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壶大全(图)
茶具文化
储茶用具
泡茶用具
泡茶用具
讲究饮茶的人,对泡茶用具是十分挑剔的。在比较正规的情 况下,泡茶用具与饮茶用具往往一分为二,以确保饮茶有滋 有味,有模有样。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其大 小各异,外观不同,但多以有助于茶水味道纯正的紫砂陶、 陶瓷制成。 使用茶壶泡茶之前,应对茶壶洗涮干净,不要使其茶垢遍布。 不要使用浑身伤残的茶壶去招待尊贵的客人。特别要注意的 是,不要使用茶壶内剩余的旧茶待客。
• 茶具的实用性 • 饮茶之时,所选茶叶的具体品种不同,所需茶具的品种也会有 所不同。不过在一般情况下,饮茶大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 用具、饮茶用具。 • 储茶用具 • 储茶用具,指的是平日存放茶叶的专用器皿。它的基本要求是: 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因此,用来存放上佳的茶叶,最好 选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要使有不符 合要求的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 叶。 • 待客饮茶之际,最好不要当着客人的面从储茶用具之内取茶冲 泡。万一非此不可,则切记不要直接下手抓取茶叶,而应以匙 去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将茶叶倒入茶壶、茶杯。
• ⑵白瓷茶具
•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 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 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 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 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 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 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 最为普遍。
• 二、瓷器茶具
我国茶壶大全(图)
中国茶壶大全[图] 2020-10-22 06:48:08 阅读17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清雍正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明
宜兴窑紫砂柿蒂扁圆壶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清乾隆
宜兴窑玉麟款树瘿壶清末
宜兴窑提梁壶清光绪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清乾隆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凫式壶明
宜兴窑描金彩绘天鸡尊清乾隆
剔红乾隆御制三清茶诗
盖碗清
宜兴紫砂胎珐琅彩描金菊瓣
壶清
粉彩金地莲花纹
盖碗清
乾隆款胭脂红珐琅
茶壶清
清嘉庆黄地粉彩开光御题诗壶
清乾隆粉地粉彩开光菊花纹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荷叶瓣杯
青狮
黑虎
三结义壶
青梅竹马
方础壶
连年有馀
百果壶
天外天壶
湘妃情
井栏壶(顾景洲)
方钟壶(潘持平)
清康熙·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四季花卉菱花式茶壶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金彩篆书诗文茶壶。
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
紫 砂 壶 六 十 四 种 器 型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们来说,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多看多学多问,少交点学费总是好的。
我搜索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特将此文献给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别无他求!一、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二、扁腹壶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
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
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
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
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
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
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
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
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三、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茶具基本知识
7、青花瓷茶具的特点
青花瓷茶具是在白瓷内或外缀以青色文饰、 清丽恬静,既典雅又丰富。
8、紫砂茶具的产地
紫砂茶具的产地是江苏省宜兴市。
9、瓷器茶具的生产流程 制泥——做柸——凉柸——上釉——烧制
10、闻香杯的作用 圆柱状的闻香杯有留香的特性,闻香杯是
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茶香的一种用具。
11、滤网的作用
22、玻璃茶具的特点
玻璃茶具在20世纪才被广泛应用。玻璃茶 具是由一种质地纯净透明的原料作而成,其 生产原料一般由纯碱、石英砂组成。玻璃茶具 的优点是透明度好,所以比较适合冲泡观赏性 茶类。它的缺点是传热快、易烫手。
23、盖碗茶具的特点
盖碗茶具是指有盖的茶具,底有盏托,它 比玻璃杯保温性要好一些,一般用于冲泡花茶。 盖碗茶具的杯盖能蕴集茶香和花香;碗盖的主 要用途是闻香及撇茶,它还有防止香气挥发的 作用。盖碗泡茉莉花茶可以发挥花茶的香气特 点。
24、瓷质茶具的特点
瓷质茶具的历史悠久,据考证,瓷具源于东汉 时期,早在唐代时,陆羽就推崇河北邢窑的白瓷和 浙江越窑青瓷。景德镇白瓷茶具“白如玉、明如镜、 薄如纸、声如磐”,特别适宜冲泡红茶,白瓷茶具 也可用来泡乌龙茶和绿茶。青瓷茶具“类冰”、 “类玉”,冲泡绿茶,汤益清。唐代青瓷茶具适合 饮煎茶。青花瓷茶具主要产于江西景德镇,青花瓷 茶具色泽鲜艳、图案内容丰富、深受茶客青睐。青 花瓷茶具也可沏泡花茶、八宝茶类。还有宋代的黑 瓷茶具,斗茶常用并富有情趣。
16、盖碗的组成 盖碗又称“三才碗”,一式三件,下有托, 中有碗,上置盖。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 之”的道理。
17、冲泡绿茶的常用茶具
冲泡名优绿茶的常用茶具为玻 璃杯,是为了便于观赏芽叶形状。 冲泡西湖龙井茶一般采用敞口透明 的玻璃杯;普通绿茶可用盖碗来冲 泡,冲泡绿茶 不加盖,是为了保 持绿茶清汤绿 叶的品质特征;在 家庭中,可用瓷杯来冲泡普通绿茶。
史上最全茶图(整理了两天,不收藏可惜了)
史上最全茶图(整理了两天,不收藏可惜了)【唐、五代茶画】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迅速普及开来,到唐代成为“比屋之饮”(陆羽语),体现大唐饱满的时代精神孕育而出的品饮嗜好。
陆羽所著《茶经》是对当时饮茶的一个文本总结。
虽然煮法是唐、五代时期的主流饮茶方法,但是宋元时期主流的点法和明清时期的泡法在当时都已经出现。
唐、五代时期的茶画为我们细腻地展示了品茶生活的内容和意义。
《萧翼赚兰亭图》根据唐代何延之《兰亭始末记》,画萧翼为唐太宗从辩才处骗取《兰亭序》墨宝的故事。
这里所选的是现存的两个宋人摹本。
画面中辩才趺坐禅榻,正与来客萧翼款款而谈。
画面左部是唐代具代表性的茶末入铛煮法。
《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客来煮茶的场景,成为现存最早表现唐代煮茶法的绘画,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提供了唐代煮茶法的形象史料。
从初唐起,饮茶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此可知,陆羽(733—804)所著《茶经》,是对茶在当时“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文本化总结。
此屏风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画面以弈棋为中心,描绘贵族妇女生活。
左图的侍女手抬一盏茶。
《宫乐图》以工笔重彩绘写十二佳丽奏乐饮茶赏曲场面。
该画也表明茶饮在当时已与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以及高雅艺术紧密结合。
此画是中唐时期中小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西晋弘君举《食檄》描写宴会“寒温即毕,应下霜华之茗”,即酒宴客来,寒暄后先上茶。
画面背景衬以花朵流云,更烘托出欢快的气氛。
此图格调简率自然,不拘绳墨,人物神情鲜活,妙趣横生,线条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作者以近乎写意的笔致,描绘出富有个性的形象,是一幅珍贵的历史风俗画。
《调琴啜茗图》以工笔重彩描绘园林中贵妇品茗听琴的优雅情调。
周昉(约745—804),又名景玄,字仲朗,唐代著名画家,善画仕女、肖像和佛像。
画面表现了女子在七夕节摆上茶果供品,乞求心灵手巧的情景。
点茶是用茶箸或者茶匙、茶筅在容器中将沸水(宋人称“汤”)与茶粉调出泡沫的技巧。
中国历代瓷器器型名称大全
【蟠龙瓶】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
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蟠龙瓶【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
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
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五管)【梅瓶】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花口瓶】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
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清哥釉青花花卉凤纹(双龙头耳)花口瓶【琮式瓶】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
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
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民国粉彩万花锦地开光山水琮式瓶【象腿瓶】象腿瓶,即一统瓶,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
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
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清五彩人物故事纹象腿瓶【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民国粉彩花卉包袱锦橄榄瓶【凤尾瓶】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清雍正粉彩蝶恋花凤尾瓶(尊)【蒜头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9茶具
碗 用以品茗饮茶
札 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7、清洁用具:包括涤方、滓方、踏板巾。
涤方 用木板制成来盛废水
滓方 用木板制成以收集茶渣
巾 用以擦拭器物
8、藏陈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
畚 用以贮藏茶碗
具列 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都篮 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唐 秘色瓷侈口碗
唐
邢窰白釉葵花淺底瓷碗
唐 越窰青瓷碗
1、生火用具:包括风炉、灰承、筥、炭挝、 火荚。
风炉 用以生火煮水
筥 用竹或藤编织的炭 篓子
炭挝 用以敲碎炭的铁 锤子
火荚 用铜或铁制作的两 支夹火炭的筷子
2、煮茶用具:包括鍑、交床。
鍑 生铁铸成的烧开水的锅
交床 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3、炙、碾茶用具:包括竹夹、纸囊、碾、则、 罗合、拂末。
竹夹 用以夹茶饼在火上烤
瞿應紹紫砂竹銘石瓢茶壺
陳鴻壽、楊彭年、汪鴻合製錫卻月茶壺
朱堅製錫酒杯一對
清 乾隆
青花御制詩文蓋碗
清 康熙
十二花神杯
清 雍正
墨彩山水紋蓋碗
清 乾隆 琺瑯彩錦上添花紅地茶碗
三、现代主要泡茶器具
这一单元我们将以现代生活上常使用 的散叶形茶泡茶方式,说明其基本配备的 用具。
当我们泡茶时,将茶具区分成下列四 大类,并分区使用,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这四大类分别为:
4、元代茶具
元代茶事上的特色是条形散茶已在全国 范围内兴起,饮茶方式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 条形茶饮用的方法。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 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 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 时期。
元代,青花瓷加工技术成熟,景德镇 德青花瓷盛名。
茶具介绍课件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
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 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泡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 (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 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水流特别细长。 7、水盂
•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 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 Nhomakorabea或覆盖于洁 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 成。
•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 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 水形等多种。
二、辅助茶具
•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 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 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
1.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
2.若深瓯(小薄瓷杯) 端溪砚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
3.玉书畏(烧水陶壶)
4.潮汕烘炉
茶具介绍(以功夫茶茶具为例)
茶洗:形如大碗, 深浅色样很多,烹功 夫茶必备三个,一正 二副,正洗用以浸茶 杯,副洗用以浸冲罐, 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 和已泡过的茶叶。
一、主茶具
• 2、公道杯 • 又叫茶海、茶盅,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
茶汤全部倒入,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
一、茶具
• 3、茶杯 • 指用来盛放茶汤用以品茗的器具。
一、茶具
• 4、茶船 • 是指放置茶壶等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
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
“
”
“
沃 茶 叶 的容器
”
。
因此 这是 目前 已 发现 的时代最早
,
,
、
1 2)
、
。
在南 方 的 吴 晋 南 北朝 时 期 的墓 葬 中 经 常 出土 一 些 精美 的青瓷器 其中有鸡 首 壶 和 五 盅 盘等
过 去 一 向被 当做酒 器 鸡首 壶多 为盘 口 壶 嘴作短 颈鸡首 形 壶 把跨在盘 口 和 壶肩 上 ( 图
,
·
,
,
,
,
,
,
碗
。
宋 代流行 点茶 法 据 蔡襄 《茶录 论茶 》记载 是先将 茶饼烘烤 碾 碎 筛成粉末 然后将茶粉 舀进茶 盏 注人 少量 开水 将茶 粉调 匀 再 注人 开 水 用 竹夹击 拂使之产生 泡沫 再注人 开水就 可直 接饮 用 与
,
, , , , ,
、
、
,
。
唐代煮茶相 比较 宋 代点茶不 用锅烧水 而是用 汤瓶 茶粉 不是 放到锅 里 去煮 而是 放在 茶盏 里击拂使 之产 生泡沫 茶盏 既是点茶 的器具 又 是饮 茶 的器具 具有 双重 身份 显 得 格外 重要 击拂 茶 汤的工 具 叫
e
a
h US
a Ac (
d e 功少 o f s i犯 l a ’
e c e c in s
s
U ’n J J ia n 群f 乃
n i v
a
e c
;
Ce
n
te r
a e o o e l 乡 心 丑甲 2厉 . 山 n J A汕
o l r 以 in
t h
e
a
A扣c
u
t u l
陶瓷造型
一、陶瓷造型指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
陶瓷造型的名称根据陶瓷造型的基本样式,目前较多见的器皿造型大致分为几大类: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锅、盆、钵、盅、盒、洗、盂等。
造型的名称来源大约有7个:1、模仿自然界某种形状得名: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玉米壶、石榴壶、葫芦瓶等。
2、造型样式受其他工艺造型的影响,或生活中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类似得名:花觚、琮式瓶、锥把瓶、纸锤瓶、腰鼓瓶、鱼篓罐、斗笠碗等。
3、以造型样式形体变化的特点的名:扁瓶、六方瓶、折方瓶、窝式碗、折边盘等。
4、因造型构件特征得名:鸡头壶、双鱼耳瓶、蒜头瓶、象耳瓶、四系瓶等。
5、造型本身特征不明显,用较固定的装饰纹内容命名:冰纹梅花罐、鱼藻罐等。
6、根据容量大小,但造型样式没大变化,仍用原由名称:四合壶、五合壶、三大碗等。
7、有些造型是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而得名:鱼盘、奶杯、汁斗等。
二、陶瓷造型与生活的关系1、陶瓷造型产生于使用要求●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中,发明了制陶技术。
2、原始社会的陶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
由于原始社会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农产品需要有储存的容器和饮煮的用具。
种子的保存更需要合适的器皿。
于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出不同的陶瓷造型。
A、汲器造型特点:底部尖圆,上大下小。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B、炊器现代生活中炉灶和锅的祖先。
底部有三足的是可以支烧的鼎、鬲、甑(Zeng)、甗(yan)、灶,也就是今天的炉灶;大器皿可盛煮食物的如:罐、釜等。
C、饮器商周时期,酿酒业的发生发展,出现了青铜工艺,青铜器有许多酒具造型。
D、茶具农业技术的发展,茶的种植和推广,使饮茶盛行,也就产生了许多茶具。
明清两代饮茶习尚更为普遍,方式也有变化。
中国传统茶具文化
中国的茶具文化摘要: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茶具艺术的创制地。
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赋中烹茶尽具一词,即是说烹茶而极讲究其用具。
唐代时,朝野上下无不以饮茶为乐。
我国茶具经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一功能到多重功能的演变,它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承载着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一、陶土茶具紫砂茶具是陶土茶具的代表,其外型简练大方,色彩憨厚古雅的特色,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
可见其贵重!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早在北宋前期就已崛起,明代大为盛行。
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一样,其里外都不足釉,选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因为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
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运用。
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
且传热不快,不致棘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
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
二、瓷器茶具中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
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步为瓷器茶具所替代。
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一)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闻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命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其坯质细密通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色。
因色泽皎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功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外型各异,可谓喝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时,河北邢窑出产的白瓷用具已“全国无贵贱通用之”。
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出产的白瓷茶碗。
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焕然一新。
这种白釉茶具,合适冲泡各类茶叶。
欣赏各朝代斗茶图
欣赏各朝代斗茶图元墓壁画:茶道图描述:茶道图[元] 作者不详彩绘壁画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2号墓壁画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元代的饮茶习俗饮茶场面。
长桌上有内置长匙的大碗、白瓷黑托茶盏、绿釉小罐、双耳瓶。
桌前侧跪一女子,左手持棍拨动炭火,右手扶着炭火中的执壶。
桌后三人:右侧一女子,手托一茶盏;中间一男子,双手执壶,正向旁侧女子手中盏内注水;左侧女子一手端碗,一手持红色筷子搅拌。
河北宣化6号墓壁画:茶作坊图描述: 下八里村6号墓壁画--茶作坊图[辽]作者不详199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6号辽墓出土。
壁画中共有6人,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点茶。
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煮茶情景。
辽张恭诱墓壁画:煮汤图描述: 张恭诱墓壁画(局部)--煮汤图[辽]作者不详河北宣化下八里张恭诱墓出土壁画中一童正执扇煮水,炉火正红,一男子端茶盘,盘中有茶二盏,桌上还放有茶托、茶盏。
辽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描述: 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辽]作者不详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有人弹琴,形像逼真。
卢仝烹茶图[南宋] 刘松年描述: 卢仝烹茶图[南宋] 刘松年绢本着色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
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
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
宫乐图(会茗图) [唐]描述:宫乐图(会茗图) [唐] 作者不详绢本设色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
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
周昉:调琴啜茗图卷描述:调琴啜茗图卷(听琴图) [唐] 周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周昉,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西安人,唐代著名仕女画家。
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
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
60余种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
60余种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节茶具的发展及演变“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美食不如美器”、“葡萄美酒夜光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明.许次纾《茶疏》“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不可”。
茶具、古时候又称为茶器,陆羽的《茶经》把才茶、加工茶的趁为茶具。
泡茶茶称为茶器。
宋代又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一、最早的饮茶器具(汉代)很难说清楚,饮茶的器具与酒距、食具共用,有人说商代前后就有了茶具陶——口小肚大。
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的烧及饮茶器具的是西汉,王褒《亿约》(公元前59年)“武阳买茶,享荼尽具”这个具可能是茶具或食具。
1990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碗、杯、壶、盏等器具,在一个青瓷储茶瓮底座上有“荼”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所以茶具的出现最迟于始于汉代。
我國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区分也並不十分严格,在很長一段时间內,兩者是共用的。
二、专用茶具的出现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晉(公元265-316年) 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砺。
”這“鼎 ”當属茶具。
三、、完备的唐代茶具:1、茶具的形成期:汉代→→隋唐以前。
从汉代到唐代,人们饮茶通常加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与煮汤(蔬菜)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于菜食,可能与食具共用。
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huo)煮水2、专用茶具的确立(陆羽)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陆羽的24件茶器在王公之门正式的茶宴中不可缺少。
一般的可以简化。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他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紫砂壶详解
吴建平《景舟石瓢》300cc 老段泥
周志良《四方石瓢》300cc 老紫泥
紫砂壶的种类
花货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建芳《荸荠壶》 350cc 一厂老红泥 薄胎制作
紫砂壶的种类
筋囊货
骆耀明《矮天香》350cc 底槽清
范宜娟《金秋飘香》 400cc 老紫泥
紫砂壶的种类
? 紫砂壶按商品档次可分为粗货、细货及特种工艺品三类。 (1)粗货产品:例如“贡壶”“飘壶”“四方”“六 方”、“寿星”“牛盖洋桶壶”等,江南茶馆及城乡一般 群众家庭普遍应用这类紫砂壶。
紫砂陶原料—五色土
? 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颜色鲜艳。有紫色的砂泥,奶 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原泥,黛色的绿色……斑斑斓斓,被誉为“五色土”。这 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着一种砂质效果,所以称之 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潘持 平《青狮壶》 250cc 老绿 泥调砂
江苏省大师毛国强《大 得福》 580cc 老清水泥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路 朔良《小蟠垆》 150cc 朱泥大红袍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
?打身筒成型法 ?镶身筒成型法
?挡坯成型法 ?灌浆成型法 ?手拉成型法
打
镶
身
身
筒
筒
挡 胚
倒 桨
手 拉 胚
紫砂壶的烧炼的艺术
泥料的种类(3种):
(1)紫泥(分紫泥、清水泥、底槽青三种)
老清水
底槽青
紫砂壶的鉴赏
(2)段(团)泥(包括本山绿泥)
老段泥
(3)红泥(包括朱泥)
本山绿泥
纯朱泥
红泥
紫砂壶的鉴赏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
中国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长知识!古代盛饭喝水的器皿多是陶瓷制品,并且品种繁多,即便是装酒的壶都有很多种。
这些陶瓷的瓶瓶罐罐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的漂亮,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很可惜这些如今罕见的陶瓷瓶罐今天大多已经损坏或遗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存留下来的将越来越少。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之一。
蒜头瓶: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
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
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是指用于泡茶和享用茶的器皿,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茶具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现代化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茶具在古代,茶具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以陶磁器为主。
最早的茶具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当时的茶具以陶罐、陶盏为主,用于泡茶和饮用。
这些茶具制作简单,形状朴实,多以土黄色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唐朝(618年-907年),茶具的种类更加丰富。
陶磁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浮现了更加精美的茶具,如瓷盏、瓷壶等。
这些茶具的形状开始变得更加优美,采用了更多的装饰和图案。
二、宋代茶具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宋代,茶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茶具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磁器成为主要的茶具材料,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瓷盏成为当时最常用的茶具,其形状多样,有碗状、杯状等。
此外,还浮现了茶壶、茶碗、茶盘等茶具,这些茶具的形状和装饰更加精美,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
三、明清时期茶具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明清时期,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具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磁器仍然是主要的茶具材料,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
茶具的形状和装饰更加多样化,浮现了各种各样的茶壶、茶碗、茶盘等。
此外,茶具的装饰也更加讲究,往往采用绘画、雕刻等技法,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四、现代茶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茶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磁器仍然是主要的茶具材料,但浮现了更多新的材料,如玻璃、不锈钢等。
这些新材料的使用使得茶具更加耐用、易清洁。
现代茶具的形状和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茶具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注重人体工学和人性化的考虑。
茶具的外观设计更加简约、时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结:茶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的陶磁器到现代的多种材料,从简单的形状到精美的装饰,茶具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更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功夫茶具的介绍(含图片)
功夫茶具的介绍(带图片)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以下只列举现代茶具: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的详细介绍“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
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现代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
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
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壶、盖碗:用于泡茶的器皿。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茶壶是茶具中最主要的泡茶器具,可称为茶具之王。
盖碗又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壶大全[图]
精品收藏2009-10-22 06:48:08 阅读17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引用
涛的中国茶壶大全[图]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清雍正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明
宜兴窑紫砂柿蒂扁圆壶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清乾隆
宜兴窑玉麟款树瘿壶清末
宜兴窑提梁壶清光绪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清乾隆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凫式壶明
宜兴窑描金彩绘天鸡尊清乾隆
剔红乾隆御制三清茶诗
盖碗清
宜兴紫砂胎珐琅彩描金菊瓣
壶清
粉彩金地莲花纹
盖碗清
乾隆款胭脂红珐琅
茶壶清
清嘉庆黄地粉彩开光御题诗壶
清乾隆粉地粉彩开光菊花纹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荷叶瓣杯
青狮
黑虎
三结义壶
青梅竹马
方础壶
连年有馀
百果壶
天外天壶
湘妃情
井栏壶(顾景洲)
方钟壶(潘持平)
清康熙·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四季花卉菱花式茶壶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金彩篆书诗文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