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地图实验二

合集下载

vr全景图制作课程设计

vr全景图制作课程设计

vr全景图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VR全景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场景。

2. 学生掌握VR全景图的拍摄方法、制作流程及关键参数设置。

3. 学生了解VR全景图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如旅游、教育、房地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符合要求的全景照片。

2. 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VR全景图制作软件,如PTGui、Adobe Photoshop等,完成全景图的拼接、校正和渲染。

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为VR全景图添加热点、音乐、文字描述等互动元素,提高全景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合作完成VR全景图制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VR全景图在各领域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VR 全景图制作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VR全景图基础知识:全景图的定义、分类及特点;VR全景图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三章“虚拟现实技术”2. 全景图拍摄技巧:拍摄设备选择、拍摄角度、拍摄位置及拍摄流程;全景图的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摄影技术与应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全景摄影”3. VR全景图制作软件操作:介绍至少一种全景图制作软件,如PTGui、Adobe Photoshop等;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方法,全景图的拼接、校正、渲染等操作流程。

教材章节:《图像处理与制作》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全景图制作”4. 全景图优化与交互设计:为全景图添加热点、音乐、文字描述等元素;提高全景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全景新视野(二)

全景新视野(二)

第一节全景新视野(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景图的基本原理
2)了解虚现实技术的简单知识
3)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掌握拍摄和制作全景图的技术
2、过程与方法
1)能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软件拍摄和制作全景图。

2)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素材、工具和技术对全景图进行再创作,并根据全景图的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作与载创作全景图的兴趣,从而表达思想和审美体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2)照片拍摄技术和全景图的制作
3)全景图的创作过程及评价
教学难点:1)使用软件Ulead COOL360制作全景图
教学环境: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配套光盘
教学准备:启动多媒体教学系统,共享光盘
教学过程:。

全景拍摄与影像合成实验报告

全景拍摄与影像合成实验报告

全景拍摄与影像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景拍摄和影像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学习使用全景相机进行拍摄和影像合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3.掌握全景拍摄和影像合成的常见应用。

实验器材:
1.全景相机
2.计算机
3.影像合成软件
实验原理:
全景拍摄是一种将场景的所有方向、所有角度和所有景物进行拍摄的技术,其能够提供全景式的视野和沉浸式的观感,因此在旅游、房地产、教育、文化遗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影像合成指的是将多张照片或视频进行融合和处理,最终生成一张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

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医学诊断、地图制作、电影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

实验步骤:
1.使用全景相机进行拍摄,将相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设置好相机的参数,例如快门速度、ISO等。

2.将拍摄好的照片导入影像合成软件中,对每张照片进行调整和处理,包括亮度、色彩、对比度等参数的调整,以及照片的对准、拼接等操作。

3.通过影像合成软件生成一张全景图像。

4.对生成的全景图像进行修剪和进一步的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
1.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稳定相机,防止照片出现模糊。

2.在照片拼接时,要尽量保证每张照片之间的重叠区域,以便于软件的处理和配准。

3.影像合成软件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实验结果:
通过全景拍摄和影像合成实验,我们可以获得一张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全景照片,其可以用于旅游景点、房地产展示、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会使用影像合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

360度全景立体成像实验

360度全景立体成像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二 360度全景立体成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立体视觉的原理,实现一种360度全景立体成像的技术方法,为立体视觉在大地测量、军事侦察及星际探测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要求实验者学习掌握两组序列数码照片(具有双眼视差)的拍摄方法,学习和熟练运用序列照片的拼接方法及拼接软件,自行编制或学习掌握360度全景立体图像的制作软件及制作方法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利用双眼成像与立体视觉的知识,构建用一架或两架数码相机拍摄两组序列照片(含双眼视差)的实验装置;采用这一拍摄装置,一次性或分次拍摄两组序列照片;运用序列照片的拼接软件,将这两组序列照片分别拼接成两张360度全景图像;再用补色立体图像的制作软件,将它们合成为360度全景立体图像。

实验原理:360度全景立体成像的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360度旋转一架或两架数码相机的方法,拍摄得到两组序列照片[图1(a)];用软件拼接方法,分别将这两组序列照片拼接成两张360度全景照片[图1(b)];由于这两张全景照片互相存在横向视差,利用补色法立体图像制作软件,即可制作合成一张360度全景立体图像。

三、主要仪器设备一架或两架数码相机、三脚架、快门线、计算机、USB 数据传输线、读卡器、序列图像拼接软件、补色法立体图像制作软件、红绿立体眼镜等。

图1 实现360度全景立体成像的序列图像拍摄原理图(a) (b)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360度全景序列照片的拍摄:采用一架(或两架)数码相机,以图1所示的拍摄方法,每旋转一定角度拍摄一张景物照片,得到一组序列照片;再将相机横向平移一定距离(如10cm),再同理拍摄另一组序列照片,从而得到两组包含全景及视差信息的序列照片。

地图学实验报告的答案

地图学实验报告的答案

地图学实验报告的答案地图学实验报告一、目的通过地图学实验,掌握地图的制作和解读方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图是一种图形化、比例尺化的地球表面的表达方式。

通过地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符号管理等。

三、实验步骤1. 地图制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方式和比例尺,然后绘制出地图的大致轮廓,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山脉等基本地理要素。

2. 符号标注根据地图上不同地理要素的特征,选择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注,使地图更加直观清晰。

3. 信息解读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分析地图上的地理现象和特点,对照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要求,我选择了柱状等距方位等面积投影方式制作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0。

在地图上绘制了中国的地理轮廓,包括国界线、河流、湖泊、山脉等要素。

通过符号标注,我用蓝色标注了长江、黄河等大河流,用绿色标注了鄱阳湖、太湖等大湖泊,用棕色标注了华山、泰山等著名山脉。

通过观察地图,我发现中国的东部地区相对平坦,西部则相对较为崎岖。

而且中国南部水网发达,湖泊分布密集。

五、实验分析通过地图制作和解读过程,我发现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比例尺和符号标注等方式进行传递的。

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地图的形状和相对大小,比例尺的选择会决定地图上要素的精确度,符号标注则能更加清晰地传达地理信息。

此外,在地图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观察力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更准确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特征的目的。

六、实验总结地图学实验提高了我们对地图制作和解读方法的理解,增强了我们获取和理解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此次实验,我掌握了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将能更好地利用地图来获取和传递地理信息。

七、实验改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实验二 45度视角地图的生成

实验二 45度视角地图的生成

BOOL InitInstance( )
铺地图的“瓷砖”花色索引数组
设置“房子”、“树木”等 场景元素的索引数组
句柄、图片放置的数组、初始化坐标等
BOOL InitInstance( )
图片的载入
BOOL InitInstance( )
贴图及显示、释放资源
BOOL InitInstance( )
自定义绘图函数
添加图片资源至debug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2:出现几十个莫名其妙的语法错误时,请先务必在两个 数组初始化的每行数据后面加上“//”的注释符号
问题解决3:
添加头文件
好习惯的养成:释放资源
选做板块:地图的变化
1、只显示一半的地图 5分
2、将地图上的房子、树的位置进行变动 5分
实验二
45度视角地图及 地图上景物的生成
前言
不同的编译环境有可能造成完全按照老师课件代 码输入却编译不成功的情况,包括用VC++,并 不是完全向下兼容。课件里的代码编译环境:

新建项目
新建项目
增加全局变量、函数
创建句柄、调整窗口到适当位置
定义句柄
将窗口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设置铺地图的“瓷砖”花色索引数组; 设置地图上的“房子”、“树木”等场景元素样式索引数组
3、将地图改成12行12列 ,同时寻找到一张尺寸大小合 适的背景图片进行填充 20分
遇到老师课件上没有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
1、请再次仔细核对代码输入是否完全正确,有时候一个字符或者 标点错误就会出现一大堆调试问题; 2、网上寻求帮助,或 3、求助同学或老师;

MapGIS实验报告

MapGIS实验报告

MapGIS实验报告Mapgis 实践报告MapGIS实验⼀:地图编辑、⽮量化、拓扑编辑、属性管理⼀、⽬的要求掌握运⽤MapGIS进⾏地图扫描⽮量化的基本原理、⽅法和步骤,熟悉MapGIS 地图编辑模块、⽮量化模块、拓扑编辑模块、属性管理模块的使⽤。

⼆、操作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介绍的⽅法,利⽤提供的扫描地图进⾏屏幕跟踪⽮量化,并建⽴拓扑数据结构。

修改属性结构表,并挂接属性数据。

三、操作步骤1、启动MapGIS6.5并进⼊图形处理→输⼊编辑⼦系统。

2、新建⽂件→装⼊光栅⽂件(选择“⼭东地市⾏政区划图”)→⼯作区→存⽂件→存线⽂件(将⽂件保存在E:\workspace下),如下图:3、线编辑→参数编辑→修改缺省线参数(⼀般选折线,定义线型、辅助线型,宽度,X、Y 值,图层等)。

4、⽮量化→交互式⽮量化(对图像中的每个线条进⾏⽮量化)。

提⽰:编辑过程中按F5键放⼤窗⼝,F7键缩⼩窗⼝,F6键移动窗⼝,F8键在当前线上增加⼀个点,F9键取消当前线上最后⼀个点。

在⾃动跟踪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则可以按F9键不断退回。

注意:编辑过程中应当经常存盘;每条线跟踪⼀次。

如下图:5、编辑完成后,进⾏多边形拓扑关系错误检查过程。

具体操作包括:其它→⾃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及⾃相交→清除微短线→⾃动线结点平差→线拓扑错误检查。

提⽰:如果其中的任何⼀步提⽰有错误,则按照步骤6中的⽅法对每⼀个错误分别进⾏修正。

6、如果拓扑错误检查有错误,则利⽤线编辑⼯具对错误进⾏修正,直⾄在进⾏“线拓扑错误检查”时没有错误为⽌。

提⽰:线编辑⼯具都在“线编辑”菜单中,最常使⽤的⼯具包括:剪断线→有剪断点;线上加点;线上删点;线上移点;线结点平差→区圆⼼值;删除线;联接线。

如下图:7、当没有拓扑错误时,进⾏多边形拓扑关系建⽴。

具体操作包括:其它→线转弧段(存区⽂件,输⼊新⽂件名,将⽂件保存在你熟悉的路径下,如D:\)。

8、⼯作区→装⼊⽂件→装⼊区⽂件(新存的⽂件)→其它→拓扑重建。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地图分幅编号处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地图分幅编号的方法,具有处理编号数据的能力;
2. 根据地理坐标掌握地图的编号方法或根据地图的编号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培养学生
认识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通过已知地图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地图分幅编号的方法入手进行计算,撰写分析报告。

1. 已知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8°47′32″,纬度为北纬32°2′41″,计算其所在1:
50万、1:25万、1:5万图幅的编号(分别按新旧地图编号方法)。

2. 己知某图幅图号为J49B001002,求其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

3. 1:10万地形图编号中的行列代码为004001,求其所包含的1:2.5万地形图编号的
行列代码。

4. 1:2.5万地形图编号中的行列代码为016004 和013003,求包含该图的1:10万地
形图图号中的行列代码。

5. 已知制图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如下,编制该地区的地图时,需收集1:10万地形图作
为编图资料,请算出所需1:10万图号及并将相邻图幅编号填入下表:
三、实验要求
1. 要求撰写详细的计算步骤,可以用图解,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解析,也可以两者相结
合。

2. 作业内容5,大家可以使用“地图分幅编号计算器”,但要将具体的原理在报告中书
写清楚。

ArcMap 地形图配准、加载和拓扑编辑

ArcMap 地形图配准、加载和拓扑编辑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二地形图配准、加载和拓扑编辑姓名杨金龙学号120081501139年级2008专业交通工程实验二地形图配准、加载和拓扑编辑1实验目的1.1掌握地形图的配准及属性的的设置1.2控制点的的设置及矫正1.3分层矢量化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2实验准备2.1实验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2.2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及ArcCatalog3实验步骤3.1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3.1.1打开ArcCatalog,在目录树里面找到数据,拖动到ArcMap中3.1.2添加View—Toolbars--“Georeferencing”工具栏。

3.1.3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3.1.43.2输入控制点3.2.1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3.2.2将Auto Adjust选项取消3.2.3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

3.2.4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3.2.5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

3.3设定数据框的属性3.3.1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3.3.2在“General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Coordinate System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3.4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3.4.1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Rectify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第二单元全景新视讲义野课件

第二单元全景新视讲义野课件

THANK YOU
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 种感知,以近自然的交互使人沉浸在逼真的虚拟环境 中。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 根据使用者参与的形式和沉浸的程度不 同,虚拟现实可分为三类:
• 一、基于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 仿真的桌面式虚拟现实;
• 二、基于专用设备营造的虚拟环境的沉 浸式虚拟现实;
对象全景图
• 它可以让观赏者的视线不动,而对眼前 景物进行360度旋转。
• 例:网上新车展示就经赏运用全景效果。
全景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1、原理:全景图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 桌面式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个人计算 机或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并将计算机屏幕作 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窗口。用户通过鼠标、 键盘等输入设备进行操作,来观察计算机所展 示的360度范围内的虚拟境界。
拓展知识:
• 有关“全景图”的网站: 全景环视: /guide/guide.asp 5D多媒体: 四方环视全景摄影:
1、全景图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应用领域:楼盘效果图、旅游景点介绍、电子 商务广告nt)
(2) 变形(Warping)
(3) 混合(Blending)
实践操作:
• 任务1:制作全景图:完成P40的范例。 最后要求把文件存储为可执行的全景图 和存储为我们常用的位图文件。
• 任务2:完成指定素材文件的全景图的制 作。
分组活动
•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代表利用 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教室全景图素材,然 后在教师机上共享这些素材文件。并让 每位同学根据所在小组进行制作全景图, 最后师生对有关作品进行评价。
2.制作全景图
• 利用Ulead cool 360制作全景图。 • 演示操作动画。 • 注意事项: • (1)关于素材文件的导入路径; • (2)最后设置:单击“导出(Export)”,

虚拟现实之虚拟全景技术实验报告

虚拟现实之虚拟全景技术实验报告
(3)制作一套有意义的虚拟人物动画
1.利用软件Avimator-0.4.1.exe制作,上交动画原文件
2.制作一套完整的人物动画,如跳舞,体操,武术,拥抱等。
六、总结
在实验报告中总结本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或体会。
七、教师评语
授课教师:
实验2011-10-19虚拟现实专题之虚拟全景技术专题
实验目的
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
掌握外全景技术的制作软件:PixMaker的使用.
掌握内全景技术服装浏览工具的使用.














*课前思考题
查看:IBM“青出于蓝”高校创新实习项目.doc说说你的想法。
一、观看虚拟全景技术的展示案例
四、研究其它虚拟全景软件的使用
1.Cult3D Designer制作外全景与虚拟漫游系统经典软件,需要和3dmax结合。
参见:相关软件\Cult3D Designer\教程
2.[全景图制作软件合集].panorama.express.1.0.rar
3.ulead cool 360友利公司出品,界面很友好
3、以PixMaker第二组到第四组为例,精细处理并制作全景图片.
注意:
(1)图片,请先用Fireworks等作图软件调整大小(300像素左右为宜).
(2)注意调整拼合的精细程度
(3)注意调整图片的排列顺序与第一张种形式
三、内全景技术练习,虚拟服装制作:
1、打开”相关软件”目录—线下服装浏览工具
2、按Shift键+mouse左键,左右移动为缩放,ctrl为平移,alt为旋转

ENVI实验2: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

ENVI实验2: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

ENVI实验2: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主要介绍在ENVI中对影像进行地理校正,添加地理坐标,以及如何使用ENVI进行影像到影像的配准和影像到地图的校正。

一、ENVI中带地理坐标的影像ENVI对带地理坐标的影像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它能够对许多预定义的地图投影进行处理,这些地图投影可以采用UTM或State Plane投影方式。

此外,ENVI的用户自定义地图投影功能能够创建自定义的地图投影,它允许使用6种基本投影类型,超过35种的不同的椭球体以及100多种的基准数据集(Datum)来满足大多数地图投影的需要。

ENVI的地图投影参数存储在ASCII码文本文件Map_proj.txt中,该文本文件能够被ENVI地图投影工具修改,或者直接被用户编辑。

这个文件中的信息会被影像相应的头文件所使用,而且ENVI允许使用已知的地图投影坐标来简单地指定相Magic Pixel(地图坐标系统的起始点)。

然后,选择的ENVI函数就能够使用该信息,在带地理坐标的数据空间中进行操作处理。

ENVI的影像配准和几何纠正工具允许用户将基于像素的影像定位到地理坐标上,然后对它们进行几何纠正,使其匹配基准影像的几何信息。

使用全分辨率(主影像窗口)和缩放窗口来选择地面控制点(GCPs),进行影像到影像和影像到地图的配准。

基准影像和未校正影像的控制点坐标都会显示出来,同时由指定的校正算法所得的误差也会显示出来。

地面控制点预测功能能够使对地面控制点的选取简单化。

将使用重采样、缩放比例和平移(PST),以及多项式函数(多项式系数可以从1到n)或者Delaunay三角网的方法,来对影像进行校正。

所支持的重采样方法包括最近邻法(nearest-neighbor)、双线性内插法(bilinear interpolation)和三次卷积法(Cubic convolution)。

使用ENVI的多重动态链接功能对基准影像和校正后的影像进行比较,可以快速评估配准的精度。

GIS二次开发(B)实验报告

GIS二次开发(B)实验报告

GIS二次开发(B)实验报告二〇一五年11月3日目录1 实验一:AOI书签开发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内容 (1)1.3 实验步骤与结果 (1)2 实验二:地图数据组织与访问 (8)2.1 实验目的 (8)2.2 实验内容 (8)2.3 实验步骤与结果 (8)3 实验三:地图渲染与制图输出 (16)3.1 实验目的 (16)3.2 实验内容 (16)3.3 实验步骤结果 (16)4 实验总结 (23)1实验一:AOI书签开发1.1实验目的✧掌握AOI书签程序开发1.2实验内容✧实现AOI书签的创建✧实现AOI书签的调用1.3实验步骤与结果public void createbookmark(string sbookmarkname)//参数为书签名{//通过iaolbookmark接口创建一个变量,其类型为aoibookmark,保存当前地图范围。

IAOIBookmark aoibookmark = new AOIBookmarkClass();if (aoibookmark!= null){aoibookmark.Location = axMapControl1.ActiveView.Extent; = sbookmarkname;}//通过imapbookmarks接口访问当前地图,并向地图中加入新建书签IMapBookmarks bookmarks = axMapControl1.Map as IMapBookmarks;if (bookmarks!= null){bookmarks.AddBookmark(aoibookmark);}cbbookmarklist.Items.Add();}}}namespace xy{public partial class AdmitBookmarkName : Form{public MainForm m_frmMain;public AdmitBookmarkName(){InitializeComponent();}public AdmitBookmarkName(MainForm frm){InitializeComponent();if (frm != null){m_frmMain = frm;}}//“确认”按钮的“点击”事件响应函数,用于创建书签private void btnAdmi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if (m_frmMain != null && tbBookmarkName.Text == ""){m_frmMain.createbookmark(tbBookmarkName.Text);}this.Close();}}}2实验二:地图数据组织与访问2.1实验目的✧了解ArcGIS Engine中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掌握ArcGIS Engine地图数据访问方法2.2实验内容✧编写“数据操作”类✧利用DataGridView控件展示Continents图层的序号和名称字段2.3实验步骤与结果初始化窗口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Windows.Forms;namespace MapControlApplication1{public partial class Databoard : Form{public Databoard(){InitializeComponent();}public Databoard(string sDataName, DataTable dataTable){//初始化窗体及控件。

全景拍摄实训报告

全景拍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全景拍摄是一种将多个角度的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360度全方位展示的摄影技术。

通过本次全景拍摄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全景摄影的认识,掌握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和后期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训环境1. 实训地点:学校摄影实验室2. 实训设备:全景相机、三脚架、电脑、后期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TGui等)三、实训原理1. 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全景摄影是通过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以水平或垂直方向旋转相机,拍摄多个角度的图像,然后利用软件将这些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全景图像。

2. 全景摄影的技术要求:全景摄影对相机的稳定性、拍摄角度、曝光参数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拍摄时,要保证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适中,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图像变形;同时,要注意曝光参数的设置,确保图像清晰、色彩还原。

四、实训过程1. 学习全景摄影基本原理和设备操作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和后期处理技术。

通过PPT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全景摄影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拍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全景相机进行实践拍摄。

拍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确保场景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示全景效果。

(2)根据场景特点,确定拍摄角度和高度,使全景图像更具视觉冲击力。

(3)调整曝光参数,保证图像清晰、色彩还原。

(4)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确保拍摄过程中相机稳定。

3. 后期处理拍摄完成后,学生使用电脑和后期处理软件对全景图像进行拼接和优化。

具体步骤如下:(1)导入拍摄的照片,使用软件自动拼接图像。

(2)调整拼接后的图像,修正透视、裁剪等。

(3)优化图像色彩、对比度等参数,使全景图像更具视觉美感。

(4)输出最终的全景图像。

五、实训结果1. 学生掌握了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操作。

2. 学生学会了拍摄、拼接和后期处理全景图像的方法。

3. 学生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GIS原理实验二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二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GIS原理实验二,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实验目的:1.了解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用地图投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学习地理坐标系统的概念和常用坐标系统。

实验原理: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的特征映射到一个二维平面上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三维球体,而地图则是一个二维平面,因此需要将地球的曲面进行投影变换,使其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能够形成等面积、无形变、按比例缩小的地图。

在GIS中,常使用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这三种主要投影方式。

坐标系统是用来描述地理空间位置的系统。

地理坐标系统是通过定义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参考标准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有经纬度坐标系统、UTM投影坐标系统等。

实验设备与材料:1.计算机2. ArcGIS软件实验步骤:1. 打开ArcGIS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地图工程。

2.在底图上添加一个经纬度坐标系,选择WGS1984坐标系统。

3.在底图上添加一个投影坐标系,选择UTM投影坐标系统。

4.比较两种坐标系统的坐标值,并记录下来。

5.添加一个矢量图层,并使用经纬度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进行绘制。

6.建立一个新的数据框,并使用UTM投影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进行绘制。

7.比较两幅地图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地图上的要素位置。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经纬度坐标系下,地图呈现的是一个经纬网格,纬度逐渐变小,经度逐渐变大。

而在UTM投影坐标系下,地图呈现的是一个笛卡尔坐标系,地图的形状更加正常,各要素的位置也更准确。

实验分析:1.经纬度坐标系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位置描述,但在进行地图绘制时,会出现形状扭曲的问题,导致地图的尺寸不准确。

2.UTM投影坐标系适用于局部地理范围内的地图绘制,在保证地图形状和尺寸准确的同时,可以提高绘图的精度。

3.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了常用地图投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无人机获取区域全景图试验

无人机获取区域全景图试验

景 图像 , 在探索建立 原有应急 、 震 防基 础数据库更新模 型等研究方 面具 有 良好 的应用前 景 。
该 系统 当初研 发成 型后 , 在航 拍试 验 、 飞行试 验 、 图片拼 接成像 等工 作 中存在诸 多 不足 , 又 因关键 技术 的缺 乏 , 需 要进 一步 完善 。通过 对 云南 省 玉溪 区域 的航 拍试 验 、 飞行 性 能试 验 、 图
测 系统 和 回收系统 。无 人 机灾 情获 取 系统组 成见 图 1 。
机 体
飞行器 系 统
无 人 机 灾
情 快 速 获
取 系
一 一
堡堑 鱼 鱼墨 鱼
回收伞 系统
地面 情报 处理 站 地 面保 障设 备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愀 一 一 一
0 引 言
汶川 地震 后 , 由于没 有及 时有效 地掌 握地 震灾 情 , 直 接 影 响抗 震救 灾 的指挥 决 策 , 以致某 些受 灾地 区错 过最佳 救援 时机 ( 徐 志强等 , 2 0 0 9 ) 。中 国地 震局 在汶 川地震 后 总结经验 教 训 , 将
最大 限度 地减 轻地震 灾 害作为 衡量 防震 减灾工 作成 效 的重 要标 准 。而地震 发 生后科 学 、 有效 、
摘要 利用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 系统 , 以玉 溪 县 城 为 工 作 区域 , 进 行 无 人 机 区 域 航 拍 试 验 。通 过
开展 无 人 机任 务 单 元 参 数 、 飞行参数等 试验 , 获 得 不 同 成 像 分 辨 率 要 求 的 最 佳 任 务 单 元 配 置 参 数 和 飞 行参 数 , 获 取 高 质 量 玉 溪 城 区全 景 图像 。试 验 证 明 , 无 人 机 灾 情 获 取 系 统 能 够 为 应 急 救 援 决 策 和 指挥 等提 供 实 时灾 情 信 息 , 可显著增强快速响应能力 。 关键 词 无人 机灾 情 快 速获 取 系 统 ;区域 全 景 图 ;飞行 参 数

全景拍摄实验报告总结

全景拍摄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全景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摄影形式,能够将广阔的景象完整地展现出来,给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为了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我决定进行一次全景拍摄实验,以检验和提升自己在全景摄影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拍摄技巧。

2. 掌握全景照片的后期处理方法。

3. 提升自己在摄影构图、光线把握等方面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相机:尼康D7502. 镜头:尼康24-120mm f/4G ED VR3. 三脚架:曼富图MH055XPRO44. 滤镜:ND8渐变镜5. 后期处理软件:Adobe Lightroom、Photoshop四、实验过程1. 实验地点选择我选择了学校附近的公园作为实验地点,该公园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非常适合进行全景拍摄。

2. 拍摄技巧(1)拍摄高度:为了使全景照片更加完整,我选择站在公园的最高处进行拍摄,确保能够覆盖整个公园的景色。

(2)拍摄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我调整了拍摄方向,以获得最佳的全景效果。

(3)拍摄距离:为了获得足够的画面范围,我尽量拉大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

(4)光线把握:在拍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光线变化,尽量选择光线柔和、层次分明的时间段进行拍摄。

3. 后期处理(1)照片拼接:使用Adobe Lightroom将拍摄的照片进行拼接,确保画面完整。

(2)调整曝光:对拼接后的照片进行曝光调整,使画面整体亮度适中。

(3)色彩调整:根据个人喜好,对照片进行色彩调整,增强视觉效果。

(4)裁剪:为了使画面更加美观,对照片进行适当的裁剪。

五、实验结果经过拍摄和后期处理,我成功完成了一幅全景照片。

该照片展现了公园的美丽景色,给观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全景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拍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摄影技能。

2. 在拍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把握光线、构图和拍摄距离,使照片更具艺术性。

3. 后期处理方面,我熟练运用了Adobe Lightroom和Photoshop等软件,提升了照片的整体效果。

全景地图实习报告解读

全景地图实习报告解读

全景地图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主要制作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1号宿舍楼306、307宿舍全景,宿舍楼道全景,校园街道全景,工科楼C座大厅全景,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全景。

二、实习工具索尼卡片相机、相机三脚架、画图笔、画图纸等三、实习软件PMK,PTGui Pro,PS,Pano2vr,NotePad++,Firebug。

四、实习步骤1.制定方案,画出拍摄区域草图,计算拍摄角度,模拟拍摄效果。

2.拍摄步骤:设备装配:为了减少振动,在选择好的脚架的同时拧紧所有连接部位,脚架放置平稳,调节全景头水平测光:由于场景信息大由于影像是一个圆形,所以测光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以整个画面的分区平衡测光的测光模式将不适合,因为黑色的地方会导致测光不准,建议用偏重中央测光或者是中央重点测光比较好。

白平衡:全景摄影的特点是包含信息多,所以当光源不很明确的时候最好手动白平衡下多拍摄几组,有自动包围白平衡曝光的相机那是最好不过了。

使用自动白平衡一般是不保险的。

光圈和快门:室外良好光照环境下,场景的清晰度和鲜艳显然是最重要的,一般用8到11的光圈,鱼眼镜头一般能达到非常大的景深,所以没必要为了追求景深而才用小光圈(大光圈值),由于镜片结构多层,边缘部分接近全反射角,所以小光圈往往会导致进光不足,如果为了追求快门速度用大光圈,可能会产生没必要的光韵。

室内情况下为了减少振动和数码噪声,光圈可以适当调大,来提高快门速度ISO: 在数码摄影中,ISO(当量感光度)越大,数码噪声越多,全景图片一般要满足放大观看的需要,选择ISO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以下数码噪声的问题。

曝光锁定:全景是通过把对场景的几张图片进行拼合生成的,所以每张图片的明暗要一直,所以在对场景的平均照度区域测光并设定参数以后进行曝光锁定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几张图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全景图像的后期拼合也是相当关键的,所以拍摄的过程中要保持相机位置不变;为减少振动,用自动拍摄或者快门线也是必须的;为提高拼合质量,作为拼缝的地方尽量避免运动物体。

全景实训报告范文

全景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全景实训是我校与某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训项目。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期望能够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1. 掌握全景拍摄、处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2. 熟悉全景拍摄设备和软件的使用;3.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增强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

二、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共计X天。

三、实习地点某知名企业全景拍摄基地。

四、实习内容1. 全景拍摄原理及设备介绍;2. 全景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3. 全景数据处理与制作;4. 全景作品展示与交流。

五、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第1-2天)实习开始,我们首先进行了全景拍摄原理及设备介绍的学习。

通过讲解,我们了解了全景拍摄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及其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全景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如镜头焦距、拍摄角度、光线控制等。

2. 实践操作阶段(第3-6天)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践操作。

首先,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所学知识,注意调整镜头焦距、拍摄角度和光线控制。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镜头抖动、光线不足等。

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拍摄任务。

拍摄完成后,我们进入了数据处理与制作阶段。

我们学习了全景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如Hugin、PTGui等。

通过软件,我们对拍摄的照片进行了拼接、调整、渲染等处理,最终制作出了高质量的全景作品。

3. 作品展示与交流阶段(第7天)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作品展示与交流。

各组展示了各自的全景作品,并分享了拍摄经验和心得。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实习成果1. 我们掌握了全景拍摄、处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全景作品;3. 我们结识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拓宽了人脉,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4.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灰度直方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灰度直方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在学习灰度图像直方图的概念、计算方法、性质和相关应用基础上,应用Photoshop 和Matlab软件查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3. 掌握灰度直方图在判断图像质量以及计算图像中物体面积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直方图是多种空间城处理技术的基础。

除了提供有用的图像统计资料外,直方图固有的信息在其他图像处理应用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图像压缩与分割。

直方图在软件中易于计算,也适用于商用硬件设备,因此,它们成为了实时图像处理的一个流行工具。

直方图是图像的最基本的统计特征,它反映的是图像的灰度值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使图像在整个灰度值动态变化范围内的分布均匀化,改善图像的亮度分布状态,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

灰度直方图是图像预处理中涉及最广泛的基本概念之一。

图像的直方图事实上就是图像的亮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幅图像的所有象素集合的最基本的统计规律。

直方图反映了图像的明暗分布规律,可以通过图像变换进行直方图调整,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实验要求
1.熟悉Photoshop软件常用功能;
2. 利用Photoshop显示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从直方图了解图像平均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并对比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对应灰度直方图的差别;
3. 利用Photoshop实现不同类型图像的转换,并利用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4. 利用Matlab显示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通过灰度直方图在判断图像量化质量,统计二值图像前景面积。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Photoshop软件功能。

(1)熟悉Photoshop的工作界面,主要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属性栏、
图像窗口和控制面板,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方法:文件的新建、打开、存储和关闭,调整图像和画布大小、图像的裁剪、图像的变换;
(3)了解选择区的概念及对选择区进行的相关操作,如显示或隐藏选择区、移动选择区、复制、剪切和粘贴选择区、组合选择区等,较复杂的编辑操作包括:调整选区边缘、平滑选区、柔化选区边缘、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等;
(4)了解绘画和图像修饰工具,能利用这些工具对图像进行编辑,如:魔术橡皮擦、背景橡皮擦、修复画笔、修补工具、红眼工具等;
(5)熟悉“图像”菜单的功能,利用各子菜单提供的功能对图像进行调整,如增加对比度、调整亮度等;
(6)了解“滤镜”菜单的功能,对图像进行模糊、扭曲、锐化以及轮廓提取等;
(7)了解“图层”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使用Photoshop显示灰度直方图。

(1)点击“文件”——>“打开”,打开一幅灰度图像;
(2)在右边的直方图面板上查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如果右边没有直方图面板,请点击“窗口”——>“直方图”,将其打开;
(3)查看直方图控制面板中图像的直方图,说明各参数的含义并描述图像的特征(对比度不高/亮度偏低……);
(4)点击“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图像;
(5)查看直方图控制面板中图像的直方图,说明彩色图像的直方图和灰度图像直方图的区别。

3.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类型转换,以及二值化操作。

(1)点击“文件”——>“打开”,打开一幅RGB图像;
(2)点击“图像”——>“模式”——>“位图/灰度/索引颜色/……”,将图像转换成不同的类型,并对比转换前后图像发生了哪些变化;
(3)点击“文件”——>“打开”,打开一幅灰度图像;
(4)点击“图像”——>“调整”——>“阈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合适的阈值,点击“确定”,完成图像的二值化,检查处理结果是否理想,调整阈值优化处理结果;
4.使用Matlab显示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参考“实习指导参考1.pdf”(P170-172)。

(1)按照【例5-12】的步骤,打开一幅JPG图像,并显示其灰度图像的灰度直方
图(该例中用两种方法实现直方图的绘制),并根据灰度直方图说明原图像在量化
上存在什么问题;
(2)按照【例5-13】的步骤,打开一幅JPG格式的彩色图像,并显示彩色图像的
R、G、B颜色分量的灰度直方图;
(3)按照【例5-15】的步骤,计算一幅图像的平均灰度或颜色值,将该数值与
Photoshop中该图像灰度直方图自带的参数进行比较;
(5)按照【例5-17】的步骤,计算图像的标准偏差,将该数值与Photoshop中该
图像灰度直方图自带的参数进行比较。

5.使用Matlab统计二值图像前景面积,参考“实习指导参考1.pdf”(P162)。

(1)使用windows的画图工具,绘制P163图5-2中的(a)和(b),并保存为bmp
图像;
(2)按照【例5-4】的步骤,打开上述两幅图像,计算图像中前景的面积;
6.使用Matlab实现图像二值化。

(1)使用im2bw函数将一幅灰度、索引或RGB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im2bw(I, level)
前一个参数I为待处理的图像,level为阈值,在[0,1]之间取值,该值可用阈值除以
图像最大灰度求得,例如:level取0.5代表用整幅图像的灰度中间值作为阈值进行
二值化处理;
(2)自己编程实现给定阈值的图像二值化处理。

下面的程序是打开一个灰度图像,以150为阈值进行二值化的实现过程:I=imread('D:\004.jpg') ;
subplot(2,2,1);% 将图像显示窗口划分为2*2的区域
imshow(I)
J=find(I<150);% 以150为阈值来二值化图像
I(J)=0;%小于150的赋值为0
J=find(I>=150);
I(J)=255;%大于150的赋值为255
title('图像二值化(阈值为150)');
subplot(2,2,2);
imshow(I)
请自己选择一幅灰度图像,根据其灰度直方图特征确定阈值(可使用Photoshop中
的功能找出阈值),改写上述程序,将图像二值化。

五、实验报告要求
描述实验的基本步骤,用数据和图片给出各个步骤中取得的实验结果和源代码,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六、思考题
1. 灰度直方图描述了图像的哪些信息?
2. 什么样的图像比较容易实现用阈值来进行二值化处理?
七、实验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