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浙江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7.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和感量(所能称量的最小质量);(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3)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4)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5)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6)加减砝码应从大到小,轻拿轻放。

(7)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游码读左边)。

(8)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8. 时间的测量(任何周期性的运动的事物都可用来记录时间。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宜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 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一一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二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 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一一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9 .量筒的使用一一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13.体温计一一与常用温度计比较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一一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2 / 12........................ 最新资料推荐....................(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祛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导论1.1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应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找出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进入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 “三不”:毒品不能握在手中;不要用靠近容器口的鼻孔闻药物气味;不要尝任何药。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 处理原则: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物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把实验室带出去。

固体药物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固体药物通常用勺子服用。

一些大块的固体应该用镊子去除。

使用过的药勺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以便下次再次使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箱、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和燃烧勺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烧杯和烧瓶应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于反应时,液体不得超过体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得超过体积的1/2。

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得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如果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

伤口应用3%过氧化氢清洗,然后用止血膏粘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口,并在伤口上涂抹烫伤膏。

如果你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湿抹布擦拭皮肤上的化学物质,然后用缓慢流动的水冲洗1分钟以上。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1、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科学的入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的经过1.擅长发现和提出问题2.针对问题,根据本人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历,建立猜想和假设3.根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经过进行评价,并与别人讨论和沟通。

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衍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响等特征的物体;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能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衍;细胞学讲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一样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经过叫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的经过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经过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而也被称为原核生物;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构造上,它与植物细胞类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七年级上册浙江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浙江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浙江科学知识点浙江科学知识点一览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将接触到各种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浙江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知识点。

1.生物(1)生物分类生物是按其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进行分类的。

在七年级生物学中,进行了五大类纲的分类和动植物的区分。

(2)人体器官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人体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

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保健方法,了解互联网中存在的偏方食疗方法。

(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

生物圈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个方面,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固定和物种适应性等方面的知识。

2.化学(1)物质分类在七年级的化学学习中,首先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并且认识到了元素是构成分子或化合物的基础。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化学反应根据其反应性质分为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速率等知识。

(3)常见气体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同时,需要了解常见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氢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

3.物理(1)功和能物理学中,功和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七年级上学期,需要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2)电的基本概念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电的基本概念是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电荷的性质、电场的形成等方面的知识。

(3)力的作用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需要力量来推动或阻止的,七年级上学期需要进行基础的力学学习,掌握物理的力学内容。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需要掌握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4. 测量是一个将 与公认的 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准确程度)和 。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 。

3)读正确:读数= + + 。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8、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不规则 液体体积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 和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 体积 温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12. 温度计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正确使用注意事项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常用温度计体温计最小刻度(分度值)刻度范围一结构读数时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浙江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浙江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三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事物,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
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物理知识点
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
第三定律;简单机械的概念和作用,如斜面、滑轮、杠杆、轮轴。

2. 热学: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
质和特点;传热的方式和规律,如导热、对流、辐射。

3. 光学:光的概念及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和反射;镜子的种
类和特点,如平面镜、凸镜和凹镜;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简单光学器具,如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如颜色、气味、
味道、酸碱性等;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升华和沉淀;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及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原子、分子: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电子云、质
子和中子;分子的概念及其种类,如元素分子和化合分子;化学
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3.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判别方法;化学反应的能量
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方法。

三、生物知识点
1. 生命的特征和分类:生命的特征,如组织构成、生物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和进化适应;生物的分类方法,如生物界、动
物界、植物界等。

2. 生物的营养和代谢:营养的基本概念,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生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和排泄过程;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调节。

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如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以上介绍的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浙江的学习内容涉及到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几乎覆盖了整个自然科学的领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