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书信常用词语

合集下载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文言文书信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公道席、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

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

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见字如面,古人联系的'时候多数以书信为主,那么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有哪些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1. 敬启者:表示信函的开头和称呼,相当于现代的“致……”。

2. 失礼:表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或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回信所致的辞令。

3. 致书:表示写信的动作,相当于现代的“来信”。

4. 大吉大利:指祝贺对方身处安康、平安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祝您身体健康”。

5. 屈指:表示时间飞逝,相当于现代的“转眼”。

6. 不胜惶恐: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感到惭愧和内心懊悔。

7. 殷切之意:指诚挚的愿望和渴望。

8. 倍加珍重:表示对方的东西或品物极其珍贵,要倍加保存和爱护。

9. 敷衍塞责:表示应付了事,不够认真负责。

10. 隆重其事:表示注重慎重,尊重事物本身的重要性。

11. 遵照:表示遵守,听从。

12. 心腹之言:指极有亲密感,非常深刻的对话内容。

13. 恭敬:表示对长者或官方的敬意,相当于现代的“尊敬”。

14. 恭祝安康:指祝福对方的身体健康。

15. 稍备:表示准备,做好准备事项。

16. 茕茕孑立:表示孤独无依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独自一人”。

17. 勤快:表示勤劳和勤奋的状态。

18. 沉思默想:表示深思熟虑,认真思考。

19. 顾虑重重:表示有很多考虑和忧虑。

20. 不啻:表示比喻和夸张,相当于现代的“简直”。

21. 哀戚:表示感伤和悲哀的状态。

22. 披肝沥胆:表示非常坦诚和真诚。

23. 此外,古代书信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还包括“齐备”、“遗闻”、“布衣”、“驿站”、“金玉”等等。

总之,古代书信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用词和辞令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这些用词和辞令,既具有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作者: ————————————————————————————————日期:ﻩ书信常用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书信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文言书信书写格式: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中文书信格式

中文书信格式

中文书信格式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儿子结婚古文请柬

儿子结婚古文请柬

以下是一个儿子结婚古文请柬的示例:
敬启者:
吾家有喜,犬子将于嘉时良辰,迎娶贤良淑德之淑女,共谐连理。

承蒙天恩眷顾,两家情愿,谨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行婚礼大典,特此敬邀。

届时,高朋满座,共庆佳缘。

敬备薄酒,恭候光临。

敬请光临
XXX(父亲姓名)谨邀
XXXX年XX月XX日
解释:
1. “敬启者”为书信开头,表示尊敬。

2. “吾家有喜”表示我家有喜事。

3. “犬子”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4. “嘉时良辰”表示美好的时刻。

5. “贤良淑德”是对新娘的赞美。

6. “承蒙天恩眷顾,两家情愿”表示双方家庭都愿意,并且感谢天意的安排。

7. “谨定于”表示确定于某个日期。

8. “高朋满座”表示到场的都是高贵的宾客。

9. “敬备薄酒”表示准备了简单的酒菜。

10. “恭候光临”表示等待客人的到来。

11. 最后是邀请人的姓名和日期。

写作素材 古文书信常用词语

写作素材 古文书信常用词语

、书信常用词语的fc490ca45c00b1249bbe3554a4fdf6fb(一)启始的08c543 保护版权!尊重作者!反对盗版!@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的eecca5b6365d9607ee5a9d336962c534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的1651cf0d2f737d7adeab84d339dbabd3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的96b9bff013acedfb1d140579e2fbeb63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的fe131d7f5a6b38b23cc967316c13dae2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的a87ff679a2f3e71d9181a67b7542122c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的4e4b5fbbbb602b6d35bea8460aa8f8e5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的0266e33d3f546cb5436a10798e657d97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的aff1621254f7c1be92f64550478c56e6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的07a96b1f61097ccb54be14d6a47439b0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的2a084e55c87b1ebcdaad1f62fdbbac8e (二)思念的26dd0d 保护版权!尊重作者!反对盗版!@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的e8c0653fea13f91bf3c48159f7c24f78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的aab3238922bcc25a6f606eb525ffdc56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的26337353b7962f533d78c762373b3318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的a1d0c6e83f027327d8461063f4ac58a6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的d1fe173d08e959397adf34b1d77e88d7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古诗文书信末尾的语气词

古诗文书信末尾的语气词

古诗文书信末尾的语气词:
1.敬启者:这是一种比较尊敬的开头,通常用于向上级或长辈写信。

2.伏惟:意为“在下想”,常用于表达尊敬之情,常见于下级对上级
或学生对老师的书信中。

3.顿首:这是一种非常尊敬的礼节,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表
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4.谨启:意为“恭敬地陈述”,常用于书信的开头,表示对收信人的
尊敬。

5.敬请:意为“恭敬地请求”,常用于书信的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
尊敬和期待。

6.此致:意为“此信到达”,常用于书信的结尾,表示信件的结束。

7.敬礼:这是一种比较尊敬的结尾,常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学生对老
师的书信中。

8.顺颂时祺:意为“顺便祝愿您时运亨通,吉祥如意”,常用于书信
的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祝福。

9.谨上:意为“恭敬地献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
尊敬。

10.肃此:意为“恭敬地陈述”,常用于书信的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
尊敬。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介绍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介绍

【导语】称谓后附提称语,⽤于⽂⾔书信,如,运使学⼠阁下(王安⽯《上杜学⼠⾔开河书》)、虹⽣⼗四兄亲家年⼤⼈情右(龚⾃珍《与吴虹⽣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台鉴、母⽒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详细的内容就让⽆忧考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下古代最初⽤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致⽗母的信,多以“⽗母亲⼤⼈膝下”起⾸。

⼈幼时常依于⽗母膝旁,家书中⽤“膝下”,既表敬重,⼜⽰出对⽗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有审察的意思。

⽤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说法。

垂,含居⾼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于对上、致年⾼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于尊长,也可⽤乎辈。

台鉴适⽤较⼴,“台”有“⾼”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

勋鉴道鉴⼤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居⾼佼、有功勋业绩者,可⽤“勋鉴”。

对道德君⼦、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英、伟、雅,含⾼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于⼀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的后辈学⼦,也可⽤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之间,可⽤“爱鉴”。

给友朋夫妇⼆⼈之信,可⽤“双鉴”。

⼥⼦间往来书信,可⽤“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礼鉴”。

如,爱国之⼠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唁函即称“张曼筠⼥⼠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于致团体或多⼈的信函,可于所列⼈名之后,书“诸先⽣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为学⽣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于平辈间,写信⼈与受信⼈不必有师⽣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作对⽂⼠的敬称,⽂⼈间也常互⽤。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垂史。

览阅知悉⼀般⽤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入朝(过)私①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蔽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②蒙蔽:王之蔽甚矣(邹)面①脸: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②当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庭①院子:垣墙周庭(项)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语①言语,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②告诉:而语女曰(记)不可不语(鸿)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②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曰①说:乃谓秦王曰(廉)遽契其舟曰(察)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师)曰颜佩韦、杨念如……(五人)文①文字:其文漫灭(游)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②文章:其文约(屈)进①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②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③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奇奇异,罕见:其见愈奇(游)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奇单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好①美好:好鸟相鸣(与)②喜好(hào):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出①与“入”相对:己而相如出(廉)有怠而欲出者(游)②产生、发生:莫知计所出(指)③出现、显露: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极尽: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观①看,观赏: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②观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古人之观于天地(游)③宫廷建筑:大王见臣列观(廉)④景象:非常之观(游)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求①寻求、需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②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险①地势不平坦:险以远,则至者少(游)②险要,险阻: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也(赤)云①说:昔人云将以有也(指)云有第五郎(孔)②语气词: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为诗云尔(孔)③如此,这样:曰师曰弟子云者(师)④云(云):天下云集响应(过)云霏霏其承宇(涉)鼓①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②振动:微风鼓浪(石)③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④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⑤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是①正确(与“非”相对):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②这(虚词):是以见放(屈)当是时(鸿)所在皆是也遗①丢失:得遗金一饼(《乐羊子妻》)②遗漏、忽略:小学而大遗(师)③留下:始访其遗踪(石)④遗(wèi)送、给:先以书遗操(赤)留待作遗施(孔)得①得到,秦城恐不可得(廉)可以得富贵也(谭)②收获:往往有得(游)谓①对……说:因笑谓迈日(石)谓秦王曰(廉)②叫做,称为:可谓死君乎()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梦)③认为: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指)至①到达、到:左右引相如至(廉)亦不能至也(游)察①细看:徐而察之(石)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乐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异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②奇怪:成述其异(促)生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可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圣①最崇高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师)有天下七十一圣(察)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谭)愚①愚昧、愚蠢:愚益愚(师)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足①脚:非利足也(劝)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其中有足乐者(送)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攻①进攻:转而攻秦(过)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经①经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执经叩问(送)②经络:技经肯綮之未尝(庖)③经过: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察)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劝①勉励、鼓励: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②劝说或劝以少休(左)学学习:学不可以已(劝)非学无以致疑(问)中①内、里:其中有足乐者(送)座中泣下谁最多。

书信礼仪及用语

书信礼仪及用语

书信礼仪及用语第一篇:书信礼仪及用语书信礼仪及用语书信用语集粹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哪些词语可以指代书信

哪些词语可以指代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哪些词语可以指代书信篇一:书信常用词语正题名:书信常用词语1.书信名称(1)一般书信:信、信函、信件、信札、信简、信帖、信牍、笔札、笺、鸿雁、鸿鳞、书札、书尺、书启、书问、书函、书柬、书简、书信、书帛、书帕、书牍、书翰、尺书、尺牍、尺简、尺翰、尺素、雁帛、雁书、雁封、雁信、雁音、雁札、函、函件、函札、函言、函牍、帖、鱼书、鱼函、鱼笺、鱼雁、简、简书、简札、简帖、简牍、牍等。

(2)称父母之书信:示、谕、示谕、严谕、慈谕、慈训等。

(3)称尊长之书信:示、谕、赐谕、钧谕、钧示、懿训(女性尊长之书信)等。

(4)敬称平辈之书信:示、谕、来示、手教、雅教、大札、玉札、华札、宝札、瑶札、手谕、兰讯、兰章、玉音、华缄、惠缄、华笺、琅函、瑶函、惠书、瑶翰、华翰、惠翰、珠函、大函、大柬、云笺等(5)敬称平辈女性之书信:芳函、芳札、芳笺、芳讯、芳缄、芳音、淑音等。

(6)称人之回信:复信、复函、复音、回复、函复、复玉、回玉、玉复、归鸿、从示、还云、回音、嗣音、还翰等。

(7)谦称己信:禀、寸禀、寸函、寸札、寸简、寸缄、笺候、笺敬、芜函、芜简、荒函、荒札、拙报等。

2 .称谓语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1)用于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尊前、安鉴、安禀、福鉴、慈鉴。

(2)用于亲友长辈: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座下、侍右、待下、垂青、垂照。

(3)用于兄弟、姐妹:手足、如晤、如见。

(4)用于亲友平辈:阁下、足下、台下、台右、台鉴、惠鉴、伟鉴、大鉴、执事、座右、钩右、惠览、英览、亮察(5)用于年幼平辈或晚辈:青览、清览、英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雅鉴、亲览。

(6)用于老师:函丈、帐下、左右、吾师、座前、座右、讲座、道席、尊席。

(7)用于同学或文人:砚右、砚席、文几、道鉴、道席、文席、台席、座右、英鉴、伟鉴、著席。

(8)用于长辈妇女:懿鉴、懿座、妆前。

(9)有于平、幼辈妇女:妆阁、妆次、绣次、妆鉴、妆览、芳鉴、淑鉴。

写给父母亲的文言文问候书信

写给父母亲的文言文问候书信

写给父母亲的文言文问候书信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再加上年月日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1.敬扣金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

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2.敬请福安。

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

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

3.谨祝康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康:健康;安:平安。

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

4.谨祝荣寿。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谨:恭敬,郑重:荣:高,长。

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

5.恭请示安。

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

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

6.顺扣崇祺。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

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

7.虔请崇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虔:虔诚;崇:高。

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

8.敬请钧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

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

9.恭请福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福:幸福;绥(suí):安好。

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

10.恭请褆安。

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褆(tí):福。

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

11.恭请颐安。

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颐(yí):保养。

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

古文对书信的雅称

古文对书信的雅称

古文对书信的雅称古文对书信的雅称在古代,书信的文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之一。

尤其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书信往往是表达意见、传递信息、表示尊重的重要手段。

而在古代的书信中,对收信人的称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述方式。

这种称呼不仅体现了层次、尊重,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社会文化的特点,反映出古代社会的风貌。

在古代书信中,对收信人的称呼有很多种,包括“大人”、“令公”、“尊者”、“君子”、“先生”等等。

这些称呼反映出书信的作者,对收信人的尊重、礼貌和认可。

在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重视传统礼仪和尊卑等级,这些称呼也是表现了这种特殊文化环境。

例如,早期经典《诗经》中,多数篇章中,出现的是“大人”这个称呼。

“大人”是古代向尊贵、地位高的人尊称的一种方式。

以《诗经》中的《登涉大邑》为例:仲山甫之田,维莒是芷。

惟此兴亡之机,胡可忍而不变?大人之若言,命兹南国。

命彼无所之,留尹氏之纪。

在这首诗中,乐府之兴起对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推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文中,作者使用“大人”的称呼来祝贺收信人,同时表现了对收信之人的崇敬之情。

而在古代的官场中,更是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称呼。

例如“尊者”,这个称呼出现的场合往往是在称呼一些宗教领袖或高僧大德等特定人物。

在唐朝的《与杨国忠韦曲二公书》中,作者下信之前称呼韦曲先生为“松断风骨尊者”,从称呼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韦曲先生的钦佩之情。

除此之外,在古代的书信中,还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称呼,例如“先生”、“大夫”等。

其中,“先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它既可以用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也可以用来表示对学者的称呼。

而“大夫”则通常会用于称呼医生这个职业。

除了上述这些称呼,还有一些在特殊场合下使用的称呼,例如“署名”、“某官”、“谦名”、“某甲”等。

这些称呼不仅可以体现作者的礼貌和尊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称呼还能够体现文化传统和礼仪节俭之殿。

总之,古代书信中的称呼,不仅仅是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礼貌,更是展现古代文化的一面镜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常用词语(上)(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亻宁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古代书信常用词语大全(中)(六)祝贺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

(贺生女)弄璋之喜,可庆可贺。

(贺生子)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贺生女)(七)致谢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古代书信常用词语大全(下)(十)致哀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

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亻宁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

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

古人认为鸟能飞翔,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快莫过于飞,所以在书信上插或粘上鸟的羽毛,表示此乃急件,必须飞快递送。

在战争年代,在信上贴着鸡毛的鸡毛信,就和这个有些类似。

信鸽传书: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这种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传竹筒:古代用竹筒传递书信的方式。

据说,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时,为了和朋友联络,就把写好的诗稿装入竹筒中互相寄送,这种竹筒又叫“邮筒”,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护和传递书信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信封。

急脚递:古代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俗称“传金牌”。

急脚递传递过程中中途落脚的地方称为“急脚铺”。

相传岳飞一日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这就是金字牌急脚递。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 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 双鱼”、“双鲤”、“鱼书”等。

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