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b778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b.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又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玉楼春·拟古决绝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中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人,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写出了主人公纳兰性德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性德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第三句“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第四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c889f165f242336c1eb95ebd.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雨铃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尽。
甚是又有何事问,冷眼置之而已。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卜算子·新柳娇软不胜垂,瘦却那禁舞。
多是年年二月风,剪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采桑子白衣裳凭栏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夜夜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樵。
采桑子而今才到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非关偏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寒月悲茄,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韵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db87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1.png)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该词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忠孝的精神和女子勇敢坚强的形象。
这首词是白居易通过对唐代著名传说的再创作,既忠实地表达了原作的主题,又借鉴了宋词风格,既有唐诗风骨,更兼以宋词清新婉丽的特色。
词中所使用的“决绝”一词,意指断然果敢,勇敢果敢,富有决策力,而“柬友”一词,则表现了词人寻求友谊和交流的愿望。
通过直接写给友人的信,作者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以及生活态度淋漓呈现,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的女性形象的崇敬和认可。
在艺术方式方面,《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采用了穿插叙
事与抒情的方式,使得整首词通俗易懂,充满感染力和感人力。
在表现手法上,该词采用了夸张手法,烘托了木兰女决心从军,慷慨激昂地颂扬了木兰的勇气和才智,展现了女性应有的美德和争取平等的理念,给所有的女性带来了鼓舞和勉励。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66ddeb307e87101f696b6.png)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古诗全文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前言】《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注释】⑴木兰花:词牌名。
柬:给……信札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正谱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正谱](https://img.taocdn.com/s3/m/fd7e67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8.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正谱《目录》【原文】 (2)【译文】 (2)【注释】 (2)【作者简介】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正谱【原文】木兰花⑴·拟古决绝词柬友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⑶。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⑷。
骊山语罢清宵半⑸,泪雨霖铃终不怨⑹。
何如薄幸锦衣郎⑺,比翼连枝当日愿⑻。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只是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又为什么会出现团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本应相亲相爱的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而今你轻易地变心,却推诿说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静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亦无怨无悔。
而你又怎比得上薄幸的唐明皇呢?起码他当日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呢。
【注释】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词双调五十六字。
⑵拟古决绝词:古辞《白头吟》有“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元稹有《古决绝词》三章,故词题有“拟古”二字。
柬:给……信札。
⑶“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常用“秋风团扇”意象比喻妇人因年老色衰而见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⑷“却道”句:看似白话,实为用典,语出南朝齐谢朓《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⑸“骊(lí)山”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bfe9cea0116c175f0e48ad.png)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译文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de586333687e21af45a9b3.png)
赏析: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 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 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 “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 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决绝词本来是 乐府旧体,属于乐府当中的相合歌辞。 纳兰容若, 这个真挚的大孩子,他从来不会对不起任何一位朋友, 也没有任何一位朋友会忍心对不起他。 容若曾在 好友严绳孙辞官离开的时候,写了一首《送荪友》送 给好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总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总是冷冰冰地和人保持距 离,其实并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恐惧——在酿就 了感情之后再被命运分别,这样的痛是如此地难以承 受,倒不如茕茕然地生活,不去爱,就不会有恨。 无论是“人生何如不相识”,还是“人生若只如初 见”,那字里行间的明明的恨,分明藏不住它们背后 的浓浓的爱,说什么“拟古决绝词”,那不是决绝, 而是不忍分别 。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 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犹 在耳边, 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清· ?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 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 兴祖之女卢氏,卢氏名雨蝉,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 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 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 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 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 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 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 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 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 "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4094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e.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
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2c86802e58fb770bf78a55d7.png)
——
谢 谢 观 赏 *
*
解题——《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决绝词》本是古 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 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 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这里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在纳兰容若 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 绝词柬友”。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 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 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 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的,是 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 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 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著有《选梦词》。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 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 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 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 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著作颇丰:有《通志堂集》二十 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 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 《全唐诗选》等书。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952bc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导语】纳兰性德⾃幼饱读诗书,⽂武兼修,⼗七岁⼊国⼦监,被祭酒徐元⽂赏识。
⼗⼋岁考中举⼈,次年成为贡⼠。
康熙⼗五年(1676年)殿试中⼆甲第七名,赐进⼠出⾝。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诗词《⽊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作: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作:泪⾬零/夜⾬霖)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译⽂】 ⼈⽣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你却反⽽说情⼈间就是容易变⼼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盟海誓犹在⽿边,却⼜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得怨。
现在我⾝边的薄幸锦⾐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翼连枝愿。
【注释】 柬:给……信札。
“何事”句:⽤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点明“妾⾝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被弃。
这⾥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指情⼈。
却道故⼈⼼易变(出⾃娱园本),⼀作“却道故⼼⼈易变”。
“骊⼭”⼆句:⽤唐明皇与杨⽟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环曾于七⽉七⽇夜,在骊⼭华清宫长⽣殿⾥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恨矣。
”⼜,明皇此后于途中闻⾬声、铃声⽽悲伤,遂作《⾬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借⽤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怨。
薄幸:薄情。
锦⾐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种,是以⼥⼦的⼝吻控诉男⼦的薄情,从⽽表态与之决绝。
闺怨诗: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翻译及赏析
![闺怨诗: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e465e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6.png)
【导语】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个很独特的门类,⼤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写的,还有⼀些是男⼈模拟⼥⼈的⼝⽓写的。
⼥⼈本⾝就具有诗⼈的⽓质,感情细腻,容易⼊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
⼀个欢乐的⼥⼈,她⾝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点,⼀个感情细腻,⽽处境⼜不佳的⼥⼈,她⾝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些。
当她在思念⾃⼰的丈夫或者情⼈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弦。
下⾯是为⼤家带来的:闺怨诗:纳兰性德《⽊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译⽂与意中⼈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你却反⽽说情⼈间就是容易变⼼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环那样,在长⽣殿起过⽣死不相离的誓⾔,却⼜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怨。
但你⼜怎⽐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环有过⽐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点明“妾⾝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被弃。
这⾥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指情⼈。
却道故⼈⼼易变(出⾃娱园本),⼀作“却道故⼼⼈易变”。
“骊⼭”⼆句:⽤唐明皇与杨⽟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环曾于七⽉七⽇夜,在骊⼭华清宫长⽣殿⾥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恨矣。
(完整版)《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完整版)《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38e1172283d049649a66589d.png)
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骊山 宫是唐明皇初见玉环的地方,唐明皇 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 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 玉环被赐死。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 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 哀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解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析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如果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那 样,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了。
▪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 是容易变心的。
▪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 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 之别,也不生怨。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赏 析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 份感觉。
——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 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 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
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 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 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 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
人生若只初相见的意思
![人生若只初相见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f6d09d168884868662d6d1.png)
人生若只初相见的意思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原文解析:上阕第一二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为好。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赵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比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浮生萦云,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上阕第三四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的是情人。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
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语之所本。
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下阕第一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之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纳兰性德诗歌鉴赏之木兰花令
![纳兰性德诗歌鉴赏之木兰花令](https://img.taocdn.com/s3/m/64e6fafe6f1aff00bfd51e1c.png)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 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这是纳兰的特 有隐情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 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 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 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864d8f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8.png)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
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亦可通。
【讲解】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始见《花间集》韦庄词。
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
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
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
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
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
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
纳兰性德经典1
![纳兰性德经典1](https://img.taocdn.com/s3/m/e1469f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3.png)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事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词译文: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像初次相识的时候那般美好,就不会因为离别而承受相思之苦了。
如今你轻易地变了心,反而说我的心本来就是容易变化的。
想当初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后来还是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杨玉环如果能听到唐明皇寄托哀思的《雨霖铃》,应该也生不会再有怨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当初愿做比翼鸟、连理枝的誓言都忘记了吧。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等意境,营造出幽怨凄楚的意境。
全词格调凄婉,语言流畅优美,境界幽怨凄楚。
尤其是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哀婉动人,发人深省,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 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 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 “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 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决绝词本来是 乐府旧体,属于乐府当中的相合歌辞。 纳兰容若, 这个真挚的大孩子,他从来不会对不起任何一位朋友, 也没有任何一位朋友会忍心对不起他。 容若曾在 好友严绳孙辞官离开的时候,写了一首《送荪友》送 给好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总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总是冷冰冰地和人保持距 离,其实并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恐惧——在酿就 了感情之后再被命运分别,这样的痛是如此地难以承 受,倒不如茕茕然地生活,不去爱,就不会有恨。 无论是“人生何如不相识”,还是“人生若只如初 见”,那字里行间的明明的恨,分明藏不住它们背后 的浓浓的爱,说什么“拟古决绝词”,那不是决绝, 而是不忍分别 。
木兰花令· 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 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 兴祖之女卢氏,卢氏名雨蝉,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 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 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 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 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 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 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 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 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 "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 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犹 在耳边, 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