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69d0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d.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又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玉楼春·拟古决绝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词中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人,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写出了主人公纳兰性德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性德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66ddeb307e87101f696b6.png)
古诗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古诗全文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前言】《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注释】⑴木兰花:词牌名。
柬:给……信札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a162e7065acfa1c7aa00cca3.png)
回首,凝眸,愿你如初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人生若只为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却不得不承认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的声声怨。
现在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的唐明皇,至少他曾许诺过比翼连枝愿。
这一首《木兰花令》无疑是纳兰词中最着名的,是每一个稍有诗词修养的人都能够脱口而出的。
一个个简单的词语,一句句看似简单的语言,却总是那样猝不及防的,在不经意之间,直戳你心窝最最柔软的地方,给予人一种被懂得后忍不住流泪的感受。
就好比形单影只多年,世界对你来说,早已是一片荒芜,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可以理解你每一处小心思的人,这便是纳兰词的意境所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我最爱的一句,也是我在经历种种悲欢离合懂得其中意境以后,每当想起都会抑不住悲伤蔓延的一句词。
不过十四个字,却道尽前人所未道,倾倒众生。
人与人的聚散离合,最消受不得的怕就是这一句了。
在此处,容若引用了汉成帝班婕妤的典故。
受到冷落的班婕妤曾写下一首《怨歌行》,以团扇自喻:“新裂齐执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绢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是的,再美丽的团扇也终会等到秋天,当秋风拂过,团扇要么被收起,要么被弃置,就像一个个曾经受到万千宠爱的人一样,就像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我们一样。
“世间的许多字里,最悲伤的是哪一个?”容若的发妻卢氏曾经这样问他。
容若一愣,问道,是“情”吗?她摇头,柔声道,是“若”。
容若怔住。
世人常道,这件事若能这般这般,这次意外若能如何如何,该多好;将来若能怎样怎样,我必将如何如何。
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已对某人某事无能为力。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bfe9cea0116c175f0e48ad.png)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译文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de586333687e21af45a9b3.png)
赏析: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 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 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 “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 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决绝词本来是 乐府旧体,属于乐府当中的相合歌辞。 纳兰容若, 这个真挚的大孩子,他从来不会对不起任何一位朋友, 也没有任何一位朋友会忍心对不起他。 容若曾在 好友严绳孙辞官离开的时候,写了一首《送荪友》送 给好友: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总是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总是冷冰冰地和人保持距 离,其实并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恐惧——在酿就 了感情之后再被命运分别,这样的痛是如此地难以承 受,倒不如茕茕然地生活,不去爱,就不会有恨。 无论是“人生何如不相识”,还是“人生若只如初 见”,那字里行间的明明的恨,分明藏不住它们背后 的浓浓的爱,说什么“拟古决绝词”,那不是决绝, 而是不忍分别 。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 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犹 在耳边, 却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清· ?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 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 兴祖之女卢氏,卢氏名雨蝉,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 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 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 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 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 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 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 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 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 "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赏析
![纳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96df1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5.png)
纳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赏析纳兰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译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这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所以你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正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正如,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评析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夏用,迨至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如霜似雪,形如满月,兼具皎洁与团圆两重意象,“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终至,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要被捐弃一边。
——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该是多好?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看似通俗易懂,如叨家常,其实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3fb68769eae009581becf1.png)
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史实,介绍,分析了《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文的风格特点,同时,对《木》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解释了诗文,对于提高我们古典诗词鉴赏的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纳兰容若典故绝交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也许我们对这首诗不熟悉,但是这首诗里的前两句想必人尽皆知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来描写爱情的句子,那么对于这首诗中的情感和作者纳兰容若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一、关于纳兰容若历代文学,大都说唐诗、宋词,然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够名世的也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本诗的作者,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的词风,可谓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灵性。
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纳兰容若的词风以及本诗,那就得对纳兰容若的身世做一次寻根。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来为避东宫太子之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也正是他给了容若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
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容若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所以,容若的词也带有了这种“贵族气”。
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它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在这层意义上,纳兰容若非常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的那句话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其实王国维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纳兰容若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dc6c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b.png)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ad51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1.png)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
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82c8f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
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d1883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d.png)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原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名家解读】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名家解读】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https://img.taocdn.com/s3/m/bb6dd89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2.png)
【名家解读】纳兰性德《⽊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纳兰《⽊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来⾃听读写诵诗书⾳画 00:00 14:20纳兰性德《⽊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朋友们,晚上好,我是卫东。
最近的节⽬中,常看到⼤家在留⾔区讨论诗词⾥提到的知识点,很多我来不及回答的问题,甚⾄我很陌⽣的问题,都有听众朋友替我回答了。
普及和推⼴中国优秀的传统⽂化,让更多⼈了解古诗词,是我们做这个节⽬的初衷。
能有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来,我⾮常开⼼,希望⼤家以后多读诗,多分享。
如果你也喜欢把读诗的⼼得记录下来,也欢迎你把⽂字发给我们。
希望有⼀天,我能在这⾥读⼤家的⽂章,把诗意的⽣活⽅式传递给更多⼈。
在前⾯的节⽬中,我们⼀起分享了很多与时令、节⽓⾮常贴合的诗词。
今天,我想跟⼤家分享⼀⾸很多⼈都熟悉、喜爱的词。
清代词⼈纳兰容若的《⽊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骊⼭语罢清宵半,泪⾬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纳兰容若是清初词坛最为耀眼的词⼈,与曹贞吉、顾贞观⼀起,被誉为“京华三绝”。
作为康熙朝⼤学⼠明珠的长⼦,容若⾃出⽣起就有着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然⽽他的⾻⼦⾥却深藏着⽆法排解的忧伤,并对这种不愁吃穿的幸福⽣活嗤之以⿐。
曾经写过“别有根芽,不是⼈间富贵花”的句⼦。
也许正因为容若⾃⼩⽣长于富贵⼈家,对社会⼈世的苦⾟悲酸从未有过切肤的体验,⾯对世间万事万物,他始终都能⽤⼀颗⾚⼦之⼼去看待。
⽽对友情、亲情、爱情⾥的不圆满,往往也就⽐常⼈多⼀份敏感,也多⼀份伤感,就像他在《浣溪沙》中所⾔:“我是⼈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忆平⽣。
”同时,作为初⼊中原的满⼈,他在⾔情写物时也往往带着游牧民族的真诚与直率。
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然之眼观物,以⾃然之⾆⾔情,此初⼊中原未染汉⼈风⽓,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已。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d5e7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e.png)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一般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1384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2.png)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翻译《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
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注释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160f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9.png)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注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创作背景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 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古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古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9736a355270722182ef742.png)
古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6439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4.png)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及赏析原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词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251146ddccda38376baf29.png)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词作赏析【作品介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原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⑵。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⑶。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⑷。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⑸。
【注释】⑴木兰花:词牌名。
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lí)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8c9a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1.png)
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史实,介绍,分析了《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文的风格特点,同时,对《木》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解释了诗文,对于提高我们古典诗词鉴赏的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纳兰容若典故绝交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也许我们对这首诗不熟悉,但是这首诗里的前两句想必人尽皆知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来描写爱情的句子,那么对于这首诗中的情感和作者纳兰容若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一、关于纳兰容若历代文学,大都说唐诗、宋词,然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够名世的也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本诗的作者,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的词风,可谓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灵性。
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纳兰容若的词风以及本诗,那就得对纳兰容若的身世做一次寻根。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来为避东宫太子之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也正是他给了容若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
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容若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所以,容若的词也带有了这种“贵族气”。
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它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在这层意义上,纳兰容若非常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的那句话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其实王国维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纳兰容若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6ada1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纳兰性德《⽊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原⽂及赏析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译⽂】如今轻易地变了⼼,你却反⽽说情⼈间就是容易变⼼的。
【出⾃】清朝纳兰性德《⽊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译⽂ 与意中⼈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你却反⽽说情⼈间就是容易变⼼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环那样,在长⽣殿起过⽣死不相离的誓⾔,却⼜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怨。
但你⼜怎⽐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环有过⽐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译⽂: ⼈⽣如果只是像初见⾯时那么美好,⼜何故会出现画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今你轻易地变⼼,却推诿说情⼈间本来就容易变⼼。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净的夜晚在骊⼭⼭盟海誓,即使⼆⼈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断肠的《⾬霖铃》声亦⽆怨⽆悔。
⽽你⼜怎⽐得上薄幸的唐明皇呢?起码他当⽇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呢。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家”。
字容若,号楞伽⼭⼈,⼤学⼠明珠长⼦。
赏析 《⽊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个为情所伤的'⼥⼦和伤害她的男⼦坚决分⼿的情景,借⽤班婕妤被弃以及唐⽞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语”、“⾬霖铃”、“⽐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被男⼦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题说这是⼀⾸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种,是以⼥⼦的⼝吻控诉男⼦的薄情,从⽽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等。
纳兰性德的这⾸拟作是借⽤汉唐典故⽽抒发“闺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史实,介绍,分析了《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文的风格特点,同时,对《木》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分析,从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解释了诗文,对于提高我
们古典诗词鉴赏的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纳兰容若典故绝交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也许我们对这首诗不熟悉,但是这首诗里的前两句想必人尽皆知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来描写爱情的句子,那么对于这首诗中的情感和作者纳兰容若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关于纳兰容若
历代文学,大都说唐诗、宋词,然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够名世的也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本诗的作者,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的词风,可谓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灵性。
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纳兰容若的词风以及本诗,那就得对纳兰容若的身世做一次寻根。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来为避东宫太子之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也正是他给了容若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
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容若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所以,容若的词也带有了这种“贵族气”。
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它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在这层意义上,纳兰容若非常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的那句话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其实王国维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纳兰容若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容若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升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死。
就其生平看来他也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然而容若就是一个情深不寿的典型,仅仅活到三十一岁,他的死就像钱塘苏小小给人的感觉一样,说不清的惆怅。
二、《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
快乐和感动往往来自于不求甚解,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比如一句我们经常用以自励的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觉得这才是君子气概,但在《论语》里,原文还是有下半句的:“言必信,行必果,小人哉”,如果再往下看:“抑亦可以为次矣”,这就是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虽然都是不怎么样的小人,但也不算太糟糕,也凑合算了吧。
现在,这首容若最著名的《木兰花令》也有相似的情况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这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也必然会把这一句抄录在心里,作为一则亘古而永恒的爱情箴言。
容若这句词的魅力在于:他直指人心地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里的普世情怀。
尽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词题“拟古决绝词”,首先点名了这首词是“拟古”,也就是说,作者要模拟古诗的风格和题材写一首。
容若这回拟古拟的“决绝词”便可见于《宋书-乐志》所引的《白头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意思是:我的心明明白白、透透亮亮,听说你现在脚踩两只船,所以我来跟你一刀两断。
——注意这个这个主题:“绝交”。
这可不是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毅然决然的分手。
那么,容若突然也来这么一首《拟古决绝词》是要与哪位女子决绝呢?
我们需要再看一首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唐代张籍的一首名诗,全诗是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表白的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是你还送我一双明珠。
我对你的情谊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
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死要与丈夫同生死。
明珠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的太晚。
——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是、这首诗,通篇男女之情,实际却和男女之情毫无关系。
这首诗的题目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当时,藩镇李师道四处笼人,渐成与中央政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张籍也是个名人,也在李师道的笼络之列,于是,张籍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表白心迹: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这辈子是跟定中央政府了——这便是诗词字《离骚》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以男女之情寄托别样情怀。
所以,容若的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未必就是在写男女之情事的。
这首诗,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引自汉成帝时,班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白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总会到的,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被扔在一边。
——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说人与人之间,若始终如初见时那么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好了。
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永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朓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正是前面提过的班婕妤的故事。
这首诗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语之所本。
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反而说我变的太快了。
下片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长恨歌中有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的来源。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锦衣郎”说的还是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誓时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故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
但我们始终无法说清楚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
也许这是他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的交友之道。
但以容若为词独抒灵性的主张,前者更容易让人相信些。
这首词,若作情事解,则看似写的浅白直露;若依词题解,实则如同容若性格一般,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这样一番解释下来,也许破坏了一些人原来心中的哪一点爱情美感,但是不要紧,前面讲过人们一直有“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传统,我们继承并发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