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流域环境管理
流域环境管理

徐州、泗阳、淮阳、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
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
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环境管理
部分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和饮水困难。根据旱情监测,湘江流
域沿线干旱持续时间已达2个多月,部分地方达特大干旱程度,
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干旱造成长沙湘江橘子洲大桥附近水域大片河床裸露(12月6日摄)。新华社记
干旱造成长沙湘江橘子洲大桥附近水域大片河床裸露(12月6日摄)
二 流域环境管理的原则
四 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流域工业污染防治 1996年确定“33211”计划针对
流域污染问题确立了重点流域污染 治理计划。
“33211”计划
3河——海河、淮河、辽河 3湖——太湖、滇池、巢湖 2——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两控
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 1——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抓北京市 1——海洋环境保护重点抓渤海
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 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洪涝灾害(98年)
干旱
特大干旱造成湖南8万多人饮 水困难
新华网长沙2007年12月5日电(记者丁文杰、谭剑)“如 果湘江水位再降低10厘米,我们就会有3个水厂取不到水, 许多居民的用水供应就会中断!”长沙市自来水公司一负责人 焦急地说。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流域的污染问题更是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流域环保整治方案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目标流域环保整治方案的主要目标包括:1.遏制和减轻流域水体污染,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系统,促进乡村振兴;3.推动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污水治理污水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零排放;2.加强工业污水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3.加强农业污水治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流域环保整治的重中之重。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重点流域和水源地的环保督查和监管;2.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保护和修复;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和利用。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流域环保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植被恢复和湿地重建;2.推进城市绿化和乡村面源污染治理;3.鼓励农村经济和文化活动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资源利用流域环保整治不仅局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还需要充分利用流域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流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落实优先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原则;2.推进资源循环和能源转换,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3.利用流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
结论流域环保整治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合作,共同推动。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水清、岸绿、天蓝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为了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正式出台。
该方案明确了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措施,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总体目标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或维持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质标准。
通过整治工作,有效解决流域内的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1.水质改善:针对流域内水质超标、污染物排放过多的情况,采取控制污染源、治理水体等措施,推动水质得到改善。
侧重于主要河流、湖泊等重点水体,加大对水质恶化较为严重的流域的整治力度。
2.污染源治理: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控制工作,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依法依规对污染源进行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污染源减排目标的实现。
3.水生态修复: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建植被、恢复湿地等手段,增强流域内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加强对河道、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4.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水资源调控政策,保障流域内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需求。
推动建立健全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5.综合治理: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做好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强化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科学、有效的整体治理方案,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关键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部门合作,确保任务的落实。
成立专门的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计划制定、指导监督,设立流域整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财政支出,确保整治资金的到位和有效使用。
2024年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2024年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确保水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本方案将综合运用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社会参与和经济手段等多种手段,采取防治结合、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一、政策法规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流域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根据流域的特点和水生态系统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导流域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3.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乱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4.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
将水资源税改革扩大到全国范围,加大对水资源的征税力度,引导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科技创新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增加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资金,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推动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提升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态水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3.开展水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加强对中水、海水淡化、膜技术等水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4.推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加大对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三、社会参与1.加强水环境治理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度。
2.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
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促进社会共治。
3.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
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接受并处理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投诉举报,加强公众监督。
四、经济手段1.对水资源浪费行为进行限制和处罚。
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大对水资源浪费行为的惩罚力度,鼓励节水行为。
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____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地区的流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因此,为了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制定并实施____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二、总体目标1. 实现流域环境质量的明显提升:通过治理和保护,使流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2. 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经济、高效、安全利用。
3. 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整治和保护流域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重点任务3.1 水环境治理1. 加快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推广农田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技术。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水管网建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水管网,增加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率。
3.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排放。
4.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饮用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严禁任何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行为。
3.2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1.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加强跨流域水资源调度,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
2.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提高用水效率。
3. 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机制,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
4. 加强水生态修复:修复流域内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稳定性。
3.3 生态环境保护1. 濒危物种保护: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恢复和重建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濒危物种的繁育和增殖。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之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流域是水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包括了源头、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陆地和生物资源。
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对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的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涉及到水源的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流域是水的集散地,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是为了保护水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因此,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就成为了保证水源稳定供给的重要手段。
其次,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涉及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石,也是人类生活的依托。
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充、草原被开垦,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为后代留下绿色的家园。
此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也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其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如果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对水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会对人类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维护水资源的稳定供给,也可以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那么如何保护和管理流域的生态环境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建立健全水污染的排放和治理制度,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其次,我们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床淤积。
开展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程,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固碳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敏感生境和珍稀物种的保护。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确保流域内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流域水文平衡,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 水土保持与治理:通过保护和恢复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和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维护土地的生产力和水质环境。
3. 水质管理:通过监测流域内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环境,维护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
4.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和恢复流域的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 灾害风险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防汛、防旱、防风等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6. 社会参与和合作机制:流域环境管理必须依靠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参与机制,共同推动流域环境管理的实施。
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2.3河流、长江讲义(含解析)

12.3河流、长江考点1:河流、长江1、众多的河湖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附:京杭运河:3、长江的开发和治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8500平方千米,注入东海。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上海入海口)(即源头---上游宜昌----中游湖口---下游上海)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北四南三七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注意:金沙江不是支流而是干流)长江干流时段的称呼:通天河(源头至青海玉树),金沙江(玉树至宜宾)、川江(宜宾至湖北宜昌)、荆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江苏、镇江段)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图上位置: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二滩水电站,宜昌附近:三峡水电站(中国最大发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兼防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长江支流上重要湖泊: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长江上的重要城市:宜宾(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重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武汉长江的两个称呼:水能宝库、黄金水道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流域环境管理是指对一个特定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行动。
流域环境管理的目的是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流域环境管理采用了多种途径和方法。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建立流域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统一规划和协调流域内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监测和评估流域环境状况,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通过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实现对流域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
流域环境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流域环境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来获取流域环境的基础数据,了解流域内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变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同时,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可以推动流域环境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
第三,流域环境管理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
流域环境管理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的环境行为,积极参与流域环境管理工作。
同时,流域环境管理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公众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增强公众对流域环境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流域环境管理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流域环境管理需要依法进行,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流域环境管理的行为,保障环境保护的合法权益。
同时,流域环境管理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流域环境管理还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流域环境问题往往具有跨国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来解决。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共享经验和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可以提高流域环境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实现流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流域是指一片地区内,由一条或多条河流及其支流所形成的地理单位。
流域环境管理是指对流域内的土地、水、生物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综合管理原则1.综合考虑:流域环境管理应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2.生态优先:流域环境管理应以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优先考虑,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
3.可持续发展:流域环境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原则1.水量平衡:流域环境管理应保持水资源的平衡,合理分配水量,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2.水质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水质,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水生态恢复:流域环境管理应重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修复湿地,增加河流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四、土地资源管理原则1.土地利用规划:流域环境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耕地和生态敏感区。
2.土地治理:流域环境管理应加强土地治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3.生态恢复和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五、生物资源管理原则1.物种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注重物种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物的生态平衡。
2.生物栖息地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加强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流域环境管理应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制定合理的捕捞和狩猎政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六、社会参与原则1.广泛参与:流域环境管理应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决策,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
流域管理制度规定

流域管理制度规定一、流域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流域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为了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有效地利用流域水资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引导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解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等突出问题,保障流域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流域管理制度的内容要点1. 流域规划管理对流域规划管理进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流域规划编制、审批、监督、实施等制度。
确定流域发展战略、保护方针和目标,制定流域发展规划和保护修复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供需结构,实施流域规划管理。
2. 流域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流域环保制度体系,依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
限制和治理污染排放,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确保流域环境可持续。
3. 流域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理顺水资源产权、配置、流转等体制机制,明确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责,加强水资源调度、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保护和管控。
落实河湖管理责任制,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4. 协调管理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加强流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构建流域管理的联防联控体系,推动流域管理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规划编制、水文监测等各项工作的协调。
5. 公众参与建立健全流域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流域决策公开、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各界参与流域治理和管理,提高流域环保意识。
6. 法律法规完善流域管理制度,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职责,落实流域管理各项规定,保障流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三、流域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制1. 健全流域管理组织机构,由地方政府成立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流域管理规划、政策制定、协调工作,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机构。
2. 加强流域监测监控,建立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流域水质、水量、水文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信息共享,掌握流域环境动态。
流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流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流域环境整治是指对流域范围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空气等自然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流域环境整治的实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整治目标。
1. 改善水质,通过治理污水排放口、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提高流域内水质的整体水平。
2. 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方式,提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4. 减少空气污染,加强对流域内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5.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流域内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实施措施。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明确流域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流域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流域内水质、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推进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生态修复,实施湿地恢复、退耕还林、草原恢复等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5.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流域环境整治知识宣传,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工作。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资金投入,政府加大对流域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2.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建立流域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加强流域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
3. 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加强技术支持,加强对流域环境整治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五、总结。
流域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12.3流域环境管理

四、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福建闽江为例)
工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沙溪河段是闽江流域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流域沿岸分 布着三钢、三化、三农、青纸、立丰印染、宁化化工及清 流氨盛化工等数家省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密集。
养殖业污染日趋突出,污染防治工作严重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闽江流域三明、南平及福州市规模化畜 禽养殖业每年排放的污染物有相当数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 达标。同时局部河段网箱养殖过密,养殖生物代谢产物、 残饵、清塘和消毒用的农药、防治水产生物病害的药物等 污染物进入水体,也是局部河段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为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 流失区,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又有所加剧。长江上游水 土流失面积35.2万km2,占全流域的62.6%,土壤侵蚀量 14.1亿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地区, 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 在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巴山地的汉江上游、湘西山地的沅 水中游、清江中上游,江南红壤丘陵区的湘江和赣江中上 游,以及大别山南麓中上游,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据调 查,湖南水土流失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的34个县(市)扩大 到1995年的87个,流失面积由1.87万km2增加到4.72万km2,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18%,年流失土壤1.8亿t。
1650万
22.5万 41.7万 15.42万 574.41万 7324.98万 615万 1272.78万
115亿
不详 12.3亿 不详 20.48亿 130.81亿 28.35亿 38.19亿
洪水
暴雨 特大暴雨 强降雨 暴雨 严重洪涝 洪灾 暴雨洪灾
5.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合理 原因:拉尼娜现象 (赤道太平洋中东 部海温持续异常偏 冷的现象)。 受灾省份:贵州, 湖南,湖北,安徽, 广西,江苏,广东 北部 损失:直接经济损 失1111亿元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指在流域范围内,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修复和改善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我将提出以下方案。
一、建立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机制1.成立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规划,并定期审查和更新规划。
2.建立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站点的布置、监测指标的制定和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支持决策。
3.建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的资金支持,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利用率。
2.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倡导居民合理用水,引导农村居民使用集中供水,提高农村饮水水源的水质和供水保障水平。
3.加强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推行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技术,降低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
三、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1.积极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开展河岸线和湿地保护工作,修复和建设湿地,提高河流水质和生态功能。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提供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用品的高效使用技术培训,并建立农田面源污染减排机制。
3.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四、推进流域水生态修复2.加强河口和海洋保护,保护河口和海洋资源,提高河口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机制,对流域水环境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推进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实现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流域管理制度

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流域是指一个区域内的所有水文过程和相应的水资源,一般具有一个水系网络,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以及相关的土地。
在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是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中国古代,流域管理早已存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流域管理制度亦不断完善。
一、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概述我国的流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划制度、管理机构和实践经验四个方面。
1.法律法规:我国的《水法》、《水资源保护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流域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规划制度:《国家水资源规划》、《流域规划》等规划文件对流域管理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为流域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3.管理机构:在我国,流域管理由国家、省级和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负责,设立了水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不同部门和单位来协同开展流域管理工作。
4.实践经验:我国在流域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一些重要流域开展了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高了流域管理水平。
二、我国流域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注重处理流域内各种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从整体考虑,综合协调各方利益。
2.科学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推崇科学理性,注重借助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提高管理效果。
3.公众参与:我国流域管理制度鼓励广大公众参与流域管理工作,倡导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使得管理更具民主性和透明度。
4.规范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对管理行为做出了规范,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5.先进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不断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理念,致力于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三、我国流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权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流域管理制度存在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管理不到位,进展受限。
2.协同配合不足:流域管理是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然而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2024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年终总结

2024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年终总结2024年是中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之年。
在全国范围内,各个流域都加大了对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2024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年终总结,重点介绍工作进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工作进展2024年,我国各个重点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以下是各个流域的工作重点和进展情况的简要介绍:1. 黄河流域2024年,黄河流域加大了对非法排污和非法采砂行为的整治力度。
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系统和加强执法力度,有效减少了非法排污和非法采砂现象。
同时,加强了农村污水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了农村水环境质量。
此外,黄河流域还加强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环境的质量。
2. 长江流域2024年,长江流域着重治理了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通过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减少了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并提高了处理效果。
此外,长江流域还加强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等项目,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质环境的改善。
3. 珠江流域2024年,珠江流域加大了对水体污染源的整治力度。
通过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的浓度,并提高了水质。
此外,珠江流域还加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推行了农田防渗、化肥减量和农药减量等措施,减少了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4. 海河流域2024年,海河流域加大了对工业园区污染的整治力度。
通过加强工业园区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海河流域还加强了农村污水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了农村水环境质量。
另外,海河流域还推进了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二、取得的成绩2024年,各个流域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1. 前言流域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利用多个环保领域的技术手段进行整治。
流域环保整治的目的是实现流域内水体的净化,保护生态系统健康,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流域环保整治方案,为流域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2. 流域内水体的污染现状流域内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污染排放。
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超标。
流域内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于2013年发布了《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等文件,对流域环境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3.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污水处理设施作为流域环保整治的基础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
建设一流的污水处理设施,更加有效地控制了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
同时,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还需要考虑资源化利用,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2 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流域环保整治的重要内容。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能更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在流域环保整治方案中,应重视对自然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切实改善环境。
3.3 工业污染防治流域内大量工厂和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在流域环保整治方案中,应重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
如提高企业环保意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对污染物排放实行“三同”(同标准、同时间、同检测),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等。
3.4 公众意识的提高公众意识的提高是流域环保整治方案不可缺少的部分。
社会各界需要齐心协力,形成重视环保的共识,使流域环保整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4. 实施方案流域环保整治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资金保障、技术手段、法规制度等。
同时,应将流域环保整治方案作为长期性工程来实施,采用分步完成的方式逐步推进。
具体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工作标准。
流域环境保护方案

1. 加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前提,要及时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和预警,及时掌握流域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与落实,包括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管,加强排污口管理,对排污企业进行惩罚和追责。
3. 推广环保科技
利用先进的环保科技,如高效净化技术、水土保持技术和再生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能力,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流域环境保护方案
什么是流域环境保护?
流域是指一片自然界的地域,该地域内的降雨都会自然地形成河流,最终汇入同一个出水口。流域环境保护是指在这片地域内,对水、土地、空气、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以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需要流域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水污染破坏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一些地方已经无法饮用当地的水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土地也存在着水土流失、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空气污染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保护流域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流域环境保护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对流域生态的破坏和损害,维护水、土地、空气、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平衡,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结论பைடு நூலகம்
流域环境保护是对水、土地、空气、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广环保科技、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和产品、加强环境教育等措施,实现流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因此,流域环境保护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和产品
研发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材料和产品,如绿色建材、环保食品包装等,推动绿色消费,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而流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水文地理单元之一,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流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需要加强相关整治工作。
流域环境问题的现状我国流域环境问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污染问题严重。
水、土壤及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酸雨等,常常使得流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而且在国内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会造成大量工业废气、工业污水等的排放,进一步加重了流域环境问题。
2.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土地利用变化、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等都对流域内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部分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分布区域变小、濒危甚至灭绝,构成了生态安全的威胁。
3.面临着国内外政策的约束。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且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和环保合作等领域已逐渐被国际社会视为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而受到国内外政策的限制和约束,我国不得不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建设绿色环保共建社会。
实施流域环保整治方案的必要性在当前流域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流域环保整治方案,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流域环境整治需保证水资源的清洁、土地的稳定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密切,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产业结构。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流域环保整治方案,可以进一步展示我国环保意识和愿望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的实施原则针对以上问题,制定适合流域环保整治的方案在整个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流域环保整治方案的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1.系统化原则。
针对流域环境问题,应统筹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系统化环保整治方案,达到有机、系统、协调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流域洪涝灾害
08年入讯以来灾情数据不完全统计
受灾 地区 陕西
死亡人数 死亡26失踪26
受灾人口 74.71万
经济损失 6.54亿
受灾原因 洪水
安徽
山西 山东 新疆 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死亡43
不详 死亡32失踪10 死亡11人 死亡163失踪8 死亡163失踪33 死亡5失踪1 死亡68失踪25
内流区
三、我国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 流域水污染
2008年9月太湖流域水质达标情况统计 评价 主要河流达标 主要交界水体达标 总体达标 指标 断面百分数% 断面百分数% 断面百分数% 总磷 88.9 48.1 62 CODMn 85.2 67.3 73.4 氨氮 70.4 50.0 57.0 监测 指标 63.0 19.2 34.2 综合 评价
城市生活污染量日益增加。
2003年,全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7亿吨,与工 业污水排放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0.86:1提高到1.1:1,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
Company Logo
二、我国流域主要分布
流域名称
黑龙江流域 辽河流域
分支流域
黑龙江干流;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东北地 区其他国际河流 辽河干流;大凌河及辽东沿海诸河流域
海滦河流域 滦河流域;海河流域;华北地区沿海诸河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上游干流区间;黄河中下游干流区间;汾河流 域;渭河流域;山东半岛诸河流域 淮河干流;沂沭泗流域;里下河地区沿海诸河流域
1650万
22.5万 41.7万 15.42万 574.41万 7324.98万 615万 1272.78万
115亿
不详 12.3亿 不详 20.48亿 130.81亿 28.35亿 38.19亿
洪水
暴雨 特大暴雨 强降雨 暴雨 严重洪涝 洪灾 暴雨洪灾
5.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合理 原因:拉尼娜现象 (赤道太平洋中东 部海温持续异常偏 冷的现象)。 受灾省份:贵州, 湖南,湖北,安徽, 广西,江苏,广东 北部 损失:直接经济损 失1111亿元
四、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福建闽江为例)
工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沙溪河段是闽江流域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流域沿岸分 布着三钢、三化、三农、青纸、立丰印染、宁化化工及清 流氨盛化工等数家省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密集。
养殖业污染日趋突出,污染防治工作严重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闽江流域三明、南平及福州市规模化畜 禽养殖业每年排放的污染物有相当数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 达标。同时局部河段网箱养殖过密,养殖生物代谢产物、 残饵、清塘和消毒用的农药、防治水产生物病害的药物等 污染物进入水体,也是局部河段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12.3 流域 环 境管理 12.2 农村环境管理
所有包含某水系(或水系 的一部分)并由分水界或其 它人为、非人为界线(如灌 区界、地貌界等)将其圈闭 起来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区 域,其实质是地球陆地水及 其所携物质在自然状态下、 在重力作用的驱使下发生汇 集、运移和沉积(或消耗)过 程并因此形成一系列相互密 切联系、具有特定范围的区 域的集合。
长江上游干流区间;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雅砻江 流域;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洞庭湖 水系; 汉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太湖流域
流域名称
东南沿海诸 河流域
;韩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江流域;北江流域;东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河网 区;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为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 流失区,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又有所加剧。长江上游水 土流失面积35.2万km2,占全流域的62.6%,土壤侵蚀量 14.1亿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地区, 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 在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巴山地的汉江上游、湘西山地的沅 水中游、清江中上游,江南红壤丘陵区的湘江和赣江中上 游,以及大别山南麓中上游,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据调 查,湖南水土流失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的34个县(市)扩大 到1995年的87个,流失面积由1.87万km2增加到4.72万km2,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18%,年流失土壤1.8亿t。
受灾省份:浙江、 福建、安徽、江 西、湖北、湖南、 广东、广西、四 川、重庆、贵州、 云南等十二省。 损失:直接经济 损失203亿元
第1大和流域最大:亚马逊河
第1长河流:尼罗河
最深咸水湖:里海
最深淡水湖:贝加尔湖
最大淡水湖:北美五大湖
最低湖:死海
最大咸水湖:里海
多瑙河是是世界上流 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 流。它发源于德国, 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匈 牙利、克罗地亚、前 南斯拉夫、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 个国家后,流入黑海。
2. 流域水资源短缺
黄河断流
3. 流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3. 流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 k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 km2。据统计,每年入黄泥沙在16亿 t左右(三门峡河段)。近几十年来,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 素主要是人为破坏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据西北水土保持研 究所资料,黄土区华池县境内森林线后退20 km,富县一带 的森林线平均每年后退0.5km,子五岭林区的正宁和宁县, 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森林被破坏面积为造林面积的 6.4倍,分别为1 553 km2和230km2。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 大,还表现在垦荒面积的盲目扩大,如延安地区从19771979年间,开垦荒地1200 km2。
云南、西藏、 元江-红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伊洛 新疆国际河 瓦底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流诸河流域 狮泉河-印度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 裕尔河内流区;呼伦贝尔内流区;白城内流区;扶 余内流区;霍林河内流区;西辽河内流区;内蒙古 内流区;鄂尔多斯内流区;河西走廊-阿拉善河内 流区;柴达木内流区;准葛尔内流区;塔里木内流 区;西藏内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