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信用制度理论研究及其完善
中国的信用制度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并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所有权,而与代收股款的银行串通,由银行出具收款证明,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验资机构串通由资产评估机构、验资机构出具财产所有权转移证明、出资证明,骗取公司的登记的行为。
根据《公司法》第208条规定,对于虚假出资的公司发起人,股东,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0%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依《刑法》第159条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头版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年4月18日)的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②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③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④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
在合同订立到债务还清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诱使借款人脱离监控,道德风险可能导致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增大资金运用的风险。
由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进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就是克服由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所带来的种种金融交易困难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三角债”通常由甲企业欠乙企业的债,乙企业欠丙企业的债,丙企业又欠甲企业的债以及与此类似的债务关系构成。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新会计法系列解读之七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新会计法系列解读之七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财政部,财政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24.09.0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新会计法系列解读之七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首次将信用记录写入会计法,在第四十七条中增加“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处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
”新增本条规定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推动信用记录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利于严格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根本要求。
会计工作是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会计诚信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会计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行业诚信氛围、助力会计行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并曾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作出要“紧紧抓住服务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和诚信建设这条主线”的重要批示,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强调诚信建设在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方面的作用,要求“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健全行业诚信档案,把诚信建设要求贯穿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环节”“强化行业日常监管和信用管理,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新会计法的出台,进一步夯实了会计行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明确了会计信用监管和诚信建设的主要方向。
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题目: 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个人信用评级体系是一国信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个人信贷业多年的务的基础。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已有160发展历史,这些国家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已相当发达与完善,在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而且对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促进个人信贷消费,拉动市场消费状况,从而改变目前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还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状况,加快整个社会从传统经济结构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此外,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拓展个人贷款业务;提高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管理水平;控制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尚处在起步阶段。
我国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社会普遍存在的失信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
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内有关个人信用评级的论述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上来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的研究与欧美没有很大差距,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起步晚,严重缺失个人信用指标数据及相关法律建设,现实中商业银行体系在对个人发放信贷的过程中的信用评估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困难。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学者关于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现代信用行业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国外的研究文献很少把个人信用体系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研究。
最早认识到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济学家是阿克罗夫(1970),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对制度因素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研究很少。
加强信用理论研究,促进社会信用建设
为 我 国 的信 用 建 设 作 出一 点微 薄 的 贡 献 而 高兴 。 两 年 前 , 当孙 智 英 同志 和 我 一起 商 讨 博 士 论 文 选 题 并 确 定 了从 经 济 学 角度 对 信 用 问题 进 行 研 究 时 , 国 内理 论 界 有 关 信 用 问题 的 论 著 还 很 少,
加 强社 会 信 用 建 设 , 逐 步 在 全 社 会 形 成 诚 信 为 本 、 操 守 为 重 的 良好 风 尚。 加 快 建 设 企 业 、 中介
机 构 和 个 人 的信 用 档 案 , 使 有 不 良行 为记 录 者 付 出代 价 、名 誉 扫 地 , 直 至 绳 之 以 法 。 随 着 我 国 ”
但 是 ,使 人 们 深 切 地 认 识 到 这 一 点 的 , 不 是 通 过
正 当全 国上 下 重视 信 用 问题 、 加 强 信 用建 设
的 时候 , 孙 智 英 同 志 完 成 了她 的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 用 问题 的 经 济 学分 析》 信 ,这 部 二 十 几 万 字 的 文 稿 凝 结 着 她 七 百 多个 日夜 的艰 辛 劳 作 。现 在 , 这
维普资讯
福 建师 范大 学学 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20 0 2年 第 3期
J OURN AL OF FUJ AN I TEACHERS UN I VERS TY I
N o. 200 3, 2 Ge r l N O.1 6 ne a , 1
己的 意 志 体 现 在 这 些 物 中 的人 彼 此 发 生 关 系 。 ”
升 , 信 用 问题 已引 起 各 界 人 士 的 广 泛 关 注 , 也 成
为 20 0 2年春 在 北 京 召 开 的 “ 会 ” 代 表 、 委 员 两
《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研究》范文
《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企业信用不仅是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出现信用“黑名单”的情况。
这时,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及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二、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1. 法律概念:企业信用修复,指的是企业通过积极采取措施,改正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以恢复或提升其信用状况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2. 理论基础: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之上。
法治原则要求依法治国,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公平原则要求企业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对违法行为予以惩罚;诚实信用原则则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守信、诚信。
三、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的实际操作1. 违法记录消除:企业在完成违法行为的改正后,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消除违法记录。
这一过程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整改报告、处罚决定书等。
2. 信用修复流程:企业信用修复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公示等环节。
企业需向相关部门提交信用修复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相关部门在审核后,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 法律援助:为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四、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面临的挑战1. 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这导致企业在进行信用修复时面临诸多困难。
2. 信息不对称:由于企业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导致相关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信用的正常修复。
3. 社会认知度低:部分企业对信用修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进行信用修复的意愿。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修复法律制度,明确操作规范和标准,为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提供法律依据。
《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4500字
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S.1国外文献综述 (1)(1)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 (1)(2)国外小额信贷风险研究 (2)(3)国外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2)S.2国内文献综述 (3)(1)国内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 (3)(2)我国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控 (3)第2章小额信贷风险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4)2.1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的定义 (4)2.2小额信贷风险的类型 (4)2.3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 (5)参考文献 (5)S.1国外文献综述(1)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1960年,小额信贷便开始产生,1990年该行业得到推动。
国际上针对"小额信贷"有两个对应的词进行解释,一个是Microfmance,另一个是Microcredit。
如今小额贷款具有单笔贷款规模小与纯信用发放的特点。
现代的小额信贷其最早是出现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贫困农民予以一定的信贷方面的帮助,体现出良好的扶贫作用。
上世纪70年代末,孟加拉学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指出,农民普遍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品,单个农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这些原因增高了涉农贷款的业务成本,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为农民提供贷款。
于是,他在向贫困妇女借款的基础上开办了"穷人自己的银行"—格莱珉银行,数据显示,2007年,格莱珉银行为741万贫困者提供了帮助,其小额信贷业务覆盖了八万多个村庄,分支机构多达两千多家。
2006年,为了表彰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帮助社会贫困人口发展与经济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两人全票通过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紧接着,小额信贷机构在世界各地蔓延,乡村银行广泛推广并获得巨大成功。
依据2012年的数据,2010年获得小额贷款的困难家庭为S75亿户,相比1997年的760万户,大约扩大了18倍。
同时,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小额信贷成功典例,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等,这些成功范例为世界范围内小额信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信任研究综述
信任研究综述(摘自本人书稿《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信任是社会学的传统研究对象,近年来经济学的信任研究异军突起。
一、信任的社会学研究除了对信任内涵、信任种类细分的研究,社会学还深入研究了信任的作用或功能、信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提出,没有信任,任何一种社会生活都不能展开和持续。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该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的信任研究升温并先后有多部专著诞生。
尼克拉斯·卢曼(1967)在《信任》中提出,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郑也夫(2003)进一步诠释了卢曼的学说,他认为这种机制“没有帮助我们消除风险,但是它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做出决策,下决心跳进不确定性里面,去行动”。
1995年福山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阿兰·佩雷菲特的《信任社会》相继问世,1999年福山又推出了《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他们从信任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信任研究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林南(2001)的《社会资本》提供了信任和信用研究的新视角。
福山认为建立在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之上的信任程度构成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一个国家的信任度高低又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进而影响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尹继佐、乔治·恩德勒主编的《信任与生意:障碍与桥梁》,郑也夫主编的《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较集中地介绍了国外信任研究的前沿成果。
马克·E·沃伦主编的《民主与信任》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国内外不少学者评价了我国的信任状况。
史密斯(1894)的《中国人的性格》和孟德斯鸠(1895)的《论法的精神》都提出中国人可信任度不高的观点。
1990、97年Inglehart为了完成世界价值研究计划,先后在40多个国家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的比例分别为60%、50%,居于被调查国家的前列1。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座谈会综述
维普资讯
为 配合加 强 企 业信 用监 管 工作 ,倡导 诚 信守 约 的精 神 , 20 0 2年 6月 1 8日,中 国工 商行 政管 理 学会 “ 国工商 管理 中
研究 》编辑部 在北 京 举办 了 “ 国企业 信 用制 度的理 论 与实 我 践” 座谈 会。中 共中央 党校研 究 室副 主 任周 天 勇教授 ,国家 行政学 院 经济 管理学 教研 部 主任 周绍 朋 教授 ,国务院 发 展研 究 中心 r 经济 研究 所 邓郁松 ,中国人 民大 学 公共管 理学 院 场
2 、严重 影 响 了我 国扩 大 内需 和 经 济持 续稳 定 增 长 。 由于信 用缺 失 行为 大量 存 在 ,银行 不 敢轻 易放 贷 ,证 券交 易也 出现 了严 重 的信 誉危 机 ,影 响 了企 业通过 正 常信 用 渠道 获取 生产 发 展资 金 。3 、信 用环境 不 良,严 重 制约 我 国加 入 WTO后 企 业的 国 际竞争 力 ,也 将 恶化 我 国吸 引外 资的 环境 ,影 响 经济
中国信 用状 况进 行 了比较 分析 ,对如 何加 快我 国 企业 信用体 系建 设提 出了很 多积 极的 建议 和意 见 , 集 中就 工商行 政管 并 理部 门 在建 立 企业 信 用制 度及 企 业信 用监 管 体 系 中的地 位 、
作 用进行 r热 烈 、深 入的 讨论 。 中 国工 商学 会秘 书 长 、( ( 中 国工 商 管理研 究 杂志 主 编徐 长 浩主 持 会议并 做 总结 发 言 。
、
加 快 建立 信 用体 系 的 重 要性 和迫 切 性
授 认为 ,政府 要建 立 自己的信 用 ,首先 应减 少 对社 会 经济 活
动 的直 接干 预 ,如干 预金 融机 构给 企 业放 款等 。其次 ,国 家
信用评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信用评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信用评级制度(Credit rating system)是指通过对个人、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其信用能力等级进行评级,来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的评估和建议的一种制度。
它对于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机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用评级制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开始给债券进行评级。
但是,由于评级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许多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出现,如1980年代的美国储蓄贷款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
这些危机使得信用评级制度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信用评级制度的理论基础信用评级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
即借款人比出借人更容易了解其自身状况和信用历史,出借人要想得到这些信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
因此,信用评级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这些信息,将其将其转化为评级结果和建议,使得出借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制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个人、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法律风险等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这样,出借人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制定出相应的借款利率或要求抵押品等。
评级结果还可以帮助借款人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增强信用能力等级。
二、信用评级制度的实践状况现在,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标普、穆迪和惠誉。
它们都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各种类型的信用评级服务。
除了这三家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外,一些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以满足本国的信用市场需求。
在中国,信用评级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
2016年,中国信用市场协会成立,表明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目前,在中国境内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机构有上百家,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前几名的机构。
三、信用评级制度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信用评级制度应用的不断推广和完善,相关问题和挑战也层出不穷。
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选 题指 导 :徐长 浩 、高秀 英
组织 策 划 :本 刊 编 辑部 录 音整 理 :张久 荣 、邢淼 、张武 纲 、吴凡 特邀 嘉 宾 :
周天勇 ( 中共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 周绍 朋 (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教研部主任、 教授
式 ?争 议 也 比较 大 。
大家 都知 道 ,判 断 一个企 业 的 信用 也好 ,判 断个
人的 信用 也 好 , 最重 要 的是看 它的 信用 信息 的 记录 , 而
且这 种 信用 信 息 的记 录越 全 面 ,持 续 的 时 间越 长 ,这 个记 录越 有 价 值 。 信息 记录 相 对来 说 比较敏 感 ,对企 业而 言 有可 能 涉及 到一 些 商业机 密 , 对个 人来 说 会涉 及 到一 些隐 私 , 因此 ,对 这 个 问题 ,如 果没 有 明确 的 法律 规 范 ,信 息 的 采 集和 使 用都 可 能 出现 问 题 。 比如 ,由于没 有 明确 的 法律 规定 , 多机 构可 能 不愿 意提 供 有关 信 用信 息 , 很 即便 在信 息 采集 方 面 不存 在 障碍 ,采 集到 的 信用 信 息 应 该 怎么 使 用 ,使 用范 围是 否得 当也 还 是 个 问题 。在
由于 对这 个行 业 的规 范 实 际上是 通过 一 系列 法律 来 约束 的 ,这 样就产 生 一个 问题 ,即这 个 行业 的 从业 者 和消 费 者 都需 要 了解很 多法 律 。 不论 对 企业 还 是 个 人 来说 ,他 们 毕竟 不 是 专业 的 法 律 人士 ,但该 行 业 本 身 却需 要 受很 多的 甚至 是 零 散 的法 律 规 范的 约 束 ,大 家 议 论 这 究 竟 是 不是 一 种 效 率 高 并 且 非 常 有 效 的 方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际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因为对方当事人或者自身存在的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约行为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信用风险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保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坚持风险预警、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分散原则十分重要。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概念、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探讨。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了防范可能的信用风险而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它主要包括认识和评估信用风险、制定和出台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跟踪和控制信用风险、应对和处理不良信用事件等方面。
信用风险管理解决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遭遇不良信用事件的问题,保证了信用的质量和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1、风险度量模型——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中,一些风险度量模型应运而生。
其中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模型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基于风险度量的模型。
2、风险管理方法——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相结合,基于现代金融的特点,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合理的风险管理规程,不断完善技术和方法。
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风险评估、风险加权资产计算、风险分散和监督、风险监控和管理。
3、信用风险转移——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转移是一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信用保证保险、委托贷款和证券化等。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1、评估信用风险——在评估信用风险时,金融机构应该了解借款人的行业背景、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负债状况、经营计划、还款来源等方面的情况,应对其进行详尽的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2、防范信用风险——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金融机构应注意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通过实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优秀的信用管理队伍等多种手段来防范信用风险。
我国信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依赖。就内涵而言, 诚信原则是 以模糊 的公平要求
为 内容 的规则 。就外 延 而 言 , 信 原 则具 有 不 确 定 诚 性 。2 是在 这 种 基 础 之 上 , 合 我 国市 场 经 济 的 -正 结 现实 , 才有必 要且 有可 能建立 我 国 的信 用制度 。 再 次 , 国信 用 体 系建 立 的法 制 基础 和社 会 实 我
但在现实市场经济活动 中还存 在着诸多缺 陷。而
且, 随着 市场经 济 的发 展 , 也 不可能 穷尽 所有 问 法律
收 稿 日期 :0 6一l 0 20 0— 8
作者简介 : 侯怀 霞( 94一) 女 , 海政法 学院教授 , 16 , 上 主要从事经济法 、 商法 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国信 用 制度 完善 的主要措 施 应 当是 : 立信 用观 念 和信 用 意识 ; 强 企业 信 用 的构 建 ; 树 加 强化 信 用 立 法和执 法 , 建立有 效 的信 用规 范体 系 ; 重建政 府信 用 , 立行 政权 威 ; 范和 加 强政 府 对信 用 和信 用 树 规 管理行 业的监 督和 管理 ; 立信 用管理 的 民间机构 , 建 发展 信 用管理教 育和理论研 究等 。 【 键词 ] 信 用制 度 ; 用基 础 ; 关 信 制度 完善 ; 法律规 制
来看 , 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 诚信是基础。由于政企 分开 , 政府 的经 济 职能 还 没 有 完全 到位 , 因此 , 信 其
其 《 义 务》 把 F e 释 为 “ 其所 言 谓之 论 中, i s解 d 行 信” _此语相 当 于汉语 的“ 。 l 言必 信 , 必果 ” 行 。而
B u i s则 译为 “ oa d Fe 诚信” 。在 盖尤斯 的 《 学 阶 法 梯》 在《 中, 查士丁尼 民法大全》 “ 中, 诚信” 一词都被 大量使用 。而后在德 国、 瑞士 、 奥地利 、 本 等国家 日 民法典 中都 规定 了“ 诚信 ” 原则或制度 。并将 “ 诚 信” 原则作为民法典的“ 帝王条款” 。我国民法继承 大 陆法 系后 , 法 和法 学 理 论都 通 过 日本受 德 国的 立 影响很大。因此 , 我国确立信用 制度具有较坚实 的 历史 渊源 基础 。 信用 , 在法律上表现 为诚信原则 。 就诚信原则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郑启福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27期中图分类号:B81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信用的内涵和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用理论。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对我们当前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本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信用行为、防范过度投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理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当代价值“信用”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deo”,原意为信托、信誉、相信,后来被引入英文“credit”,被赋予了信用在近现代经济学中所具有的含义。
《大英百科全书》对“Credit”的解释是:“指一方(债权人或贷款人)供应货币、商品、服务或有价证券,另一方(债务人或借款人)在承诺的将来时间里偿还的交易行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把信用理解为:“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予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一)信用的内涵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信用”的内涵。
首先,马克思认为信用就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只是有条件让渡的独特形式的运动。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信用首先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货币或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
另外,信用的存在是以偿还为前提的,对此,马克思还引用了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图克的话来进行阐述:“信用,在它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
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亚洲部分国家开始推行信用评级制度,鼓励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使用信用评级结果,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和管 理。
法律框架
亚洲部分国家正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 个人诚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04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运行机制的比
较分析
个人诚信信息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
个人信息范围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 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的理论基础 •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的实践模式 •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 • 我国个人诚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完善我国个人诚信制度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商业信用制度:指商业机构之 间建立的信用制度和交易平台 ,用于评估商业合作伙伴的信 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与其进 行商业交易。
个人征信制度:指第三方征信 机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个 人信用信息,提供个人信用报 告和信用评级等服务,帮助个 人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信 用状况。
个人诚信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的运行机制,探索其构成和特点,为我 国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个人诚信制度建设 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02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的理论基础
个人诚信的定义和特点
由于信息收集和管理的不全面以 及核实难度大,导致个人信用信 息管理成本较高。
我国个人诚信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评级标准不透明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研究
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 ,将极大地拓展银行的 融资范 围,特别是将融 资对象扩充到充满活力 和前景 的民营企业 ,有 效放大 了银行的业务空 间和盈利空间 ,并实现银行融资重心的市场化 转移 。 化 ,信用 运 行缺 乏 有力 的 道德 环 境 予 以支 撑 和 34依 法 、 . 依政 、 依德 治信 , 全方位整治 信 维护 。 用环境 , 通畅信用梗阻。 首先 , 要加大依法置信 , 3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严惩赖债 、 废债行为。一是加强信用立法 , 为信 3 . 1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是使企业主体法人 用法治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二是加强信用执 化、 人格 化 , 通过对经 营权责 的硬性 制约 , 形成 法力度 , 极大维护债权人利益。 执法不力是失信 企业守信经营 的内生机制。 深 层推进 国有企 行为大行其道的症结所在 。使债权人特别是银 业产权制度 改革 ,加快建立 现代企业 制度 , 行 的债权利益得到法律保 护。 当 其次要依政治信 , 前 , 多将股份制改造作 为上市 “ 许 圈钱” 的主要 全 面整肃社会信用秩序。信用重整需要政府的 手段 , 企业体制行改而神未改 , 国有股一股独大 全 面参与和积极推动。 一方面 , 地方政府要加强 的产权结 构不仅影 响了资本市场 的健康发展 , 信 用 自律 , 规范行政行 为 ; 另一方面 。 方政府 地 而且 成为 制约 国有企 业改 革深入 推进 的 “ 瓶 要充分发挥 自身的重要角色和职 能,将建立健 颈” . 。b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进行改造 。国有商 康有序的信用秩序作为发展地方经济 、改善投 业银行经 营率低 , 争能力弱 , 竞 资产 质量差 , 融资环境 的基础工程 , 已 为整治信用秩序鼓与呼 , 从分暴露 出国有银 行的产权体制缺陷 。b建立 以信用工程的发起人和推动者 的角色 ,积极调 . 企业经营者引用的束制约 。为规辟经 营者人为 聚各领域各部 门及一切社会力量 ,统一整治手 严厉制裁措施 , 形成一张整治信用 的社会之 造成 的企业失信行为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社会 段 , 化经营者用登记制度。将 企业信 用视 同经营者 网, 让失信者无处立足。最后要加强依德治信。 个人信用进行捆绑考核登记 ,对违约及失信企 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最原始、最广泛的社会规 业 的经营者 , 以后个人任职、 在 就业乃至 申请信 范 , 是铸信用 自 律的根本力量。 让诚实守信的观 念深入人心 。 一是要加强信用教育 , 培育信用至 用援助时实行严格制约。 3 . 2加强 内部管理 , 提高银行授信能力 。a 上 的全 民意识和社会道德。二是要加强舆论的 . 优化 内部授信制度 , 强化授信 责任 。 . b 建立科学 正确引导 ,形成守信光荣、失信 可耻的道德氛 的信用准入机制 , 尽力规辟 企业制度、 政策和市 围。使信用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 的重要标 场风险。c Ⅱ . 强对企业 的监控管理 , 力 规辟企业信 尺 , 重信履信成为 良好的社会道德风 尚。 息不对称 问题。d . 自身要加强信用评级 和 银行 风险制度 。 建立银行信用等级评估制度 , 要 通过 国内或国际权威资信评估机构对银行对 银行 信 用等级进行认定 。e 高授信能力 , 提 按市场需求 和主体信用能力进行授信 。 一方面 , 国家产 业 对 政策倡导 的投资领域 ,要结合本地域经济特点 来决策 , 避免盲 目跟从而引起新的重复投 资 ; 另 方面, 对新兴 的经济 主体 和融资领域( 如消费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和数据申报制度,及时了解行业发展 动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信用服务行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其次,要加强服务,建立信用信息监管和失信奖惩制度。对不讲信用、 造假售假、欺诈行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 部门曝光和处罚,通过公示信用严重缺失者黑名单,提高失信者的经济 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信用危机的继续发展和蔓延。另外,对信用良好的 企业给予奖励,例如长期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可以享有获取低息贷款的 优先权等。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或部门规章,包括失信惩 罚体系,并严格执行,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有关信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 律法规也要尽快颁布实施,从而对企业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对信 息采集使用的范围加以明确,区别对待可公开的和秘密的信息,还要明 确规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信息使用的权 利与义务。(作者单位: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 天府学院)
纸币替代金币。”(2)信用加快了流通或商品形态以及资本形态各个阶 段的变化,也加快了整个生产过程,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同时 也减少了准备金。(3)通货的流通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信用来调节。可以
用较高的信用代替现实的货币,从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产 生“信用作为媒介提高通货的速度”。
3、信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股份制的出现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 物,也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已经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 级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中 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中 小企业仍然面l腼着十分严重在融资难和担保难等困境,这也是因为中小 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研究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研究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以社会行为表现为基础的评估和记录个体信用状况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激励诚信行为、惩罚不诚信行为,增强社会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数据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治理的需求,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社会信用体系的研究备受关注。
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估。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并逐渐开始关注个人的信用状况。
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信用评估模型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社会信用体系运营与治理。
首先,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致力于构建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模型。
社会信用体系依赖于对个体行为的评估和判定,因此信用评估模型的设计至关重要。
研究者一方面对传统的信用评估模型进行改进,使之能够真实反映个体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构建高效准确的信用评估模型,提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其次,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重点关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在现代社会,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使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的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高效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法,构建完整准确的信用数据体系。
同时,他们也在研究如何应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确保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最后,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关注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营与治理。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系统工程,其运行需要依靠完善有效的治理机制。
美国的研究者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既能够激励诚信行为、惩罚不诚信行为,又能够保护个人权益与隐私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营模式。
他们试图从法律、政策和制度等多个维度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研究,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
总之,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对于推动社会的诚信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方面,美国的研究者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公平、可信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一、概述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该体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为原则,旨在通过记录、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进而推动社会诚信风尚的形成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化。
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应用的标准与规范,推动各部门、各地区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树立诚信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信用信息的记录与整合。
通过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收集、整合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形成全面、准确、及时的信用记录。
这些信用记录不仅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各主体的信用状况,还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提供了有力依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注重信用信息的应用。
通过推动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商务活动、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守信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便利和优惠,失信者受到相应限制和惩戒。
这种应用机制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对诚信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推动社会诚信风尚的普及和深化。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信用信息记录与整合、推动信用信息应用等措施,逐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与重要性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
它是指基于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技术手段,通过记录、整合、分析和应用各类信用信息,以实现对社会成员信用状况的全面、客观、动态评估,进而促进社会诚信风尚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信用制度理论研究及其完善
引言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构建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手段,对于社会经济
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用制度的研究和完善成为了学术界和政府机构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信用制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完善的方向和策略。
一、国内信用制度理论研究现状
1.1 信用制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信用制度是指一套规范个体或机构信用行为的制度和规则。
它包括了信用评估、信用记录、信用奖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信用制度的研究和完善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
1.2 国内信用制度理论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在信用制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他们对信用制度
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定义。
其次,研究者们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信用制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1.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在国内信用制度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理论研究的深
入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多学科融合和综合应用方面。
其次,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对较少,导致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评估的不足。
二、国外信用制度理论研究现状
2.1 国际信用制度的发展历程
国外的信用制度研究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各国信用制
度的差异和特点。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和金融体系的深化,国外学者对信用制度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和评估方法。
2.2 国外信用制度理论模型
国外学者对信用制度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他们通
过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信用制度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方案。
2.3 国际信用制度评估和比较研究
国外学者还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信用制度的评估和比较研究,总结了不同制度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和教训。
这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完善信用制度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三、信用制度完善的方向和策略
3.1 加强多学科融合和综合应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完善信用制度,需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创新。
3.2 提高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比重
除了理论研究,还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信用制度的实际效果和操作性。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不同制度设计和实施的效果,为制度的优化提供依据。
3.3 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
国内学者可以与国外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结论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任机制,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信用制度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完善信用制度,需要加强多学科融合,提高实证研究的比重,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进一步提升信用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国内外信用制度理论研究及其完善的文档,提供了对国内外信用制度理论的概述和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完善信用制度的方向和策略。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