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以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场精神上的对话。
罗素开篇就指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哲学并非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纯粹思辨,而是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紧密相连。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罗素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尤为精彩。
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对话方式,探寻真理,追求智慧。
他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柏拉图的理念论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主要围绕着上帝的存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
托马斯·阿奎那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的经院哲学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素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对传统的神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近代哲学的发展更是精彩纷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唯理论的先河,他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建立可靠的知识体系。
而洛克、休谟等经验论者则强调经验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
康德的哲学则试图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他的批判哲学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到了现代,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等流派纷纷涌现。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中要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意义。
罗素在书中不仅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述,还对哲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背景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罗素 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是伯特兰·罗素的一本经典著作,他在书中综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个哲学思潮和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以下是我对《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
阅读完《西方哲学史》,我对西方哲学的演变和不同思潮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伯特兰·罗素对于这一历史的分析印象深刻。
罗素在书中以系统的方式介绍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脉络。
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每个重要时期和思想家的贡献,并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对每个思潮和哲学家的观点和争议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提供了自己的批评和反思。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思考和理解世界中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思潮和哲学家的观点,我对于哲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意识到哲学的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对话和辩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真理和人类存在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罗素对西方哲学的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哲学的发展和各个思潮的批判让我重新思考了哲学的目的和价值。
他强调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非纯粹的抽象思辨。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本启发性和深入的书籍。
它为读者提供了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全面了解,同时引发了我对哲学思考的反思和理解。
罗素的剖析和批判让我更加关注哲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哲学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本书对于想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历史和思想的读者来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作者(Bertrand Russell)简介: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 ANCIENT PHILOSOPHY -Pythagoras№.1 -The opposition of the rational and the mystical, which runs all through history, first appears, among the Greeks, as an opposition between the Olympic gods and those other less civilized gods who had more affinity with the primitive beliefs dealt with by anthropologists.【译文】理性的东西与神秘的东西之互相对立贯穿着全部的历史,它在希腊人中间最初表现为奥林匹克的神与其他较为不开化的神之间的对立,后者更接近于人类学者们所研究的原始信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1在探索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对于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解。
罗素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逻辑学、数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特的哲学视角所吸引。
罗素强调了逻辑和数学在构建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他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
在伦理学领域,罗素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规则”原则: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个人权利以及尽量使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三条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思想使我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在政治哲学方面,罗素批判了极权主义,强调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保护个人自由,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罗素的著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思想使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罗素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回顾我的阅读体验,我深深感受到罗素哲学思想的深刻和独到。
他的逻辑推理和独特的哲学视角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也意识到,他的观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和学习罗素的作品,我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2《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西方哲学史》是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篇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终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我,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1发觉“思路行者”这名字没取好,在这个领域,行走的姿势看上去就有些古怪,如果叫“思空飞者”“思海游者”,不仅视觉效果会好得多,境界之高下更是“昭然若揭”。
最近就着实到“思海”里去“畅游”了一番,粗粗浏览了大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西方哲学史》。
这部书于1945年出版,罗素先生很长寿,晚年主要靠这书养老。
我以跟看小说差不多的速度来看这部60多万字的巨著,每天看4万字左右,实在有些亵渎神明,好在罗素先生是无神论者。
对于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以前可谓一无所知。
自己的兴趣好像还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但是西方文明无论是作为参照物还是更为宏大的背景,必须有些起码的常识,至少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总得能说出点ABC吧。
凭我的学识和智商,实在看不了这书,比如柏格森(1859—1941)的理论,不要说理论体系没看懂,硬是一句话也没看懂,“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等,搞得我完全是云里雾里。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看得这么快,反正看不懂,反正看过了。
并没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本特别看不懂的书倒想写,至少把有印象的几点整理一下,也算给特别热爱、看重中国文化的罗素先生一个交待。
第一次知道西方哲学的起源竟然是数学;第一次知道原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西方思想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竟然跟我们的孔先生差不多,统治了西方思想界2000多年;第一次知道,中世纪的西方竟然腐朽黑暗到了如此地步,让我看了都心有余悸,以致于觉得人类能从中世纪的丑陋中走出来多少有些侥幸。
在我印象中,德国是世界上专门生产思想的地方。
看了书后才知道,在康德(1724—1804)之前,德国是思想十分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少见的通才、“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1646—1716)出生的时候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他受的也主要是法国教育。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读完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以其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这一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
通过这种视角,他成功地将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与哲学产生交互作用。
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罗素并没有将哲学看作是孤立的存在。
他强调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哲学思想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各种哲学学说影响的。
这种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哲学并非遥不可及的知识,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
此外,《西方哲学史》让我领略了众多哲学家们的思想光辉。
从古代哲学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近代哲学的康德、黑格尔,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在罗素笔下得到了精彩的呈现。
他们不仅为西方哲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获得了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本极具深度和广度的经典著作。
它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也让我对哲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这本书为指引,探索哲学的无穷魅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学习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的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我在阅读中发现,每个伟大的人物在其成就背后都可能有缺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不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像袁老师说的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再毛病多的人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拿过来,不好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
哲学和几何数学分不开,科学性也是哲学一直所追求的,这让我理解了老师说的为什么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都很好、心理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
这也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认识了。
想要写好论文,熟练的统计功底必不可少。
哲学除了数学功底外,逻辑也很重要。
提出假设、推论、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一切想研究的问题。
古代哲学史中的哲学家都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的。
所以我理解到了,逻辑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自圆其说,然后交给世人去验证,认可的人越多,越能证明逻辑的正确性。
想要学好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点是要去除迷信和偏见。
就像老师六祖坛经里讲的很多要义,不可有贡高心、傲慢心等,又像老师让我们背的大学中的要戒身有愤懥、心有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如若不然则心不得其正。
中国文化中的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修身养性好处多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2虽然在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进行了重读,比较阅读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合卷之时,脑中仍然一片空白,对着键盘不知从何写起,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这种状态究竟是“不知”还是“无知”我想,冯先生的这本哲学史着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我这位哲学门外汉突然觉得:一直闻而生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哲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在翻开罗素这本《西方哲学史》之前,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对哲学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迷茫。
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罗素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为我展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壮丽画卷。
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到现代的思想家,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潮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却通过与人们的对话和辩论,激发了无数深刻的思考。
他总是穿着那身朴素的长袍,在雅典的街头巷尾,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
他的问题看似简单,却总能直击灵魂深处。
比如,他会问“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人们一开始都会自信满满地给出答案,可在苏格拉底不断地追问下,才发现自己原来对这些看似熟悉的概念其实一无所知。
有一次,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自认为对“勇敢”有着深刻理解的年轻人。
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心目中勇敢的定义,苏格拉底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
等年轻人说完,苏格拉底问道:“那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因为害怕惩罚而奋勇杀敌,这能算是勇敢吗?”年轻人愣住了,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答案。
苏格拉底接着又问:“那如果一个人因为无知而无畏地去做一件危险的事情,这也是勇敢吗?”年轻人彻底陷入了沉思,他原本坚定的想法开始动摇。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用他的提问,让人们明白,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他不在乎别人的嘲笑和误解,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真理的追求。
哪怕最终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也毫不退缩。
而在中世纪的哲学篇章中,经院哲学的争论让我看到了学者们对于信仰和理性的艰难调和。
他们在教堂的阴影下,争论着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这样看似荒诞的问题,却也在努力用逻辑和理性去解释神圣的教义。
到了近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想象一下,笛卡尔一个人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对着炉火,思考着世界的本质。
他开始怀疑一切,外在的世界、感官的体验,甚至是数学的真理。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罗素版史按章节读书笔记卷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论)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1、逻各斯的含义: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
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
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我们知道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
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
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
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
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在阅读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的西方哲学,让我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和流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感到罗素对哲学的定义非常独特。
他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这种定义让我重新审视了哲学的本质和范围,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哲学的特点。
其次,我对罗素在书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和流派印象深刻。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和学说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各个时期和流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我也对罗素在书中所强调的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产生了共鸣。
罗素认为,哲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哲学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影响和作用。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思考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将努力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知识,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并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康德等一系列哲学大师的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通过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
随后,书中还介绍了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不同哲学思潮。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同哲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轨迹。
其次,通过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我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介绍了一系列哲学大师的思想,他们对于人类的认识、存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阅读这些哲学大师的思想,我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让我对于理念和现实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休谟的经验主义让我对于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有了新的思考,康德的启蒙运动让我对于理性和自由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让我对于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综上所述,《罗素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于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能够对于哲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更加清晰的方向。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
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
“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
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
“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
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致使后世的解释纷纭。
【短语笔记】regard as - 把…认作【例】Here I advanced a criterion which I regard as the only valid one.№.2-As might be expected, Heraclitus believes in war. "War," he says, "is the father of all and the king of all; and some he has made gods and some men, some bond and some free." Again: "Homer was wrong in saying: 'Would that strife might perish from among gods and men!' He did not see that he was praying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universe; for, if his prayer were heard, all things would pass away." And yet again: "We must know that war is common to all and strife is justice, and that all things come into being and pass away through strife."【译文】我们可以料想得到,赫拉克利特是信仰战争的。
他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又说:“荷马说‘但愿诸神和人把斗争消灭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他不知道这样就是在祈祷宇宙的毁灭了;因为若是听从了他的祈祷,那末万物便都会消灭了。
”又说:“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消灭的。
”【本人评注】公元前六到五世纪,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把人们区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并且认为这种区分的根源在于战争。
【短语笔记】believe in - 信仰;信任【举一反三】trust in - 信任;依靠;存放【例】(1)Any person who is really profoundly humane can't believe in everlasting punishment.(2)Russia 's wheat export ban accelerates the risk of a price spike and again undermines the trust in food trade .№.3-His ethic is a kind of proud asceticism, very similar to Nietzsche's. He regards the soul as a mixture of fire and water, the fire being noble and the water ignoble. The soul that has most fire he calls "dry." "The dry soul is the wisest and best."【译文】他的伦理乃是一种高傲的苦行主义,非常类似于尼采的伦理。
他认为灵魂是火和水的混合物,火是高贵的而水是卑贱的。
灵魂中具有的火最多,他称灵魂是“干燥的”。
“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优秀的。
”【本人评注】继毕达哥拉斯之后,赫拉克利特对灵魂概念也作了解释。
从仅存的著作残篇看,赫拉克利特涉及到灵魂问题的论述并不多,但也不难看出,他在批判地吸取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灵魂观点的基础上,循着从物质及其运动出发然后引出认识论意义的途径,对灵魂概念作了新的规定。
【短语笔记】be similar to - 与…相似【举一反三】have … in common - 与…有共同之处【例】(1)Most banks' tests were based on historical crises , but this assumes that the future be similar to the past.(2)What these companies also have in common are unglamorous surroundings.№.4-The doctrine of the perpetual flux, as taught by Heraclitus, is painful, and science, as we have seen, can do nothing to refute it. One of the main ambitions of philosophers has been to revive hopes that science seemed to have killed. Philosophers, accordingly, have sought, with great persistence, for something not subject to the empire of Time. This search begins with Parmenides.【译文】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导的那种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会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们所已经看到的,科学对于否定这种学说却无能为力。
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复活起来。
因而哲学家便以极大的毅力不断在追求着某种不属于时间领域的东西。
这种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本人评注】承认理性灵魂不死并非毕达哥拉斯个人的杜撰,赫拉克利特也同样承认。
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也同样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物质和精神的区别,也同样把精神的东西想象为物质性的东西,于是在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时,亦即从认识论方面探讨灵魂问题时,也同样得出了理性灵魂不死的论断。
只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赫拉克利特是在强调了感性认识,肯定了人具有认识客观自然界的能力,并在考察了人的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谈论理性灵魂不死的,这比起毕达哥拉斯来,已经大大地前进了。
【短语笔记】accordingly - 因此,于是;相应地;照著【举一反三】同义词组:therefore - 因此;所以consequently - 因此;结果;所以hence - 因此;今后thus - 因此;从而;这样;如此【例】(1)Accordingly , it was no surprise that sterling and the gilt market recently wobbled , especially inthe wake of opinion polls pointing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hung parliament.(2)Both sexes , therefore , have reason to show off.(3)Consequently , organizations will be able to derive value by enabling human minds to cooperate in the coordination or operation of elements of production.(4)Electric forces can move the ion strings without disturbing their internal states , hence preserving the data they carry.(5)Thus , we challenge the world to create the future with our custo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