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试题 试卷
刑法试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自负是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但不是基本原则。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惩罚性。
C. 社会危害性。
D. 主观恶性。
解析: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所以本题答案为C。
3.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诈骗罪。
D. 抢夺罪。
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本题答案为B。
4.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成乙而杀死。
甲的行为属于()A. 对象错误。
B. 打击错误。
C. 手段错误。
D. 因果关系错误。
解析: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
本题中甲欲杀乙,却误将丙当成乙杀死,属于对象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
5. 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A. 放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脱逃罪。
D. 危险驾驶罪。
解析: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必须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既遂,属于结果犯;放火罪是危险犯,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既遂;脱逃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脱逃行为就构成既遂;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所以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属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有()A. 属地原则。
法律法规选择题
法律法规选择题法律法规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 依法治国B. 独立自主C. 国家利益至上D. 无限期正确答案:A2. 以下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A. 有罪推定B. 罪刑法定C. 忏悔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正确答案:C3. 目前我国最高法律机关是?A. 最高法院B. 最高检察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国务院正确答案:A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故意杀人罪的主要量刑标准是?A.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 10年以上有期徒刑C. 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D.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正确答案:A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哪个是儿童的基本权益?A. 收受义务教育B. 继承遗产C. 独立生活D. 自由结婚正确答案:A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下列哪个属于劳动者的基本权益?A. 辞职自由B. 强制加班C. 无休假权D. 限制外出正确答案:A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下列哪个属于合同的基本原则?A. 自由缔约B. 强制性合同C. 不得变更D. 限制合同正确答案:A8. 我国企业法律地位的最重要体现是?A. 注册登记B. 营业执照C. 工商执照D. 公司章程正确答案:A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个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缴纳税款B. 选举权C. 居住权D. 财产权正确答案:B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环境破坏行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警告B. 罚款C. 强制停产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二、答案解析1. 法律具有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即国家和社会公民都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 忏悔原则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有罪推定、罪刑法定、犯罪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分离原则,以及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3. 目前我国最高法律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司法机关中的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全国的最高审判。
法学概论第八章刑法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新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 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 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我国也如是。 具体适用标准: 1.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 是犯罪的。 2.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 是犯罪的。 3.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且未 过追诉时效的。
3.犯罪构成要件是按照我国刑法确定 的,是对犯罪的总的规定。 只有刑法所确认的那些主客观要件才 是犯罪构成的要件。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 的直接体现。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犯罪主体,犯 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 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首先,犯罪客体是一种社会关系; 其次,能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必须是刑 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再次,这种社会关系被犯罪所侵害。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 必;
第八章 刑 法
第一节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概述
刑法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 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这个概念说明了刑法的内容,即刑法是规定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特点: 第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 第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二、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 度。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是国家 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2.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保护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 和其他权利。 4.保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犯罪中止形态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 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成立的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达到 犯罪既遂以前自动停止犯罪。 第二,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即犯罪分子出 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当时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 行为,这是区别于犯罪未遂的标志。 第三,必须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上。
一、刑法典的基本原则:1. 法定性原则:刑法规定了具体的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要求犯罪行为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对乌有罪以及追溯法律的有利不利原则。
2. 罪刑法定原则:依法为前提,规定了刑法是沿用刑事法律原则,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与对应刑罚要明确具体,禁止将不受法律规定的行为定为犯罪,禁止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刑罚。
3. 罪刑相适应原则:规定了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相对关系,刑罚要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正确平衡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社会的正当需要。
4. 量刑与稳定相结合原则:指在确定刑罚时需要权衡矛盾,既保持量刑的合理稳定性,又兼顾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的合理性。
5. 人权优先原则:侧重保障个人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注重法律的人文关怀和人权保护。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 独立公正原则:要求刑事诉讼中的法官、检察官、辩护人等都要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2. 罪刑法定原则:刑事诉讼中的罪名和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
3. 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无罪推定的权利,即除非经过法庭定罪认罪程序,被告人应被视为无罪的。
4. 证据排除原则: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非法获得的证据和违反程序要求的证据不能用于定罪。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宪法确立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要求国家和社会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2. 公正原则:宪法规定了公正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在审判活动中要公正无私,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以上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详细论述,这些原则不仅是我国刑法发展的基石,也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宁的重要依据。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刑法规范的基础和指导方针,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公正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过罪不罚原则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国刑法基于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指法律是统治的最高准则,在法治国家中,一切行政、立法、司法的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所有的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刑法作为法律的一部分,也受到法治原则的制约,必须合法、公正地规定罪行和刑罚,确保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不受个人的任意行为干扰。
其次,我国刑法基于人权原则。
人权原则是指刑法应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确保每个人享有尊严和自由,不受任意限制和侵犯。
刑法中规定的罪行和刑罚应当对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和惩罚,同时要保护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基本人权,例如忍耐权、身体权、尊严权等。
第三,我国刑法基于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刑法适用和刑罚执行应当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刑法的适用必须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犯罪的危害程度、社会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公平和合理性。
在刑罚执行中,要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审判公正、执行公平,以减少滥用职权和错误判决的可能性。
第四,我国刑法基于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在刑法中应明确规定犯罪行为和对应的刑罚种类、标准和限度,以确保犯罪行为和刑罚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定的犯罪和刑罚必须具体明确,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不能以不符合法定规定的行为为依据进行定罪或者加重刑罚。
最后,我国刑法基于过罪不罚原则。
过罪不罚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成为犯罪的行为,由于证据不足、程序错误等原因,不能起诉或者不能判罚。
这一原则的存在可以保护无辜者免受冤假错案的侵害,同时也能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治、人权、公正、罪刑法定和过罪不罚的理念。
这些原则的应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
第九讲我国的刑法法律制度
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 第九讲 法律讲堂之三 ——刑法
•刑法 的
概念 和
原则
•犯 罪概 述
•刑 罚
•犯 罪
制
种类
度
•
本讲重点问题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构成理论 •3、正当防卫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 刑法是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 统治秩序,根据自己 的意志,以国家的名 义颁布的,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
•
今日说法:亮剪
正当防卫 or
故意伤人?
•
•(2)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 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 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 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
•(2)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第一,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 到危险而采取的。
•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 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 然人和单位。
一般主体:按照我国刑法的一般 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有 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 罪主体,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是 构成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
特殊主体:我国刑法有时还要求 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 才能构成犯罪主体。
•
•犯罪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该结果;
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 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没有预见的原因是因为行为 人的疏忽大意。
疏忽大意 的过失
•
案例分析
如某汽车驾驶员,在倒车时违反操作规程, 不事先鸣笛,也不注意观察,结果将在车后玩耍 的小孩轧死。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立法原则、认定原则、惩处原则和保障原则。
这些原则是我国罪刑制度的核心要素,他们起着维护刑法的客观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也是我国罪刑法的精神内核。
一、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刑法的立法者应当依据法律原则,以明确、严格、合理的方式立法,确定犯罪行为、犯罪责任和犯罪处罚。
立法者应当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的公正意识,制定严格的刑法,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认定原则
认定原则是指在确定犯罪行为时,法官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据刑法的规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查明和证实犯罪事实,并依据该事实进行犯罪责任的认定。
三、惩处原则
惩处原则是指在对犯罪人施加刑罚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以法律为准,依照刑罚的种类和数量,依法施行刑罚;
2. 遵循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施行刑罚的权力,应当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其他机关的干涉;
3. 根据犯罪的程度,选择最合适的刑罚,力求尽量减轻犯罪人的刑罚;
4. 根据犯罪人的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矫正措施,力求改造犯罪人,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5. 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犯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应当尊重犯罪人的人格尊严。
四、保障原则
保障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财产权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同时,在施行刑罚时,应当遵循犯罪人的一般社会性权利,如体罚、缉拿、拘留、监禁等,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维护犯罪人的基本权利。
刑法总论第三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刑法的其他基本原则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1.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立法体现
(1)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明文规定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概念,说明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是在犯罪故意或过 失支配下所实施的行为。 (2)刑法第16条明文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 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 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从而进一步明确了 对于缺乏犯罪主观要件的意外事件,不能客观归罪。 (3)刑法第18条第1款明文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 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 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其根据就在于精神病人所实施的 危害行为,其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其有何特征? 2.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试述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6.概述其他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推荐参考论著】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1.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 2.正确进行刑法解释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我国刑法典第4条明确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
【推荐参考论著】
6、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的功能性蕴涵.法制
与社会发展,2001(5) 7、张明楷.法治、罪刑法定与刑事判例法.法学,2000 (6) 8、张明楷.刍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9(1) 9、马克昌.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见:丁慕英等主编. 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997年4月修订的刑法典,从完善我国刑事法治、保障人权的需要 出发,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废止了类推,成为刑法修订和我国刑 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修订后的,《刑法》在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 原则,并在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中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该原 则: 1、修订的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 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犯罪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1)明确规定了犯罪 的概念,认为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该概念采取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特征。(2) 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为人们 指引了行为的方向,也为司法机关正确定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刑 罚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1)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即将刑罚分为主 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2)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 则和各种刑罚制度。(3)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确定了行 为人犯罪后接受刑罚措施的范围,为司法机关正确量刑提供了具体的法 定标准,确保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
(3)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4)在刑罚的种类上, 允许采用相对的不定期刑。即在刑法对刑罚种类作出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规 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法定的 量刑幅度内选择适当的刑种和刑期。 在传统罪刑法定原则注意罪与刑的法定化的基础上,当今世界各国刑法在确 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时,还特别注重对罪与刑本身合理性的要求。即遵循实体 的正当程序原则,认为代表国民意志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成文刑法,内容必须适 当、正当,不得规定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对犯罪行为不得规定残虐的、不均衡的 刑罚。
2019强化讲义刑法-第02节-刑法的基本原则-陈永生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就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言,最重要的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1.思想基础:民主主义与保障人权。
2.派生规则(基本内容):8项派生规则。
这8项派生规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形式方面的要求和实质方面的要求:3.罪刑法定原则与其他因素的关系(1)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意(尤其是网民意见)的关系①定罪量刑应当以法律为根据,不能以民意为根据。
②在法官享有裁量权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考虑民意。
(2)刑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关系①涵义:政治效果:是指法律的实施效果符合党和国家的意愿。
社会效果:是指法律的实施效果符合民意的预期。
法律效果:是指法律的实施严格遵循法定的规则和精神。
在刑事诉讼中,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定罪判刑。
②关系:法律效果是前提,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是补充。
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定罪判刑,在法官享有裁量权的范围内,可适当考虑政治需要和民意预期。
(13年)1.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 .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C .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D .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 (1)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只能由中央立法机关制定:排斥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必须是成文法:排斥判例、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
刑法简答题汇总(完整版)
简答题2、刑法的体系:总则、分则、附则。
两编,后为章、节、条、款、项。
3、刑法的解释:①按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②安方法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当然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4、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罪行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什么是刑法基本原则: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法体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6、罪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罪行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①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
②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7、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具体体现:①定罪上一律平等②量刑上一律平等③行刑上一律平等8、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9、罪责刑相适应的立法体现:①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②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③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制度。
10、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①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和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②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③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1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
12、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024马工程刑法学上册总论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的基本原则第二章contents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基本原则关系与协调•总结与展望目录01刑法基本原则概述刑法基本原则定义与特点定义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
特点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准则性的特点。
刑法基本原则重要性指导刑事立法刑法基本原则是制定和修改刑法的重要指导,确保刑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制约刑事司法刑法基本原则对刑事司法活动具有制约作用,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统一性。
保障人权刑法基本原则强调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等,有利于保障人权,防止刑罚权的滥用。
刑法基本原则体系构成罪刑法定原则01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02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03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02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概念及历史发展概念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历史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和心理强制说。
但其四字术语的近代起源,却来自1215年英国大宪章和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中限制王权的部分,天然地限制于刑事领域,后来随着宪政的展开、司法权的独立、心理学的发展而被传播。
法律主义禁止事后法禁止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罪刑法定原则内容解析定罪量刑必须以现行法律的规定为准,对于现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即使危害性再大,也不得通过类推解释定罪处罚。
只能适用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原则上不能适用事后制定的法律对行为人定罪处罚。
刑法的基本原则
又称罪刑均衡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 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 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
➢ 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
➢ 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犯 罪人主观恶性深浅等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 素。
2.心理强制说
德国著名法学家费尔巴哈是心理强制说的首倡者。费尔巴哈认为:人是 避免不快、追求快乐、权衡利弊之下进行活动的动物,如果把刑罚作为犯罪 的后果预先予以规定,实施犯罪时立即执行法律上规定的犯罪,那么人们就 会把不犯罪而产生的小的不快和因受刑罚而产生的大的不快合理的加以平衡, 为了避免产生大的不快而不去实施犯罪。即欲犯罪者无论有何种犯罪倾向都 将面临着刑罚的威吓,从而使刑罚的心理强制说作用得以发挥。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司 法适用
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 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纠正重刑主义和极端轻刑主义的错误思 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3、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 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练习
1、罪刑法定原则以刑法条文的 形式见于( )
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 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 D、1810年《法国刑法典》
二、历史的演进
原始社会————17,18世纪————19世纪末
以血还血、 以牙还牙 (同态复 仇、对等)
“按罪大小, 定刑罚轻重” (罪刑均衡得 以确立,赔偿 制度逐渐流行、
同等)
行为人中心 论和人身危 险性论(刑 罚个别化、
平等)
原始社会
古代的刑法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复仇,尤其是同 态复仇。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为我国《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个法制的国家对此刑法在我们法律上面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此刑法也不断的进行完善改进但基本原则却不动摇的下面华律网小编为大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原则为:
1、罪行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 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学 各章练习题
刑法学(练习题)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空间效力刑法溯及力二、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3.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4.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5.下列人员中,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A.国家公务员B.司法人员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D.现役军人6.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有。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三、填空题1.刑法具有和两个显著的特点。
2.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3.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4.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
通说认为,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刑平等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清华大学张明楷老师认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原则和权利保障原则。
西北政法陈子平老师认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主义、行为主义和责任主义。
不同学者观点不同,我们终点根据刑法的规定按照通说展开。
一、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在刑法当中,存在着“情无穷,法有限”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立法能力的有限性与犯罪行为的无穷性以及刑法典的稳定性与犯罪现象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追求形式合理性还是实质合理性因此成为一个问题,罪刑法定主义所倡导的就是形式合理性:只有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无论该行为具有多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都不能定罪处刑。
也就是说,为获得形式合理性,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能不以丧失实质合理性为必要的代价。
[1]民主主义和尊重权利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立法、司法、执法都是民主的过程,事先规定国民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具有预测可能性,这也是尊重权利的体现。
《刑法》第 3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根据第3条之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面:积极的罪刑法定和消极的罪刑法定。
积极的罪刑法定旨在保护法益,消极的罪刑法定旨在保障权利,从而确保刑法既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权利保障是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终极价值,就像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所说的,刑事法律要遏制的不是犯罪人,而是国家。
防止国家滥用刑罚权,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还是要谦和一些。
笔者认为,就像包拯所说的,“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对于国家而言,一方面作为公民的家长,在刑罚这个意义上把家长的身份让渡给了刑法,刑法就要端起家长主义,给大家立个规矩,以保护法益。
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定性原则:即刑法的规定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不能出现法律条文不明确或者法律空白的情况。
这意味着人民只能被法律明确规定的行为所惩罚,不得凭主观臆断来认定罪刑。
2. 罪刑法定原则:根据我国宪法和刑法,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行和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任意扩大定罪标准。
刑罚的种类、范围、量刑原则等都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3.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规定的罪刑必须相适应,即罪行严重性和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相当,不能过重或者过轻。
罪行的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者的主观故意等因素,都应该在量刑时考虑到。
4. 有罪推定原则:刑法规定了一些特定状况下的行为,只要证明了这些行为的客观存在,就可以推定犯罪人有罪。
这个原则保证了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但同样也要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5. 人权保护原则:刑法应当保护人民的基本人权,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如无罪推定、自白认罪的自由意志等。
不得进行非法拘禁、酷刑等侵犯人权的行为。
6. 品行轻重相适应原则:根据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和个人品行的轻重,刑法对其进行裁判,既要惩罚罪行,也应考虑到被告人的善意、悔过和个人特别情况等。
以上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的一个简要论述。
这些原则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
刑法的适用应当遵循这些原则,以确保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司法体系的健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引言
刑法是每个国家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所制定的法
律规范。
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刑法具有严肃性、特殊性和不可逾
越性的特点。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实施社会管理和提高治理水平的
指导思想,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
文将重点探讨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并进行分析。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无论其社会地位或职务如何,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审判和制裁。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
正性和公平性,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避免了权力滥用和不
公平的现象。
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
为的刑罚,要求罪行与刑罚相适应,即罪行重大就要给予相应的刑罚,罪行轻微就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这一原则旨在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
公民的个人利益,同时也保证了刑法执行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罪刑法定的原则
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定是指犯罪行为和刑罚
都必须有法律来规定,不得随意设定罪名和刑罚。
这一原则保证了法
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确保了公民对自己权益和义务的了解,同时
也有利于减少司法错误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
四、法无规定不为罪的原则
法无规定不为罪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规定了各类犯
罪行为及其刑罚,只有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视为犯罪行
为并受到相应的制裁。
这一原则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司法
机关滥用权力对公民进行未经法律授权的处罚。
五、犯罪证据确实的原则
犯罪证据确实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判决一个人是否犯罪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证据必须确凿、可信、足以拿捏。
这一原则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司法机关的滥用权力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六、疑罪从无的原则
疑罪从无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只有在经过充分审判和证明被告人有罪后,才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这一原则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司法机关的滥权,确保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
七、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性,确定相应的罪责和刑罚。
这一原则确保了刑罚的个体化和差异化,追求社会和谐和法治的平衡。
结论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基础原则。
这些原则既保护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然而,刑法的实践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需要根据社会变革和法律需要来完善和适应。
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刑法基本原则的研究和理解,为建设法治社会和公正司法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