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新人教版附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欣然..:..:儿女..:俄而差可拟...:未若..:因.风起: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23答: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诗句:《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本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著的《世说新语》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高兴的样子)何.(什么)所似.(像)..(不久,一会儿)雪骤.(急速、大)欣然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公大笑乐。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分析古今词义①与儿女..都在外地儿子和女儿..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老人的儿女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打算、计划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③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童趣》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童稚藐小微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凹凸二、解释词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练习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 •明察秋毫B •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3、第一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的意思是_,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唳”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 。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6、《童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 ,苏州人,—代作家。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A 「余忆童稚时B 、「又留蚊于素帐中L故时有物外之趣1L于土墙凹凸处C 厂使其冲烟飞鸣D 、项为之强E 、J余忆童稚时1常蹲其身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余年幼8.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答案班级姓名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兴趣6、方出神方: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a、仔细观察b、丰富的想象力c、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d、有强烈的好奇心6、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答:天真,童稚,善于观察,严惩强暴,同情弱小者的孩子。
7、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答:要做一个有情趣的人,第一要热爱生活;第二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情趣;第三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选自蒲松龄《狼·其三》)【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苫:用草编的席子。
③顾:但是。
④盈:满。
⑤豕:猪。
⑥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⑦乌: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屠乃奔倚其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 其一犬坐于前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以吹豕之法吹之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译文参考童趣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③屠大窘________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
窘:处境困迫,为难;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带答案新人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带答案新人教版)专项提分卷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君与家君/期/日中待君久/不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太丘舍去舍:舍弃去后乃至乃:才.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的义理。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曲肱而枕之肱:胳膊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博学而笃志笃:坚定切问而近思切:恳切仁在其中矣仁:仁德.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1—6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④相委.而去()2.翻译下列句子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4.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5.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6.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二.阅读《咏雪》,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_____________ 编著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⑵儿女..()⑶俄而⑷欣然..()..()⑸差可拟...()⑹未若⑺因.风起()⑻即.公大兄无奕女()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 空中差/ 可拟B.白雪/ 纷纷何/ 所似C.未若/ 柳絮/ 因风起D.左将军/ 王凝/ 之妻也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句:⑴⑵三、阅读《论语》选编,完成1—9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不亦说.乎 (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 ④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______的修养。
(4分)(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对下列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这句话是说做人要有志气。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现,就是“兼爱,非攻”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就是告诫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7)如果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不肯动脑子,请你从上文中选取一句格言来劝勉他。
(8)结合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9)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四.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4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知.不足D、教然后知困.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五.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5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 ) 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 今义:(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阅读《智子疑邻》,完成1—10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其: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④而疑邻人之父之:2.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②其家甚智其子。
3.想象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后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4.你认为这富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这在当今社会有无表现?若有请举例。
5.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6.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
请按要求填空:①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续写一个100余字的结尾,说明这“富人”“疑邻”的错误。
七.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
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______等编著。
“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2)居.数月()(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5)死者十九..()(6)人皆吊.之()3、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丁壮者引弦而战5、“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6、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7、写出文章的寓意:8、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9、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祸福”谈谈看法。
10、“多读课外书是好事”,读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讨论这个观点,你觉得怎样说才最全面呢?参考答案一.1.略2.略3.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4.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5.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6.略二.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5、C6、D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