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生育习俗
关于各地区的婴儿出生社会风俗

关于各地区的婴儿出生社会风俗婴儿出生,按旧俗要以红蛋分送亲友报喜,也有煮红枣糯米糖粥(俗称毛米粥)分送邻居报喜。
尤其是生了儿子,添丁之喜应该让亲眷邻居都知道,认为知道的越多越好,今后的婴儿就越容易养育。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为“三朝”,产妇的娘家人要备“三朝担”,来看望初生的孩子和女儿,给孩子送首饰(如项圈、刻着长命百岁的锁片、手镯、脚镯),全套衣服、鞋帽、灰袋、尿布等。
给产妇送鱼肉、某某某鸡、鸡蛋、金针菜等营养补品。
亲友也带着蹄髈、猪肚肺、鲫鱼、鸡、鸡蛋物品等前来贺喜,有的还要给孩子压岁钱、见面钱,常州俗称“送汤”。
“三朝”这天给孩子开奶,按老法开奶前先给孩子吃“三黄汤”(大黄、犀黄、黄连),其味苦,称为“先苦后甜”,其实真正的作用是泻淤积、祛肠热、清胎毒。
三朝要办三朝酒,招待亲友。
如不办三朝酒就直接在孩子出生30天时办满月酒,设宴招待亲友,也称做满月,吃满月面、喝满月酒。
常州地区还有为孩子剃“满月头”的习俗,俗称剃“毛毛头”。
由于小孩的头皮娇嫩,剃满月头的一般是经验丰富、剃头技术高的老师傅,要是剃满月头的师傅家里有男有女,子孙满堂那就更好了。
剃头时剃头师傅一面剃一面说一些吉利话,可以取个好兆头。
孩子的亲属也在用吉利话哄着小孩,希望孩子不要哭闹。
有的婴儿出生时头发稀少、头发不怎么黑,民间认为勤剃头,孩子的'头发就会越长越密,越长越黑。
剃满月头同时连孩子的眉毛也要剃掉,如果孩子出生时头发稀少,满月时不剃,也可以在百日时剃。
这是小孩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头发还是从娘肚里带来的胎发,剃下的胎发捏成一个小圆球,用红布包扎起来用彩线与桂圆莲子贯穿起来挂在床楣上,认为可以给孩子压邪保平安,保佑健康成长。
经济条件好的富裕人家,特别是头生养了儿子,孩子出生100天,还要做百日,请百日酒。
同时在满月或百日酒宴时,还备有糕、粽、团子,取“高中团圆吉祥”之意。
现在条件好了,科技发展快了,孩子的胎发不仅用红布包着做成小球,而且可以用胎发来制作胎毛笔作为留念,也有用红布包着的胎发球,用彩线和金手镯、金长生果等串在一起,祈福保平安。
闽都的习俗

闽都的习俗闽都的习俗婚嫁旧时婚嫁礼俗繁琐。
先是提亲,由男家提出,经女方父母同意后,取女方生辰八字请星相或算命的合婚。
合婚成后议聘,聘金必以“三”字,因“三”与“生”谐音。
男方择日定聘,俗称“下大帖”,将议定聘礼的一半送往女方家(俗称上半礼),并给女方长辈送见面礼。
女方回送埘蜾,并将男方送来的礼饼、鸡、肉等分送亲戚。
受礼者要于姑娘出嫁前送贺,称“添箱”。
婚前一个月,男方送迎娶日期“红帖”,并送下礼,迎亲前一日,男方送礼书帖“过门担”;女家回礼鸡一对,用红绳扎鸡脚。
结婚之日,男家备京鼓花轿,有媒人带领到女家迎亲。
进门先“拜堂”后入洞房,新郎新娘并坐床沿,称坐床。
新郎掀开新娘头上红缎,伴娘领唱揭盖喝彩:“揭盖揭得起呀,家产猛猛起呀;揭盖揭正中呀,四代两公孙呀。
”。
饮合欢酒,称“合卺”。
挑选一男孩在马桶小便,称“开桶”,取早生贵子之意。
下午伴娘扶新娘新郎出厅叩拜父母、亲人长辈,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多赠以金戒指、项链、手镯等,谓“见厅”。
当晚宴席,上“太平燕”称“大菜”,新婚夫妇到各桌敬酒,对未曾叩拜的亲族要补行拜礼。
客人饮宴要把全瓜(鱼)留给东家,表示对新人的祝愿:有头有尾、富足有余。
婚后2日,由新娘之弟到姐夫家请“回门”。
回门礼节与新婚典礼大体雷同。
新婚夫妇多在酒席结束前赶回男家,新娘要下厨“试鼎”。
寿诞男女登50岁谓“上寿”方可举行寿庆。
未达此年龄的'叫过生日。
福州俗例,男庆九,女庆十,即男的提前一年寿庆。
正寿前一天先做“暖寿”,用三碗寿面供奉祖先,做寿老人坐在案前让晚辈叩拜。
正寿,张灯披红,由子女办寿诞请亲友。
赴宴客人送红包、送寿烛炮、寿幛等。
宴后有的还讲评话热闹。
建房旧时建房,重在环境选择,讲究作北朝南,山脉来龙,左右“砂手”,明堂、横案、“布袋聚财”。
破土、奠基、上梁,都要择取黄道吉日。
上梁时,主人和全体匠人腰束红带,梁上贴“福星高照”或“万年宝盖”横批,屋架上挂彩旗。
在涨潮或潮满时举行上梁仪式,谓“涨财水”。
福州婚嫁习俗

男方聘金:1.礼金都以3为底。
如3万3,5万3,10万3。
仪定的聘金尾数必为“3”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都生儿女)2.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2.男方给女方妈妈,外婆肚子疼钱。
意思是外婆生妈妈的钱,妈妈生女儿的钱。
一般3千3。
3.男方给女方买衣服的钱。
一般3千8或5千8。
聘礼:1.公、母鸡各一只,活的,母鸡没生过蛋的,两只鸡都要用红纸包一下脚,还要用红线系脚。
2.线面10斤,分成5斤两份,需要红线用特殊的绑法弄好。
3.喜糖10斤,分成5斤两包。
4.香烟两条。
5.四色菜。
女方回礼:1.一只母鸡。
2.一双长袜,尽量长点。
按照福州话,长袜意思是长活,希望男方长寿。
3.一条长裤,口袋里面放一个金首饰。
按照福州的意思是装着金子的裤子是金库,希望男方富贵。
4.线面一半。
5.喜糖一半。
6.香烟一条。
7.四色菜一半。
8.男方给女方的聘礼回一半给男方。
女方的嫁妆:红色洗脸盆一对红色BB洗澡盆一个沐浴露1瓶,洗发水2瓶,花瓶1对,花2把.牙杯2个,牙刷2把,牙膏2支,毛巾2条,梳子2把,肥皂2块,拖鞋2双,三尺三红布,(红布还要包桶的)带盖的红桶(里面要放枣生贵子,放结婚用的四季花)男女方各5朵花(四季花,女方家准备4对,3对拿去插在面条上,要准备3碗面,每碗面上各插一对,还有一对放进水桶里,男方家要也是准备5对,3对也是拿去插在面上,婆婆头上插一对,给媳妇添花时再用一对)花生,红枣,莲子,桂圆,红色床上用品四件套睡衣2套直红伞(不要折叠伞)娃娃一对圆镜子和首饰盒(切记不可以方镜)礼炮门上和窗户上的喜字红箱子两个在结婚的过程中, 有不少传统留下来的禁忌,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一)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二)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三)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四)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五)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六)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七)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八)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九)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十)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十一)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十二)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十三)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十四)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十五)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十六)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十七)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十八)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十九)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地域文化3

一、单选1、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泉州漳州福安福鼎2、(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宋代元代明代3、在长达700多年的福建刻书史上,( )被视为福建刻书代表。
汀州四堡福州莆田建阳书坊4、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以敢冒风险为荣,以敢打敢拼为乐的谚语“输赢笑笑”出自( )。
石狮连城闽清平潭5、福州在给长辈祝寿时,于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即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
“禳寿”“拜斗”“夹罐”“寿启”6、有一些舞蹈在早期雏形,就由福建传入台湾,在台湾得以发展成熟,形成一种舞种后,又传回福建,在福建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如现流传有南安县诗山镇的( ),就是由台湾传入。
车鼓弄打七响竹马灯凤坡跳鼓7、福建古代对外贸易钱货交易的形式代,始于( )。
唐宋元明清8、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中指出,()剧本之多,“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莆仙戏闽剧芗剧梨园戏9、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晋江龙海厦门东山10、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
创始阶段成熟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创造性发展11、台湾的跳加官舞蹈,为文戏的戏曲舞蹈,与长期流行在福建( )等地的跳加官是同一舞种。
将乐诏安华安德化12、清末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直接聘请洋教习,使用洋课本,按洋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教学。
宗学番学外文书塾福建船政学堂13、闽西最大的圆形土楼是永定的( ),由于建筑规模宏大,故有“姑嫂夸楼”的故事:某村一次婚宴上,两个年青女子在同桌吃饭时,都极力夸耀自己的楼屋如何之大,等到双方问清自己所夸之楼时,才知道都住在同一楼,且为姑嫂。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

人生仪礼习俗人生仪礼习俗是社会民俗的重要部分。
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有关仪礼之事,无论上层下层、知识或非知识阶层,都颇以为重,世代相因,成为一种社会礼俗。
仪礼,我国古代有许多专书,《仪礼》即为一主要者,后世对之多有注疏、阐述,如宋代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等等。
宋代理学在程、朱的倡导与鼓吹下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而这些仪礼,一经理学家的整理定制,便成为封建规条,虽然它们来自民间,或是在民间礼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但与官仪结合,成为宫廷仪礼,便和民间仪礼相去甚远了。
民间仪礼,有一般社会交往之礼,即所谓燕酬常仪。
如清代凡有喜庆之事,贺客来者必衣长衫加马褂,坐席也要分左右,按一定次序。
平辈相见必拱手作揖,见长辈必躬腿打千。
早晚子媳必向翁姑请安。
还有为客人装烟倒茶、送往迎来等等。
时至当代,平时交往仍有欢迎欢送、握手、接待、设宴接风、小酌洗尘等等,这些大多是一般社会交往的常规仪礼,它们往往因人因地而有所异。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的一些礼仪也渐渐地渗透病融入到中国传统社会礼仪习俗之中,成为一股新鲜的清风。
在我国人生仪礼习俗中,围绕人生的生死婚丧过程德民俗异常丰富和完善。
例如产育方面的生子、由少年转入成年的冠礼、婚嫁迎娶、生日祝寿、死丧殡葬、祭祀祖先等,无不是围绕人生大事而展开进行的。
它们在我国仪礼习俗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出我国民俗中最有规律的惯制[ 以上参见张紫晨:《中国民俗和民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8 — 29 页] 。
由于婚、丧民俗游专门的讲座,这里主要围绕人生习俗中的生育习俗及其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而展开,具体包括诞生礼(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与抓周)、生日礼、成人礼(古代称冠礼)等。
生育时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对家庭而言,还是对宗族乃至社会都是如此。
过去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但在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情况下,又令人多有担心。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民间生育与生子习俗。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后代的关怀,也彰显了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观念。
本文将以传统节日为背景,探讨中国人民独特的传统生育和生子习俗,包括生育观念、出生仪式以及儿童命名习俗等等。
一、传统节日中的生育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与生育观念紧密相连,生育被视为家庭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中,人们会加强家族纽带,传承后代血脉,强调家族延续的重要性。
例如,在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都会以家庭团圆为重,亲人们聚在一起,表达对家庭幸福的期望。
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也有一些节目和活动与传统生育观念联系紧密,如儿童的游戏和玩具,以及欢喜的儿歌。
二、生育仪式与传统节日的结合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特别是婚嫁和出生相关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生育仪式,以祈求幸福和健康的后代。
例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活动中,有一种习俗是将几个婴儿放置在竞渡船上,相信这样能给婴儿带来好运和健康。
此外,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选择在正月十五这一元宵节,来庆祝新生儿的出生。
在这一天,人们会摆设一桌丰盛的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祝福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儿童命名习俗的传统节日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生育仪式,儿童命名习俗也是家庭的一大重要环节。
传统上,人们会根据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家族情况等因素来为孩子取名。
儿童的名字往往寓意美好的愿望,如健康、聪明、幸福等。
由于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因此选择在传统节日中为孩子命名,被视为具有特殊的仪式意义,也被认为能带来更多好运和福祉。
四、传统节日与儿童教育除了生育习俗和命名习俗,传统节日还给予了中国儿童教育很大的影响。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家长们会给孩子们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展示中国传统的美德、道德和礼节。
举例来说,在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重阳节,家庭成员会一起包粽子、登高、祭拜祖先等,借助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家族观念、孝道精神和团结意识。
福州人的风俗

福州人的风俗福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福州人民秉持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州风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福州人的风俗习惯。
1. 重视家庭和睦福州人非常重视家庭和睦,注重亲情和家庭的和谐。
他们尊敬长辈,尤其是尊重父母。
在福州,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
福州人常常会将整个家庭聚集在一起,共进晚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2. 重视传统文化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福州人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他们热衷于学习福州的历史和文化,常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和传统节日庆祝等。
3. 崇尚清淡饮食福州人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崇尚健康饮食。
他们喜欢吃海鲜和蔬菜,尤其是福州的海鲜资源丰富,深受福州人的喜爱。
福州人还有一道特色菜——佛跳墙,这是一道以海鲜为主料的传统名菜,因为其香气扑鼻,食之前还会有一道仪式感。
4. 重视教育福州人对教育非常重视,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福州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福州人会为子女选择最好的学校和教育机会。
福州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很大,他们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
5. 喜欢茶文化福州人热爱茶文化,喜欢品茶和交流。
福州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福州人对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福州人常常在闲暇之余泡一壶好茶,与亲友一起品味茶香,共享宁静时光。
6. 崇尚节俭福州人崇尚节俭,注重节约和理财。
他们普遍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不喜欢浪费。
福州人的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和虚荣。
他们会合理安排家庭开支,储蓄和投资,以确保未来的经济安全。
7. 爱好运动福州人热爱运动,注重身体健康。
他们喜欢晨练和户外活动,如慢跑、太极拳、骑行等。
福州有许多公园和健身场所,福州人会利用这些场所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福州人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他们勤劳、朴实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这些风俗习惯使福州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生育畀利市的习俗

生育畀利市的习俗1.生育。
出嫁女生小孩(俗称“苏月”)三朝,男家就要做印糍、包粽子、买猪肉,备好鸡、酒与红鸡蛋等,整理成一条担,贴上红纸,向外家“报羌”(俗语,报喜)。
其后,女家又备上婴儿新衣服数套,孖带一条(四条带),以及鸡、酒与鲜鸡蛋等,整理成一条担,贴上红纸,给亲家“送更”(俗语,送礼、回敬),并看望生育的母子。
见到新妈妈后,畀一对穿红绳的利市,挂在颈上,分左右吊在胸前;而婴儿的,则一般放在肚面的衣服夹缝中。
女家亲属返程时,亲家母、新妈妈亦要各畀一对利市,以示感谢。
2.满月酒。
通常按习俗,婴儿满一个月之后就要摆满月酒庆贺,尤其是男丁,在封建社会中视为延续“香火”,后继有人,更为隆重。
满月酒除了宴请亲朋戚友之外,一定要请村、房、族中父老到场,一来表示尊重老前辈,二来表示主家为村、房、族添了男丁,有了延续香火这件大喜事而共同分享喜悦。
跟着,老妇人抱婴儿拜祭祖先。
宴饮时,主家老妇人先畀村、房、族中父老一对穿红绳并连结在一起的利市放进衫袋,有的人家还借此请他们给婴儿起名。
之后,主家老妇人与亲朋戚友依次畀新妈妈、婴儿一对利市,表示祝贺,并说“多子多福”、“三年抱两”等祝词。
现在,此习俗仍盛,不同的是现在普遍有电话,“苏月”不用三朝报羌,而是即时通知。
此习俗文章的时候,心潮起伏、翻滚,很久都不能平静,深深感到千百年来,罗定人民的祖先创造了这个习俗,经世代相传,不断修改、补充,形成了这个系统的畀利市的优良传统习俗,现在不但继承了下来,而且不断发扬光大,深感欣慰。
畀利市传统习俗核心只是一个字:情!亲情的情,友情的情,关爱之情……这一切,都从畀利市这个小小的行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正如《爱的奉献》这首人们熟悉的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珍贵,值得我们很好地珍惜、爱护、培育、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生育习俗
生儿育女是一家“添丁发甲”的喜事,女人怀孕叫带身喜,分娩谓临盆喜。
有的地方生男放鞭炮,生女没有。
第一胎生男生女都要向近亲和邻里报喜,并分送一碗太平面或染红的蛋。
婴儿生下三日,第一次给婴儿沐浴,叫洗“三旦”。
富裕之家宴请亲友,谓“三旦酒”,旧称“汤饼宴”或汤宴之喜。
娘家必须置办婴儿用的“涎遮”(围兜)、衣裤、帽子、摇篮、被帐、玩具和产妇坐月子用的食物,如鸡、蛋、糯米、线面、红糖、黄酒等,数量不拘,品种要齐全,但不能送鞋子。
这些礼物须在三旦当天送抵男家,表示祝贺。
接受报喜的亲友要回赠鸡、蛋和线面。
婴儿满月,还要办满月酒,谓弥月之喜。
赴宴的客人除送红包外,还附带送些孩子用的玩具、童装之类的礼物。
外婆家送包、糕、鸭蛋(鸭蛋叫太平,三者谐音是“包哥太平”)及婴儿衣帽、罩衣、小被等物品。
孩子4个月,可以坐着玩,外婆家便送坐车,谓坐舆之喜。
孩子周岁了,有钱人家要办酒席请亲友,俗称“做晬”(音最)。
此时,孩子能走路了,客人除送红包、童装外,可以送鞋子。
有的人家在周岁之日,把厘戥、铜镜、算盘及文房四宝放在箩筐内,让小孩在其中抓取,视其所抓何物,谓观其志趣,可卜日后成就,是谓“抓晬”。
有迷信者知其儿媳怀孕,便去“临水宫”虔请保胎护幼的女神——临水太后陈靖姑的香火;婴儿坠地便去算命定时,如命中带有“将军箭”,便去将军庙请回将军箭供祀。
孩子有病痛,便延请道士在家里做法事和“过关”,且要年年过关。
据说直到16周岁才闯过道道险关而长大成人,可有的孩子年年过关年年病。
以往,福州城乡都有弃婴、溺婴现象,农村尤为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现象逐渐消除。
加上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婴儿成活率高,人口逐年增加。
70年代末,国家提倡晚婚晚育,计划生育。
80年代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提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采取行政措施,使人口增长率逐渐。
来源:福州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