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有很多,在高中语文复习时,我们一定要重点复习这一部分内容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于【1】
于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⑶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⑷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⑸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⑹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⑺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⑻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⑼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⑽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于是」
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之【2】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
“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
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3】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