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物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力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内涵和本质。
2.加强对力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创设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力的相关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3.教学内容设计:
-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学会如何表达和计算。
4.力的合成与分解:我会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牛顿定律在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设置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解释结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力 本章复习课》教案_6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概念;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力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
一个力的产生有且仅有个物体。
其中一个叫,另一个叫。
2.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也可以使用物体的发生改变。
3.脚踢足球,球滚动了。
这个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脚感觉到了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了。
4.力的、和并称力的三要素。
5.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弹力》1.手压气球,气球会发生。
说明。
松开手后,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做。
这种形变叫做。
手同时也感觉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
2.弹性限度:3.测量力的工具是。
其工作原理是。
4.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
5.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注意项:(1)要注意观察、和。
(2)如果指针不在“0”刻度线上,要先。
(3)使用时要保持弹簧伸长的方向和力的方向在。
这是防止而产生较大的偏差。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7.势能包括和。
三、《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所以说物体的重力是由而产生的,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通常用符号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其比值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的。
就是应用了这个知识。
4.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对规则均匀的物体而言,重心一般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来确定。
不倒翁为什么能不倒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心越越稳。
5.重力的示意图:画出重30N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的重力的示意图6.被举高的重物落在地面上会把地面砸出一个坑,说明该重物具有。
其大小跟该重物的和被举高的有关。
【复习探究】问题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力的存在,并学会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重点放在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描述上,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小球、弹簧和滑轮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接着,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力的概念。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个小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教具,体验力的作用和相互转化。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描述是孩子们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他们可能会对力是一种什么东西感到困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物体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
因此,我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会让一个孩子用手推一个放在桌面上的小车,另一个孩子则会阻止小车的移动。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推力和摩擦力这两种力的作用。
他们会看到,当推力大于摩擦力时,小车就会向前运动;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小车则会停止运动。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另一个重点是让孩子们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孩子们可能会对如何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感到困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三)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 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典型例题【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 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_________【会画力的示意图】例2、请画出被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忽略空气阻力)【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例3.弹簧测力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掌握基本实验】例4、再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记录,问:(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________ ;(2)有表格可知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是________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质量(kg) 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 0.5 4.92 1 9.83 2 19.6【会计算重力】例5、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体积为0.2m3钢板?(g取 10N/kg ,ρ钢=7.8×103 kg/m3 )三、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C.不存在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一定较大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C.4N D.8N3、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C.空气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4、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5 kg,用重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第七章力复习课教案主讲教师:工作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四中学一、教材分析:本章是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开篇章节,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须的预备知识。
本章有三部分内容1.引导学生经历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认识过程,形成力的概念; 2.探究弹力,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3.学习重力,学生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对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二、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作图法画力的示意图;3.知道什么是弹力,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了解其原理;5.了解重力的由来,计算方法,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四、学情分析:任教学校为武安西部山区乡镇级别中学,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一般,动手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似乎先天不足,但学生个性淳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可挖掘潜力大。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重力。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重力的方向。
六、教学方法:提纲引领,学生展示。
例题讲解,深化理解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系统八、教学过程:流程一、整体回顾流程二、知识点详解及典型例题解析(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演示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典例讲解(1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力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什么条件?4. 请举例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让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力的平衡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力的概念;2.力的计量单位;3.力的性质。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力的合成;2.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3.力的平行合成的实验验证。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力的分解;2.力的平行和垂直分解;3.力的分解的实验验证。
第四学时: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2.力的平衡条件;3.力的平衡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图片、图表、文字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 引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有哪些。
•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如推拉物体、电磁吸力等。
•安排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计量单位。
3. 性质总结•让学生总结力的性质,如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 引入活动•使用一个例子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合成和分解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探究•安排实验,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大小,然后再用一个测力计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合成力的特点。
3. 实验验证•使用三条细而坚韧的绳子模拟合成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合成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 引入活动•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力》这一章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本章分为:力、弹力、重力三节,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知道重力及其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和有关计算②、方法与过程:让学生经历回忆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特点、弹簧测力计、重力、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特点、示意图的画法、引导回忆------分二二、弹力1、弹性形变:。
2、弹力:(1)叫做弹力。
(2)日常生活中、、都属于弹力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范围内,。
(2)注意观察和。
(3)注意事项:估测,选择合适的;让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在;读数时注意分度值,视线。
例题解析: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前不用观察指针是否需要调零B、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C、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拉力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反馈练习2知识点三:重力引导回忆------分三三、重力1.重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方向—。
3. ——重力的作用点规则物体——。
4.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
5.公式: g= 。
回顾实验:规则物体重心位置重力方向回顾实验: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画力的示意图例题解析:一辆汽车的质量是20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练: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反馈练习3思考回答思考练习小结:检测:力、弹力、重力思考回答练习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
1.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2.教学过程:
-展示运动员举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所用的力,提问:“这位运动员为什么要用两个力才能举起杠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拉弓射箭的例子同理,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核心概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抛掷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拉扯弹簧时,弹簧为什么能伸长?(2)为什么抛掷物体时,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A. 拉伸弹簧B. 压缩弹簧C. 拉扯绳子D. 推动小车答案:A、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遵循相似三角形定则。
5.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作用效果及合成与分解。
2. 熟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惯性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梳理:复习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略。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滑动,请分析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
答案: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设计
《力》复习一、复习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二、复习重点: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复习内容: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力的平衡、动力学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拓展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摩擦力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重力、弹力、浮力等力的计算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力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针对学生在力的计算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复习【复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 =mg 计算重力。
【知识概要】⎧⎧单位:N⎪1.力⎪作用效果:①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②使物体发生形变⎪⎨三要素: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他外力及形变程度来决定力⎨ 2.弹力⎨方向:总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应用:弹簧测力计⎨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 =mg (g =9.8 N/kg )⎪⎪⎪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3.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力的应用:铅垂线、水平仪⎩⎩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复习进程】第一部分:力1.力的定义(1)问题引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物理角度解释。
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2)举例子,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熟悉生活中力的表现形式,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运动状态的改变是什么?3.力的三要素问题: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相互作用力(1)通过生活情景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举例子,理解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3)知道力不可能单独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会是受力物体。
第二部分:弹力1.弹性2.弹力的产生(1)问题: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定义)(2)举例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复习课)
讲授新课新
授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把空白补充完整。
1、什么是力,他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 的,举例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5、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6、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7、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改变、 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 作用。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 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
3、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C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
6、一质量为0.2kg 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N,方向总是 。
(g 取10N/kg )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
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
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
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是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乙图是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丙图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
变
(D)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1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
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4.2 N B.3.8 N C.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小学生单手举起卡车 B.黄河水照样奔流不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抛出去的石头会落回地面
1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19、图10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画出吊
灯受力的示意图。
20、画出足球被踢出后,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忽略空气
阻力)
24、(1)如图11(b)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N,它的1大格表示
__________N,每1小格表示___________N。
经过调零后测量,从图中指针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_刻线位置。
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
(3)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力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超过这个值。
25、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其中规律,并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加以表达:
(2)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了弹簧测力计,那么这个弹簧测力计称量的有效范围是:-
_______,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L,其中的k=_______.
26、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
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该弹簧原长是 cm,若用该弹簧
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4)小李作出了下图5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小
结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