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对_生产方式_批判范式的阐释_罗骞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肖丰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7)006
【摘要】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和辩证传统,对西方后现代社会状况予以考察,并结合当下形势构建起意识形态分析理论.从詹姆逊对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的阐释人手,对其理论主旨加以深入挖掘和探讨,用以彰显其理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肖丰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政治无意识的历史意蕴——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学重构 [J], 蓝颖
2.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J], 肖丰;
3.从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看法国“五月风暴”发生的必然 [J], 谢雅姝
4.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 [J], 肖丰
5.论詹姆逊破解和超越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技巧——对《超越洞穴:破解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神话》写作技巧的分析 [J], 黄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的生产力视角——詹姆逊的文化意识形态观及反思

文 化 的 生 产 力 视 角
在詹姆逊看来 , 晚期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 , 也即后现代
文化是在对现代主义文化的“ 反动” 中制造的各种 “ 断裂 ” , 这样表面上看起来, 后现代大众文化似乎经历 了彻底的转 变 。但其实质上 , 无论是“ 反动” 也好 , 还是“ 断裂” 也好 , 都 是基于资本主义土壤产生的 , 后现代大众文化 只不过是基 于资本主义新的时期产生的文化 , 它和现代主义“ 断裂” 的 目的只是要抛弃现代主义还剩下的最后的崇高和意义 , 把
众文化是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再造和加强 , 是资本主义主 宰者统治策略 、 审美趣味 、 意识形态的体现。对于第三世界
而言, 这 种大 众文化 , 是美 国输 出文 化霸权 的有效 载体 。 詹姆逊 主要 的学 术思想诞 生 于 2 0 世纪 7 0 、 8 0 年代 , 尽 管9 0年代 后 , 他 依 然著 述 不 断 , 并 且 多次 来 中国进 行 学术
论中, 来建构他的理论批判。在这种理论基础上 , 他对晚期 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被 资本挟持 、 绑架和操控的现状 进行了揭露 , 对大众文化背后的资本逻辑进行 了深刻分析 , 这使他成为了西方世界中最重要的文化理论家。
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而言, 抛开 “ 冷 战” 意识形态 的束
缚, 不 断 融 入资 本 主 义世 界 生 产与 分 工 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 不 过短 短 3 0
无 孔不入 的渗 透与掌 控 , 资 本 的势 力 已经 延 伸 到此 前 诸 多 未 涉及 的领域 , 甚 至 包 括 自然 与 人 的无 意 识 。资本 主 义 大
并不完全切合中国实际。一味追捧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 理论 , 必然误导中国学界。本文即以詹姆逊文化批判理论
论詹姆逊的辩证批评理论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5 [ 作者 简介 ] 沈静 ( 1 9 7 6 一) , 女, 湖北 成宁人 , 武汉大 学城 市设 计学 院讲 师 , 哲学博 士 , 主要从 事西方 美学及美 学原理
一
”
。
体 中分离出某些关键 的因素或主要范畴 , 并在它们之 间建立起某种相互作用 的辩证关系 , 然后再把它们 纳入一种真正 的时间性或历史性连续统一体 , 让它们在一种连续 中实现 自 身 的一系列可能性 , 由此便完
成 了一个历时 l 生 过程的建构” [ 3 1 2 5 o 这种对关键 因素或作 品主要范畴的最初选择 , 是辩证法的策略性时刻。
论詹姆逊的辩证批评理论
沈 静
( 武汉大学 城市设计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 摘 要] 作 为一位 黑格 尔式的马克 思主义者 , 詹姆逊 关于形式与 内容的探讨 继承 了黑格 尔式 马克思主 义的
传统 。 对 于真正的辩证批 评而 言, 每一部作 品都是 它 自身的 内容 的一 种 内在逻辑 , 是 自身发展 的最终结果 , 作品演
研 究。
湖北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4 1 卷
分析对象作为一 自足的整体看待 但还只是第一步 。 因为无论历 时性序列在性质上怎样具有时间性或者
历史性 , 它仍然是一种抽象 , 因此 , 辩证分析的最后时刻是在历时 眭序列建构之后 , 返归于它最初所 自出 的那种具体 因素 , 取 消它作为 自主 I 生 幻觉 的 自 身, 并且重新分解于历史之中。 这种就历时性序列所讨论 的实际上是形式与内容 的矛盾 。 作为一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者 , 詹姆 逊关于形式与内容的探讨继承 了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 形而上学的看法 , 是把 内容与形式看成各 自独 立 的两 个方 面 。 形 式可 以离 开 内容 , 而 内容 也可 以离 开形 式 。 黑 格 尔 反 对这 种 看法 , 他 认 为 内容 与 形 式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的, 没有无形式 的内容 , 内容之 为内容 即由于它包括形式在 内。 按照黑格尔的说 法, 艺术是绝对精神外化的结果 , 是 内容和形式调和而成 的一种 自由的统一整体 , 形式 的用途只是引导 我们追究形式里固有的一种意蕴 : “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 , 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 然后 再追究它 的意蕴或内容 。 前一个因素—— 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 , 并非 由于它所直接 呈现的 ; 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 内在的东西 , 即一种意蕴 , 一 种灌注生气 于外在形状 的意蕴。 那外在形 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 ” l 4 在黑格尔看来 , l 艺术首先是一种 内容 、 目的 、 意蕴 , 其次是表现即这种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论文关键词: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辫证法论文摘要: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
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左派文论的领袖,詹姆逊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著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而且同时也是一位对发展中的中国理论界影响尤其巨大的当今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
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应邀到北大讲学,专门讲授文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作用的问题,其讲稿后由唐小兵整理翻译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于1986年在中国出版了。
客观地讲,该书应属中国后现代理论的启蒙读物,此后引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蔚然成风,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竟然兴起了“后现代热”,詹姆逊也因此被某些学人称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
毋庸置疑,詹氏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些中肯、甚至是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精神,并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且充满个性的研究而扬名学术界。
但事实上,他既非后现代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而自始至终只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误认的根源在于尽管他确实是怀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介人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并最终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现代文化现象迟早要随着晚期资本主义一起消亡,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批判是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一起进行的,而且整体来看,批判得又过于微妙,加之,他本人确实对解构主义颇为青睐,所以有时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显得不清不楚,招致许多误解。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哲学类】

——附加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程概况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 *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
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项目经理部组成1.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摘要】《文化转向》是詹姆逊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的代表著作,本文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梳理的同时,发掘詹姆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解读方式。
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分析中辩证的看待后现代文化中的全球化浪潮,并加以借鉴,以便更好的思考我们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分析是透彻和独到的。
《文化转向》这本书中,涵盖了詹姆逊丰富的后现代文化思想,他从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谈起,坚持将后现代置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更新中加以评价,解读了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视像文化盛行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
同时詹姆逊坚持对后现代持一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入题,以历史的辩证的方法看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此外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进行了批判。
一、后现代文化关键词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概念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必须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联系起来,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提到后现代两个特征,一是大部分的后现代主义都是“作为对高级现代主义的既有形式,对占据大学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基金会等这样或那样的主导性的高级现代主义的刻意反动。
这意味着,有多少不同形式的高级现代主义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后现代主义”。
二是,一些主要边界或分野的消失,“最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高雅文化和所谓的大众或通俗文化之间的区别的消弭,高雅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界限似乎越来越难以划清”。
詹姆逊敏锐地觉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资本运行的中,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一方面经济进入到了各种文化形式,使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另一方面文化也逐步变得经济化,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较为狭小的文化圈中扩散出来,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
走向辩证批评——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新解

学 院 和 知 识 界 严 重 缺 席 , 批 评 主 义 主 宰 着 当时 美 国 的文 学 新
批 评领域 。就在詹姆逊写作《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5 、0 的 0 6 年 代, 马克思 主义严 重缺席美 国学院和知识界的状况也未有改
善。
汲取作 品之外 的任何信息 , 不论它是传记 的 、 社会的 、 心理 的
思 主 义 也 在 这 些 新 思 潮 中艰 难 地 寻 找 发 展 的 契 机 。 诚 如 有
主 义的论争及全球化 问题 。因此 ,马克 思主义与形式》 《 不仅 是我们研究詹姆逊早期思想 的重要 著作 , 也是我们理解和把 握詹姆逊整个哲学思想及其整体理论指 向的重要 著作 。
一
态 的根基就是维护传统 的价值 观念体 系 , 为现实生 活就是 认
由各 种 固 定 的 、 恒 不 变 的 方 面 组 成 的 , 远 如 此 , 会 改 永 永 不
Vo .5 N . 1 o9 2
S p.01 e 2 2
走 向辩证批评
— —
詹姆逊 《 马克思 主义与形式》新解
梁 苗
(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研究部 ,江苏南京 ,2 0 3 ) 10 7
[ 摘
要] 詹姆逊的 《 马克思主义 与形 式》被视 为2 世纪 7 年代美 国最有影响力的批评论 著,在 国 内学界却鲜有人关注 O 0
第2 卷 第9 5 期 2 1年 9 0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 f a g h nUnv ri f c n ea dT c n lg ( o il ce c s i o o r a Ch n c u o i est o S i c n e h oo y S ca S i e Edt n) y e n i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1—623X(2013)04-0071—07
一 提 到詹 姆逊 ,就 总会 想到 他 的后现 代 主 义 理论 ,并且把他与鲍德里亚 、利奥塔 等后 现代 主 义 大 师并 列起 来 ,从 而造 成 一 种 错 觉 ,似 乎詹 姆 逊 是 一位 后 现代 主义 理论 家 。的确 ,在詹 姆 逊 的 著作 中 ,“后 现 代 主 义 ”是 一 个 异 常 重 要 的关 键 词 。但如 果 因此就 认定 其后 现 代主 义 的身 份 ,理 由显 然是 不 充分 的 。问 题 的关 键 不 在 于他 提 到 多少 次 “后 现代 主义 ”,而 是在 于 他 怎 样理 解 “后 现代 主义 ”。本 文 不 同 意 那 些 把 詹 姆 逊 划 人 后 现 代 主义 的 观 点 。 因为 后 现代 主义 在 他 那 里 只 是 当前 社会 的主导 文化 形式 ,而 所有 对这 种 文化 形 式 的理解 都 必 须 回到 资 本 主 义 的历 史 发 展 中 去 。在这 个 意义上 ,本 文更倾 向于把 詹姆 逊 定位 于 晚期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家 。 这 样 ,他 的后 现 代 文 化批 判理 论 实 质 上 是 对 当 下 资本 主义 发 展 的 一 种 马克思 主 义 的 当代 解 读 。第 一 ,因为 “后 现
社 科 探 索
詹 姆 逊 的后现 代 文 化 批 判 理 论 : 一 种 马 克思 主义 的 当代 解 读
黎 庶 乐
(广 州 大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后现代 主义”在詹姆逊 的著作 中是 一个异 常重要的关键 词,但这 并不代表他 是一个 后 现代主义理论家 。因为后 现代 主义是他介 入 当今 现实 的一个 。他真 正要指认 的是支撑后现 代主义 背后的晚期 (全球 )资本 主义。
詹姆逊的批判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

姆逊 认 为 需 要 以 马克 思 主义 为 指 导 , 运 用辩 证 法重 新进 行文 化 测 绘 。“ 他 这 样 来 刻 画后 现 代 主义 的特 征 , 即它 作为 一种 文化 , 更 多地从 属于
二 律 背 反 的概 念 , 而不 是辩 证矛 盾 ; 在 这 个 文 化
影响, 相互 作 用 。晚 期 资本 主 义 是 资 本 主义 发 展 的一 个 阶段 , 后 现 代 主 义作 为 其 主导 逻辑 是
似性, 因 而本 文 借 助对 詹姆 逊 的后 现代 批 判理 论 的分 析 , 反 思 在 我 国思想 政 治 教育 方 法 论研 究 中 出现的 问题 , 从 而端 正态 度 , 寻找合 理 的解
决 方法 。
一
、
詹姆 逊 的后 现 代 批 判 理 论
对 现代 主 义 继承 基 础 上 的否定 性 发 展 , 后 现代 主义呈现 出明显 的新特征 与新 问题 。
首先 , 后 现代 主义消解 历史 。詹 姆逊认 为 ,
詹 姆逊 “ 他被 公认 为是 以西 方 马克 思 主 义
而 著 称 的 那 个 批 判 理 论 传 统 的 最 前 卫 的 辩 护 者” 。 詹 姆 逊 始 终 坚 持 以辩 证 法 作 为 理 论 武
美 国学者 詹姆逊 多 年来一 直致 力于 文化研 究, 他 善 于将 各 类理 论 融会 贯 通并 借 助 富 有哲
器, 力 图推 动马 克思 主义 的批判精 神传 播 , 通过
学 美 感 的词 汇将 其 呈 现在 读 者 面前 , 詹 姆 逊 的
后 现代批 判理 论展 现 了其对 当代 资本 主义社会 的深 入剖 析 , 凸显 了其 运 用 马 克思 主 义 的灵 活
从人类自身再生产视角看文艺理论界的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视角看文学的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楚以下的问题:1、能使文化研究更加科学化;2、能够对文化精神的起源、演变及其影响下的艺术精神特征有个很好的解释;3、能比较清晰地看清楚文学流变的特征;4、可以看清楚文化传播的规律。
【关键词】文化研究人类自身再生产艺术精神文化传播一般说来“文化研究”是詹姆逊在1985年对我国访问时带来的,但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复杂。
从文化研究的形态来看有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
从研究的方式来看有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哲学、古代文化史学等不同学科。
正如詹姆逊自己所说的:“文化研究是一种愿望,探讨这种愿望也许最好从政治与社会入手,把它看成一种促成‘历史大联合’的事业”。
[1]但文化研究各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美国历史比较短,它的文化生产的起点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所以它的文化从一开始大众性就占据了主流地位。
而文化研究和中国自身的问题结合,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审美文化研究,它是审美社会学的核心范畴,“是指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3]如今,有些学者已经开始思考审美文化学的建立。
当然,文化研究也带来了文艺理论研究的变化,似乎有把阵地转移的迹象。
“有学者要求我们改变‘文学’观念,大胆地把流行歌曲、广告、时装等吸纳到文学研究之中。
”[4](p95)因此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
董学文先生认为文化研究是对文学研究的颠覆,让文学匍匐于文学之外的目的,把非文学现象和文学现象混淆。
他在专著《文学理论学导论》中提出了三点看法:“首先,眼下的‘文化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用文化学的眼光来研究文学问题……其次,文化研究置换了文学理论的问题与话题,成为对历史、语境、媒体、权力、种族、性别、阶级、民族、道德、自我身份、全球化、后殖民、后现代等大文化现象的探讨和关注。
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

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摘要: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
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简约论和本质主义的思维局限。
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现实语境中,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关键词:詹姆逊;文化批判;本质主义;在地化中图分类号:1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6—0117—04詹姆逊(fredrlc jameson,1934一)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批判、解构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
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在注重政治经济学分析和阶级分析的同时忽视了从文化内部出发的道德批判和审美批判,有着最终沦为简约主义、经济论的倾向。
全球化的当下,资本逐步越过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新的版图和空间,大众文化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共享与共存的文化形态。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成熟的后工业社会之上,对多数非西方国家仍处在现代与前现代并存的状态而言,他的大众文化批判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处。
本文在梳理、总结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基础上,观照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评析其文化理论的不足之处。
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中国的部分“水土不服”,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一、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詹姆逊的理论发展,经历了由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的转向,大众文化批判是詹姆逊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主要围绕着三大主题展开:大众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即资本运作本质批判;大众文化的阶级基础,即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的跨国交流,即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帝国主义批判。
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

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摘要】詹姆逊是文化批评领域的重要理论家,他的文化转向和批评实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
在分析了詹姆逊对文化批评的重要性、文化批评观点、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分析,以及他的批评实践案例和文化转向对批评实践的影响。
在总结了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的启示,对文化研究的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当代文化批评的指引。
詹姆逊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对于深入理解当代文化现象和开展文化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詹姆逊、文化转向、批评实践、文化批评、当代文化现象、批评实践案例、文化研究、理论、启示、贡献、指引1. 引言1.1 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评论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电影、哲学、建筑等多个领域。
詹姆逊不仅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理论家,还是一位深刻的批评家,他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化批评的重要性的强调,以及他对文化批评观点的阐述。
詹姆逊的文化转向对批评实践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从而为我们的文化批评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逐步展开对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
2. 正文2.1 詹姆逊对文化批评的重要性詹姆逊对文化批评的重要性体现在他提出的文化研究方法和批评理论中。
詹姆逊认为文化批评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文化不仅是个人和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战场。
通过对文化的批评,可以揭示文化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揭露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和矛盾。
詹姆逊强调文化批评对于社会变革和革命具有重要作用。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 15.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特点】
1、哲学思辨性比较强,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密切。 2、就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呈现出继承与修正并存、发展与误读共处的复 杂情况。 3、从思想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理论主要把 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以马 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者自居。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詹姆逊
“永远历史化”
詹姆逊主张“永远历史化”,即注重探讨事物本身的
历史根源,借以理解事物的概念和范畴的历史性。坚持马 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原则,强调生产方 式影响一切意识形态产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致
力于对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文学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把现实主义看作一个形式问题,把它同一种,唯一的一 种(而且是一种旧的)形式联系在一起,那就等于给它做 绝育手术。现实主义写作不是形式问题。一切有碍于我们 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抛弃,一切有助于我 们揭示社会因果关系根源的形式都必须拿来。” ——布莱希特《关于表现主义的争论》
——卢卡契《审美特性》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3、最后,现实主义致力于创造典型。现实主义就是要深入 人的社会关系,去凝炼社会发展甚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 进而表现出人物与现实的丰富多样性中那些持久的东西。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现代悲剧:现代性的一种叙事方式——由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获得的启示

【文史论丛】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7年12月(第12期,总第248期)Dec.,2017(No.12,General No.248)收稿日期:2017-03-02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作者简介:肖琼(1972-),女,江西永新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批评与现代悲剧研究。
在对现代性的辩护和反思中,詹姆逊讲到这样一句话:“单调乏味的‘现代’火车旅程从过去汲取血液,从精神苦难的悲剧中重新显现;现代性通过悲剧的严肃性得到重新发明,但它通过一种间接方式,将过去那些伟大的画家描述成‘现代的’”[1],这鲜明地揭示了悲剧与现代性之间的隐秘关系。
在这一句话中,詹姆逊两次强调“重新”:重新显现和重新发明。
重新意味着一种变化或者转向。
在詹姆逊看来,现代性最好的展现方式是悲剧,悲剧出现在新旧交替、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时期,现代性可以从精神苦难的悲剧中得到重新显现,并通过悲剧的严肃性得到重新发明。
一、来自詹姆逊对现代性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关于现代性理论,很多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阐释:韦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合理性;利奥塔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而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启蒙运动以来尚未完成的方案;鲍曼认为现代性最典型的表征就是它的“液化状态”,所以他把“现代性”视为流动的、未完成且永远无法完成的规划;瓦蒂莫提出的“现代性的终结”、贝克提出的“现代性的开始”、芬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詹姆逊提出的“单一的现代性”以及拉什的“自反性现代性”等等。
他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阐释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现代性”内涵。
然而在笔者看来,詹姆逊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于我们启发很大。
詹姆逊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探讨“现代性”,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去看待”[2]现代性问题,同时又是走进敌人的内部现代悲剧:现代性的一种叙事方式———由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获得的启示肖琼(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在对现代性的辩护和反思中,詹姆逊揭示了悲剧与现代性之间的隐秘关系。
詹姆逊的文化“经济化”批判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詹姆逊的文化“经济化”批判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提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清楚的剖析了晚期资本主背景下大众文化的特征和弊端,对其文化“经济化”弊端的批判更是准确的反应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危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文化“经济化”的优势,降低危害。
关键词:詹姆逊;文化;经济化一、詹姆逊对文化“经济化”的批判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杰出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对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索其背后隐含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针对后现代大众文化的弊端进行了准确的批判。
文化的“经济化”,也有人称为“商业化”、“商品化”实际意义是指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以经济结果为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放弃作为文化自身本应具有的追求真、善、美等目标的过程①。
经历了“经济化”的文化失去了追求高雅境界和净化人类心灵的原始追求,变得世俗化和功利化。
“商品化”后的文化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而逐步沦为经济的附庸,丧失了批判现实的能力。
二、“文化商品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文化“经济化”是大众文化的一种主要特征,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所在,对当前社会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时刻警惕“文化商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文化“经济化”使文化变为了商品,并由此产生了符合商品逻辑的文化产业。
商品本身具有追求价值利益的属性,这就给低俗文化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这些文化能够满足受众追求愉悦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却对社会发展、道德培养、人格塑造毫无益处,有些甚至触动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更为恶劣的对仍没有形成独立人格的青少年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影响。
相对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走向“社会形式诗学”——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解析詹姆逊的辩证批评

的根本 出发点 , 我们 应把 这项发 现结 合 到 自己的哲
学体系 中。詹姆逊把结 构主义的二元对立 当作辩证 思维 的起点 , 但它并 不意味着对立面 的消 除 , 而是使 对立双方更加 复杂化 , 同时利用结构 主义侧重关 系 、
又深入 观察 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詹姆逊不满亚里
士多德 开创 的形式是主宰 、 形式是技艺的模式 , 也批 判俄 国形式主义 、 结构 主义 的形 式本体 论 。他指 出 形式 不是模具 和 出发点 , 而是作 为终 点 , “ 作为 只是 内容本 身深层 逻辑最 后 的 明晰表 述 ” 。 ② 詹姆 逊认 为形式 与 内容构成 同义反复关 系 , 两 者 的同一性 根 源于主体与客体 、 思维 与现 实 的同一性 。因为艺 术
式, 形式 与内容本 质 同一且 可 以相 互转 换。结构 主
证 思维 。他在 《 语 言 的牢 笼》中提 出 “ 以语 言 为模
式” , 语 言学强调关 系 、 反对 实体 的思想是结 构主义
义 与黑格 尔的综合 , 将形式与 内容等量齐观 , 既肯定
内容 的决定性 、 形式 的 自律性 , 以及 两者 的 同一 性 ,
②④ F r e d r l c J a m e s o n ,Ma r x i s m a n d F o r m,f i s r t p u b l i s h e d i n
1 9 71,P in r c e t o n:P in r c e t o n U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9 7 4,P . 3 2 9、 4 0 3.
纯关 系的思想 , 摆脱 实体论 而转入意识形态 的分 析 ,
以此从根本上 改变二元对立 的前景 。
跨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的阐释

跨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的阐释
李世涛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作为学院派左翼知识分子,詹姆逊从学科的角度深入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他从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性(或反学科性)入手,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克服资本主义危机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决定了其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最基本的特点,诸如实践性、对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强调、意识形态性.鉴于此,他认为,不能仅仅从学术性的专业角度狭隘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当代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局限、并应该克服的.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李世涛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文本·意识形态·辩证法--评詹姆逊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理论 [J], 朱良
2.论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批评理论 [J], 李广仓
3.形式与历史的意向性关系\r——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现象学解读 [J], 杜智芳
4.评詹姆逊的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理论 [J], 马良
5.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学——詹姆逊的阐释理论 [J], 李世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视野扩张、种群视野缺失与叙事政治阐释的盲视——詹姆逊叙事政治阐释学主符码评析之七

经济视野扩张、种群视野缺失与叙事政治阐释的盲视——詹姆逊叙事政治阐释学主符码评析之七张开焱【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6(0)3【摘要】詹姆逊叙事政治阐释学的主符码是"总体性历史",而"总体性历史"的终极统摄性力量是"生产方式"。
在詹姆逊的理论模式中,生产方式覆盖了从社会文化生产到政治体制生产到经济生产的所有层面。
但从他大量的论文论著中可以看出,他特别强调经济生产方式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其理论还是潜在地存在着经济决定论的痕迹,但基于经济生产方式的分析在詹姆逊手上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解释力量。
詹姆逊社会结构模式和生产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完全无视种群生产方式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其社会结构理论存在明显片面性。
由于种群生产视野的缺失,导致他叙事政治阐释理论和实践中对种群生产与叙事活动内在关系的完全盲视,这是一个严重的缺憾。
【总页数】7页(P115-121)【关键词】叙事政治阐释;生产方式;种群生产;詹姆逊【作者】张开焱【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1【相关文献】1.总体历史观:祛魅的利器--詹姆逊叙事政治学主符码评析之五 [J], 张开焱2."政治无意识"基本构成再探——詹姆逊叙事政治学主符码评析之一 [J], 张开焱3.叙事范式意识形态分析的洞见与问题——詹姆逊叙事政治学主符码评析之三 [J], 张开焱;4.叙事范式意识形态分析的洞见与问题——詹姆逊叙事政治学主符码评析之三 [J], 张开焱5.总体历史观:赋魅的困境——詹姆逊叙事政治学主符码评析之六 [J], 张开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姆逊对“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阐释罗 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100732)[摘 要]詹姆逊在资本主义历史分期和现代艺术形态之间建立联系,从文艺批判出发返回到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作为基本分析范式的认可和坚持,在文艺批判领域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对后现代语境中阐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范式做出了重要探索。
[关键词]生产方式;阶级分析;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B7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08)05-0021-05 如果说,在现代性话语中,吉登斯和哈贝马斯是站在现代性的立场批判后现代主义,从而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反思的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詹姆逊的立场则不那么简单,显然不能用现代主义者或后现代主义者这样的普遍标签来归类。
他对总体性和“生产范式”的坚持,遭遇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相反,他思想的风格和话语表述方式又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倾向,让不少的人感到头痛。
这甚至使得科尔纳这样的学者也对他身兼马克思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感到困惑,认为这种双重的身份牺牲了他理论的一致性和中肯性。
[1]詹姆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建立联系?此一理论努力的基本意义何在,它是否是一种对立立场的折中和调和?我们将结合詹姆逊的部分文本进行初步的探讨,这一探讨是从詹姆逊与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关联这一视角切入的,而不是对詹姆逊思想本身的阐释和研究。
一在现代性的批判话语之中,詹姆逊是从文艺批判角度切入的,通过文艺思想历史的形态变化,反溯到对其社会历史基础的探讨,在资本主义现实历史的变迁中阐释叙事方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现代文化三阶段的划分,从而重申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命题,坚持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分析范式。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期的思想,列宁的帝国主义论首次提出了分期问题,使得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突出出来。
詹姆逊认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期,是一个重要的阐释策略,通过强调当代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最近的发展阶段,可以抵抗右翼通过不同名称对资本概念的置换,[2]从而坚持马克思的批判范式。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代社会的基本规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把资本主义看成是同质的、不变的实体,通过分期概念就能将这种内在的同一性和差异揭示出来。
詹姆逊认同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一书中对资本主义进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即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后工业资本主义,认为曼德尔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宏观分析。
受其启发,詹姆逊从文艺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文化进行阐释的三分法,与资本主义三阶段相对应的文化形态分别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由此奠定其文艺理论批判的基本框架。
后工业资本主义,詹姆逊也称为跨国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或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等等,他说,在这一阶段,“资本的扩充已达惊人的地步,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许多多前此未曾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
简言之,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才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纯粹的形式。
……可以说,就历史发展而言,我们直到今天才有机会目睹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对大自然和潜意识的领域积极地进行统制与介入。
”[3]在我看来,詹姆逊的这一论点,澄清了后现代语境中以“现代性批[收稿日期]2008-09-09[作者简介]罗骞(1974- ),贵州安龙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判”来置换资本批判的话语喧嚣,并且从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指明了文化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论基础之间的本质关联,为理解后现代思潮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维度。
詹姆逊指出,应该在现实的“历史”中探讨当前的意识形态,避免将一种批判性的分析变成一种单纯的道德批判,从而失去批判的力量。
由此,詹姆逊全面地认同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这一著名的命题,开启了将后现代批判同资本主义生产范式及其变化联系起来这一重要的理论建构。
如科尔纳和贝斯特正确地指出的那样,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定位为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文化逻辑,又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化为一种形象的、类象的、片断化的、拼凑式的、精神分裂式的文化。
[4]但是,在科尔纳和贝斯特看来,这是一种矛盾观点的调和,正是这一根本策略损害了詹姆逊理论的一致性。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信仰和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是否真的可以相容呢?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文就是对“成为后现代主义者就不能再做任何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样一种观点的回应。
詹姆逊指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被理解为列宁和苏维埃革命时期的发黄的老照片,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则是豪华的大酒店的想象。
詹姆逊说,在这个意义上,他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它们导向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粗浅和庸俗的理解。
詹姆逊将自己的理论思考阐释为对二者双向中介关系的揭示,要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之间建立起内在的关系。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明确了自己基本的理论指向和见解,他说:“我在本文所勾勒的后现代主义,乃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而非把它纯粹作为一种风格潮流来描述。
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众多风格中可有可无的一种流派来加以描述,绝对不是我同意的分析方法,这一点我必须再三强调。
我试图探索的是:`后现代'到底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整体逻辑里的主导文化形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
……我在提出解释时,极力避免让批判性的分析沦为道德性的评价,并尝试在历史中探索当前的时代意识,企图以真正的辩证法来正视问题。
”[5]詹姆逊明确指出,他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正是对“生产方式”理论的又一贡献。
[6]一方面,反对简单地将后现代看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思想风格,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联中指出,不论从理智上还是政治上要简单地赞扬后现代主义或“不承认”后现代主义都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生产方式分析范式在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中得到灵活的运用和阐释,从教条主义和经济决定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挥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批判潜能。
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并不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但谈马克思主义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及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历史的、不可逾越的特征,它要求你最终触及经济结构。
因此,他说:“在我的眼里,有关后现代的理论最终是一种经济理论。
也就是说,不管你从何处着手,如果你的步骤正确,你最终会谈及资本主义。
因此,贯穿我的著作的基本框架来自我们所处的时代本身。
其马克思主义的成分来自这个历史阶段的根本的经济动态。
”[7]詹姆逊说:“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理解为是对第三阶段文化生产的特殊逻辑理论化的尝试,而不是另一种脱离现实的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批评或精神诊断。
”[8]在他看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拓展的第三阶段的文化逻辑,在多方面都是晚期资本主义更纯粹、更同质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于暗示出我们历史感的苍白,特别是对类似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全球化和总体化的概念的抵制,而这些情形又正是资本主义普遍化的作用。
[9]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和总体化是资本主义普遍化作用的结果。
就后现代运动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总体化过程和同一化过程的反抗而言,詹姆逊明显在站在后现代主义一面,并试图发挥后现代对资本主义一体化的批判。
将后现代仅仅看成是一种自足的文化风格,“美感新世界”的创立,歌颂“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通过与现代性的争论,解除后现代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比,詹姆逊持一种尖锐的批判态度。
[10]詹姆逊指出,有一些人刻意地避免使用“晚期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恰好说明了他们知道有关资本主义的不同立场和这些立场的政治含义,试图通过概念的置换来蒙混过关。
他指出:“现代性在这种语境里是一个可疑的词,在社会主义受到怀疑之后,它完全被用来掩盖任何大的集体的社会希望或目的的缺失。
因为资本主义本身没有任何社会目标。
大肆宣扬`现代性'一词,以取代`资本主义',使得一些政治家、政府和政治科学家可以自称它具有社会目标,从而掩盖那种可怕的缺失。
”[11]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由于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最基本的存在活动和人类存在的前提条件,由此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才获得了基本的思想视域。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历史阐释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的整个现代性批判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基础之上。
所以詹姆逊指出,只要坚持了生产方式这一基本范式,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都是这一基本原则的延伸。
詹姆逊在后现代主义的话语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从僵化的、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救出来,在当代的语境中进行新的表述和阐释,卓有成效地推进了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和现代性批判。
在一些马克思思想的坚持者和反对者那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物质本体论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之内的贯穿,它意味着一种历史决定论的思想,甚至是机械决定论的思想。
在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看来,马克思思想的这一内核是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还原主义的,它原则上属于近代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理论遭到了广泛的批判。
同样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詹姆逊却完全认同马克思这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并将它贯彻到具体的文艺理论批判和文化批判之中。
当然,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马克思是从社会存在的外在决定性因素阐释它们对社会意识的基础性作用,以批判当时青年黑格尔派对现代性的观念论批判。
而詹姆逊是从内在的意识关系反溯到它们现实的存在论基础,以回击现代性批判中以含混的现代性概念置换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在现代性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建立内在关系。
所以,从形式上看,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而詹姆逊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詹姆逊有效地推进并进一步完成了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命题。
在詹姆逊看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当今的大众文化,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不同的时代内容。
比如说,在詹姆逊看来,当代大众文化的商品生产和传统的民间文化或通俗文化的形式毫不相同,也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不仅涉及到文化产生的不同形式,而且涉及的内容也不相同,过去的通俗文化反映的是乡村、宫廷、中世纪的城镇、城邦,而这一切在当代已经被商品生产和市场体系全面腐蚀,使得当代大众文化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2]詹姆逊指出,今天的美学生产已经同商品生产普遍地结合起来,后现代建筑的繁荣同商业的扩展是同步进行的,后现代文化与政治军事控制、经济控制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整个世界和美国的后现代文化,都是对美国在全世界军事和经济控制的一种新浪潮的内在的、上层建筑的表现:就这种意义而言,文化颇像整个阶级的历史,它的下面是流血、痛苦、死亡和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