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始于唐朝,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
中秋节既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又有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信仰太阳和月亮,视其为神明。
为了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团圆幸福,人们便开始举办庆祝活动。
“月中秋,饼中圆”,中秋节的由来就与月饼有关。
二、传统的中秋节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皓月。
家人团聚在庭院或阳台上,点亮灯笼,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3. 建秋堆:中秋节最有趣的习俗之一是建秋堆。
人们用芦苇叶和五色塑料纸,搭建精美的秋堆,形状各异、寓意丰富,以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祈愿。
4.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是点灯笼。
人们用红纸、五彩丝线和蜡烛制作各式各样的小灯笼,将其挂在门口或院子里,用来照亮迷途的人们。
5.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天赏桂花。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也象征着幸福和繁荣。
6. 猜灯谜: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大家可以猜谜儿,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中秋节的节庆活动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起源于南方的民间传说,人们仿照救活屈原的故事,在赛月饼的同时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
2. 中秋晚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城市会举办精彩的中秋晚会,表演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3. 亲友聚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共度佳节。
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喜悦,增进感情。
四、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作为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稍事停歇。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观潮等。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哪些中秋节的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和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各地都有什么风俗习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节由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二大传统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
地上的*苦不堪言,流离失所。
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倍受人敬仰。
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
有一天,后羿去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被赐予长生丹。
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就将仙丹交于嫦娥。
不料,被小人蓬蒙发现。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威逼嫦娥交出灵丹。
嫦娥当机立断,将仙丹吞下。
于是,便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的广寒宫。
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便痛不欲生。
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
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便举头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突然发现发现月亮上好像出现了嫦娥的身影。
后羿赶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
从此,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
月饼的出现始于元朝。
由于元朝的残酷统治,中原广大*纷纷起义。
当时,朝廷搜查的十分严密。
*事刘伯恩想出妙计,将纸条放入饼中,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
再将饼运进义**营。
八月十五,一举攻城,攻下了元大都。
朱元璋*喜若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月饼作为食物赏赐群臣。
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
在中秋前夕,听着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品着甜甜的月饼,让人感到了浓浓的中秋气息。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
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祭月成为了一种祈求丰收和团圆的重要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丰收的民俗节日。
到了唐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逐渐发展出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二、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流行的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燃放烟火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欣赏明亮的圆月,感受团圆和美好的氛围。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燃放烟火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绚烂的烟火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使得大地干涸、民不聊生。
英勇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
作为奖赏,他获得了仙药。
但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了仙药,飞上了月宫。
后羿思念妻子,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对着明亮的月亮,摆放嫦娥爱吃的食品,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四、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和谐的追求和崇尚。
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努力回到家人身边,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对团圆的执着追求正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秋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赏月、燃放烟火等活动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中秋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五、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7篇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7篇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2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月夕、八月节、八月会、拜月节或团圆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树中秋”、“点塔灯”、“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中秋节的由来及饮食习俗_中秋节的特点
中秋节的由来及饮食习俗_中秋节的特点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秋节的由来及饮食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春官》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传统的饮食习俗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相传,当时天帝之孙后羿得到了不死药,为了防止药被武丁夺取,后羿在月亮上藏起不死药。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庆祝中秋节。
在另一个故事中,中秋节起源于周朝时期。
相传,当时周武王征服了商纣王,统一了天下。
周武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自此成为了皇帝的传统。
为纪念周武王的成就,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确定为庆祝中秋节的日子。
不论是哪个故事,中秋节都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庆祝和团圆为主题,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秋月亮圆满,常被比作人生的圆满和团圆。
在小桥流水、草地天空、花好月圆的环境下,欣赏月亮的光辉,感受并祝愿和家人、亲友之间的情谊和平安。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它是以五仁、莲蓉、豆沙为主要原料,用皮包着馅制成的小点心。
在中秋节时送月饼、品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而现在月饼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五仁、莲蓉、豆沙,也有水果味、巧克力味等口味的月饼。
3.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还会点起彩灯和花灯放在庭院中,让家人、邻居都能欣赏到灯光的美丽。
4. 祭拜——在中秋节,也有一些地方会进行祭拜活动。
祭拜祖先,祈求平安,是中国古老的习俗之一。
5. 玩捉迷藏——中秋节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他们会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打闹等游戏,充分体验秋天的欢乐氛围。
三、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2023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
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
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中秋节的风俗祭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赏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也有祭月的仪式。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怎么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怎么过
中秋节,也被称为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是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如何过的相关信息:
1. 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古代农耕社会人们习惯性地根据太阳、月亮的位置和气候变化来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是秋收之时,人们将丰收的喜悦与月亮神话相结合,形成了中秋节这个具有民俗特色的团圆节日。
2. 习俗:
(1) 月亮赏月:
中秋的主要习俗之一是赏月。
在这一天的夜晚,人们会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共赏明亮的圆月。
有的人会在户外举行户外聚餐,也有人会在家里点起蜡烛,围坐在一起欣赏月亮。
(2) 吃月饼:
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中间通常会有各种馅料。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常常把月饼作为礼物送给亲友,表达团圆和祝福。
(3) 赏桂花:
中秋节也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集体前往花园或公园赏桂花,这也成为中秋节的一个习俗之一。
(4) 点燃彩灯:
为了庆祝中秋佳节,人们也会点燃彩灯。
彩灯造型各异,有金鱼灯、莲花灯、兔子灯等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3. 如何过中秋节:
(1) 和家人或者好友一起聚餐,共赏明亮的圆月,分享团圆的喜悦。
(2) 品尝传统的中秋节食品月饼,并将月饼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
(3) 欣赏桂花的芬芳和美丽,可以去公园或者花园参观。
(4) 点燃彩灯,给家里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5) 参加各种中秋节活动,如赏月会、诗歌晚会、舞龙舞狮等等。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中国。
相传,在古代中国,人们崇拜太阳和月亮,认为它们是自然界的两个最重要的神灵。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太阳和月亮的恩赐。
这个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欣赏着明亮的月亮。
赏月的活动通常在户外进行,人们会带着灯笼和烛光,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它们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月饼的馅料有很多种类,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口感丰富多样,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美好。
3. 走亲访友: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拜访亲友,互赠礼物,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思念。
4.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
灯笼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灯笼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彩色的,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祝福。
三、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团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也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也有庆祝中秋节的习俗。
这些国家都有类似于中国的赏月、吃月饼等传统活动,体现了中秋节的跨文化影响力。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中秋节的来历意义和风俗篇一中秋节的起源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
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夕、月晦、追月、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拜月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
一、节日由来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早在古代帝王时代,就有将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祭祀月神的节日。
古人认为,每到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美,是神灵最喜欢的时刻。
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向月亮祝福、祭拜,并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安康。
二、传统食品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食品当属月饼。
月饼是一种用糯米、豆沙、莲蓉等馅料做成的圆形糕点,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吃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除了月饼,各地还会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比如城市的鲜花糕、南京的秋团、厦门的沙茶面等。
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煮柚子、炖鸽子、腌蛋等,作为中秋节的食品。
三、赏月习俗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赏月。
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在露天的空地上摆放桌椅,点上蜡烛,欣赏明亮的月亮。
除了赏月,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和烟花表演。
而在古代,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中还有拜月,一些人会拿着鲜花、水果,磕头祭拜月亮,希望能够得到月亮的保佑。
四、传统乐器和舞蹈为了庆祝中秋节,人们会演奏一些传统乐器和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舞龙舞狮,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寓意着祈福和驱邪。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有舞火龙、踩高跷等表演。
而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民还会利用中秋节这个机会跳广场舞,增加节日的氛围。
五、中秋节的文人雅士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节日。
在古代,中秋月亮最圆、最美,成为了文人赋诗作文的灵感来源。
像苏轼、辛弃疾这样的文人雅士,便是通过创作诗歌表达他们对中秋节的喜爱和祝福。
他们以婉约、深沉的语言抒发自己对月亮的喜悦之情,使中秋节更加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六、中秋节的民间故事中秋节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精选6篇)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精选6篇)1.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2.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3.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渐渐开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季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始终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闻是特别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开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肃穆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游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中秋节的由来及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及简介中秋节的由来及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下面是中秋节的由来及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及简介篇1中秋简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1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1】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将节日。
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玩花灯等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
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扬州中秋节习俗
1、祭月
老扬州在遵循着传统的祭月习俗。
这天晚上,女性们都要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直至深夜。
在扬州,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
这是妇女的节日,男性当然不应参与其中。
2、月饼贴纸
在扬州民间传说中,吃月饼与农民起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元代末年,老百姓想起义造反,但统治者监视严密,采取了十户连坐的制度,老百姓不敢公开约定起义日期,有人提议把写明起义时间的字条藏在饼馅里,分送给大家,届时一呼百应,揭竿起义,约定的时间是八月十五日。
至今,扬式月饼的底部还贴有薄薄一小块方形纸,其来源就出于此。
后来,民间就一直有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3、瘦西湖赏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人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
传说中秋月圆之夜,在瘦西湖畔看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能看见一个月亮,一共可以看到15个月亮。
因此,每到中秋扬州人都争着到五亭桥边看这一月亮奇观。
4、照月求子
在扬州,有“照月求子”的旧俗,认为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怀孕。
婚后的夫妻,也必须双双携带中秋月饼等礼物,向父母回报养育之恩。
但是妇女又必须在中秋月夜之前返回夫家。
凡外出办事的人也都要尽可能在中秋节前返家,以便与全家中秋节团聚。
5、点亮“宝塔灯”
老扬州人认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称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
“月亮公公”的时候,不光要摆上祭品,还要点亮“宝塔灯”(由铜丝将玻璃片扎成宝塔形的灯),必选购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和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还要供西瓜,并把瓜镂刻成城垛形,谓之“狗牙瓜”,寓意吉祥,祈求“月亮公公”的护佑。
6、包圆烧饼
中秋当天,家家忙着包圆烧饼,应该是扬州城乡一个特别的食俗。
圆烧饼,顾名思义,寓意团团圆圆,另蕴含庆祝秋熟丰收之意。
至今,许多老扬州包烧饼,还分供饼和食饼两种。
供饼是五只大小不同的圆饼,到敬月时垒成宝塔形;食饼的大小和数量不等。
7、分食月饼
扬州人拜月后分食月饼,又讲究由家中主妇掌刀,按全家人口计算,不论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每人一块,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归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妇,还要增加一块,由孕妇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
8、吃“馊月饼”
古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月饼”。
同样的风俗还有端午节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粽子。
9、吃烂面烧饼
在扬州,还有一种在中秋前后非常盛行的吃食,那就是烂面烧饼,由于制作精细,吃起来唇齿留香,松软味美,所以广受欢迎,不过由于烂面烧饼制作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现在会做烂面烧饼的市民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老扬州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