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凭吊羊祜》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②代谢:交替变化。
③胜迹:有名的古迹。
④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赏析: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蒙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名《与诸子登岘首》,“诸子”:【犹诸君。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岘xian4首”:【即湖北襄阳县的岘山。
】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
这岘山因为“羊祜hu4”而出名,我们先来看看羊祜的简介:【羊祜(221-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
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
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bi4,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ju4平子”(封地,在山东),与荀勖xu4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阳,于同年十一月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看了简介,我们知道羊祜是奉命坐镇“襄阳”,在这一带“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
”所以,虽然他不是死在这里,可是当地人为他在“岘山”上立了一个碑,也就是本诗中提到的“羊公碑”。
那么为什么会立在岘山上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故事(根据《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记载,白话译文:【羊祜喜游山水,风景美好的日子,一定到襄阳城南的岘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
有次,羊祜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有了宇宙便有此山,自古以来的贤达高士,像我和你们一样,登上此山眺望游乐的不知有多少,但都湮没无闻了,想来令人悲伤。
如死后有知,我的魂魄仍会登此山的。
”邹湛说:“您老德冠四海,道接前哲,美好的业绩和名望一定和岘山一样永存于世,至于我等之人,才像您说的会湮没无闻啊!”......羊祜所写的文章及所著《老子传》都流行于世。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原文、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创作背景: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
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作品简介】《与诸子登岘山》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主要讲了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
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这首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作者: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解】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代谢:交替,轮换。
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来说。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鱼梁洲,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韵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细品孟浩然这首五言律诗,我们能够知道,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
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个古老主题。
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长远。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古诗鉴赏《与诸子登岘山》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读杨炯《从军行》有感
读杨炯《从军行》有感第一篇:读杨炯《从军行》有感读杨炯《从军行》有感原文: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堂主按意译文如下:烽火照耀长安京城,义愤之气陡生于胸。
手执兵符告别皇宫,金戈铁马杀奔敌营。
雪中军旗黯然失色,风里战鼓响彻不停。
宁为军士厮杀疆场,不做书生游笔雕龙。
堂主对古诗词没有什么太多的研究,尤其不懂平仄,对于本诗作者杨炯,也只知道他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但读此诗有以下两点体会:一是全诗写了一名因边关告急而弃文从武的“书生”,从了解到敌人入侵,到告别安逸的宫廷生活,毅然、绝然投入到与敌人的激烈战斗之中的一个过程。
其中既有心理描写,又有场景描写。
作者用“辞、绕、凋、杂、宁为、胜作”几个字,展现了作者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战斗场面的激烈。
读起来既能感觉到汉语之妙,又不得不佩服作者之高。
二是堂主一下子联想到我盛世大唐,产生了那么多的伟大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军旅诗、边塞诗: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李白。
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杜甫。
有“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骆宾王。
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
有“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的崔颢。
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狭骨香”的王维。
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王翰。
有“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苦辛。
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的刘长卿。
有“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祖咏。
有“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的李希仲。
有“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的岑参……几乎唐朝所有的诗人都有这类的诗作,这是偶然的吗?堂主觉得不是,正是因为唐朝那么多的文人都有着为国效力的精神,才能支撑得起大唐盛。
也正是因为有了大唐盛世,才会涌现出更多这么优秀的文人。
高一语文晨读+晚练:第三周第5天+晨读、晚练+Word版含答案
一、100个常见错别字著名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公布的“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5.泊(舶)来品 6.脉博(搏)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 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 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 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81.弦(旋)律 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89.醮(蘸)水 90.蜇(蛰)伏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二、怀古咏史诗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①,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意思-赏析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意思|赏析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字在一作:尚在)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作者:佚名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山水诗——《江山留胜迹》
山水诗——《江山留胜迹》山水诗——《江山留胜迹》山水诗——《江山留胜迹》《与诸子登岘山》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从军行杨炯的赏析
从军行杨炯的赏析“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
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发端警竦。
“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
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已和盘托出。
第二联写从军。
“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
第二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
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从军行》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一个书生从报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从军、奔赴沙场奋战的全过程。
语短意长,雄健激扬。
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
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志。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
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
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
颈联紧紧接颔联,诗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刻划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
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
声与色配合暗示鏖战方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与将士们同享战争的苦与乐。
尾联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结,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李泽厚说,“当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又题"与诸子登岘首"【注解】: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
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修订版)》作者从最新的认知角度对《三国演义》的诗词分析,引申,与小说的叙事艺术完美结合;多种批评方法的运用,打开了广阔的历史视野,学术性与可读性在书中水乳交融。
全书旁征博引,发掘隐微,是一部难得的著作。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的诗词鉴赏 1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关、张上阵杀敌,赞关、张七绝一首: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玄德计破黄巾,赞玄德七绝一首: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为宦官所杀,叹何进七绝一首: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李肃献赤兔马与吕布,七绝一首: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第四回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丁管怒骂董卓,卓斩之,叹丁管七绝一首: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被废后居于永安宫,吟双燕诗一首: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少帝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唐妃亦作歌一首: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伍孚行刺董卓未果,被杀,赞伍孚七绝一首: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关云长斩了贼将华雄,赞关公七绝一首: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玄德、关、张奋起神威,杀败吕布,古风一首: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岘山:又称岘首山。
在湖北襄阳南。
代谢:交替、转换。
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胜:优美的。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
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
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梦泽:指云梦泽。
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参考翻译: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
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
只见那鱼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梦泽更加辽阔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面对还屹立在岘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而无所作为,禁不住眼泪沾湿了衣襟。
赏析:该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诗词《凭吊羊祜》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三国诗词《凭吊羊祜》原文及赏析
【导语】:
晓日登临感晋臣①,古碑零落岘山春②。
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③。
【释词】①登临:游览山水名胜。
陆游《入蜀记》: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晋臣:指羊晓日登临感晋臣①,古碑零落岘山春②。
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③。
【释词】
①登临:游览山水名胜。
陆游《入蜀记》:“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晋臣:指羊祜。
②零落:衰败。
岘山:襄阳南面要塞。
羊祜曾镇守襄阳,这里用岘山表达对故人的思怀。
③堕泪人:羊祜为将,深得军民之心。
他逝世后,百姓和守边将士建庙立碑,四时祭之凡睹碑文者,无不流涕,故名“堕泪碑”。
陈子昂《岘山怀古》:“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
【赏析】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塑造了一位儒将风采的晋国统帅羊祜灭蜀后,晋与吴双方在军事上对峙了十多年。
在此期间,晋朝尚书左仆射羊祜镇守荆州,深得军民之心。
对敌施以怀柔之术,边界气氛宽松,得以生息养民。
并且,羊祜的战略眼光、为政人道、人品操守,都为当世人们所景仰。
“南州百姓闻羊祜死,罢市而哭。
江南守边将士,亦皆哭泣。
襄阳人思祜存日,常游于岘山,遂建庙立碑,四时祭之。
往来人见其碑文者,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
”晚唐诗人胡曾游览故地,吊念古人,诗兴勃发,写下这首七绝诗:“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诗人抓住人民对羊祜的怀念深情,借“堕泪碑”一点生发,小物寄慨。
《三国演义》诗词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近百位,其中写到死后还深受百姓怀念的,为数不多,而且大多是蜀汉方面的人物。
而羊祜却是很特殊的一位。
小说家对他倾注的笔墨不多,但很动人。
羊祜的气度、操守和境界大有诸葛亮的风采。
其修身、治军、处世,将儒家和老庄学说溶为一体,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小说家对羊祜的刻画,重要的不是他的个性,而是把羊祜作为一个叙事视角支点。
因为羊祜的身份和地位使他始终处在晋、吴军事冲突交点上,透过他对东吴边境采取的怀柔之术和伐吴决策的描写,展叙了《三国演义》晋灭吴的历史,支撑了全书叙事结构的收尾工程。
全书一百二十回,从一分为三到三而合一,第一百十九回才写完魏灭蜀、晋禅魏,至此,九十七年的历史还有十五年历史放到了最后一回。
我们知道魏灭蜀的历史过程,是从第一百十五回司马昭选调钟会、邓艾这两位杰出的帅才决心伐蜀始,到第一百十九回姜维一计害三贤止,整整写了四个章回。
而晋灭吴的历史过程如何在一个章回中完成,而又不匆匆地刹车,显出首尾不对称的缺陷来。
这就要求小说家精巧地设计,确实是一个结尾的叙事艺术。
几部著名的古典小说都在结尾艺术处理上留下了一大憾事。
《红楼梦》的结尾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式
的缺陷美。
《水浒传》七十回以后艺术功力趋于下降,犹如虎头蛇尾。
《西游记》结尾为凑成九九八十一难,又添了一个取得的经卷掉到通天河里的故事,大有戏不够硬来凑之嫌。
《三国演义》结尾建构成一个“凤尾”,其艺术匠心高妙,就在于选择了一个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羊祜作为一个叙事视角支点,既能大处着眼,撑起整个艺术框架,透视吴、晋两国的历史演进,又能小处落墨,不紧不慢地铺叙开来,完成晋吞吴这一历史进程的叙事。
羊祜人物个性的丰富性、包容性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正在这里。
蜀国灭亡后,主要矛盾就是吴与晋。
吴主孙皓令镇东大将军陆抗屯兵江口,以图襄阳。
晋主司马炎诏羊祜率兵拒之。
羊祜深知陆抗足智多谋,对部下说:“此人为将,我等只可自守;候其内有变,方可图取。
若不审时势而轻进,此取败之道也。
”羊祜这样做,并不等于静观待守,而是向对方施以怀柔之术,其目的在于瓦解东吴军民的斗志。
其具体做法是:一、“吴人有降而欲去者,皆听之。
”二、每次游猎,将被吴兵先射伤的又为晋军所拾得的猎物,当晚都归还。
三、与陆抗互通友好,礼尚往来。
长此以往,果然使江南军民不但不以敌视的态度对待晋国,反而,当得知羊祜病死,“亦为之泣”。
陆抗十分清楚羊祜的战略意图,他说:“彼专以德,我专以暴,是彼将不战而服我也。
”这是吴、晋对峙阶段,羊祜所采取的攻心策略。
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恣意妄为,穷兵屯戍,陆抗因进谏“不当以黩武为事”,而被削夺兵权;臣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也因“见皓无道,直言苦谏,皆被所杀。
前后十余年,杀忠臣四十余人”。
羊祜针对陆抗罢兵、孙皓失德,乃上表请求伐吴。
司马炎览表,大喜,准备兴师。
后被贾充等人劝阻,将伐吴一事搁置。
羊祜很遗憾,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当他归乡养病,向司马炎又一次申述自己伐吴的理由:“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
若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非陛下所能得也。
”并推荐了杰出的将才杜预代己之任。
杜预奉命镇守荆州,也针对孙皓荒淫凶逆,失掉民心,主张伐吴。
这是西晋伐吴的决策过程,也是吴主孙皓亡国的演变过程。
吴国失之于国君暴虐,妄杀贤才;晋国得之于内修政理,任用贤才,这些都通过羊祜的请战和荐贤,层次井然地展现了出来。
很巧妙地以羊祜为中心人物结构了晋灭吴这一重大的历史进程,笔墨简洁,要事不烦,建构精巧。
当东吴被灭,群臣庆贺,司马炎曾执杯流涕地对众人说:“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可以说,羊祜这一形象是结构最后一章回的支柱人物。
小说家安插诗歌颂扬他,突出他,大概因为羊祜在历史上为西晋一统天下起过重大作用,在小说叙事结构中也起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