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教案

读懂、感悟、运用三层次目标教学

教案背景

《空城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中一篇课文。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虽接触过了小说,但小说的文体知识第一次接触,所以教者要引领学生思考如何阅读一篇小说:怎样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人文环境;如何理解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分析,明晰塑造人物的方法;怎样感受摇曳多姿的故事情节,产生愉悦的阅读感受,进而在写作中运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启航,我们要把学生领进广阔的小说阅读的海洋。

教学课题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我们与万物和谐共生,悲天悯人,独立自主的人文情怀。小时候,我不懂语文老师为什么带我们没完没了的分析课文的段意,中心,句子含义……后来我成了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我依然懵懂,学习我的老师,学习其他老师,带着我的学生依然分析段意,中心,句子含义……后来随着教龄的增长,我才悟出阅读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包括含义比较深刻的文章。二是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怡情的目的,进行情感熏陶,产生美妙的阅读感受。三是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和语言表达中。也就是我们读一篇文章要读明白它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过程。这就是我确立的读懂、感悟、运用三层次目标教学。为了学生不重蹈我的覆辙,我必须时时告诉我的学生我们为什么学习语文,我们这么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并用课堂情境把学生带到美妙的阅读感受中。

教材分析

《空城计》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三国演义》意蕴深远,文质兼美。语言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半文言的形式,适合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空城计》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典型,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小说技法典型,是一篇典范的小说阅读案例。

教学方法

先与学生探讨读书的好处,明晰阅读的目的。再把三个层次目标与小说的文体知识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阅读经验,由学生总结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再以分析人物为主,结合塑造人物方法,学生按照规律,探究出在环境描写中分析,在情节中分析,在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中分析,在侧面描写中分析。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探究式,讨论式,搭建框架式。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2、探究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感知小说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3、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对比烘托中完成对人物形象深层感知与契合。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环境、正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及对比烘托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爱读什么书,说说喜欢的原因。由此过渡到小说的阅读,引出小说的三要素。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二、研读新课

根据阅读经验学生探究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在情节、环境、人物的正侧面描写中塑造人物。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先总结出规律方法,再由方法指导学习。

模块一

在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注意在整体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这往往是人物最主要的性格。

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可以感知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总结出概括叙事性文体主要内容的方法: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目的培养学生精炼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进而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

模块二

在具体的环境中展现人物性格。

问题: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形下设空城计的?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好处?

明确:渲染危急紧张的气氛,为后文诸葛亮机智应变做铺垫

模块三:

通过正面描写细致刻画人物

问题: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有几种方法?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分析诸葛亮的性格?

明确:诸葛亮的性格: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料事如神

品味细节揣摩心理

品析诸葛亮的三笑传神的细节如何表现人物的心理

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第一次,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第二次,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笑”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的心理。

模块四

在侧面描写中烘托人物性格

从“笑而不信”、“看毕大疑”、司马父子对话中,分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狡诈谨慎、刚愎自用的人。写司马懿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超智慧。用司马懿与诸葛亮进行对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更深层的比较两个人,分析心理上的交锋,以司马懿这个强劲的对手来烘托诸

葛亮的足智多谋。

揣摩诸葛亮的三笑和司马懿的三疑过程中人物的复杂的心理较量,学生揣摩细节反映复杂的人物的内心变化。

问题:请你想一想,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目的是完成人物间更深层的对比,升华人物形象。

三、课外扩展。走近诸葛亮,积累小说中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和奉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作业:1、以《最关爱我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环境的渲染,侧面的烘托。

2、读《三国演义》。

板书:

教学反思

《空城计》一课,是小说中的经典名篇,我反复思考怎样让初一的孩子能有效的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他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用到,最后生成一定的能力的过程。所以我设计课的总体思路,是先让学生让学生根据阅读经验,探究出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包括在情节中塑造,通过环境烘托,用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用侧面人物进行烘托。先探究出方法,再用这些方法,探究小说用了哪些方法塑造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展现人物的怎样的独特而丰富的性格。这样,学生的思路也会很清晰,经过不断探究,分析,强化了分析人物的方法,明晰在写作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不断训练,就会形成驾驭感知文章人物的能力,在写作中有意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提升自己写作品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引导学生生成一些规律性方法性的东西,例如如何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中心内容,交给学生最有效的概括方法,直接抓最主要信息,去除无用信息的干扰。使其符合概括的要求。阅读先是感性感知的过程,但最终要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会有助于理性思考的形成。所以我觉得先探究方法,构建框架,再指导阅读是我这堂课的一个特点。

我认为一堂课是否有效,应看它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用和能力,而不是考试。所以我会和学生探究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要感知人物,为什么写作……我们不仅是为考试,更多的是为怡情和增加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应用。这些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培养学生更高远的目标,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读书的意义导入。课堂上我和学生探讨为什么要感知人物形象。我觉得我这个理念是正确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很多不足。先建构课堂结构,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另外,时间仓促,再加上自己的修改,一些细化的问题设置不够精炼到位。指导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也不够丰富。分析诸葛亮的三笑,与司马懿的三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