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氧疗
机械通气
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患儿,可采用鼻导管吸 氧或面罩吸氧,以改善缺氧症状。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机械 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
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
心理支持
包括物理治疗、呼吸锻炼等,可帮助患儿改 善肺功能,预防呼吸衰竭。
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和抑 郁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04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 预后和转归
肺部听诊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肺部有哮 鸣音和呼吸音减弱,甚至没有呼吸 音。
病程变化
病情初期可能只有轻度症状,但随 着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甚 至出现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
此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白细胞数量,判断 是否存在感染。
尿液检查
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
血液生化检查
可以了解体内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情况。
管理和监控方案
定期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发展。
症状监测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状况和咳嗽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
病情恶化时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社区和家庭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鼓 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定义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细 支气管,导致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和持续性咳嗽等症状。
疾病概述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却是儿童呼 吸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该病通常由感染、吸入异物 或药物过敏等触发,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等 症状。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2023版)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
对于重症患儿,可使用 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
应,缓解症状。
支气管扩张剂
如氨茶碱等,可缓解支 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非药物治疗
雾化吸入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 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
全身副作用小。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儿,需采 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免疫治疗
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可增 强患儿免疫力,促进康复。
临床表现和分型
临床表现
BO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持续性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患儿 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 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急性 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 慢性型BO病情最为严重,预后较 差。
03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包括症状起始时 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既往病史 、家族史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方案
01
02
03
04
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年龄 、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对于轻症患儿可采用口服药物 治疗;重症患儿则需静脉给药
或住院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05 专家共识解读
诊断标准的更新与意义
的解读,可以加深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02
规范诊断和治疗流程
通过专家共识的解读,可以规范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流
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03
推动临床研究和进步
专家共识的解读可以促进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和发展,推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摘要】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obliterans,BO)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
BO是一病理诊断。
由丁肺活检困难,而且标本取材受限制,有时得不剑阳性结果。
BO有其临床特点。
我们将近年临床诊断为BO的9例患儿作一总结和文献同顾。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
BO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的闭塞。
该病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63%以上的患者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一)诊断移植相关BO的早期诊断有利丁肺功能稳定。
肺活检是确诊BO的唯一方法,但这是非常困雉的,特别是在移植后的早期。
1993年国际心脏与肺移植协会(ISHLT)推荐一个临床上根据肺功能的变化定义替代BO的概念——BOS,所以BOS可以说是对于BO临床症状的描述,可以根据肺功能定义而不需要活检病理。
在移植术后间隔3~6周两次最高FEV1的平均值,若患者的FEV1下降超过该平均值的20%则可以定义为BOS。
FEV。
下降至少应持续1个月,而且非其他病冈所致,如支气管吻合口狭窄、急性感染或急性排异反应。
2001年ISHLT修订了BOS的分级标准,推荐增加新的分级“隐匿性BOS"或者称为BOS0-p,应用用力肺活量25%~75%水平的平均呼气流量(FEF25%~75%)作为此分级的定义。
其他文献也提山FEF25%~75%在检测早期气道阻塞方面较FEV1更敏感。
一项针对单肺移植者的研究证明了BOS分级中0-p级的FE25%~75%标准,具有80%的敏感性及82.6%的特异性,对于BOS的发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但是在双肺移植者的研究中显示O-p级的FEV1标准对于疾病的发展有更好的预示作用。
器官移植及有毒气体暴露后BO的诊断因为有明显的接触史不易遗漏,但是其他原因所致的BO容易被忽视。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家庭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孩子多饮水,帮助 孩子排痰,保持呼吸道
通畅。
合理使用药物
观察病情变化
提供心理支持
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 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
生素和激素。
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 化,如出现气促、呼吸 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 孩子缓解焦虑和恐惧。
康复训练
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黏膜肿胀,使气道变得狭窄,气流受阻。
黏液分泌增多
气道黏膜肿胀还会刺激黏液分泌增多,使得气道内的分泌物 变得粘稠,不易排出,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
肺功能异常
肺通气功能障碍
由于气道阻塞,肺通气功能受到限制,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换气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使氧气无法有效地从肺泡进入血液,导致 低氧血症。
家庭护理经验
小明的家长在家庭护理中,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合理安排饮食,保 证营养均衡;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为小明拍背排痰;同时,家长还通过心理疏导,帮
助小明缓解焦虑情绪。
护理效果
通过家庭护理的精心照料,小明病情逐渐好转,肺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康复训练成果展示
康复训练计划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咳嗽、气促、喘息为主要症状,常在活动后加重。部分患儿可出现反复发作的 肺炎、呼吸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X线、CT等)和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获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0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病理生理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明开始进行康复训 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运动训练和心 理辅导等。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定义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是与细支气管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相关, 导致管腔闭塞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可合并支气管损害, 出现闭塞、扩张。 细支气管的解剖部位
组织病理表现:
缩窄性细支气管炎:粘膜下或外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致细支气管腔受压狭窄,管腔内无肉芽组织形成。
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抑制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形成,并能减少继发于病毒感染和过敏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狭窄,文献指出对支气管扩张剂 有反应可作为长期应用激素的指征。具体疗程及给药方式需依据病情变化、定期评估而定。 吸入治疗:临床症状轻微、病情平稳的可直接吸入糖皮质激素,或作为全身应用激素的维持治疗。 全身应用:病情较重者或在病程早期应用治疗无反应或出现明显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生长迟缓等)时, 需及时停用 ①口服:泼尼松片或甲基泼尼松龙片1-2mg/kg.d, 1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不超过3个月。 ②静点:对感染后有BO迹象或症状急重者、Stevens-Johnson综合征有BO迹象、移植后BO患儿使用。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建议儿童口服阿奇霉素5mg/kg.d,每周连服3d;或红霉素3-5 mg/kg.d,每日口服。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三、孟鲁斯特 有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研究显示成人肺移植后BO患者口服孟鲁司特10mg/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了肺功能FEV1等指标进一 步下降。
•
•
5.药物、肿瘤
6.特发性
临Hale Waihona Puke 表现症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短暂的症状改善期后加重和持续。 体征:喘鸣音、“crackles” 即crackle罗音,指细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附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 的声音,如水煮沸时冒泡音或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水的声音。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来源:丁香园作者:maola_527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这一名称曾经被病理学家用于特指两种不同类型的小气道病变。
第一种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小气道管腔内肉芽增生,于是被命名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最近则更多的则被称为“隐源机化性肺炎(COP)”。
第二种类型的特点为上皮下炎症细胞聚集以及支气管纤维性狭窄,现在被认为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或者缩窄性细支气管炎。
临床医生将接受移植术后的患者(尤其是实体器官或者骨髓移植)出现的通气功能不全称之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则更加剧了这种称呼上的混乱。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肺活检后,其病理类型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类似。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持续数周到数月的干咳、肺功能检查通常提示阻塞性气流受限。
呼气相CT提示空气储留。
本综述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SCT)或者肺移植术后出现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确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难处、目前可采取的治疗。
发病机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提示,小气道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构的炎症与损伤,导致纤维过度增殖,引起包括上皮细胞无效增殖在内的异常组织修复(图1)。
各种原因和医源性暴露都可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提示一定有一条最终的共同通路,使得各种因素都产生类似的显微镜下、生理及临床表现。
图1. 正常细支气管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示意图尽管60多年来,大家已经认识到吸入有毒烟雾和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均可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但对于其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还知之甚少。
过去30年里,作为HSCT和肺移植的并发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研究尽管与移植本身无关,却提高了我们对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认识。
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有关的各种气道损伤包括:病毒感染、慢性胃食道反流、以及长期暴露于高污染的空气中。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根据组织学特点将BO分为两大类型:(1)狭窄性细支气管炎,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或纤维化的阻塞;(2)增生性细支气管炎,即管腔内纤维化。
感染后的BO通常为狭窄性细支气管炎。
一、病因BO的起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气道上皮的损伤,这些因素包括感染、异体骨髓移植、肺移植、吸入有毒气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1. 感染:儿童BO通常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最多见。
最常见的病原是腺病毒。
其他病毒如麻疹病毒、单疱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等感染均有报道与BO 相关。
有报道支原体感染、百日咳等与BO的发生相关。
其病机均考虑为宿主异常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所致。
而呼吸道合胞病毒作为BO 的前期感染病原缺乏文献依据。
2. 器官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移植后BO发生的高危因素。
其他非免疫因素如骨髓移植前的状态、骨髓移植过程中的疾病,尤其是骨髓移植后的病毒性肺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参与BO的形成。
3 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通常初次暴露于有毒气体患者会迅速发生肺水肿和(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幸存者经过1~4周的时间可以发生无症状的慢性气流阻塞。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管炎: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与胶原病相关的BO病例都来自成人。
至今尚不清楚BO是与疾病过程相关还是与治疗用药有关。
5 其他:如胃食管返流、宿主因素或环境因素对BO的发病可能很重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BO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肺功能和HRCT改变。
确诊依靠病理,但由于病变呈斑片样分布,肺活检不但有创且不一定取到病变部位,临床应用特别在儿科受到限制。
临床诊断BO的条件为:(1)急性感染或急性肺损伤后6周以上的反复或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喘鸣,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1病案摘要男,13岁,发热、皮疹,间断呼吸困难50d,呼吸困难加重12h,以S-J综合征恢复期,间质性肺炎,Ⅱ型呼吸衰竭,角膜,虹膜,结膜炎,心功能不全,纵隔、皮下、心包积气收入PICU。
入院查体:发育中等,消瘦,神清,精神差,被动体位,左侧卧位,面罩吸氧下呼吸30次/分,三凹征阳性,吸气相明显延长。
面色、甲床发绀。
皮肤无红斑,黄染及皮疹,散在数个斑片状色素脱失,眼睑浮肿,球结膜,睑结膜充血,肿胀,角膜浑浊,有伪膜。
颈部皮肤,右腋窝肿胀,有握雪感。
双肺呼吸音粗,满布细湿罗音及喘鸣。
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
腹软,肝肋下3cm。
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前50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0。
C,伴咽痛,偶咳、痰少,有轻腹痛,自服“先锋霉素及乙酰螺旋霉素”无明显缓解。
发病第二天,患儿四肢及躯干,面部相继出现散在的小片红色斑疹,并发现口腔内有溃烂,眼睛充血,可见肉眼血尿,大便潜血阳性,血像白细胞偏低。
发病第三天,患儿收入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诊治,入院当天出现吸气及呼气困难,躯干四肢散在10余个直径约2-3cm血疱,口唇、口腔粘膜高度肿胀、充血溃烂及假膜形成,眼结膜肿胀、充血,阴茎冠状沟处可见溃疡,腹泻,腹膜刺激征阳性,肝肾功异常、血尿淀粉酶增高。
入院后吸氧,呼吸支持,静点丙球400mg/kg.d,地米5~10mg/d5d,左氧氟沙星,体温逐渐降至38。
C以下,呼吸困难有所好转,皮疹无好转。
换用静点甲强160mg/d,此后由80mg/d逐渐减至20mg/d 静点(共2w),抗生素改为马斯平(7d)后换为泰能(7d)。
患儿眼、口仍有红肿,溃烂,余皮损明显好转,其间有阵发性腹痛、及肉眼血尿。
发病第21d,再度突然出现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痰少,静点氢考200mg/d2d,缓解后改用强的松15mgtid后改为40mgqd口服,抗生素换用头孢他定7d,体温正常,皮损完全消褪,留下色素脱失斑,口腔粘膜逐渐恢复正常,眼睑及结膜病损减轻,阵发性腹痛减轻,腹膜刺激征消失,肉眼血尿减少,仍有轻度呼吸困难,阵发性轻咳,白色粘痰,量少,时诉双侧髌骨轻痛。
郝创利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
总结
BO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 肺病,通常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损伤。
随着医学影响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HRCT,可 避免大部分患儿的肺活检检查。
结合患儿持续或反复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示阻塞 性通气功能障碍并排除其他引起阻塞性的疾病, 基本可以进行BO的临床诊断。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总体预后不良。
其他引起慢性气流受限的疾病: 哮喘 先天性纤毛运动不良 免疫功能缺陷症 囊性纤维变 胃食管反流 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有争议。鉴于BO发病机
制由免疫反应介导,多种炎症因子参与,近年有 研究,早期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治疗,使 一些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HRCT表现明 显好转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骨髓移 植后的BO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肺功能稳定
在一项对10例确诊为BO的患儿中,感 染后BO有8例,其中腺病毒感染的7例
腺病毒感染发展成BO的危险因素主要
急性期需ICU住院 机械通气 需氧治疗和 全身激素应用
急性期重症患儿比轻症患儿更易发展为BO
比较不常见的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如呼吸道合包病毒、流感病毒(A、B
腺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婴幼儿BO的主要致病因 素,可在病变的急性期行荧光或放射性免疫测 定法或DNA-PCR等方法进行病原学测定确定 病原
同样的可行其他病原学鉴定,如支原体感染或 其他病毒感染等
主要内容
病因学 病理组织学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及治疗
肺活检
诊断BO的金标准,但是由于BO病变呈补丁样分 布,不一定能取到病变部位,故使得肺活检的敏 感性降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狭窄和黏液分泌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常见的症状还包括气促、喘息、胸闷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晨间或运动后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胸廓形态和肺部听诊等,以便及时发现气道狭窄和肺部炎症等情况。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关键步骤。
患者通常表现为气流受限、肺活量减少、气道阻力增加等特征。
通过肺功能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也具有重要意义。
X线胸片、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肺部炎症、气道狭窄和肺气肿等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五、痰液检查。
痰液检查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痰液的检查,可以发现炎症细胞、细菌、真菌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免疫学检查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等手段。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3年版《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解读ppt课件
疫苗接种
按时接种各类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闭塞性细支气 管炎的发生概率。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防护能力。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的关注度和防范意识。
05
总结与展望
胸部X光检查
胸部X光检查有助于观察肺 部病变情况,如肺纹理增 粗、紊乱等。
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 气道可逆性,帮助诊断闭 塞性细支气管炎。
诊断标准与流程
01
02
03
04
症状与体征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以 及体征进行综合评估。
辅助检查结果
结合肺功能检查、胸部X光检 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患儿
,改善呼吸困难。
黏液溶解剂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气道内黏液的 排出,减轻气道阻塞。
其他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且反复发作的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可考虑 采用免疫治疗,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 肺叶切除、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等。
心理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化病因学研究
01
进一步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新思路。
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
02
针对不同患儿的特点,研究更为精细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新药研发与治疗手段创新
03
积极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
疗提供更多选择。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提 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有助于患者和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家庭管理和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物品,保持室 内环境卫生。
饮食管理
为儿童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营养 摄入,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监测症状
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表现,如咳嗽 、气促、喘息等,及时就医。
心理支持
鼓励儿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 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儿 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就医指南和资源
就医时机
当儿童出现气促、喘息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就医流程
了解当地的医疗资源和就医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流程等, 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医疗资源
了解当地的儿童专科医院和专家资源,以便得到更专业的诊断和 治疗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1 2
肺功能测试
评估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助于诊断和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插入支气管镜观察气道内部情况,有助于 鉴别诊断其他呼吸道疾病。
3
血液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和炎症指标,有助于评 估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0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黏液分泌,从而改善呼 吸功能。
02
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咳嗽
持续或反复的咳嗽,通常为干咳。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息声。
胸部不适
胸部疼痛或不适感。
运动不耐受
运动后呼吸困难加重。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实变、肺不张等征象。
CT扫描
更精细地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可能发现X线胸片未能察觉的病变。
呼吸系统病例48-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诊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或开胸活检获取病 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有助于明确诊断。
03
CATALOGUE
病例分析
疾病发展过程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其特征是细支气管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 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THANKS
感谢观看
支气管炎。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每日吸烟 量约20支。
患者曾因急性肺炎住院治疗, 出院后症状未完全缓解。
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过敏 史。
02
CATALOGUE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疾病介绍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组以细支 气管闭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 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可分为继发性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和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 管炎。
管腔闭塞和炎症。
疾病发展过程中,细支气管壁的 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狭窄,影
响气体交换。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呼 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需 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影像 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治疗过程包括药物治疗、 氧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 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炎 药和支气管舒张剂,以减 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呼吸系统病例48-闭 塞性细支气管炎
目录
• 病例概述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疾病介绍 • 病例分析 • 病例总结与启示
01
CATALOGUE
PPT课件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院内培训龙殿法主讲
方案 内容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方案
第四部分
内容
诊断和治疗
腺病毒肺炎
• • 症状学 • 细湿罗音 • 放射学改变 • 病理生理学 • 病程 • 预后
感染后BO: 持续 持续 持续 细支气管闭塞 长 不好
腺病毒: 急性、高热 后期有 2-3周 可复性 2-3周 好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方案
第二部分
内容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病因和病理
分类: 吸入刺激物有关的BO 药物有关的BO 感染后BO(儿童以感染后为主) 结缔组织疾病有关的BO(SLE/皮肌炎/类风湿) 局部损伤有关的BO 特发性BO(成人为主) 器官移植有关的BO(骨髓、肺移植)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方案
第四部分
内容
诊断和治疗
• 病程1~3周,急性, • 低热喘憋喘鸣音 • 肺功能:阻塞性 • X线:支气管周围渗出、
肺过度充气和段或段以 下肺膨胀不全。
• 可逆
毛细支气管炎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4~10w,亚急性, • 持续咳嗽捻发音喘鸣 • 肺功能:阻塞或限制性 • 胸片:间质浸润
支气管充气相 • CT:支气管扩张造影呈整枝树
方案
第二部分
病因和病理
内容 病原学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治疗---肺部理疗
针对支气管扩张和肺不张 减少支扩相关问题发生 避免反复细菌感染
治疗---氧疗
需长期氧疗,平均疗程28个月 吸氧浓度达到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
临床表现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 病程:持续6周以上 诱因:有急性重症呼感或其他原因引起肺损伤的前驱病史
治疗反应: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 未合并感染时抗感染疗效不好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影像学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肺通气灌注扫描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随访进展
病因—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10%发展成BO 肺移植---长期存活约35-69%发展成BO
病因---骨髓移植
高危因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 其他因素:骨髓移植前的状态
骨髓移植过程中的疾病 (病毒性肺炎)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病因---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
急性期:肺水肿 成人ARDS 1-4周后:可发生慢性气道阻塞 1例5岁时暴露于硫磺气体之后频繁
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体 力不支,肺功能进行性不可逆性下降, 对支扩药及激素无反应。
Dempeling E.Cronic bronchiolitis in a 5-y-oldchild after responsure to sulphur mustard gas.Eur Respir J 2004 ,23:343-346
BO
COP
肺功能
阻塞性
限制性
影像学 病理 激素治疗
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新进展
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新进展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与小儿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症,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儿童期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病因。
其病理以炎症及组织纤维化导致的部分或完全性支气管病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气促、喘息、咳嗽、喘鸣等,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肺病CT特征进行诊断。
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标签:细支气管炎;闭塞性;诊断;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小呼吸道炎症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病因众多,以小呼吸道阻塞与气流受限为特点,BO 在1901年有德国病理学家Lange 首次报道并命名[1],至今已有100多年。
过去BO的报道主要来自成人,儿童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分辨CT的临床应用,BO诊断率明确提高,儿童BO报道显著增多,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或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运动耐力差,肺部有细湿性罗音和喘鸣音,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
本文阐述了儿童BO的病原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1 病因学BO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染、异体骨髓或心肺移植、吸入有毒气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2],也有部分BO为特发性。
约1/3的患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在儿童期其主要原因有:1.1 感染:通常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最常见,最常见的病毒是腺病毒[3-4]。
一项对4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5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存活的38例中,18例(47.4%)发展为BO[6]。
有资料表明,异常或过强的宿主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发展成BO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单疱病毒、流感病毒A和B型、副流感病毒2和3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最近还发现EB病毒也可引起BO,另外支原体感染、百日咳等与BO的发生也相关。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知识讲解
免疫反应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刺激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增生,官腔阻塞
异常或过度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重要作用
病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
细支气管周围炎症 和/或纤维化
小气道内炎性细胞 、肉芽组织和/或 纤维组织增生阻塞
爆米花工人多发气道 阻塞性疾病,与暴露黄 油调味品有关
工人因吸入车间高浓 度有毒气体包括NO2、 SO2、氨气和氯气,急 性肺损伤,气道阻塞
M.Akpinar--Elci,et al。B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in popcorn production plant workers.Eur Respir J 2004;24:298-302
流行病学
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约1%急性病毒性细支气管炎可发展为BO 腺病毒感染是<3y儿童发展为感染后BO(PBO)高危因素 主要新西兰、南美洲国家,也见于美国、中国台湾、韩国 亚洲人种可能对PBO更易感
病因
感染 骨髓移植及心肺等器官移植 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 结缔组织病 宿主因素或环境因素 不明原因1/3
临床表现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 病程:持续6周以上 诱因:有急性重症呼感或其他原因引起肺损伤的前驱病史
治疗反应: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 未合并感染时抗感染疗效不好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影像学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肺通气灌注扫描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随访进展
病因—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10%发展成BO 肺移植---长期存活约35-69%发展成B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高金明* *通讯作者:高金明,gaojm@pumch.cn一. 病理学BO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支气管黏膜下或外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致管腔狭窄,但管腔内无肉芽组织形成。
病情较轻时仅在细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和管壁外周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可坏死。
随着病变进展,管壁胶原组织产生,逐渐发生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管腔的缩窄与扭曲,严重时管腔可完全闭塞[3]。
支气管狭窄闭塞后气体吸收,使肺萎陷、分泌物滞留继发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
由于BO的病理特点为管外瘢痕形成引起管腔缩窄,而非管腔内阻塞,因此又称为缩窄性细支气管炎。
肺移植后BO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84年报道,心肺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性降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管腔内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和广泛的粘膜下嗜酸性细胞浸润[4]。
BOS(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是一个临床术语,指继发于小气道阻塞的进行性气流受限,其定义依靠肺功能的变化而非组织学,是肺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5,6]。
二. 发病机制1. 移植相关性 虽然移植后BO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发现其与两大方面有关:免疫损伤和非免疫炎症,包括排斥反应,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以及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等。
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发现急性细胞排斥是BO发病的最重要因素[7,8]。
抗HLA-I抗体也可能参与了BO的发病,抗HLA-I抗体的增加与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相关[9]。
非免疫炎症如病毒感染和/或缺血损伤在BO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巨细胞病毒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其机理是减弱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且上调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HLA抗原的表达[1]。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和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非免疫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误吸等)启动了气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为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
BO是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等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但在非移植领域中,则是一种少见病。
1901年德国病理学家Lange等报道了2例死于进行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并根据其病理表现诊断为BO。
此后,该名称一直被临床医生使用。
而现在认定的是这2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
1973年Gosink等报道了52例BO,但这些病例有增殖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表现,从此,病理学家认识到BO的病理表现还包括增殖性细支气管炎[2]。
目前,临床所诊断的BO通常仅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上皮细胞一系列连锁免疫反应,通过破损的基底膜流入大量的炎性细胞、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前炎性细胞因子(IL-2、IL-6、TNF-a)和化学趋化因子(IL-8、RANTES、MCP-1),导致活化中性粒细胞的聚积;而这些细胞又加速了前炎性细胞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进一步产生,并且释放大量的活性氧化物(ROS)和蛋白酶,导致气道进一步损伤。
巨噬细胞可产生前纤维化细胞因子,使纤维母细胞吸附、增殖,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这样,气道上皮在各种原因损伤后,产生无效上皮再生、大量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进行组织瘢痕修复,气道阻塞[10]。
2. 非移植相关性 非移植相关BO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1],包括感染、吸入有毒物质、严重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胃食管反流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儿童多为感染后BO。
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没有原因可以解释时,称为隐原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发生在女性。
有研究证实非移植相关BO的发生主要与T淋巴细胞在细支气管周围的浸润有关,随后细支气管周围发生胶原沉积和纤维化。
遗传因素也参与了非移植相关BO的发病[12-14]。
三. 临床表现BO起病隐匿,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常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也可伴有疲乏[1,15]。
少数BO患者起病急,类似喘息型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喘息和低热,对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反应差[16]。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阳性可能是疾病早期,尤其是移植后BO的重要标志[17]。
BO患者早期体格检查通常无阳性发现,可有过度充气体征。
随着疾病进展,肺部听诊时可能发现吸气末湿啰音和喘鸣音[18]。
BO的临床经过依据发病原因而异。
移植患者发生BO可有三种进展形式[19]:(1)FEV1快速下降,呼吸衰竭和死亡发生在12个月内;(2)慢性、逐渐进展性FEV1下降;(3)在较长时间的稳定期之后出现FEV1快速下降。
上述绝大部分患者肺功能会逐渐恶化。
在免疫抑制环境下,细菌和真菌在气道的定植会导致咳嗽和痰产生增多。
Paradis等[20]发现50%的BO患者有支气管炎或肺炎,主要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8%的患者有真菌感染,主要为曲霉菌。
急性感染恶化常常为BO患者的死因。
支气管扩张也可发生,可能为排斥反应、感染或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非移植患者BO的发展可呈现三个阶段[19],特别是在有毒气体损伤之后:第一阶段为一个急性的发热过程伴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可发生ARDS及死亡,该阶段通常为2周;第二阶段为缓解期;1 ̄2个月缓解之后,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第三阶段,以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咳嗽为主要症状。
该阶段进展可能很快,最早1 ̄2个月内可发生死亡。
四.辅助检查1. 肺功能 BO的早期准确诊断有助于维持移植受者的肺功能。
然而,BO的确诊需要组织学的依据。
由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呈局灶分布,如果活检的标本不是足够大,即使是严重病例也容易漏诊,因此TBLB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敏感性不高[21],对于需要病理证实的病例最好使用外科肺活检。
为了给临床提供一个不需依赖组织学诊断,更简单易行的指标,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于1993年提出了根据FEV1的变化临床诊断BOS的标准[5,22]。
肺移植后每3 ̄6周检测肺功能1次,取最佳两次的平均值为基线值,据FEV1的下降程度将肺功能分为四期。
这一分级方法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时必须排除病程<3周,或由其他原因(如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吻合口并发症等)导致的可逆的肺功能受损。
此后这一分级标准获得改进,在原先的分级旁分别标注a、b,以表示未取得或取得病理学依据。
2001年ISHLT修订了BOS的分级标准[21],推荐增加新的分级“隐匿性BOS(BOS0-p)”,应用用力肺活量25% ̄75%水平的平均呼气流量(FEF25% ̄75%)作为此分级的定义。
因为FEF25% ̄75%在检测早期小气道阻塞方面较FEV1敏感。
现在BOS分级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分级如下:(1)BOS0:基础FEV1值90%以上及基础FEF25% ̄75%值75%以上;(2)BOS0-p:基础FEV1值81% ̄90%和/或基础FEF25% ̄75%值75%以下;(3)BOS1:基础FEV1值66% ̄80%;(4)BOS2:基础FEV1值51% ̄65%;(5)BOS3:基础FEV1值50%以下。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对于BO的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胸片可显示正常,或呈非特异性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过度充气、外周血管影稀疏,有时表现为结节影或网状结节影。
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BO的有力工具。
典型表现为节段性或小叶性透过度减低和马赛克征(原因为细支气管阻塞区域血流灌注下降,其余正常区域的血流再分布)[11]。
呼气相空气潴留征被认为是诊断BO敏感性和准确性最佳的征象。
在成人和儿童的一些研究表明HRCT中的呼气相空气潴留征诊断BO敏感性为74% ̄91%,而特异性为67% ̄80%[23,24]。
数值波动的原因可能与定义呼气相空气潴留程度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或者移植受者类型比例不同有关(如心肺联合移植,双肺移植或单肺移植等)。
呼气相空气潴留征也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若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呼气相空气潴留分值很低,则不大可能为BOS[10]。
五. 治疗药物治疗BO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至今仍未有世界公认的BO治疗准则,现有的治疗经验大多来源于小规模无对照的临床试验和专家经验[25],主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等。
这些治疗可以延缓部分患者肺功能的恶化,但是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可以改变移植后BO的病程。
急性排斥反应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BO的发生明显相关,早期、积极的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或许能减少BO的发生[10]。
肺移植后BO患者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部分患者FEV1可维持稳定达6个月以上[26]。
另外,有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下调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BO患者的病情[27]。
近年来,国外有少数临床研究中心开始试用体外光化学疗法[28],对象为常规治疗反应欠佳的cGVHD和BO。
光化学疗法是通过光敏剂在靶细胞内积聚,用可见光辐射并选择性地破坏靶细胞。
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光敏剂可渗入并潴留于异体活化T细胞中,经特定波长可见光照射后诱发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等细胞毒性物质杀伤活化T细胞,而不影响非活化的静息T细胞,故可用于cGVHD和BO的防治。
但目前该治疗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疗效仍不确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全身淋巴节照射也可考虑用于BO的免疫调节治疗[29]。
目前关于二次移植的报道极少,但对于可以选择的BO移植受者来说,再次肺移植仍值得考虑。
(参考文献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