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孔子德育思想对建设校园德育环境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对建设校园德育环境的启示
孔子德 育思 想对建设 校 园德 育环境 的启 示
张 文 娟
( 江 师 范 大 学教 师 教 育 学 院 , 江 金 华 浙 浙 3 10 ) 20 4
【 摘 要】
孔子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深邃的教 育思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道德教育
是 孔子教 育思 想的核心 ,了解孔 子的德 育思 想 ,把握 孔子 的德育 思想 ,对 于我们今 天建 设 和优 化校 园德 育环境 仍有 着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德 育的原 则 与方 法提 出了 不少行 之 有效 的 主张 ,他 注重 浴乎 沂 ,风 乎舞 雩 ,泳 而 归 。 ”夫 子 喟 然 叹 日 : “ 与 吾
德育知情意行的统一 ,注重从实际出发 ,因人施教 ,对 点也 。 (沦语 ・ ” 《 子路 曾皙冉 有 公西 华 侍坐 章 》 )包成 解 学生既尊重热爱 ,又严格要求 ,充分阐释了外在环境对 作 : “ 暮春者 ,季春三 月也。春服既成 ,衣单袷之时 ,
校 园精 神 环 境 是 校 园德 育环 境 的 核 心 。奋 发 向 上 、 生 。 良好 的 校 园环 境有 利于 控 制情 绪 、陶 冶情 操 、美 化 文 明进 步 的精 神环 境具 有 凝 聚人 心 、弘扬 正 气 、示 范激 . 心灵 ,甚 至 启迪 智慧 ,激发 灵感 ,且 教学 效果 持 久 而 强 励 的作 用 。通 过 确 立 良好 的 校 风 、教 风 引 导 纯 正 的 学
的人 际 关 系 、健 康 的集 体活 动构 成 的人 文环 境 ;由规 范 的制度 、有效 的执 行 构成 的 制度 环境 等 。


以 整洁 美观 、 品位 高雅 的 校 园物 质环 境 熏 陶道 Fra bibliotek德情 感

孔子思想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作者:武进来源:《中国教师》2007年第02期孔子重德,他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孝悌、爱众、亲仁”置于“学文”之上。

他在德育上的启迪自觉、注重行动的理念,以及扎根实际、引导自律的方法是很值得继承的。

下面仅对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三省吾身”与“推己及人”进行思考与引申,以期对中学德育有所启示。

一、“三省吾身”——道德反思法道德反思法就是通过发言、交谈、书面等形式对自我道德认识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身道德水平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德育方法。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是他的道德方法中较为核心的一种,这也是德育的治本之策。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反思能力,道德反思法能促使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纠正缺点,提高道德认识。

在实践中,建议使用交谈与书面的形式,这样能够使反思较为深刻、慎重,而且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反思过程有一个充分的把握。

例如:可以布置反思作业,让学生进行一两天的思考,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反思做出评价,对于其下一步行动寄予更高的希望与信心,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能力进行挑战。

实践中发现:对于学生的反思并不适合立即进行奖励,奖励应该在学生做出真正的道德行动之后,这样可以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写反思日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同时,通过看学生的反思作业,教师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误解,促使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

二、“推己及人”——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自我设计下,通过显性的实践活动或者非显性的心理活动等进行换位思考,扮演别人的角色,感受他人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感受,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德育方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文/易薇摘要:孔子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教学方法,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认真研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意义上更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次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德育的潜在、深层次的关系,并总结了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德育、精神内涵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学家,是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众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在德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历代德育、理想人格的发展及个体的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方法,探索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对教育科学地继承与创新,有重大的意义。

一、德育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把德育摆在育人的首位,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他认为德育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得以治理的根本,是培养圣贤君子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

这对于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启示与意义: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德育的地位尤为重要。

在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上,强调个人以国家、集体为重,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应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人心失范、社会失衡、道德沦陷的情况,甚至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德育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出来。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黄洁扬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虽有积极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

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重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

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

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倡导以身作则、提倡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关注以及鼓励师生平等互动等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教师可以借鉴和应用孔子教育思想,结合现代教学实践,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认识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当代教师教学, 启示, 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个性化关注, 平等互动, 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实践, 融入教学.1. 引言1.1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识别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根源和精髓。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教育的理念和原则,以及他对学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孔子教育思想融汇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为当代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人才。

深刻理解和把握孔子教育思想,对于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语》德育思想对高中德育教育的启示

《论语》德育思想对高中德育教育的启示

《论语》德育思想对高中德育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德育思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取向, 体现了中华民族创造精神文明的智慧,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瑰宝。

对其进行再研究、再认识、再发展,能够更好的推进高中生德育教育。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碰撞出的“自我反思”、“社会实践”和“孝道教育”等德育思想,对于高中生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做饭问题具有直接和重要的直到作用。

[关键词]论语高中德育启示一、高中德育困境高中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趋于成熟。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他们品德素养的形成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对高中德育教育的成效质疑颇多。

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态度上,二是生活作风方面。

虽然是学习问题,但也和德育有关。

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中“学习无用论”者在高考的阴影下对未来的迷惘与担忧,我们也能感觉到“唯分数论”的学生在市场经济阴影下的的功利主义精神。

而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当下,高中生对物质的崇拜超乎以往。

校服一统天下,鞋子成为了唯一可以炫耀的单品,校园里千元的名牌鞋随地可见。

此外,这一代高中生独生子女为主,自私自我、自理能力差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二、《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梁启超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是:孔子此人有若何之价值,《论语》一书亦从之而有若何之价值。

”[2]《论语》作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经书”,其蕴含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当代价值不可忽视。

(一)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思想以“仁”与“礼”作为基石。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呢?“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学“礼”,而“礼”的精神必须灌注“仁”。

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和“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礼即一切视听言动都要符合礼的规范。

“仁”通常指的是“爱人”。

从“仁”出发,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在总结和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孝悌、忠义、知、信、谦、勇等道德规范。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德育思想一、因材施教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智力水平的不同来“因材施教”。

孔子很早便注意到人的这个特点,所以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人,贝,J不可以讲高深的学问。

”根据这个原则,他深入了解他的学生们的不同智力、兴趣和能力,掌握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并施以不同的教育。

二、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孔子是古代首位创立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

他认为,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灌注式妁方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同时诱导他们主动思考,如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去开导他;其次是要在他想说出自己意见而又说不出时,再去启发他况出来。

另外,一定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总的精神是指教学时不能只强迫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三、内省在孔子看来,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道德的主体,无论在道德实践中,还是在德性的涵养中,自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不是靠“外烁”,而是靠“内化”依靠自我的努力与锻炼,内在的修养与锻炼才能使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从道德论上肯定了每一个主体为善为恶的自觉和自由。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孔子看来,榜样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一是典范。

孔子认为典型人物的高尚想、规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在教学中常用品德高尚的人物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他主张向贤者学习,不要向不好的入学习,以不贤人为镜子,看自己有没有他们同样的缺点。

二是示范。

孔子不仅以知识教人,而且以言行风范感人,处处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弟子,为世世代代所仰慕。

孔子虽然博学,精通六艺,但却非常谦虚好学,不知疲倦。

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高校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高校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高校道德教育提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在当代高校教育中,深入研究和发掘孔子的德育思想,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德育;教育孔子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影响。

他首开了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他的德教思想曾对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对人们高尚品德的形成,对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淳化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强调以德治国的今天,孔子的德教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道德教育孔子特别重视学生思想品格和伦理道德教育,并将其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在《论语》里多次提到自己致力于培养“士”、“君子”、“成人”,在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均服从道德教育的统领。

孔子在“德”和“才”两个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按八德处事为人就是“仁”。

他的弟子有子曾经这样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义之本与”。

因此,“孝弟”这些原则就是“仁”的根本。

只有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才会尊重别人;只有珍爱自己、珍爱父母、珍爱朋友的人,才会热爱集体、热爱国家。

当代高校要搞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应从“孝弟”抓起,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的渊源。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

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德育思想在其教育理念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仁”为核心、以促进个体德性人格的养成和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为宗旨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基本内容学校德育重要启示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仁人君子’为最高理想人格”的德育思想,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维护国家的安定、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著称;孔子的德育思想作为其源头,内容也非常丰富。

1.“圣贤”、“君子”的德育目标关于“圣贤”人格,儒家论述很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心性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道德品质足以为人楷模、教化百姓;二是外在的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建立了丰功伟绩,其历史作用足以名垂千古、百世共仰。

”不过孔子认为一般人是难以达到圣贤人格的,他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就连孔子自己也不敢承认已经达到这一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努力做到的是成为“君子”。

孔子的德育目标是将人培养成道德高尚的“君子”。

孔子对“君子”有着多方面的定义。

《论语·里仁》中讲,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君子的言行举止必须遵行仁的原则。

2.“仁人”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是以“仁”为内核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释了“仁”的内涵。

《论语·颜渊》讲“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一个基本内容,“仁”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重要条件。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始终保持仁德。

《论语》德育思想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论语》德育思想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徒, 把学校由官府 移到民间 , 教育对象 将 由贵族扩大 到平 民 ,这在 我国古代教育 史上具有划 时代 的意 义。而 “ 性相近也 ,
习相远也 ”《 (论语 ・ 阳货》 ,就是这一主 )
张的思想基础 。 子认 为, 孔 人无论 高低贵 贱 , 先天 的潜能 即“ ” 面是大 致接 在 性 方
用“ 由近及 远 , 己及 人” 推 的育人 方法 和 途径 。去 寻找德育 目标与学生 内心需要 的结 合点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 中获得 道
理念。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的今 天 , 仍有 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当前 , 由于升学的 压力 , 加上功利主义的影 响 , 一部分学 生
身在学校 却丧失 实际受 教育 的权利 , 令 人痛心。 应让“ 人人成人 , 人人成才 ” 的理 念, 植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 者的心 田, 让
幼, 以及人之幼 。” 这种 “ 由近及远 , 己 推
学而》这里 的“ ” ) 本 就是做人 的根本。“ 务 本” 就是要学会做人 , 学会 做一个有仁爱 之 心 , “ 爱众 ” “ 能 泛 和 博施 于 民而 能济 众” 的人 , 即能为人 民大众谋福 利 的人 。 孔子 的教育是君子教育 , 他要 培养 弘道 、 行道 的君子 ,去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
近的 , 由于后天 的教育和努力不 同 , 但 所
以潜 能的实现程 度及 表现形式就会有差
异, 甚至相差很远 。 L 性相近也” 孑 子“ 的人
性观, 让人们 放弃偏 见与歧视 , 树立 “ 人
人成人 , 人人 成才 ” 理念。 牢 固树立 “ 人成 人 , 人 人人 成才 ” 的
培育爱心幼苗 , 加固道德基础 。 要灵活运
“ 己所 不 欲 ,勿施 于人 ” 《 ( 论语 ・ 灵 卫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的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重视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当代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实现教育目标。

未来,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实际教学中,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启示、传统文化、德行品质、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实践与理论结合、自主学习、教学总结、融入实际教学、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代教育中备受关注,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德行高尚、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孔子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

借鉴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还可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能力全面的优秀学生。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2 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对现今德育的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对现今德育的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对现今德育的启示作者:王鹏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8年第05期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德育思想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意义深远,值得研究与借鉴。

本文通过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浅析,并结合我国当前德育的状况,得出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启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世界历史上不寻常的年代,西方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期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中国思想的其他各种派别也随之兴起,印度的释加牟尼创立佛教,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伯拉图,创立了西方哲学。

在中国,影响了中国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的主要元典,即是由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所整理和创作的一批文化元典,其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里面表现出的德育思想对于国人的意义,正可比之于基督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作为中国的圣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他所开创的儒家学说不带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性格,都实实在在受惠于孔子的德育思想的影响。

任何了解孔子的人都不能否认,体现他德育思想的语句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任重道远、杀身成仁、四海之内皆兄弟、见义勇为、和为贵、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我们受孔子和他的德育思想影响太深了,认真总结其对我们两千多年历史的各方面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文化转型期,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传统、国民精神面貌,都正经历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我们民族文化前进方向将走向何方是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德育在国民中的作用问题。

一、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孔子把德育思想放在教书育人的首要地位,可见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他还主张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德育为主,智育为辅,智育为德育服务,并促进德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摘要: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资源,孔子德育思想便是其中之一。

孔子德育思想的基础、规范和主要方法等,对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价值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我国道德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至今尚有着深刻的阐释力和生命力,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道德教育的衍生几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行。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在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内部的尊长爱幼、照顾孤老、团结互助、生活习俗教育已较为普遍。

氏族公社末期,伴随着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继承权,“孝”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同时, 礼乐之教, 起着道德规范的作用。

《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明教育特别是道德观念教育已广为普及,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和学校的萌芽,为教育提供了便利。

古史关于有虞氏之学为“庠”的传说,证明了当时的教育场所,一为养老,二为传教。

至夏、商、周时期,道德教育的发展更为明显。

随着依赖于旧经济旧政治的官学体系走向衰落,私学在社会生产力相对提高的物质基础上,在学术下移、士阶层适时而昌的历史潮流中逐渐兴起,出现了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变革。

孔子继承、整理和超越了尧舜时代的五典之教、礼乐之教、五常之教和周公制礼留下的道德教育遗产,在述而不作之中阐释微言大意,自创儒学,成就了始于秦汉、垂范二千年而不衰的道德教育基本范式。

二、孔子对德育地位和君主之德的认识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和宗法等级思想以及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明了德政的重要性、道德行为的普遍性,说明了德为首的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韩天鹏(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次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德育的潜在、深层次的关系,并总结了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启示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德育精神内涵一、德育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把德育摆在育人的首位,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他认为德育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得以治理的根本,是培养圣贤君子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

这对于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德育内容与目标及其现代意义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应在《论语》中,而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重德。

孔子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点在于怎样提升群众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只有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所以,他十分注重人的德育教育,认为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决于道德的自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道德的培养,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其道德思想的培养。

一个真正有学问和才能的人,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方能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重担。

2.为仁。

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是“仁”,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的“仁”学思想主要内容是“爱人”“孝悌”“克己复礼”。

第一是“爱人”。

“仁”的基本意思是“爱人”,主要讲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要同情人,要爱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当相爱。

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德育教学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德育教学的启示
出集体 主义或个性发展 的倾 向 ,给我们 的德育工作 带来 定程度的难度 , 学生接受德育教 育的效果也不甚明显。讨
孔子 的德育思想可 以给我们 修正德育教学 的弊端提 供了 好借鉴 。笔者认 为 , 这种借鉴至少有 以下几个方面。
德 育教 学的 目标性 及 目标 的可操 作性
孔 子 的教育 目的主 要 是培 养 “ 道 ” 弘道 ” “ 志 和“ 的 君
德育在我 国传统教育 中一 直被置于首要位置 。历代 教
的高 尚性 、小人 ” “ 之德 的卑鄙性 , 以激 励人们争 取做君 子 , 不做小人。 据孔子的德育 目标 , 反观我们德育教学 目标 :
家 的德育思想如 同灿烂 的群 星 ,组成 了我 国德育思想史 银河 ,而孔子 的德育思想无 疑是银河 中最为璀璨 的明星
敬, 疑思 问, 忿思难 , 得思义 ” 《 见 ( 论语 ・ 季氏》 , 三戒 ” 即 )“ , “ 戒之 在色” “ 、戒之在斗” “ 之在得” 《 、戒 ( 论语 ・ 氏》 等 , 季 ) 运 用量化方法对君子的言行举止提 出具体要求 ; 运用 对比法 , 将“ 君子 ” “ 与 小人 ” 的德行 加 以比较 , 以说 明“ 借 君子 ” 之德
实践上距离君子还有一定的差距 。有“ 未必有“ ” 只有 知” 德 , 把 “ 落实到实践上 的人才能称君子 。“ ” 知” 知 的表现之一有 可能是 把 自己掌握的知识 以语言 的形式表达出来 。但孔子
并不把一个人 的言语作为评判道德高尚与否 的标准 。他说 :
“ 有德者必有 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 《 ( 论语 ・ 宪问》 、君子耻 )“
中图分类号 : 3 G6 1 文献标识码 : A
的努力可以达到 的 目标。所 以, 孔子说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 “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以下是对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的一些简要总结:1. 以德育为先:孔子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他认为人的修养是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2. 尊重个体差异: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现代教育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孔子主张“学而实习之”。

他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应该倡导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培养思辨能力:孔子提倡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倡导教书育人:孔子提倡教书育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养。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7. 培养社会责任感:孔子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能担当的人”。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素养。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育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营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注重道德教育,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学生的积极影响【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这一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当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亟需突破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儒家思想德育意义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

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

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

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

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

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

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自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门。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

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

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

而且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用来治国,对任何层次的管理教育都会有用。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完全适用。

将来也会适用。

这是人类历史儿千年经验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

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

再来看一下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现状。

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

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重视德育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德育有着深刻的阐释力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他独特的德育方法对当今德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德育绩效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30-021 以仁德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仁德”是孔子要求人们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让人们达到这个品质,在孔子思想中包涵了许多德育的内容,下面就选三个基本核心的思想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1 “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周礼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他教育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孝敬兄长。

孝和忠是统一的,孝于家族长辈,就是忠于国家朝廷。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只有在家做好孝子,在朝廷才能做忠臣。

孔子把家庭伦理的孝悌之情迁移到治国、平天下,后世儒家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大学》中就明确提出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

孔子还明确谈到孝悌与仁的关系:“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即统治者能身体力行孝悌,被统治的人民就能竞相争取仁的品德,这样就无形中消灭了作乱犯上的现象。

1.2 “爱人”是仁德的核心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要“爱人”就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爱人”的简易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积极的“爱人”方式,自己有某种需要,要进而推想到别人也会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忠”。

如果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意让别人这样的对待我,那我也不会这样对待别人,这就是所谓的“恕”。

忠恕的综合即仁的本身,实现了忠恕之道,也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孔子的“爱人”是一种泛指,人无分东西南北,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同样仁爱。

1.3 “复礼”是仁德的表现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启示内容提要:孔子,就其自身而言,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而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德育思想是孔子创办私学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孔子德育思想的概况;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核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面对德育多中心的误区,班主任应更加紧紧围绕教会学生仁爱这一中心,使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其重要性。

以及受六艺教学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启示,班主任应如何以身作则,对学生作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使德育工作更为有效。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是中学生德育养成的把舵人。

关键字:六艺德育素质教育班主任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 年)。

孔子之父叔梁纥是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的武士,以勇武有力闻于诸侯,立过好几次战功。

孔子之母是曲阜名门颜襄家的三女儿颜征在。

孔子是中国古代创办私学最为成功的第一人。

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当时“礼崩乐坏”的乱世中为恢复“ 礼治” 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将毕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其以德育为首的六艺教学为中国古代教育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一、孔子德育思想概况。

春秋末年,一个想要参与贵族政治而取得一定地位的人,都要学会“六艺”,既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基本功。

主要指熟悉与遵循当时流行的礼、乐,掌握射箭技术,学会赶马车(御),学会写字(书),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数)的能力。

孔子无常师,学六艺更是师从多人。

孔子曾学御于挽父曼,又几次问礼于老子。

二十七岁时,孔子学于郯子,询问以鸟名官的情况。

后来,孔子学琴于师襄,还夺得过乡射第一名。

官学衰败,孔子更重视私学中的一种“大家庭”氛围,突出表现在孔子教育思想中折射出来的“亲情关怀”与“家庭教育思想”。

当时的官学是贵族学校,能进校读书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世家子弟,学风日下。

孔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授课老师的呆板松懒产生了摩擦。

子贡曰:“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

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

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德育思想道德教育启示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s of Moral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Wang Hanzong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and shape students' moral virtues.Moral educa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school education.Confucius founded Confucianism,the core of which is moral cultivation.Confuciu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ong-term educational practice.Around the political goal of"benevolence"and"cerem-ony",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of human nature,human relations,including nat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kes a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two plates,"political ideals"and"ethical behavior".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s of moral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ilial piety","the concept of wealth","good faith","kno-wing and doing",and"introspection".Key words moral thought;moral education;revelationAuthor's address Xiji Subao Middle School of Ningxia,756200, Guyuan,Ningxia,China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德育思想是核心。

孔子通过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人的自我意识和道德修养水平。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期的中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注重基础,“孝悌其为仁之本”在《论语》中,“孝悌”出现十多次,可见,孔子把“孝悌”列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孝悌”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以人的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是做人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一切从善行为的基础。

孔子所说的“孝”是发自内心地敬养父母即“孝”,设身处地关爱父母即“孝”,以豁达之心善养父母即“孝”,遵循父母之志即“孝”;“悌”即尊敬兄长。

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修养要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起,推而广之,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善待、关爱身边所有的人。

孔子把“孝悌”的本质要求阐述为:不仅仅是赡养父母,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父母的“能养”,还要把“能养”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践行他“行礼制”的政治主张。

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从这可以看出,孔子的“孝悌”教育,是要把“孝悌”与“仁”、“礼”统一,把传统美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统一,把人伦伦理观念上升为社会礼制观念。

孔子重视“孝悌”这一基础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对于中学教育重视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孝悌”思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孝悌”思想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孝悌”是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因此,学校培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兄友的扶持。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尊重生命的人伦精神,培育学生感恩之心,必须从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入手,遵循“孝悌”之义,以规范人们的道德伦理意识和日常伦理行为,不断塑造与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2安贫乐道,“博施于民而济众”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如何看待贫富、贵贱,这是最能反映一个人道德品行的。

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财富观”的教育,要培养君子,就要形成好的“财富观”。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因此,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人都希望得到物质财富。

子贡问孔子:“贫而无陷,富而不骄,何如?”孔子回答:“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述而》)孔子教育学生,作为君子,不管在什么样的物质条件下,不要为物欲所惑,要做到“安于乐道”,安于清贫,保持一种淡定的心境。

孔子也不否定通过一定方式获取物质财富,但要求学生: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条件,要安于清贫,固守正道,随遇而安,淡泊明志。

孔子把“财富观”问题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在物质与精神上,孔子认为精神是首要的。

孔子曾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其斯之谓与?”(《季氏》)孔子教育学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贪图享乐,还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要像齐景公那样“藏富于室”不如像伯夷、叔齐那样“立德于世”。

在这基础之上,孔子把“财富观”和“政治生态”联系起来,主张“节用而爱人”,“周急不继富”,“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境界。

学生进入中学这个阶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开始大量地接触金钱,方式多为现(宁夏西吉苏堡中学宁夏·固原756200)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8-0023-0223面的内容,在各科教学上渗透这一教育内容。

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财富观教育的实践性和亲历性。

同时,教师不仅仅学习经济概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传授积极向上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3诚实守信,“君子周而不比”孔子很重视交友,他把“结交朋友”、“以朋友讲习”列为德育教育的一项中重要内容。

他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在交友上,孔子主张要选择具有仁德的人,只交君子,不交小人。

他还进一步指出,不与奸佞小人交往,不与没有具备“仁德”的人交往,不与基本主张不相同,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相处。

他认为,要正当地与朋友交往,除了修炼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素养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忠”,即诚恳、忠实;二是要“信”,即坚守信义。

与人交往要忠实、诚恳,真心实意地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当然交往也要讲正气、讲正义,要坚守正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同时,正常的交往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因此,孔子从儒家学派“积极入世”的重要主张出发,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与训练。

他强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应该以“仁德”为本,做到诚实守信,“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坚守做人的“正道”,用高尚的品德情操形成对周围人群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教育策略。

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友谊观教育,把友谊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内容。

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交友目的,端正交友态度,克服见利忘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及一些错误友谊观对学生交友心理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集体中的友伴群。

加强学生人际关系指导,强化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

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形成良好的学校人际心理环境。

当前中学生诚信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只局限于个人“修养篇”,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教育内容。

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状和本校实际充实、完善诚信教育内容,进行主体性道德教育,拓展和创新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倡导科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约之以礼,“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的德育教育突出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要落实到日常行为习惯上,在重视“知”的同时,更加强调“力行”。

“知”的目的在于“行”。

他强调“以约失之者,鲜矣”,必须用“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学而》)主张君子语言少一点,谨慎一点,行动快一点,敏捷一点。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宁可多做少说,先做后说。

他认为君子要言行一致,忠实淳厚,端庄严肃,彬彬有礼。

在做起。

道德修养就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中。

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折射出文明素养,折射出道德风貌。

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修养,当然应该有个高标准的道德目标,但是也应该要有具体、细致的阶段性目标,否则无从下手。

修身不是一句大话、空话,修身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小处做起。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往往在“小事”上存在着荣辱观模糊、知行不一的情况。

如在“大事”上才有荣辱之分,在“小事”上无所谓荣辱之别,可以“随意”一些,甚至为所欲为。

实际上,小事情维系着大荣辱,从人的细小行为中可以窥见他道德品质的高下。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要从小事做起,应善于在日常小事上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

5强调自省,“就有道而正焉”“自省”、“自律”既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主张,也是孔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显著特点。

孔子要求学生要自我反省,正确认识自我,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正,从而达到道德高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