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合集下载

白朴的简介和诗词

白朴的简介和诗词

白朴的简介和诗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好词好句、名言短句、祝福语、古诗词、读后感、观后感、日记、周记、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and short sentences, blessings, ancient poetry and lyrics, post reading feedback, post reading feedback, diaries, weekly not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白朴的简介和诗词白朴的简介和诗词(精选4篇)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戏曲家白朴生平事迹简介

戏曲家白朴生平事迹简介

戏曲家白朴生平事迹简介白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白朴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白朴生平简介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种类,而白朴也在中国元杂剧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

代表作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等等。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官员,并且和元好问家是很好的世交关系。

白朴出生不久,南京已经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而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白朴母子。

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白华和皇上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京,蒙古军攻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失了。

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白朴姐弟带入他家抚养。

元好问对待白朴姐弟视如己出,在生活方面处处照顾两姐弟。

白朴自幼聪明好学,在元好问的熏陶之下,白朴在文学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

后来,白朴的父亲白华投奔了元朝。

恰逢白华在真定,元好问听说后,将白朴姐弟带去归还白华,白华十分感激,后来白朴还作诗一首感谢元好问的收留养育之恩。

政治稳定后,白朴和父亲也安定下来,白朴听从父亲的指导,安心做学问。

而白朴在诗歌等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期间有人提拔他做官但是白朴都谢绝。

白朴一生最恨蒙古军的恶行,于是他决定一辈子都不入世,在游览大好河山中,白朴的感触越深,利于他的创作灵感。

白朴的元曲特点白朴是元代著名元曲四大家之一,在元曲发展历史上,白朴的作品占有很大一席地位。

元曲包含两部分,一是元杂剧,而是元代散曲。

白朴在这两方面都有经典的代表作品,《墙头马上》、《梧桐雨》都是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品,《天净沙》、《水调歌头》则是白朴的散曲代表作。

白朴的元曲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以《墙头马上》为例,这部杂剧是白朴根据前人的作品改编而来,白朴丰富了故事情节,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矛盾,通过讲述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历程,给观众展示了一位个性丰满、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白朴对李千金的个性设置,无疑具有最大的亮点,正是通过李千金的言语和行为,宣告了她积极追求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的人性解放宣扬,在谱写爱情赞歌同时,鼓励世人勇敢突破封建思想。

白朴的诗词全集、诗集(134首全)

白朴的诗词全集、诗集(134首全)

白朴的诗词全集、诗集(134首全)[元] 白朴收录:134首「元曲四大家」之一1《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水调歌头·朝花几回谢》朝花几回谢,春草几回空。

人生何苦奔竞,勘破大槐宫。

不入麒麟画里,却喜鲈鱼江上,一宅了杨雄。

且饮建业水,莫羡富家翁。

玩青山,歌赤壁,想高风。

两翁今在何许,唤起一樽同。

系住天边白日,抱得山间明月,我亦遂长终。

何必翳鸾凤,游戏太虚中。

4《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

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

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瓠瓜。

四海有知己,何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

从他造物留住,办作老生涯。

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

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5《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6《天净沙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7《【仙吕】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展开全文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收起8《木兰花慢题阙》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9《木兰花慢题阙》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

吟鞭缓随骄马,?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

行云早晚上巫阳。

蓦地恼愁肠。

待玉镜台边,银灯影里,细看浓妆。

风情自怜韩寿,恨无缘、得佩贾充香。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10《水调歌头用前韵》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

白朴的诗歌有哪些

白朴的诗歌有哪些

白朴的诗歌有哪些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贞祐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白朴的诗歌有哪些,来欣赏一下吧。

清平乐·李仁山槛中蟠桃梅·案此下原附李杜山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前村潇洒。

雪径人回驾。

一槛谁人春造化。

郁郁香浮月下。

青绫半护冰姿。

宛然临水开时。

说与绿毛幺凤,不妨倒挂虬枝。

小石调·恼煞人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

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幺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

【伊州遍】为忆小卿,牵肠割肚。

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

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

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到如今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

【幺篇】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韵聒。

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唱和渔歌。

转无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

双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柁。

【尾声】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

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

西江月·郭?之得雄渠即贾治中婿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天上灵椿未老,月中丹桂初花。

月闾佳庆尽堪夸。

圣善元来姓贾。

广座平分玉果,绛颅剩拂丹砂。

从今人说细侯家。

自有青衫竹马。

木兰花慢·丙子冬,寄隆兴吕道山左丞。

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忆元龙湖海,樽俎地、笑谈间。

尽画烛寒烧,红螺细卷,沉醉更阑。

西风数声笳鼓,怅匡庐、山下送征鞍。

秋水苹花渐老,晓霜枫叶初丹。

滕王高阁倚江干。

极目楚天间。

想画栋朱帘,朝云南浦,暮雨西山。

今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今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今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故里在河北究竟在何处?■白朴拒绝入仕,但死后却被元朝封了官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虽然原籍是山西,出生在汴京,但少年和青壮年时代都是在真定(今正定)度过的。

他和父亲白华不仅落籍真定,而且他和父亲的遗骨,就安葬在真定府灵寿县一座名叫凤凰墩的山坡上。

既然落籍真定,那白朴家在何处?是否有后世在真定传承?随父亲落籍真定(今正定)白朴祖籍隩州(今山西省河曲县),出生在河南汴京。

据元好问作《善人白公墓表》载,白朴伯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三年进土,官岐山令;白朴之父白华,其家有产,金宣宗贞祐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终右司郎中、轻骑都尉、南阳郡伯;叔父为一代诗僧。

白氏三兄弟在文学上皆有建树,当时人称‚科第联飞光白傅‛。

白朴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庭,本应走一条优游读书、博取功名的坦途。

然而,在他五岁那年,蒙古军队南下,围攻金朝的南京汴梁,金哀宗出奔归德与蔡州,白朴的父亲白华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北上。

战争中,白朴‚仓皇失母‛,幸好居留汴京的白华好友元好问收留了他和他的姐姐。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无奈投降南宋,做均州提鲁。

不久又随南宋均州守将投降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华来到真定。

当时汉人世侯史天泽为真定、大名、河间、济南、东平五路万户,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有效地保护了真定一方,发展生产,使之免遭战乱摧残,成为兵乱之中的一块绿洲。

加之史天泽保护文化,爱护人才,收抚金朝遗老遗少,因此许多流寓失所的文士都前往归附。

同年秋,元好问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姐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

从此,白朴随父亲白华落籍真定。

■安徽六安《白氏宗谱》中,记载白华、白朴在真定居住,死后则归葬灵寿拒绝做官离开真定遍游河山正是史天泽治理真定期间,金朝的许多遗老遗少、名人贤士北迁真定,带来了金朝都城的‚故都遗风‛,成为东西南北杂剧流传之地,为元杂剧兴起准备了条件。

而史天泽礼贤下士,对元杂剧钟爱,并亲自填词作曲,对元曲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曲四大家的作诗风格

元曲四大家的作诗风格

元曲四大家的作诗风格
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和马致远。

他们的作诗风格各有特点。

关汉卿的曲作以描写细腻见长,文词工丽,情感表达深切,音律和谐妥帖,作品丰富多采,风格悠扬潇洒,豪迈奔放。

白朴的曲作以清新雅致见长,语言凝练优美,意境深远,作品富有诗意,旋律和谐自然。

郑光祖的曲作以抒情柔婉见长,情感表达真挚,语言优美动人,旋律流畅悠扬,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致远的曲作以雄浑豪放见长,语言豪迈奔放,意境深远,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他的《汉宫秋》被誉为元曲最佳杰作之一,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总的来说,元曲四大家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展现出了元曲的独特魅力。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排行榜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排行榜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排行榜元曲是中华非常璀璨的文化,也诞生了有名的四大家,他们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作品该怎么排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排行榜,希望你们喜欢!元曲四大家的排行1: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寿阳曲·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元曲四大家的排行2:关汉卿作品大德歌·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元曲四大家的排行3:白朴作品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元曲四大家的排行4:郑光祖作品【正宫】塞鸿秋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

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

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

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钟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双调】蟾宫曲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塘。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

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

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墓雨初晴。

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

见希颩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元曲四大家的排行榜6:。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关汉卿是元杂剧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浑厚,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白朴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情节多为名流才子之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节奏紧凑,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情节生动,代表作有《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元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指杂剧。

元杂剧的特点是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自由,善于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杂剧四大家的作品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朴最具韵味的十首元曲

白朴最具韵味的十首元曲

白朴最具韵味的十首元曲
暮溪流云
2023-02-03 10:39
白朴最具韵味的十首元曲!梅花惊作黄昏雪,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四首天净沙尤为出名。

其中的“孤村落日残霞”堪比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

他的散曲儒雅端庄,词采优美,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创新意,情意深切绵长。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诗词#。

白朴

白朴
白朴
《梧桐雨》
白朴生平
• 白朴(1226年-1316年),字仁甫,又一字太素,号兰 谷,初名恒。元代杂剧家,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 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他是元代文坛上以文采见长的作家,也是终身拒绝出仕的
作家,这与其家庭出生及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 拒绝出仕的原因: • 1、家庭原因:白朴的父辈们在金朝比较有政治地 位,名气很高。 • 2、人生经历:“幼经丧乱,仓皇失母”。 • 3、人生志向:“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 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
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主题
• 一、歌颂李、杨爱情; • 二、讽刺玄宗朝政得失; • 三、借李、杨故事抒发沧桑之叹,盛衰之感。
• 既有对历史现实的反思,又有着深沉而沉痛的人生变化的
题旨,表现出一定的复杂状态。
《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 一、结构严谨,在短短的一本四折中,巧妙地安 排了李、杨故事的全部情节,而且脉络清楚,首பைடு நூலகம்尾完整。每折之中又裁剪得法,繁而不乱,处处 显示了作者的组织功夫。
•故事梗概
• 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
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写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
“义子”安禄山的思念,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 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 • 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 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 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 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 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赐死杨贵妃。
• 三、全剧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把人物的心理刻画
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词句清缓,意境苍凉。如第三折唐 玄宗被迫命杨贵妃自尽时的唱词:“他是多娇娇滴滴海棠 花,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再不讲曲弯弯远山眉儿画, 乱松松云鬓堆鸦,怎下的齔chen磕磕马蹄儿脸上踏!则将 细袅袅咽喉掐,早把条长搀搀素白练安排下。他那里一身 受死,我痛煞煞独力难加。”写出了唐玄宗忍痛割爱的复 杂心理。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大都(今北京市)人。

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元曲四大家白朴简介 白朴是怎么死的?

元曲四大家白朴简介 白朴是怎么死的?

元曲四大家白朴简介白朴是怎么死的?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三人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大约生活在公元1226年到公元1306年间,世家出生,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祖籍隩州,后迁居真定一代,晚年之时又寓居金陵。

白家早年是官僚士大夫家庭,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宣宗三年进士,后官至枢密院原判。

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做过县令,叔父尽管早逝,且也颇有闻名。

生在这样的家庭,过的应该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上进之人以后与祖辈一样高中进士,此后进入仕途。

若是悠闲的孩子,也许便斗鸡遛狗,过着世家公子哥儿的富贵日子。

可惜命途多舛,白朴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就被迫过上了流亡生涯。

白朴出生在金朝末年,当时金国的京师汴梁就已经在蒙古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下。

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里为金朝奔走,无暇顾及妻儿。

等到后来蒙古军队直接炮轰汴梁的时候,金哀宗决定弃城逃走。

身为臣子,白华只能随金哀宗渡河北走归德,白朴和母亲被留在汴京。

次年三月,汴京就被蒙古军队攻破,城中留守的士庶惨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在混乱中,白朴和姐姐与母亲走散,幸而当时元好问也在城内,白朴和姐姐别元好问收留。

元好问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元家和白家两家是世交,交情很好。

当时如果不是元好问也在城中,那么白朴姐弟两的未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天兴二年四月,白朴姐弟被元好问带到了聊城,寄居在县令赵天锡幕府。

尽管不是亲生,但是元好问对待白朴姐弟却与亲生毫无区别。

白朴幼年之时,曾经被染上了瘟疫。

元好问不顾自己会染病的危险,昼夜将白朴抱在怀中,一直等到他痊愈。

幼年的白朴与父母分离之后,一直与元好问生活在一起。

元好问细心教导白朴,毫不夸张的说白朴能有日后的成就,元好问功居首位。

长到十二岁的时候,白朴的父亲已经率领亡金大臣投靠元朝,并且在真定安定下来。

元好问探知到好友的消息,带着白朴返回太原,将白朴姐弟两送归到白华家中,使得父子得以团聚。

白朴与父亲团聚之后遵从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

历史上白朴是著名的什么家

历史上白朴是著名的什么家

历史上白朴是著名的什么家白朴是什么家?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白朴是什么家,希望对你有帮助!白朴是什么家白朴生活在元代,因为他在元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人将白朴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在元杂剧方面,白朴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便是《墙头马上》,这部杂剧是白朴最富盛名的一部作品。

它和《拜月亭》、《西厢记》、《倩女离魂》一起被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后人对他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篇故事讲得是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是一部诙谐的喜剧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后人评价,《墙头马上》是白朴的经典喜剧杂剧作品,白朴借鉴了白居易诗歌作品《井底引银瓶》的故事,但在白朴的作品里,加入了戏剧冲突和矛盾设置,让作品更加饱满有情节,除此之外,白朴将李千金塑造成了一位不为封建世俗礼教所羁绊的女子,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敢爱、敢恨的美好品质,和裴少俊唯唯诺诺的形象有着强烈对比,除此之外,白朴通过《墙头马上》吟唱出了一首自由主义赞歌。

这部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经过改编也有相应的戏曲作品上演,深受观众的喜爱。

白朴一生写有很多作品,通过这些诗歌、戏剧作品,道出世间百态和人生冷暖。

白朴从小经历过战乱,蒙古军攻打汴京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也让白朴十分憎恨蒙古军,所以,白朴一生没有踏入过仕途。

因为有了这样动荡的乱世经历,白朴的诗歌作品大多以反映现实主义相关。

白朴的诗歌作品大多为朴实的词藻,但是因为作品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所以依然深受后人推崇。

白朴的小令何为小令?五十八字数以内的诗歌形式被称为小令。

小令大多以描写景色为主,通过眼前意象的组合和拼接,描绘出一幅大自然的写实画卷,利用简短的词藻,加以渲染和烘托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白朴的小令作品比较多,后来吟唱度最高的就是《天净沙》系列,《天净沙》共有四部作品,分别是《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通过短句的描写刻画,突出了四个时节的自然景观,也道出了白朴在四个时段的不同感触。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其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白朴:白朴编订成集的词作,名曰《天籁集》。

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

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

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

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

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马致远:其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郑光祖: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元曲介绍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元曲四大家之白朴的简介

元曲四大家之白朴的简介

元曲四大家之白朴的简介白朴小令作品白朴的小令作品比较多,后来吟唱度的就是《天净沙》系列,《天净沙》共有四部作品,分别是《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通过短句的描写刻画,突出了四个时节的自然景观,也道出了白朴在四个时段的不同感触。

举个例子来说,在《天净沙夏》中,白朴是这样描绘的: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在这首小令中,前后共用了云、雨、楼、水、瓜等意象,这些景观都是夏天才有的特定意象,白朴将这些常见的意象实行组合,写出了雷阵雨过后,大地一片清新的自然景观。

畅想诗人此刻这躺在高楼的凉席上,吃着用凉水浸泡过的西瓜,十分清爽可口,透过窗子,繁茂的树叶像一幅连绵起伏的油画,此时,在纱窗后,后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摇着罗扇,她也在欣赏此时的美景。

白朴小令大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

白朴将日常所见的景观为切入点,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描绘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之下,又进一步流露出作者的感情,或者高兴,或者乐观,又或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之情。

元曲四大家白朴的资料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天净沙》、《水调歌头》、《水龙吟》等等。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和诗人元好问十分交好。

在当时,白朴的家庭十分幸福美满,家境优渥。

白朴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白朴出生没有多久,南京已经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而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白朴母子。

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白华和皇上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京,蒙古军攻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失了。

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白朴姐弟带入他家抚养。

后来,白朴的父亲投靠了元朝,元好问知道后,便将白朴姐弟带去还给了白华,白朴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曲四大家”的名词解释: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
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

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白朴简介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白朴生平

白朴简介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白朴生平

[键入文字]白朴简介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白朴生平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白朴(1226—131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 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 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

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

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

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故里在河北究竟在何处?
■白朴拒绝入仕,但死后却被元朝封了官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虽然原籍是山西,出生在汴京,但少年和青壮年时代都是在真定(今正定)度过的。

他和父亲白华不仅落籍真定,而且他和父亲的遗骨,就安葬在真定府灵寿县一座名叫凤凰墩的山坡上。

既然落籍真定,那白朴家在何处?是否有后世在真定传承?
随父亲落籍真定(今正定)
白朴祖籍隩州(今山西省河曲县),出生在河南汴京。

据元好问作《善人白公墓表》载,白朴伯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三年进土,官岐山令;白朴之父白华,其家有产,金宣宗贞祐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终右司郎中、轻骑都尉、南阳郡伯;叔父为一代诗僧。

白氏三兄弟在文学上皆有建树,当时人称‚科第联飞光白傅‛。

白朴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庭,本应走一条优游读书、博取功名的坦途。

然而,在他五岁那年,蒙古军队南下,围攻金朝的南京汴梁,金哀宗出奔归德与蔡州,白朴的父亲白华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北上。

战争中,白朴‚仓皇失母‛,幸好居留汴京的白华好友元好问收留了他和他的姐姐。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无奈投降南宋,做均州提鲁。

不久又随南宋均州守将投降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华来到真定。

当时汉人世侯史天泽为真定、大名、河间、济南、东平五路万户,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有效地保护了真定一方,发展生产,使之免遭战乱摧残,成为兵乱之中的一块绿洲。

加之史天泽保护文化,爱护人才,收抚金朝遗老遗少,因此许多流寓失所的文士都前往归附。

同年秋,元好问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姐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

从此,白朴随父亲白华落籍真定。

■安徽六安《白氏宗谱》中,记载白华、白朴在真定居住,死后则归葬灵寿
拒绝做官离开真定遍游河山
正是史天泽治理真定期间,金朝的许多遗老遗少、名人贤士北迁真定,带来了金朝都城的‚故都遗风‛,成为东西南北杂剧流传之地,为元杂剧兴起准备了条件。

而史天泽礼贤下士,对元杂剧钟爱,并亲自填词作曲,对元曲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天泽非常喜爱白朴的才华,且在史天泽挽留之下,白朴的恩人兼恩师元好问也落籍真定获鹿县。

闲暇时创作一些散曲,成为元曲早期启蒙者之一。

年少的白朴与真定的同学少年——如李文尉、侯克中、戴善甫等一起留恋于滹沱河两岸和真定辉煌的古建筑中,也游走于民间演出的戏剧场所。

成年之后,白朴游历元大都,结识了关汉卿等人,从此便和杂
剧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此开始投入杂剧创作,表现出杰出的才气。

白朴在真定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1261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举荐人才。

当时已经成为中书左丞相的史天泽亲自向忽必烈推荐36岁的白朴入朝为官。

但才华横溢的白朴,却作出了出乎父亲和史天泽等人意料的决定,他谢绝了史天泽的举荐,明确表示不愿入仕。

这年秋天,白朴告别父亲和妻儿,孑身南游,以此表示他永绝仕宦的决心。

白朴41岁时,回到真定。

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又被他谢绝了。

此后,再度南下,后来,因为他的父亲和他原配夫人去世,他也曾回到真定老家。

但1306年以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从11岁到51岁的40年间主要都生活在真定,其间虽多次北上元大都,南下江淮,游历各地,但真定是白朴的家,这里有他的父亲、继母、姐、弟。

即使他晚年寓居金陵以后,也深切怀念真定。

白华父子既然落籍真定,家在何处?是否有后世在真定传承?笔者作了调查。

留居真定滹阳故里
多年研究白氏家谱的河南省社科联主席胡世厚,发现了安徽六安市苏埠镇白家庵白朴后裔收藏的《白氏宗谱》。

《白氏宗谱》明确记载白华‚隐居真定,既卜筑滹阳‛。

这说明,白华投奔史天泽,临时寓居真定城里,而后经过勘域占卜,筑第与滹沱河之阳,而滹沱河北岸,地域广阔,白华居住何处?史籍和白氏家谱,都没有明确记载。

据《白氏宗谱》,白家庵的白氏,都是白朴及其子白镛的后裔。

白华有四子。

长子名忱,‚总统二年真定路宣抚使张文谦荐其才,堪从政。

‛元世祖忽必烈‚敕授承事,即同知本路琛州事‛。

《白氏宗谱》所刊印的此处‚琛州‛,实为‚深州‛之误。

蒙古汗国直到元朝真定路,没有‚琛州‛,只有‚深州‛。

《白氏宗谱》载,白朴是白华次子。

白华的三子,‚名恪,字敬甫,小字‘常山’‛。

显然是为了纪念寓居真定而使用真定一个古名。

按照白朴生平推算,他这位三弟白恪,应出生在真定(古常山),是白朴同父异母所生。

白恪‚至元二年(1265)太匀参领中书省事,刘秉忠征辟录用,累官至宣授朝列大夫、太常礼仪院同签,掌大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谥号之事。


从《白氏宗谱》记载看,白华长子白忱及其子孙,可能留居真定滹阳故里。

而三子白恪在元朝为京官,可能寓居元大都。

后人可能流亡南下
除白镛为官江南,落籍金陵外,白朴的其他子女可能居住滹阳。

因此,白氏后裔,应该在真定留下遗踪。

为此,笔者对真定一带白氏进行了调查访问。

正定县城南关有白氏家族。

但经考证,该家族是回族。

查考《正
定县志〃卫所校尉》记载:该白氏家族是明代真定卫的校尉军官世家。

原籍元上都,始祖白玉,世代作为真定卫的都指挥使,落籍真定。

这个回族白氏应该与白华、白朴父子,没有承袭关系。

在正定城东诸福屯村,有白氏家族,乃大姓。

诸福屯正好位于滹沱河之阳。

且这个大村子,是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梦龙梁阁老家墓地和梁氏家族后裔聚居地。

相传,梁氏迁居诸福屯前,有白家花园,据说白氏家族的历史远比梁氏家族要久远。

经访问,该村姓白家族,有遗老称是白华、白朴家族后人。

但该村白氏家族也有人自称是明代移民后裔。

因此,诸福屯白氏家族,究竟是不是白华、白朴、白忱的后裔,尚需进一步考证。

也有人说,诸福屯白氏家族与正定城内白氏本属一族,原本都是回民。

那么,白氏后人今何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多次残酷战争,人口流失,而且白氏家族,有多人为元朝官员,其家族流亡南下,也是可能的。

住在真定葬在灵寿
安徽六安《白氏宗谱》记载,白朴父亲白华卒后‚葬真定府灵寿县凤凰墩朱骆村东南五里之茔。

‛白朴病逝后,按照他的遗愿,遗骨从金陵归‚葬真定朱骆村之茔,圹有石蟾‛。

千里之外的《白氏宗谱》记载的白华、白朴兄弟生平都非常详实,因此,关于白华父子安葬的灵寿县凤凰墩朱骆村,绝非杜撰,应是元代一个非常真实的地名。

为考证白华、白朴归葬之地,笔者在灵寿县委、县文物局配合
下,到灵寿城西北寻找朱骆村白华、白朴的坟茔。

灵寿有七个朱骆(谐‚乐‛)村,苗朱乐、杨朱乐、甄朱乐、白朱乐等。

都以姓氏命名。

其中有白朱乐村,村中绝大多数村民都姓白。

但当笔者提出‚这里是否有白氏家谱,是否知道白氏祖宗白华、白朴的坟茔‛等问题。

村民都很茫然。

村委主任白庆发听村里老辈子人说过,白家祖宗与白朴有关。

笔者查勘朱乐村地形,为山前丘陵区。

在村东北确曾有一座高大的墩台,俗称‚大墩‛,为古代烽燧遗址。

如今这里建了一座大墩宾馆。

附近还有一座烽火墩,是否与凤凰墩有关?有待进一步考证。

至于白家庵《白氏宗谱》记载形似蟾蜍的石蟾,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寻觅。

就在准备放弃询问回县城路上,一位放羊人告诉笔者,听祖辈说过,这里有‚凤凰山戏金蟾‛的传说故事。

白朱乐村退休教师白红占说,白朱乐白氏家族祖坟有两大片,一片是明代洪洞县移民白氏祖坟,而另一处则是更久远的墓地。

那么,白华、白朴归葬的朱乐村凤凰墩,是否就是这里,或许可能。

白朱乐白氏家族是否与白华家族有承袭关系呢?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乱,人口流徙。

如今也真的难以说得清了。

白华父子本来定居真定滹沱河北岸的滹阳,而为什么要埋葬在几十里外的灵寿县朱骆村?这其中固然有讲风水的缘由,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白华生于1196年,属龙。

他把墓地选在凤凰墩,应有‚龙凤呈祥‛的用意。

而且久经战乱兵燹伤害,也希望自己家族墓地远
离名城大邑,选择安静僻静之所。

■文并图/梁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