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宏观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的财力保证。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前经济政策。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总的情况是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从经济性因素来看,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为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局是否稳定;皮科克与威斯曼认为,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与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而言,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低一些,北欧各国由于政府包办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至于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当前我国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里要抓好四个环节: 1)
坚决实行政企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务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换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2)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3)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当前特别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
(3)政府干预政策。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显然,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于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具有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如通过政府管制和政府法令进行经济干预,并未发生政府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或收入再分配活动,即财政支出规模不变。
3.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失业和贫困救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化等支出的增长压力就大。比如我国在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来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等。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社会管理支出增长。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主要有流动资金支出下降和基本建设支出下降两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无疑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
可是,十余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趋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根据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有: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中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如:国家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3.行政手段
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
2016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