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适应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确定的机场、各类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区、城市水源保护区、重要交通电力设施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规定所称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人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管线、对外交通设施等一切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整治江河、改变地形地貌等活动。
第四条绵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查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及各类专业规划;研究确定城市风格特色,审定城区主要街景规划,重要建筑设计方案,城市绿地和城市雕塑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审定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
绵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负责对绵阳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各类专业规划、城市风格特色、重要建筑方案等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派出机构,负责管辖区或乡(镇)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涪城、游仙区政府、各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做好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的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第七条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和专业规划。
第八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编制工作。
绵阳市游仙区
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单位:游仙区人民政府组织单位: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八月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陈朝先区人民政府区长副组长:何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蔚智市国土资源局三分局局长委员:王德华区发改局局长冯忠卫区经商局局长黄国卫区财政局副局长唐志林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局长何骥区交通局局长宋文勇区水务局局长李良华区农业局局长魏洪奇区民政局局长岳灿区统计局局长宋波区旅游局局长于国栋区教育局局长王宗华区卫生局局长任瑷珲区计生局局长鲜玉章区畜牧局局长魏勇区林业局局长报告编写:李章成姚兴柱王昕报告校核:曾良修王昕图件编绘:田长斌李章成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概述 (3)第一节规划目的 (3)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4)第四节规划依据 (4)第五节规划期限 (6)第六节规划范围 (6)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游仙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9)第四节土地利用总体趋势 (11)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4)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4)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5)第三节人口发展目标 (15)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四章灾后重建 (23)第一节土地损毁概括 (23)第二节灾后恢复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 (24)第三节灾后土地整理复垦 (27)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0)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5)第一节保护利用耕地 (35)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6)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措施 (41)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44)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9)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49)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 (51)第三节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51)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52)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52)第二节土地整理区范围及重点区域 (52)第三节项目资金落实及技术保障 (54)第十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55)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5)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6)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7)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8)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区 (59)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9)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0)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0)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60)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整要求 (61)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重点 (61)第十二章近期规划安排 (63)第一节基础设施用地安排 (64)第二节城、镇、村用地安排 (64)第三节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安排 (64)第四节近期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64)第五节其他用地安排 (65)第十三章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65)第一节行政措施 (66)第二节经济措施 (66)第三节法律措施 (67)第四节技术措施 (67)第五节社会措施 (68)附表: (69)附表1 游仙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69)附表2 游仙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0)附表3 游仙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1)附表4 游仙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72)附表5 游仙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3)附表6 游仙区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6)附表7 游仙区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7)附图: (78)附图1 游仙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2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3 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4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5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6 游仙区重点项目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7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管制图(2006-2020年) (78)附图8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图(2006-2020年) (78)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997年3月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函(1997)42号文件批复批准实施。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建设部分》7.《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版)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9.《绵阳市市区近期建设规划》;10.《绵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1.《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绵阳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3.《绵阳市总体规划(2007-2020)》14.《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1.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绵阳市下辖两行政区(涪城区、游仙区)、七开发区(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游仙经济试验区、金家林区)六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并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
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3个,农村村委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
幅员面积2 万平方公里,辖9 个县市区,总人口540 万。
城市建城区面积103 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6 万。
2.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为:由涪城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韩家——沈家坝片区三部分组成,规划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
人口约32.5万人,其中涪城中心片区19万人,御营坝片区7万人,韩家脊——沈家坝片区6.5万人。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4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1年第四条: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自然条件,在空间上跨越了高平坝发展的传统模式,使城市跃上台地发展,既节约耕地资源,又使城市空间更为紧凑。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六大重点产业和六大创新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塑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有效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完善延伸产业链供应链。
立足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科技领先优势,找准薄弱环节,通过精准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引进材料、元器件、终端设备等引领型、补链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落户绵阳,形成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技改有效投入,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深度融合。
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六大重点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六大重点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
坚持高端切入和协调推进相结合,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
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提升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能级,做大规模,建设西部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基地、西部节能装备制造及循环经济发展基地、西部高端装备制造基础配套零部件制造基地。
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
加大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建设西部知名的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发展天然气开发和综合利用。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制造业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创新产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关于绵阳市中心在哪里
2023年绵阳市中心在哪里绵阳市位于四川省的中部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绵阳市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特色。
那么,2023年的绵阳市中心在哪里呢?本文将回答这个问题,并介绍绵阳市中心的发展想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绵阳市中心在2023年将会有所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绵阳市的中心地带也将随之调整和改变。
目前,绵阳市中心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中心地段,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周边是商业区、政府机关、文化娱乐场所等。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绵阳市中心将向着更大规模、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有关规划和发展战略,2023年的绵阳市中心将逐渐向东扩展。
这是因为东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可以为城市的增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同时,开发东部地区还可以分流绵阳市中心的压力,促进城市的整体平衡发展。
2023年的绵阳市中心将成为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
在这里,商业活动将非常活跃,各种品牌的商场、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购物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类商品,并享受高品质、便捷的购物体验。
同时,各类餐馆、咖啡厅、酒吧等也将纷纷入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绵阳市中心将成为时尚和美食的天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除了商业中心,2023年的绵阳市中心将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聚集地。
各种文化机构和艺术场馆将纷纷涌现,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音乐会、话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将在这里定期举办,为市民打开了欣赏艺术的视野。
同时,绵阳市中心还将修建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娱乐场所。
此外,2023年的绵阳市中心还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随着城市的发展,绵阳的交通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扩展。
绵阳市中心将修建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绵阳市中心还将建设更多的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市民可以通过公共交通系统方便地到达绵阳市中心,享受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带来的便利。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阳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九月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编制单位:绵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四川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规划编制日期:二O一二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目的 2第二节规划任务 2第三节规划范围 2第四节规划期限 3第五节编制依据 3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6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7第三节区位条件和战略地位分析8第四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0第五节土地利用的特点11第六节本轮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15第一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15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7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3第一节总体结构调整23第二节适度调整农用地结构23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25第四节适度调整其他土地结构2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9第一节土地利用布局总体原则29第二节优先安排基础性生态用地29第三节保持耕地与基本农田稳定31第四节优化安排城镇工矿用地32第五节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34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39第一节基本农田集中区39第二节一般农业发展区40第三节林业用地区41第四节牧业用地区41第五节城镇发展区42第六节独立工矿区43第七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3第八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44第九节区县土地利用调控44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0第一节允许建设区50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51第三节限制建设区52第四节禁止建设区52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4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54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的主要任务55 第三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及用地布局55第四节中心城区管制分区57第九章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60第一节加强农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60第二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63第三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布局65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68第一节土地整治方案的原则68第二节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69第三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71第四节土地综合整治的途径72第五节土地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72第十一章近期规划安排77第一节近期规划原则77第二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77第三节近期主要重点项目用地情况78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9第一节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政管理措施79第二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81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83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84第五节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85第十三章附件86第一节附表1至表11 86附表1 绵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87附表2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88附表3 绵阳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90 附表4 绵阳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91附表5 绵阳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92附表6-1 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省级及以上)93附表6-2 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市级)101附表7 绵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105附表8 绵阳市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106附表9 绵阳市各县(区)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107附表10 绵阳市各县(区)园地、林地及牧草地控制指标表108附表11 绵阳市各县(区)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109附表12 绵阳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110第二节附图1至图8(图集) 111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推进依法行政、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障。
绵阳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17—2020)(送审稿)
绵阳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17—2020)(送审稿)绵阳市民政局西南科技大学二○一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地名规划体系 (6)第三章城市地名命名规则指引 (10)第一节地名命名基本规定 (10)第二节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指引 (12)第三节行政区划命名指引 (13)第四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指引 (13)第五节公共空间命名指引 (19)第六节建筑物命名指引 (20)第七节城市地名调整与优化 (23)第四章绵阳城市历史地名文化保护 (24)第五章绵阳城市地名区块命名指引 (27)第一节地名区块指引的作用、意义和区块划分 (27)第二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地名规划指引 (28)第三节涪城区块命名指引 (34)第四节游仙区块命名指引 (36)第五节安州区块命名指引 (38)第六节高新区块命名指引 (39)第七节经开区块命名指引 (40)第八节仙海区块命名指引 (42)第九节科创园区块命名指引 (44)第六章市区桥梁命名指引 (46)第七章绵阳城市地名规划实施保障 (46)第八章附则 (48)附录一 (49)附录二 (50)附录三 (54)附表 (57)附表1:城区道路通名使用指引表 (57)附表2:城区道路专名采词指引表 (57)附表3:城区地名区块编码一览表 (58)附表4: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区块划分一览表 (5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1.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展地名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
未来一段时间绵阳市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伴随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开发,我市面临着城市空间扩展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重要课题,城市建成区将大面积增加,城市中新的居民区、街道、桥梁、公园、广场将不断涌现,大量新地名将不断产生,许多老地名会不断消失。
这些变化都对地名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开展地名规划,可以提高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改先建设后命名的滞后状态为先命名后建设的超前状态,使地名命名或更名更规范、更合理、更有序,能做到与城市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6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6号绵阳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绵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建设成渝副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绵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57.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572.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3.23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一圈、三区两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依托西北部山区、中部盆地、东南部丘区,构筑差异化农业发展空间,筑牢涪江上游、岷山横断山脉生态屏障。
绵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历史和当代的国内外经验证明,土地总体配置的宏观调控,不仅是一个资源分配和资产配置问题,而且是直接涉及生产力布局结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社会投资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等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调控的关键环节。
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供求失控更是泡沫经济、土地投机、重复建设、生态破坏、权大腐败等滋生的源头,是严重危害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的大患。
因此,在我国特定国情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期,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以严格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手段的土地宏观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大的基本职责,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政府的战略任务。
绵阳市人民政府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 ) 11 号]的精神,于1997 年10 月起对首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本次规划以1996 年为基期,分1997 一2000 年,2001-2010 年两个时段,展望到2030年。
本规划在巩固1996 年规划主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一是统一更新了规划基期和基础数据;二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到规划期内全市耕地只增不减;三是严格实行了省对市、市对县的非农业建设用地规划总量指标控制的约束机制;四是强化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挂钩政策,建立了严格的占、补平衡制度;五是按规划的用地分区制订了农地、非农地用途管制规则,为实施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度提供了依据;六是强化了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及文本实施规划管制的法律效力。
本规划从绵阳市情出发,以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特征为基础,以《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下达控制指标为主要依据,确定1997--2010 年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划分了土地利用分区,制定了各区用途管制规则,保证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绘制了全市及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市人民政府加强全市土地资源的总体开发利用和土地资产的宏观管理提供了法定文本和图件依据。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正文:---------------------------------------------------------------------------------------------------------------------------------------------------- 关于印发《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涪城区、游仙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改革调整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2015年3月16日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改革调整方案为理顺绵阳城区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结合绵阳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坚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市级统筹协调作用,突出区(园区)主体作用,逐步形成市区(园区)一体、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新体系。
2.重心下移、属地管理。
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将城市建设维护管理事权重心下移,扩大区(园区)管理权限,逐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新格局。
3.明晰职责、权责一致。
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人随事调”,科学界定市、区(园区)事权,建立标准统一、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责权利相匹配的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新体制。
4.创新理念、市场运作。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探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有效整合城市资源,逐步形成多元投入、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新机制。
二、事权划分(一)市政工程项目建设1.市级事权。
(1)根据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负责中心城区内(绵广、绵遂、南环高速公路合围区域,不含仙海区,下同)15条快速路和35条主干道(含道路红线范围内桥隧及雨污水管道)、跨涪江与安昌江大桥、44条污水干管、29条雨水主通道、26座雨污水提升泵站、15条城市绿道、城市部分公园及广场,以及教育园区、行政办公区等全市性、跨区域、系统性的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和改造。
中规院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中规院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 简介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规院被委托为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单位。
本文档旨在对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背景绵阳市是四川省北部的重要城市,面积为201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0万。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与重庆、贵阳、成都等省会城市相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推动内陆开放发展的战略,绵阳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 目标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乡规划,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4. 任务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任务如下: 1. 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 2.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交通状况 3. 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4.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5.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爱护历史文化遗产5. 策略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实施策略如下: 1. 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 推动土地整理和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土地利用状况 4. 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5.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6.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6.,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
充分考虑了市场、政策及自身条件等因素,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绵阳市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和目标。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为适应绵阳市发展振兴的新要求,促进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1997年版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一、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安全优先,远近结合,统筹兼顾,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城镇化核心,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保护绵阳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
4.保护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塑造绵阳以科技为内涵的新文化。
5.关注低收入人群,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安全。
二、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5.《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7.《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绵阳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20249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包括涪城区全部和游仙区部分地区,总面积90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3.中心城区:包括成绵广高速公路、规划绵渝高速公路、南环高速连接线围合的区域以及农科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约488.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五、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涪城区全部,游仙区涪江街道办事处、富乐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松林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春雷街道办事处、科学城华丰街道办事处、游仙镇、石马镇、小枧沟镇、松垭镇、沉抗镇、新桥镇、东林乡、建华乡,总面积907平方公里。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规模:2010年88万人口,建成区8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020年预计118万人口,建成区116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98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包括:涪城区辖区城北办事处、工区办事处、朝阳办事处、城厢办事处、南山办事处、科创园办事处、高新办事处、经开区办事处、石塘镇、丰谷镇、关帝镇、塘汛镇、吴家镇、杨家镇、青义镇、龙门镇、河边镇、磨家镇、新皂镇、金峰镇、石洞镇、玉皇镇、城郊乡、永兴镇和游仙辖区的涪江办事处、富乐办事处、游仙镇、石马镇、小枧镇、松垭镇、沉抗镇、新桥镇、东林乡,总用地面积871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天蓝,地绿,水情,人和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0:50:40,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降低地区生产总值的综合能耗,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5%和50%,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2、城市发展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为核心的中国科技城;以科研教育、商务商贸、旅游服务为支撑的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集多元文化、山水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宜居城市。
(四)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要点:1、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部园艺及南部塘汛地区发展,西南部新皂地区作为高新区拓展区启动建设,为远景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2、城市总体布局A.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两副、两带一轴,三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以绵阳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江油城区和三台城区为副中心。
两带为绵江(绵阳-江油)城镇带和绵三(绵阳-三台)城镇带;一轴为沿山生态旅游城镇发展轴。
三个圈层为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
核心层即“绵江安”城镇核心发展区,由绵阳中心城区、江油城区、花荄镇区及周边城镇组成。
绵阳市城市规划
• 2号线为花荄—塘汛,总长34公 里;
• 3号线为青义—松垭,总长30.7公 里;
• 4号线为永兴—龙门,总长18.9公 里;
• 5号线为金家林—花荄北,总长 14.3公里。
• 道路交通结构规划
城市规划
• 一、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绵阳市城市总
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范 围,以中心区为核心,东为游 仙片区,北为高水、青义组团, 西为园艺和高新区,南为塘汛、 小枧和松垭组团,总面积约 488.7平方公里。
二、 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与绵阳 市十二五规划同步,为20132015年。 三、 发展规模 近期发展规模延续总体规划 要求,规划2015年,中心城区 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设用 地125平方公里。
对现有居住用地改善基础设
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
套,加强环境建设,提高居住
水平。居住用地增量主要集中
在城市外围的新区,包括园艺
组团、高新区组团、塘汛组团
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主要布置
在塘汛组团、游仙区组团、高
新区组团和中心区北部等地, 规划期末新增保障性住房94万 平米。采用公租房、限价房及
租金核减等多种方式解决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 绵阳科教发达,产业兴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 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 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 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 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日前,绵阳市自规局就《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进行了公示。
这是继绵阳I型大城市用地获国家批复后,向全社会展示的未来13年绵阳市域发展的规划蓝图。
本号择其主城方面的规划亮点进行解读——这是绵阳的发展目标,一切规划都是围绕发展目标进行的。
2025年是近期目标,2035年是中期目标,2050年是远期目标。
预测2035年绵阳市域常住人口525万,实际服务人口630万,也就是说这630万人里面,有105万属于外来流动人口。
比如前来绵阳出差旅居的,观光旅游的,探亲访友的,外地家长来绵探望学生的,或者各种原因滞居绵阳的等等。
绵阳现有常住人口约488万,13年时间新增37万,平均每年新增约2.8万。
这个预测非常切合绵阳市情,没有丝毫的空口号。
因为绵阳不是省会城市,无法出个文件就可以虹吸很多人涌入,只有靠实打实地做大做强产业,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让以前外出的绵阳人回流,和产业带动外地人涌入。
跟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
但“绵阳科技城都市区”这个概念正式提出,并锚定了绵阳城市的三个发展方向:绵江广城镇发展轴,绵遂渝城镇发展轴,绵德成城镇发展轴。
这三个发展轴,是否意味着绵江同城、绵三同城、绵阳与德阳同城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如果美梦成真,成都平原都市圈就有若第二个珠三角都市圈。
这里的亮点是什么?绵阳新机场的位置首次公开亮相!毗邻芦溪!芦溪!芦溪!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高铁芦溪站一波三折?按说,芦溪离高铁南站那么近,没必要再建一个高铁站,但又由新机场的原因,又必须恢复起来。
因为新机场,三台还为此规划了20万人口的空港新城,融合对接绵阳城南新区。
围绕绵阳新机场,三台县以空港新城为核心10公里范围内强势布局百亿级规模基础产业、临空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产业,包括模物流商贸,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有一定产业基础、城镇化规模和基础教育领先的芦溪,再加上高铁站优势,芦溪必然会由三台县域副中心升级为绵阳科技城都市区南部副中心。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4.14
•【字号】绵府办发〔2017〕16号
•【施行日期】2017.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
绵府办发〔2017〕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会,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七届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4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绵阳市“十一五”铁路发展规划》和《成德绵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市级有关部门:“十一五”规划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编制好《绵阳市“十一五”铁路发展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技城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促进成德绵三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互补,加强三地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合作与联系,建设成德绵城际轨道交通体系迫在眉睫。
根据绵府函〔2004〕171号《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成都市计委对成德绵城际交通规划调研提纲的要求,需有关部门协助提供相关规划资料,具体内容附后。
此项工作由市计委牵头统一汇总,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协调、配合和支持。
请各相关部门根据相关内容和要求(详见附件)按各自对口业务于2004年12月22日前向市计委提供相关资料。
联系单位:市计委交通能源科联系人:杨先荣谯萍联系电话:2221726特此通知。
附:《绵阳市“十一五”铁路发展规划》及《成德绵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需提供资料的单位及内容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绵阳市“十一五”铁路发展规划》及《成德绵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需提供资料的单位及内容一、市计委1、绵阳市“十五”规划及“城市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2、绵阳市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党和政府对该地区所采取的特殊政策。
3、建设资金的筹集及解决方案:(1)资金来源及安排:资本金(政府投入)、民间投资、负债融资;(2)债务资金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开发银行等);(3)主要政策框架:政府投资融资体制政策、政府吸引民间资金的政策。
4、“九绵遂”旅游铁路预可行性研究资料及相关图纸。
二、市经贸委1、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情况、主导经济产品的现状和发展等。
2、绵阳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3、电子、机械、建材、化学、电力等工业近几年发展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
绵阳市二环路四期规划方案调整公示
绵阳市二环路四期规划方案调整公示
一、调整范围
本次规划调整范围位于绵阳市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绵安快速通道(裕都大道)以北,金家林东街以东,总面积约1.57平方公里(约2360亩)。
二、调整内容
01落实现状金西湖西路,周边用地相应微调。
02金西湖北路北部科研用地/其他商务设施用地、广场用地等调整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
03扩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菜市场叠建。
增配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
04依据现状优化金西湖水域、公园绿地及商业用地布局。
三、公告情况说明
(一)规划修改申请主体:中国(绵阳)科技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二)依据城乡规划法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对绵阳总部经济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优化调整方案进行公告。
(三)本规划依据已批准的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业专项规划及相关法规政策等制定,图中未注明的其他控制要求,按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四)本规划公告信息与现有国有土地使用证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不一致时,本规划所示的土地用途应视为政府对该地区发展的
引导。
(五)本版公告的规划内容以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存档备查的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新版本为准。
(六)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涉及保密内容不予公告。
(七)本规划最终解释权属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按照“外部畅通、内部联通”要求,持续用力推进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战略,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外畅内联、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依托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着力构筑以铁路、公路、航空等为主的“南北畅达、东西贯通”的“四向八射”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空间格局。
强化京昆通道运输能力,提升南北向开放水平,北向衔接京津冀、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南向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东盟及南亚地区;拓展东西向通道运输能力,东向沟通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西向连接“一带一路”、中亚及西亚地区。
构建“一纵一横两联”铁路网。
建成成兰铁路绵阳段,规划建设绵遂内铁路,规划论证重庆至遂宁至绵阳高铁绵遂段,形成兰渝高铁新通道,构建“十”字型铁路主骨架。
配合国家规划研究西成客专新通道,畅通南北交通主轴线,巩固区域性铁路枢纽地位。
构建“一环九射六联”高速公路网。
建成九绵高速公路,形成西北出川新通道。
建成广平、中遂高速公路,推进三大、南盐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成绵扩容、绵苍、绵广扩容等高速公路,强化南北向通道供给能力。
开展盐亭至茂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规划研究绵遂高速扩容。
确保实现县县通高速,力争实现有条件的县通两条以上高速公路。
打造区域航空枢纽。
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力争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织密国内航线网络,提升航空客货运力,构建成渝地区航空副中心和航空旅游集散地。
开展绵阳机场迁建前期研究。
加强与成都、重庆国际枢纽机场协同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千万级国际机场和航空次枢纽,巩固绵阳在双城经济圈内的航空“第三城”地位。
建成北川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三台、江油、平武、盐亭通用机场,逐步建成覆盖主要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临时起降点,形成“1+5+N”民用航空体系[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建设部分》7.《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版)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9.《绵阳市市区近期建设规划》;10.《绵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1.《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绵阳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3.《绵阳市总体规划(2007-2020)》14.《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1.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绵阳市下辖两行政区(涪城区、游仙区)、七开发区(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游仙经济试验区、金家林区)六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并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
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3个,农村村委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
幅员面积2 万平方公里,辖9 个县市区,总人口540 万。
城市建城区面积103 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6 万。
2.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为:由涪城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韩家——沈家坝片区三部分组成,规划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
人口约32.5万人,其中涪城中心片区19万人,御营坝片区7万人,韩家脊——沈家坝片区6.5万人。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4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1年第四条: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自然条件,在空间上跨越了高平坝发展的传统模式,使城市跃上台地发展,既节约耕地资源,又使城市空间更为紧凑。
2、将研究——规划的方法引入规划实践:在规划前期就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十个方面的专题。
用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指导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3、深入进行交通动态研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在规划方案阶段即进行交通流量模拟,保证了规划路网的合理性。
4、注重公众参与:召开了大量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向市民发放了数千份调查表,回收率超过了80%。
通过调查,总结出市民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城市交通、服务设施和环境问题的意见,以及绵阳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和绵阳市最具吸引力方面的排序,使我们对城市的认识更加客观和接近现实。
并且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通过汇报、展示听取市民的反馈意见。
5、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规划始终。
通过对绵阳市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山水特征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有效地将文化与自然因素引入到城市总体环境与规划设计之中。
6、由于绵阳机场距城市太近,规划针对其对城市的影响作了专题研究。
不仅对城市相关地区的建筑高度进行了限制,而且分析了机场噪音的影响,调整了机场噪音仿锤形影响地带的布局,将机场对城市可能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
第二章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六条绵阳市性质的确定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为核心的中国科技城:以科研教育、商务商贸、旅游服务为支撑的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集多元文化、山水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宜居城市。
第七条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0:50:40,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降低地区生产总值的综合能耗,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5﹪和50﹪,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22、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绵”――坚持“工业强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第八条产业布局城市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呈分片组团式发展。
尤其是突破了山区城市沿河谷长距离带状布局的传统,利用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向西北园艺台地拓展了城市发展方向,既节约了平坝上的大量农田,又使城市空间更为紧凑。
利用地形、水系及高压线走廊等因素作为组团的隔离带,各组团在空间上留有一定余地,职能上有一定综合性,生产性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发展,适应了不同的发展速度,保持了发展的弹性。
城市周围山、水的自然嵌入,绿地结合地形及水系进行布置,为城市的环境和城市特色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1.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划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园艺及南部溏汛地区发展,西南部新皂地区作为高新区拓展区启动建设,为远景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2.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形成指状生长、山水间隔的多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形成中心区、科创园、高新区、经开区、游仙五个片区和新皂、农科区、高水、青义、小枧五个规模较小的组团。
中心片区:全市综合性服务中心。
跃进路改造成为以商务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南和路至临园路为传统商贸业中心。
科创园片区;接受老城疏散的行政办公和居住功能,吸引科技研发型企业集聚,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园,提升科技城的科研和教育功能。
规划在圆通路和创业大道一带,形成城市副中心。
高新区片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和居住功能,形成普明、永兴两组团。
普明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及行政管理、技术研发、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永兴布局现代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经开区片区:以工业生产、居住为主要功能,绵三路以西主要发展工业,以东部滨水地带主要发展居住,中部形成城市副中心,布置涪城区行政中心,城市南部体育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等功能。
游仙片区:科学城承担国防科技研发功能;富乐山、科技博物馆为休闲旅游基地;游仙试验区集中布置工业用地,其他工业转换为居住用地。
沿一环路、芙蓉溪形成以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为主导的片区中心。
新皂组团:以工业、物流为主导功能,布置军转民工业园。
结合新皂铁路货运站建设,建设城市物流中心。
高水组团:以居住、商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青义组团:教育科研和居住组团。
小枧组团:居住和休闲组团。
第九条:城镇体系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两副、两带一轴,三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以绵阳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江油城区和三台城区为副中心。
两带为绵江(绵阳-江油)城镇带和绵阳(绵阳—三台)城镇带;一轴为沿山生态旅游城镇发展轴。
三个圈层为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
核心层即“绵江安”城镇核心发展区,由绵阳中心城区、江油城区、花亥镇区及周边城镇组成。
紧密层包括江油、安县的非核心区部分,三台县、梓潼和盐亭县的中浅丘区域城镇,是城镇集群发展区。
辐射层包括平武县、北川县和梓潼、盐亭高丘低山区,是城镇点轴发展区。
第十条:镇区建设规划第十一条:人口规模、建设规模2010年为88万人口,建成区8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020年预计118万人口,建成区116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98平方米。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通道顺畅,高速公路从城市的一侧经过,铁路沿山麓及组团间隔离带绿地中通过,在城市各个对外出口方向均有2条通道。
城市各片区(组团)之间及中心区与各组团间均有较为便捷的联系,组织了快速交通系统,交通性干道与生活性干道、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有一定分工,形成“四横两纵两环”为主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规划用交通流量模拟分析技术,对整体规划路网进行了网络评价。
结合地形、城市结构将评价结果反馈于用地布局,从而保证用地的开发强度与道路交通的运送能力相协调,为最终确定完善、合理的路网结构打下了可靠基础。
十一措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拓宽顺河前街拓宽临园路东段——红星路拓宽滨河北路将红星街往南延伸至机场打通滨河南路与原一环路(南河大桥东侧)的联系剑南东路上将规划一条快速公交系统(BRT)道路交通规划是这次《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市民关注的涪城中心片区道路改造,规划中提到十一条具体措施:1、强调中心城区与园艺组团的交通联系。
2、结合火车站站前广场详细设计形成火车站片区交通环线,同时局部拓宽剑门西路,有效缓解站前交通压力。
3 、加强中心城区与御营坝片区、游仙片区的交通联系。
4、拓宽顺河前街,并跨涪江向东延伸,加强中心城区与游仙片区的交通联系。
5、为解决现有的临园路东段——红星路的交通瓶颈现象,借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北迁的机会,拓宽该路段。
6、考虑现状道路断面,结合快速公交系统(BRT),合理组织剑南路西段及长虹大道的道路断面。
7、拓宽滨河北路红线宽度,积极发挥滨河北路作为城市次干道对临园干道的分流作用。
8、弱化临园路的交通性功能,强调其生活性干道功能,限制部分交通量,并布置公共交通专用道等生活性公共交通设施,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
9、进一步优化长虹大道作为南北向重要干道的功能,控制交叉口间距,并限制与之相交的道路的开口,以提高主干道的通行能力。
10、进一步加强中心区支路及小区路建设,提高道路网密度,与中区土地的开发强度及建筑密度相适应。
11、完善火车站北片区部分支路的布设,形成完善的路网系统。
一环路将变身城市快速路按照《规划》要求,在御营坝片区的交通规划上,将落实总体规划,调整一环路线型,提升一环路为城市快速路。
将长虹大道按照总体规划,调整断面,预留BRT公交线。
具体措施包括:将红星街往南延伸至机场,加强旧城中心城区与机场的联系;打通滨河南路与原一环路(南河大桥东侧)的联系,加强滨河南路的连续性,并作为城市南岸的一条交通性干道,缓解城市临园干道、长虹大道的交通。
规划还提出公交优先交通策略,实行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达到交通的便捷及合理转换,并合理布置公交站场用地及公共社会停车设施。
新增BRT公交快速线《规划》还透露,剑南东路上将规划一条快速公交系统(BRT),并在沈家坝(与东津路交汇处)设一处换乘中心。
规划范围内在排水泵站东侧设置一处公交首末站。
为减少公共汽车中途停靠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在主要道路(一环路东段、东津路、剑南东路、规划一环路沈家坝段)上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完善韩家脊片区公交线路布设及站点的布置。
第十三条:公共工程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按照“开源、节流并重”的规划原则,保护水源,减少污染,协调各区域、各方面用水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绵阳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二级支流涪江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52条。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63.2mm。
绵阳是一个工程水利大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5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80座,小(二)型水库723座,中型引水渠堰20多处,主要分布于涪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地区,输水干、支渠总长12000多公里,蓄引提水能力达24亿m3,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100亿元,目前每年仍以10亿元以上的投资继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