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媳妇努内的中国幸福生活
嫁至乡间的俄罗斯人妻简介
嫁至乡间的俄罗斯人妻简介我叫安娜,是一位嫁至乡间的俄罗斯人妻。
在这个简介中,我将与你分享我的故事,包括我与丈夫相识相恋的经历,我作为外国人在乡间生活的种种困惑与挑战,以及我最终如何融入这个陌生而又亲切的社区。
相识与相恋我来自俄罗斯一个小城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来到了这个乡村小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镇上的咖啡店里享受美味的咖啡和阅读一本书。
正当我专注于文字之际,一位高大英俊、满脸胡须的当地农民走进了咖啡店。
他的眼神炯炯有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们的目光交汇,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是这个乡村的一位农民。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发现他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我们俩的感情渐渐加深。
然而,婚姻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决定,我需要考虑到我将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融为一体。
然而,我深信爱情能够跨越一切障碍,于是我毅然决定嫁给了亚历山大。
乡间生活的困惑与挑战嫁到乡间后,我开始面临许多困惑与挑战。
首先,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个社区的语言和文化并不了解。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常常感到孤独和沮丧,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
但是,幸运的是,这个社区的人们对我非常友善,他们热心地帮助我适应新的生活。
我参加了当地的语言学习班,并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这让我逐渐融入了这个社区。
除了语言和文化上的困惑,我还需要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不得不学会如何照顾家庭农场,养殖动物以及种植农作物。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些工作一窍不通,经常出差错,但我从不放弃。
我不断地向亚历山大学习,他给予我耐心和鼓励,使我慢慢地掌握了这些技能。
融入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开始融入这个社区。
我与周围的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经常一起举办聚会和活动。
我喜欢乡间宁静的生活,每天早上被鸟鸣声叫醒,晚上享受星空下的宁静。
我也尝试着将一些俄罗斯的文化带入这个社区。
我与亚历山大一起学习俄罗斯的民间舞蹈,并在当地的文化节上展示了我们的才艺。
盘点在中国待久的外国媳妇,母语忘了怎么说,跟亲妈沟通还要翻译
盘点在中国待久的外国媳妇,母语忘了怎么说,跟亲妈沟通还要翻译
现如今,与中国各式各样的外国媳妇有关的报道是常见的。
在这些报道之中,待久的外国媳妇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他们被赋予了不平凡的称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中国安家落户长达数十年。
但是,他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待久的外国媳妇们多数母语都忘记了,这就使得他们在和国外朋友或家人沟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而且,当她们要与亲妈沟通时,更需要一位翻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表达出她们的想法。
如今虽然有了专业的职业翻译人员,但一些外国媳妇们也会受益匪浅。
待久的外国媳妇中也有一部分人会学习汉语,也尽力与丈夫和家人进行交流。
而这些人都带着与望是中国范儿、勇于走出舒适圈的精神,积极的向新的生活迎接挑战。
从他们身上,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渴望,他们承担了责任,努力学习新的语言,以便与丈夫和家人有话可说,也学会了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的朋友和同事建立友好的关系。
因此,待久的外国媳妇在中国,是一群意义非凡的人。
他们虽然与他们的母语甚为远离,但在中国,他们又承担了一种特殊的身份,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学习重新适应着新的文化,在新的家庭和社会中历练,这样一种活动极其具有时代感,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北京建意大利农场:一个中国女人的情缘
在北京建意大利农场:一个中国女人的情缘作者:来源:《中国商人》2009年第02期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放松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喝茶泡温泉、有的蹦迪唱卡拉OK,还有的外出旅游……也有人为了放松偏偏要到乡下去种地,在农场里晒晒太阳,跟着孩子在草地上打滚,看看蔬菜大棚,喂喂小动物,和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
这个地方充满着意大利的风情,不需要出国就能达到,它就在北京顺义的农村里。
农场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风格,种植的果树和蔬菜也都是产自意大利。
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两三百人来这里度假。
其中很多都是外国人,在这里他们好像到了意大利。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意大利农场,背后的主人路红卫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女人。
路红卫,北京清心居农庄(意大利农场)董事长:“很多人问我,你们老板是谁啊?很难想象农场是我一个人做的。
”说这话的她,眼中溢出光彩。
浪漫爱情结缘意大利1995年,路红卫当时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有一天公司让她接待一个人,她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人改变了她的一生。
路红卫要接待的这个人叫克劳迪奥·邦法迪,是一个意大利人。
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而路红卫也是克劳迪奥认识的第一位中国朋友。
克劳迪奥的故乡是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跟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是老乡。
那儿不仅出歌剧大明星,还出很多像他这样的厨师。
他们一家人都是以开餐馆为生。
和克劳迪奥在一起工作,给路红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说进口设备的插头跟我们的插座不匹配,但是国内又买不到,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然后他就会去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回来,然后自己动手攒出来,那个时候我很自然佩服这样一个人。
”短暂的工作让两个人都非常难忘,一个月后,克劳迪奥又出人意料地回来了!朋友们都说克劳迪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很与众不同,他每天都在追求新鲜的东西,随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他就像燃放的焰火一样,每一个颜色出来都是不一样的。
而路红卫也察觉了他的不同:“过生日的时候又送花又送蛋糕,然后拿一把吉他对你唱歌,这些东西对中国的女孩子来讲很有吸引力,没有意识的你自然会被吸引。
孝老爱亲的洋媳妇
孝老爱亲的洋媳妇作者:范学芝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4年第03期那一年,她一下子没了丈夫,她一天到晚流泪不止杜拉维茨·娜佳,1976年7月出生,乌克兰人。
娜佳褐色眼睛,白色皮肤,柳叶眉,大眼睛,高高的个头,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
娜佳在乌克兰敖德莎食品工程学院上学,与中国藉的大学同学赵鹏相知相恋。
在食品工程学院读书其间,两人相亲相爱,手挽手,肩并肩,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一对恋人相依相伴的身影,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上千个美好的日子。
1998年,为了爱情,23岁的娜佳远别风光如画的海滨故乡乌克兰,不远万里,随丈夫赵鹏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小冀镇中街村,这个极其普通却美丽的地方。
新乡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她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乡人。
在新乡小冀镇中街村一家住所,在家门前一棵高大梧桐树下,依照本地习俗,在众多亲朋乡邻簇拥下,在父老乡亲的见证下,赵鹏和娜佳举行了简朴、庄重的农村式婚礼。
这在当时相对闭塞的新乡,农村小伙娶了个洋媳妇,还是一件新鲜事儿,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成了村民热议的话题。
娶回一个乌克兰藉的洋媳妇时,不仅惊动全村,轰动新乡,还成了河南省的一大新闻。
婚后头两年,这对跨国夫妻常住在新乡市向阳新村。
娜佳像普通家庭主妇一样,在中国过着平静的日子。
然而,两人不愿意过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步就班的生活。
赵鹏和娜佳凭借自己精通的俄汉双语的技能,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乌克兰摆过地摊,到莫斯科担任过家乡企业代表,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创业资本。
他们确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开始在浙江宁波,把中国汽车零部件,推往东欧和西亚地区。
几年下来,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业务逐步扩大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爱情的结晶,3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这让全家人都感到欣慰。
2006年,赵鹏因积劳成疾患了肝癌,妻子娜佳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与疾病顽强抗争。
2007年11月,赵鹏撒手人寰,把3个分别只有9岁、7岁、1岁的儿子,留给了年轻的娜佳抚养。
大义洋妞举债拯救中国丈夫
大义洋妞举债拯救中国丈夫作者:来源:《侨园》2013年第05期街头救急,善良小伙“捡”回洋美女金发碧眼,皮肤白皙,身材高挑,漂亮的露丝出生在美国丹佛市,因钟情中国文化,她大学毕业后来到浙江衢州市交流学习,在一所中学当外教。
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活泼开朗的洋老师,并为她取了一个有趣的中文名字:罗晴天。
因为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阳光明媚。
2009年7月的一天,24岁的罗晴天独自一人在衢州市府山公园游逛。
每当要买东西或问路时,她总试图跟中国人交流,但由于不太会讲中文,一次次“沟通”总在无奈的苦笑中结束。
罗晴天的尴尬,被中国小伙子蔡苏宁看在了眼里。
热心的他主动上前用英语跟女孩沟通,蔡苏宁流畅的英语让罗晴天很吃惊。
通过交谈,她得知25岁的蔡苏宁出生在衢州市石梁镇麻蓬村一个农家,现在是衢州汽车运输集团的员工。
他虽然不是外语系毕业,平时却坚持学英语。
当罗晴天大胆提出让蔡苏宁为自己当导游,陪她玩遍衢州时,小伙子欣然同意。
于是从府山公园到博物馆,再到南孔宗庙,两人洒下了一路欢声笑语。
夕阳西下,热情的蔡苏宁为尽到地主之谊,提出请女孩吃饭。
女孩过意不去,向他索要了手机号,说改天要请“雷锋哥哥”吃大餐。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她果真拨通了蔡苏宁的电话,请他共进晚餐。
饭后,女孩要回代课的中学,蔡苏宁也向她道了别。
然而,当罗晴天穿过马路时,突然,一辆轿车径直向她疾驰而来,蔡苏宁来不及多想,一把推开了她。
随着一声急刹车,两人都倒在了地上。
幸好两人只是一点皮肉伤,但罗晴天却感动得眼含热泪。
见女孩受到了惊吓,蔡苏宁步行送她回学校。
夜幕四合,月华如水。
她紧跟着蔡苏宁的脚步前行,却感觉时间静止了,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临分手时,罗晴天忽然语气急促地说:“蔡,我爱上你了。
别问为什么。
”女孩留下这句话飘然而去。
短暂的喜悦后,蔡苏宁却以为这是美国式的幽默,并未在意。
不料,一个周末,女孩居然手捧鲜花出现在蔡苏宁的单位门口,她对小伙子热辣辣地说:“蔡,我相信你是好人,你就是我想找的人。
媳妇非洲热播 妇女排长队求跟海清合影
《媳妇》非洲热播妇女排长队求跟海清合影2013年03月28日14:10来源:法制晚报作者:许思鉴赵振宗海清点击图片进入:《媳妇》海外受捧外国观众:看中国电视剧真幸福《媳妇的美好时代》非洲热播为传递中国文化搭起一座桥坦桑尼亚人见到中国女孩直接喊“豆豆”海清对此很自豪。
“豆豆”远嫁为中国代言很长时间里,中国的影视作品只有一个类型能被世界观众接受,那就是功夫戏。
现代戏、尤其是家庭剧,很少能像美剧、英剧那样在海外市场受到追捧。
令不少中国人意想不到的是,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简称《媳妇》)在国内首播几年后,竟然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再火了一把。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媳妇》在坦桑尼亚热播的新闻,并播出了该剧一段用坦桑尼亚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配音的片段。
海清、黄海波等中国观众熟悉的面孔在坦桑尼亚悄然走红,毛豆豆、余味成为了非洲观众心中中国年轻男女的代表人物。
走红非洲家庭生活剧受欢迎准备第二轮播出据悉,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作为首部被翻译配音成斯瓦希里语的中国电视剧,36集的《媳妇》去年11月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首播,引起了强烈反响。
据了解,目前该剧正在准备第二轮播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媳妇》发行方华录百纳总裁罗立平对于该剧在非洲热播表示并不意外,“其实选择这部戏的用意很深。
《媳妇》并不是一般观众所想的主旋律电视剧,它讲的是家长里短、普通人相处的小事情,是一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商业剧。
”罗总认为,这样的电视剧有着足够的正能量,不仅在国内受欢迎,也便于向海外推广。
在国内影视公司负责非洲区影视采购业务的彭先生向本报记者介绍,每年国内都会给非洲地区输送不少影视作品过去,数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除了包含大量的农业耕种、机械制造等教育类节目以外,影视剧作品也是重点。
“除了国产电视剧以外,还有不少英剧、美剧、法剧等各国影视作品都进入到了非洲。
不过对于当地观众来讲,需求量最大、最受欢迎的还是这类现代的家庭生活剧。
和越南女孩回家,她家养猪又养牛,生活挺好的
和越南女孩回家,她家养猪又养牛,生活挺好的陈老师和越南女孩回家,一路上很开心。
这个女孩叫凤芳,有一张立宪的脸,一头棕褐色的长发,金黄的皮肤,朴实的笑容,朴实而又优雅。
凤芳的家在乡下,去那里走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勉强有一点气泡泡的煤油,穿行在森林里,仿佛穿越一个世纪。
到了家里,他们眼前掀起了一道欢呼声,村民们都出来欢迎他们,凤芳的父母亲也到场。
大家津津有味地聊起来,晚上全家大餐,每个人都享受着这种家的气息。
凤芳的家很传统,里面也有一些畜牧业可以开展,大部分家庭都家养猪、牛或其他家畜,有的还园艺养殖,在他们家里,只要有梦想就能去实现,完全没有什么限制。
珍惜和充实的生活日子,在他们家里过得很美好,到处都是温馨欢乐的气氛。
凤芳家里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每当有喜庆事件发生,家里一定要张灯结彩,大家也会穿越整家来参加重大或庆祝活动,所有的事情都充满期待,给人一种芬芳的家庭气息。
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凤芳家里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欢乐,经济也一直稳定,他们养牛养猪,还有自己种植出来的优质农产品,养家糊口生活十分宽裕。
凤芳既可以学习新鲜事物,也可以经营家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真是太美妙了!。
19世纪的中国【穿越世纪沧桑的海上贵妇】
19世纪的中国【穿越世纪沧桑的海上贵妇】RIVA(丽娃)游艇始创于1842年,是世界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游艇品牌之一,被公认为游艇中的“劳斯莱斯”。
发源于意大利科摩湖畔,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独特的设计、手工品质已经成为RIVA游艇的一面旗帜。
每一款RIVA游艇都在设计师手中谨慎地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无论是船身线条、木工工艺、铝合金制作、漆料等等,造就了RIVA游艇无与伦比的品质和完美无瑕的品位,因而素有海上贵妇的美誉。
闻名遐迩的RIVA高质量船身结构来自全世界最好的树脂,加之合理的船体结构与无人能及的渐变色彩,让RIVA游艇得以在林立的世界游艇品牌中脱颖而出。
RIVA有别于其他豪华游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有在海上驰骋的型号,也有适于湖上畅游的型号。
这对来自湖泊众多的国家消费者来说也是具有吸引力的一大优点。
RIVA的船型均为限量收藏级,100多年来,它始终是全球皇室家族及众多欧美影星的宠儿。
名人对于RIVA游艇的喜爱可谓趋之若鹜:伊丽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约旦国王侯赛因、意大利王储、西班牙国王、摩纳哥王子尼古拉斯·凯奇以及乔治·克鲁尼等都是RIVA的忠实客户。
RIVA作为全球最悠久最为成功的游艇品牌,从一只小小的钓鱼船发展成顶尖豪华游艇的代名词,一百多年的壮大历程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
1842年,20岁的年轻木匠皮埃特罗·里瓦接到了自己的第一批活儿——替别人造一只小钓鱼船和一只手划船。
从那以后,他决定把造船作为谋生手段,并以自己的姓氏RIVA作为品称。
10年后,皮埃特罗娶了妻子,并陆续有了五个儿女。
后来,他的儿子埃尔内斯托被送到外地学做买卖,学徒师满后,埃尔内斯托回家帮助父亲打点生意。
埃尔内斯托颇有商业头脑,他意识到发动机将成为造船业的未来所在。
在他的努力下,RIVA有了新的工厂,开始建造更大的船只,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1881年,RIVA的第一只机动船下水。
努内
努内作者:强仔来源:《新天地》2012年第02期1995年9月,努内和邓忠刚相识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努内是市医院的一名护士。
这天,她护理了一名患重感冒的病人,这位病人正是邓忠刚,他是来自中国山东的一位农民,在埃里温市一家粮机公司打工。
努内尽心照顾了邓忠刚7天,她的美丽、善良、乐观深深感染了邓忠刚,邓忠刚出院时,努内把家里的电话给了他。
此后,一对异国男女约会频频,努内渐渐喜欢上了朴实、勤快的中国小伙。
努内家境优裕,爸爸办有一家药厂,母亲是市医院的医生。
住别墅、品红酒、开名车,是努内日常生活的内容,对于她与中国穷小伙相爱,爸妈都持反对意见,是邓忠刚的坚韧、勤快最终打动了两位老人,终于同意女儿嫁给了他,两人在埃里温市举办了婚礼,第二年有了一对漂亮的混血双胞胎女儿。
女儿7个月大时,看着邓忠刚整天被思乡的愁绪弄得郁郁寡欢,善良的努内为了爱情决定随丈夫回中国生活。
1997年6月28日下午,当来自亚美尼亚的洋媳妇努内带着一对7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跟着中国农民丈夫邓忠刚来到山东荣成的家时,这位在都市长大、家境优裕的异国女人不由惊呆了:村子里满街都是鸡屎鸭粪垃圾干草,房子都是石头土坯搭建的,更恐怖的是那种用土块围起来的厕所不但蚊蝇乱飞,池子里还有蛆虫,丈夫家的电灯竟然由绳子来控制开关……看着荒凉的村子以及丈夫破败的家,努内欲哭无泪,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她决定靠智慧和双手带着丈夫改变命运。
2001年,努内用妈妈寄来让她探家的钱建起了村里第一个塑料养鸡大棚,两个月后,她的第一棚肉鸡上市,就净赚两千多元。
尝到了甜头的她继续加大投入,不料,第二棚肉鸡却因一场鸡瘟使得他们血本无归。
努内和丈夫并没有泄气,她筹来资金咬牙又上了第三棚鸡,有了上次的教训,她和丈夫吃住都在又脏又臭的鸡棚里,努内还自学起了养鸡技术。
努内的心血没有白费,第三棚肉鸡上市,他们不但赚回了本钱,还赢利近万元,一时间,“洋媳妇成了养鸡能手”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村。
“洋妞”儿媳玛丽
“洋妞”儿媳玛丽虽然洋姑爷、洋媳妇早已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但怎么也想不到,我也有了一个洋儿媳。
儿子留学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留美工作,不久便娶了金发碧眼的“洋妞”玛丽。
去年春节前儿子、儿媳邀请我们老两口到美国过年,共享天伦之乐。
我想不到的是,除夕夜洋儿媳竟能独立烹饪出一桌丰盛的中餐年夜饭。
一家人喝着美酒,畅叙亲情,甭提多高兴了。
我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孙女,“谢谢奶奶!”孙女用带洋味的普通话极有礼貌地说。
儿媳请我们看电视,她打开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这里还能看到央视”,我兴奋地拉着老伴的胳膊,使劲地摇了几下。
原来,这是儿子、儿媳为了我们能看到春节联欢晚会,特意为我们安排的。
腊月下旬,儿媳听说安上卫星天线就可看到中国的电视节目,但要花不少钱。
儿媳说,再贵也要让爸妈看上中国的电视节目,特别是春晚,于是立即订了货。
但货送到以后,打开包装一看,全是零件。
听人说这玩意好难安装,特别难调试。
儿媳曾经学过无线电,照说明书自己安装、固定后,终于调到了中央电视台。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品尝着我们从家乡带来的各种特制的传统点心,欣赏着春晚,全球华人同步欢度传统节日的气氛十分热烈。
春节后,儿媳驾车带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并给我们购买了一些衣服和纪念品。
我和老伴儿都非常感动。
儿媳与儿子十分相爱,但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原则,比如分账,儿媳一直主张夫妻各自掌管自己的工资;吃饭、交房租、买家具、买车等,夫妻都要各付一半;买衣服、化妆品等则要各付各的账。
儿子则认为,既然是一家人,在花钱问题上就不该这样明算账,但还是依了儿媳。
儿媳说“: 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双方必须相互理解,承认不同生活背景的文化差异,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爱的发生和延续都存在于这个基础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在美国呆了几个月,我们就回国了,儿子、儿媳怕我们老两口寂寞,每周都通过QQ视频聊天。
儿媳还经常把一些旅游时拍的照片发给我们,有的还配上音乐和解说,让我们开了眼界,长了知识。
相知相守-苦尽甘来洋护士与中国农民的异国情缘
相知相守,苦尽甘来洋护士与中国农民的异国情缘相知相守,苦尽甘来洋护士与中国农民的异国情缘努内与丈夫一起栽树、种菜,一起创造生活,将两个可爱的女儿养大。
春天播种时,她拉犁仗,干农活,她肯出力气;夏天割麦,她挥动镰刀,不辞辛苦;秋天养鸡,不怕劳累;冬天,还要给婆婆做鞋子。
有村民问:“你嫁到穷山沟,后悔吗?”努内说:“不后悔,中国话不是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扛着走吗?”她是来自亚美尼亚的年轻女护士,美丽善良;他是中国山东荣成的农民,忠厚老实;一段异国情缘让俩人幸福牵手,有欢乐,也有苦涩。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经历16年的风雨,终于开花结果。
20XX年3月,努内夫妇和两个双胞胎女儿被上海电视台“中国达人秀”节目邀请,一展舞姿,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关于她的的婚恋故事也被更多的人知晓。
异国相逢,病房里的意外收获1994年,27岁的山东省荣成崖西镇詹家庄村农民邓忠刚,由于家境贫寒,在参加了3个月的俄语培训后,远赴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郊区的一家农场打工。
1995年9月13日,邓忠刚感冒发烧,来到埃里温市医院就医。
住院时,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亚美尼亚姑娘努内。
努内是俄罗斯人,家庭富裕,她的父亲是药厂经理,母亲是一名医生。
在医院做护士的努内看到邓忠刚没有亲人照顾,就帮邓忠刚打水、买饭。
邓忠刚感觉很亲切,心生温暖。
邓忠刚每次表示感谢时,努内都腼腆地说:“你在这里没有亲人,我帮助你是应该的。
” 努内还告诉他自己家的电话,让邓忠刚有困难给她打电话。
一段时间的接触,邓忠刚爱上了这个热情的亚美尼亚姑娘。
出院后,他鼓起勇气给努内打电话。
当时,努内的母亲接电话。
邓忠刚说:“我想跟你见面,跟你见面。
”到努内家时,邓忠刚给她一个热情的拥抱,并在努内的耳边说:“我真的很想你”。
邓忠刚一来,就开始帮忙做饭。
邓忠刚很会包饺子,他要做中国饺子,努内母亲很高兴,从来没吃过饺子,他包了饺子,做了中国菜,吃完饭还主动收拾厨房。
从剩女到蜜女——洋嫁女工的华丽蜕变
从剩女到蜜女——洋嫁女工的华丽蜕变作者:文/黄丹丹来源:《出国》 2016年第6期张文文美籍华人,教牧学博士。
北美文艺社创会会长,心灵婚姻辅导讲师,社会义工创导者,北美作家协会作家。
出版书籍4本,审编世界畅销外文书籍《炼爱》。
美国《电影之南》中文记者。
现与夫君幸福生活在洛杉矶。
2000年的五月,浙江诸暨的一座教堂座无虚席,披着红披肩的唱诗班、快乐的撒花童,身着长袍的三位中外牧师与闻讯赶来的人们共同见证了一场异国婚礼。
新娘是一位娇小的中国女子,新郎是高大儒雅的美国男子。
大家都很惊讶,这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凡且年过三十的普通女工怎么会嫁给一位高大英俊的美国慈善家。
十五年后,这位在国内只读到了两年高中的普通女工获得了博士学位,更成为一位作家和倍受好莱坞演员和导演青睐的经纪人。
她的先生称她是自己的骄傲,因为在美国,许多上层社会有名望的人都以与她交友为荣。
在美国,她创办了颂扬中美文化交流公司,创立了北美文艺社,美国好莱坞威尔演艺公司独家合作伙伴、好莱坞《电影指南》中国部主任等职,被《加菲猫》、《猫和老鼠》的制片导演称为最有魅力的中国美人。
如今,面对艳羡和赞美时,她总淡然地说,是幸福美满的婚姻和一直深爱她支持她的先生让她完成从大龄剩女到幸福蜜女的华丽蜕变。
文/黄丹丹万里飘鸿,治愈大龄剩女的婚姻恐惧症张文文生长在美女西施故里浙江诸暨,她自小充满了自卑与愤怒,忧郁症,但她爱读书、爱思考,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默默地收听广播。
高中毕业之后,她进入邮局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日复一年,年复一年机械而平淡地度日,一晃,就把自己拖成了年过三十的大龄剩女。
九十年代的中国小城,到她这个年纪还不谈婚论嫁的女孩子实属罕见,文文不仅在家受到家人的埋怨,出门还要迎对外人对她的指指点点。
阅读与沉思成为她力量的泉源。
因在邮局工作,手边就有许多报刊杂志,一次,她无意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有许多美国年轻人想要和中国人交友,欢迎大家写信到杂志社。
嫁到中国的蒙古新娘
嫁到中国的蒙古新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3年第28期从地域上讲,苏日玛、图雅、琪琪格三人从蒙古国嫁到中国的内蒙古,不过是从草原北边搬到南边。
但在她们身上,却映射出两个国度女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上的极大不同。
苏日玛:大力气堪比汉子苏日玛生活在内蒙古二连浩特,从异国之门到家乡(蒙古国小镇扎门乌德)的距离不过8公里,但苏日玛不愿回家:在蒙古国挣钱不易。
在扎门乌德,干一样的活,丈夫张贵林每月能赚60万蒙古图(当时约合人民币3000元),苏日玛每月只有20万,“在蒙古一袋白面就100多人民币,比在中国贵一倍多。
”苏日玛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头、运沙土,这个身高不到1米6的女人,单手能拉一小推车的砂石,力气大得让男人们侧目。
那时,张贵林在工地上开搅拌机,苏日玛往机斗里倒沙土时,满天水泥灰,日头下,汗液把灰土粘在身上,俨然一个泥人,“这女人咋比我还能吃苦?”他后来知道,苏日玛原本和丈夫开商店,2003年丈夫出车祸去世,她打苦工养活年幼的儿子。
“能吃苦,肯定会过日子。
”3年前,夫妻俩回二连浩特安了家。
苏日玛对婚姻的经济基础看得很淡,订婚之日,张贵林给了她2000块钱置办嫁妆,算是彩礼钱。
琪琪格:领悟“中国式迂回”贺希格带琪琪格回中国之前,他觉得妻子会很快适应新环境,他是蒙古族,和妻子语言相通,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可后来他才发现,异国间的种种不同,在生活里碰撞。
首先是饮食。
蒙古的饮食,除了传统的焖面和包子,更偏西方,喝咖啡、吃甜点、用刀叉。
刚开始摆弄筷子时,琪琪格又笑,又皱眉头。
琪琪格不吃炒菜。
贺希格说,如果是糕点、面包和火腿,妻子一日三餐不换样都愿意。
媳妇的拿手厨艺是蒸包子,“可我吃不惯,肉太多,油太大。
”比起饮食,更让琪琪格不能理解的,是丈夫和一些中国人处事的方式。
初来中国,贺希格在购物上的“大手大脚”、挑三拣四,总让琪琪格发火,“明明东西都一样,他偏要买贵的。
”贺希格不断解释,卖50块的名牌衬衫是假的,羊肉串可能不是羊肉,专卖店更让人放心。
嫁入中国的洋媳妇,从种种不适到热爱,直言嫁到中国太幸福了
嫁入中国的洋媳妇,从种种不适到热爱,直言嫁到中国太幸福了
我是一个洋媳妇,我嫁到中国,一开始我很不适应,因为我不习惯中国的文化,也不熟悉
中国的习俗,更不懂中国的语言,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
但是,我的丈夫和他的家人都非常热情,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他们教我中国的文化,习俗,还教我说中文,他们给了我很多关爱,让我感到宾至如归。
慢慢地,我开始适应中国的生活,也开始热爱这里,我喜欢中国的美食,喜欢中国的文化,也喜欢中国的风景,我觉得嫁到中国太幸福了,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我已经和我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有很长时间了,我们的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也和他的家人相处得很好,我们经常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总之,我很幸运能够嫁到中国,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也很珍惜这段美好的经历,我会一直爱着中国,永远记住这段美好的经历。
中国女孩远嫁非洲8年生5娃
中国女孩远嫁非洲8年生5娃王x红是父母的独生女,在父母的印象中,她是个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也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王x红考上清华之后,父母对女儿的未来,更是充满着期待。
他们虽然对未来的女婿,没有特别要求,但是自己的女儿如此优秀,他们相信未来的女婿不会差。
进入大学之后,就可以谈恋爱了,但王x红一直忙于学习,并没有去谈恋爱,父母也没有催促女儿去谈恋爱。
1990年,王x红考上了清华研究生。
王x红是个多才多艺,性格乐观的女孩,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她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
在一次联谊会上,乌干达留学生苏玛遇到了王x红。
他第一次遇见王x红,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喜欢上了王x红。
苏玛主动上前去搭讪,但是王x红出于国人对非洲人的刻板印象,对苏玛的态度很冷淡、敷衍。
苏玛没有气馁,之后几天,他总是制造机会,和王x红各种偶遇。
苏玛在食堂、图书馆遇到王x红后,总会热情地向她打招呼。
久而久之,王x红对苏玛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她觉得苏玛不得不野蛮粗鲁,反而是个热情、活泼、开朗的人,渐渐爱上了她。
王x红和苏玛感情稳定后,她就带苏玛去见自己的父母。
王x红有心理准备,觉得苏玛是个黑人,父母可能不喜欢她,但是父母的反应,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父母看到女儿带回来一个黑人男友后,直接击穿了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死活不同意两人在一起,还要将苏玛赶出家门。
父母的反对,可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反而让王x红和苏玛的手,握着更紧了。
父母为了拆散女儿和苏玛,用尽了办法,但女儿“油盐不进”,就是执意要和苏玛在一起。
无计可施之后,父母决定让女儿去日本留学,和苏玛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让时间去冲淡他们的感情。
让二老没想到的是,苏玛是个很执着的人,他又追到日本,在女儿在一起了。
二老只能接受现状。
父母接受了苏玛,让苏玛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但女儿毕业后,又做了一个让父母无比难受的决定。
王x红决定,跟随苏玛去非洲生活。
非洲的生存环境恶劣,还没有好的工作岗位,二老不舍得女儿去非洲,但女儿的执拗,他们见识过了。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观后感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观后感最近,我们村来了一个洋媳妇,如此异国风情的新面孔,让我们这些乡土汉子倍感惊奇与好奇。
在与她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和碰撞。
而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下这篇观后感,也是想分享这一段与洋媳妇相处的经历,以及其中所带来的启示。
首先,我惊讶于她一进来时那种纯真、散发自然的美和亲和力。
她看起来比我们乡下人年轻,也比我们更欢快、更放松。
她的笑容和对每个人亲切的问候,都让我们感觉到她的自然和真诚。
然而当我们与她交流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差异。
由于她是外国人,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
我们不知道该关注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有舒适地和她交流。
她和我们的互动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她有时不知从何说起,有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们的问题。
尽管如此,在我们与她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
其次,她的到来又让我看到了我们乡下生活的一些问题。
我们乡下人生活着清净、淡然、惬意,但这种生活状态也让我们不能忽略那些缺点。
洋媳妇的到来,让我看到了乡下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落后的生态环境、滞后的文化承载力、孤立的发展空间等。
她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关注,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也许需要做出改变。
同时,她身上那种拥有深厚的家庭背景、丰富的教育背景的气质,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包括重视自身的文化背景、重视自己的受教育机会、重视学习其他文化的知识等。
洋媳妇的到来,正在不断地为我们引领乡村发展的新方向。
最后,她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跨文化融合。
当我们以自己的习惯和方式与她交流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交流,我们双方都有机会拓宽我们的视野,并学到新的知识和文化。
这也为我们乡下人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需要尝试去接触更多的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并将它们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总结起来,这段时间与洋媳妇相处的经历,让我尤其感到了身处乡村的价值。
Amazing,洋太太玩转中国节
Amazing,洋太太玩转中国节
崔开磊
【期刊名称】《现代苏州》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在中国,有很多洋太太都是跟着自己的老公一起来到这里生活、工作,
新年假期就快到了,她们有的回到故乡,有的留了下来。
向来有创意想法的老外们,经历如此盛大的节日,自然不会闲着。
相比整天在外忙碌的老公,作为“一家之主”的太太们主动权似乎更多,如何度假期,怎样安排假期,去哪里玩或许都由她们定夺。
对她们来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带着全家团聚在一起,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崔开磊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11
【相关文献】
1.划龙舟的洋太太 [J], 陈媚娜
2.洋太太家庭的春节 [J], 周嘉莉(翻译)
3.洋太太的"抠门"经 [J], 阿汤
4.我在冰岛当“洋太太” [J], 张振中;夏遥(口述)
5.世界都爱中国味儿“洋大厨”求学太太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魏丽 这个洋媳妇很有上海味
魏丽这个洋媳妇很有上海味
李亦冉(整理)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来自罗马尼亚的魏丽有着一张漂亮的西方面孔.高高的鼻梁,深深的眼窝.小巧的嘴巴。
魏丽是一个嫁到上海的女人。
刚到中国时,魏雨还不到20岁,那时她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而如今的魏丽,在婆婆的细心调教下,上海话说得头头是道。
凭借这件独门武器,她在上海主持界有了不小的名气。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李亦冉(整理)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3
【相关文献】
1.橘子瓣上的白丝很有营养 [J], 刘涓
2.企业审计很有创新很有活力很有挑战——访阳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农 [J], 黎夏
3.来自几十家品牌动保企业的真实声音:养殖艰难,现款难做,战略调整很有必要(上) [J], 庞涛
4.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莅临海味观 [J], 贺秋; 无
5.很有朝气,很有锐气。
很有勇气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丈夫辞世,“洋媳妇”续写大爱传奇
丈夫辞世,“洋媳妇”续写大爱传奇
小非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15年前,乌克兰姑娘娜佳嫁给了河南小伙儿。
6年前,丈夫不幸去世,但她并没有离开这个家,而是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和照顾公婆。
一个"中国洋媳妇"只身留守,倾尽芳华,苦心操持,人爱不是传说……丈夫去世,"洋媳妇"毅然选择坚守赵鹏家住河南新乡小冀镇中街村。
1995年,赵鹏高中毕业后,远赴乌克兰敖德萨食品工程学院留学。
在大学校园,赵鹏结识了乌克兰姑娘杜拉维茨·娜佳。
娜佳比赵鹏低一届,巧合的是,两人均为1976年7月出生,可谓缘分不浅。
娜佳十分向往古老的中国文化,两人很快热恋了。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小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奇海宝神奇动力--海宝电池新装上市一周年续写传奇
2.续写一个传奇/复刻70年浪漫时光延绵维纳斯经典传奇
3.续写的传奇——中国现代小说传奇特征略论
4.传奇声乐教育家菲利斯·科廷辞世
5.因光荣成就光荣用传奇续写传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洋媳妇努内的中国幸福生活
作者:梁伟娜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6期
1968年出生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的米里拖扬·努内,是个漂亮的亚美尼亚姑娘,在当地还是个富家女。
至今,她嫁到中国已经有14个年头了。
努内的丈夫邓忠刚,1967年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崖西镇占家庄村,是个朴实的山东汉
子。
现在,夫妻俩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经营着一家休闲吧,他们有一对正在上初中的漂亮双胞胎女儿,一家人过着充实而幸福的生活。
当年,努内是怎样在缘分的牵引下,与邓忠刚结成连理的?她远嫁中国后,有什么多彩的人生故事?
一吻定情:亚美尼亚女护士看上出国打工的中国农村小伙
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小伙子邓忠刚得到了去亚美尼亚打工的机会。
他和努内的千里情缘始于1995年。
那一年,在国外无亲无故的邓忠刚生病住进了医院,而负责给他打针的护士正是时年27岁的努内。
善良的努内看到邓忠刚生病却没人照顾,很同情他,于是在给邓忠刚打针之余,对他多了一份关心与照顾。
身处异国被病患缠身的邓忠刚,自然对努内的这份关心深感温暖与感激。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识了,相处的时间长了都对对方生出了一份好感。
1995年9月,亚美尼亚的天气已经很凉了。
一天,已经出院的邓忠刚要参加一个朋友的
生日聚会,便邀请努内一起前往,努内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的温度在零度左右,为了表示对努内的诚意,只穿了一件衬衫的邓忠刚站在朋友家门口等了努内两个多小时。
当努内看到只穿了一件衬衫,在寒风中冻得直打哆嗦的邓忠刚后,一种被疼爱包裹的甜蜜立即占满了她的心,她大步地跑到邓忠刚面前,抱着他,深深地亲吻了一下,说:“亲爱的,我嫁给你啦!”这一吻,就定了两个人的情。
邓忠刚和努内热恋了一段时间后,努内的父母知道了女儿正在和一个中国人谈恋爱,他们对此事明确表示反对。
因为那时候,在亚美尼亚几乎没有中国人和本国人结婚的先例。
他们没有见过邓忠刚,不知道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会不会对自己的女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