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制度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从小额信贷的产生及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国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及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对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57-02

一、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其现实需要

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和运作机制仍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亟待解决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农村区域广大与金融网点稀少的矛盾,农民存贷款困难;二是农村金融需求量多面广和金融供给量少面窄的矛盾,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严重;三是农业农村贷款笔数多、额度小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矛盾,商业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城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引导农户放在资金互助组织,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

在此背景下,专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应运而生。中国于1993年开始先后在云南、陕西等10多个省、区进行试点,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等。

小额信贷机构作为服务于三农的贷款服务组织,符合中央关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划的方向,符合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它对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农村金融创新,规范民间融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小额信贷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成效。

1.有力支持三农,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小额贷款组织增加和拓宽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农村的渠道,弥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开辟了满足农民和农村小型企业资金需求的新渠道,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遏制民间非法借贷。小额贷款机构执行的最高贷款月利率严格控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远远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水平。利率定价的示范效应使周边地区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得到了有效平抑,压缩了高利贷的市场空间,有效遏制了地下非法融资。

3.机制灵活,手续简便,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小额贷款组织贷款方式灵活,手续简便,放款及时。信用户小额贷款在一天内即可办结,新客户小额贷款在5日内可办结,小企业贷款在20日内办结,个别新企业在两周内告知结果,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贷款难题。

三、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高成本和低利率的矛盾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需要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而中国对存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因而,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仍只能基本实现账面上的盈利,一旦计入各种进入机构的低息贷款的机会成本,没有一家能实现盈利。

2.多数小额信贷机构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数量有限,品种单一。其他诸如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等国际上常见的储蓄形式中国都比较少或者没有。

3.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监管缺位并存。

4.信用体系不健全,小额贷款风险较大。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5.缺乏保障机制,风险无法分散。

6.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做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4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7.现有小额信贷品种单一,额度与期限与借贷者需求不匹配。

8.缺乏对小额信贷组织自身信誉与信用评级的管理。

四、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小额信贷载体,发展专业信贷组织。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小额贷款运作体系,发挥各自作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发展专业小额信贷组织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一是设立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应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机构,商业性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公益性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对现有各类小额信贷机构,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经过调整和改造完善,符合条件的,允许合法存在,并给以金融支持;不符合条件的,做好退出工作。二是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农行内部设立完全独立的小额信贷专职机构,完全独立运行、独立核算,制定完全区别于银行内部其他商业部门的运行和考核指标、标准和规则,行使市场化运作取向的政策银行的职能。对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农村信用社,专设小额信贷部门,制定特殊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享受一定的政策扶持。逐步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工作,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可成立新型的扶贫银行,作为强大的小额信贷机构。四是实行“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三线运行的间接信贷模式。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要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实行小额信贷扶贫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系统;要允许小额信贷组织享有按照其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利率浮动的权力,使其可以以近似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信贷服务,增强其可持续性;建设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保证不同经济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时处于同等地位;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开通小额信贷组织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允许它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贷款、存款、拆借等业务往来;条件合适时,可开办存款保险制度,为小额信贷壮大资金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险。

3.拓宽资金来源,放宽利率范围,保证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在个别地区,央行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农信社自主上浮存款利率,以缓解资金问题。农信社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改变农行自筹扶贫信贷资金的方式,由中央政府提供基础货币,并在扶贫信贷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小额信贷。

为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运营,还应该放开小额信贷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地方政府不再强制性规定具体利率,在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这一前提下可适当放开利率水平,根据当地资金需求情况,自主制定利率水平。当然,利息收入必须能覆盖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

4.完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降低小额贷款风险。首先,要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避免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可以对历史借贷编制还贷记录,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以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对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以分散和规避风险,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资金补充,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其次,要加快小额信贷监管框架的建立。针对不同形式的小额信贷,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这里主要是要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性监管原则。对于那些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将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中。最后,要改进金融监管模式。加强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存款保障、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维护整个金融秩序的健康和稳定;要在全社会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创建信用社区;要逐步建立小额信贷登记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在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共享。

5.完善担保机制,分散贷款风险。建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一方面允许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同时允许银行根据小额信贷成本高的实际,适当上浮贷款利率,从而使担保公司和银行都能取得一定的合法收入;另一方面则由政府对发放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以补贴,包括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机制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

[2]李杨.中国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法律规则[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王锦旺,杨兆廷.小额信贷贷款公司:农村金融供给新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管理,2009,(3).

[4]裘豪.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08,(4).

[5]曹凤岐,郭志文.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8,(9).[责任编辑陈丹丹]

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大历史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三大历史性成就。 第一,这是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的速度远远超过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80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30年及二战结束之后的30年;德国统一后的30年;美国经济崛起的30年;苏联增长最快的30年;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飞速增长的30年,以及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各自经济起飞的30年。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一个落后的穷国在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迅速起飞的最佳实践。 中国百姓过去3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远远突破了中国百姓自己的预期,而且事实上也远远超过了西方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实际经历。 第二,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制已经初步成型。这一体制不仅直接带来了经济迅猛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的个人生活的自由度,因此,全社会对这一经济体制有基本的认同感,尽管他们对于下一步以及个别部门的改革(如医疗、住房)尚存分歧。 第三,改革文化深入人心。不合理的制度就得改革,改革就是制度变迁,这就是改革文化,这一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极为少见。 现行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远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改革的意愿在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已经根深蒂固,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展望未来,为了维系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面对三大基本挑战:第一,解放思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必须再提解放思想。三种倾向恐怕与解放思想相悖。一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过分简单的理解,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恰当的政府管制和干预以及基本的福利性制度安排,而非单极的市场体制;二是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现行体制奉为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三是眼光局限于中国自身,无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理解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原理。也具备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知识。 技能准备: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类型 本课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课。 3.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 前面三节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介绍,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国情现实,本节的教学内容属地理规则(地理规律)。教学中采取例——规法。4.重点、难点 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5.课时 一节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0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20中国有1/7的国土被沙漠覆盖,1/3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30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项建设中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被这种问题时刻束缚着。由于这种现象频繁出现,环保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国家指出了一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通过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 一、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资源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无法避免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减少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各项技术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和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对工业的依赖;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应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缩小差距。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会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在表面上看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中国仍然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因此要不断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要求。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发达国家的1/5,因此要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开发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研究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的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往往有所保留,所以在国际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及节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技术支持;培养开发新能源及各种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迫在眉睫。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产品,每增加一单位的贸易额,就会增加大约两单位的碳排放,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却要独自承担碳排放。因此中国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高精尖技术及其产品,逐步改变现有的的出口贸易结构。 第五,完善法律、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目前与气候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有资源税、燃油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几种,应该加快研究环境税并逐步推行,控制污染物排量及能源、资源的利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

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 林碧清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学专业2009级) 摘要: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这种金融服务可以为贫穷农户或者微小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也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我国于90年代正式引进了小额信贷,在政府和央行的推动下不断的扩大规模。小额信贷为我国的扶贫计划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我国的实践看来,我国的小额信贷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本文从我国的小额信贷的实践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小额信贷现状中存在的风险和发展障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信用;对策 1 我国小额信贷实践 1.1 我国小额信贷以及小额信贷组织的类型 当前中国小额信贷项目,根据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资金来源和组织机构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主要是以探索我国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以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第二类,主要是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第三类,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表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7种类型及其特点

表2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我国小额贷款机构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地区短期内就取得了较大的成。9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先后开展的小规模的小额信贷试验,主要着眼于尝试解决我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在这些实验项目中,开展时间较早、规模较大、规范较好的项目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社”项目、UNDP的四川和云南项目、世行四川阆中和陕西安康项目、陕西商洛地区政府“扶贫社”项目等。据统计,到1996年底这类小额贷款试点项目资金规模达9000万元,上述这些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项目运作的成效,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例如,始于1993~1994年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社”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当初所设定的政策目标和所要探索的解决“贫困农户获贷难、国家贷款还款难和提供贷款服务机构生存难”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四个小额信贷试验点陕西省丹凤“扶贫社”也成了后来在陕西省全面展开的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先导和借鉴的典型。当然,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运作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自身在运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大量不完善之处;其中一个县的试点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拖欠、欺诈和违纪违法问题。另外,项目本身目前也还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规模扩大后,监管能力和项目运营质量面临严重挑战。试点项目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项目在2002年得到了大发展,尽管有些农信社仍显得被动。据央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有30710个农信社开办了此项目,占农信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信贷余额共近1千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 2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发展障碍 2.1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 2.1.1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 对于以农业贷款为主的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其主要投向是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都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所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客户可能同时发生违约,这可能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破产。比如,孟加拉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自然灾害,就曾经导致乡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大量违约,这一度使该国乡村小额信贷机构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自然风险也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农村社会保障”课题组的研究(1999年)表明,小额信贷农户所遭受的经济风险中有10%源于自然风险,而我国尚未普遍开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 改革纵横 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杨丽莎石富霞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各个层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由此催生出了对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鉴于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于政府的过多介入微观经济以及政府在公共服务层面的缺位,要解决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就首先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着手。 关键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转变 自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使得其他国家不由地把目光纷纷投向蓬勃发展的中国,更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歪曲中国模式的言论。积极应对国内和国外的各种挑战,深入探讨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客观的总结,更是对中国崛起之路的一种战略构建。 一、中国模式及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透视 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路径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看清石头在过河”再到“埋好石头过河”一步步艰苦卓绝地探索出来的,而且还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走下去。中国模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行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双重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中政府主导也是将中国发展模式区别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也正是归因于“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这一基本特征,通过重要经济资源配置权与廉价劳动力这两大优势,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独立的收益主体。 纵观过去33年的历史,中国的复苏与发展可谓是一个奇迹。中国在新一轮的竞技中发挥优势,年均GDP增长率高达9%,远远高于3%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贸易大国。据世界银行2008年底的估算,中国模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6%,同时,作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仍保持了经济整体上的平稳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为能克服此次金融危机向中国求助更是“中国模式成功论”的又一力证。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基本特征在带给我们廉价劳动力和集资优势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 一是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严重恶化之间的矛盾。据2004年中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数据,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耗是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的5.9倍,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虽然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降低了13%,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单纯依靠高投入来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快速增长,完善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的发展。希望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能带给中国模式以借鉴和启示,使中国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模式和运作模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与时代的要求。 二是“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邓小平在总结历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给社会主义下了一个更为科学地定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在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却背离了初衷,渐行渐远。一方面,少数政府权威这棵大树下的既得利益群体通过特权或者变相的特权以低廉的成本分割大量的资源并以此形成垄断,聚敛社会大部分财富。另一方面,畸形的房地产业和银行金融业“劫富于民”,使得老百姓积累财富困难重重。这就造成了中国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三是“国富”与“民穷”之间的矛盾。政府过多地介入微观经济,利用各种经济政治手段,从广大劳动人民手中汲取大量财富。而我国“强国家—— —弱社会”的病态结构使得社会对国家财富集中能力缺乏足够的制衡能力。这就形成了“国富民穷”的局面,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缺位之间的矛盾。发展主义的中国模式使得大部分资源优先集中配置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显得捉襟见肘。国家在把大量的经费和预算投入经济建设的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没有同比增长。1995-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7%降到15.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5.4%降到4.5%。在联合国公布的分配公平性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排序中,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位列倒数第四位。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这些矛盾的存在必然催生出人们对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国能否在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势在必行。 二、阻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理路分析 中国模式的内在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填补了和矫正了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但是,由于政府的职能并没有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只是把发展经济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为了能在以GDP为标准的现行干部考核体制下表现出色,便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直接后果便是本应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由此便形成了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第一、政府仍然控制着某些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和定价权,使得其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效益降低,价格机制不能正常运行。 市场本应该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使得经济资源在1 --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 2011年4月26日在西安举办了第30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次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盛会中提出的绿色引领时尚这一宏大理念和“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创意主题,都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我们在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求。倡导绿色生活不仅是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也不只是自我救赎,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明亮温暖的人生态度,是简单而不粗糙的生活方式。这是寻求人类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且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人类不得不面临各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为了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张记博士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并以西安园艺会为契机,对我国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发展危机,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第一章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以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尚处在水平较低的初期阶段。且城市化问题十分突出。 1.2 资源、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1.3 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物资的极大丰富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方式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消费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的,消费状况呈现出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与消费能级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等新的特点。但是我国的消费也存在众多的问题,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危害2.1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管理不善和发展理念落后造成的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大打折扣,也与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背道而驰。下面就当前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提出研究: (一)大气环境恶化

中国小额信贷公司经营目标的

Finance 金融视线 122 2012年8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364262256.html, 中国小额信贷公司经营目标的研究 上海杉达大学 孙爱丽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信用卡中心 王瑛琦 上海万隆集团 冯郁芬 摘 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展起来的小额信贷公司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金融力量,但小贷公司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无钱可贷”、融资渠道阻塞、非法贷款干扰等现象,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其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也日益引起关注,需要明确小贷公司的经营目标,引导小贷公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小额信贷公司 经营目标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122-03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微型金融组织,以其灵活、便捷的贷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与银行错位发展,弥补了银行贷款的空缺,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力量,呈一路飙高的增长趋势。小额贷款市场火爆的背后,存在“无钱可贷”、 融资渠道阻塞、非法贷款干扰等现象,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其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也日益引起关注。在目前的市场乱象下,需要明确小贷公司的经营目标,引导小贷公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 确定小额信贷公司经营目标 1.1 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经营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有三种,分别是: 1.1.1 利润最大化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背离。 1.1.2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1.1.3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在一定条件下演变成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这一目标。该目标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1.2 小额信贷公司经营目标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的专门为贫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穷人银行”。 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 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如果占中国实有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不能在总体上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那么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会成为空谈。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信状况复杂、资产规模小及资本金小等信用风险。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内现收录中小企 业仅227万户,占中小微企业群体的5%。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 中小微企业不真实的财务数据和银行不健全的信用体系使双方信息缺乏对称性。加大了银行资金的风险,银行不愿意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微企业来进行信贷支持。 发展起来的小额信贷公司起到了引导基金的作用,成功地弥补了这一缺位,担负着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任,所以小额信贷公司在发展初期的经营目标不但要追求合理的利润,还要肩负着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国家必须对小额信贷所肩负的重任 有明确的认识,注意政策的倾斜, 促进小额信贷公司的长远发展。下面就从我国小贷公司的运行现状分析,解析其如何实现追求合理利润和肩负社会责任的协调。 2 小贷公司发展现状 形成于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小额贷款公司,3年来,凭借 着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中的空缺的成功补位,拥有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2011年,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收紧的背景,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钱荒”等问题不断凸显,小额贷款公司更是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贷款余额335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1379亿元。小贷公司在我国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势头。(资料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蓬勃发展的小贷公司在促进“三农”、支持中小微业融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小贷公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民营资本发起和参与的融资企业,是解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可有效服务中小微业,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为民间资本提供一条合理的出路,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使民间融资正规化、可控化,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配置,满足本地区众多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有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同时可以利用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中小微业数量众多、小额贷款市场需求大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企业的合作关系,为本地区优势小企业和供应商提供小额贷款的资金支持,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方式灵活的优势,实现供应商、其他中小微企业和小额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国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 李延明 、单项选择题 1. 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 B. 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D. 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 庞大的人口数量 B.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 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3. 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 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中国 D. 日本 4. 与传统经济相比, 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A. 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 坏的景象。它是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K- 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 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 回答5?7题。 5.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 .温室效应 6.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北水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 .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7.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在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 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任 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2;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902-0047-04 收稿日期:2009-01-12 基金项目:本文是任力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C790086、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6039070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任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09年2月(第2期,总第142期 Feb.,2009

(No.2,General No.142 【经济新视野】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 问题。据研究,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1906-2005年升高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6.4℃。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更令人忧虑的是,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将引起一系列灾难气候: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降水分布不均现象更加明显,干旱区范围可能继续扩大,海平面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近百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恶劣的天气变化呢?专家们认为,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积聚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积聚。由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寻求以减碳为目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取得共识。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其特征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提出的。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发表了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 。这是英国决心以能源环境为首要目标,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初步构想。随后,英国继续推出系列低碳经济政策。2006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回顾———能源挑战》,2007年发布《能源白皮书———迎接 能源挑战》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气候变化全球协定的关键要素》,并制定了《气候变化法案》。这些逐步形成了英国的低碳经

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和政策

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 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Demand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需求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Supply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供给(1) 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Supply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供给(2)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Supply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供给(3) There are mainly six major six Microfinance Programs in

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Supply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供给 In general, the MCIs Overview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Supply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供给 ★: Policy Environment 中国小额信贷概述:政策环境 The government has considered the Microfinance as a powerful measure for poverty aid to Success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中国小额信贷的成功之处 The central and so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realized the valu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willing Success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中国小额信贷的成功之处 Three programs (government-dominated ones, international-funded Success of Microfinance in China 中国小额信贷的成功之处

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评述 前言: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事实上,各国政府都十分关心农民贷款,特别是扶贫贷款的问题。尤努斯①认为,小额信贷的合理逐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不能没有平衡。有些小额信贷机构因为亏损严重或是因为项目是短期的,而退出这一领域,使得一些已经脱贫的农户又出现了“返贫”现象。因而为了能持续的服务贫困群体,并扩大其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深度,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是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机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也更加便于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商业化市场化 正文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一)小额信贷概念 小额信用贷款(Microfinance)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信用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涵义 国际上主流的观点认为,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操作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广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包括财务可持续与组织可持续两个方面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法律制度 农村小额信贷行为缺少立法规范和法律的监督,加之已颁布的法律之间还有不少冲突,这些冲突制约着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大量小额信贷机构中,除了那些以信用社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名义进行的小额信贷之外,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处境都十分尴尬。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没有获得明确的合法地位。缺乏合法地位使得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约束。 (二)宏观政策环境 政府对于缓解贫困的承诺以及各种缓贫计划的干预与介入程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强或弱化小额信贷的缓贫效果。纵观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参与,更像是政府 ①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中国的小额信贷的出现及发展研究

中国的小额信贷的出现及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效的金融中介组织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在中国,相对其它方面来说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还比较缓慢正如许多国家一样,现行的银行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利率控制和贷款定量配给许多家庭,尤其是位于农村地区占中国居民总数70%的家庭,仍不能获得所需要的投资贷款尽管农村经济有了显著增长以及建立了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金融组织的金融中介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地提高此外,不管是中国农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在经营上一直持续亏损 在金融机构的低利率和高配额体制下,只有少量或根本没有抵押品的贫困农民是非常不容易得到贷款的。虽然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贴息贷款计划来帮助贫困户,但这一计划因贴息贷款不能有效地到达贫困者手中和低回收率而受到批评。 在中国,小额信贷有获得成功的许多良好条件。中国强有力的增长为富有活力、小规模的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数年的改革显示出中国农民非常希望和愿意加入到市场中来总的来说,小额信贷可以成为中国农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的小额信贷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首先,由于土地是公有而非私有,所以土地不可能用做抵押品,从而使像印尼那种以抵押为基础的信贷体系因缺乏可利用的抵押品而受到限制其次,中国缺少依靠非政府组织实施福利项目的传统在其他国家,小额信贷一直为非政府组织所推动,但是在中国,试验性的小额信贷项目主要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或者从政府部门抽调人员。 中国正面临着农村金融改革和信贷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时亥模式的多样性和变革机会引起了对中国的小额信贷向何方发展的广泛讨论。此篇文章的目的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来帮助阐明有关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和其他农村金融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重点讨论选择不同的扶贫和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一、阐明改革的目标:改善金融服务抑或减缓贫困 小额信贷机构因向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和帮助减缓贫困而享誉世界但是一些小额信贷机构,如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重点是提供金融服务而另外一些小额信贷机构,如孟加拉国的格拉米银行是把消除贫困作为主要目标中国的小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