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 荷 包

合集下载

《绣荷包》艺术特征探析——以江苏民歌《绣荷包》为例

《绣荷包》艺术特征探析——以江苏民歌《绣荷包》为例
5 o / 音乐教弯与 包[ i f 4 / 2 0 1 9 + 7 ”的句式 ,即 “ 第一绣 ,妹要绣 ,要绣要挑天上 明星月 ,二绣平地造仙桥” 。这种句式长短相间 ,错落有致 ,虽然不规 整对称却也富有层 次变化 ,具备 了很强动力性 和韵律感 。加 上歌 曲中 使 用的叠 字衬词 ,既让歌词显得生动 活泼 ,避免 了呆板 和单调 ,也使 歌曲的旋律得 以扩展和延伸 。
《 绣 荷 包 》 艺 术 特 征 探 析
— —
以江苏民歌《 绣荷包》 为例
口 刘 大坚
民歌是中华 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 直接 、最真切 的反映。中国素以 “ 礼乐之邦”著称于世 ,民间音乐数量 繁多 、浩如烟海 ,其 中优秀的民歌不计其数。 《 绣荷包》就是一首全国 人 民都十分喜爱的 民间小调 ,在陕西 、山西 、云南 、山东 、湖北 、江 苏 、内蒙 、宁夏 、广东、河北 、四川 、河南 、 浙江等省份广为流传 。歌 词 内容丰富,多采用叙事手法 ,同名异曲 , 各具特色 ,有上百种版本。 《 绣荷包》 的基本形式 在 我国汉族 的广 大地区 ,流传着不同风格的 ( ( 绣荷包》 曲调 ,它 的基本形式是一种以爱情 为主要题 材的歌曲 ,旧时女子借 “ 荷 包”为 传递爱情 的信物 ,将情感寄托其 中,以表达对心上人矢志不渝 的爱情。 除此之外 ,也有表达对 自然景物和生活 的赞美 ,或吟颂历史人 物 ,或 叙述历史故事 ,演 唱的题材 内容 丰富多样 ,歌 曲的容量 很大 ,少的有 三 、五段 ,多则几十段 。但无论 唱什么内容 ,都 离不开 “ 绣荷 包”这
流传在云南弥渡地区的 循 荷包》是一首花灯调 ,在各种民俗节 日 里 经常演唱,旋律悠扬动听,切分音的多次运用及富于变化的节奏 , 使音乐 很有动感 ,与花灯载歌载舞的表演配合协调谐和 , 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四川宜宾地区传唱的 《 绣荷包》 , 抒情优美的旋律配合上活泼跳跃 的节奏 ,将少女对小情 郎的热恋之情 表现得 十分生动贴切 ,独特的衬 词衬腔使歌曲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陕北 《 绣荷包》 则表达 出了悲苦忧愁的情调。总的来说 , 《 绣花 包》 多是表达青年男女之间欢快愉悦的爱情 生活 ,但也 因爱情的境遇 不同而有 了风格上的变化 ,这首 《 绣荷包》 就通过低沉下行的旋律进 行 、缓慢简单 的节奏变化表现 出 “ 姑娘 回绣房 ,两 眼泪汪汪 ,我的那 情哥你几时才回来”的悲苦凄凉心情。 以上介绍的山西 、湖北 、云南 、四川 、陕北的 荷包》,只是在 全 国广为流传 的难 以数计的 《 绣荷包》 中的较具代表性 的几首 。据考 察在全 国各省几乎 每个 县甚至每个乡镇都有 《 绣荷包》 的不 同变体 。 各地 花包》 音乐风格 的不 同,正表明是 民间音乐所具有的乡土性 特征所带来的变化 ,即所谓 “ 十里不同音” 。同时 由于不 同的民歌手在 演 唱时善于根据各地方言土语及风土人情 、审美 习惯等作一些 即兴发 挥 ,使得 《 绣荷包》 千姿百态 、 美不胜收。 三、江苏民歌 《 缩 孳 荷包》的艺术特色 在众多不 同风格 的 《 绣荷包》 中 ,江苏 的 《 绣荷包》旋律优美动 听 ,情感真切动人 ,是其 中颇具 特色的一首。江苏属于江南色 彩区 ,

浅谈各地绣荷包的演唱风格及技巧

浅谈各地绣荷包的演唱风格及技巧

浅谈各地绣荷包的演唱风格及技巧1 绪论“绣荷包”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绣制的荷包往往是女子送给心上人的爱情信物。

在缝制的过程中,少女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浓厚的情意都寄托其中,并伴随着这些美好的愿望吟唱,歌词多为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刻画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内心活动,日长天久就形成了这种流行于全国各地的《绣荷包》民间小调。

目前,就笔者了解到有关民歌“绣荷包”的研究主要有三类:一是对“绣荷包”历史渊源及文献的研究。

在学术界专家们普遍认为“绣荷包”在明清时代就甚为流行,并对当时文献中有关记载《绣荷包》的历史、音乐特征作了介绍。

二是对民歌《绣荷包》作品的具体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地区《绣荷包》的演唱与唱腔风格分析;从中发现并总结它们的共同音乐特征。

三是从思想与审美艺术角度来对民歌《绣荷包》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审美启示和艺术价值。

2 文献综述2.1民歌《绣荷包》的历史荷包的前身叫“荷囊”,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唐宋,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带荷囊的习俗。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就有佩带荷囊的吐蕃使者形象。

最早的《绣荷包》运用了中国早期五声商调式,旋律中带有委婉的装饰性倚音,形象地衬托出女性的柔美。

在全国各地派生演化的结构大多数为一段体,内容短小精悍,简单易唱。

目前有关“绣荷包”的最早记载时间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由天津三和堂曲师颜有德编辑成曲,王廷绍点订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中记载有《绣荷包》。

但只有歌词而无曲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歌词前缀有“秦吹腔花柳歌”字样。

“湖广腔”的记载见于嘉庆九年(1804), —本名为《白雪遗音》的著作中有写到“绣荷包”,并在“绣荷包”后标注了“湖广腔”的字样。

作者是山东历城人华广生,同样只有歌词而无曲谱。

据今最早的有关《绣荷包》带曲谱的记载是道光年间(1837),收录于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这首《绣荷包》是由当时的萧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

它的歌词与《白雪遗音》中的《绣荷包》完全相同,同样歌名后亦标有“湖广腔”的字样。

两首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比较

两首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比较
在装饰音上:两者的相同点为都采用装饰音,且都已三度为 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装饰音多用在句中,而后者的装饰音句 中句尾都有运用,且句中一般以下行三度装饰为主,而句尾运用下 行二度装饰。
在风格上:前者抒情、优美,而后者委婉、悲怨,这些主要是 由于旋律的构成、装饰音等的运用不同,造成的风格上的不同。
在调式调性上:山东苍山《绣荷包》运用山东民歌典型的徵调 式,且为bB徵调式,而山东黄县《绣荷包》为F羽调式。
在衬词、衬句上:前者衬句的旋律呈上行走向,且跨度较大, 运用比较自由,衬词主要以句间衬词为主。后者主要是句尾衬词和 句间衬词为主,两者在衬词使用位置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作品的不 同风格。其次两者在衬词、衬句上受影响的题材不同,前者主要是 吸收了当地盛行的柳琴戏的一些特点,比如富有特色的拖腔和衬词 “得儿”、“咿”等。后者主要受“海洋号子”以及京剧中的“西皮 腔”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衬句的使用上,如“哎嗨呦”是号子中 常见的衬词。
◎ 民族音乐学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3期 何 颖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山东民歌即在山东地区出现,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口头传唱逐发展起来的。据统计,我国汉族 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又独具特色。本 文以山东地区流传最广的两首《绣荷包》为例,针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分析,比较两首作品风格的异同,进一步 阐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出现并流传的同名小调,它们之间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绣荷包;音乐分析;风格异同
不同,但是二者在结构的组成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该 部分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比较曲子的异同:
在结构上:两首作品的整体结构相同,都是由两个乐段构成,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反复。但是两首作品在乐段的组成上不同, 苍山的《绣荷包》是每一乐段是由五个乐句构成,而黄县的《绣荷 包》每一乐段由三个乐句加上两小节得衬腔以及重尾音构成。

川南民歌《绣荷包》歌词释义——兼及《白雪遗音·绣荷包(湖广调)》

川南民歌《绣荷包》歌词释义——兼及《白雪遗音·绣荷包(湖广调)》

○二论包》《花荷包》等23首,总计56首。

这些民歌的内川南民歌《绣荷包》——兼及《白雪遗音·绣荷包(湖广调)》二一年·第三期语说文包》湖广调)》万光治四川民歌《绣荷包》二胡曲谱二○二一年·第三期论语说文22包》,大都采用《集成》本的歌词,唯衬词“墨”唱作“妹”。

2007年6月,我与采风同仁在泸州市纳溪区听陈开才唱《绣荷包》[4],曲调和衬词衬句一如《集成》本,唯“金刚”之“金”有时仿佛唱为“青”,歌词则属另一版本。

半个多月后,我们在川南筠连县听当地86岁老人郝崇香唱《小绣荷包》:“正月荷包(嘛心拉肝心拉肝)才起头(啊嫩悠悠哦姐姐)”[5],词曲与《集成》本大同小异,唯衬词衬句不同。

川南《绣荷包》词曲的多样性,是民歌传播史上的常见现象。

最近为“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遴选曲目,与作曲家讨论对入选民歌的理解,我才注意到从民俗与方言的角度,川南《绣荷包》的歌词尚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这些研究对于演绎四川民歌《绣荷包》,应有重要的作用。

一、“咕儿嘎”与“鼓二更”2015年,我在整理、校对《四川民歌采风录》的词谱时,发现遂宁市大英县翟世贵将詹亚琴、陈开才《绣荷包》的“咕儿嘎”唱为“鼓儿更”[6],虽然仅有两字之差,却令我忽有所悟!我在综合考虑川南《绣荷包》的歌词内容之后,认为将“鼓儿更”改录为“鼓二更”,更符合当时的情景。

古代而至近代,无论宫廷、兵营、寺院、民间,皆以沙漏记时,以钟鼓、铜锣、梆子声报时。

其制度为:每夜五更,每两小时一更,如戌时一更,7至9点;亥时二更,9至11点,余类推,古代因有“更漏”之谓。

唯因场所与条件不同,打更报时,宫廷、兵营、寺院用钟鼓,民间用铜锣、梆子。

至上世纪50年代初,打更报时在中国依然盛行。

如我所居住的成都少城,街上打更用的是铜锣;敲锣报时的更夫谓之“打更匠”。

尽管成都在当时算得上是中国西部的较大城市,但民众基本无夜生活。

晚上9点以后,街上行人稀少;10点之后,已是深夜;至于乡镇与村落,更是路断人稀。

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探究

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探究
上绣星辰(啊)共(啊就)日(得儿)月(拉哈伊) 下绣(上就)凉船水把上儿漂
黄莺(呢)站树梢儿(呢) (哎咳哎咳哟)黄莺呢站树梢儿(呢)
小小荷包(啊)绣(呀就)完(得儿)了(拉哈伊) 扬州的(那)穗子儿绿把丝儿绦 再用那红纸儿包(呢) (哎咳哎咳哟)送给那郎瞧瞧(呢) 这首民歌朴素自然,画面感强,仿佛看到一个羞涩 少女含笑绣荷包,手拿针线绣着星辰日月和树梢黄莺, 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相思。最后一句点名主旨,“送给那 郎瞧瞧”直抒胸臆,原来绣荷包意在送情郎,字字关情。 歌曲中苍山地方语言运用较多,地域性特点突出,表现 出了山东女子含蓄、朴实的性格。 二、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 民歌往往曲美情深,结构严谨,艺术价值较高,演 唱过程中可以让人品味、供人欣赏并给人以美感享受。 苍山民歌《绣荷包》在山东地区极具民族音乐特色,了 解其艺术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一)曲式艺术特点 苍山民歌《绣荷包》这首歌曲为三句体,属于单乐段, 是曲式结构中的最小结构单位,能表达最基本的、完整 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4]。第一句“绣(呀就)荷(得儿) 包(拉哈伊)”是第二句“钢针儿轻上描儿描”的变化 重复(头尾相同,中间变化),艺术形式较为简单,调 式是以 sol、dol、re 为主的六声音阶宫调式歌曲,在
结语 总之,民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苍山民 歌《绣荷包》的形成、发展和流传历史悠久,流传十分 广泛。整首歌曲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它的情感含量很 高,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还有着较高的艺术 价值。在了解《绣荷包》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应意识到 传承和保护民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开展以“以歌言 志,以歌传情”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新民歌形式丰富群 众文化生活,提高苍山民歌的普及率和认知度,帮助传 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苍山民歌《绣荷包》的传承发展, 可以促进传统民歌的现代化发展。■

曲牌【绣荷包】流变研究

曲牌【绣荷包】流变研究

0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谱例1歌词记载及曲调记载,均认为在明清时期便已流传甚广。

(二)【绣荷包】之共性音乐特征研究关于共性音乐特征的研究中,学者们是以部分地区《绣荷包》曲谱为样本,对音乐要素上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找到共同特征,进而阐释“绣荷包”家族在音乐上存在的内在联系。

刘正维先生在《令人惊叹的共同音乐特征—鸟瞰民歌“绣荷包”》一文中,曾对【绣荷包】共同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作者通过对歌词、曲式、主干音等分析总结,将“绣荷包”从音乐特征上分为两类——主流类与地方类。

主流类【绣荷包】传唱广泛,为人们所熟知,存在着多种共性的特征,并且这一类的“绣荷包”与《小慧集》中的“湖广腔”《绣荷包》有着亲缘关系。

地方类则是当地其他曲调发展而来的,具有独特音乐特征的一类,如采用“龙船调”进行演唱的湖北西南部的《绣荷包》,这一类通常都在本地传唱,因此流传并不广泛。

广西艺术学院的马卓周也曾就《绣荷包》小调的共性音乐形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虽然“绣荷包调”在歌词文本上有着相同的诉说内容,其曲调方面和演唱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对音乐的诠释也都是不同的。

因此对于声乐曲牌【绣荷包】的共性特征分析中,更多得是从歌词内容方面相似度更高,流传到各地随着时间的发展、与风土人情融合,在旋律、调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影响最大、流传范围最广的应是与母体【绣荷包】曲调相关的主流类【绣荷包】。

二、声乐曲牌【绣荷包】与器乐曲牌【南绣荷包】音乐形态之比较在我国传统的曲牌音乐中,有声乐曲牌和器乐曲牌两种形式,各自呈现独立的音乐形态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吸收借鉴,相互移植运用,其中在声乐曲牌移植成器乐曲牌并生成曲牌变体音乐的结构时,有两种形态的变体移植改编:1、在保持声乐曲牌中的主题、特性音调、调式、音阶、旋律等特点,除了不伴随歌唱的音乐结构上一般不作大的扩充或压缩改变,但是在乐曲曲牌中对于音乐结构做出加花式或隐去高低移动器乐化的变异,从而发挥演奏乐器的性能特点。

中国同宗民歌《绣荷包》风格比较研究

中国同宗民歌《绣荷包》风格比较研究

把 少女 既想 急 切 得 到 爱 意 , 心 理 却 是 害 羞 的情 绪 但
表 达 得 很 恰 当 , 妙 惟 肖地 刻 画 了 少 女 细 致 、 杂 惟 复
的 内心 活动 。 四川 处 于 我 国西 南地 区 , 温 带 和 亚 属
热 带 , 林 茂 密 , 量充 足 , 季 长 青 , 于 自然 条 森 雨 四 由 件 比较 优 越 , 音 乐 活 泼 、 皮 、 趣 , 有 四川 小 使 俏 风 具 调 歌 曲 中普 遍 的音 调 个 性 。全 曲 由 上 下 句 构 成 , 上
下 面 笔 者试 从 具 有 南 北 风格 显 著 特 点 的 6首 《 荷 绣 包》 的分 析 中 , 探 讨 各 地 的 《 荷 包 》 变 化 万 千 来 绣 既
又 同 出 一辙 ,既 千 姿 百 态 又保 留旋 律 大 体 相 似 , 仔 细 体 味起 来 , 实 弓1 人 胜 。 确 人
成 , 主 、 属 音 之 间 连 续 跳 进 , 有 特 色 , 一 开 从 下 富 从
圆满 的结 束 。音 乐特 征 是 : 、 调 式 居 多 , 序 节 徵 宫 音
基 本 是 五 声 正 音 的级 进 型 旋 律 ,旋 律 以级 进 为 主 , 大二 和 小 三 度 的 上下 进 行 , 以及 装 饰 音 的 运 用 奠 定 了 流畅 、 自然 、 和 、 平 圆润 的吴 地 民歌 旋 律 风 格 。总 体 旋 律 抒情 优 美 , 耳 动 听 , 有 江南 水 乡 的风 韵 。 悦 具
艺术 探索
均 有 自己 的特 色 , 值得 我 们 好 好 学 习 , 入 地 研 究 。 深
句 四 小节 , 曲调 结 构 中起 着 “ 、 ” 在 启 承 的作 用 。刚吐 出半 句 就 被 稍 轻 的 、 伏 较 小 的 衬 腔 打 断 了 , 发 、 起 引 陈 述 了音 乐 主 题 。下 句 也 是小 节 , 曲 调 的 “ 、 ” 是 转 合 功能 , 呼应 住 上 句 , 贯穿 了旋 律 主题 一 半 伸 、 半 收 一 的叙 事手 法 之 中。内容 和 曲调扣 住 了主 题 的人 物 形 象 , 握 住 了 结构 的严 谨 性 。 把

四首《绣荷包》艺术特点异同简析

四首《绣荷包》艺术特点异同简析

的结 构 、 调 式 、旋 律 分 析
由 于 地 理 环 境 ,文 化 形 态 , 民
俗 风情 的不 同,几 首 《 荷包 》之 绣 待放 的荷 花 ,内装 针 线、香 料和 姑 间 的差 异 显 而 易见 。 娘 家较小 饰 物等 的刺 绣针 线包 ,久 而久 之 ,未婚 女 子把 它作 为 向心 爱


四首 不 同地域 《 荷 包 》 绣
组 成 重 复 性 复 乐段 , “ 一 个 规 整 是 的启 、承 、 转 、合 的 四句 型 乐段 ” , 上 句 是 四 小 节 , 在 曲调 结 构 中 起 着 “ 、承 ” 的作 用 。下 句 是 五 小 节 , 启 是 曲调 的 “ 、 合 ” 功 能 , 与 上 句 转
的单 乐段。在 第 一句 中加 上 了许 多 具 有地 方语 言 习惯 的衬 词 ,使旋 律
听 起 来 也 更 加 的 婉 转 。 而 第 二 句 与
们情 感和审美最真挚 的反映和标 志。 的 完 整 ,形 成 了 “ bb 8bb a ’ ’”
情性。 山西 的 《 绣荷 包 》是 由 四个
( ) 构 分 析 一 结
呼应。 整首 曲子 基本 上是 每唱 半句 就 插入 一 个短 小 的衬句 ,因而 四个
乐 句 也 就 变 成 了 八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乐
云南 的 《 绣荷 包 》是 由六个 乐
之人传 递 爱情 的信 物 ,她 们在 绣 制 句 组 成 的 单 乐 段 三 句 头 的 小 调 ,歌 这种精 致 工艺 品时 把对 美好 生活 的 词是上下两句 , 结构十分灵巧 , 精致。 瞳憬 , 对 情 人 的 思 念 ,对 自然 景 物 从 整 体 看 , 曲有 两 段 , 全 共十 -/ 节 , J \

各地的绣荷包

各地的绣荷包

各地的绣荷包
1、绣荷包(山东苍山)
姐儿房中绣荷包,手拿钢针描上描,显显你手段高。

上绣星辰共日月,下绣凉船水上漂,黄莺你站树梢。

小小荷包绣完了,扬州穗子绿丝抽,再用那红纸包,送给那郎瞧瞧。

2、绣荷包(云南弥渡)
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妹绣荷包挂在郎腰。

小是小亲哥等是等着,不等情妹要等那一个。

荷包绣给小哥戴,妹绣荷包有来由。

哥戴荷包街前走,妹有心来要哥求。

3、绣荷包(河北民歌)
一绣一只船宿在江海岸,姜太公钓鱼文王来拉牵。

二绣张天师身穿八卦衣,两位仙家摆呀摆酒席。

三绣老曹操张飞也来到,大叫那一声喊断当阳桥。

四绣张国老骑驴过京桥,四大名山往呀往上恕? 五绣杨五郎绣在五台山,贪生怕死出家当和尚。

六绣热难当绣在西场上,手拿纸扇扇风又扇凉。

4、绣荷包(内蒙古通辽)
小姐回绣房两眼泪汪汪,手拿着钥匙开呀开柜箱。

打开针线包绒线全用光,手拿着绒线包无呀无主张。

东街到西街招呼货郎来,左挑挑右看看她把针线买。

丈夫常在外月月不回来,捎书又带信要个荷包戴。

荷包五色线鸳鸯把水溅,一针针一线线绣上姐心愿。

5、绣荷包(陕西民歌)
白秉权编曲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春风摆动杨柳稍。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带信要一个荷包袋。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郎呀你去猜,我的情郎哥。

二绣穿子莲,三绣凤阳花,一对对牡丹绣两旁。

四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我的情郎哥。

荷包绣成了,捎给我情郎哥戴,情郎哥你要早回来。

学习《绣荷包》实训报告

学习《绣荷包》实训报告

学习《绣荷包》实训报告实训内容:绣荷包(云南民歌)是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泥土的歌(二)的内容,本节课的课型是唱歌课。

本节内容的学习价值在于通过聆听与学唱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以及培养学生对我云南民族音乐的热爱,充分开发民族音乐的魅力。

其内容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学唱表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认识,延续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不同地域同名民歌的对比活动中认识荷包的表达意义。

实训体会:《绣荷包》,这首需要深情地、优美地来演唱,速度稍慢,共有三段歌词,第二段歌词结尾处有反复记号。

演唱过程中全曲要声情气并重,这也是歌唱的基础,演唱传统民间小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所谓戏曲中的“字正腔圆”也可以用在民歌中,即演唱中吐字清晰标准,发音位置正确,例如歌词中的前两句“姐儿房中(啊)绣(呀就)荷(得儿)包啦依,手拿着(那)钢针轻上描儿描”,“锈”字发"xiu”,它的字头要唱出来以后过渡到字腹,保持在开口音,“xiu”过度后发“o”音,“描”字发“miao”, “miao”过度后发“ao"音,这样可以做到字正腔圆,不仅字头明亮清楚,而且字腹饱满字尾经,这两句演唱时注意咬字,把女子坐在房里,手持针儿细致的神态和内心活动表现出来。

演唱到“显显你手段高(呢),哎哎哟”的时候,“显显”后面需要换气,演唱时应该经声有弹性,换气短促自然在“哎哎哟”的“哟”字拖音处理,“re”音上有波音记号,演唱时应唱成“re mire”,这种演唱技巧的使用体现出婉转的“小弯儿”,使音乐更加生趣盎然。

除了记号的使用,曲子里还反复加入儿化音,为歌曲加添一种欣汴、怡悦之感,其实不然,所谓的儿化音就是方言的习惯用语,使用现象也是习空见惯,其中“得儿”独具其他地区没有的特色,就是融进了“拉魂腔”,也就是用到了著名的柳琴戏里面常用的技巧,在演唱时不需要急于放大声音,仅需轻声即可,把轻柔而婉折的声音抒发出来,打“得儿”时舌头贴上颚,自然松弛的唱出,这样使演唱更具表现力和独特性。

《绣荷包》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比较

《绣荷包》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比较

走进社 区, 开展一系列 的实践体验活动。 如开展的游公园、
参观科技馆、 寻孝之旅……这些活动都充分重视学生的体 验, 让学生感受了生活 的美好 , 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用 , 在学生中推行“ 1 本好书, 10本好书” 捐 O 看 0 活动 , 要
求各班结合学生实际, 选择学生的必读、 选读、 必背书 目, 制 定班级读书计划 , 并上墙公布 学生阅读的状况 。 2 展现精彩 , . 彰显个性。 精彩你我 , “ 精彩校园” 师生个 性特 长展示活动 已经成为我校展示办学特色 、 展示学生个 性的品牌 。每一届“ 精彩你我, 精彩校 园” 师生个性特长展
不仅使重复句富有变化, 避免了呆板单调, 而且还加强了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首 不 同 地域 《 荷 包》 绣
束句的语气 。
3语言特点 . 鲁南 临沂地区的口头语 “ 得儿依 、 等在《 昵” 绣荷包》 中 的运用, 起到了一种过渡和衔接的作用 。再如 , 儿化音 , 也 是 山东地方语言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曲中的“ 歌 得儿” “ 上儿” 这种小辙的巧妙运用, 当地表现了一种甜美 、 恰 喜 悦、 舒畅、 甘甜 、 活泼的情绪与格调 。

这首《 绣荷包》 的旋律进行 曲折, 形态多样, 是一首五度 以内跳进 的旋律, 是以三度小跳为主的六声音阶。 旋律 中,
绝大部分是各种音程结合交替 出现, 以小三度跳进及级进 解决为主 , 穿插 四度 、 五度 、 七度, 显得旋律流畅通顺 , 优美
动听。从歌 曲的衬句特点来看 ,绣荷包》 《 中小衬句的运用
( ) 二 云南 弥 度 《 荷 包 》 绣
( 山东苍 山《 一) 绣荷包》 1 曲式特点 . 这首《 绣荷包》 属于单乐段 的一上二下 的三旬式曲体 , 这也是 山东民歌 中较常见 的一种结构形式。 了配合旋律 为 的婉转特征, 在中间加了很多富有地方语言习惯的衬词, 使 旋律变化重复时能起 到一种强调词曲的作用, 变化重复中 用 了缩减前半句的手法, 而改用衬词, 来达到前后乐旬都有 衬词 的这一种呼应感, 同时保持 了曲体结构的平衡 、 统一 、 完整性。 这首《 绣荷包》 是一首以sld l e o、o、 为主 的六声音阶宫 r 调式歌 曲, 在五声音阶 中加入了变宫音。“ 山东 民歌中, 在

鲁南民歌《绣荷包》的地方特色

鲁南民歌《绣荷包》的地方特色

民 间 常 说 的 “ 句 半 ”这 种 歌词 结 构 在 歌 曲 创 作 中 很 少 见 , 两 . 但 在 鲁南 地 区却 较 为 常 见 。这 首 歌 词 很 形 象 地 描 述 了 姑娘 穿 针 引线 精 心绣 荷 包 的情 景 。
2深 切 思念 的爱 情 表 达 。 . 歌 词 以 “ 一 到 十 五 , 五 的 月 儿 高 , 风 摆 动 杨 呀 杨 柳 初 十 春
咳呦) ( ) 柳梢( 杨 是 杨 满得 儿 咿 咳 呦 ) 。
小 郎 跑 在 外 , 月 不 回来 , 书 ( 个 ) 信 ( 得 儿 咿 咳 月 捎 那 传 呀 呦) 要个 荷 包 带( 得 儿 咿 咳 呦 ) 满 。 打 开 描 金 柜 , 出花 线 来 , 拿 ( ) 针 ( 取 手 那 钢 呀得 儿 咿 咳呦 )
菏 包 绣 开 了( 得 儿 咿 咳呦 ) 满

3每 个 乐 句 都 由一 系 列 密 集 的 链 式 音 型 构 成 , 饰 青 I . 装 下行呈小波浪起 伏 , 高低 音 区 错 落 有 致 , 腻 折 , 旋 律 更 细 使 接 近 口语 化 , 强 了 曲 调 的 叙 述 性 , 分 表 现 了 少 女 的 1 心 加 充 人 】
梢 ” 序 , 现 了 少 女 怀 春 、 盼 亲人 的 那 种 心 态 , 中所 隐含 为 表 期 其 的 就 是 月 圆 月缺 、 急 漫 长 的等 待 过 程 。 在 封 建 社得撇 下 家 人 , 家 出外 谋 男 离 生 。每 当怀 念 恋 人 时 ,往 往 便 会 捎 信 回家 要 情 妹 妹 为他 绣 荷 包 ,借 以得 到一 点安 慰 ,而 姑 娘 们 则 把 思 念 之 情 绣 到 荷 包 之 上 . 绣 边 唱 . 达 对 情 郎 的思 念 之 情 , 言朴 实 动 人 。 山 的 边 表 语 苍 另 一 首 《 荷 包 》 是 这 一 类 的代 表 。 绣 就 绣 荷 包 ( 山 民歌 之 二 ) 苍 初 一到十五 , 五 的月儿高 , 风 ( 个 ) 动 ( 得儿 咿 十 春 那 摆 呀

试论《绣荷包》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比较

试论《绣荷包》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比较
试 论 《 荷 包 》 艺术 特 点 及 风 格 比较 绣 的
徐 秉 一
( 浙江省 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0 J 文献标识码 : A
浙江 台州 3 7 0 ) 1 0 0 文章编号:0 8 9 5 (0 20 — 0 9 0 1 0 — 2 X 2 1 )5 0 2 — 2
歌 得 这 荷 包 是 我 国 民 间传 统 的 手 工 艺 品 , 计 玲 珑 . 绣 精 美 。 常 方 语 言 的 一个 较 为 突 出 的特 点 . 曲 中的 “ 儿 上 儿 ” 种 小 辙 设 刺 常 被 昔 日农 村 青 年 男 女 作 为 传 递 爱 情 的信 物 。 我 国 很 多 地 区 的 的巧 妙 运 用 , 当地 表 现 了 一种 甜 美 、 恰 喜悦 、 畅 、 甜 、 泼 的 情 舒 甘 活
间音 乐 文 化 相 应 也 十 分 发 达 山东 最 流 传 的一 些 民歌 . 大部 分 绝 都 在 小 调 中 . 些 不 同题 材 不 同 风格 的 小 调 数 量 很 大 , 占整 个 这 约
云 南 的 《 荷 包 》 律 由于 受 到 江南 民歌 的影 响 , 律 的 发展 绣 旋 旋 以级 进 为 主 . 在 音 域 不 宽 的 四度 内平 稳 环 绕 . 尔 的 四度 音 程 多 偶
现 出 各 自的风 格 色 彩 经 过 广 大 人 民群 众 在传 唱 中相 互 吸 纳 、 相 属 于 云 南 花灯 中 的一 首 互 感 染 . 过 艺 术 家 们 的不 断 加 工 、 炼 , 绣 荷 包 》 过 漫 长 的 经 提 《 经 演 变 、 华 过 程 中 日臻 完 美 , 成 不 同地 区 的不 同 艺 术 风 格 。本 升 形 文 便 选 取 了 山 东 苍 山 、 南 弥 度 的两 首 《 荷 包 》 谈 谈 其 各 自 云 绣 来

中国传统服饰 绣荷包全书内容

中国传统服饰 绣荷包全书内容

中国传统服饰绣荷包全书内容中国传统服饰绣荷包全书第一章:引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人口,这里繁荣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民族特色赋予了中国传统服饰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的历代,人们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身份和美感。

而绣荷包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二章:绣荷包的历史起源绣荷包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迷人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起源于古代中国。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皮革或布制的荷包来存储和携带物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绣荷包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品,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品。

第三章:荷包的制作工艺绣荷包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

首先,选择优质的绸缎、丝绸或棉布作为底布。

然后,需要进行切割、缝纫、刺绣等工序,以完成一个精美的荷包。

绣荷包的刺绣工艺包括平绣、金鸡、苏绣、齐绣等,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艺要求。

最后,荷包上会添加一些亮片、珠子等装饰品,以增加其美观度和质感。

第四章:绣荷包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绣荷包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品。

在中国文化中,荷花象征纯洁、高雅和孤高,而荷叶象征生命和吉祥。

因此,荷包被赋予了幸福、好运和福气的寓意。

无论是作为送礼品或佩戴品,绣荷包都是一种独特的选择。

第五章:绣荷包的种类和使用场合绣荷包的种类繁多,包括钱包、手机包、化妆品包等等。

每种荷包都具有不同的样式、尺寸和用途。

绣荷包也经常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婚礼、生日、节日等,作为一种送礼的好选择。

此外,绣荷包也是一种时尚潮流的代表,经常出现在时装表演和时尚杂志中。

第六章:绣荷包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绣荷包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现代绣荷包不仅注重外观的美感,还更加注重实用性。

许多设计师将绣荷包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时尚、个性化的款式。

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绣荷包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七章:绣荷包的保养和收藏绣荷包是一种非常精美和脆弱的艺术品,需要妥善保养。

浅谈晋、鲁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音乐风格

浅谈晋、鲁两省汉族民歌《绣荷包》的音乐风格
广 。然而 , 在民歌流传的过程中 , 由于受到 不同地域 、 不同 民 族风俗 习惯 的影响 与同化 , 各地流传 的《 绣 荷包》 虽然 同名 , 但其音乐风格却是异 彩纷呈 , 具有 很强 的地域 特色 。与 《 绣
载: “ 太 平景 象地天交 , 落拓狂生任笑嘲 。 到处歌声声 不绝 . 满 街齐唱《 绣荷包》 ” 。嘉庆二 十三年 ( 1 8 1 8 ) 捧花生之 《 西舫余 谈》 载: “ 《 绣荷包 》 新调, 不知 始于谁 氏? 画舫 青楼 , 一时 争
当代 音 乐 2 0 1 5年 1 0月 号
M oDERN M US I C
浅谈晋 、 鲁 两省汉族 民歌《 绣荷包》 的 音 乐 风 格
邢 晓萌
[ 摘

要] 据统计 , 在我 国汉族各地 区大约流传有近 百首《 绣荷 包》同名 小调 , 在如 此庞 大的体 系中, 每
首《 绣荷 包》 的 艺术风格却各具特 色。本 文在 阐述《 绣荷 包》 的历 史渊源后 , 以晋 、 鲁 两省 具有代 表性 的
尚。继则 坊市妇稚亦 能之 , 甚或担夫负贩 , 皆能之 : 且卑 院中
荷包》 情况相同的民歌小调 还有 《 茉莉 花》 、 《 孟姜女 》 、 《 走西
口》、 《 对花 》 等。

人, 籍 以沿 门觅食 , 亦元不 能之 , 声音感 人 , 至于此 极 。 ” 清 人 张林西《 闲录续编》 载: “ 《 绣荷包 》 一曲, 盛于嘉庆 初年 , 无 论
感绣入一针 一 线里 , 久而久 之发 展成 一 首首 民间小 调——


《 绣荷包》 的历史发展概述
( 一) 《 绣荷包 》 的广泛流传
据史料考证 , 嘉 庆十八 年 ( 1 8 1 3) 的刻 本《 都 门竹枝 词》

试论中国民歌——《绣荷包》的审美情态

试论中国民歌——《绣荷包》的审美情态

乐旋 律 美 的 普 遍 性 。 这 是 一 首 刻 画 少 女 思 念 情 人 . 亲 自绣 荷 包 送 情 人 时 内心 活 动 的歌 曲 。
四川 I的 《 荷 包 》 音 乐 同 样 也 很 有 特 色 , 五 声 性 级 进 绣 为 主 的 旋 律 结 合 四 度 、 五 度 跳 进 甚 至 六 度 大 跳 的 旋 法 , 音
山东 苍 山 《 荷包 》 绣
” 辰 共 日 月 , 黄 莺 站 树 梢 … … 这 是 歌 曲 中 的 两 句 星 歌 词 寓 意 于 景 .借 物 抒 怀 , 构 思 巧 妙 ,意 义 深 长 ,感 情 表 达 的 十 分 含 蓄 、 隐 晦 。 可 见 ,歌 词 中 的 形 象 特 征 并 不 是 语 义 直 接 提 供 的 ,它 是借 助 比喻 和 描 绘 才 能 显 现 。
价 值。
关键 词 : 民歌 小调 绣 荷 包 审美情 态
任 何 国 家 民 族 都 有 自 己 丰 富 的 民 歌 . 中 国 民 歌 同 世 界 各 国 民 歌 一 样 是 人 民在 长 期 的 生 产 劳 动 和 实 践 中 . 为 表 达 情 意 而 口 头 创 作 的 , 经 过 相 当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流 传 演 变 而 逐 渐 形 成 的 一 种 歌 曲 形 式 。 它 不 仅 语 言 朴 实 生 动 , 曲调 清 新 流 畅 , 更 重 要 的 是 , 它 能 够 真 切 的 表 达 着 人 民 的 思 想 感 情 ,并 有 着 强 烈 的地 方特 质 和 时代 的 精 神 风 貌 。 I t 3时 “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但 是 闺 教 却 是 万 万 不 可 少 女 的 ,这 集 中 体 现 于 “ 红 ” 一 端 。 女 红 包 括 刺 绣 和 裁 衣 , 女 而 刺 绣 中 的 一 种 绣 荷 包 , 它 不 仅 可 以 作 为 衡 量 女 子 心 灵 手 巧 乃 至 贤 惠 持 家 与 否 的 标 准 , 更 寄 托 了 一 种 对 新 生 活 的 向

山西与云南两地《绣荷包》的比较研究

山西与云南两地《绣荷包》的比较研究
的《 荷 包 》,它 们 都 有 各 自的 特 点 与 风 格 。 文 就 以 山 西 云 南 两 地 的 《 荷 包 》 倒 ,从 文 化 , 乐 等 方 面 来 比 较 分 析 它 们“同 名 不 绣 本 绣 为 音 同曲 ” 现 象 。 的 关 键 词 : 绣 荷 包》 地 域 文 化 历 史 文 化 演 唱 风 格 《 中 图分 类 号 : 0 J 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 7 -9 9 ( 0 10 () l -0 1 7 5 2 1 ) 2 a-O 1 63 5 2
精 美 。 常 被 一 些 农 村 青 年 作 为传 递 爱 情 既 不 像 山歌 那 样 爽 直 , 不 像 小 调 中 的 时 理 位 置 在 中 国 属 于 较 为 典 型 的 南 方 与 北 常 也 已 出嫁 的 妇 女 都 有 绣 荷 包 的 特 长 和 爱 好 , 当她 们 绣 制 着 各式 各 样 精 美 的 荷 包 时 , 往 往 把 自己 对 于 美好 生 活 的憧 憬 、 情 人 的 对 其 间 高 山 峻 岭 , 陵 纵 横 , 环水 绕 , 形 丘 山 地 复杂 , 地貌 多样 , 候 适 中 , 季 分 明 , 气 四 由于 地理环 境的特点 , 山西 民歌 具 有 自 己 独 特 关 、 城 、 城 、 水 一 带 的 民 歌 , 式 古 晋 阳 沁 调 阔 , 塞 上高 原 特 有 的雄 浑 憨 直 ; 南 的 民 有 晋
1 ( 荷 包 》 的历 史 渊 源 பைடு நூலகம் 流 传 ( 绣
1 1 《 荷 包 》的创 作 背景 绣
层广 泛 、 传 地 域 广 的 一 种题 材 。 流 传到 体 现 着 当地 的 总 体 风 格 和 个 性 特 征 。 歌 流 当 民
其 他 地 区 后 , 多都 能 “ 乡随 俗 ”, 自然 大 入 很

简析滇晋《绣荷包》

简析滇晋《绣荷包》
理 简 单 、稳 定 、 协 调 , 以此 表 现 出 质 朴 的 感 情 意 境 。 云南 的 《 绣 荷 包 》 以描 绘 少 女 情 感 为 主 , “ 小 是 小 情 歌 , 等 是 等 等 着 , 不 等 情 妹 嘛 还 等 哪 一 个 ? ” 歌 词 中少 女 对 情 哥 哥 产 生 爱 慕 之 意 , 但 又 比 较 娇 羞 ,所 以就 通 过 绣荷 包 和 问句 来 表 达 自 己 内心 的
情感 。这首作 品歌唱时要 带着云南 当地 的方 言、腔调 ,歌 唱 出云南
妹 子 害 羞 又 想 让 对 方 明 白 自己心 思 的 复杂 心情 。
二 、演 唱风格 之分 析
通 过 上述 两 首 《 绣 荷 包 》 的 分 析 与 概 述 , 显 而 易 见 , 不 同 地 区 的 地 域 文 化 、 民 族 特 色 与风 格 、 所 形 成 不 同 的 艺 术 特 点 与 艺 术 氛 围 ,但 是 它 所 升 华 的 艺 术 情 趣 和 艺 术 标 准 不 止 局 限 在 同一 地 区 、 同
黄 河之 声
2 0 1 7 年第2 期
简 析 滇 晋 绣 荷 包
王 雪 雪
( 运城学院音乐系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说 到 民歌 《 绣 荷 包 》, 那 在 我 国 的各 个 省 份 都 有 自 己独 特 的 、 不 同韵 味 的 《 绣 荷 包 》。如 由朱 逢 博 演 唱 成 经 典 的 山 西 民歌 《 绣荷包 》 和 云 南 民歌 《 绣 荷 包 》 由 于 各 地 的地 理 环 境 、 风 俗 习惯 、 人在 一部分强 拍音 中加入 了前倚 音,使切分 节奏 的不平 衡 、 不稳定 的动感情绪更 加强烈 。如果说 山西 《 绣荷包 》是在家妻 子急

绣荷包的语言风格

绣荷包的语言风格

绣荷包的语言风格方言的运用是民歌演唱比较具有特色的风格特点,语言是民歌唱词的基础,方言在民歌中的融合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歌的感染力。

1、咬字吐字每一个地区的方言发音都独具特色,咬字吐字也具有很大的不同。

陕北地区绣荷包小调,具有较为典型的陕北民歌特点,唱词咬字平翘舌不分,使听众可以较为直接的感受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

江苏地区方言以吴语方言为主,唱词中将“X”变成“C”,演唱风格较为唯美,提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云南地区的绣荷包小调中,再演唱“飘”、“双”、“情”等字的读音分别为“pi”、“shu”、“qi”,并注意在演唱时,唱的时间长一点,更加凸显出绣荷包小调清秀甜美的风格。

2、儿化音相比较而言,陕北地区、山东地区的绣荷包小调的唱词中,儿化音运用情况较为明显,也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表现风格特征。

在陕北本地区的绣荷包小调中,由六个具有儿化音的唱词,儿化音的融入,使唱词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相比较而言,受山东方言表达形式的影响,山东地区的绣荷包小调唱词中,儿化音的使用较多,儿字音的自然表达,使唱词表现出一种喜悦愉快的情感风格。

3、衬词衬句衬词衬句是通过劳动生活产生而来的,是人们普遍喜欢的一种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语言。

所以,衬词衬句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感染力,在绣荷包中运用衬词能够有效的将绣荷包的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歌词中“衬词”是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音乐表现方法,衬词的语汇和助词差不多。

衬词在民歌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大多包含了一定的含义,经常以助词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单单从一些民歌的衬词也能够明确的判断出这些民歌所属的地域。

我们仅从某些民歌的衬词、虚字,也可辨别出某些民歌的流行地区。

山东地区的绣荷包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就是衬词衬句。

在很多歌曲的末尾运用了大量的“啦依”衬词,这样在明确的体现出地方特色的同时又能够使音乐的旋律更加流畅。

《绣荷包》的历史渊源

《绣荷包》的历史渊源

《绣荷包》的历史渊源荷包,在《礼记内则》中叫做"容臭":汉代文献里叫做"勝":历代经文典籍中叫做"香囊":《红楼梦》里则叫做"香袋儿"。

除此之外,还有锦囊、荷囊、香包、鱼袋、雄黄袋、茄袋、顺袋等称呼。

"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款款而来,成为传承数千年精神文明的历史证物。

荷包之"荷",有肩负、负荷的意思,最初的荷包被用来装盛物品,明清两代依然保留着这方面的用途。

如《红楼梦》中提到贾宝玉用荷包装"梅花饼",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屈原的《离骚》中提到了"佩帏"并说明盛有各种植物香料,可见荷包的盛物功能已被广泛利用。

另外,荷包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这便是荷包的又一功能。

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广大女性在人格和身心方面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但是她们仍然憧憬着美好的幸福生活。

[2]于是,姑娘们便把自己手绣的各式各样的荷包赠予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此作为定情的信物。

荷包的用途得到升华和泛化,它凝聚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寄托着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当然,荷包还有装饰、佩饰的功能。

通过荷包美化生活、美化心灵,这便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作为应景的风俗,人们常习惯在端午节前后佩戴荷包,由此可知,荷包已成为古往今来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

以前人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都会以荷包作为礼品,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后来,荷包渐渐变成了一种绣物,用来表达女子的情感。

当在欣赏这首歌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副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一位年轻貌美的年轻姑娘,她穿着红棉袄,扎着辫子坐在床头,手里拿着彩色的绣线绣着荷包,并且还唱着这首《绣荷包》,有爱情滋润的她更加迷人了!"那春风拂动,杨呀杨柳梢。

[3]"春天来到,男男女女相约而出,所谓"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也杨柳梢。

年年长出门,月月不在家,家丢下梅香,玩呀玩月牙。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要一个荷包戴。

既然带荷包,绸绸往回捎,捎回来绸绸,奴与你绣荷包。

手拿三钱银,姑娘下楼来,杂色色线儿,也要买几苗。

前街到后街,无有个货郎来,南街的市上,张货郎把摇鼓。

货郎把鼓摇,梅香把手招,不用你招手,我也知道了。

梅香头前走,货郎随后跟,把一个担儿,担在大门口。

货郎忙施礼,梅香忙搀起,不用你施礼,我也照顾你。

一买红头绳,二买擦脸粉,三买上胭脂,点一点口唇。

红线要六根,绿线要四根,粉红色线儿,也要买两苗。

青线要六根,紫线要四根,老金黄线儿,也要买两苗。

兰线要六根,灰线要四根,外加上两苗,四也四号针。

线儿配全了,姑娘进绣房,手拿上钥匙,开也开皮箱。

打开龙凤箱,红纸揭一张,一剪子剜一个,荷也荷包样。

一绣一只船,绣在江河岸,把一对稍翁,绣在两边流。

二绣汉曹操,西凉遇马超,张翼德三声,喊断当阳桥。

三绣张果老,骑驴过仙桥,把四座名山,驴也驴后捎。

四绣张天师,身穿八卦衣,把一对道童,绣在两边流。

五绣杨五郎,绣在五台上,贪生生怕死,出家当和尚。

六绣热难当,二姑娘坐牙床,手拿上扇子煽,煽呀煽风凉。

七绣杨七郎,绣在法标上,乱箭箭射死,一也一命亡。

八绣八贤王,绣在金殿上,怀抱上金剑,保也保宋王。

九绣九女星,绣在斗牛宫,九女星下凡,配也配凡人。

十绣十样景,外加十三省,把一个荷包,绣也绣成了。

荷包绣成了,无有个情人捎,风耗耗雨洒,它也落了色。

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年年走口外,月月不回来,家丢下贤妻懒把鲜花戴。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戴。

既要戴荷包,绸绸往回捎,捎回来绸绸,我给你绣荷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