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知识点[精.选]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对于光合作用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以及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所需的三个条件包括:叶绿体色素、太阳光和碳源。

其中,太阳光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充足的日照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它描述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光能被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该方程式可以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光反应6H2O + 光能→ O2 + 12H+ + 12e-第二步:暗反应6CO2 + 12H+ + 12e- → C6H12O6以上两个反应可以分别进行,但同时进行的话效率更高。

三、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光和叶绿体色素等。

这些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植物利用气孔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释放出氧气。

2. 水水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然后将水分输送到叶子的叶绿体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将水分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3. 光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核心条件之一。

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可以吸收太阳光的能量,然后将这些能量转化为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化学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反应场所:主要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而暗反应(碳反应)则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光反应:水的光解:在光下,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

ATP的生成:在光反应中,利用光能合成ATP,提供暗反应所需的能量。

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将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引发光反应。

暗反应(碳反应):CO₂的固定:在暗反应开始时,CO₂与五碳化合物(C₅)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C₃)。

C₃的还原:在光反应中生成的[H]和ATP作用下,C₃被还原为三碳糖(C₃H₆O₃),并释放出能量。

五碳化合物的再生:三碳糖的一部分合成五碳化合物(C₅),完成五碳化合物的再生。

糖类的合成:三碳糖的另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糖类。

光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是暗反应的原料,暗反应产生的五碳化合物是光反应的产物。

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间接影响暗反应速率。

CO₂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速率。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矿质元素和水:矿质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圈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对地球的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

以上仅为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点总结,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含有类囊体薄膜,这些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基粒和基质中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基础。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的参与。

条件:光、色素、酶。

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水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2)ATP 的合成:ADP 和磷酸在酶的作用下结合,利用光能转化的能量合成 ATP。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和H)。

2、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条件:酶、ATP、H。

物质变化:(1)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2)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酶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一般来说,在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

4、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光合色素吸收,通过光合电位活化电子传递链,产生的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最终促使NADPH的产生和ATP的合成,进而用于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和光合体中。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的一个重要代谢过程,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下面是光合作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简记为:6CO2+6H2O+光能→C6H12O6+6O2这个方程式表示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二氧化碳和水中合成有机物(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

2.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叶绿体膜,叶绿体膜上有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其他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它们共同组成了光合体。

3.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中的光能主要由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

叶绿素是一种具有绿色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中。

除了叶绿素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光合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素等)。

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光合作用的光合电位:光合电位是光合作用中的一环节,它是指通过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光合电位包括两个部分: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

光系统Ⅰ位于光合色素的反射中心P700附近,它能将光能转化为能量带负电效应。

光系统Ⅱ位于反射中心P680附近,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能量带正电效应。

5.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是指光合电位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其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子传递链的过程中,光合电位通过叶绿体膜上的电子传递体传递,并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将电子传递到NADPH。

在电子传递链中,还会产生一些能量来合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1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1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知识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1, 提取和分别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①提取绿叶中色素: 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和_______→加入5mL______→快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分别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育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无水乙醇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液的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 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别的色素带;便于视察分析;●分别色素时,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装置要加盖的缘由是_;●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主要汲取和利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汲取。

1. 结构及功能的关系(1)基粒和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 利于光反应的顺当进行。

(3)基质中含有及暗反应有关的酶。

2. 色素的分布及作用(1)分布: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作用: 色素可汲取, 传递光能3.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 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 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 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及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 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时, 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 而使叶子变黄。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对维持地球大气成分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重点总结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首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光合成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碳同化作用。

其次,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温度适宜时,光合作用速率也会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光合作用速率也有促进作用。

再次,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础,它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同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也对维持地球大气成分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最后,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氧气。

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地球资源。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等多个步骤。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其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C6H12O6代表葡萄糖,O2代表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能捕获和光能转化两个阶段。

1. 光能捕获阶段: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

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等,它们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其中,叶绿素a 的吸收峰在蓝光和红光的波长范围内,而叶绿素b的吸收峰在橙光和蓝绿光的波长范围内。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激发电子进入光化学反应中心。

2. 光能转化阶段:光合色素激发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过程,最终被NADP+接受并还原为NADPH。

同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ATP。

这个过程称为光化学反应。

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光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 光强:光合作用的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光强后会趋于饱和,即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 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速率。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和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主要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用来产生能量和合成其他有机物。

而氧气则释放到大气中,供动物呼吸所需。

光合作用不仅提供了植物的能量和有机物质,还维持了地球上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关系图解图中①~⑩依次为O2、叶绿体、[H]、C5、C6H12O6、O2、C 2H5OH、乳酸、细胞质基质、ATP。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条件过程变化C3C5[H]和ATP光照由强到弱, 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减弱,②③过程减弱,④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减少光照由弱到强, 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增强,②③过程增强,④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④过程减弱,随着C3减少,②③过程减弱,①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④过程增强,随着C3增加,②③过程增强,①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减少考点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②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阳生植物低,如图中虚线所示。

间作套种农作物,可合理利用光能;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

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①温度主要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

②曲线分析: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导致光合速率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小。

③应用:冬季,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晚上可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4)矿质元素①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综合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关键点含义:P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 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其他因子的措施。

2.自然环境及密封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分析(1)图1中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①A 点:凌晨3时左右,温度降低,细胞呼吸 减弱 ,CO 2释放 减少 。

②B 点:上午5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 光合作用 。

③BC 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④C 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⑤CE 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⑥D 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 关闭 ,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⑦E 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⑧EF 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⑨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

图1 夏季一昼夜CO 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2)图2中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①AB段:无光照,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

②BC段: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③CD段:5时左右,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④D点: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⑤DH段:随着光照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其中FG段表示“光合午休”现象。

⑥H点: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⑦HI段:光照继续减弱,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直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3)图2中植物生长与否的判断①I点低于A点,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浓度减小,即光合作用>细胞2呼吸,植物生长。

②若I点高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减少,植物不能生长。

③若I点等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不变,植物不生长。

考点三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1.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的表示方法(1)净(表观)光合速率:绿色植物组织在有光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时,测得的实验容器中O2的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

(2)呼吸速率:绿色植物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实验容器中O2的减少量或CO2的增加量。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表示方法①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实测的O2释放量+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②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实测的CO2吸收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③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葡萄糖的积累量(增重部分)+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5)净光合作用速率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①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

②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2.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所有能影响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净光合速率,如光照强度、CO2浓度、O2浓度、温度等。

3.净光合速率与植物生长(1)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因积累有机物而生长。

(2)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

(3)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植物将死亡。

4.净光合速率测定方法的图示及其解读(1)NaHCO3溶液作用: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满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2)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

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就能表示净光合速率。

(3)条件:整个装置必须放在光下。

5.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实验测定常用方法(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CO2,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2)测定原理①在黑暗条件下甲装置中的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②在光照条件下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①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

②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光合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3、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曲线中关键点的移动(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一般有左移、右(1)CO2移之分,其中CO(或光)补偿点(B)是曲线与横轴的交2(或光)饱和点(C)则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点,CO2最小CO浓度(或最弱光照强度),位于横轴上。

2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

(2)曲线上其他点(补偿点之外的点)的移动方向: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而对曲线上某一点的纵、横坐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横坐标左移或右移,纵坐标上移或下移,最后得到该点的移动方向。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曲线上的A点下移,其他点向左下方移动,反之A点上移,其他点向右上方移动。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曲线上的A点不动,其他点向左下方移动,反之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四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以上知识点自己再分析一下,想明白了叶绿素的实验看书上,色素条带自己画书上,含量也要体现出来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