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文化之茶庭设计讲述
日本茶庭简介

二、茶庭的分类
1.1茶庭起源
桃山时代,艺术家千利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 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 茶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林,它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仅有石水钵和石灯。石 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 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 淡恬逸的境界。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 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在朝野 而不妨心存江湖。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 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 化的小空间。特别是大量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 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 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二、茶庭的分类
1.4 草庵式茶庭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 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不审庵——草庵式茶庭的代表
日本茶庭简介

外门
中门以及石置苑路
待合
飞石”即庭园里间置的不规则石板,供 脚踏用,通常是“六分走 道,四分景 色”。
延段
内门
石灯笼,受禅宗思想影响,模仿古刹的肃 穆宁静。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 茶庭特征
• 石景:园内石景很少,且 多半为了实用的目的,如 洗手、坐憩等。整块石头 打凿砌成的石水钵供客人 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 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 为园内的小品点缀。 植物:常绿树木沿着道路 呈自由式的丛植或孤植, 地面绝大部分为草地和苔 藓。除了梅花之外不种植 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 免因锦绣色彩而干扰人们 的宁静情绪。 铺地:具有导向性的道路 婉蜒曲折地铺设在草地上, 大多做成“飞石”路面, 好象水上的汀步以取其自 然之趣,间亦有做成“敷 石”路面的。 墙垣:一律用竹篱。 入口:大门为“木户”(柴 扉)。
日本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之——茶庭
茶道的起源 茶室的组成部分 茶庭的布局 茶庭分类 茶庭的造园要素 茶庭特征
筑山庭
日本古典园林的类型
寝殿造庭园 回游庭园 净土庭园
书院造庭园
法隆寺
• 池泉庭园
• 枯山水庭园
• 茶庭
茶庭由来
饮茶在日本成为一种艺术,是在室町时 代(1337-1572年),茶人像阿弥以禅 宗思想为主导,判定饮茶的仪注,同时 融入了“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把茶 道精神发展为陶冶人的内在涵养,以及 培养人们礼让谦恭的品德[1]。至桃山 时代(1583-1591年),日本艺术家干 和休(1522-1591年)经过改革,创造 了茶道社会,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 入日本社会,并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 门艺术,而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 类型——茶庭 茶庭是“茶室”的附属庭园,茶室则是 举行“茶道”的专用建筑物。 茶庭的出现稍后于枯山水,两者同样受 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但茶庭的产生 和发展则是直接渊源于“茶道”的兴起 和盛行。 茶庭(露地,茶室露地) 室町末期涌现了茶道六宗匠: 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 古田织部、小崛远洲、片桐石州
日本的茶庭文化分析——以桂离宫为例

一、日本茶庭文化概述日本茶文化中,茶庭文化占据着较高的地位。
日本人喜爱闲适自然的生活氛围,自从茶由中国引入日本后,日本人进一步创新饮茶,包括饮茶方式、饮茶工具以及饮茶目的等,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茶文化。
1.日本茶庭文化的起源日本茶庭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日本奈良时代,也就是中国隋唐时期,茶叶就从中国传入日本。
但是当时只有一些以推崇隋唐文化为风雅的日本贵族开始效仿中国文人墨客饮茶。
直到我国宋代时期,随着佛教及其饮茶习俗的传入,日本人对饮茶和追求自然的民族性格被激发出来,茶庭文化才真正开始流行,并形成了茶道。
2.日本茶庭文化的发展概况茶庭又称“露地”,就是茶道与庭院的结合。
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茶庭文化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并没有很快发展。
直到室町时代,茶道和庭院首次结合并走入园林,成为茶庭文化的开始。
桃山时代,茶庭文化开始盛行,从最初的思想层面逐渐地落实到实践。
由于佛教禅僧在饮茶的过程中对茶道注入了寂灭无为的哲理和不分高低贵贱的思想,形成了草庵式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成为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
茶庭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江户时期(1603—1867)是茶庭文化发展的兴盛期,饮茶风俗弥漫到整个日本社会,皇家、武家、僧人纷纷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增添茶室建筑和茶庭。
二、桂离宫的历史沿革桂离宫,又叫桂山庄、桂别墅,位于日本京都市西京区,因位于桂之川西岸而得名。
桂离宫当时的主人是八条宫智仁亲王,后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明治十六年成为皇室的行宫。
1.桂离宫的造园历程元和元年(1615年),八条宫智仁亲王在得到桂地后倾其心力修建别墅。
在设计师小堀正春和智仁亲王的监工下,先在池塘西岸修建了一座书院,即现存的古书院部分;然后开始整理庭院,引桂川之水入园,在池岛之间架桥,搭配种植植物,放置景观石,铺设飞石步道。
在修建过程中,智仁亲王于宽永六年离世,初见成效的桂山庄便开始日渐荒废。
日本茶庭——“禅”的简素精神,“空寂”的理想境界

322艺术文化交流2013年06月下半月刊一、茶室和茶庭的产生茶道出现于室町中期 。
最初从贵族之间游戏性的品茶活动开始,由于风雅人士的创造逐渐形成了充当精神不可平衡的东西,与此相应,对沏茶的场所,包括住宅在内也都下功夫,在这里可以看见草庵茶室和庭院的萌芽。
到了桃山时代逐渐盛行。
江户时代,茶室庭园的设置随着茶室建筑的各式化大都规格化了,在庭园的构成中,有意采取借景等手法,和桃山时代各种过渡性的庭园综合起来,产生了回游式的茶庭。
一个小茶庭,只是由一些竹、木、土、石等自然素材所构成,却充满了各种意象,几乎是禅宗寺院的缩小精致版,只是欠缺住宿修行的地方。
其实也不需要,茶道毕竟不是宗教,也从不提出家。
然而历代大茶人几乎没有一位不参禅,相信在日常茶饭中,自有佛理存在,处处皆是修行。
相反的,日本历代高僧也多通晓茶道,相信佛法也存在于茶道中。
茶庭或说茶道,相信佛法也存在于茶道中。
茶庭或说茶道,就是在这样一个互相依附,彼此激荡的环境下所产生的结晶。
二、茶庭的分类茶庭在日本庭院艺术中是属于很有民族特色的种类。
茶庭(通常称为露地)可以分成三种形式:禅院式茶庭、书院式茶庭、草庵式茶庭,在茶庭中,草庵式茶庭是最具特色的茶庭。
茶的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轻视华丽,在自然宁静的环境中,宾主相和,以饮茶为极乐的一种茶文化社交活动。
因为这种精神是由禅的教理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禅院式茶庭就产生了。
在一些大规模的园林之中,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庭园中的各茶室间而形成了书院式茶庭。
如桂离宫、修学院离宫等。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质朴无华的茶室居于一角。
茶室狭窄,一般仅有二铺席或一铺席半的面积,茶室色彩沉静。
三、露地和候茶室在茶室中,在沏茶用的开水准备就绪以前,需要一定的场地来整理装束,平心静气,以创造出进入茶室用茶的气氛,露地和候茶室就是为此产生的过度性空间。
露地地形细长,在草上地铺设蜿蜒曲折的7至15块的奇数的踏脚石引导进入茶室。
日本茶庭简介

外门
中门以及石置苑路
外露地
内露地
待 合
石灯笼,受禅宗思 想影响,模仿古刹 的肃穆宁静。
洗手钵一般是蹲 踞式石洗手钵, 踞式石洗手钵, 象征圣洁泉水。 象征圣洁泉水。
飞石”即庭园里间置 的不规则石板,供脚 踏用,通常是“六分 走 道,四分景色”。
延段
内门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 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 “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 思冥想, 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 淡恬逸的境界。 如松叶铺地) 淡恬逸的境界。(如松叶铺地) 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追求简 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 石水钵, 很少。 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石水钵,供客 人净手、漱口之用, 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 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 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另外 值得一提的还有隐蔽性很好的垃圾洞。 值得一提的还有隐蔽性很好的垃圾洞。
茶庭由来:茶庭,在日本指与茶室相配的 庭园,是日本庭院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种类。 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 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 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 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 达目的地。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 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茶庭: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 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 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 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 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 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日式茶苑设计理念

日式茶苑设计理念日式茶苑设计理念是指在设计茶苑时,遵循日式传统文化的理念和风格,打造出一种简约、自然、平和的空间氛围,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茶道环境。
以下是关于日式茶苑设计理念的700字阐述。
日式茶苑设计的理念最重要的是简约。
日本的文化一向倡导简约,他们认为通过简单和纯粹的设计,人们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寡欲。
因此,在日式茶苑的设计中,通常采用简约而不失精致的设计风格,避免过于繁琐和过度的装饰,使整个空间显得清爽、整洁而舒适。
日式茶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自然。
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认为与自然相处,能够给予人们宁静和平和感。
因此,在日式茶苑的设计中,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如花朵、树木、小径等,使茶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设计中还体现了让人感受到四季变化的色彩和材料选择,例如利用樱花、竹子等象征日本的自然元素。
日式茶苑设计理念的另一个方面是平和。
日本人强调平和的心境,他们认为通过调整心情,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修养。
因此,在茶苑设计中,注重创造一个宁静、平和的氛围,使人们能够远离尘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例如,在空间布局上,采用平缓、流畅的曲线,将人的注意力引导到茶具、花朵或自然景观上,从而降低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内心的平和感。
最后,日式茶苑设计理念强调的是茶道的体验。
日本人认为茶道是一种修养和礼仪的方式,通过与茶人的互动和茶具的使用,人们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因此,在日式茶苑的设计中,注重创造一个符合茶道仪式的空间布局和装饰。
例如,茶席通常布置在靠近自然景观的位置,使用传统的日式茶具和茶道椅,以及考虑到光线、声音和香气等细节因素,以提供给人们完整的茶道体验。
综上所述,日式茶苑设计理念以简约、自然、平和和茶道体验为核心。
通过融入自然元素、创造平和氛围、摒弃繁琐装饰和注意细节的营造,日式茶苑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放松、平静愉悦的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概念,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和审美追求。
日本园林文化之茶庭设计讲述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 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 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 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 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置一条 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 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 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 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 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 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 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
--品味茶庭文化
SY
日本传统的庭院具有 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 其表现形式独特且风 格鲜明。 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 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 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 向往。
日本庭园在这种中国 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 响下发展起来,并结 合自己的风俗习惯和 文化性格以及宗教信 仰等因素,逐步形成 的一种造园文化。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茶庭的园要素
•木户:茶庭的第一个门城是嵌于高墙之中的一个有顶院门,称为“木 户”,它将露地与外界清晰的隔离 。 •外露地:第一层庭院,整个景观为半自然状。半具野趣半分略有人工 凿痕,外露地之目的与功能,有如今日潜水艇之减压舱一般,让你的身 体和心理慢慢适应 •飞石:就是进入外露地时,脚下所踩的石头。利休要求的飞石是「渡 六分,景四分。」 •雪隐:厕所。在外露地的教「下腹雪隐」,在内露地的叫「砂雪隐」。 现在无论那一种都只是装饰性质。 •中门:用竹子编的一缕空小门,其作用是用来区分外露地与内露地。 亦是喧嚣与静逸之再度切离。 •内露地:穿过中门,就进入内露地。此处被要求是完完全全的野趣。 宛如进入一个缩小版的森林中,空气、味道、湿度已大不相同,精神完 全放松,细胞慢慢舒张。 •蹲踞:就是洗手台,只不过是用蹲的洗。前面经过了雪隐,现在再来 洗个手,不只单纯的把手上的污垢洗掉,更让心中之不洁藉由清水干净 地流去。 •尘穴:在洗手的同时,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约二十公分左右的圆形 或方形凹洞,名为「尘穴」。顾名思义此乃收集落叶与尘垢之处。 •腰挂:累了吗?刚好,这里有一小茅亭,我们就坐下来歇一会。这小 茅亭或小竹亭就叫「腰挂」
[转载]“露地”茶庭:侘寂之大乘
![[转载]“露地”茶庭:侘寂之大乘](https://img.taocdn.com/s3/m/b84cf82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e.png)
[转载]“露地”茶庭:侘寂之⼤乘原⽂地址:“露地”茶庭:侘寂之⼤乘作者:DR设计与研究今天“建筑师都是旅⾏家”系列继续为⼤家带来⽇本关西⾏的研究和感悟。
此前我们曾通过桂离宫⼀窥⽇本⽂化中的”侘寂“之美,今天再来看看集侘寂之⼤乘的“茶庭”。
⽂、图 / 董必凯中国建筑设计院 ⼀合建筑设计中⼼ 建筑师 在室町时期,⽇本的茶⼈就开始将喝茶的庭院作为进⾏禅茶的仪式性空间、⼀种精神性的场所⽽存在。
茶室,多命名为某某庵,意为修⾏之所;茶庭,⼜名“露地”,即茶室所在的庭园,具体指从庭园⼤门到茶室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是由茶道仪式场所演变⽽来的⼩型庭园空间。
它是⼈们进⼊茶室之前的精神准备的场所,为来客到达茶室之前营造在⾃然当中顿悟的“禅机”。
在禅宗僧⼈和⼀些社会名流中间出现了⼀种特殊的品茶的形式——茶道。
茶道将品茶和禅宗思想融合在⼀起,所谓禅茶⼀家,⽬的就是为了强调茶道的精神与禅宗思想的⼀致性和相通性。
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宗旨,对于表⾯上华丽以及喧闹的事物给予否定,同时摒弃⼀切浮华和虚荣的东西,强调内⼼洗尽铅华的枯淡和坚强,寻求内⼼和精神上的安宁。
茶道追求的是闲静和孤寂的境界,崇尚素朴和⾃然的状态。
伴随着茶道的兴起,于是就产⽣了举⾏茶道的场所,随后就出现了专门举⾏茶道的独⽴的茶室空间。
⽽安⼟桃⼭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1522~1591)则将茶室空间进⼀步演变,创造了没有任何装饰的、具有⼀定佛教意义的草庵式茶室。
草庵式茶室 草庵式茶室的建筑形态表现的是⼀种简朴、脱俗、静寂和孤⾼的性格,建筑材料使⽤的都是原始的⼟墙壁,室内空间是完全封闭的,追求的是清寂的⾮⽇常性质的空间和时间性格,是将茶道所追求的⾃然、朴实、真实的主⼈和客⼈之间的关系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极⼩空间。
⼀般情况下,⼀个完整的茶庭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分别被称为内露地和外露地。
外露地中⼀般都设置有供客⼈整理⾐冠仪容的地⽅以及厕所、休息处等设施,内露地⼀般设置有休息处、厕所、蹲踞和茶室等,⼆者之间的分界线是⼀道篱笆墙,中间是⼀扇被称为中潜的⽵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 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 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 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 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 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置一条 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 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 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 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 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 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 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
--品味茶庭文化
SY
日本传统的庭院具有 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 其表现形式独特且风 格鲜明。 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 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 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 向往。
日本庭园在这种中国 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 响下发展起来,并结 合自己的风俗习惯和 文化性格以及宗教信 仰等因素,逐步形成 的一种造园文化。
谢谢观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平面结构布局
中门
腰挂
外门
中门以及石置苑路
西田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泉园--江户初期
武者小路千家茶庭
外露地
内露地
待 合
飞石 庭园里间置 的不规则石板,供脚 踏用,通常是“六分 走 道,四分景色”。
延段
内门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 饰‚ 追求简素的情趣,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 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 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 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 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 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 空间的追求。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茶庭的造园要素
•木户:茶庭的第一个门城是嵌于高墙之中的一个有顶院门,称为“木 户”,它将露地与外界清晰的隔离 。 •外露地:第一层庭院,整个景观为半自然状。半具野趣半分略有人工 凿痕,外露地之目的与功能,有如今日潜水艇之减压舱一般,让你的身 体和心理慢慢适应 •飞石:就是进入外露地时,脚下所踩的石头。利休要求的飞石是「渡 六分,景四分。」 •雪隐:厕所。在外露地的教「下腹雪隐」,在内露地的叫「砂雪隐」。 现在无论那一种都只是装饰性质。 •中门:用竹子编的一缕空小门,其作用是用来区分外露地与内露地。 亦是喧嚣与静逸之再度切离。 •内露地:穿过中门,就进入内露地。此处被要求是完完全全的野趣。 宛如进入一个缩小版的森林中,空气、味道、湿度已大不相同,精神完 全放松,细胞慢慢舒张。 •蹲踞:就是洗手台,只不过是用蹲的洗。前面经过了雪隐,现在再来 洗个手,不只单纯的把手上的污垢洗掉,更让心中之不洁藉由清水干净 地流去。 •尘穴:在洗手的同时,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约二十公分左右的圆形 或方形凹洞,名为「尘穴」。顾名思义此乃收集落叶与尘垢之处。 •腰挂:累了吗?刚好,这里有一小茅亭,我们就坐下来歇一会。这小 茅亭或小竹亭就叫「腰挂」
日本园林的类型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②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③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茶庭由来:茶庭,在日本指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
庭院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种类。 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 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在筑 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 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 到达目的地。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 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