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备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
科普-常备借贷便利
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期限为1-3个月。
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中国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操作。
自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增加了一项。
目录1基本介绍2主要特点3其他国家4社会背景5发展历史1基本介绍2主要特点3其他国家4社会背景5发展历史1 基本介绍常备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期限为1-3个月。
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中国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操作。
自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增加了一项。
2 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3 其他国家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具备借贷便利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 Standing 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 Lending 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 Liquidity Facility)、新加坡金管局的常备贷款便利(Standing Loan Facility),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俄罗斯央行的担保贷款(SecuredLoans)、印度储备银行的边际常备便利(Marginal Standing Facility)、韩国央行的流动性调整贷款(Liquidity Adjustmen tLoans)、马来西亚央行的抵押贷款(Collateralized Lending)等。
关于中国新兴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的解析与国际比较
2 .公开市场操作是用于调节整体 流动性 , 不能够用于调
节单个机构的流动性 。而 常备借贷便 利专 门用于满 足单一
金融 机构 的局 部 流 动 性需 求 。
3 .再贴现政策在现阶段并未 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再贴 现政 策主要依靠票据业 务 , 而我国票据 市场不够 完善 , 不能 为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 良好的环境 , 而常备借贷便利 的创设对 于再贴现政策是很好 的补充与完善。
( 三) 覆盖范 围广。常备借贷 便利创设初 期的对象 是政
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随着 近期操作试点 的开展 , 对 象又涉及城市商 业银行 、 农村商 业银行 、 农村 信用银行 和农 4 .常规型货币政策工来自 的实施 需要通过货 币政策传导
蚌埠
2 3 3 0 3 0 )
是 由金融机构直接主动地 申请贷 款 , 大大缩短 时滞 , 能够及
时地 缓 解 流 动 性 不 足 。
( 二) 客 观 原 因
“ 常备借 贷便利” 则是 中国货 币政策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代表 ,
1 . 外汇 占款投放作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方式 之一 的局面将被改变 。我国加入 WT O以后 , 国际收支长期处
于顺 差 , 外 汇 大量 流 人 , 使得 外 汇 占款 成 为 货 币 投 放 的 主 要 渠
本文以该政策工具为研 究对 象, 分析其产 生的原 因、 特 点、 影
响, 通 过 国际 比较 , 得 出启 示 , 从 而 为“ 常备 借 贷 便 利 ” 这 项 货
币政 策工具在 中国金 融市场上更好 地运作奠定 良好的基础。
( 三) 其他 原 因
E退出预 期对 中国货币市场 的影 响 。美 国 Q E的 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 必要 时采取信 用借款方 式发放 , 贷款 有美国 Q
比较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原理
比较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原理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并进而影响整个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或者说是放款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贷款利率的高低来调节货币供给量,贴现率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就会少,进而商业银行向市场可提供的贷款就会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原理或者说是传导机制可描述如下:如果中央银行向个人或者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债券,则会开具支票,债券出售者会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会将该支票交给中央银行作为自己在中央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
如果中央银行直接从各银行买进债券,则中央银行可直接按照债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存款。
当中央银行售出政府债券时,情况则相反,但无论买进或者卖出债券,都会引起准备金的变动,而准备金的变动又会引起货币供给按照乘数发生变动。
3、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商业银行总是想把尽可能多的存款放贷出去或者购买债券,但为了应付储户日常的提取存款,所以商业不可能把全部的存款放贷出去,而需要留取一定的金额以作为用于支付存款提取用的准备金。
这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用于支付存款提取用的金额占存款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由定义就可以看出,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就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向市场的放贷数量,从而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减少商业向市场的放贷数量,从而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从实践中来说,货币政策的三种工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可能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显著。
中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中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作者:李莉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7期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市场:调整联邦基准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援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美国已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完善的国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尚不成熟。
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执行的启发。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比较和启发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
就交易品种而言,中国人民银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是:正回购、逆回购、发行央行票据、国库现金定存以及2013年推出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二)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使用的再贴现范围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并与商业银行、工商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紧密联系,直接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利益。
其业务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中央银行通过选择工具流动性折扣来促进经济结构的发展。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现阶段的法定储备仍然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末,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这将有助于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四)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信贷控制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网上贷款模式多种多样。
例如,蚂蚁金融是阿里巴巴蚂蚁金融推出的消费者信用产品,它考虑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条件,支付习惯和信用风险。
采用大数据计算,结合风控模式,给用户500-50000元不等的贷款。
这个额度是动态变化的,当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费信用行为良好则可以得到相应额度的提升,消费者在消费的次月还款时还能选择分期还款。
我国“常备借贷便利”(SLF)工具效用分析
我国“常备借贷便利”(SLF)工具效用分析作者:任军军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19期任军军1,2(1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2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030001)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都纷纷推出了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借贷便利类工具属于其中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也推出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
以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进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效果进行探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常备借贷便利;效用分析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9.023收稿日期:2015-08-191我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开展情况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流动性出现紧张的两个时点上已集中进行过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的操作:一是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资金紧张之时;二是6月底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具体操作见图1。
中国人民银行灵活开展SLF操作,有效地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常备借贷便利自开展以来的余额情况如图2所示。
2我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运用效果的实证分析2.1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中央银行都是通过调整利率(R)、存款准备金率(Rd)、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量(M2),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实施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的目标。
要想探究常备借贷便利运用效果,就必须将它与货币供应量联系起来。
本文以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变化的代表变量,以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渠道的代表变量,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代表变量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本文样本区间为2012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数据为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东方财富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作者: 孙丹;李宏瑾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100045
出版物刊名: 南方金融
页码: 10-1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9期
主题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管理 利率市场化 前瞻性指引 利率走廊
摘要: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
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
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是指国家或金融机构为满足公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经营需要,提供长期性、低成本的贷款便利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帮助个人和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常备借贷便利制度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1. 长期性贷款:常备借贷便利制度提供的贷款通常是长期性的贷款,可以满足个人和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
这有助于其稳定经营和发展。
2. 低成本贷款:常备借贷便利制度提供的贷款利率通常较低,相比市场利率有一定优惠。
这有助于个人和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 灵活的借贷额度:常备借贷便利制度允许借款人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调整借贷额度。
这有助于个人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金使用。
4. 快速审批流程:常备借贷便利制度通常具有快速审批流程,能够更快地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
5. 简化的贷款手续:常备借贷便利制度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减少了个人和企业借款的繁琐程序,提高了借款的便利性和效率。
总之,常备借贷便利制度在满足个人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
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它是一种在金融机构和政府的支持下,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长期性、低成本贷款的制度。
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与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政策效果比较研究
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与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政策效果比较研究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与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政策效果比较研究引言:借贷便利工具是现代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在个人、家庭或企业方面的资金需求。
其中,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和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是根据实际需求和市场状况设定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借贷方式。
本文通过对两种借贷便利工具政策效果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其优劣势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工具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常备借贷便利工具1.1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概念和特点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和经营活动中频繁出现的资金需求情况而设定的借贷方式。
它的特点是便利快速、利率相对较低、还款期限较短。
常见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包括信用卡、信用额度等。
1.2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政策的效果1.2.1 消费刺激效果:常备借贷便利工具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用资金,方便消费支付,从而刺激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促进经济增长。
1.2.2 资金周转效果: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可以解决个人或家庭在短期内的资金周转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意外支出或紧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1.2.3 债务风险管理效果: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政策通常会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估机制,能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并监控借贷行为,降低了债务风险,保障了金融市场和借贷双方的安全。
二、中期借贷便利工具2.1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概念和特点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相对常备借贷便利工具而言,在还款期限上更为灵活,一般为数月或数年,可用于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大额资金需求,例如房屋贷款、车贷等。
2.2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政策的效果2.2.1 资金投资效果:中期借贷便利工具能够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大额资金支持,使其能够进行长期投资和经营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2.2.2 消费升级效果: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政策可以支持个人或家庭进行较大规模的消费投资,如购房、购车等,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新常态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视角
经济新常态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视角马文鹏【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运用在理论与操作上均面临新的研究课题.其中,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仍然非常重要,在传导机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必备选项.本文将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视角对经济新常态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四种新创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征进行比较,并对其后续运用提出针对性的操作建议.【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作者】马文鹏【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利率、汇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等等。
中国人民银行近两年创设的几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SLO、SLF、MLF与PSL也属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之列。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中,借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央行的经验,除了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具用武之地。
结构性货币政策指那些通过定向操作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疏通,有助于引动流动性通过信贷等渠道进入实体经济与特定领域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与国内实践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央行向特定金融机构投放资金,拉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进而释缓相应实体部门的融资压力与成本,释放实体企业投资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英国央行的Funding for Lending(FLS)、欧洲央行的Targeted 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TLTRO)等结构性工具皆通过此渠道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与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工具与效果分析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被视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并分析它们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谈谈利率调控。
利率是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从而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一般来说,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时,会降低利率,以鼓励借款和投资。
相反,当通胀压力增加时,中央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利率调控的效果并非总是直接可见的。
因为利率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实际经济活动中,而且其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次,我们来看看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时,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
相反,当通胀压力增加时,中央银行可能会收紧货币供应,以限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此外,由于现代经济的复杂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国际资本流动。
除了利率调控和货币供应量调整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目标。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干预来影响汇率水平。
当中央银行希望提高本国货币的价值时,可以购买外汇来增加本国货币的需求,从而使本国货币升值。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降低本国货币的价值时,可以出售外汇来增加本国货币的供应,从而使本国货币贬值。
然而,外汇干预的效果也受到市场力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使用定向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通过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存款准备金水平,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可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方面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利用的操纵货币供应、货币利率和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方法。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国家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为灵活和直接的一种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变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时,它会通过购买债券来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推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觉得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它则通过出售债券来吸纳市场上的资金,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强,操作及时,而且对市场影响较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来实施,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金融资产来进行交易,这对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可能面临市场预期的风险,一旦市场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预期和情绪,留意市场的反应。
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再贴现贴现率(Discount Rate)。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时,它会对再贴现率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进而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从而对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关于中国新兴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的解析与国际比较
关于中国新兴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的解析与国际比较作者:胡岳峰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5年第01期摘要:随着中国金融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金融市场更高的调节需求,中央银行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套以流动性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而“常备借贷便利”则是中国货币政策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代表,本文以该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通过国际比较,得出启示,从而为“常备借贷便利”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更好地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货币政策;短期流动性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国际比较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的流动型货币政策工具。
其运行模式是由金融机构发起,中央银行以抵押的方式向提出申请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要时采取信用借款方式发放,贷款期限通常为1-3个月,其中合格抵押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评级公司金融债等四类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常备借贷便利作为中国新兴货币政策工具,拓宽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供给渠道,增强了央行流动性管理弹性及广泛性,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的原因(一)主观原因中央银行的常规型货币政策工具都具有较大的缺陷,对于短期流动性问题均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利率政策等都是具有强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带来的负面效果较大。
该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往往会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带来市场的短期性剧烈波动。
而常备借贷便利的针对性较强,对市场只有微刺激性,能够定向地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
2.公开市场操作是用于调节整体流动性,不能够用于调节单个机构的流动性。
而常备借贷便利专门用于满足单一金融机构的局部流动性需求。
3.再贴现政策在现阶段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再贴现政策主要依靠票据业务,而我国票据市场不够完善,不能为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常备借贷便利的创设对于再贴现政策是很好的补充与完善。
SLO和SLF和MLF简介
2015.1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多样化
近年以来,针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央行 不断创设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在 宏观政策的组合发力下,经济平稳发展 并渐渐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在为金融 改革营造了良好货币环境的同时,也助 力结构调整与优化。
三种常见货币政策工具
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MLF:可展期的长期SLF
特点 基本特征与SLF相似,也是央行对银行的 一种抵押贷款 期限一般为3个月,临近到期可以重新约 定利率展期 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企业
MLF:可展期的长期SLF
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主要商 业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共5000亿元;10月,向部分股份制 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投放基础货币共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 3.5%。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 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主动补充流 动性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中 国人民银行在提供中期借贷便利的同时,引导金融机 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 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 策利率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 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4.0000
3.0000
2.0000 11月7日
11月11日
11月15日
11月19日
11月23日
11月27日
12月1日
SLO:期限更短的回购
Shibor1W走势(131202-131231) 9 8 7 6 5 4.459 4 3 12月2日 8.843
2013-12-18 2013-12-19 2013-12-20 2013-12-23
常备借贷便利
常备借贷便利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备借贷便利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应对突发的经济困难,还是实现个人的消费愿望,借贷已经成为了人们处理财务问题的常备手段。
本文将探讨常备借贷便利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在使用借贷服务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常备借贷便利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是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借贷可以帮助人们购买车辆、装修房屋、支付医疗费用或应对紧急情况。
特别是在人们面临紧急情况时,借贷可以及时提供资金帮助,例如支付意外的医疗费用或修理车辆。
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储蓄来应对突发需求的人们来说,借贷服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借贷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更大范围的消费愿望。
通过借贷,人们可以购买更昂贵的商品或享受更豪华的服务,这些在没有借贷便利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他们的财务能力。
例如,通过借贷可以在不延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购买汽车或房屋。
此外,借贷还可以用于支付旅游费用、购买奢侈品或参与高端消费活动。
因此,借贷为人们提供了实现个人消费愿望和享受生活的机会。
然而,尽管常备借贷便利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劣势。
首先,借贷会带来债务负担。
借贷不是免费的,还款通常需要支付利息和相关费用。
如果借贷者无法按时还款或缺乏充分的借贷计划,债务可能会迅速累积并对借贷者造成经济压力。
而且,过度依赖借贷可能导致借贷者无法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因为他们的收入被债务所压迫。
因此,借贷使用需谨慎并合理计划。
其次,借贷还可能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
对于那些过于依赖借贷的人们而言,他们可能更容易产生过度消费的行为。
因为借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获取额外的资金,所以人们可能更容易陷入糟糕的购物习惯中。
这可能导致借贷者陷入无限循环的债务,很难摆脱负债的困扰。
因此,借贷便利必须与理性消费行为相结合,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困境。
对于那些打算使用常备借贷服务的人们来说,有几个关键的建议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通俗说法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通俗说法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个人或企业的短期
资金需求而提供的一种便利性操作措施。
它相当于一个备用的贷款机制,方便客户在需要时从银行借贷资金,而无需进行繁琐的申请和审批流程。
这个制度的好处在于,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随时向银行申请借款,而无需提前做太多准备工作。
例如,当个人或企业遇到突发的资金紧张情况时,他们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借款,以应对紧急的资金需求。
这种操作制度的灵活性使得借款人可以更容易地应对运营资金不足、支付急需账单或处理其他紧急费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例如突然发生的医疗费用、紧
急维修费用或其他意外开销,这时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就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向银行申请借款,我们可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而无需担心由于缺乏现金而造成的不便或损失。
当然,借贷便利操作制度也需要借款人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有一定的把握,以免
陷入债务困境。
因此,在使用这个操作制度之前,我们应该认真评估自己的经济状况,并确保能够按时偿还借款。
同时,银行也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记录来决定是否批准借款申请。
总的来说,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是一种为满足客户短期资金需求而提供的一
种便利性操作措施。
它能够帮助个人或企业应对突发资金需求,解决紧急开销,但我们也需要理性使用,确保自己有能力按时偿还借款。
央行四种操作工具介绍:SLO、SLF、MLF和PSL
央行四种操作工具介绍:SLO、SLF、MLF和PSLSLO、SLF、MLF和PSL作为央行近年来新推出的四种操作工具,逐渐开始走入大家视野,在期限、对象、目标等方面各有特点。
SLO:即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央行于2013年1月启用SLO,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期限一般为7天及以内。
央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
SLF:即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
期限不定。
该操作由金融机构向主管人行主动发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2015年11月20日央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7天利率分别调整为2.75%、3.25%。
MLF:即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央行2014年9月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
该操作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MLF采取质押方式发放,该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截止目前,央行今年已经三次下调MLF利率。
PSL:即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央行2014年研究创立了PSL。
PSL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通过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
截至目前,央行仅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过PSL操作。
央行通过PSL为这些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盈利能力弱、或有政府担保但商业定价不能满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支出等领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及分析近年来,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各种借贷便利类工具不断涌现,给借贷双方提供了更加便利和灵活的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目前,我国常见的借贷便利类工具主要包括网络借贷平台、P2P借贷、借款app、信用卡分期付款等。
这些工具在提供借款服务的还往往具有一定的风控和服务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借贷双方的交易。
我们需要分析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优势和问题。
借贷便利类工具的优势在于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借贷需求,让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平台进行交易,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
这些工具还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渠道。
与此借贷便利类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风险隐患、信息不对称、高利率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监管部门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的借贷便利类工具规模庞大,涉及人数众多,行业发展迅猛。
在这种大背景下,借贷便利类工具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的趋势。
网贷行业的线上发展、P2P借贷的合规化整治、借款app的生态闭环等,都是目前借贷便利类工具的主要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对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思考。
从长远来看,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更加规范化、智能化、风险可控的趋势。
一方面,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借贷便利类工具的监管力度,加强合规化管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科技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借贷便利类工具的智能化发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风控水平,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及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借贷便利类工具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
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我国借贷便利类工具的运用及分析作者:伊雪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04期摘要: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为促进经济合理稳健发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传导途径的分析,研究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经济的途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提出要提高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推进金融发展并加强相应的监管。
关键词:借贷便利类工具;使用情况;作用机制;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4;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4-0061-02受国内外金融形势等因素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出现局部短期资金供求不均现象,并且随着外汇占款的减少,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受阻。
在传统货币政策的运用方面,調控空间小,传导效率低,总量型货币政策运用受限,难以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我国银行的局部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为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我国逐步推出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以维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防范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风险。
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内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013年春节前,我国央行曾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解决了部分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
2013年6月视情况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补充市场流动性需要,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
一、借贷便利类工具的内涵从国际经验看,当流动性临时性波动时,央行通常使用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两大类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使用。
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具备借贷便利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等等。
我国借贷便利类政策工具是借鉴外国经验并立足于本国国情设计的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调节工具。
我国自2013年初创设的常备借贷便利,是我国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政策工具,同时发挥中期利率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常备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
作者:张雪琪
来源:《商情》2015年第08期
【摘要】2013年6月的银行钱荒事件,使得常备借贷便利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常备借贷便利在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早有先例,在中国却出现得较晚,但其有针对性且有熨平经济波动性的优势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本文通过研究常备借贷便利的背景及特点分析,对比了其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并得出其推出的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借贷便利;货币政策
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提出背景
后金融危机时代指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断扩散的波峰之后,全球的经济运行由非正常波动到正常波动然后转变成平稳过渡的时期。
由于金融危机根源并没有或者不可能全部消除,因此这一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终结,世界经济仍有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推出最强力度的量化宽松,并把联邦基金利率长期保持在00.25%的低水平。
美联储的政策并没有带来人们担心的通货膨胀,反而助推美国经济率先复苏。
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并将步入加息周期的同时,欧盟和日本仍然在为走出通缩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
新兴经济体则分化严重,俄罗斯深陷卢布暴跌困局。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货币当局的挑战进一步加大。
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各种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波动较大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失衡,2013年6月我国银行出现钱荒,银行间一日同业拆借利率最高飙升至13.44%,此时的货币政策出台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因素相互叠加或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出现市场短期资金供求缺口难以通过货币市场融资及时解决的情形,不仅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总量。
二、常备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常备借贷便利(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在我国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
等综合确定。
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复苏,纷纷推行超低利率政策,市场的长期利率已经很低,此时尝试通过利率调整来引导市场长期投资的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似乎已不再可行。
当利率较低时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其他的货币政策操作来克服零利率下限的困境。
此时,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开始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它可以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而不仅仅是通过改变市场利率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常备借贷便利的实际运行效果
央行本次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基本目标,即构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3年6月末我国的资金市场出现了流动性短缺,一度将中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推升至两位数,中国人民银行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其中,常备借贷便利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同年6月份的流动性风波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有条件的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了金融稳定。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续发3年期央票冻结长期流动性,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提供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多种操作相结合,在国际收支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了流动性适中的水平,维护了货币市场的稳定。
因为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获得的资金规模逐渐回复正常,于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流动性也相对下降。
尽管表面上看,常备借贷便利的余额规模一直比较稳定,余额绝对值的波动并不大,但在特定时期,其相对规模体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
四、我国推出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意义及启示
从这次我国推出常备借贷便利缓解银行钱荒可以看出,一方面,央行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流动性问题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不需要面对公开市场操作和降低准备金率而有可能波及范围广的问题,通过调整贴现率、抵押品种类及借贷便利类贷款额度来调节和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额,以此达到宏观上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目的,也体现出常备借贷便利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与抵押品范围的调整向社会公众表明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形成告示效应,产生良好预期。
但是,常备借贷便利政策工具并不是万能的。
尽管近年来,各国央行在利率制定与操作标的对象方面作出了一些创新改进,但是要想充分实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常备借贷便利还需要与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起来共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货币当局还要进一步创新调控方式,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精准传
导货币政策意图,确保市场流动性松紧适度。
同时,要推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适时由传统的数量型控制,向以利息率为基础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传导转型。
参考文献:
[1]张明军.我国货币政策调整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关系研究[D].甘肃,2014
[2]李若愚.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SLF[J].中国外汇,2013(22)。