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欣赏
禁忌名俗
•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 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 •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 入内; • 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 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 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 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 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 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粽粑和糍粑
过春节,桂南壮族喜做粽粑,桂北壮族喜 做糍粑,五月午,所有壮族都做粽粑。这 是他们节日喜用的传统美味食品。桂南壮 族的春节大粽,大者十多斤,粽中包夹猪 肉、板栗、绿豆、芝麻、冬菇等,用锅头 炖煮得十分软熟。一般先敬祖宗而后食用, 也拿来送给亲友。桂北的糍粑,也是用上 好糯米浸泡后先蒸熟,再捣烂,做成或大 或小的圆饼,有无馅的素糍,有加上芝麻、 黄糖作馅的甜糍,送亲友软芬香;如已冷硬,则用火 再烤,会变得皮脆心软,口感极佳,确是 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
五色糯米饭
壮族传统的有名美食。每年“三 月三”歌节、清明节、四月初八 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 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 祭神之用。他们选好优质糯米, 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 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 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 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 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 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 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 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 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 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 登。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 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 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 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壮族历史文化印记保 留最为鲜明,最为完整的地方。
壮族服饰色彩与图案寓意
参考文献
[1] 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J]. 社会科学家,2008(7):15-18. [2] 玉时阶.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2,33 (1):12-15. [3] 柒丽蓉.广西壮族服装的分析与欣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1(4):8-11. [4] 金旭明 ,徐芳.浅论壮族服饰中的壮锦[J].艺术研究,2009(4):4-6. [5] 张爱丹.壮族服饰的色彩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4(3):41-43. [6] 刘红晓.壮族服饰图案探微[J].艺术科技,2016,29(7):31-32. [7] 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以壮族宗教文化为 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49-51.
1、花崇拜—--壮族有一则“花生人的神话” 2、龙凤崇拜----在壮族民间信仰中,龙是兴万物、主丰收 的吉祥之神,人们企图通过对龙的祭祀或崇敬来获得龙的恩 赐,以保风调雨顺,至今有的地方仍在天旱或丰收后举行对 龙的祭祀活动。原始人将图腾的皮毛或其它部分披挂于身, 或是将图腾形象刻画在身上,使自己的灵魂能与祖先或图腾 的神灵共一体,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力量,于是纹身 便在古代壮族中盛行 3、鸟、鱼、葫芦等动植物崇拜----部分壮族曾将鸟作为图 腾来崇拜。壮族先民曾以鱼猎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人们发现一种水鸟比人更能发现鱼,人们认为是水鸟在引导、 帮助人捕鱼,从而产生对水鸟的崇拜,后来发展到驯养水鸟 为其捕鱼,希望它能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食物。
14
壮族服饰文化中的信仰内涵
15
汉服选色与图案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 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 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 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 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 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 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 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 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 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 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 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简述壮族服饰的特点
简述壮族服饰的特点
壮族服饰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鲜艳:壮族服饰通常使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如蓝、黑、白、红等,特别是红色和蓝色在壮族服饰中比较常见。
2. 图案精美:壮族服饰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动物、植物、人物等,这些图案通常以刺绣、织锦等形式出现在服饰上,展示了壮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
3. 款式多样:壮族服饰的款式多样,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例如,壮族的男子通常穿着短装或长装,上衣多为蓝色或黑色,下身为宽大的裤子或裙子;而壮族妇女则穿着宽松的长装或紧身的短装,上衣多为红色或黄色等鲜艳的颜色,下身为宽大的裤子或裙子。
4. 工艺独特: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独特,如壮锦的制作工艺就有其独特之处。
壮锦以棉纱为经线,以各种丝线为纬线,通过织机交织而成。
壮锦的图案和色彩都十分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5. 配饰丰富:壮族服饰的配饰十分丰富,包括头饰、耳饰、腰饰等。
这些配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壮族服饰以其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多样的款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著名,展现了壮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1. 壮族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服饰以青、黄、红三种颜色为主,男子喜欢穿上黑色的对襟衣和裤子,头戴蓝色布帽,女子则穿上精美的绣花蓝色上衣和拖尾长裙。
壮族人喜欢唱山歌,以歌颂生活和自然为主题,歌舞表演是其独特的风俗文化。
2.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
哈尼族的山地水稻种植和梯田建设技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的服饰以蓝色和黑色为主,男人喜欢穿长衫和窄裤,头戴白帽子,女人则穿上彩色上衣和五彩长裙。
哈尼族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拉基节”和“躲避节”,在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舞蹈表演和歌唱比赛。
3.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是一个以粮食种植和手工艺为主的民族。
布依族的服饰以白色为主,男人喜欢穿白色的上衣和黑色裤子,女人则穿上白色上衣和蓝色长裙。
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包括织布、染色和刺绣等,色彩鲜艳,花纹独特,被誉为“中国东方摩洛哥”。
4.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民族。
哈萨克族的服饰以白色和蓝色为主,男人喜欢穿上长袍和窄裤,头戴白色帽子,女人则穿上彩色上衣和裙子。
哈萨克族有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如“抓克拉”和“阿依玛克”,能够展示出其豪放的民族特点。
以上只是我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简单介绍,实际上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依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壮族服饰
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创造智慧的结晶,展示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裤、裙、帽、围巾、手套、腰带、鞋、袜、绑腿等;一是指装饰(修饰),包括发型、首饰、眼镜、背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
两大部分组合成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衣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
它反映了壮族经济发展水平,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
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
壮族服饰,与古越人、西瓯、骆越人、僚人有关。
现在的民族学专家只能从一些文字的史料来回顾壮族先民服饰产生与发展、衍化的历史。
资料表明:桂林甑皮岩发掘的新石器遗物中,有若干件骨锥,专家们推断:那是岭南壮族先民用来缝制兽皮或牵引纤维原始蔽体物的工具,说明古壮人早就有遮体的原生态服饰。
以后到汉、三国、隋唐、宋、明清至近现代,壮族服饰随着经济发展而进化。
据专家的专著论述: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黑地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说明当时就有了壮锦这种饰物。
还有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
三国时代的竹疏布,隋唐时代的蕉葛布、细白麻布、筒中布,均作为当时的贡品。
元代始种棉花,织吉贝布。
明清时期,壮锦饰品制织达到高峰,五颜六色。
从专家专著中的回顾论述,可看出壮族服饰制品,从蕉纤维、麻纤维到棉花纤维的进化过程。
服饰印染工艺,壮族蓝靛染是有名的,直至当今,一些壮族村寨的妇女,仍以蓝靛染制黑色布料,以缝制黑色的服装。
如百色市那坡黑衣壮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一带自称“布代”的壮人,大新县板价布侬妇女,她们穿着黑衣服装在舞台上展示其亮丽,成为展示壮族服饰特点的亮点。
布匹染成之后,过牛角胶,折叠打平,闪闪发亮。
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特质及保护传承
目录
01 一、壮族传统服饰特 点
03
三、壮族传统服饰文 化的保护传承
02
二、壮族传统服饰文 化内涵
04 参考内容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 中,壮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其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魅力。 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内涵及其保护传承。
总之,宾阳壮族织锦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文化嬗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面 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独 特的文化遗产。要注重创新和发展,使宾阳壮族织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 活力和光彩。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丰富历史和传承,分析它在现代 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宾阳壮族织锦的历史、技艺和 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同时,可以举办展览、 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和参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2、促进创新与发展:鼓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融入宾阳壮 族织锦的设计和制作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运用新材料、 新工艺和技术,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织锦产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丰 富织锦图案和色彩等。
二、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 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日益 凸显。首先,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风貌和文化底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可以增 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许多国内 外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元素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 的作品。这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灵感。
壮族民俗服饰500字介绍
壮族民俗服饰500字介绍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壮族民俗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壮族民俗服饰。
壮族男子的传统服饰包括“丘北褂”、“马褂”、“三角裤”等。
其中,“丘北褂”是壮族男人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布料制成的。
这种褂子的特点是上面有四个口袋,分别用于存放金钱、烟草和其他物品。
另外,“马褂”也是一种常见的壮族男子服饰,它是由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制成的。
它的特点是袖子较长,可以护住手臂。
壮族男子还会穿“三角裤”,这是一种宽松的长裤,通常由灰色或白色布料制成。
壮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包括“青衫”、“褶裙”、“披肩”等。
其中,“青衫”是壮族女子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制成的,通常是长袖的。
另外,“褶裙”也是一种常见的壮族女子服饰,它是由黑色、蓝色或红色的布料制成的,通常会在腰部系上一个腰带。
壮族女子还会戴“披肩”,它是由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制成的,可以用来遮挡头发或保暖。
除了传统的服饰外,壮族还有一些特殊的服饰,如“金银花衣”、“吊脚裤”等。
其中,“金银花衣”是一种非常华丽的壮族女子服饰,它是由金银线织成的。
这种衣服通常是用于婚礼和其他正式场合。
另外,“吊脚裤”是壮族男子的一种特殊的裤子,它的特点是裤腿很长,可以直接覆盖到脚踝。
总的来说,壮族民俗服饰丰富多彩,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壮族人已经开始穿着现代化的服装,但是传统的壮族民俗服饰仍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壮族服饰的工艺以及种类介绍
文山壮族服饰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壮族服饰那些事儿~壮族有侬、沙、土三大支系,服装大同小异,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
用大青(一种草木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说起服饰可谓五花八门,缤纷多彩。
小编是壮族中的侬族——锦族支系,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儿时,每到冬季闲暇的时候妈妈总会操起家中的绣花蓝,开始制作新年的衣服,其种类之繁多,有头饰、衣襟、以及猫耳鞋、绣花鞋,一针一线,秀出自己喜爱的花样。
而除了刺绣之外,纺纱和织布亦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每个村子总有一两家负责纺纱,布料供给村民使用。
用布料和手工制作的衣襟拼接起来,一件独特而精致的新衣便出炉了。
一、男子服饰成年男子普遍穿黑、青、蓝色自织棉布,有领、对襟、密纽、明袋上衣,着黑、青、蓝色宽裆折头大裤。
脚穿自制锁边或毛边圆口浅帮布鞋。
年轻人喜欢在头帕两端悬穗丝。
二、各支系特色三大支系妇女服装底色一致,普遍为黑、青、蓝色为主。
款式基本一样,都是收腰短衣、长裙。
侬、沙(丘北)都着百褶裙。
土(僚)裙不皱褶。
包帕,三个支系各具特点。
侬装以广南道侬(装)、,交山锦侬(装)较有特色。
道侬自织彩色方格壮锦长帕,往前包扎成两支斜上的牛角状帕式,前额留有遮阳;锦侬用手工绣成的各种图案的壮锦长帕,往后包扎成向耳根斜下的两角状帕式。
侬装有对襟,也有斜襟,领口有中高领,也有圆领,盛装的上衣面料用花色缎子。
衣角向上翻翘,要显露衣服下摆两只斜挂的绣锦裙袋。
脚穿镂腰小方头浅帮绣花鞋。
讲究帕。
衣、裙、鞋配套。
沙(布越)装最具特色的是丘北沙装,短衣密纽,着百褶长裙。
壮族服饰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56个民 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文 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 贵州(从江县)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 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 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 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总理 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人口:1700多万(2005年统计)
短衣长裙
短衣长裙
壮族服饰
壮族女装
壮族女装
壮族男女服饰一览
《刘三姐》剧照
船型的壮族绣花鞋
壮 锦
壮锦
壮族绣球
小结
壮族服饰的变迁随着壮族人民不断地汉化和经济 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壮族服饰精美,实用大方, 深得壮族人民的喜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壮 族服饰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样,以其独 特的文化形式存在着。 我们应着力保留壮族服饰文化优秀的传统内核, 并重视在变迁的环境中求得发展。充分利用壮族服 饰的文化因子为现代时装的发展创新服务,促进壮 族服饰文化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
壮族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制
男装 壮族男子服装无论是在其款式、装饰还是 色彩等方面,都要比壮族女子简单得多,而且 区域性差别不大。过去,壮族男子服饰的民族 特色比较明显,因地域和生活习俗不同呈现差 异,如今已基本汉化,穿戴打扮一如汉族男子。
男装
(一)头服
主要指冠帽。壮族服饰除衣裙外,人们还很注重自己的头 部装饰,巾帕、帽类不仅其造型款式因地而异,在色彩上与 裹戴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地方差别。 古代壮族男子就有裹头习惯,民国后男子包头现象逐渐减少 ,现今的壮族男子多戴鸡罩帽。
少数民族服饰,壮族
壮族服饰应用黑,蓝,青色的原因
• 1.与生存环境相关。壮族长期居住在深山,人们过着自给 自足的生活。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的土布用天然植 物染制的,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只能提炼出蓝,黑色,由 于这种服装是自己辛勤劳作制作出来的,大家都很珍视, 且在劳动中结实耐脏。而且蓝黑色的衣服能让人们在狩猎 时更好的隐蔽。蓝黑青色衣服保持大自然最常见的颜色, 体现了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和谐美。 • 2.与土司制度有关。以色彩表明人物身份,规定壮族贫民 百姓只能穿蓝,灰,黑色土布衣服 ,官员及家属穿绸, 戴首饰,书生可以穿灰,白色服装,违反规定者要受到严 惩。
花鞋
• 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又称“绣鞋” ,为妇女所用,流行于广西龙州等地。鞋头有钩 ,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 多用砂纸做成。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 、堆绣、压绣等。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 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艳丽色, 纹样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年人多 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有云、龙、天 地、狮兽等。
•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在衣服领口、衣角、袖口 处都有花纹刺绣,这个是有寓意的。传说,很久 以前,有位穷苦的妇女,带着三个儿子过活。全 家生活靠她纺纱织布维持。有一天她梦见有个美 丽的地方,想把梦中的景象织成一块云锦,但又 没钱买花线,便把头发一根根扯下来做丝线,继 续织锦。头发扯完,美丽壮锦也织好了。正当人 们围着青丝壮锦赞叹不已的时候,一阵狂风吹来 ,把壮锦卷走了。妇女哭瞎了眼,儿子老三历尽 千辛万苦,靠诚意得到神仙帮助,不仅找回了壮 锦,还带回一位仙女,帮母亲治好了眼睛。从此 ,壮家人就把壮锦上的美丽图案绣在了衣服上, 成为壮家人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的象征。
壮族民俗服饰500字介绍
壮族民俗服饰500字介绍
壮族民俗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壮族民俗服饰以其华丽、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和细致的手工艺而闻名于世。
壮族男子的传统服装主要包括长衫、马褂和裤子等。
其中,长衫是壮族男子最常穿的上衣,它的特点是衣身长而宽松,袖子宽大,前胸和后背都有绣花装饰,领子则是用绸带缠绕成的。
马褂则是在长衫外面再套上的一件短款上衣,它的胸前和袖子也都装饰有绣花和银饰,领子则是用红色的绸带缠绕成的。
裤子则是宽松的长裤,通常是黑色或灰色,也会配上彩色的绣花边。
壮族女子的传统服装则更加华丽,包括上衣、裙子和头饰等。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长袖衣,也有短袖和无袖的款式,前胸和袖子上都有丰富的绣花装饰,领子也是用绸带缠绕成的。
裙子则是至少有七八层的蓬松裙摆,内层通常是白色的,外层则是各种鲜艳的颜色,也有用丝绸或缎子制成的。
头饰也是壮族女子服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银做的发饰、香囊和花环等。
壮族民俗服饰的装饰十分讲究,常用的装饰材料包括银饰、丝绸、绸带、彩线等。
银饰是壮族服饰中最为重要的装饰之一,常见的有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
丝绸和绸带则常被用来制作衣服的领子和腰带等,以及女子的头饰。
彩线则是用来绣花的,常见的有红
色、绿色、黄色等。
总的来说,壮族民俗服饰以其华丽、细致的装饰和精湛的手工艺而著称,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壮族民俗PPT课件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 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 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 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 都难)。在青山绿水之间, 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 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 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 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房子, 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 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 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 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 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
持着)。
壮族传统建筑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 亚热带,炎热多雨、 潮湿,同时壮族地区 也多山,“干栏”住 宅具有通风干爽,有 节约土地的作用。所 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 为全“干栏”住宅。 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 定的,而是和气候、 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 系,也是壮族人自古 来尊重自然,与大自 然和谐相处的传统。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 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 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 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 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 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 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 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 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 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 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 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 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 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 后人仿制而来。
一、壮族的服饰风俗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壮族服饰文化欣赏
精选可编辑ppt
18
壮族服装和头饰、银饰、花鞋
精选可编辑ppt
19
(1)头饰:
• 各地的壮族妇女的发 饰都有各自的特色, 妇 女把长发翻过头顶, 打旋,然后用四尺黑 布包好。青年女子在 头顶留长发,四周剪 成披衽,把顶心长发 翻到前额,用白布扎 好,插上银梳。有的 留长发而不打辫。
精选可编辑ppt
20
(2)银饰
• 银饰主要有银 梳、银簪、耳 环、项圈、项 链、胸排、戒 指、银镯、脚 环等等,样式 丰富,有的打 成鸟兽花卉, 有的打成一指 宽的薄片,有 的打成一根藤, 有的还嵌上小 珠等等,显示 壮乡人的银饰 艺术
精选可编辑ppt
21
(3)花鞋:
• 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 工艺之一,又称“绣鞋。 鞋头有钩,象龙船。分 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 鞋底较厚,多用砂纸做 成。针法有齐针、拖针、 混针、盘针、堆绣、压 绣等。在色彩上,年轻 人喜欢用亮底起白花, 常用石榴红、深红、青 黄、绿等艳丽色,纹样 有龙凤、双狮滚球、蝶 花、雀等;老年人多用 黑色、浅红、深红等厚 色,纹样有云、龙、天 地、狮兽等等。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壮族服装的形、色、义
精选可编辑ppt
10
(1)形:
• 壮族人们依山傍水的生活,因 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造就了 其特定的基本式样,妇女的服 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裤脚 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 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短领右衽偏襟上衣。男装多数 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 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 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 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扎 头巾。
精选可编辑ppt
壮族服饰文化欣赏PPT精品文档
01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02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
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
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色花边)的围裙。
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
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03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
谢谢
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壮族服饰一般要通过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过程由手工制作完成。纺织:壮族人民将 产于岭南地区的葛、麻、棉、蕉、竹、木等原料,通过一定的纺织工艺,纺纱成线,织 线成布,作为制作服饰的面料。
印染:织出的胚布需经过染色后,才能用来制作服饰。壮族民间传统的印染方法有平染、 蜡染、扎染和糯米染。刺绣:从绘图方式看,壮族刺绣大致可分为针绣(又称平绣)和 剪纸贴绣(又叫凸绣);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平绣、挑花、打籽技法、贴布、堆花等。 此外,各种饰品也是由手工制作完成。
壮族服饰文化欣赏PPT 精品文档
演讲人
壮族服饰制作技艺存在于南宁市及周边壮族地区。在龙州、隆林、西林、龙胜、那 坡和靖西等壮族聚居的地方,都流传着壮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壮族服饰出现的历史 久远,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包括首服、身服、足服在内的一整套独特的服饰形 制及一整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 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壮族的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 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 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 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 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 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服饰
银 饰 简 介
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 的《广西各县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 及指约、手镯等。”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 乡村则重玉质银器。”西林“惟女子最爱佩戴簪钗、耳 环、手镯及盾牌等。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桂东 南的壮家少女,也“尚戴银质簪环”。壮族银饰的种类, 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 银镯、脚环等。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戴四个银项圈, 十多个戒指(有的一指几个),加起来重一斤多。桂北壮 族妇女的项链和项圈共达九个之多,胸排长方形,透雕, 打成鸟兽花卉,下沿有小链穗,以银链挂在脖子上。壮 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 成一根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 珠,等等,显示壮人的银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 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壮族地区难看到壮族妇女配戴 传统的银饰了。
清末之前 民国之后 在清朝末年(1911)年 )以前,壮人穿的衣服,都是自纺、
自织、自缝制的。当时,女子的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多 采些。她们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 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下身穿的是 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 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 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 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 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壮族男子改穿对 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 襟唐装衣,宽裤子。脚穿土布鞋。男子读书则穿中 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 山装,剪西式头。老年人头扎黑布巾。1949年以后, 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脚登圆口绣 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 花鞋。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 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 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将两襟的扣 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近年来随着经 子扣起来。男子穿的下衣即裤子也是黑布,裤口宽大, 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 一般为1—1.2尺寸。成年尤其是老人,头包长约4—5尺的 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传统的壮族服装 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 也悄悄发生变化。 孔,戴于头上。平时,一般打赤脚,只有过年过节,喜 庆日子,走访亲友,才穿上土布鞋或龙凤鞋。
壮族服饰欣赏资料
• 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 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有的则 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 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的细线段,清 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 珑的美。
• 黑衣壮的传统习俗很多,其中奇特的族内 婚制、入赘婚俗、取名习俗、称呼习俗、 饮食习俗、酒文化、岁时风俗、民间信仰、 原始宗教等决定并巩固了黑衣壮的族群性。
• 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 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 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 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可将裙角往上打个 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
• 其实壮族分为很多种类的,比如:黑衣壮, 布爽壮,浑壮,文壮,文松壮,布仲壮, 布依壮。今天我就挑最有名的黑衣壮给大 家介绍,壮族服饰文化。
黑衣壮
• 黑衣壮传统文化 中最直观的就是 他们的服装和佩 饰。
• 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 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 来人的入侵。布嗷、布敏部族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 抗。战争中,侬老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侬 老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随手摘一把野蓝靛叶,
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的细线段清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珑的美
壮族服饰文化欣赏 —黑衣壮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大家知道我们广西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多?
• 有同学是壮族的吗?能给我们说说壮族的 服装有什么特点吗?
壮族服饰介绍
壮族服饰介绍——14旅管4 陈兰花严静陆秋芳张娜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多达11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支系较多,服饰文化同样也会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走进壮族的服饰文化世界——特色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
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样,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T R A V E L N O T E SJuly 10, 2015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着宽大裤,束腰带,有的缠绑腿,扎青、黑、蓝或白头巾。
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 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
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
壮族服饰色彩特征壮族服饰色彩特征壮族服色尚青黑,源于壮族先民图腾崇拜的驱邪祈佑。
壮族自占有蛇图腾、鸟图腾和蛙图腾崇拜。
《说文·虫部》字条下注:“南蛮,蛇种。
”壮族人民自称蛇的后裔,奉蛇为图腾,可见其对蛇的敬畏和崇拜。
壮族先民尊鸟为祖、为神。
文山地区壮族传说乌鸦是一小姑,崇为小姑女神,其《巫经》之为“乌鸦小姑”,显示其鸟图腾崇拜的痕迹。
壮族文化传统
壮族文化传统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壮族文
化传统是他们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成为了他们民族的骄傲。
壮族的传统服饰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士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蓝色
的长袍,头戴白色或黑色的头巾,腰间系着一条精美的腰带。
而女士则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袍,头上戴着精美的发饰。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展现了壮族人民的优雅和美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壮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的歌舞表演形
式多样,有壮族舞、牛皮鼓、侗族舞等,每一种舞蹈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节日和庆典上,壮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每年的壮族三月三是他们的传
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龙船比赛、侗族歌舞表演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壮族人民欢庆丰收的时刻,更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和传承。
壮族的文化传统是他们民族的瑰宝,代代相传,永不衰竭。
在现代社会,壮族
人民依然秉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和传承。
壮族文化传统不仅丰富多彩,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壮族文化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壮族服饰的介绍
壮族服饰的介绍
壮族服饰是中国壮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地区。
壮族服饰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图案、色彩和刺绣工艺。
男壮族服饰通常包括头巾、袍子、裤子和腰带等。
头巾是壮族男子的标志性配饰,一般由白色布料制成,上面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刺绣图案,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袍子是壮族男子的主要上衣,有长袍和短袍两种款式,多用蓝色或黑色绸缎制成,也饰有各种独特的刺绣图案和扣子。
裤子一般为黑色或蓝色,常常配以红色的细节装饰。
腰带则是用来束紧裤子,一般由红色织带或丝带制成,上面还饰有银饰、珠饰等。
女壮族服饰多样丰富,常常由上衣、裙子、腰带、鞋子等组成。
上衣一般为青色或黑色,袖子宽松,衣领有刺绣装饰,胸前常常还有亮片、玛瑙、发带等装饰品。
裙子是壮族女子的主要下装,常常由五六条不同颜色的碎花布拼接而成,裙摆宽松,腰部则用腰带束紧。
腰带多为红色,上面饰有镶嵌的珠饰、银质或金质的饰品,显示女子的美丽和财富。
鞋子一般为布鞋或彩色绣花鞋,常常饰有波浪形边饰。
壮族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花纹繁复、工艺精细。
刺绣是壮族服饰的重要特色,常常在服饰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刺绣图案,如花朵、植物、动物等。
同时,壮族服饰还常常配以银饰、珠饰、发带等装饰品,为整体造型增添美感。
壮
族服饰不仅是一种日常着装,也是壮族人民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民族文化精神以它博大的内涵、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带来新的生机,也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多达11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支系较多,服饰文化同样也会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走进壮族的服饰文化世界——特色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
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样,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男装与女装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着宽大裤,束腰带,有的缠绑腿,扎青、黑、蓝或白头巾;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
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
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
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壮族的男女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据清代顾炎武《长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馒。
”壮族服饰色彩特征壮族服色尚青黑,源于壮族先民图腾崇拜的驱邪祈佑。
壮族自占有蛇图腾、鸟图腾和蛙图腾崇拜。
《说文·虫部》字条下注:“南蛮,蛇种。
”壮族人民自称蛇的后裔,奉蛇为图腾,可见其对蛇的敬畏和崇拜。
壮族先民尊鸟为祖、为神。
文山地区壮族传说乌鸦是一小姑,崇为小姑女神,其《巫经》之为“乌鸦小姑”,显示其鸟图腾崇拜的痕迹。
在壮族史引人注目的还是蛙图腾,广西东兰、凤山壮族至今仍有“蛙婆节”的节日,在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蛙仪式。
此外,现在石南壮族仍跳铜鼓舞,鼓上雕蛙,亦为蛙图腾祭仪的遗存。
青蛇、乌鸦、青蛙铃为青黑色,为壮族图腾物的色彩。
色彩木寓于图腾实物,人们在使用图腾物以求图腾护佑时,同时也就使用了色彩。
作为图腾实物无法分割的无形组合部分的色彩,被赋子图腾的驭邪祈佑功能,这也是图腾崇拜观念扩展、演化的必然选择。
图腾实物的色彩如同图腾实物木身拥有神圣功效,壮族先民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对他们而言,青黑色因其所承载的图腾观念,进而具有美的价值。
壮族服饰工艺壮族服饰用色的选择是社会的整体选择,是实用和功利的。
色彩的审美功能不能不受到这种“理性”的重压,只能在缝隙中悄悄地表现自己。
然而作为色彩语言形式的色彩,毕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功能。
不管人类的发展处于何种社会阶段,源于人类木性的审美需求是无法忽视和磨灭的。
壮族妇女服色尽管多青、黑、蓝色,而在关键部位的其他装饰颜色的对比运用,就是基于审美的需要。
也许这些部位的纹饰是衍生于某些图腾物,或是对一般自然物形的模仿,但这并不影响点缀色的出现是出于壮族先民非功利性的意图。
众所周知,壮族妇女手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
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
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彩色凤凰帽。
传说为凤凰所赠,后人仿制而来。
壮族服饰色彩语言壮族服饰色彩语言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归属标志来使用的,它可标示个体的社会角色,如所属支系、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等,可供社会识别,进行身份、关系判定。
明清地方志记载滇桂连接地带的壮族有沙人、上僚等支系。
而沙人又“以衣尚色分之”,有白沙人、黑沙人等《坛南通志》。
上僚有花上僚、白上僚、黑上僚之分,二支服色铃尚青黑,唯花上僚妇女“花绣短褐”(《普洱府志》),白上僚妇女裙幅左右镶以白布,裙脚束腰,正为白色人字形(《马关县志》)等。
以不同的服饰配色,标示个体所属的支系,使人一目了然。
壮族服饰的色彩语言,史是具有识别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群体的功能。
壮族男子的服色多以黑、白无彩色系和青、蓝等深色系列为主,显示男子的粗犷、英勇和刚劲之气概。
与浓淡相济端庄大方的妇女服色有着明显的差异。
滇南元阳壮族上僚支系妇女婚前以绣花青布包头,婚后则改用镶有银泡的黑头帕缠头。
广西少钊我壮族妇女婚前用白印花毛巾包头,衣领镶红、绿绒线装饰边,婚后在衣袖上也加红、绿镶边,进入老年则穿全黑衣饰。
此外,龙胜壮族妇女小时候戴外婆所赠银饰小帽,成年后摘帽以白布扎头,老年又改用黑色扎头。
不同支系的壮族妇女随着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变化而改变衣着服饰的色彩,显示出色彩语言严格的社会约定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她们对服饰色彩语言有着潜意识的认可态度。
头饰文化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
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
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
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
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
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
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
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
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发式: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
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
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
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花鞋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又称“绣鞋”,为妇女所用,流行于广西龙州等地。
鞋头有钩,象龙船。
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
鞋底较厚,多用砂纸做成。
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
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艳丽色,纹样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兽等。
银饰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
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
”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重玉质银器。
”西林“惟女子最爱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
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
”桂东南的壮家少女,也“尚戴银质簪环”。
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
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戴四个银项圈,十多个戒指(有的一指几个),加起来重一斤多。
桂北壮族妇女的项链和项圈共达九个之多,胸排长方形,透雕,打成鸟兽花卉,下沿有小链穗,以银链挂在脖子上。
壮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显示壮人的银饰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壮族地区难看到壮族妇女配戴传统的银饰了。
服饰历史清末以前在清朝末年()以前,壮人穿的衣服,都是自纺、自织、自缝制的。
当时,女子的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多彩些。
她们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
下身穿的是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
脚登圆口绣花鞋。
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将两襟的扣子扣起来。
男子穿的下衣即裤子也是黑布,裤口宽大,一般为1—1.2尺寸。
成年尤其是老人,头包长约4—5尺的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
平时,一般打赤脚,只有过年过节,喜庆日子,走访亲友,才穿上土布鞋或龙凤鞋。
清末民国以后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
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
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
脚穿土布鞋。
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
老年人头扎黑布巾。
以后,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
传统的壮族服装也悄悄发生变化。
凿齿文身凿齿和文身是壮族先民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表现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