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德育思想道德教育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s of Moral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Wang Hanzong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and shape students' moral virtues.Moral educa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school education.Confucius founded Confucianism,the core of which is moral cultivation.Confuciu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ong-term educational practice.Around the political goal of"benevolence"and"cerem-ony",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of human nature,human relations,including nat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kes a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two plates,"political ideals"and"ethical behavior".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s of moral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ilial piety","the concept of wealth","good faith","kno-wing and doing",and"introspection".

Key words moral thought;moral education;revelation

Author's address Xiji Subao Middle School of Ningxia,756200, Guyuan,Ningxia,China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德育思想是核心。孔子通过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人的自我意识和道德修养水平。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期的中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注重基础,“孝悌其为仁之本”

在《论语》中,“孝悌”出现十多次,可见,孔子把“孝悌”列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孝悌”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以人的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是做人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一切从善行为的基础。孔子所说的“孝”是发自内心地敬养父母即“孝”,设身处地关爱父母即“孝”,以豁达之心善养父母即“孝”,遵循父母之志即“孝”;“悌”即尊敬兄长。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修养要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起,推而广之,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善待、关爱身边所有的人。孔子把“孝悌”的本质要求阐述为:不仅仅是赡养父母,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父母的“能养”,还要把“能养”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践行他“行礼制”的政治主张。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从这可以看出,孔子的“孝悌”教育,是要把“孝悌”与“仁”、“礼”统一,把传统美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统一,把人伦伦理观念上升为社会礼制观念。孔子重视“孝悌”这一基础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对于中学教育重视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悌”思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孝悌”思想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孝悌”是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因此,学校培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兄友的扶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尊重生命的人伦精神,培育学生感恩之心,必须从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入手,遵循“孝悌”之义,以规范人们的道德伦理意识和日常伦理行为,不断塑造与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2安贫乐道,“博施于民而济众”

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如何看待贫富、贵贱,这是最能反映一个人道德品行的。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财富观”的教育,要培养君子,就要形成好的“财富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因此,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人都希望得到物质财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陷,富而不骄,何如?”孔子回答: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述而》)孔子教育学生,作为君子,不管在什么样的物质条件下,不要为物欲所惑,要做到“安于乐道”,安于清贫,保持一种淡定的心境。孔子也不否定通过一定方式获取物质财富,但要求学生: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条件,要安于清贫,固守正道,随遇而安,淡泊明志。孔子把“财富观”问题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物质与精神上,孔子认为精神是首要的。孔子曾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季氏》)孔子教育学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贪图享乐,还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像齐景公那样“藏富于室”不如像伯夷、叔齐那样“立德于世”。在这基础之上,孔子把“财富观”和“政治生态”联系起来,主张“节用而爱人”,“周急不继富”,“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境界。学生进入中学这个阶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开始大量地接触金钱,方式多为现

(宁夏西吉苏堡中学宁夏·固原756200)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8-0023-02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