度对 其机械性 、形 而 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局限性进行了评析。由于对 自 然科学 仅处于概念 上 的 了解 ,且缺乏对人类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 自 然观 的深 刻理解 ,因此无 法很好得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自然科学 的方法准确地对
一
进行分类 , 认 为先要 知道生物界是 由什么构成的 ,然后才能研究 他们是 怎样进化 的以及各种生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将研究对象进行 分解 加 以研究的方法 由于受研 究水平 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成 了孤 立、静 止的研
究 自然 界 的方上没有突破神学的桎梏 。虽然机械 唯物主义 自然观一定 程度上摆脱 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 的束缚 ,如牛顿就 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 动的规 律去揭示一切现象 ,得 出了严格 的用 数值来 表示机械因果性 的公 式。但 是牛顿认 为惯性是物体 的本质 属性 ,物质本 身没有改变状 态的能力 , 物体要改变状态 ,只有依靠外力 ,提 出 了所有 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的外 因论 。牛顿把这个外 因归结为 “ 神的 第一推动力” ,又陷入了神学 的桎梏 。 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影响了经济学 , 受其支配下 的人类 活动造成 了 生态环境的恶化。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认 为人与 自然二元 对立 ,认为 自 然 中存在心灵和物质这两个实体 ,二者独立存在而不相互 依存 ,各 自有 着不同的属性 ,一方的变化不会 引起另一方 的变化 。这种 观点影响 了我 们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认知 ,造成了 自然与人 的对立 ,导致人 们对 自然伦 理 的冷漠 ,是人们的 自然观发生了异化。资本家 为了经济 利益和剩余价 值 ,不断去更新技术去开采 自然资源 ,对 污染物进行 毫无节 制地 排放 , 破坏 了生态平衡 ,最终造成了现代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与生 态危机 日益严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1)

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 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 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 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 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至1453年) 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 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 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 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拜占庭信 奉东正教,与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关系 并不非常密切。
谨的德国人则高扬唯灵主义,恢复精神
生活的真正内容,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
其结果是导致了意大利的人文 复兴和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两场 彼此呼应、相反相成的改革运动构 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近代西方 文化过渡的分水岭。
要摆脱抽象神性对人生活的 主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打起个 人感性的大旗。
人文主义从来就不是一场提倡廉洁
在我们国家,人们选择职业时, 往往淡化或忘记了工作与生命信仰 一致的价值,缺乏西方人对天职思 想和职业伦理的深刻理解和领会。
㈣哥白尼革命
1. “地心说”及其影响
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 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托勒密体系。其核 心是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托勒 密学说能较好地说明当时观测到的天体运 动,并已沿用一千多年,在欧洲天文学中 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到世俗水平, 同时也把世俗的东西上升到神圣地位。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 业上升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样, 路德就破除了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于 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崇高的神性”
2.加尔文宗
约翰· 加尔文,一五○九年出生 于法国,受过良好教育,在巴黎蒙 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尔良大学攻读 法律。加尔文自小就成为天主教徒, 后改信新教。一五三四年因提倡路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马明星(四川大学材料学院成都610065)摘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打破了封建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分类研究,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孤立、片面、静止的看问题,缺乏普遍性,表现为对自然的外向性征服,缺乏对自然有机性的理性认识。
从唯物史观讲,机械唯物主义与当时的生产力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关键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合理性局限性唯物史观1 引言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古代的朴素形态转变成为机械的形态。
到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1]。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638年,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伽利略在写出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该书以对话形式阐明了经典力学的许多重要观点。
它宣告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学说及宇宙体系理论的历史使命已结束,也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在光学上,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以 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一种是以惠更斯为 代表的波动说。这两种学说各执已见地争 论了一百多年。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之所以比别人取得的成就更大,用
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
的缘故。他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具有高
超的数学素养,善于在前人和同代人工作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提出 了日心说,宣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 来。 恩格斯:“日心说”是向宗教的“挑战 书”,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3.同宗教神学的斗争
维萨里出版了解剖学著作《人体构造》, 纠正了古代盖仑学说中的错误. 维萨里强调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指出 男人身上的肋骨与女人一样多。1563年, 在去耶路撒冷朝拜赎罪的归途中重病而死, 年仅五十岁。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科学方法 包括两部分,一是要坚决扫除偏见,“使 理论学得到解放和刷新”,二是采用实验 归纳法,在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主要靠观 察和实验,在整理经验材料,发展知识的 方法上,主要靠归纳。 但培根片面强调归纳法而忽视演绎法。 这种片面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十七、 十八世纪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近代科学诞生。 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近代科学和文化比起古代的水平要高深 得多,却产生了这种本质上不正确的自然 观,其实践根源和认识根源:第一,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受制于当时的生 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第二,这种自然观的 形成,受到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孤立静止 的研究方法的影响。
研究生自然辩证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观点及意义。
解答一:(老师课件)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
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
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 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解答二:(源自网络)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把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
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意义: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及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叫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也叫机械钟表式的自然图景)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经济的崛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为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及其缺陷。

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及其缺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决定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自然规律、发展生产力、改造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在于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他们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神秘力量的作用。
直到17世纪,随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兴起,人们开始抛弃神秘观念,转而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科学家,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发展生产力、改造世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机械原理和物质运动规律,发明了许多新型机器和设备,推动了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然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它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看作是由各种机械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忽视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
这种片面的认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自然界深层次规律的认识。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忽视了对自然界整体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往往只关注于事物的单一属性和运动规律,而忽视了整体性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摘要: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打破了封建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分类研究,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
从唯物史观讲,机械唯物主义与当时的生产力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文章回顾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合理性局限性唯物史观
1引言
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古代的朴素形态转变成为机械的形态。
到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1]。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
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
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
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
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
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2]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使得人们片面地把力学规律看作是自然界唯一的最普遍的规律,并企图以此去解释整个自然界,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2)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30至50年代,有好几位科学家(如德国青年医生迈尔、英国业余科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等),从蒸汽机效率的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等不同的侧面独立的发现、确定和完善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这个定律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达到了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
不仅如此,这个定律的确定,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彼此割裂的机械的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从而使得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的观点,“不再是一个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
”[4]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某些领域仍旧适用。
机械自然观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没有退出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舞台。
二十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的诞生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种基本方法而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4]。
产生了量子化学,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学科。
机械自然观的现代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还原论,其内在方面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还原。
第一,用量说明质即量转化为质,质归结为量;第二,用低层次运动形式阐发高层次运动形式,把高层次的现象和变化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的变化;第三,用部分、要素说明整体和结构,把整体归结为部分;第四,把复杂性归结为简单性的集合;第五,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
这五个方面的还原都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辩证法思想[5]。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其自身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
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
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
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
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
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来解释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
霍布斯思想的机械性便具有典型的意义。
他认为,运动就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另一个位置的机械运动,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人体不过是精妙的小机器,心脏好比发条,神经好比游丝,关节好比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使机械唯物主义只能从事物的外部寻找运动的源泉因为机械运动的特点是必须有外力推动,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把一切质的
差异都归结为量的差异,把量绝对化、抽象化,必然使它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否定质变区别于量变的规定性,从而把全部事物看作仅是形状、排列、位置不同的同质的东西,否认了事物之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
可见,这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4结论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
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但却有自己的部分合理性,需要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